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

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
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

数列型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一.放缩法

数列型不等式证明是前见年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在多省试题中常常作为压轴题出现。放缩法是数列不等式证明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具有很强的技巧性的特点,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下面总结放缩法证明的一些常用技巧,例如归一技巧、抓大放小技巧、回头追溯技巧、利用函数性质技巧,仅供参考.

1 归一技巧

归一技巧,指的是将不容易求和的和式中的所有项或若干项全部转化为同一项,或是将和式的通项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同一个式子(或数值),既达到放缩的目的,使新的和式容易求和. 归一技巧有整体归一、分段归一。

例如 设n 是正整数,求证121

211121<+++++≤n n n Λ.

【证明】111122n n n +++++L 1

211112222n n

n n n n ≥++??????++14444244443个1

2=.

另外:111122n n n

+++++L 1

1111n n

n n n n <++??????++144424443个

1=. 【说明】在这个证明中,第一次我们把

1

1n +、12n +、

L

1

2n 这些含n 的式子都“归一”为12n ,此时式子同时变小,

顺利把不易求和的111

122n n n

+++++L 变成了n 个

12n 的和,既将式子缩小,同时也使缩小后的式子非常容易求和,这就是“归一”所达到的效果。而不等式右边的证明也类似.

1.1 整体归一

放缩法中,如果通过将所有项转化为同一项而达到放缩目的的,称之为“整体归一”.

例 1. 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n S 为其前n 项和,对于任

意*N n ∈,总有2

,,n n n a S a 成等差数列.

(Ⅰ)求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Ⅱ) 设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且2

ln n

n n a x b =

,求证:对

任意实数(]e x ,1∈(e 是常数,e =2.71828???)和任意正整数n ,总有n T < 2;

(Ⅰ)解:由已知:对于*

N n ∈,总有22n n n S a a =+ ①成立

∴2

1112n n n S a a ---=+ (n ≥ 2)②

①--②得2

1122----+=n n n n n a a a a a ∴()()11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1,-n n a a 均为正数,∴11=--n n a a (n ≥ 2) ∴数列{}n a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又n=1时,2

1112S a a =+, 解得1a =1

∴n a n =.(*

N n ∈)

(Ⅱ)证明:∵对任意实数(]

e x ,1∈和任意正整数n ,总有2

ln n

n n a x b =

≤21

n

. (放缩通项,整体归一) ∴()n

n n T n 11

321211112111222-++?+?+<+++≤ΛΛ(放缩通项,裂项求和)

21211131212111<-=--++-+-+=n

n n Λ

例2.已知数列{}n a 中的相邻两项212k k a a -,是关于x 的方程

2(32)320k k x k x k -++?=的两个根,且

212(123)k k a a k -=L ≤,,,.

(I )求1a ,2a ,3a ,7a ; (II )求数列{}n a 的前2n 项和2n S ;

(Ⅲ)记sin 1()32sin n

f n n ??=+ ???

(2)(3)(4)(1)

123456212(1)(1)(1)(1)f f f f n n n n T a a a a a a a a +-----=++++

…,

求证:15()624

n T n ∈*

N ≤≤

【分析】(1)略. 12a =;34a =;58a =时;712a =. (II )略. 2n

S 2133222

n n n

++=+-.

(III )本题应注意到以下三点,

①(){1,2}f n ∈,且()f n 具有周期性. (){1,2}f n ∈,

这就有

()

(1){1,1}f n -∈-,()f n 虽有周期性,可周期为2π. 这就使当n 很大时,和式通项(1)

212(1)f n n n

a a +--的符号增加了不确定

性.

②很显然,当4n ≥时,21

3n a n -=,22

n

n a =;当

3n ≤时,212n

n a -=,23n a n =.纵然没有符号的问题,通

1

32n n ?如何求和?也需要解决.

③112116T a a =

=,2123411524T a a a a =+=,本题相当于证

明12

()n T T T n ∈*

N ≤≤.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到:1n T T ≤等价于从第二项开始的项之和为非负数,可否考虑将第三项开始的项缩小,此时可以做两方面的“归一”,一是符号“归一”,二是分母的部分“归一”,两者都是要达到容易求和的目的. 【解答】 当3n ≥时,

(1)

3456212111(1)6f n n n n T a a a a a a +--=+-++

L ,

345621211116n n a a a a a a -??

+-++ ???

L ≥从第三项起“归一”为负

=)2312431921(641614

3

n

n ?+??+?-?+Λ =)2

1241231(61641611

3

2

-?+?+?-?+n n Λ 2

341111116626222n ??>+-++ ????

L (3,4,5,…,n “归一”为2)

11662n =+

? 16

>, 至于不等式右边原理一样:

(1)

5678212511(1)24f n n n n T a a a a a a +--=--++

L

5678212511124n n a a a a a a -??-+++ ???L ≤(从第四项起“归一”

为正34551111

249234235232n n =-++++??????L

3

4511112492922n ??<-+++ ????

L (4,5,…,n “归一”为3)

512492n =-

?

524<

又112116T a a ==,21234

11524T a a a a =+=,原结论成立 1.2 分段归一

放缩法中,如果我们把和式分为若干段,每一段中的各个项都转化为同一项而达到放缩并容易求和的目的的,称之为“分段归一”.

3 已知数列{}

n a 和{}

n b 满足

112,1(1)n n n a a a a +=-=-,1n n b a =-,数列{}n b 的前n 和为

n S .

(1)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2)求证:对任意的n N *

∈有21

122

n n S n +≤≤+成立.

分析:(1)略. 1

n b n

=.

(2)此问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也可以用“分段归一”的放缩法解答. 【解答】左边证明

2111

1232n n S =+++??????+

1111111111111()()()()

2345678916212

n n -=+++++++++???++??????++???++

111

2816

2111111111111()()()()

2448888161622n n

n n -≥+++++++++???++??????++???+1424314243

1

2

111112222n =++++??????+

144424443个

=1+2

n

这里我们以12,21

2,312

,412,……,12n 为界,将

和式111

232

n ++??????+分为n 段,每段1121i -++1

122i -++ (1)

2

i +(1,2,3,,i n =???),每段中的数对缩小归一为1

2i ,这就

使每一段的数缩小后和为1

2

,从而得证.

