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文学

超现实主义文学
超现实主义文学

超现实主义文学

超现实主义绘画

达利

内战的预感

1931年

Magritte

超现实主义绘画

一、概况

?艺术中超现实主义脱胎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文学运动,是一种意象活动基于幻觉及梦境世界的艺术风格。“超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是由吉约姆·阿波里奈尔于1917年提出的;作为一个艺术思潮,则产生于法国诗人安德烈·布勒东于1924年发表的《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之后。在宣言中,布勒东提出理性观念压抑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害于艺术表现。作为西格蒙·弗洛伊德和他的“潜意识”学说的崇拜者,布勒东感到只有和人的潜意识领域联系起来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

——英国《麦克米伦家庭百科全书》(1982年版)

二、思想与理论

?1.追求超现实——现实与梦幻的统一

?“那在表面上看来相互矛盾而无法调解的两种生命状态:现实与梦幻,我们确信在未来它们会凝合而形成一种高度的绝对存在:超现实。”

?“我们一直试图把内部现实和外部现实看成趋于统一并将变成一体的两个要素。这两者的最后统一乃是超现实主义的最大目标。”

——《什么是超现实主义?》

《记忆的永恒》,达利

1931年,布上油画

对疯狂、梦幻、幻觉的肯定

?《无暇的观念》(1930)中,布勒东和艾吕雅模仿了各种精神错乱的状态,接着又毫不费力地回复到平时的正常精神状态。他们试图以此证明:在正常的人和所谓“不正常的人”之间不存在一条鸿沟;也没有什么标准状态用来判断一个人是疯子或者正常人。他们从切身体验中总结出:①疯狂使人得以摆脱理智的羁绊;②疯狂给人以自由驰骋的天地。在这个意义上,他们认为疯狂也是一种诗……

《娜嘉》(1928)

?“我叫娜嘉,在俄语中这是希望一词的前半部分,但仅仅是前半部分。” “我是游荡的灵魂。”她充满梦幻感觉,具有非凡的联想能力。她喜欢对自己说怪诞的故事,并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她精神完全放松,随时都可以接受和捕捉各种奇特的信息。布勒东从娜嘉身上看到了完全解放、无所畏惧的精神,它蔑视一切传统的清规戒律和日常生活中的习俗惯例,它的目的是探索一个尚不为人知的新世界。布勒东:“我自始至终把娜嘉视为一个自由的天才,视为一个空中的精灵,某些魔术可以把她暂

时缚住,但她决不会屈服。……”

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独白——帕斯

?在剥蚀的廊柱之下,/在梦和虚无之间,/你的名字的声音/穿插进我不眠的钟点。?你那浅红的长发,/是夏日的闪电/以甜蜜的强暴的力量/起伏于黑夜的背脊。?梦里的黑暗的流水/在废墟间涌淌,/从虚无中构成了你:/痛苦的发辫,已经遗忘。/夜色中湿润的岸边,/横陈着拍击一片/梦游里的海洋,一无所见。

2.无意识是创作的源泉,创作的目的是开发无意识

?“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学自发现象,主张通过这种方法,口头地、书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思想的照实记录,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布勒东: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1924)

?超现实主义创作作为一种手段是要在理性的控制、干扰以外去探索无意识的种种神秘与美妙,而对它的阅读也将是把人从理性中解救出来的方法,哪怕短暂,也是一种升华。

?超现实主义既不是一种新的或更加方便的表现方式,也不是一种诗的形而上学;它是一种使精神以及一切类似于精神的东西获得彻底解放的手段。《1925年1月27日的声明》他们也反对“为写诗而写诗”:对他们来说,诗是“一种解决我们人生问题的特殊方法”。由此出发,“诗是生活”,或:“按照诗的方式生活”。(1.诗大家作。

2.一切皆可为诗,即无规范,是自由。)

“诗可以存在于诗歌之外”

?“诗人与其说是获得灵感的人,不如说是启发灵感的人。”——艾吕雅

?针对瓦雷里“一首诗应该是理解力的一次庆典”,艾吕雅反驳说“一首诗应该是理解力的一次崩溃,不可能是别的东西。”

?从本质上说,超现实主义是要挫败一切事物皆可知的见解,它关心的是想象力的解放和现实定义的扩充。

达利是一名天生的超现实义者,他的绘画是细致逼真与荒诞离奇的奇怪混合体。他:“我在绘画方面的全部抱负,就是要以不容反驳的最大程度的精确性,使具体的非理性形象物质化。”

(西)米罗:人投鸟一石子

3.否定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我心目中的超现实主义充分地表明了我们绝对不信奉正统的态度;所以在对现实世界打的这场官司中,必得请它作为反证人出庭。……今年夏天,玫瑰呈现着蓝蓝的颜色,树林子像玻璃那样透明,一片翠绿的大地,就象鬼怪那样,并不怎样令我敬畏。存活与死亡,这不过是想象出来的解决方案。生存自另有一番境界。

?“在对唯物主义的态度发出檄文之后,现在该到对现实主义态度打一场官司的时候了。”

?“我们一点不墨守成规……超现实主义者在追求最纯正、最生动的表现形式。它不

承认它的外部有任何界限,从这个意义上将,它的自由是彻底的自由。”——《什么是超现实主义?》

三、超现实主义的创作实验

?自动写作: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对人的梦、幻觉、错觉、想象进行了全面肯定,布勒东认为这些是产生诗的最原始的根源。自动写作就是在摆脱一切美学的、伦理学的和修辞学等各方面的指导和规范,在任凭处于无意识深处的意念、意象自由奔涌的状态下,记载这种心理活动的写作方式。

梦幻写作

?“超现实主义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对梦幻万能,对思想的不带偏见的活动与信仰。”——布勒东:宣言一

?“集体游戏”

?文字自由联用,就是在强调在用字时的偶然性。

“集体游戏”

