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中国电信行业移动通信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合辑

2010-2011中国电信行业移动通信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合辑
2010-2011中国电信行业移动通信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合辑

关于中国电信业务未来n年的发展,我们不能止步于国内的市场分析以及各家的财务报告,更要着眼于全球,放眼未来,关注其他国家电信产业发展的历史

教训。

2009-2012 年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研究报告集锦

2007-2008 年中国企业移动商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pdf

2007 年移动CSR报告.pdf

2007 年中国车载移动电视产业发展分析报告.pdf

2007 年中国移动卓越对标体系报告.doc

2008-2009 年度全球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研究.pdf

2008-2009 年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pdf

2008-2009 移动和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pdf

2008 年中国移动搜索行业发展报告.pdf

2008 年中国移动增值行业发展报告.pdf

200907_江苏移动IMS试点情况汇报.pdf

200907_中国移动规划技术部全业务网络规划建设工作安排.pdf 200910_中国移动2009 年G3 终端营销总结报告.pdf

2009-2010 年NFC与DISIM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发展研究报.pdf

2009-2010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综述.doc

2009 年NFC与DISIM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发展研究报.doc

2009 年度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doc

2009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市场总结及预测.pdf

2009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pdf

2009 年中国移动全业务产品规划.ppt

2009 年中国移动娱乐市场研究报告.pdf

2009 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研究报告.pdf

2009 中国香港移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报告.pdf

2009 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doc

2009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飞信产品规划.ppt

2010 中国移动2010 年市场部增值业务营销计划.pdf

2010 中国移动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pdf

2010,关于亚洲移动通讯运营商的报告.pdf

201001_中国移动集团客户部工作总结报告.pdf

201001_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2010 年数据及信息业务发展规划.pdf 2010 年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研究报告.ppt

2010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一体化战略规划报告.pdf

2010 年中国移动市场部工作报告.pdf

2010 移动数据市场工作会广东公司市场业务推广经验交流.pdf 2010 中国移动B2B商业计划.pdf

iResearch-2010 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研究报告.pdf

埃森哲《北京移动通信:北京移动全面预算管理手册》266 页.pdf 埃森哲—中国移动全面预算管理框架与整体设计思路.pdf

北京移动公司市场策略研究.pdf

北京移动营销策略研究.pdf

湖南移动传送网建设方桉(上海贝尔).ppt

华院中国移动数据挖掘报告.ppt

汇丰银行2010 中国移动研究报告.pdf

惠悦国际咨询公司——中国移动(香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报告.pdf 江苏移动农村市场开发方案.doc

罗兰贝格—移动市场细分的分析.pdf

罗兰贝格—移动行业渠道管理.ppt

麦肯锡_2008_广东移动全业务咨询项目_方案建议书.pdf

摩根士丹利-2010 中国移动互联网深度分析报告(完全版).pdf 摩根斯坦利2010 年移动世界大会研究.pdf

摩根斯坦利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中文版.pdf

摩根斯坦利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pdf

尼尔森公司中国移动新业务市场状况调研报告.ppt

全球移动虚拟运营市场研究.pdf

赛迪顾问—中国移动电话销售渠道研究.pdf

手机应用-移动互联网新一轮推动力.pdf

物联网深度研究——移动改变生活促进城市信息化.pdf

亚太2010 年电信服务研究报告.pdf

移动2010 集团市场经营及数据业务工作会议材料.pdf

移动PC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ppt

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研究报告.pdf

移动客户细分项目报告.ppt

移动梦网SP合作管理办法手机上网之手机游戏分册.doc

移动通信网基础知识.ppt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分析报告-第1 期.pdf

移动业务现状及其发展.ppt

移动用户细分及其应用探析.pdf

移动增值服务专题报告-移动-移动增值服务发展迎来新浪潮.pdf 元大2010 年 3 月中国移动通信研究报告.pdf

中国科技证券移动证券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中国移动(香港)内部控制手册.doc

中国移动:2010 年市场数据会李总报告材料.PDF

中国移动:MOBILE+MARKET报告.pdf

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培训文档.pdf

中国移动:移动通信产品定价方法和案例介绍.pdf

中国移动2009 年年中市场经营会议报告.pdf

中国移动2009 年数据工作思路与措施.ppt

中国移动2010-2012 年规划重点问题分析.pdf

中国移动2010-2012 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编制思路介绍.pdf

中国移动2010 年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pdf

中国移动2010 年物联网业务发展规划.pdf

中国移动2010 年移动互联网一体化战略规划报告.pdf

中国移动2010 年重点增值业务开展策略白皮书.doc

中国移动G3 整合营销传播工作部署(品牌处).pdf

中国移动IP承载网交流胶片.ppt

中国移动IP承载网业务接入系统.ppt

中国移动电视市场研究专题报告2009.pdf

中国移动飞信业务案例分析报告2009.pdf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08-2010.pdf

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综合报告2009.pdf

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2008-2009.pdf

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2008-2009 年.pdf

中国移动集团2010-2011 年度中国手机游戏产业研究报告.ppt 中国移动卡类产品零售终端研究报告(新力市场研究).ppt

中国移动客户细分模型项目报告.ppt

中国移动终端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08.pdf

中国移动培训体系搭建思路.ppt

中国移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pdf

中国移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ppt

中国移动商务礼仪培训.pdf

中国移动社会责任报告.pdf

中国移动深度研究报告.pdf

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2010 年数据及信息.pdf

中国移动市场经营分析创新.ppt

中国移动手机地图业务终端技术规范.doc

中国移动搜索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09.pdf

中国移动搜索行业发展报告.pdf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与中国联合通信公司营销比较分析报告.pdf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讲稿.ppt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形象广告策划书.doc

中国移动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pdf

中国移动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的研究(总体)2010.pdf

中国移动物联网发展的思考.pdf

中国移动营销渠道管理咨询报告.ppt

中国移动运营市场研究与战略投资分析报告.pdf

中国移动战略研究框架合作可行性分析.pdf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2009 年度深度分析研究报告.docx

年度报告

图表目录

表1:2008年1~12月我国进出口规模及增长情况 (4)

表2:《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点 (6)

表3:TD-SCDMA扶持政策措施主要内容 (9)

