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单元测试题 (2)

高三生物单元测试题 (2)
高三生物单元测试题 (2)

2008届高三生物单元测试题

(选修本第3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一、单选题

1、人体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体糖蛋白的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4噬菌体 D.质粒DNA

2、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可作用于①、②处

B、解旋酶作用于③处

C、DNA连接酶作用于③处

D、获取目的基因要同时使用解旋酶和限制性内切酶

3、龙葵叶绿体DNA上的一个正常基因决定了植株对某除草剂表现敏感。它的突变基因则决定了植株对该除草剂表现抗药性。以敏感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正常基因)为父本,以抗药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突变基因)为母本进行杂交,所得F1植株将表现

A.敏感型

B.抗药型

C.抗药型:敏感型=3:1

D.抗药型:敏感型=1:1

4、右列四条DNA分子,彼此间具有粘性末端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以下关于基因结构中“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的说法,错误的

A.该位点是起始密码处

B.是转录RNA时与RNA聚合酶的一个结合点

C.能够使酶准确地识别转录的起始点并开始转录

D.在转录信使RNA时,起调控作用

6、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RNA聚合酶

7、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将黄果番茄的花粉传给纯种红果番茄的雌蕊,所结果实均为红果;将纯种红果番茄的花粉传给黄果番茄的雌蕊,所结果实均为黄果。以下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番茄果肉细胞是母体的一部分,其表现与花粉来源无关

B、红果是不完全显性性状

C、番茄果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

D、是基因突变所致

8、右图表示的是人类很少见的一种遗传病——遗传性

肌肉萎缩症,是由于一个基因位点突变引起的,请判

断此遗传病的遗传类型最可能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性

染色体显性遗传 D.细胞质遗传

9、我国遗传学家率先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基因遗传图,为水稻基因组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水稻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那么水稻基因组计划要研究的DNA分子数为A.48个 B.24个 C.13个 D.12个

10、下图为大肠杆菌细胞的基因结构示意图,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RNA聚合酶及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的化学本质都

是蛋白质

B.若由此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

了改变,

则此基因中可能发生变异的部位是c段

C.c段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D.非编码区不能编码蛋白质,对于遗传信息的表达是可有可无的

11、植物学家在培育抗虫棉时,对目的基因作了适当的修饰,使得目的基因在棉花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表达,以防止害虫侵害。这种对目的基因所作的修饰发生在

A.内含子 B.外显子 C.编码区 D.非编码区

12、在基因诊断技术中,所用的探针DNA分子中必须存在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后者的作用是

A.为形成杂交DNA分子提供能量 B.引起探针DNA产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

C.作为探针DNA的示踪元素 D.增加探针DNA的分子量

13、美国著名华裔科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84届毕业生钱卓博士最近成功地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一批聪明的老鼠。这项在遗传基因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在成就上决不亚于英国“多利羊”的成功克隆,为人类神秘而黑暗的大脑基因活动开启了一扇天窗。下列有关基因和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盂德尔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遗传因子(基因)的论点和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

②人们在杂交育种得到抗病类型小麦种子的实验中主要运用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③利用人工诱变技术可使基因突变,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

④钱卓博士的成功意味着人类也可以借此生出智商更高的婴儿,同时也有助于研制出治疗与年龄有关的记忆力丧失及老年痴呆症的药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4、下图示真核生物染色体组成。1、2、3、4分别表示

A.胸腺嘧啶、非编码区、内含子、外显子

B.胸腺嘧啶、非编码序列、外显子、内含子

C.尿嘧啶、非编码区、外显子、密码子

D.尿嘧啶、非编码序列、内含子、外显子

15、科学工作者分离得到了某生物的基因A,将其解离成两条单链,用其中一条与基因A的信使RNA杂交配对,结果如右图所示,对此合理的解

释是

A.基因A来自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

B.1~7代表了基因A的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C.1和7位于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区