?S·米札尔:当不可能的事帮助不可预料的事物时,

?A·布勒东:恐惧将会蹦得很高很高。

?Y·唐居伊:当孩子们打父亲的耳光时,

?A·布勒东:年轻人都将变得白发苍苍。

?P·尤尼克:如果报纸印在钞票上,

?L·阿拉贡:那好,狗屎堆。

四、超现实主义诗歌的意象和语言

?超现实主义者看来,意象高于思想,或意象可以而且应该代替思想。艾吕雅:“意象替我思想”。阿拉贡:“在我们的时代,不再有什么思想,思想就象天花一样几近绝迹。然而不言而喻,被捕捉住的意象却是有的……”布勒东比较思想与突兀而出的意象,认为前者毫无能耐。思想的速度并不高于文字的表达速度,因此语言的表达不应臣服于逻辑思维。直觉所获得的有生命力的意象比那种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专门寻词觅字来表达思想的做法有刺激性得多。

?“超现实主义的形象有无数种类型……在我看来,最强烈的形象便是主观随意度最高的那一种,……也就是为了翻译成通用的语言便须耗费最多的时间的那一种。”因为,明晰是“启示的大敌”。——布勒东

?“意象纯系精神的创造物。……两种被结合的真实的关系愈疏远,意象就愈强烈——它就将具有更多的情感力量和诗歌真实。”——勒韦迪

语言的反叛和解放

?由于传统的逻辑语言的字词被人为地规定了一种或几种固定含义,人的精神活动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理性和逻辑的制约,这不仅会妨碍主体自我的直接表露,而且还会使人的思想在固定的语言模式中变得平庸、僵化:“我们这个世界的平庸难道不主要是由于我们的表述能力吗?”(安德烈·布勒东《拂晓》)因此,改变语言,使语言从固定的模式中摆脱出来,既改变人的表现方式,也改变人的感受方式和认识方式。

超现实主义诗使语言摆脱其愈益严重的纯粹实用的用途,是对专断横行的语言的反叛,也是语言的解放,恢复它的全部力量。

超现实主义的七类意象

?1.矛盾的意象:“我爱海面上的你/当它是绿色时红得象蛋”。

?2.有意不言的意象——游离:“沿墙摆满了衰朽的管弦乐队/它们沉重的耳朵冲着亮光/为了交织着霹雳的一丝爱抚站岗”。

?3.出现后失去方向的意象——无逻辑联系、读者不明理解方向的意象:那件麻岩做的我的外衣中的冷酷。”。

超现实主义的七类意象

?4.表现幻觉特性的意象,如:“当太阳只不过是一滴汗/一声钟/这红色的珍珠洒下一根垂直的针”。

?5.将抽象具体化的意象:“一只手表里凝结的永恒”,“一张处女护照里的生命”。?6.否定物质自然特性的意象:“地球象桔子一样蓝”。

?7.引人发噱的意象:“象酸泡菜已被吃光了的腊肠一样傻”。

五、超现实主义的美学观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就其定义而言,本来就是丑的。只有在非现实的境界里,方才存在着美。是人将美引进当今世界的。为了生产出美,就必须尽可能地远离现实。

?“艺术家和现代诗人一样,并不硬要追寻美。特别是对超现实主义者来说,他们所要干的不是创造美,而是自由地表达,每个人都自由地表达自我。”(布勒东《谈话录》)其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由即美:超越于现实和理性的美。

美的认定

?“美将是痉挛性的,要不就没有美。” 即美是1.主观的,2.不由自主地,3.突如其来的,4.强烈的。

?“神奇的东西总是美的”,“无论什么神奇的东西都是美的,甚至只有神奇的东西才是美的。”(《超现实主义宣言》)

?美是发现,或“新”。任何从自然形态中提取出的新形式或新内容都比其约定俗成的东西更具艺术价值和美的意义。

超现实主义绘画

布勒东

?Andre Breton,1896-1966

?超现实主义创始人,理论家、诗人、小说家。1921年与苏波合作,以“自动写作法”创作超现实主义著名诗集《磁场》。1924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坚持艺术的任务是挖掘和解放被理性、传统所压制的心灵。代表作为诗集《白发左轮枪》、散文《娜佳》。

蔷薇色的死亡

?有翅的章鱼将最后一次引导这只小船由这一天的每时每刻组成它的船帆的这只小船

?这是惟一的一晚过了以后你将感到你的头发里升起黑白的太阳

?从黑牢里将渗出比死亡更强烈的甜烧酒

?当人们从悬崖高出眺望死亡之时

?那些彗星将亲切地靠拢森林……

苏波

1897-1990

?整个城市进入我的室内

?树木全消失了

?暮色粘住我的手指

?房子都变成横渡大西洋的客轮

?大海的涛声一直升到我的身旁

?我们将在两天内到达刚果

?……

——地平线

Louis Aragon(1897-1982)

?什么事使我深深地伤心,

?无论石竹花,无论迷迭香,

?都不曾保留眼泪的芬芳。

——《自由区》

选自散文诗集《巴黎的乡巴佬》

?我在你的独木舟上睡去,摊开双臂,小小的蚂蚁在大地上奔跑着。花儿簇拥在蓝天。绿色长凳为尼尔遗憾,在那里,在灼热的土地上,一条条巨大的白色围巾从你面前飘过。我在你的草坪上嬉戏,我用脚在你的小道里将我的心踢到天堂和地狱之间。在你的花坛前,我挥动手帕,像海岸上即将飘洋过海的移民。船已离岸远去。在花园的吊绳上,最单纯的欲望和黄昏的温柔,与我的衬衣一起凉干。太阳通过遗嘱给我们留下一瓶天竺葵。

Paul Eluard(1895-1952)