表4:2007年以来部分通信制造商在LTE领域的技术进展 (17)

表5:2004~2008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各子行业工业总产值 (29)

表6:2006~2008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各类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结构 (30)

表7:2008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各省(市)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 (31)

表8:2008年交换接入设备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32)

表9:2008年宽带接入设备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32)

表10:2008年GSM移动设备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33)

表11:2008年CDMA移动设备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34)

表12:2008年固网终端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34)

表13:2008年光传输设备主要生产企业产值 (35)

表14:2008年光缆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35)

表15:2008年数据通信设备主要生产企业产值 (36)

表16:2009~2012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能预测 (38)

表17:2009~2012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量预测 (39)

表18:2008年我国GSM移动设备市场格局 (41)

表19:2008年我国CDMA移动设备市场格局 (42)

表20:2008年我国光缆市场份额情况 (44)

表21:2008年我国数据通信市场份额情况 (46)

表22:2008年我国GSM手机市场份额情况 (47)

表23:2008年我国CDMA手机市场份额情况 (48)

表24:2009~2012年我国通信设备市场需求预测 (51)

表25:2008年我国主要通信产品进口情况 (54)

表26:2008年通信设备产品进口来源国家(地区)分布 (54)

表27:2008年通信设备产品进口省市统计 (55)

表28:2008年通信设备产品进口贸易方式 (57)

表29:2008年通信设备行业主要进口产品平均单价 (57)

表30:2009年我国主要通信产品进口预测 (59)

表31:2008年我国主要通信产品出口情况 (61)

表32:2008年通信设备产品出口目的地国家(地区)分布 (61)

表33:2008年通信设备产品出口省市统计 (62)

表34:2008年通信设备产品出口贸易方式统计 (64)

V 仅供招商银行使用

年度报告

表35:2008年通信设备行业主要出口产品平均单价 (64)

表36:2009年我国主要通信产品出口预测 (66)

表37:2008年我国通信传输设备制造业地区集中度 (68)

表38:2008年我国通信接入设备制造业地区集中度 (69)

表39:2008年我国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地区集中度 (70)

表40:2008年我国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地区集中度 (71)

表41:2008年1~11月份我国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地区集中度 (73)

表42:2007~2008年我国通信传输设备制造业主要财务指标 (74)

表43:2007~2008年我国通信交换设备制造业主要财务指标 (75)

表44:2007~2008年我国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主要财务指标 (76)

表45:2007~2008年我国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业主要财务指标 (77)

表46:2007~2008年我其他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财务指标 (78)

表47:2007~2008年中兴通讯按地区划分销售收入 (82)

表48:2007~2008年中兴通讯按产品分销售收入 (83)

表49:2007~2008年中兴通讯运营绩效指标 (84)

表50:2008年大唐电信按产品分营销情况 (86)

表51:2007~2008年大唐电信运营绩效指标 (87)

表52:2008年峰火通信按产品分营销情况 (88)

表53:2007~2008年烽火通信运营绩效指标 (89)

表54:2008年上海贝尔主要通信设备产品产销情况 (92)

表55:2007~2008年上海贝尔主要财务指标 (92)

表56:2007~2008年上海贝尔运营绩效指标 (93)

表57:2007~2008年南京熊猫主要财务指标 (96)

表58:2005~2008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结构 (101)

表59:2005~2008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103)

表60:2009年三大运营商3G网络建设及业务开通计划 (107)

图1:2004~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同比增长率 (2)

图2: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 (3)

图3:2007~2008年总税收及主要税种收入同比增长率 (3)

图4:2007年上半年全球3G市场份额 (15)

图5:2007年上半年全球3G市场主要厂商份额 (16)

图6:2004~2008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速 (28)

图7:2008年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结构(按子行业分) (29)

图8:2003~2008年我国通信设备市场规模 (40)

图9:2008年我国宽带接入设备市场份额情况 (41)

图10:2008年我国光传输设备市场份额情况 (43)

VI 仅供招商银行使用

年度报告

图11:2004~2008年我国数据通信设备市场规模及增长 (45)

图12:2008年数据通信市场结构(按应用领域) (46)

图13:2004~2008年通信设备进口额及增速 (53)

图14:2009~2012年我国通信设备行业进口规模预测 (59)

图15:2004~2008年通信设备出口额及增速 (60)

图16:2009~2012年我国通信设备行业出口规模预测 (66)

图17:2004~2009年华为国内和国际销售情况 (79)

图18:2005~2008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 (100)

图19:2008年1~12月通信设备制造业各子行业投资所占比重情况 (101)

图20:2009~2012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预测 (102)

VII

第一章

年度报告通信设备制造业概述

一、研究范围界定

本报告主要包括整体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环境、通信设备市场国内供求状况、通信设备制造业进出口情况、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状况、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融资现状、关

于3G 发展概况的分析。

二、行业定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通信设备产业分为移动通信(无线系统设备和终端)、通

信交换(交换和接入)、通信终端(固定电话机和传真机等),传输(光传输设备)、通

信其他(包括数据通信、通信配套设备等)。

1 仅供招商银行使用

第二章

年 度 报 告

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

一、宏观经济环境

2008 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急剧下滑态势,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 同比增长率,由第 1 季度的 10.6%下降到第 2 季度的 10.1%,再下降到第 3 季度的 9.0% 和第四季的 6.8%。经济增长急剧下滑既是过去几年宏观紧缩政策的累计效应,也受累于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海外需求剧减。不过综观全年,GDP 增长 9.0%,虽然增幅比上一年 回落 4 个百分点,但仍明显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的基本层面依然比较好。

图1: 2004~200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然而,从全年的变化看,前三个季度经济形势比较好,但进入第 4 季度后,除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 均明显恶化:一是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度下降。9~11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5381 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 26.6%;二是国家财政收入急剧减少。第 4 季度国家财政收入 12370 亿元,同比下降 0.3%,增幅比上一年同期下跌 36 个百分点;三是进出口增长大 幅度下跌。4 季度出口 354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4.3%,增幅比前三个季度下降 18 个百

分点;进口 2399.2 亿美元,同比下降 9.0%,增幅比前三个季度下降 20 个百分点。其中,

2

仅供招商银行使用

出口继11 月同比下降2.2%后,12 月再降 2.8%;进口11 月同比减少18.0%后,12 月又下降21.3%。

图2:2008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2007~2008 年总税收及主要税种收入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