D.2、4、6属非编码序列

16、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分布示意图,与此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R基因中的编码区是连续的,没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

B.R、S、N、O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被转录

C.每个基因都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D.每个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密码子的改变

17、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④①

18、(江苏卷)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人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非编码区对于抗虫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不可缺少

B.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

C.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至近缘作用,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D.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对抗生素抗性来确定的

19、基因疫苗是指将编码外源抗原的基因与质料重组,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导入人或动物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合成外源抗原蛋白,并诱导机体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可见,基因疫苗是一种

A.重组质粒 B.外源抗原的DNA片断

C.外源抗原蛋白质 D.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

20、两株基因型分别为♀S(AaBb)、♂N(AaBb)的紫茉莉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N(AaBB)的个体占的比例为

A.1/16 B.2/16 C.4/16 D.0

二、非选择题

21、Ⅰ、玉米正常植株叶片为绿色,患一种遗传病后植株的叶片具白色条斑,或为不能成活的白化苗。显微观察发现,白化苗和白色条斑处的叶肉细胞不含叶绿体。有人为了探索该病的遗传机理,用人工授粉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根据

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一:

重复该实验后代的性状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①实验结果显示,母本患条斑病时,该病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式遗传。

②实验中后代不同性状的个体的比例是随机的,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

重复该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始终为3:1。

实验二结果显示,母本正常时,该病的遗传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Ⅱ、我国遗传学家将鳑鮍鱼的单尾鳍基因转移到金鱼(双

尾鳍)的受精卵中,结果孵出的小金鱼一部分表现出单尾

鳍性状。现不知道这种基因到底存在于细胞质还是存在于细胞核中,请你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检测一下到底基因存在于何处。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22、Ⅰ、下图是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示意图(■为外显子)。请据图回答:

(1)转录开始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2)RNA聚合酶能识别的位置是__________。

(3)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发生变异,则带来的结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c~i段外显子中的任意3个连续的碱基发生变化,带来的结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一基因含186000个碱基对,编码2552个氨基酸,则该基因的内含子最多含有碱基_______个。

Ⅱ、遗传学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人类对基因的认识史。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基因又有了新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真核生物(如人)的基因是一个嵌合体,包含着编码部分(称为外显子)和不编码部分(称为内含子),外显子被内含子一一隔开。

材料二:由基因指导合成的信使RNA开始也带有内含子,称为前体信使RNA,其内含子被切下后,再重新将外显子拼接起来,才成为信使RNA,释放到细胞质中去指导蛋白质合成。

材料三:内含子的切除和外显子的拼接都需要能量和酶。

材料四:科学家们用嗜热四膜虫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拼接实验。他们惊奇地发现:在不含任何蛋白质成分的四膜虫前体信使RNA提取物中加入ATP,结果发现前体信使RNA成功地完成了拼接。

(1)外显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前体信使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

(2)若某人的某基因中编码区有n个碱基,其内含子中有m个磷酸基,则由它指导合成的信使RNA中有__________个核糖,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有_______个氨基酸分子。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某人细胞中DNA分子上的一个碱基对(A-T)发生了置换,但细胞表现一切正常,请对此作出三种合理的解释: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

23 、1990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正式启动,由美、英、法、日、德和中国的科学家合作进行研究,六国科学家绘制出人类基因组框架,以揭示生命和各种遗传现象的奥秘。2002年2月12日,科学家对基因的面貌又有新的发现:经过初步测定和分析,人类基因组共有32亿个碱基对,包含了大约3~4万个蛋白编码基因。研究还表明,人类蛋白质基因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同源。人类17号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几乎都可以在小鼠11号染色体上找到。下图A、

B表示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成。请回答问题:

(1)从染色体形态和组成来看,表示女性的染色体

是图_______。

(2) 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请

将该染色体在A、B图中用笔圈出。

(3) 建立人类基因组图谱需要分析_______条染色

体的______序列。

(4)在人类染色体DNA不表达的碱基对中,有一部分是串联重复的短序列,它们在个体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短序列可用于