?一棵小花要出土,咚咚敲着大地的门,

?一个孩子要出世,咚咚敲着母亲的门,

?这是雨水和太阳,跟着孩子一起出生。

?跟着小花一起长,跟着孩子一起开。

——保尔·艾吕雅

《战斗中的爱》

你眼睛的曲线

?你眼睛的曲线环绕我的心,

?一个舞池一个轻柔的圆润,

?时间的光轮,夜里稳当的摇篮,

?如果我忘却了过去

?那只因为你的目光未一直投在我的身上。

?……

埃利蒂斯

?Odysseus Elytis,1911-,希腊诗人,1979获诺贝尔奖。

?“当赤身裸体的姑娘们在草地上醒来,/用雪白的手采摘青青的三叶草,/在梦的边缘上游荡,告诉我,是那疯狂的石榴树,/出其不意地把亮光照在她们新编的篮子上,/使她们的名字在鸟儿的歌声中回响,告诉我,/是那疯了的石榴树与多云的天空在较量?”疯狂的石榴树

白日的青春期

?白日的青春期,欢乐的源头活水

?古老的爱神木挥动它的旗帜

?云雀要向日光敞开胸窝

?一支歌将悬挂在中天摇曳

?它播散四方的风

?用火焰的黄金般的谷粒

?解放大地美。

为人道主义辩护(英)盖斯科因

?悬崖面上黑簇簇地满了爱恋的人。/他们上面的太阳是一袋铁钉。春天的/最初的河流,藏在他们发间。/巨人把手伸入毒井里。/低下头,觉得我的脚,在他脑中走过。/小孩子们追着蝴蝶,转身看见他,/他的手在井里,我的身体从他头中生出,/他们就害怕,丢下捕网,如烟走进墙里。

?平滑的原野与它的河流,听着岩石/如妖蛇吃着花。/小孩子们在圹地的阴影中迷失。/向镜子叫着求救。/“盐的强弓,记忆的弯刀,/写在我的地图上,每一河流的名字。”

?……

帕斯

?Octavio Paz,1914-。墨西哥诗人,超现实主义诗歌在拉丁美洲的杰出代表。1990年诺贝尔奖。

?“姑娘啊,让我的言辞降下,把你覆盖:/仿佛叶雨之于雪野,/仿佛藤蔓之于雕像,/仿佛墨水之于这页纸张。” ——绿墨水

来访

?穿过石块和干燥的城市之夜/田野进入我的房间。/它伸出青翠的双臂/跳动着鸟儿的脉搏,树叶的脉搏。/手里牵着一条河。/田野的天空也进来了/带着它刚刚切下的一篮珍宝。/大海坐到我的身边/把它最白的长尾满铺在地。/静默中涌现一株音乐之树,/树上悬挂着一切美丽的话,/发着亮,成熟了,落下。/在我的额头,一道闪电匿居的洞穴,/却到处长满了翅膀。/对我说,田野真的从那么远来到了/还就是你,在我身边做着的梦?

超现实主义风格服装

超现实主义发型

超现实主义摄影

Erik Johansson (23 year old student from Sweden)的作品

达利追求的“手工制作的梦境照相”转换为真正的摄影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表现手法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冲破理性的束缚——超现实主义艺术 信仰梦境、幻想、潜意识的无穷威力: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达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探就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米罗、达利、恩斯特、马格利特等人。 达达主义杜尚给蒙娜丽莎加上的小胡子: 启发了超现实主义的视觉领域 达达在精神上和艺术手法上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杜尚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用铅笔加上了小胡子。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他无视约束的品性。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主义者几乎没有超越出其思想。达达开拓的新的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 两种风格的超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达利、马格利特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 有机的超现实主义(米罗):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布雷东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哲学背景: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的形式。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它趋于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安德烈布雷东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基里柯 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 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这是一块中性的地方,在这里,互不相容的东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线下,一如那位名叫洛特雷阿蒙的作家所言,“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阳伞在手术台上偶然相遇那样地美。”基里柯的幻觉艺术和超现实 乔治·德·基里柯(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他出生于希腊。他运用多视点非传统式的构图,梦魇般的投影光线及不确定的色调,构成一种单纯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画面,造成神秘和不祥的宁静气氛,引起人们极大的幻觉,画中强调内在情绪与抒情性。 基里诃的画布上,充满了以夸张的透视法所表现的刻板建筑物、谜一样的剪影、石膏雕塑及断裂的手足,予人一种恐怖不安的诡异气氛。这种象征性的幻觉艺术,后来被称为“形而上绘画”,并被公认为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20世纪绘画艺术的先驱。

超现实主义综述

超现实主义思潮综述 摘要:本文用客观的语言,论述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的哲学背景,并简要谈论了其成立的过程及艺术的纲领。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达利、米罗画作的分析浅论了超现实主义抽象和具象两种不同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潜意识象征性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项运动与流派,它脱胎于瑞士的达达主义,由达达主义在法国同象征主义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者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同时致力于突破合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过去画家描写梦境有显著不同,这在于他们能重现梦境,并将逻辑上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喻示性地并列,由此传达出梦境特有的感性气氛。 一、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达达说起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百多年来形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尽管博物馆继续开放,展览会照常举办,但欧洲稳定、统一的艺术体系已经开始瓦解。许多艺术家在战争中身心遭到重创。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继续从事传统的艺术活动似乎不合时宜,更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那个时代需要另一种艺术--一种全新的批判性艺术--达达主义产生了。 “达达”一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意义。达达主义者将他的攻击目标指向所有以前的艺术运动和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实验性艺术。他们对既有的体制、道德和一切美学等传统价值观念一律加以破坏和颠覆。 达达主义者抨击伪善没落的旧世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运动还不如说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反抗,从本质上看他代表了对艺术的否定--但它否定一切时最终不得不否定自己,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不破不立,在对旧事物摧枯拉朽的无情涤荡后,新事物的兴起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学说广为流传--一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命哲学,二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尤其以后者的影响最为广泛。他把人的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他认为梦总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梦境体现了人的潜意识和本能的欲望,是潜意识完美的再现,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但这些潜意识却受到现实规范的种种抑制,人们长期忽略了它。弗洛伊德反对一味压抑潜意识,主张寻找合理渠道来发泄,而艺术创作给潜意识超越现实规范理性和道德提供了最佳途径。因为梦和艺术是相通的。 三、超现实主义的产生 1924年,法国作家布列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布列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

