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悯农

古诗诵读悯农
古诗诵读悯农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1.会认5个字。

2.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古诗中的图片,教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教师范读古诗)

2.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3.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诵读感悟

1.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

(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民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诵读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

1.分小组演读。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4.(出示图片)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愿意一起来背一背吗?(全班齐背)

四、课外延伸

读一读,背一背。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栗,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古诗诵读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悯农

古诗《悯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3、作者简介。 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4、背景介绍。 二、学生自学

1、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教师板书。 3、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 四海:指全国或全世界。 4、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5、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6、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古诗《悯农》教案

《悯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 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陆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陆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1.听范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 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小班教案:古诗悯农

小班教案: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 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说课稿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说课稿 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二十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课《锄禾》和《悯农》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每首诗都是五言绝句。两者相比,《锄禾》难度较之《悯农》稍大些。我准备按顺序先教学《锄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悯农》。然后再以一首带多首,放手让学生学习补充的两首诗歌《咏鹅》、《春晓》。当然,这两首古诗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难易适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是对古诗的积累。所以,学好古诗《锄禾》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根据教材的难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我分两教时进行教学。第一教时:把《锄禾》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学《悯农》,补充学习《咏鹅》、《春晓》。这样安排简洁、紧凑而又有所侧重。

下面我重点来分析一下《锄禾》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画面并板书:锄禾) 《锄禾》是学生在小学课本中学到的第三首古诗。在这之前所学的《画》和《古郎月行》两首古诗,意思浅显易懂,而《锄禾》这首古诗也比较简单,但在理解意思时必须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那么,正确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也就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从内容上看,《锄禾》的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使学生能够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同时针对我校一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五个教学目标: 1、掌握5个生字:禾、午、粒、辛、苦,着重理解“锄禾”“当”、“皆”“辛苦”这些字词的意思。(智能目标) 2、能说出这首古诗的意思。(智能目标)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练背诵古诗。(技能目标) 4、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目标) 5、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情感目标)

悯农二首(其一)

教学目标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认识“粒、夫、饿、死”4个生字,认识部首“食字旁”。 2通过老师范读或跟着录音,能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懂得尊敬劳动者,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4个生字和食字部。能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难点: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懂得尊敬劳动者,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听录音,朗读古诗,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一复习古诗,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悯农二首(其二)的这首古诗吗?能背一背吗?这首古诗让你懂得了什么? 生:农民伯伯真辛苦! 生:我们要爱惜粮食! 师:是啊!农民伯伯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要学《悯农》的第一首。2出示课题。 二读通古诗,学习生字。 1 学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出示:春种和秋收图。 师: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吟诵古诗。 师范读古诗。 师:说说这两幅图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季节?画面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刚才说的内容,诗人李绅是这样写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学习生字“粒”。 谁有好办法记住它? 诗中说“一粒粟”“粟”就是一种谷物,去壳后叫“小米”,北方人一般叫“谷子”。“粟”的大小和我们吃的“米”差不多。 除了“粟”,哪些事物可以用“粒”?(一粒糖,一粒纽扣,一粒石子儿……) 师:是啊!凡是小而圆,颗粒状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上“粒”。 (2)理解古诗意思。 师:你们看,农民伯伯在春天种下一颗谷物,到了秋天,就会有许多收获,他们收获了什么啊? 生:粮食。 师:是啊!“万颗子”就是指许多粮食。 朗读这句,边读边想,为什么春天种下的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啊? 引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师生互相诵读古诗,体会农民的辛苦。 师引:农民伯伯在春天种下一颗谷物 生读:春种一粒粟 师引:经过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 生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师引:到了秋天,才会有所收获。 生读:秋收万颗子。 2 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学习“夫”“饿”“死”。

古诗诵读《悯农》

古诗诵读:《悯农》 古诗诵读:《悯农》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u”,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

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 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的滴到土里)(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

小班古诗《悯农》

小班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活动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3、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4、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5、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6、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五、结束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古诗诵读-《悯农》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诵读:《悯农》 本文是关于古诗诵读:《悯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u”,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 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的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的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悯农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悯农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 悯农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方法: 直观教学法、提问讲解法、游戏法。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 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 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教案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教案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课时划分:两课时 2019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悯农》微课设计 鄂教版

古诗诵读悯农 教材分析 《悯农(二)》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悯农》组诗中的第二首,入选苏教版小学年级语文下册“勤劳篇”主题单元。诗歌通俗易懂,意在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人民,尊敬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设计理念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低年级的诗歌教学应从朗读体会入手,反复咀嚼、品味、朗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引领学生以读促悟,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同时运用“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学习。 2、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基本教学过程: 1.知诗人 向学生介绍本课两首古诗原题就叫《悯农》。《悯农》是其中的第二首,都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同时强调李绅是我们无锡人,他的诗很有名气。 2.解诗题 学《悯农》这首古诗前先弄懂诗题“悯农”的意思。 3.明诗意