至于不等号右边,原理类似:

2111

1232

n n S =+++??????+

1111111111111111()()()()2345678915221212

n n n n

--=+++++++++???++??????+++???+++-

11

1111

1288

16

211111*********()()()()()224444881616222n n n n n

----≤++++++++???+++???++??????++???++14424431424314243

个16个 1

1

111112n n =++++??????++144424443个 12

n

n =+

12

n ≤+

【说明】本题我们需要关注到不等号两边的性质:一方

面,1

2

111+1222n n =++???+

1

4243个

,接着我们把不等式中间的和式除1外的部分拆分成n 段,每段都不小于1

2

;另一方面,

1111122n n +=++???++14243个1

,接着我们把不等式中间的和式除12n 外的部分拆分成n 段,每段都不大于1;

在归一放缩时,我们需要注意到题设的条件和式子的性质,它是我们考虑如何归一、往哪个地方归一的关键.

2 抓大放小

在将和式通项中,我们保留式子主要的、数值较大的部分,去掉次要的、数值相对较小的部分,以便达到放缩和容易求和的目的,这种放缩技巧,我们称之为“抓大放小”技巧.

例如求证:

223232221213

2

<++++++++n

n

n

Λ 通项放缩为

n

n

n n

n 2

2<

+, 求和即证。

2.1直接抓大放小

例4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

有51n n

a S =+成立,记*

4()1n n n

a b n N a +=∈-. (I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II )记*

221()n n n c b b n N -=-∈,设数列{}n c 的前n 项和为

n T ,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 都有3

2

n T <.

【解答】(Ⅰ)略. 14(1)4(1)n n

n n n b ++-=--

(Ⅱ)由(Ⅰ)知5

4(4)1n n b =+--

221n n n c b b -∴=-22155

4141n n -=+-+222254(41)(44)

n n n ?=-+

2422544344n n n ?=+?-242544n

n

?<2516

n =(分母直接抓大放小)

又1211343,,33

b b

c ==∴=

当13

12

n T =<时,

234111

225()

3161616n n n T ≥<+?+++K 时,1211[1()]416

162513116

n --=+?-

214162513116

<+?-6948=32< 【说明】这里的分母

424344n n +?-阻碍了式子的求和,式子424344n

n

+?-中,最大的是44

n

,他起到了决定

整个这个式子数值大小的作用,

2344n

?-相比它来说小很多,由此,我们能把44

n

留在,去掉2344n

?-,这里既能起

到放大式子的要求,也能使通项转化为等比数列,使和式容易求和. 就象整棵大树,我们留下了主干,把枝梢末节的地方去掉了。

2.2拆大抵小

“拆”大“抵”小指的是通项中有一两个数值在放缩时无法直接消去,只能从主要的数值中拆出一部分出来与之相抵,达到放缩的效果.

例5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121,n n S a n n N *

+=--∈,且1a ,23a +,3a 成等差数列.

(1) 求a 1,a 2,a 3的值; (2)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 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 ,有12

11132n a a a +++

(2)略. 1(31)2

n

n a =-

(3)由(2)知1231n n

a =- 如果将通项2

{}31

n -分母中的1-消去,通项将转化为等

比数列2

{}3

n ,可这个转化是一个缩小的放缩,与和式放大

矛盾,因而不能直接去掉1-.

我们可以从通项2{}31

n -分母中的3n 中拆出一部分出来与1-相抵,为了达到放大的目的,拆出来的部分必须比1大.

【解答】

(3)由111112221

312331233n n n n n n

a ----==<=-?+-?,

(拆大抵小)

故有:11211111

133n n

a a a -+++<++??????+L

113113

n

-=

-131223n -=-?32<

【说明】抓大放小的技巧在于留住式子中主要的部分,既保留了式子的数值,也达到了放缩和容易求和的目的. 又例如 求证:

3

5

1211211211213

2

<-++-+-+-n

Λ 如果1

1

1

1

2

12212212

----≥-+=-?=-n n n n n

那么

1

2

1

121-≤-n n

,则放大过头!

因为)2(23122312412

2

2

2

2

≥?≥-+?=-?=-----n n n n n n

所以通项放缩为

)2(21

311212

≥?≤--n n n

,求和即证。 如果求证:

21

341211*********

2

<-++-+-+-n

Λ,则上述放大过头! 可以用

)3(271227128123

3

3

3

≥?≥-+?=-?=-----n n n n n n

所以第一、二项不变,通项从第三项放大为

)3(2

1

711213

≥?≤--n n n

,求和即证。

3 回头追溯技巧

许多的时候,我们在不等式放缩时,往往会因为式子放的过大,步子迈得太开,而得到一个比原题设证明更弱的命题,从而导致对题目的证明失败. 此时我们往往只能回头追溯我们原来的放缩,修改它,或者是保留若干项,这就是回头追溯技巧.

3.1 保留若干项的回溯

例6 已知数列{}n a 满足12a =,2*

112(1)()n n a a n N n

+=+?∈.

(1)求证数列2{}n

a n 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2)设n n

n c a =,求证:123710n c c c c +++??????+<.

分析:(1)略.22n

n a n =?

(2)102n n n

n c a n ==>? 这{n c }的通项,其分母由n 与2n

的乘积组成,不易

求和,能否用归一技巧,将分母部分归一? 如:12

3n c c c c ++++L

23411111122232422n n =+++++?????L

2111222n <++??????+1

12

n =-1< 这里显然是放得太大了,不合题意。此时我们想能否回头追溯我们原来的放缩,修改它,或者是保留若干项,这就是回头追溯技巧,这道题我们可以保留若干项:

【解答】(3)设123n n T c c c c =++++L ,

则1234T T T T <<< 当n ≥4时,

23411111122232422

n n T n =+++++?????L 45111111128244222n ??

<+++?+++????

L (从第四项开始放缩)

3211212173433233010

2<+?=+<+= 综上:123710n c c c c ++++

例7.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cos()

n n n n a a a a n π--+=

且114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2

)12(sin

π

-=n a b n n ,记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证:对任意的n ∈N *有T n <47

成立.

解:(1)由11

12cos()(1)n

n n n n n n a a a a n a a π---+==- 所以121(1)n n n a a -+=-, 1

12(1)n

n n a a -=-+-, 11

11(1)2[(1)]n

n n n a a --+-=-+- 11

(1)3a +-= 所以1{(1)}n n

a +-是以3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1(1)3(2)n n n a -+-=-, 所以n n n a )1()2(311---?=-

(2)1

)1(2

)12(sin --=-n n πΘ,

111(1)1

3(2)(1)321n n n n

n b ----∴==---?+.