达利艺术作品赏析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巨擘。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加泰隆尼亚省的小城菲格拉斯。达利从小热爱绘画,并对生活周围异常的、新奇的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1919年,年仅15岁的达利的作品在菲格拉斯剧院展出,受到了评论家的重视。1921年,他进入马德里圣费南度美术学院就读,但是学院传统的教学无法传授给他渴望学习的东西,他潜心钻研,探索毕加索、莫朗迪、基里柯等人的艺术,大受启发。达利在1929年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以来,给予艺术世界极大影响,创作出《记忆的延续软钟》、《欲望的幽灵》、《纳希瑟斯的蜕变》、《原子丽达》、《带抽屉的米罗维纳斯》等等惊人视听的作品。他的创作理念,是从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偏执狂的批判方法发展而来。战后他则透过宗教与原子物理学的触发,在构思上力求接近"超合理性"的世界。 作为一名艺术家,达利不把自己局限在单一的风格和创作媒体中。他的作品,历经了早期的印象派,作为过渡的超现实主义,直到最后经典时期这一变迁过程,证实了达利不愧是一位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艺术家。达利几乎在所有的艺术载体上工作,他留给世人的不光是大量的油画、水彩画作品,还包括许多雕塑作品,珠宝设计等等。 马鞍与时间 于1942年发表的《达利的秘密》中,达利说:“机械、生硬的物体是我的天敌,对钟表而言,它要么是软的,要么就根本不要存在。”达利认为人类不能依赖真实、无梦的世界,不能只是表现完全的真实。这一点在他的作品《马鞍与时间》中是显而易见的。马是达利世界的著名形象,以时间为胄,背负重任的马,是压抑的、慢慢行走的世界的代表。达利用这件作品细致地表达了在社会压力束缚下的个体,他们无意识、真正的心态是试图隐藏自己,释放自我。 斗牛士的迷幻剂 在西班牙没有什么比斗牛士更传统的形象了。这件雕塑是超现实作品中的精品,几个不相适宜的东西组合在一起有了新的含义。西班牙斗牛士迷幻剂的设计的意图是引起幻觉,藏在小号里的脸从一个超现实延展的肩上升起。当观看者转身离去时,他会发现难以忘掉这件作品。当然,这件乐器不能演奏,它的功能是束缚斗牛士。达利的雕塑想要从平庸中超脱,使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 时间的贵族气息 1977年至1984年 长90厘米宽72厘米高156厘米 150千克 达利融化的王冠表是拒绝从枝干上滴落下来的,长出新芽、盘根错节的树干是新生活的象征。从字面上讲,"王冠之表"通常指可以上发条的机械装置。但是,达利的表和内部的机械力无关,是功能学的反面。表上的王冠仅是装饰,说明时

魔幻现实主义

浅谈历史背景与作家经历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 摘要:魔幻现实主义是在二十世纪中期首先出现,而后影响到世界范围内作家创作的一种文学流派,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寻根文学流派的影响尤为深远。其中魔幻现实指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其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即可以概括为在作品中加入了魔幻的元素,通过这种方式来集中表现现实,本质仍然为现实。本文中讨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着重强调了魔幻现实主义与后现代派中的荒诞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区别,然后介绍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简单介绍了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随后对本文探讨的核心,历史背景与作家个人经历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的影响,次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讨论了拉美与中国整体的环境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然后选取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三部作品以及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历史背景与作家个人经历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创作。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魔幻因素百年孤独莫言 本篇文章讨论的是针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背景即个人经历对其创作作品的影响。因此在讨论问题之前需要对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和有哪些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作品有必要了解。 魔幻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作品 谈到现实主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魔幻现实主义的受众相比之下就要少一些。魔幻现实主义不像现实主义,从古至今一直被作家无意识地不断的使用,而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盛行起来的文学流派,不同于传统的文学集团,他是一种群体性的倾向,是拉美作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结合个人经历创作出的,主要集中在小说领域。魔幻现实主义被提出后引发了剧烈的反响,后渐渐演变为一种跨越地域与时代的文学流派,并多次获得了诺奖等奖项,因此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最早是由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发表的一本评论后期表现派绘画的专著《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中提到的,他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区分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较好区分,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中加入了魔幻的元素来反映现实。而魔幻现实主义和超现代主义的区别可以用安徒生·因佩特的话来解释“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阿伯利纳尔曾说到“当人类试图模仿行走时,他创造了与腿并不相像的轮子”,即超现实主义中的现实指的应是自然而非现实主义中的现实,这一点与魔幻现实主义有很大区别。而荒诞派则是利用有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

