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第二轮复习学案-学生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第二轮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能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归纳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以提高得分率。

学习步骤:

一、第一轮复习时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自测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各是什么意思?

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文言文直译的方法“留、换、增、删、调”各针对哪类文言现象?

4.有些不能照字面直译的,或者直译表达不出原意的,或者是使用了比喻、借代、互文、委婉说法等修辞义的,往往需要意译。试举一例说明。

二、修改常见的翻译失误(在原句中改)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伯围,以其无礼于晋。

误译:晋国侯爵和国伯爵包围国,因为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等。

晋国国君和国国君包围国,因为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等。

2.把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了。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能把今义当古义。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误译:先帝(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先帝(备)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因为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他为上卿。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不吝啬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要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误译: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权把操的书信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7.该增添的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容,才算恰当。

如:今表新亡,二子不协。

误译:现在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

8.无中生有地增添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误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9.应当译出的词语却遗漏了。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孔子说:“学习后要按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倒装句较多,这类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如:求人可使报者,未得。

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国的,没有找到。

寻找可以出使回报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三、揣摩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句式和含有关键性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等)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请从以下的实例演练中揣摩并归纳填空。

[例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译文]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1. 例1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2]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译文](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

请允许(暂且)让他们出狱(耕种),县令不允许。

[例3]奇之,立许字以女。

[译文]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

[例4]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译文]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办丧事,要用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2. 例2—4为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例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加他的过失。

3. 例5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从例1至例5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特别关注词类活用。

[例6]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译文]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1. 例6属于文言句式中的判断句

[例7]楚相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译文]楚相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2. 例7划线句属于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

[例8]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译文]朱晖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3. 例8划线句属于文言句式中的被动句

[例9]国何求而不得也!

[译文]在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

[例10]吴王困于姑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译文]吴王被困在姑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4. 例9属于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例10的后一句属于文言句式中的状语后置

句。例9、10总的属于文言句式中的倒装句。

(二)从例6至例10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关注特殊文言句式。

[例11]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译文](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例12]俄而崇韬入,因道之解焉。

[译文]一会儿,郭崇韬进宫向世宗罪,通过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三)从例11至例12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关注关键实词(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例13]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译文]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四)从例13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关注文言虚词

[例14]国何求而不得也!

[误译]在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都能得到!

在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

[例1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误译]有才德的人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钱财多,就会增加他的过失。

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五)从例14、15误译的订正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关注句子中隐含的语气。

四、翻译实战演练

1.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祖(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wāi)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译:_______________

②乃阳败面口。译:_______________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译:_______________

2.尝试出高考文言翻译题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译:_______________

译:_______________

①诚然,卿不朕欺。②间召问群臣臧否。③濂惟举其善者对。

〖参考答案〗1.①他的叔父屡次向嵩报告(太祖之事)。②于是假装容貌毁坏嘴巴歪斜。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蒙啊!

2.①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②有时私下(间或)召见向他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五、从高考翻译题的采分点和近三年的文言翻译题看我目前的薄弱点

2009年高考语文卷翻译题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2分)

答案: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4分)

答案: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4分)

答案: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点拨】对举在古文中是常见的。结构相同,语意相近或相反,可以相互参照解释。此句词语活用应译出,“丧”“亡”均是使动用法,同时为使整个句子文意通畅连贯,要添加必要的关联词,因为从句意看,是假设语气,所以加上“如果”连接更好。

第二句,翻译时要明确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才能正确译出文意。重点词“陷”是使动用法;“夫”,代词,那;“何以”,文言固定格式,用(要)……做什么,用什么来。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

2008年高考语文卷翻译题

(节选自《晏子春秋》)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

答案: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2)翻译: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4分)

答案:倾尽钱财不够用来交纳赋税,竭尽全力不能完成徭役,百姓饥寒交迫,腐尸随处可见。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

答案:轻视小民百姓的忧愁,却看重身边的人的取乐嬉笑,那么国家也就没有希望了。

2007年高考语文卷翻译题

(节选自《明史..东阳传》)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4分) 【答案】(1)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市肆,网罗商税。(4分) 【答案】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从高考翻译题的采分点和近三年的文言翻译题来看,我目前的薄弱点主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