当3≥n 时,则

12311231123113112

+?+++?++?++=-n n T Λ

<

2

1

2

2112

11321])(1[28

112312312317141--+=?++?+?++--n n Λ(从第三项开始放大,分母减去1)

7

484488447612811])21(1[6128112=<=+<-+=-n .

321T T T <<Θ,

∴对任意的N n *∈,7

4

T .

3.2 修改放缩的回溯

刚刚我们提到修改我们的放缩,那我们看看以下这道题: 例8.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21n n a a +=+ *()n N ∈. (I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II )证明:*

1223

11...()232n n a a a n n n N a a a +-<+++<∈. 分析(I )略. *

21().n n a n N =-∈

(II )证明:Q 1121211

,1,2,...,,

12122(2)

2

k k k k k

k a k n a ++--==<=-- ∴12231

....2n n a a a n

a a a ++++<

在不等号左边的证明中,可能有部分人利用抓大放小,这样证明:

∵1111

212111

,1,2,...,,21222k k k k k k k a k n a ++++--=≥=-=-

∴122

31...n n a a a a a a ++++21111

(...)22222n n ≥-+++ 11

(1)222

n n =--122n >-.

这里在放缩的过程中想当然的就将分母中的-1去掉,使分母变大,通项变小,但这样的放缩放得太大了,我们不得不放弃,必须回头去,看看原来的放缩能不能修改,能不能让放缩脚步迈得小一些,不要放得那么多. 以下是修改后的放缩: 【解答】(2)

111211111111

.,1,2,...,,2122(21)2 3.222232

k k k k k k k k a k n a +++-==-=-≥-=--+-Q 122231

1111111

...(...)(1),2322223223n n n n a a a n n n a a a +∴+++≥-+++=-->-

*122311...()232

n n a a a n n n N a a a +∴-<+++<∈. 回溯技巧的使用更多的是在山穷水尽之时,弥补原有失误的技巧,其中保留若干项的方法最常见.

4. 利用函数的性质放缩

例9.已知函数()()ln 1f x x x =-+,数列{}n a 满足101a <<,

()1n n a f a +=; 数列{}n b 满足1111

,(1)22

n n b b n b +=≥+,

*n N ∈.求证: (Ⅰ)1

01;n n a a +<<<

(Ⅱ)2

1;2n n a a +<

(Ⅲ)若12

a =

则当n≥2时,!n n b a n >?.

分析:可以考虑用:若x x x x

x ≤+≤+->)1ln(1

,1来证明。 解析:(Ⅰ)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01n

a <<,*

n N ∈. (1)当n=1时,由已知得结论成立; (2)假设当n=k 时,结论成立,即01k a <<.

则当n=k+1时,

因为0

x f x x x '=-

=>++, 所以f(x)在(0,1)上是增函数.(函数性质)

又f(x)在[]0,1上连续,所以f(0)

故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即01n a <<对于一切正整数都成立.

又由01n a <<, 得

()1ln 1ln(1)0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从而1

n n a a +<.

综上可知1

0 1.n n a a +<<<

(Ⅱ)要证2

1.2n n a a +<即证()22

n n a f a ->0

构造函数g(x)=2

2

x -f(x)= 2

ln(1)2x x x ++-, 0

()01x g x x '=>+,知g(x)在(0,1)上增函数.

又g(x)在[]0,1上连续,所以g(x)>g(0)=0.

因为01n a <<,所以()0n g a >,即()2

2

n n a f a ->0, 从而2

1.2n n a a +<

(Ⅲ) 因为 1111

,(1)22

n n b b n b +=≥+,所以

0n b >,1n n

b b +1

2n +≥ ,

所以12112

11

!2n n n n n n b b b b b n b b b ---=??≥?L ————① ,

下面只需证明1

2n >n a (逐步转化)

由(Ⅱ)2

1,2n n a a +<知:12n n n

a a a +<, 所以1n a a =31

212121

222n n n a a a a a a a a a --?

因为12

2

a =, n≥2, 10 1.n n a a +<<< 所以

n a 1121222

n a a a a -

n a -<2

1

22n a ?=12n ————② .

由①② 两式可知: !n n b a n >?.

例10.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12a =,且35742a a a ++=.

(Ⅰ)求

{}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

{}

n b 满足1

n n n

a b a +=,并记

123n n T b b b b =????????,

求证:3

32(*)n n

a T n N +<∈. 解:(1)由3575342a a a a ++==,解得514a =, 故公差51142

344

a a d --=

==,得1(1)2(1)331n a a n d n n =+-=+-?=-.

(2)证法一: 332n n a T +<即3

213n

n

T a >+(目标不等式变

形)

1331n n n a n b a n +==

-;

从而123632531n n n T b b b n =???????=???????-.故

0n T >,又3320n a n +=+>

因此3

3

236

323253132n

n

T n a n n ??=???????? ?+-+??.