论艺术设计中超现实主义的讽喻设计方法

论艺术设计中超现实主义的讽喻设计方法 作者:王景超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8期 摘要:讽喻是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讽喻的夸张和荒诞不经也使超现实主义作品所表现的力度更加强劲,讽喻和超现实主义都是以高度的娱乐、戏谑、玩笑、艳俗的方法,来达到与正统设计完全不同的效果,并且加强表达效果,巨大的反差在抓住人眼球的同时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讽喻;超现实主义;艺术设计方法 “讽喻” 是一种古已有之且中西通用的修辞方式。《牛津英国文学辞典》将其定义为:“一种表达隐含的道德意义的譬喻性叙述或描写;一种引申的隐喻。”《现代汉语辞海》把它解释为:“比喻的一种;用故事来打比方,含蓄而有启发地把道理讲明白。” 指鹿为马,以羊易牛的表现方式任意而幽默,常常让人啼笑生非而又哭笑不得;正话反说,反话正说;重话轻说,轻话重说,这就是讽喻的相异性,分离性和对立性的表现。通常讽喻符号的形式看似意指了一个事物,但我们却能从另一个符号的形式中意识到它实际上意指与之截然不同的事物,通过夸张甚至对立的替代,有意的颠覆和损毁我们对于一种事物的惯例性印象和体验。讽喻源自本体和喻体的差异性,而且差异越大,讽喻的效果就越明显。如菲利浦斯塔克为Flos公司设计的“Collection Guns”灯具,金色的武器象征着隐藏在战争背后的真正目的——金钱,黑色的灯罩象征着死亡,按下手枪扳机,灯却亮了,轻描淡写中表达出对于和平、战争、死亡、贪婪的社会性思考,此例正是对于艺术设计中的讽喻基于“分离性”的表现。再如图1,如此特别的花形小便斗,营造出春意盎然的自然感受,花形的便斗里还有芳香剂,可除去臭味,香与臭的夸张性对比,显而易见的体现了讽喻的对立性。 花形小便斗不禁让人们联想到1917年那个被杜尚搬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上的小便器(图2),荒诞的是,作品展出的名字竟然是《泉》,这种标新立异让人有种玩笑开过了头的感觉,它遭到了以前卫自诩的组委会的断然拒绝,但不可置否的是,以杜尚为首的达达主义开拓的新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对视觉艺术的影响深远,其理论根据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呈现人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简言之,超现实主义就是一种纯心理自动主义,人们借此以口头、书面甚至其他方法表达思想的真正活动,受思想的支配但又不受理智的控制,超越一切美学和道德的成见。讽喻是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讽喻的夸张和荒诞不经也使超现实主义作品所表现的力度更加强劲,拿杜尚的《泉》来说,在人们的意识中,小便器是一种肮脏污秽的代表,但杜尚却把它命名为《泉》,正是运用了讽喻手法的对立性,两者的迥然不同让人不觉眼前一

达利简介及《记忆的永恒》作品赏析

达利简介及《记忆的永恒》作品赏析 一、个人简介 萨尔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托·达利-多梅内克,普波尔侯爵(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一般简称萨尔瓦多·达利,是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为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把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1982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为普波尔侯爵,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二、个人作品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西方现代文艺中影响最为广泛的运动之一,第二代超现实主义画家有彼埃·罗依、唐吉、马格里特、保罗·德尔沃以及萨尔瓦多·达利等。这一批画家是专以精致入微的细部写实描绘和可以认识的物体局部为准则,来表现一个完全违反自然组织与结构的生活环境,把幻想结合在奇特的环境中,以展示画家心中的梦幻。有人也把这种画称之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 达利作为该运动在美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对象。“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不用看达利高高翘向天穹的胡子,不用观赏他充满奇思怪想的作品,单是这些不同凡响的妙语,就足使你想象得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达利的盛誉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但更应归功于他富于奇想的特殊才能。他的奇思怪想源自于生命中难以捕捉的素材,如性、死亡、变态、苍穹。他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达利始终宣称自己是现代艺术文化的救世主,每天都在创造丰功伟绩,取得划时代的胜利:前往巴黎、遇见加拉、爱情田园诗、超现实主义革命……为了获得自相矛盾的视觉形象,他通常都十分细致,精确地用十分斜视的手法描绘这些创造的形象,也许正式这种一丝不苟的现实主义笔法,正式这些清晰存在却非真实的形象才是如此令人不安的原因。 三、《记忆的永恒》赏析 画《记忆的永恒》创作于1931年,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

艺术概论习题库

210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艺术概论》习题库 一、选择题 1、艺术发生的“心灵表现论”提出的人是( ) A、泰勒 B、弗雷泽 C、弗洛依德 D、克罗齐 2、艺术发生的“摹仿论”提出的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毕歇尔 C、席勒 D、康德 3、艺术发生的“理念论”提出的人是 ( ) A、别林斯基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弗雷泽 D、柏拉图 4、艺术创作唯一的思维活动是 ( )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逆向思维 5、戏剧文学属于( )艺术。 A、表演艺术 B、造型艺术 C、综合艺术 D、语言艺术 6、摄影属于( )艺术。 A、造型艺术 B、语言艺术 C、表演艺术 D、综合艺术 7、园林属于( )艺术 A、表演艺术 B、语言艺术 C、造型艺术 D、综合艺术 8、美术的基本特征是( )四个 A、空间性 B、静态性 C、模仿性 D、凝固性 E、视觉性 F、造塑性 G、可塑性 9、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采用( )创作方法 A、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10、“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清代画家( )提出 A、吴昌硕 B、王鉴 C、郑板桥 D、石涛。 11、《清明上河图》是我国( )朝的绘画作品。 A唐B宋C元D明 12、《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是( )绘画的代表作品。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D野兽派

13、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他的( )交响曲中的一段大合唱。 A. 第三 B. 第五 C. 第六 D. 第九 14.《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演奏的一首( )独奏曲。. A京胡 B板胡C二胡 D 筝 15.《阿细跳月》是我国( )族的民间舞蹈。 A彝 B傣 C苗 D 白 16.《等待戈多》、《秃头歌女》是( )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B存在主义C象征主义 D荒诞派1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年代( )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法国C美国D苏联 18、《红色娘子军》是( )导演的影片。 A谢添 B谢晋 C谢铁骊 D崔嵬 19、《老人与海》是美国着名作家( )50年代的重要作品。 A海明威B福克纳C杰克伦敦D海勒 20.在我国,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这一思想的是( )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迅D胡适 2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 )。 A妙品 B能品 C神品D逸品 22、把艺术作品的风格划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种类型的魏晋时期的文艺 理论家是( ) A陆机 B钟嵘 C刘勰 D谢赫 23、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美学家是( )。 A柏拉图 B亚理士多德C贺拉斯 D普洛丁 24、亚理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着作是《》。 A诗学 B诗艺 C诗品 D论崇高 25、“三一律”是欧洲( )戏剧的创作法则。 A文艺复兴 B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26、敦煌地处河西走廊( )端。