A.生产基因工程药物 B.侦查罪犯 C.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D.基因治疗

(5)人类与小鼠、果蝇等生物有共同的基因,说明这些生物在进化上具有______________。(6人类基因结构与大肠杆菌相比,其主要特点是______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其中含若干_____和________。

(7)很多媒体报道,科学家已拉开后基因组时代的序幕。请问后基因组时代研究下列哪些问题( )

A.碱基序 B.DNA复制 C.转录 D.翻译

(8)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1%序列,其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基因组计划”需确定人类基因在24条染色体上的位置,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的核核苷酸序列,其主要内容包括绘制人类基因组的四张图,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提出“吃基因补基因”,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试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荧火虫能发光是因为荧火虫体内可以通过荧光素酶催化的系列反应所产生的现象。如果荧光素酶存在于植物体内,也可使植物体发光。一直以来荧光素酶的唯一来源是从荧火虫腹部提取的。但加利福利亚大学的一组科学家成功地通过转基因工程实现了将荧光素酶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体内,并在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荧光素酶。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此转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提取目的基因通常有两种,提取该目的基因的方法最可能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过程中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将此目的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体内需要运载体的帮助。下列所列各项是选取运载体的时候必须考虑的是

A.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保存 B.具有特定的限制酶切点

C.具有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碱基片断 D.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4)下列可作为受体细胞的生物有__________

A.土壤农杆菌 B.结核杆菌 C.噬菌体 D.枯草杆菌

(5)在此转基因工程中,是由质粒承担运载体的。在将体外重组体DNA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之前通常要用__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由于荧光素酶的特殊作用,人们一直设想将其基因作为实验工具,将它和某一基因连接在一起,通过植物是否发光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已经转入到植物体内,如判断固氮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某植物体内。正常根瘤菌体内的固氮基因与荧火虫体内的荧光素酶基因相比,除了碱基对的顺序、数目不同以外,在结构方面还存在不同点,主要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7)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来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能进行有规律的分离,

而是随机地、不均等的分配到子细胞中

(2)核基因(或细胞核)

Ⅱ、:(1)必须同时做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用单尾鳍金鱼作母本,双尾鳍金鱼作父本进行杂交;

实验二:用双尾鳍金鱼作母本,单尾鳍金鱼作父本进行杂交。

(2)如果实验一和实验二产生的后代表现型及比例相同,则基因在细胞核中;

如果实验一产生的后代为单尾鳍,实验二产生的后代为双尾鳍,则基因在细胞质中。

22 Ⅰ、 (1)c (2)a (3)c、e、g、i (4)RNA聚合酶无法与a结合,该基因不能转录。

(5)基因突变,然后可能导致性状改变。 (6)356688

Ⅱ、 (1)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2)(n-m)/2;(n-m)/6;

(3)RNA本身具有酶活性(RNA可以充当酶)。

(4)①置换发生在非编码区;②置换发生在内含子中;③置换后的密码子是同一密码。

23. (1)B (2) X (图略) (3) 24 DNA (4)B

(5)共同的原始祖先 (6)编码区外显子内含子 (7)C、D

(8)关系到我国在本世纪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发展,不参与序列图的绘制将失去与别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竞争地位,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9) ) 答案(一)不赞成,因为基因被吃入后,和其他大分子一样被消化分解,不可能以原状进入细胞,更不可能补充或整合到人体原有基因组中去。

答案(二)赞成,基因被吃下后,消化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可以作为合成或修补体内DNA 分子的原料。

24、(1)荧光素酶基因人工合成法

(2)限制型内切酶.DNA连接酶

(3)ABD

(4)AD

(5)CaCl2以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使重组基因能够导入到受体细胞内

(6)固氮菌基因的编码区是连续的,而荧光素酶基因的编码区是间断的

(7)目的明确培育周期短可以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只要合理即得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