高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证明方法多种多样,近几年高考出现较为形式较为活跃,证明中经常需与函数、数列的知识综合应用,灵活的掌握运用各种方法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一个前提,下面我们将证明中常见的几种方法作一列举。 注意ab b a 22 2 ≥+的变式应用。常用2 222b a b a +≥ + (其中+ ∈R b a ,)来解决有关根式不等式的问题。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的方法,有做差比较和作商比较两种基本途径。 1、已知a,b,c 均为正数,求证: a c c b b a c b a ++ +++≥++1 11212121 证明:∵a,b 均为正数, ∴ 0) (4)(44)()(14141)(2 ≥+=+-+++=+-+-b a ab b a ab ab b a a b a b b a b a b a 同理 0)(41 4141)(2 ≥+= +-+-c b bc c b c b c b ,0) (414141)(2 ≥+=+-+-c a ac a c a c a c 三式相加,可得 01 11212121≥+-+-+-++a c c b b a c b a ∴a c c b b a c b a ++ +++≥++111212121 二、综合法 综合法是依据题设条件与基本不等式的性质等,运用不等式的变换,从已知条件推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2、a 、b 、),0(∞+∈c ,1=++c b a ,求证: 31222≥ ++c b a 证:2 222)(1)(3c b a c b a ++=≥++?∴ 2222)()(3c b a c b a ++-++0 )()()(222222222222≥-+-+-=---++=a c c b b a ca bc ab c b a 3、设a 、b 、c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求证:)(4 4 4 c b a abc c b a ++>++ 证 : ∵ 2 2442b a b a >+ 2 2442c b c b >+ 2 2442a c a c >+∴ 222222444a c c b b a c b a ++>++ ∵ c ab c b b a c b b a 2 2222222222=?>+同理:a bc a c c b 222222>+ b ca b a a c 222222>+ ∴ )(222222c b a abc a c c b b a ++>++ 4、 知a,b,c R ∈,求证: )(22 2 2 2 2 2 c b a a c c b b a ++≥++ ++ + 证明:∵ ) (2 2 2 2 2 2 2 2)(22b a b a b a b a ab ab +≥++≥+∴≥+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 欧阳勇 摘要: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卷,压轴题很多是数列型不等式,其中通常需要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它不但可以考查证明不等式和数列的各种方法,而且还可以综合考查其它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原则。处理数列型不等式最重要要的方法为放缩法。放缩法的本质是基于最初等的四则运算,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其优点是能迅速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难点是变形灵活,技巧性强,放缩尺度很难把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在面对这类考题时,往往无从下笔.本文以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的证明为例,探究放缩法在其中的应用,希望能抛砖引玉,给在黑暗是摸索的学生带来一盏明灯。 关键词:放缩法、不等式、数列、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主体: 一、常用的放缩法在数列型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1、裂项放缩法:放缩法与裂项求和的结合,用放缩法构造裂项求和,用于解决和式 问题。裂项放缩法主要有两种类型: (1)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某个数列的相邻两项的差,在求和时消去中间的项。 例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1412 2333n n n S a +=-?+,1,2,3, n =。设2n n n T S =, 1,2,3, n =,证明: 1 32 n i i T =< ∑。 证明:易得12(21)(21),3 n n n S +=--1132311()2(21)(21)22121n n n n n n T ++= =-----, 11223 111 31131111 11 ()()221212212121212121 n n i i i n n i i T ++===-=-+-++ ---------∑∑ = 113113()221212 n +-<-- 点评: 此题的关键是将12(21)(21)n n n +--裂项成1 11 2121 n n +---,然后再求和,即可达到目标。 (2)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3)n n ≥项之和,然后再结合其余条件进行二次放缩。 例2 已知数列{}n a 和{}n b 满足112,1(1)n n n a a a a +=-=-,1n n b a =-,数列{}n b 的

不等式典型例题之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5.3、不等式典型例题之基本不等式的证明——(6例题) 雪慕冰 一、知识导学 1.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两个实数大小顺序和运算性质的直接应用,比较法可分为差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差法)和商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商法). (1)差值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a-b≥0a≥b;a-b≤0a≤b”.其一般步骤为:①作差:考察不等式左右两边构成的差式,将其看作一个整体;②变形:把不等式两边的差进行变形,或变形为一个常数,或变形为若干个因式的积,或变形为一个或几个平方的和等等,其中变形是求差法的关键,配方和因式分解是经常使用的变形手段;③判断:根据已知条件与上述变形结果,判断不等式两边差的正负号,最后肯定所求证不等式成立的结论.应用范围: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是多项式、分式或对数式时一般使用差值比较法. (2)商值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若a,b∈R + ,a/b≥1a≥b;a/b≤1a≤b”.其一般步骤为:①作商:将左右两端作商;②变形:化简商式到最简形式;③判断商与1的大小关系,就是判定商大于1或小于1.应用范围: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含有幂、指数式时,一般使用商值比较法. 2.综合法:利用已知事实(已知条件、重要不等式或已证明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推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其特点和思路是“由因导果”,从“已知”看“需知”,逐步推出“结论”.即从已知A逐步推演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从而得出结论B. 3.分析法:是指从需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进而转化为判定那个条件是否具备,其特点和思路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用分析法证明书写的模式是:为了证明命题B成立,只需证明命题B1为真,从而有…,这只需证明B2为真,从而又有…,……这只需证明A为真,而已知A为真,故B必为真.这种证题模式告诉我们,分析法证题是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 4.反证法:有些不等式的证明,从正面证不好说清楚,可以从正难则反的角度考虑,即要证明不等式A>B,先假设A≤B,由题设及其它性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A>B.凡涉及到的证明不等式为否定命题、惟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不存在”、“不可能”等词语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5.换元法:换元法是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变量较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的不等式可引入一个或多个变量进行代换,以便简化原有的结构或实现某种转化与变通,给证明带来新????

浅谈中学几种常用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成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中学几种常用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外文):On the method commonly used in Middle School to prove inequality 院(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吴丹 学号:20091741 指导教师:樊陈 2013年3月20日

目录 1引言 (1) 2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1) 2.1放缩法 (1) 2.2(改变分子分母)放缩法 (1) 2.3拆补放缩法 (2) 2.4编组放缩法 (3) 2.5寻找“中介量”放缩法 (4) 3反正法证明不等式 (4) 3.1反证法定义 (4) 3.2反证法步骤 (5) 4.换元法证明不等式 (6) 4.1利用对称性换元,化繁为简 (6) 4.2三角换元法 (7) 4.3和差换元法 (8) 4.4分式换元法 (8) 5.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9) 5.1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 (9) 5.2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应用 (9) 5.3综合法与比较法的内在联系 (10) 6.分析法 (11) 6.1分析法的定义 (11) 6.2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 (11) 6.3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应用 (11) 7.构造法证明不等式 (13) 7.1构造函数模型 (13) 7.2构造数列模型 (14) 8.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5) 8.1分析综合法 (16) 8.2放缩法 (16) 8.3递推法 (17) 9.判别式法证明不等式 (17) 10.导数法证明不等式 (18) 10.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18) 9.2利用极值(或最值) (20) 11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20) 11.1差值比较法 (20) 11.2商值比较法 (21) 11.3比较法的应用范围 (22) 12结束语: (22) 参考文献 (22)