(范)论超现实主义风格及对现代时装设计的影响

论超现实主义风格及对现代时装设计的影响 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时装风格虽然距今已近90年,但其设计内涵、风格特征依然影响着当今时装设计师及其作品,世纪前后在许多时装设计中可以发现超现实主义的影子,在08年春夏时装T台上超现实主义风格更是大行其道,因此探究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来龙去脉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试图就超现实主义风格产生背景、款式风格、流行演变作深入分析,理清其创作特点和手法,启迪今后设计思路。 超现实主义风格产生背景 超现实主义发源于20世纪初期,由达达主义衍生而出,20至30年代盛行于欧洲。在理论上,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发起者是两位法国作家,布列顿和阿波利奈尔。超现实一词是诗人阿波利奈尔首用的。原是哲学上的术语,最初称为“超自然主义”,后来才用于绘画上。1900年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发表著名的论著《梦的解析》,拓展了人类思维意识领域。受弗洛伊德理论影响,众多文学家艺术家开始探讨无意识绘画,创作神秘诗歌,展现梦中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了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1917年阿波利奈儿发表了自传体小说《断头诗人》,1924年布列东在巴黎两次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其影响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同领域,至此超现实主义运动全面展开。 超现实主义理论 超现实主义是基于现实主义而产生的。在文学艺术范畴,现实主义是对生活的表现和反映,其特征是真实、客观的再现。而超现实主义则与此相反,其基础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下意识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学说认为;人们的真正思想和真正面目是隐藏在潜意识及梦里的,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先了解他的梦。超现实主义核心是脱离现实世界,回到原始状态,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在米罗的画中,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形吗?在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可准确之极。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个。” 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米罗-加泰隆风景[1] 《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像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2]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艺术概论定稿(1)

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论莫奈 姓名:魏琳琳 学号:2011101402 系(部):美术系 专业:美术学 班级:2011级四班指导教师:师娟 完成时间: 2012 年 6 月

摘要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关键词:艺术教育,婚姻,鼎盛时期,人物评价

论莫奈 一、人物生平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简称克劳德·莫奈。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二、艺术教育 因为大学的传统艺术教育让他觉醒,1862年莫奈在巴黎加入了夏尔·格莱尔画室。在那里他结认了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弗雷德里克·巴齐耶以及阿尔弗雷德·西斯莉,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后来被称为印象派,即在户外和自然光线下用浓厚的油彩作画。 1866年,他以卡米耶·东西厄为模特创作了《绿衣女人》。不久之后,东西厄即怀孕并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让(Jean)。在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期间,莫奈来到英国避难。在那里他学习约翰·康斯太布尔和J·M·W·透纳的作品。回到法国后,1872年或者1873年,莫奈以勒阿弗尔的一处风景为背景创作了《印象·日出》。它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画家展上亮相,如今它陈列在巴黎马蒙丹·莫奈美术馆。根据这幅画的题目,艺术评论家路易·勒鲁瓦提出了“印象派”的说法。 三、婚姻 1870年,莫奈与东西厄结婚。1873年,他们搬进了塞纳河边阿让特伊的一幢房子。1878年3月17日,他们有了另一个儿子,米夏埃尔(Michael)。1879年,莫奈夫人死于肺结核。AliceHoschede决定帮助莫奈抚养他的两个孩子。他们居住在普瓦西(Poissy),但莫奈不喜欢那里。1883年4月,他们搬到了上诺曼底大区厄尔省的Giverny。他种植了一个大花园并在那里完成了他余生的绘画创作。莫奈和Hoschede在1892年结婚。 四、鼎盛时期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创作,即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连续画同一个物体。他的第一个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来画。1895年,从20个不同角度对大教堂所作的画在迪朗德-吕埃尔

达利作品赏析---永恒的记忆

《记忆的永恒》——达利作品赏析 说到喜欢的艺术家,个人还是最喜欢达利,高中的美术课上老师第一次介绍他的时候就被他个性的小胡子深深吸引。随着不断深入的了解,越发觉得这个艺术家十分有个性,当然也就开始喜欢上他和他的艺术了。而第一次认识达利就是从他的那幅《记忆的永恒》开始的。 《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的每一个意念的结果。而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这也许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的魅力所在。而达利的这种将幻觉的意象与魔幻的现实主义作对比的手法,更使得他的画在所有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最广为人知。 “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的二十世纪画家。”这是道恩·艾兹(英)在他所著的《达利》一书中的开场白。确实,在超现实主义画派中,达利(Sal vador Dali,1904—1989)比其他画家更加声名显赫,或者可以说“臭名昭著”——这不仅仅因为他的那些想象力丰富得令人震惊的画面,更因为他那古怪得让人侧目的形象和行为。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个天才,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自我宣传的角度。他一本正经地宣称自己和疯子的区别在于他不发疯。他精心侍弄他的小胡子,使之成为其身体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他在画布上“做梦”,表现性、战争、死亡等非理性主题。他撰写《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装腔作势地进行各种活动……总之,这个西班牙人的言行举止连同他的艺术,已共同构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特别景观。 达利1904年5月11日生于加泰罗尼亚,曾就学于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学院,不过分别在1923年和1926年两度被逐出校门。他曾经专门学习过学院派方法,并对立体派、未来派等作过尝试探索。1927年他完成了第一幅超现实义油画《蜜比血甜》,并于1929年夏天正式加入超现实主义阵营。达利称得上是一名天生的超现实义者,他的绘画是细致逼真与荒诞离奇的奇怪混合体。他声称“我在绘画方面的全部抱负,就是要以不容反驳的最大程度的精确性,使具体的非理性形象物质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设计了一种新创作方法,即所谓的“偏执狂批判活动”,从而把幻觉形象从潜意识中诱发出来。他的画从局部看,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细腻的,但从总体上看,