表1:2008 年1~12 月我国进出口规模及增长情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通胀压力迅速舒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升幅4 月后逐月迅速下滑,12 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升幅降到了 1.2%。全年季度通货膨胀率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前 3 个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0%,高于改革开放以来 5.7%的年平均值;第4 季度只上涨了 2.5%,是比较理想的通货膨胀率,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得到控制。世界经济

衰退导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国内农产品供应状况明显改善、市场总需

求增长明显放慢,以及从紧的货币政策,是2008 年我国通货膨胀率由高向低变化的主

导因素。以全年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升幅为5.9%,较2008 年初政府定下的目标

高了 1.1 个百分点。

2008 年9 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世界经济环境急剧恶化的新形势,

我国政府迅速反应,于2008 年9 月出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度下调银行基准利

率和存款准备金率;11 月公布庞大的 4 万亿元财政刺激方案,以扩大国内需求,防止经济增速继续下滑。随后,政府于2009 年1 月公布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计划于未

来三年支付8500 亿元人民币,提供全民医疗保障。这些规模庞大的刺激计划及时推行,

大大缓解了外部需求急降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并将提供强劲的动力刺激经济增长。

4 仅供招商银行使用

二、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

(一)管理体制

2008 年3 月11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发布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2008 年6 月29 日,工业与信息化部正式挂牌成立。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责主要有 6 项: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

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

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国家发改委工业行业管理和信息化的有关

职责、原国防科工委除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原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的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邮政管理的职责划给国家邮政局,并交由交通运输部

管理。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整合信息产业部等部委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

门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做大做强,也有

利于促进电信运营商开辟新的蓝海,将以往更多面向家庭和个人的市场思路和重点向面

向产业、工业信息化思路转变。

(二)行业规划

1.《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

2008 年1 月25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以下

简称《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高

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领域和16 个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

下一代互联网专项强调:继续组织实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加强业务应用、网

络管理、安全监控等领域关键技术、设备与软件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发展下一代承载网、业务网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并推动成为国际标准。促进我国互

联网基础设施的技术升级。

新一代移动通信专项要求:重点推动TD-SCDMA 等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后续演进增强型技术的产业化,加快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

系统技术和终端技术,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建立并保持我国在新一代移动通信

领域的竞争优势。

上述重大专项的实施,将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技术产业化政策体系,有助于增

强企业产业化能力,加快技术转移,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率。

5 仅供招商银行使用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2008 年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

息化“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了到2010 年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包括:全面实现20 户以上

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东部、中部地区县级城市和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

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达到12.5 亿门,互联网通达所有

乡镇和绝大部分行政村,上网计算机数量达到 1 亿台,国际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到650GB

以上。为了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综合考虑技术发展和信息

基础设施的升级,部署了新一代网络工程和“三网融合”工程。

《规划》正式印发和实施,必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既有助于加快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的步伐,也为通信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蓝海”。

3.《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8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

销售收入增速已经外贸增速出现显著下滑。此外,国际市场总体需求低迷,国际产业竞

争更加激烈,发展形势相当严峻,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在新形势下更加突出。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并于2009 年4 月15 日公布了《规划》全文,旨在通过政府扶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不

利影响下,继续保持行业的稳定增长,并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

式从速度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的战略转变。

表2:《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点

6 仅供招商银行使用

年度报告

《规划》的出台无疑会对整个产业发展构成利好,但不宜寄予过高的预期,主要原

因有以下几点:(1)电子信息产业一直是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相关的财政、融资、税收政策支持已经到位,更大力度扶持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不大;(2)电子信息产业属于充

分竞争性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来源多样化,国家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较小,政策支持的直接效应和刺激不大;(3)从中长期看,产业投资规模加大对改善供给的作用更明显,但产业环境的最终改善还有赖于需求的提升和恢复。

(三)行业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下降,出口企业正面临着国际市场萎缩的困境,出口全退税将给包括通信产品在内的机电产品出口带来实质性的利好。2009 年4 月,商务部将光纤、UPS 电源等通信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即出口全退税。但在当前的全球贸易环境下,那些尚未调整出口税的产品面临着进一步的困难。

现阶段绝大多数国内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利润主要集中在退税上,退税率每提高一个点,理论上意味着企业的利润便增加一个点,但这种理论上的增加实际上的受益者未必是国内生产企业。每次退税提升后的利润优惠几乎全被国外贸易商攫取。国内一旦哪个行业上调出口退税,外商就会压价。而国内企业为保订单,普遍会做出一些妥协,将一部分退税优惠给客商。更可能有一些国外进口商借销售困难,库存增加,运营资金紧张,经常故意不提货、要求降价、不付款,甚至恶意欠款。

现阶段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依次是国际需求减弱、客户回款风险明显增大、汇率风险增强、流动资金短缺等。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的出口退税政策成为出口企业面临的次要难题。

但是,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基本出口退税率都在17%,最低的也维持在14%,政策调整的空间已经很有限,同时这个行业大部分企业都是采取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外商企业,主要受到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和外需下降影响,不受出口退税影响。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提高出口退税率仅可作为权宜之计,缓解企业财务困难。相比之下,国务院2009 年 4 月初决定的在上海、广州、深圳、东莞、珠海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才是长远之计,不但有助减少企业成本,减缓中国外贸下滑的压力,还帮助人民币迈出了走向国际化第一步。

7 仅供招商银行使用

年度报告

现阶段国内重点通信产品出口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上述 5 个城市,一旦全面开展跨

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进一步降低华为、中兴、上海贝尔等出口大户企业的结算成本,

弥补人民币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产业政策

(1)深化电信体制改革,进行电信业重组

2008 年5 月24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

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启动新一轮电信重组。

公告指出,此次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发放三张3G 牌照,支持形成三

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

场竞争主体,电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竞争架构得到完善;自主创新成果规模应用,

后续技术不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电信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监

管体系继续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分享电信行业发展改革的成果。为实现上述改革目

标,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 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此外,公告还提出了

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包括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加强电信行业监管和促进