不等式证明的常用基本方法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导学目标:1.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2.会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证明比较简单的不等式. [自主梳理] 1.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如果a ,b ,c>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且仅当a =b =c 时等号成立. 2.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对于n 个正数a 1,a 2,…,a n ,它们的算术平均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即a 1+a 2+…+a n n ≥n a 1·a 2·…·a n ,当且仅当__________________时等号成立. 3.证明不等式的常用五种方法 (1)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的方法,具体有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两种,其基本思想是______与0比较大小或______与1比较大小.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定义、______、______、性质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而得出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综合法.也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 (3)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________条件,直至所需条件为已知条件或一个明显成立的事实(定义 、公理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等),从而得出要证的命题成立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分析法.也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4)反证法 ①反证法的定义 先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已知条件,应用公理、定义、定理、性质等,进行正确的推理,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明显成立的事实等)矛盾的结论,以说明假设不正确,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我们把它称为反证法. ②反证法的特点 先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再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等矛盾. (5)放缩法 ①定义:证明不等式时,通过把不等式中的某些部分的值________或________,简化不等式,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放缩法. ②思路:分析观察证明式的特点,适当放大或缩小是证题关键. 题型一 用比差法与比商法证明不等式 1.设t =a +2b ,s =a +b 2+1,则s 与t 的大小关系是( A ) ≥t >t ≤t 0;②a 2+b 2≥2(a -b-1);③a 2+3ab>2b 2;④,其中所 有恒成立的不等式序号是 ② . ②【解析】①a=0时不成立;②∵a 2+b 2-2(a-b-1)=(a-1)2+(b+1)2≥0,成立;③a=b=0时不成立;④a=2,b=1时不成立,故恒成立的只有②.

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 数列型不等式问题在近年逐渐成为高考热点,数列型不等式问题常被设置为高考压轴题,能力要求较高。因其仍然是不等式问题,可用处理不等式的方法:基本不等式法;比较法;放缩法,函数单调性法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但数列型不等式与自然数有关,因而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数学归纳法。 1、重要不等式法 若数列不等式形如下式,可用均值不等式法求证。 (1)),(222R b a ab b a ∈≥+; (2) ),(2 +∈≥+R b a ab b a (3) ),,,(2121321+∈???????????≥+??????+++R x x x x x x n n x x x x n n n n 2、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可以作差比较也可以作商比较,是一种易于掌握的方法。 3、放缩法 常用的放缩结论: ①、 ,111)1(11)1(11112k k k k k k k k k --=-<<+=+-其中(2≥k ) ②、 ;)12)(12(1)12(12+->-n n n ;)12)(32(1)12(12--<-n n n ) 22(21 )12(12+<+n n n ③、 1 211 2-+< < ++k k k k k 用放缩法解题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先求和再放缩,二是先放缩再求和。 (1)、先求和再放缩 一般先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此数列的前n 项和能直接求和或通过变形后可以求和,则采用先求和再放缩的方法证明不等式。数列求和的方法较多,我们在数列求和的专题中有具体的讲解,主要用的有公式法、裂项法、倒序相加法、分组求和法等方法。 例1、已知函数)(x f 对任意实数q p ,都满足)()()(q f p f q p f ?=+,且3 1 )1(=f , (1)当+∈N n 时,求)(n f 的表达式;(2)设))((+∈=N n n nf a n ,n T 是其前n 项和,试证明4 3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 2、掌握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二、知识分析 定理1 若a,b为实数,则,当且仅当ab≥0时,等号成立。 几何说明:(1)当ab>0时,它们落在原点的同一边,此时a与-b的距离等于它们到原点距离之和。 (2)如果ab<0,则a,b分别落在原点两边,a与-b的距离严格小于a与b到原点距离之和(下图为ab<0,a>0,b<0的情况,ab<0的其他情况可作类似解释)。 |a-b|表示a-b与原点的距离,也表示a到b之间的距离。 定理2 设a,b,c为实数,则,等号成立 ,即b落在a,c之间。 推论1

推论2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1、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基本不等式就是用比较法证得的。 比较法有差值、比值两种形式,但比值法必须考虑正负。 比较法证不等式有作差(商)、变形、判断三个步骤,变形的主要方向是因式分解、配方,判断过程必须详细叙述。 如果作差后的式子可以整理为关于某一个变量的二次式,则可考虑用到判别式法证。 2、所谓综合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和已经证明过的基本不等式出发,不断用必要条件替换前面的不等式,直至推出要证明的结论,可简称为“由因导果”,在使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要注意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所谓分析法,就是从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地用充分条件替换前面的不等式,或者是显然成立的不等式,可简称“执果索因”,在使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习惯上用“”表述。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两种思路截然相反的证明方法,其中分析法既可以寻找解题思路,如果表述清楚,也是一个完整的证明过程.注意综合法与分析法的联合运用。 3、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 4、放缩法:欲证A≥B,可通过适当放大或缩小,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量,使得,,再利用传递性,达到证明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放缩法。 【典型例题】 例1、已知函数,设a、b∈R,且a≠b,求证: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证明

不等式证明基本方法 例1 :求证:221a b a b ab ++≥+- 分析: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是不等式证明的最基本的方法,常用作差法和作商法,此题用作差法较为简便。 证明:221()a b a b ab ++-+- 2221[()(1)(1)]02 a b a b =-+-+-≥ 评注:1.比较法之一(作差法)步骤:作差——变形——判断与0的关系——结论 2.作差后的变形常用方法有因式分解、配方、通分、有理化等,应注意结合式子的形式,适当选 用。 例2:设c b a >>,求证:b a a c c b ab ca bc 2 22222++<++ 分析:从不等式两边形式看,作差后可进行因式分解。 证明:)(222222b a a c c b ab ca bc ++-++ =)()()(a b ab c a ca b c bc -+-+- =)()]()[()(a b ab c b b a ca b c bc -+-+-+- =))()((a c c b b a --- c b a >>Θ,则,0,0,0<->->-a c c b b a ∴0))()((<---a c c b b a 故原不等式成立 评注:三元因式分解因式,可以排列成一个元的降幂形式: =++-++)(222222b a a c c b ab ca bc )())(()(2a b ab b a b a c a b c -++-+-,这样容易发现规律。 例3 :已知,,a b R +∈求证:11()()2()n n n n a b a b a b ++++≤+ 证明:11()()2()n n n n a b a b a b ++++-+ 11n n n n a b ab a b ++=+-- ()()n n a b a b a b =-+- ()()n n a b b a =--