难点的突破:诗句意思的理解,我配以图片及语言讲解,帮助学生明白诗意。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思考。当然,要求不能很高,能够大概说出意思就行了。 4.诵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我采用多种形式读,以及古诗新唱等方法,帮助学生朗读感悟、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勤,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受其中。说到动情处,我配乐吟唱,出示画面,加上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也入情入境,充分地体会诗句的意思,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诗人的感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应多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练读,并且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这样做既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也就能熟读成诵了。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案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案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悯农 日当午汗滴春 一粒盘中餐辛苦 秋万颗 饿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xx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xx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xx。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 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说课稿.古诗悯农.doc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悯农》,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幼儿学习古诗,可以 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幼儿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悯农》选择青岛出版社、幼儿园中班下册、语言表达领域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李绅所著, 这是一首五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旨在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并且对外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 观察到的变化表述出来,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基于以上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分析,依据《纲要》,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理解古诗的内容(重点) 2、能力目标:引导幼儿能够有感情的吟诵古诗(难点) 3、情感目标:教育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热爱农民伯伯的情感。 根据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把“”设为重点,把“”设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对于这样活动重难点的落实,活动目标的实现,我运用以下教法学法。《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不仅 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感染幼儿,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 我运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仅用图片进行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采用动画的形式,使所 呈现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 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角色表演,不仅能加深幼儿对活动内容 的理解,更主要的是能够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 确、更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所以我运用以下学法: 1、倾听表述法: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 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幼儿“敢说”。 2、交流讨论法:引导幼儿针对提出的问题主动探索、发现学习,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 活动,在说一说的轻松氛围中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空间准备:引导幼儿以马蹄形的座位排列做好 2、知识准备: 3、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的水墨动画 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以及幼儿的认知基础,围绕活动目标和活动重难点,我把

古诗二首(悯农)

《古诗二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评价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情感。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全力以赴,尽最大能力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感受成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运用习得的古诗学习方法,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 (4)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进入探究点的探究,检测一下自己的自学能力。 1、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四川绵州昌隆县人(今四川省江油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悯农》诗二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2、预习自测 (1)比一比,再组词

蒲()悯()粟()炉()郎()犹()铺()闽()栗()芦()朗()忧()(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秋浦(púpǔ)赧郎(nǎn hǎn) 紫烟(zǐchái)无限(yín xiàn) (3)查找有关劳动的诗歌写在下面的空白处。(至少两首)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1.我思考,我收获: 学习建议: 请同学们用2分钟左右时间认真朗读古诗,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2.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自读古诗,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默读课文,在书上做好批注笔记。用时5分钟) 探究点二:对比两首诗,找出它们的异同。(解决途径:思考《秋浦歌》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场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悯农》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古诗诵读悯农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1.会认5个字。 2.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古诗中的图片,教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教师范读古诗) 2.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3.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诵读感悟 1.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 (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民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诵读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 1.分小组演读。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4.(出示图片)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愿意一起来背一背吗?(全班齐背)

大班古诗:悯农

大班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中农民劳作的艰辛与粮食来之不易的的寓意,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及节奏美,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2.运用观察、探究、比较、选择等方式,理解诗歌的画面及寓意。 3.乐意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股市的独特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悯农》。 2.能发出声音的积木、筷子、日常的玩具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古诗。 ★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画面。 教师:请你给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谁能看懂这幅图,并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及背景,并小声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 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这幅画,并进一步提问。 教师:谁知道这幅画说的是一首什么古诗? ★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他朗诵给大家听。如果没有幼儿知道,教师有感情地,以较低沉的声音朗诵诗歌,尽可能地表现农民的艰辛。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 教师:这首诗里说了些什么?

★ 教师帮助幼儿逐句理解诗歌的含义。 ★ 教师重点解释大家都不能准确理解的文字及诗句,幼儿理解的则由幼儿来讲。 3、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 幼儿看图跟随教师朗诵诗歌。(注意朗诵的语速稍慢,表现出农民的艰辛) ★ 教师动作在前,引领者幼儿打着拍子朗诵诗歌,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 教师请幼儿自己探索,选择能发出和谐声音的物体,并学习打着拍子朗诵诗歌。 4、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诗歌的寓意。 ★ 教师:朗诵这首诗歌时,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 教师简单介绍粮食的由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涵,知道农民种粮的辛苦与不易,知道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 教师:农民这么辛苦地种粮食,我们应该怎样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呢?

小班语言活动古诗悯农

小班语言活动古诗悯农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班语言活动:古诗(悯农)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适合小班幼儿朗读和背诵,本首古诗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谈话引出古诗,看图了解“辛苦”,读诗句感受“辛苦”,到情景中演绎“辛苦”。从而把幼儿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让幼儿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活动准备: 1.古诗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做成幻灯片) 2.古诗《悯农》朗读视频 3.适量的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提问:宝宝们每天肚子饿了,都吃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出示米和面,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区分米和面。然后提问: (1)、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米和面)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教师总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每一粒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学习古诗《悯农》,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的太阳,红红的照在地上,农民在地里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地里,可有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的劳动得来的。 4.播放古诗朗读视频,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5.出示古诗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跟着教师朗读古诗。 6.指导幼儿有感情的、完整的朗读古诗。 三、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古诗。 2、集体背诵。指导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悯农古诗带拼音

悯农古诗带拼音【篇一:悯农古诗带拼音】悯农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篇二:悯农古诗带拼音】悯农min nong 锄禾日当午, chu he ri dang wu , 汗滴禾下土. han di he xia tu . 谁知盘中餐, shui zhi pan zhong can 粒粒皆辛苦. li li jie xin ku . 【篇三:悯农古诗带拼音】 01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 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 波。 02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03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04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05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06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07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08 古朗月行(节选)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09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0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5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蜒立上头。

古诗《悯农》小班

古诗《悯农》小班 教师: 日期: 一、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二、活动准备 大挂图、故事ppt、字卡。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前课《蒙学诗》 2、谈话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师:古时候有一个诗人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 ★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挂图1):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挂图2):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挂图3):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出示挂图4)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齐念第四句诗句,伸出一手指点前方,以示“粒粒皆辛苦”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4、认识“土”字宝宝 师:宝贝们刚才读的真棒,那这首诗里面的有一个字宝宝非常喜欢小朋友们,想要和你们做最好的朋友,出示“土”。 5、分享故事。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