超现实主义的看法

对超现实主义的理解与看法 我认为超现实主义是一个超脱显示,近乎于梦境的一种文书艺术流派,这种流派是以超脱显示的梦境为创作原题,以夸张的环境背景,以亮色和暗色交错的绘画风格来反应现实主义的种种,强调主观色彩的应用,并且超现实主义是用这种的风格来脱离现实世界,才能摆脱心灵的束缚,来看清自己所处的世界,从而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更能真实的显示客观事实的真是面目,这也是超现实主义流派和其他的流派的不同之处。 超现实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波三折,注定了它与其他的流派的不同之处,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其实是一次必然的结果,战争带来的的破坏,丧失亲人的痛苦,一步步将人们逼到绝境,只能靠一种新的信念来取得依靠,而超现实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这斌不是偶然,因为人们只能靠想象来弥补显示生活中的心灵的空缺。 虽说超现实主义在历史上只辉煌了一段时间,但是它在后世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电影、小说、画,这种流派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一代一代的人去追逐自己内心的世界。 但是这种流派并不是那么完美,超现实主义者宣称: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的源泉.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蝗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精神、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枷锁.唯有人的无意识、梦幻和神经错乱才是人的精神的真正活动。这一理论反应的是人的内心中的恐惧,所以过度沉浸在其中会逐渐迷失自己,他们在绘画时会用非常混乱的线条和颜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恰恰反映了他们对显示社会的不满,只愿沉浸在幻想之中。并且他们坚信用幻想中的东西可以解决并改变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认为它最终会取代其他的理论,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超现实主义主要是认为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从而来影响主动意识的行为,他们尝试的是将梦、潜意识、现实结合,所以他们致力于研究潜意识,并且他们想要回到原始的行为方式,就是只听从自己的内心想干什么,不被其他人支控。例如,在绘画时他们是将自己脑子一闪而过东西快速绘画记录下来,并且不添加任何艺术手法,纯粹的靠自己的潜意识创作,不符合一切逻辑和道理,所以超现实主义的画、小说、总是晦涩难懂,并且被不属于这种流派的人认可。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西班牙] 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巨擘,出生于西班牙费格拉斯,从小热爱绘画,并对生活周围异常的、新奇的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1919年,年仅15岁的达利的作品在费格拉斯剧院展出,受到了评论家的重视。17岁时进入马德里的圣

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在接触了大量新潮绘画流派和其他各种艺术流派后,经过不懈的探索与追求,达利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把具体的客观世界的描绘同任意的夸张、变形、荒诞、怪异、省略和象征等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介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达利是一个自信而狂妄的天才,6岁时想当厨师,7岁时想当拿破仑。达利说超现实主义就是他自己,他在超现实主义领域无人匹敌。他喜欢最真实地表现最不真实的物体和情景,创作出一系列著名的意象:柔软的钟表、腐烂的驴子和聚集的蚂蚁…… 达利1931年创作的《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他的前部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挂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身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柔软的钟表是达利最广为人知的题材,《记忆的永恒》和雕塑《时间的贵族气息》、《时间马鞍》、《时间的侧影》等都出现了仿佛快被烈日晒化的钟表。柔软的钟表表现了达利与时间之间的狂热关系,以及他对时间的制约性和时间对记忆固有的重要性的理解。在他的世界里,时间第一次被质疑、被消解了。他在《达利

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绘画中的绵延1

超现实主义在当代绘画中的绵延 摘要 超现实主义是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意在运用这种自由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绘画或其它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追求梦于现实的统一。 关键词 自由主义梦境幻觉潜意识白日梦下意识 前言 超现实主义继达达主义之后源于达达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现实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一简述超现实主义的来源和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超现实主义的来源 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欧洲盛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早开始在法国,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美术,而且美术在随后的发展中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不仅发展成为全面而深刻的美术革命,甚至影响到几乎艺术的各个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它反应的是一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种事件往往成为历史的契机也符合历史的选择规律。而达达主义作为一个运动在1922年的巴黎达达之后就已经结束了,这与达达自己的信仰是一致的,即“真正的达达主义者是反对达达的”达达的破坏最终也破坏了自己。但是达达对无意识潜意识自动主义的赞美却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被继承下来。这些达达主义者在超现实主义的旗帜下重新聚集起来从而组成浩浩荡荡的超现实主义大军,进行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的探索。超现实主义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不过,如果因此所把达达派精神与超现实主义的本质视为同一,则是一大谬误。达达虽成为超现实派诞生的温床,但超现实派多少还是承受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的遗产,另外还吸收了新的要素。(1引文来自《美术概念100问》四川美术出版社《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二)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亨利·柏格森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只需注意对象的流变所引起的主观感受,并着意用自己的作品去表现这些感受,其他一切都可以置之不顾。只有这种绝对超然的审美态度才能带来真正的艺术。直觉主义是柏格森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其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反科学的,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行而上学。(2引文来自百度文库刘老师政治学园读书笔记:《柏格森和他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领域,认为人的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往往被社会道德法律风俗所制约,受到压抑