数列型不等式的证明.docx

数列型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一. 放缩法 数列型不等式证明是前见年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在多 省试题中常常作为压轴题出现。放缩法是数列不等式证明的 一个重要方法,它具有很强的技巧性的特点,学生往往无从 下手,下面总结放缩法证明的一些常用技巧, 例如 归一技巧、 抓大放小技巧、回头追溯技巧、利用函数性质技巧 ,仅供参 考 . 1 归一技巧 归一技巧,指的是将不容易求和的和式中的所有项或 若干项全部转化为 同一项 ,或是将和式的通项中的一部分转 化为 同一个式子 (或数值),既达到放缩的目的,使新的和 式容易求和 . 归一技巧有 整体归一、分段归一。 例如 1 1 1 1 设 n 是正整数,求证 n 1 n 2 1. 2 2n 1 1 1 【证明】 n 1 n 2 L 2n 1 1 1 1 1 . 2n 2n 2n 2n 2 14444244443 个 1 n 2n 1 1 L 1 另外: n 1 n 2 2n 1 1 1 1 n n n n 1 . 144424443 n 个 1 n 1 1 【说明】在这个证明中,第一次我们把 n 1 、 n 2 、

1 1 L 2n 这些含 n 的式子都 “归一” 为 2n ,此时式子同时变小, 1 1 L 1 1 顺利把不易求和的 n 1 n 2 2n 变成了 n 个 2n 的 和,既将式子缩小,同时也使缩小后的式子非常容易求和, 这就是 “归一” 所达到的效果。 而不等式右边的证明也类似 . 1.1 整体归一 放缩法中,如果通过将所有项转化为同一项而达到放缩目的的,称之为“整体归一” . 例 1. 数列 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 S n 为其前 n 项和,对于任 意 n N * ,总有 a n , S n ,a n 2 成等差数列 . ( Ⅰ ) 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 Ⅱ ) 设数列 b n 的前 n 项和为 T n ,且 b n ln n x ,求证:对 2 a n 任意实数 x 1, e ( e 是常数, e = )和任意正整数 n , 总有 T n 2 ; (Ⅰ)解:由已知:对于 n N * ,总有 2S n a n a n 2 ①成立 ∴ 2S n 1 a n 1 a n 1 2 (n ≥ 2 )② ① -- ②得 2a n a n a n 2 a n 1 a n 1 2 ∴ a n a n 1 a n a n 1 a n a n 1 ∵ a n , a n 1 均为正数, ∴ a n a n 1 1 (n ≥ 2) ∴数列 a n 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0200920095256)

12. 4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T 懈不评式证明的基車方诜:比较法,综合建、井析媒 ttMK MMM ■■座用它们证明一些简 厲的不等式. Kiff <年斋号悄况来看.本讲尼岛号血埶的一个热点一 fO 灿讪卜将芸号僧::1;与躺碓不零式结, 证 期不等式:2>M 破立,探索性问題结合,ttaAMML 厲中档題團L E 基础知识过关 [知识梳理] 1.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 2. 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1) 定理:如果a , b , c € R +那么a + ?+1需辰,当且仅当a = b = c 时,等号 a + b + c Q 成立.即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 3 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Vabc. (2) 基本不等式的推广 对于n 个正数a i , a 2, , , a ,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即a 〔 + 汁‘ + 》^a 1a 2,—,当且仅当 a 1 = a 2 =, = a n 时,等号成立. n 3. 柯西不等式 (1)设 a , b , c , d 均为实数,则(a 2 + b 2)(c 2 + d 2)>(ac + bd)2,当且仅当 ad = bc 时等号成立. f n 「n J 「n ' ⑵若a i, b(i € N *)为实数,贝则 18 15 A l^a b i 2,当且仅当 I "八=1丿 T =1丿 (当a i = 0时,约定b i = 0, i = 1,2, , , n)时等号成立. (3) 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设 a B 为平面上的两个向量,则|如3》|a ? (3当 且仅当a, 3共线时等号成立. 善纲解谨 君向预测 b^_ b2_ a 1 a 2 b n =a ;

浅谈不等式的证明

浅谈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考察学生对不等式理论熟练掌握的程度也是衡量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方面,同时,不等式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因此,在每年的数学高考题中,有关不等式的相关题目占有一定的比例,命题主要涉及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应用这三方面,现将不等式的证明进行研究。 证明不等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证明不等式没有固定的程序,一个不等式的证法往往不止一种,证明过程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离不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另外在教材中提到了平均值不等式、排序不等式、三角不等式,如果能熟记并能运用的话,在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将详细列举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主要有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两种形式。 (1)作差比较法的步骤一般为:①作差式②差式变形③判断差式的正负④下结论;在这些步骤中,最难的就是差式变形,常用到的有配方法、通分法、因式分解法等等。 (2)作商比较法的步骤为:①作商式②商式变形③判断商式的值是大于1、小于1还是等于1④下结论。 (3)当不等式两边为多项式、分式或对数形式时,往往选择作差法;当不等式两边为指数时,常采用作商法。下面将列举例子进行

分析,以进一步加深对比较法的认识。 例1 若40πβα< <<,则ββααcos sin cos sin +<+ 证明 β βα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πβαβαππ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βααcos sin cos sin 02 sin 2cos 2sin 22 sin 222cos ,02sin 420,02840)2 sin 2(cos 2sin 22 cos 2sin 22sin 2cos 2)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即)(所以得于是有,所以因为 二、放缩法 放缩法是证明不等式所特有的方法,把要证的不等式中的一部分量进行放大或缩小,形成新的不等式,而这个新的不等式必须是比原不等式更容易证明的,同时,由新的不等式成立可以推出原不等式成立。另外,放缩目标必须明确,从实际出发,从原不等式过渡到新的不等式是证明的关键。下面就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例2 若,求证:且3,0,,≥++>zx yz xy z y x

浅谈中学数学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本科生毕业论文 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届别 2015 届 题目浅谈中学数学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学生姓名徐亚娟 学号 201111401138 指导教师吴万勤 教务处制