行业协调发展。

此后,相关电信运营商积极贯彻国家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精神:中国铁通集团公司

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于2008

年 6 月 2 日发布关于重组进程的公告。中国联通将以总计1100 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CDMA 网络资产和业务(分别作价662 亿元和438 亿元)出售给中国电信集团和上市公司,中

国电信将以现金支付,但CDMA 网络业务的最终交易价格将按其2008 年中报的实际值判定;中国联通将与中国网通以换股方式合并,交易完成后,网通将退市。

此次电信业重组和改革对我国电信行业竞争格局及新技术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此次重组,将形成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

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竞争对手实力更加均衡;新的中国移动、中国电

信和中国联通开展全业务运营将面临不对称管制政策,这将对弱势运营商发展起到扶持

作用,弱者发展速度将加快,强者发展将趋稳,一定程度上将改善目前行业严重失衡的

竞争架构。

中国电信建设市场一次新的启动,对通信设备制造业来说是个好消息,尤其是3G

设备制造商。三部委公告明确指出,改革重组与发放3G 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发放

3G 牌照。这将大大刺激3G 产业链的发展和成熟,3G 设备制造商应积极准备,以期更好

地争夺和分享中国3G 建设启动带来的市场盛筵。

8 仅供招商银行使用

年度报告

第四章

年 度 报 告

通信设备制造业进出口情况

一、通信设备进口情况

(一)进口规模及其增长

2008 年,我国通信设备产品进口 191.34 亿美元,同比增长 0.37%。在全球经济整 体下滑的前提下,中国通信设备产品出口较往年仍有小幅度增长。

图13: 2004~2008 年通信设备进口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二)主要通信产品进口情况

2008 年我国主要通信产品进口中,手持无线电话进口量最大,金额方面手持式无线 电话用零件进出口额最高。

53

表25: 2008 年我国主要通信产品进口情况

年 度 报 告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三)进口结构

1.进口来源国家(地区)分布

从进口地看,2008 年进口前 20 位国家(地区)共进口 179.58 亿美元,同比减少 1.79%,占通信设备行业进口总额的 93.85%。

表26: 2008 年通信设备产品进口来源国家(地区)分布

单位:万美元,%

54

仅供招商银行使用

年 度 报 告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进口省市情况

2008 年,通信设备进口增长幅度大最的省份分别为河北、山西、四川,同比增长分 别为 350.30%、237.56%和 187.79%。

表27: 2008 年通信设备产品进口省市统计

单位:万美元,%

55

仅供招商银行使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3.进口贸易方式

2008 年,通信设备进口按贸易方式来看,由于2008 年5 月出现汶川地震,使得国境外捐赠物资较2007 年增长200%。进料加工贸易进口金额所占比重依然最大,但增速

继续下降。

56 仅供招商银行使用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六大最新发展趋势:网络业务的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的宽带化,网络技术的智能化,更高的频段,更有效利用频率,网络趋于融合、走向统一。了解、掌握这些趋势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移动通信Internet无线数据IMT-2000智能网网络融合 1前言 移动通信业务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是其满足了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个人进行通信的愿望。移动通信是实现未来理想的个人通信服务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支撑技术、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宽带化,网络技术智能化,更高的频段,更有效利用频率,各种网络趋于融合。了解、掌握这些趋势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 2.1无线数据——生机无限当前移动数据通信发展迅速,被认为是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近年来出现的移动数据通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路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TACS、AMPS和GSM中的承载数据业务以及GSM系统的HSCSD;另外一种是分组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摩托罗拉的DataTAC、爱立信的Mobitex和GSM系统的GPRS。 目前,无线数据业务只占GSM网络全部业务量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在未来的两年中这种状况将开始扭转,并大大改变。1999年以后,随着HSCSD、GPRS 等新的高速数据解决方案显露峥嵘,并成为数据应用的新焦点,无线数据将成为运营商经营计划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它预示着未来大量的商业机遇。 (1)应用驱动市场 无线数据业务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用户的应用。话音是单一的、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业务,然而无线数据则不同,无线数据最初的应用重点放在运输管理这样的专业市场。近期无线数据业务的目标市场是销售人员或现场工程师这样的用户群。从这些先发目标的应用中积累无线数据的经验,并从中受益。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探讨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探讨 摘要科技不断发展,人类生活在不断进步,现在的社会是科技型的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而信息化需要的是计算机,需要的是互联网,为了紧跟时代的潮流,为了更加方便人们的交流,方便中国信息事业的发展,移动通讯也在一代一代的更新,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新型的通信手段将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将根据移动通讯来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并且进行研究分析,为我国移动通讯将来的发展提供探索新趋势。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数据;信息时代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经过四代的变革更新,处在第五代的热潮之中。人们的工作、出行、购物,都要依靠移动通信来完成,因此,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经过调查统计,我国移动用户的使用者已经突破了十亿,目前的使用量还在不断增加,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潮。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极为乐观,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信息发展。 1 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背景 移动通信系统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诞生的,直到现在,它一共经历了四次更新换代,预计到2020年将经过第五代的發展历程。 第一代通信技术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完成的,它主要是通过模拟传输数据,因此传输的速度十分的慢,而且质量相对来说也较差,并且无法加密,安全系数也很低,业务量也很小,所以很快就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淘汰了。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这次它引入了较为密集的技术结构,并且还引用了智能技术,虽然比起第一代的通信技术好了很多,但依然有多的不足之处,传输的速率依然很慢,安全稳定系数依然不够高。 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就更加的智能化,前两代无法解决的宽带服务,由于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到来也有了相应的提供。它具有Internet的能力,还可以实现全球漫游,传送质量较高的图像等。 第四代通信技术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4G网络,上网的速度更加的快,并且有了移动宽带和WIFI。我国现已经进入了4G生活时代,4G具有极高的下载速度和高清的电视,是前三代无法达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更加进一步的研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使我国的信息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1]。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经典案例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 一、移动通信运营业迅猛发展 我国通信运营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经过5年的努力,电信运营业的发展模式已由垄断经营向竞争开放转变,通信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已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技术水平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个覆盖全国、联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国家现代通信网基本形成,全网实现了数字化,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从1994年开始起步,国内用户数以年均30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目前已达到6000多万户,跃居世界第二位。 2003年1月-4月,全国新增电话用户3452.9万户,总数达4.55亿户,其中固话用户达2.2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26亿户。全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比增长48.4%,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7.9%。 图1 1995年—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情况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从1987年我国引进第一套移动通信设备至今的16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87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只有700多户;而10年之后的1997年8月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1000万户;此后又用了3年的时间在2001年4月用户数达到了1亿户,并于同年7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2亿户。截止到2003年4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2.26亿户,普及率为16.2%。