曾大军:中国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曾大军:中国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2013-01-29 14:23:00 来源: 鲁网网友评论 0 条进入论坛 曾大军,中国当代著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现居桂林,系国内多个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机构会员。 □范业韬(法国) 艺术家简介:曾大军,中国当代著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现居桂林,系国内多个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机构会员。自幼爱好美术,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专业包装装潢设计,此后长期从事平面美术设计工作。一九九九年,创办自的工作室至今。其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以及国际性设计、美术大赛奖项, 2010年,以其自创的独特技法入画,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绘画追求的是创作方法的自由、创作过程的自由以及画面给人的自由感。超现实主义起源于达达主义,但是同达达主义还是有区别:达达主义要砸烂一切,反对束缚,反传统而无继承。超现实主义却是继承了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东西,延续了印象主义的思想脉络,纲领目的比较清晰而系统。达达主义吹响了革命号角,超现实主义则是进行了革命实践,布勒东、阿波利奈尔、恩斯特、达利,都以新的创作在文学艺术领域进行了实践。达达主义的纲领提出否定式的革命标准——反传统,反束缚,反逻辑,反现实;超现实主义则提出自己的艺术纲领就是自动主义。所谓的自动主义,就是使人的思想摆脱理性束缚,使精神活动得到自动的,自由的表现。恩斯特的摩拓法,转印法,体现了创作方法的自由,波洛克的行动绘画体现了创作过程的自由,达利的自由联想体现了内容的自由,都是以自动主义这一条为核心。自动就是解放想象力,而想象力就是内心自由的表现。超现实主义的领袖布勒东定义超现实主义为:纯粹精神的自动主义,企图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或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 学或道德的偏见。 自动主义求助于无意识。无意识不是潜意识,也不是下意识。潜意识是游离于中心之外的被遮蔽的意识,它依然是意识,是理性,是理性的潜伏,同现实相连;下意识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成的习惯,是条件反射的结果,是自主控制的结果,它也是意识。而无意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经理性控制与检查的精神活动——就是梦;二是对理性意识的去除,即尽可能地摆脱理性束缚而使想象得到自由。 超现实主义具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是以恩斯特、达利、玛格丽特的作品为代表的古典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可以看到实在的局部,写实的东西,它是经过变形来营造想象的自由,一种似真似幻的梦境;另一种是以米罗为代表的抽象的生命形态所营造的想象的自由,这种风格被称作绝对超现实主义。 对超现实主义的评价: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思潮在艺术领域的表现。思想来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是法国社会革命在艺术领域的延续。现代运动以来,在科学领域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哲学领域有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建立,有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而在艺术领域出现了超现实主义。可以说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运动在艺术领域的一面旗帜。它看起来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事实上,超现实主义改变了艺术发展的方向,它改变了历史。它做到了19世纪以来的美学理想——脱离实在,如果说存在主义要说明人不是别的,而是它自己的存在,超现实主义则在说明,人是作为精神的存在,精神的存在才是人的本质。 超现实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依然存有矛盾。反理性还是以理性之手绘出理性的事物。我们看恩斯特和达利的画面,依然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只不过现实世界被变形;米罗虽然进行了进一步的抽象,也依然是现实世界形的存留。反理性,反逻辑,反传统是做到了,但“反”不是去除,而是将现实世界进行肢解,拼接,去相;想象力在被打碎的现实世界中得到解放。在古典超现实主义的画面中想象和理性平分秋色,在米罗的画面中想象更丰富罢了;而波洛克的画面不是想象的堆砌,而是一堆理性的碎片。所以说超现实主义的实现是在想象和理性的对抗中实现的,想象在超现实主义的画面中沦为填充物。在对立中不可能有真正的超越,战胜的动机永远是对立的的奴隶。事实上,理性作为精神的一部分,正如想象作为精神现象的一部分,他们的真正结果也只有如此,相互对立,相互制约从而达成平衡。但是我们能不

现代招贴设计创意之源―超现实主义艺术

现代招贴设计创意之源―超现实主义艺术 由于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现代招贴设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对招贴设计的创意要求也越来越高,纵观整个设计史,超现实主义艺术对招贴设计的创意具有要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超现实主义艺术与现代招贴设计的关系。 概述 从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现代海报之父―“谢列特”对现代招贴设计的探索开始,现代招贴设计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受到了几次大的艺术运动的影响,如工艺美术运动,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等等。本文主要阐述超现实主义艺术与现代招贴设计的特殊关系,几次大的艺术运动造就了现代设计的设计现状,包括设计手法,设计的理念等。现代招贴对作品的创意要求越来越高,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我们常说的艺术作品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特征在招贴设计中可以说体现的更加具体化。通过独特的手法,表现出让大家产生联想的作品,从而达到传达作品信息的目的。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理念及其表现手法对招贴设计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故此次艺术运动对招贴设计的创意来说弥足珍贵,对现代招贴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艺术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端于法国,在欧洲广泛影响的一次涉及文学、艺术领域的一次文学艺术运动。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们的生活备受摧残,不管从物质还是心理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人们对个人前途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这充分反映在了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等学说为这次艺术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心灵深处的本真,从而产生了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这正好与战后人们弥补创伤的需要联系起来,这也就是其能够影响整个欧美艺术设计界的原因。 现代招贴设计 招贴从它一出现就带有强烈的功能性,这也是最需要设计者解决的问题。从我们已知的我国最早海报“刘家功夫针铺”,还有我们从古代风俗画中反映的那些商铺的店旗等等,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传达信息给广大受众。从19世纪设计者对现代招贴的探索开始到现在,作品信息的准确、快速的传达一直是招贴设计的第一要义,只是在发展的前期由于人类审美以及设计水准等的制约,这一功能表现的不是太突出。如在新艺术运动早期的设计中有过于强调装饰性的倾向,反而不利于作品信息的传达,到后来的几次大的设计运动才真正促成了现代招贴设计的形成。尤其是在20世纪初可以说是现代设计的大繁荣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完成了现代设计的探索,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德国包豪斯等三个设计运动,通过这几次设计探索,现代设计开始了快速的发展。到二战时期因战争的原因,一部分欧洲设计家迁到美国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现代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空前繁荣的市场经济与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