云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没有抄袭、剽窃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 指导教师签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引言 (6) 1、预备知识 (6) 1.1不等式的概念 (6) 1.2不等式的性质 (6) 1.3基本不等式 (7) 1.4几个重要不等式 (7) 1.4.1柯西不等式 (7) 1.4.2伯努利不等式 (7) 2、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7) 2.1比较法 (8) 2.1.1求差法 (8) 2.1.2求商法 (8) 2.1.3过度比较法 (8) 2.2分析法 (9) 2.3综合法 (9) 2.4缩放法 (10) 2.4.1放缩法的常见技巧 (10) 2.5反推法 (10) 2.6数学归纳法 (11) 2.7反证法 (11) 2.7.1反证法的基本思路 (11) 2.7.2反证法的步骤 (11) 2.8判别式法 (12) 2.9等式法 (12) 2.10中值定理法 (12) 2.11排序法 (12) 2.12分解法 (13) 2.13函数极值法 (13) 3 .利用构造法证明不等式 (13) 3.1构造函数模型 (13) 3.1.1构造一次函数模型 (14) 3.1.2构造二次函数模型 (14) 3.1.3构造单调函数证明不等式 (14) 3.2构造复数模型 (14) 3.3构造方程法 (15) 4.换元法证明不等式 (15) 4.1.三角换元法 (15) 4.2均值换元 (16)

4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1)

4、基本不等式的证明(1) 目标: (,0)2 a b a b +≥的证明过程,并能应用基本不等式证明其他不等式。 过程: 一、问题情境 把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一个盘子上,在另一个盘子上放砝码使天平平衡,称得物体的质量为 a 。如果天平制造得不精确,天平的两臂长略有不同(其他因素不计) ,那么a 并非物体的实际质量。不过,我们可作第二次测量:把物体调换到天平的另一个盘上,此时称得物体的质量为b 。那么如何合理的表示物体的质量呢? 把两次称得的物体的质量“平均”一下,以2 a b A +=表示物体的质量。这样的做法合理吗? 设天平的两臂长分别为12,l l ,物体实际质量为M ,据力学原理有1221,l M l a l M l b == ,有2,M ab M == ,0a b >时,2 a b +叫,a b ,a b 的几何平均数 2 a b + 二、建构 一般,判断两数的大小可采用“比较法”: 02a b +-=≥ 2 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说明:当0a =或0b =时,以上不等式仍成立。 从而有 2 a b +≤(0,0)a b ≥≥(称之“基本不等式”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2 a b +≤的几何解释: 如图,,2 a b OC CD OC CD +≥== 三、运用 例1 设,a b 为正数,证明:1(1)2(2)2b a a a b a +≥+≥ 注意: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应用 2,2a b a b ab +??≤+≤ ???

例2 证明: 22(1)2a b ab +≥ 此不等式以后可直接使用 1(2)1(1)1 x x x + ≥>-+ 4(3)4(0)a a a +≤-< 2 2≥ 2 2> 例3 已知,0,1a b a b >+=,求证:123a b +≥+ 四、小结 五、作业 反馈32 书P91 习题1,2,3

浅谈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浅谈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 李鑫 摘要: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知识,本文介绍了几种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并举例进一步加强对各种不等式的理解。 关键字: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换元法,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导数法 不等式在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历年高考中颇为重视。由于不等式的形式各异, 所以证明没有固定的程序可循,技巧多样,方法灵活,因此有关不等式的证明是中学数学的难点之一。本文从不等式的各个方面进行讲解和研究。 一.比较法 所谓比较法,就是通过两个实数a 与b 的差或商的符号(范围)确定a 与b 大小关系的方法,即通过“0a b ->,0a b -=,0a b -<;或1a b >,1a b =,1a b <”来确定a ,b 大小关系的方法,前者为作差法,后者为作商法。 例1 已知:0>a ,0>b ,求证:ab b a ≥+2. 分析:两个多项式的大小比较可用作差法 证明 02 )(2222 ≥-=-+=-+b a ab b a ab b a , 故得 ab b a ≥+2 . 例2 设0>>b a ,求证:a b b a b a b a >. 分析:对于含有幂指数类的用作商法 证明 因为 0>>b a , 所以 1>b a ,0>- b a . 而 1>??? ??=-b a a b b a b a b a b a , 故 a b b a b a b a > 二.分析法 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这个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证明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判定所证的不等式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分析法。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经典例题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主要放缩技能: 1.211111111(1)(n 1)1n n n n n n n n -=<<=-++-- 2221144112()141(21)(21)21214 n n n n n n n <===--+--+- ==>= ==<= =<= == =< = = 5. 121122211(21)(21)(22)(21)(21)2121 n n n n n n n n n n ---<==-------- 6. 111 22(1)11(1)2(1)22(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例1.设函数2*2()1x x n y n N x -+=∈+的最小值为n a ,最大值为n b , 且n c =(1)求n c ;(2)证明: 4444123111174n c c c c ++++ < 例2.证明:1611780<+ ++< 例3.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且12n n n a s a + =,*n N ∈; (1)求证:数列{} 2n s 是等差数列; (2)解关于数列n 的不等式:11()48n n n a s s n ++?+>- (3)记312311112,n n n n b s T b b b b = = ++++,证明:312n T <<

例4. 已知数列{}n a 满足:n a n ??????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且121n n n a a n ++=+; (1) 求n a ;(2 12n na +++< 例5.在数列{}n a 中,已知1112,2n n n n a a a a a ++==-; (1)求n a ;(2)证明:112233(1)(1)(1)(1)3n n a a a a a a a a -+-+-++-< 例6. 数列{}n a 满足:11122,1()22 n n n n n a a a n a ++==++; (1)设2n n n b a =,求n b ;(2)记11(1)n n c n n a +=+,求证:12351162 n c c c c ≤++++<

(完整版)导数与不等式证明(绝对精华)

二轮专题 (十一) 导数与不等式证明 【学习目标】 1. 会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2. 掌握常用的证明方法. 【知识回顾】 一级排查:应知应会 1.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要考虑构造新的函数,利用新函数的单调性或最值解决不等式的证明问题.比如要证明对任意∈x [b a ,]都有)()(x g x f ≤,可设)()()(x g x f x h -=,只要利用导数说明)(x h 在[b a ,]上的最小值为0即可. 二级排查:知识积累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解题技巧总结如下: (1)利用给定函数的某些性质(一般第一问先让解决出来),如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等,服务于第二问要证明的不等式. (2)多用分析法思考. (3)对于给出的不等式直接证明无法下手,可考虑对不等式进行必要的等价变形后,再去证明.例如采用两边取对数(指数),移项通分等等.要注意变形的方向:因为要利用函数的性质,力求变形后不等式一边需要出现函数关系式. (4)常用方法还有隔离函数法,max min )()(x g x f ≥,放缩法(常与数列和基本不等式一起考查),换元法,主元法,消元法,数学归纳法等等,但无论何种方法,问题的精髓还是构造辅助函数,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问题. (5)建议有能力同学可以了解一下罗必塔法则和泰勒展开式,有许多题都是利用泰勒展开式放缩得来. 三极排查:易错易混 用导数证明数列时注意定义域.