图2 1996年—2002年全国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万户) 目前,我国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祖国内地的所有地(市)和99%以上的县(市)。我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GSM移动通信网,而且0.33%的掉线率使得我国的GSM网络质量也已超过了欧洲发达国家。我国GSM用户占全球总用户的1/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已经成为GSM网络大国。1998年以来,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容量平均每年以接近60%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合计2.7亿户。 图3 1998年—2002年移动通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亿元人民币) 2002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457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4.4%,5年平均增长达20.1%,收入规模是1997年的2.5倍。其中,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猛,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47%,成为第一支柱业务;全国移动电话本地通话量占本地话务总量的89.3%,明显分流了固话业务;移动长话占长话总时长的27.9%。

浅谈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浅谈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市场需求的同时,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的趋势是:网络业务的数据化、移动互联性和分组化;以及网络设备的小型化和智能化等。这些趋势正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本文介绍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和网络架构。讨论了未来移动通信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网络结构。最后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4G;网络结构;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 1 绪论 所谓的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用户之间或者是移动和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前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的历史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这种通信技术主要指的是蜂窝式模拟移动技术,其频率利用率不高、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且不兼容等局限促使人们开发出第二代移动通信。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指的是蜂窝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使得蜂窝的数据传输变成数字化,具有了数字化信号传输的所有特点。但还是存在着业务单一、通话和低速数据通信以及无法全球漫游等缺憾。于是结合Internet 和高度移动性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这种技术克服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所有缺点,并提供了很高质量的多媒体综合业务。有了第三代移动通信,人们除通话以外,可以方便地进行WWW浏览,收发E- mail,视频点播等多媒体业务,进行电子商务如购物、交易、金融业务等。目前,因3G系统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人们已经开始对4G 技术进行研究。这种4G技术会比3G技术的更加完善。 2 4G 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

关于移动通信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2393424.html, 关于移动通信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 作者:陈宇冯杰 来源:《中国新通信》2013年第09期 【摘要】基于用户现实的需求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正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通信速度、网络带宽、增值服务、多媒体通信和智能性方面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对移动通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移动通信智能化网络化发展趋势 一、移动通信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定位 在未来发展中,基于人们现实的需求,移动通信的定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移动通信成为了网络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移动通信主要会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通话和短信业务只占业务量的很少一部分,网络服务将成为移动通信的重要发展内容。(2)移动通信成为了NGN网络的重要载体。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下一代NGN网络已经成为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替代产品,为了提高NGN网络的覆盖率,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了重要载体。(3)移动通信成为了人机通信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中,人机通信将会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用户现实的人机通信的需求下,移动通信成为了人机通信的重要手段。 二、移动通信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具体影响 移动通信的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具体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移动通信的娱乐性更强。由于未来移动通信将会朝着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因此移动通信的功能性更强,移动通信将会开发出各种娱乐功能,满足用户对娱乐的需求。(2)移动通信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帮手。在未来的发展中,移动通信的网络化发展将成为重要方向,由此也为用户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支持,保证了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网络。(3)移动通信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移动通信有了上网功能以后,人们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网络查阅生活信息、缴纳各种费用、进行网络购物以及使用网上银行业务,提高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 三、未来移动通信的重要发展趋势分析 从目前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来看,未来移动通信将会加快4G网络的建设,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重要的发展:(1)移动通信的通信速度更快。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达到10Mb/s至20Mb/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100Mb/s,这种速度将相当于目前手机的传输速度的1万倍左右。(2)移动通信的网络带宽更宽。未来移动通信将会朝着构建4G通信系统方向发展,而4G通信系统在带宽方面将比目前3G系统的蜂窝系统的带宽还要宽。(3)移动通信的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一)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一)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六大最新发展趋势:网络业务的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的宽带化,网络技术的智能化,更高的频段,更有效利用频率,网络趋于融合、走向统一。了解、掌握这些趋势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移动通信Internet无线数据IMT-2000智能网网络融合 1前言 移动通信业务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是其满足了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个人进行通信的愿望。移动通信是实现未来理想的个人通信服务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支撑技术、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宽带化,网络技术智能化,更高的频段,更有效利用频率,各种网络趋于融合。了解、掌握这些趋势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 2.1无线数据——生机无限当前移动数据通信发展迅速,被认为是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近年来出现的移动数据通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路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TACS、AMPS和GSM中的承载数据业务以及GSM系统的HSCSD;另外一种是分组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摩托罗拉的DataTAC、爱立信的Mobitex和GSM系统的GPRS。 目前,无线数据业务只占GSM网络全部业务量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在未来的两年中这种状况将开始扭转,并大大改变。1999年以后,随着HSCSD、GPRS等新的高速数据解决方案显露峥嵘,并成为数据应用的新焦点,无线数据将成为运营商经营计划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它预示着未来大量的商业机遇。 (1)应用驱动市场 无线数据业务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用户的应用。话音是单一的、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业务,然而无线数据则不同,无线数据最初的应用重点放在运输管理这样的专业市场。近期无线数据业务的目标市场是销售人员或现场工程师这样的用户群。从这些先发目标的应用中积累无线数据的经验,并从中受益。 在过去的十年里,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在迅速改变,人们更经常性地移动,职业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分界变得模糊,人们需要不分时间、地点访问很重要的信息。发生在用户身上的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成为驱动无线数据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2)因特网的影响 和通信的其他领域一样,无线数据业务的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来自Internet。根据最近的研究,未来两年欧洲的因特网用户数量将翻一番。在我国,因特网用户的年增长率将高达300%,显然用户在运动中接入因特网的需求将会增长。 为了满足接入因特网的需求,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无线应用协议(WAP)应运而生。WAP为将Internet的信息内容以及增值业务传送到移动终端提供了一种开放的通用标准,实现了IP与GSM网络的桥接,是一个为厂商提供加速市场增长、避免网络割接、保护运营商投资的标准,WAP确保任何与WAP兼容的GSM手机都能工作。 (3)数据速率的发展 GSM承载业务所提供的GSM数据速率最高只能达到9.6kbit/s。国际上1998年引入的高速电路交换数据(HSCSD)技术将实现57kbit/s的数据速率,对要求连续比特率和传输时延小的应用是理想的,如会议电视、电子邮件、远程接入企业的局域网和无线图像。1999年商用化的GPRS是第一个GSM分组数据应用,将实现超过100kbit/s的数据速率。对较短的“突发”类型业务是理想的,如信用卡认证、远程测量和远程事务处理。EDGE(增强数据速率GSM改进模式)使用修改过的GSM调制方式来实现超过300kbit/s的数据速率。EDGE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趋势分析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趋势分析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14-12-03 16:10来源:中国新通信作者:刘静雯瞿娟点击: 180 次 移动通信论文发表: [摘要]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在逐渐发展与革新,全球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停地变化着:从桌面、文件、文件夹和回收站,到平板、应用和云服务,消费者正日益背离专注型思维的计算模式。他们不再坐在办公桌旁完成各项任务,而是转向一种即时和单手处理的计算模式——排队购物时,在咖啡馆聊天时,或者是上下班坐公交车时。这也意味着IT产业与移动网络通信的完美结合将成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移动通信,速率,流量,4G,移动网络 一、从用户行为看发展趋势 根据爱立信调查报告显示: 1、消费观念的转变 与个人社交网络随时保持联系正日益成为可能。为了维护他们的社交圈,人们正将他们自己的智能手机以及最喜爱的应用、云服务和智能手机服务带入到他们的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人将他们的

个人智能手机用于工作,例如,发送电子邮件、规划商务旅行、查找地点等等。 2、用户终端移动化 截止至2012年底,18%的消费者有购买平板电脑的意向;与此相比,仅有15% 的人计划购买台式电脑。办公桌上的电脑变成了客厅茶几上的平板电脑,边看电视边使用;或者变成了餐桌上的平板电脑,与一家人吃早餐时使用。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和俄罗斯的消费者对平板电脑尤其感兴趣。29%的消费者还计划购买智能手机;与此相比,仅有25%的消费者计划购买笔记本电脑。 这一行为改变了人们的移动计算体验:从手提笨重的电脑包、寻找座位和电源插座转变为在通勤列车上收发电子邮件、在午餐时使用Facebook和购物应用、在上班休息时阅读新闻博客。通过用户行为的转变,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以下几点: 1、移动网络存在的必然性 为了达到随时随地的即时通信,移动网络覆盖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所有年龄段的消费者都要使用他们的智能手机保持随时联网。智能手机应用主

5G移动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 刘海怀

5G移动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刘海怀 发表时间:2019-06-19T10:48:47.9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刘海怀 [导读] 摘要:为了给未来5G 移动通信系统的顺利推行提供保障,我们有必要对5G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给未来5G 移动通信系统的顺利推行提供保障,我们有必要对5G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基于此,笔者展开了以下简述。 关键词:5G 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一、5G 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 我们又把5G 移动网络称之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此技术是在4G 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5G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进一步需求,而随着通信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伴随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优化和完善,4G 移动通信逐渐趋于成熟,因此,5G 移动通信逐渐被各大通信运营商所关注,并投入研发。 二、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分析 1.超密集网络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和需求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在当前移动网络背景下,随着个人流量使用和流量使用人数的飞速增加,流量供应不足成为移动通信发展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而超密集网络技术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相较于传统4G 通信技术,5G 通信可以提供多出数千倍的移动流量,而在这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超密集网络技术。超密集网络技术不仅拥有着丰富的室外密集网络,而且对室外空间进行了充分的拓展,进一步强化了其增益网络的核心作用。充分利用超密集网络技术的性能,是提高移动通信灵活性,扩大 5G 移动通信覆盖面的重要保证。 2.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也在5G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多天线传输技术相比,无线传输技术在信息传输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无线传输技术建立在全双工技术与大规模MOMO技术的基础之上,上述技术可以在提升信息传输效率的基础上,为用户的自由通信提供保障。也可以在提升频谱利用效率的同时,发挥出降低发射功率与减少发射干扰的作用。为保证5G移动通信技术的实效性,研究者需要在不断发现与不断探索的基础上,优化5G通信技术。 3.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可以利用多天线技术抑制信道传输衰弱,获得分集增益、空间复用增益和阵列增益,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实现信号同时发送和接收,因此就形成了一个并行的多空间信道,充分利用空间信道传输资源,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天线发射总功率的条件下提供空间分集增益,改进多径衰落中的传输可靠性。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还采用了预编码或波束成型技术,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指定方向上的能量形成一个阵列增益,允许在不同方向上的多个用户同时获得服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突破传统的移动通信的信道容量存在的瓶颈问题,充分利用空间信道的弱相关性形成空间复用增益,在多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信道上传递不同类型的数据流,不需要增加物理带宽就可以成倍的提升移动通信的容量,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 4.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频率资源利用效率,并且可以同时接收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两个不同方向的信号,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可以同时进行发射信号和接受同频数据信息,使通信双工节点自身发射机信号产生的搅扰问题被有效解决。既能提升高频谱的利用效率,又能够使移动通信网络快速可用。一旦实行5G,通信用户以及流量使用都将迅速增加,因此,传统基站模式为主的组网方式下已经不足以满足时代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要求,所以,5G这样新的网络连接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业务要求。 5.MIMO技术 多天线技术由很多个天线链路组成,所以这项技术所需要的元件非常多样,包括接收以及发射机也要有多个配套。接收天线可以方便地分布在设备上面,但是发射天线必须集中或分布排列。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去除本身MIMO,还可以提升高频谱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在小区干扰、噪音以及损耗和掉线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进,5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用多天线技术简化设计,还可以分散信号将时间和频谱利用率得到很好的提升。 6.新型网络架构技术 不同于4G 移动通信网络,为了满足未来5G 高效率、大规模、大容量的用户使用需求,要求5G 网络必须具有低时延、低成本、易维护和扁平化等特点,所以需要采用新型的网络架构技术。目前,云架构和 C-RAN(如图1所示)是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点。 图1 C-RAN网络架构示意图 三、移动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5G是目前为止移动通信技术最前沿的技术,是通信技术最高境界的表现。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希望未来的5G通信技术可以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互联网方面,另一个是在物联网方面,致力于解决现存的机械存在的海量通信问题。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成为了世界通信领域都想要研究的对象,我国在2013年就已经成立了5G通信移动技术研究的小组,为更好地服务社会,适应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5G最开始的目标定位是能够使这项技术可以与其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之间进行无缝衔接,而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服务。现阶