【课堂探究】 一、作差(商)法 例1、证明下列不等式: ①1+≥x e x ②1ln -≤x x ③x x 1-1ln ≥ ④1x 1)-2(x ln +≥ x )1(≥x ⑤)2 ,0(,2sin ππ∈>x x x 二、利用max min )()(x g x f ≥证明不等式 例2、已知函数.2 2)(),,(,ln )1(1)(e x e x g R b a x a b x ax x f +-=∈+-+-= (1)若函数2)(=x x f 在处取得极小值0,求b a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证:对任意的],[,221e e x x ∈,总有)()(21x g x f >.

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方法

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方法 证明不等式除了教材中介绍的三种常用方法,即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外,在不等式证明中,不仅要用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根据有些不等式的结构,恰当地运用反证法、换元法或放缩法还可以化难为易.下面几种方法在证明不等式时也经常使用. 一、反证法 如果从正面直接证明,有些问题确实相当困难,容易陷入多个元素的重围之中,而难以自拔,此时可考虑用间接法予以证明,反证法就是间接法的一种.这就是最“没办法”的时候往往又“最有办法”,所谓的“正难则反”就是这个道理. 反证法是利用互为逆否的命题具有等价性来进行证明的,在使用反证法时,必须在假设中罗列出各种与原命题相异的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则反证法都是不完全的. 用反证法证题的实质就是从否定结论入手,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说明原结论正确.例如要证明不等式A >B ,先假设A ≤B ,然后根据题设及不等式的性质,推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即A ≤B 不成立,而肯定A >B 成立.对于要证明的结论中含有“至多”、“至少”、“均是”、“不都”、“任何”、“唯一”等特征字眼的不等式,若正面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可转换视角,用反证法往往立见奇效. 例1 设a 、b 、c 、d 均为正数,求证:下列三个不等式:①a +b <c +d ;②(a +b)(c +d)<ab +cd ;③(a +b)cd <ab(c +d)中至少有一个不正确. 反证法:假设不等式①、②、③都成立,因为a 、b 、c 、d 都是正数,所以不等式①与不等式②相乘,得:(a +b)2<ab +cd ,④ 由不等式③得(a +b)cd <ab(c +d)≤( 2 b a )2·( c +d), ∵a +b >0,∴4c d <(a +b)(c +d), 综合不等式②,得4cd <ab +cd , ∴3cd <ab ,即cd <3 1ab . 由不等式④,得(a +b)2<ab +cd <34ab ,即a 2+b 2<-3 2ab ,显然矛盾.

数列中的不等式的证明

数列中的不等式的证明 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的一般方法: 1.数学归纳法: ①直接应用数学归纳法:这是由于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与正整数相关的命题,当然也包括与正整数 相关的不等式(即数列不等式); ②加强命题后应用数学归纳法:直接应用数学归纳法并不能证明所有数列不等式,有些数列不等式必须 经加强后才能应用数学归纳法证出. 2.放缩法: ①单项放缩:将数列中的每一项(通项)进行相同的放缩; ②裂项放缩:将数列中的每一项裂开放缩成某两项之差; ③并项放缩:将数列中的两项合并放缩成一项; ④舍(添)项放缩:将数列中的某些项舍去或添加; ⑤排项放缩:将数列中的项进行排序(即确定数列的单调性),从而求出数列中项的最值,达到证明不 等式的目的,能用排项放缩证明的数列不等式必能直接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反之亦然; ⑥利用基本不等式放缩:例如平均数不等式也可在数列不等式的证明中起作用. 一、直接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已知函数ax x x f +-=3 )(在)1,0(上是增函数. )1(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A (2)当a 中取A 中最小值时,定义数列}{n a 满足:)(21n n a f a =+且)1,0(1∈=b a ,b 为常数,试比较n n a a 与1+的大小 (3)在(2)的条件下,问是否存在正实数c 使10<-n n a a (3)}{12-n a 递增. 4.(2004.辽宁理科高考第21题) 已知函数223)(x ax x f -=的最大值不大于6 1,又当.8 1)(,]21,41[≥∈x f x 时 (1)求a 的值; (2)设.1 1.),(,21011+<∈=<<++n a N n a f a a n n n 证明 5.(2005.重庆理科高考第22题)数列{a n }满足)1(21)11(1211≥+++==+n a n n a a n n n 且.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n a n ; (2) 已知不等式)1(:,0)1ln(2≥<><+n e a x x x n 证明成立对,其中无理数e=2.71828….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论文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摘要 不等式的形式与结构多种多样,其证明方法繁多,技巧性强,也没有通法,所以研究范围极广,难度极大.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给出很多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已有文献分别就不等式的性质、各种证明方法及应用作了论述.论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整理和归纳了常用的不等式证明方法,包括构造几何图形、构造复数、构造定比分点、构造主元、构造概率模型、构造方差模型、构造数列、构造向量、构造函数、代数换元、三角换元、放缩法、数学归纳法,让每一种方法兼具理论与实践性.旨在使学生对不等式证明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进而在解决相关不等式证明问题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为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不等式;证明;方法

Methods for Proving Inequality Abstract:The form of structure of inequality is diversity, and the proving methods of it are various which requires lots of skills, and there is no common way, so it is a extremely difficult study. Researchers have been given a lot of inequality proof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respectively, the nature of inequality, certificate of variou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are discussed.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summarizes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 of inequality proof, including structural geometry, structure complex, the score point, tectonic principal component, structure, tectonic sequence probability model, structure of variance model, vector construction, constructor, algebra in yuan, triangle in yuan, zoom method, mathematical induction, making every kind of method with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aim is to make the student have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n the inequality problems , and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relative inequality proof can digest the lines, to achiev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ngaged in education workers. Key words: inequality; proof; metho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