未来移动通信发展趋势.doc

未来移动通信发展趋势随着当今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三代移动通信(3G) 正在走向成熟, 其发展应用前景不容质疑。未来移动通信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 并逐步形成研究热潮。期待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0MbitPs 以上, 频谱效率达到10bitPHz.s以上、系统容量是3G 系统的10倍以上、手机集各种功能和应用业务于一身的移动通信技术和系统。QAM和OFDM结合的正交并行多路高阶调制技术,MIMO和时空编码结合的空间多路技术, 分布式交叉覆盖和异构网络重叠的新型移动小区结构和相关技术等, 是很有潜力的未来移动通信技术。QAM的高阶调制不需要扩展频带, 是实现高速传输的重要手段。但传输速率仅随调制阶数对数增长、调制阶数更大增加对速率增长的贡献会变小.并行多路传输对速率的贡献按线性增长、对提高传输速率更为有效, OFDM采用FFT快速变换,可以一次处理几千路数据并行高速传输, 但以增加频带资源为代价。因此,QAM和OFDM结合的传输技术, 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未来移动通信技术。 总的来说,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趋势将会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多媒体技术 未来的通信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功能也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多媒体技术也将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同传、无线数据高速传输、动态影像传送、无线网络游戏、语音同步翻译、手机钱包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月成熟。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游戏、教育、档案、图书、娱乐、艺术、股票债券、金融交易、建筑设计、家庭、通讯等等。其中,运用最多最广泛也最早的就是电子游戏,千万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为之着迷,可见多媒体的威力。大商场、邮局里是电子导购触摸屏也是一例,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又出现了教学类多媒体产品,一对一专业级的教授,使莘莘学子受益匪浅。正因为如此,许多有眼光的企业看到了这一形式,纷纷运用其做企业宣传之用甚至运用其交互能力加入了电子商务,自助式维护,教授使用的功能,方便了客户,促进了销售,提升了企业形象,扩展了商机,在销售和形象二方面都获益。 可以这样说,凡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企业,都离不开这一最新的高技术产品。首先多媒体的运用领域十分广泛,注定了它可在各行各业生根开花。其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新一代在计算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这一形式,作为一个有发展眼光的企业,是不会放弃这一未来的消费主体的。其三,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国外已经非常普及,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只有跟上国际潮流。 二、可视电话技术 可视电话、多方可视电话、手机电视。 可视电话业务是一种集视频、语音于一体的多媒体通信业务。用户进行语音通话的同时,通过终端的屏幕看到对方的视频图像.同时将自己的本地图像传 输到对方。在目前网络lP化的大趋势下.可视电话也多以沪可视电话的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2008-12-25 19:48 【摘要】本文概述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讲述了移动、卫星、光纤等通信方式。 关键词: 通信技术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作为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电话技术的演变日新月异,传输媒介、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方式的改变都是影响电信通信的因素。 二、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刺激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往那种单一、低效的信息传输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不仅要求所获取的信息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还要求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并能对信息系统实现实时、交互控制。社会与市场的这种需求再加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三、移动通信 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目前已在北美、东南亚和韩国被大规模投入商用。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地区使用, GSM 手机只能在GSM 网覆盖区使用, 两大系统互不兼容, 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采用CDMA 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 所以无论是数字网, 还是模拟网覆盖的地区, 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 不但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10~20倍,而且给用户带来方便;二是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三是发射功率在0.1~2000毫瓦之间所以对,人体辐射小。四是断话率低,保密能力强,因此,倍受用户的青睐。另外, 低地球轨道卫星开辟了移动通信的新领域, 掀起了卫星全球移动通信的新浪潮。将多个卫星链接在一起, 把地球天衣无缝地覆盖起来, 由多个蜂窝交换机网, 可连通地球上任何一点, 从而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实现“电子地球村”的目标。 四、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在空间技术和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可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内的新系统不断涌现出来, 归纳起来,分为非同步(含低轨道L EO、中轨道M EO ) 和同步(同步轨道GEO ) 两大类。以低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具有时延短、路径损耗小、能有效地频率复用、卫星互为备份、抗毁能力强等特点,多星组网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覆盖。典型的有“铱”系统、“全球星”系统。以静止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使用卫星少, 卫星静止可实现昼夜通信, 监控卫星系统简单。这些系统, 正在步入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防化的轨道。卫星通信还有几项新技术:小天线地球站

未来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未来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随着当今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三代移动通信(3G) 正在走向成熟, 其发展应用前景不容质疑。未来移动通信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 并逐步形成研究热潮。期待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0MbitPs 以上, 频谱效率达到10bitPHz.s以上、系统容量是3G 系统的10倍以上、手机集各种功能和应用业务于一身的移动通信技术和系统。QAM和OFDM结合的正交并行多路高阶调制技术,MIMO和时空编码结合的空间多路技术, 分布式交叉覆盖和异构网络重叠的新型移动小区结构和相关技术等, 是很有潜力的未来移动通信技术。QAM的高阶调制不需要扩展频带, 是实现高速传输的重要手段。但传输速率仅随调制阶数对数增长、调制阶数更大增加对速率增长的贡献会变小.并行多路传输对速率的贡献按线性增长、对提高传输速率更为有效, OFDM采用FFT快速变换,可以一次处理几千路数据并行高速传输, 但以增加频带资源为代价。因此,QAM和OFDM结合的传输技术, 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未来移动通信技术。 总的来说,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趋势将会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多媒体技术 未来的通信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功能也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多媒体技术也将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同传、无线数据高速传输、动态影像传送、无线网络游戏、语音同步翻译、手机钱包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月成熟。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游戏、教育、档案、图书、娱乐、艺术、股票债券、金融交易、建筑设计、家庭、通讯等等。其中,运用最多最广泛也最早的就是电子游戏,千万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为之着迷,可见多媒体的威力。大商场、邮局里是电子导购触摸屏也是一例,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又出现了教学类多媒体产品,一对一专业级的教授,使莘莘学子受益匪浅。正因为如此,许多有眼光的企业看到了这一形式,纷纷运用其做企业宣传之用甚至运用其交互能力加入了电子商务,自助式维护,教授使用的功能,方便了客户,促进了销售,提升了企业形象,扩展了商机,在销售和形象二方面都获益。 可以这样说,凡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企业,都离不开这一最新的高技术产品。首先多媒体的运用领域十分广泛,注定了它可在各行各业生根开花。其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新一代在计算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这一形式,作为一个有发展眼光的企业,是不会放弃这一未来的消费主体的。其三,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国外已经非常普及,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只有跟上国际潮流。多媒体技术特点: 1、能够完成在内容上相关联的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和传送,如声音、活动图像、文本、图形、动画等; 2、交互式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单向或双向传输; 3、网络联结,即各种媒体信息是通过网络传输的,而不是借助CD-ROM等存储载体来传递的。 二、可视电话技术 可视电话、多方可视电话、手机电视。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摘要:本文回顾了20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历程,对现代通信技术进行了概述。主要针对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及数字微波通信进行了发展趋势的介绍。同时,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现代信息 技术发展趋势 0引言 20世纪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1900年波罗的海的一群遇难渔民,通过无线电呼叫而得救,移动通信第一次在海上证明了它对人类的价值;1903年底莱特驾驶自己的飞行器飞上了蓝天,开创了航空交通新领域;1946年世界上第一架计算机诞生,开创了信息经济时代和扩展人类脑力的里程碑;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ARPANET开通,为因特网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纵观通信技术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当初的人工转接到后来的电路转接,以及到现在的程控交换和分组交换,还有可以作为未来分组化核心网用的ATM交换机,IP路由器;由当初只是单一的固定电话到现在的卫星电话,移动电话,IP电话等等,以及由通信和计算机结合的各种其他业务,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即将上市,以及以后的第四代通信,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的社会。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作为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电话技术的演变日新月异,传输媒介、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方式的改变都是影响电信通信的因素。 1现代通信技术概述 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1.1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即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是通过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终端的心愿编码成为数字信号,终端发出的数字信号,经过信道编码变成适合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然后由调制解调器把信号调制到系统所使用的数字信道上,在传输到对段,经过相反的变换最终传送到信宿。 1.2程控交换 程控交换技术即是指人们用专门的电子计算机根据需要把预先编好的程序存入计算机后完成通信中的各种交换。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给予分株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及适应下一代网络基于IP的业务综合特点的软交换方向发展。 1.3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微波通信,以及图像通信。 1)移动通信 早期的通信形式属于固定点之间的通信,随着人类社会党俄发展,信息传递日益频繁,移动通信正是因为具有信息交流灵活,经济效益明显等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所谓移动通信,就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通信。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移动的时候进行通信,方便,灵活。现在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多分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 2)光纤通信 光纤是以光波为载频,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频带宽,比常用微波频率高104~105倍;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线经细,重量轻;还有耐腐蚀,不怕高温等优点。 3)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简单而言就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展之间利用人在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其主要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而投资费用和通信距离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及展望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及展望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14-1 报告人:杜超 论文结题时间:2014.1

摘要: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电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通信特别是蜂窝小区的迅速发展,使用户彻底摆脱终端设备的束缚、实现完整的个人移动性、可靠的传输手段和接续方式。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将逐渐演变成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先后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与淘汰,完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覆盖与普及,目前正在 进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尝试与推广,以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探索。相信在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下,以及未来移动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发展的需求下,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会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Abstract:I n the past ten year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world telecom, mobile communications,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ell, the user completely get rid of the bondage of terminal equipment, to achieve a complete personal mobility, reliable transmission means and ways.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mobile communication will gradually evolve into the tool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experienced the ris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and second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eliminated, completed the rapid coverage and popularity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currently in the 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try and promotion, as well as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advanced under the strong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obile data 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business requirements,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ill bring people a better future. Key words:Mobile communication;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development trend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六大最新发展趋势:网络业务的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的宽带化,网络技术的智能化,更高的频段,更有效利用频率,网络趋于融合、走向统一。了解、掌握这些趋势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移动通信 Internet 无线数据 IMT-2000 智能网网络融合一、移动通信的意义所在 移动通信业务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是其满足了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个人进行通信的愿望。移动通信是实现未来理想的个人通信服务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支撑技术、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宽带化,网络技术智能化,更高的频段,更有效利用频率,各种网络趋于融合。了解、掌握这些趋势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 无线数据——生机无限当前移动数据通信发展迅速,被认为是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近年来出现的移动数据通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路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TACS、AMPS和GSM中的承载数据业务以及GSM系统的HSCSD;另外一种是分组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摩托罗拉的DataTAC、爱立信的Mobitex和GSM系统的GPRS。 (1)应用驱动市场 无线数据业务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用户的应用。话音是单一的、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业务,然而无线数据则不同,无线数据最初的应用重点放在运输管理这样的专业市场。近期无线数据业务的目标市场是销售人员或现场工程师这样的用户群。从这些先发目标的应用中积累无线数据的经验,并从中受益。 在过去的十年里,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在迅速改变,人们更经常性地移动,职业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分界变得模糊,人们需要不分时间、地点访问很重要的信息。发生在用户身上的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成为驱动无线数据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解析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解析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众多的变革。通信技术的发展变革堪称新世纪发展最大的技术变革之一,移动通信技术作为被广大民众所日益依赖的技术,它的发展历史和将来的发展趋势都是需要进行研读的。本文就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历史;发展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development in various fields caused many changes.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biggest technic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entury,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people increasingly rely 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which are required reading. To explore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istory;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N929.5 通信技术自古就有,通信时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沟通工具,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让人们的生产生活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通信技术作为具有极强便利性和快捷性的技术,拥有怎样的发展历史,移动通信技术将来的发展趋势又该何去何从,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解答。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 移动通信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者一方是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