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的联想

脚印的联想
脚印的联想

第10课脚印的联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孩子的心理,利于学生创作。教材选择了多种外形不同的动物脚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见识。特别选择了四种动物的外形及其对应的动物脚印的图片,让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脚印的造型特征。在学生作品呈现方式上,选用了不同的画种,如水彩画、刮蜡画等;在表现主题内容上有动物、人物、静物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动物脚印的外形,激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引发学对相似形的联想,并且进行想象创作。二年级的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动物脚印造型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他们曾今学过语文课中《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对鸡、鸭、狗、马等动物脚印非常的熟悉。并且他们在绘画造型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和表现力。最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形象十分的活跃,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脚印,并且能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2、引导学生对脚印进行联想,将动物脚印变成新的形象;运用添画的方法,组合成一幅有趣的想象画。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种动物及其脚印的图像资料,相关学生的绘画作品,辅助课件,教师范画。

学生:课前观察、收集生活中各种动物的脚印,画纸、彩色水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各种动物脚印的特点,并且对脚印进行联想,创作一幅想象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动物脚印相似形产生联想,并且采用添画、旋转、组合等绘画方法创作出一幅想象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想与大家分享一首歌曲,请全体同学起立,慢慢的将凳子放到

小学美术_脚印的联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0.脚印的联想 【课标分析】 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以学生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课标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二年级小学生天真、富于幻想,在教学设计时,通过看看、画画等设计,加强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实践,注意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通过一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自由大胆地表现,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加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教材分析】 《脚印的联想》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美术中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一节以各种脚印为创作元素的想象画课,重在以游戏等多种方式,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教材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从孩子们普遍喜爱动物这一点切入,让学生去感受脚印、认识脚印、想象脚印、表现脚印、美化脚印,利用脚印的特有自然形象展示自己的想象,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需求。 教学内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事物进行联想和

再造想象的能力,因此拓展了其它的动物脚印形象,通过欣赏、比较、思考、尝试等过程,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从而体验美感和创作的乐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绘画表现力,他们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泼,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他们往往能把想到的形象说出来,但在绘画时可能会无从下手,教师需要在学生看、画时加强引导,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动物脚印的外形,引发学生对相似形的联想;通过学生说老师画的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到形象添画出来;通过老师详细的示范,引导学生表现一些难度大一些的形象。 根据本校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一些常见的人或动物的脚印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在很多动物他们只是认识动物,但却不认识它们的脚印,为了丰富学生的创作内容,要布置学生课前提前预习课本当中的脚印形象,课堂上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脚印素材。 二年级学生正处在好动期,课堂上自律能力较差,但他们喜欢受到表扬和赞美,因此要给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看到他们不在的表现,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考虑用分段式作业,可以分解难点,还可提高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可塑性强,美育在欣赏的过程中自然渗透,合作学习的意识也在慢慢养成,教师在上课时通过情境引导、语言引导,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

小学美术_《脚印的联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脚印的联想》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能够把动物的脚印想象成其他形象。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充分展开想象,学习脚印组合的设计方法,运用构图和色彩的知识,完成一幅脚印的想象画。 3、能够了解大自然动物脚印的美丽,养成细致观察的能力,感受想象与创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动物的脚印,对动物的脚印进行想象。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脚印组合的方法设计想象,完成一幅脚印的想象画。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等美术用具。教师准备相关的美术用具、范画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欣赏充满情趣的小诗《雪地里的小画家》(媒体演示)。在这首诗中都有哪些小画家?它们是怎样进行创作的呢?譬如: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马的脚印像月牙…… 这节课我们来对这些可爱的脚印进行一些联想,好不好?那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10课脚印的联想。(粘贴课题) (二)新授阶段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都认识哪些动物,又知道哪些动物的脚印呢?同桌相互说一说。学生:小鸡、小狗、小猫等等 请大家猜猜它们都是谁的脚印(媒体演示)。出示在生活中我们不经常见的动物的脚印。说说它像什么? 出示脚印进行添加、旋转、组合。 试着改变方向看看你能想到什么?总结“旋转”的方法。多个脚印组合在一起,又能想到什么?总结“重复”的方法。以牛的脚印为例讲解。 这个脚印你能想到什么?(媒体演示)总结“添加”的方法。还能变成什么?如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还能变成什么? 将美洲野牛、小鸭的脚印组合,总结方法“组合”(贴范画)出示三种小动物的脚印,通过多种方法结合组成画面。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脚印的联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脚印的联想》教学设计 脚印的联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脚印,想象出各种形象。 2.通过认识、观察、分析动物的脚印进行联想绘画,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大胆想象的能力,活跃学生的美术思维。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各种动物脚印的特点,并对脚印进行联想绘画。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对动物脚印相似产生联想,采用添画、组合的方法完成绘画作品。 教具学具: 1.动物脚印的图片资料 2.课件、彩色笔、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 老师碰到一件特别苦恼的事,今天早晨,我听到房间里传来了一个声音,我推开门一看,发现我最爱的花瓶被打碎了,地上只留下了一串脚印,是谁打碎了花瓶呢? 热心的喜羊羊帮我收集了许多小动物的脚印,现在请同学们帮忙辨认一下谁的脚印与现场留下的脚印是一样的?(多媒体课件播放小马、小鸭、小鸡、小狗、小猫的脚印)

同学们辨认出是小猫打碎了花瓶,并区分了小狗与小猫的脚印。 带领同学们看《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个视频,发现脚印可以联想到各种东西。引出课题:原来用脚印不仅仅可以帮助老师找到谁打碎了花瓶,还可以联想成一幅幅画,我们今天也用一下奇妙的脚印来联想~~《脚印的联想》 二、分析各种动物脚印的造型特点 1.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脚印,观察想象其造型特点。 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小马、小鸭、小鸡、小猫、小狗的脚印,让见多识广的喜羊羊带咱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神奇的脚印,来~我们一起出发吧! 2.大胆想象:如果将这个脚印换个方向看,又会使你联想到什么? 三、指导作画 选择一个或多个动物的脚印来示范一幅画。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或多个自己喜欢的脚印,根据脚印的外形勾画出它的轮廓,然后根据轮廓添画成我们所要的形象,接下来可以涂上各种不同的颜色。 四、学生想象绘画 运用动物的脚印进行联想绘画,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评 1.互评、师评:评价中,强调画面的想象、构图、色彩是否独特。 2.集体欣赏交流。 六、拓展 欣赏脚印在生活中的运用 七、课堂小结

脚印教案 2

教案附页题目脚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典故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那浪漫略近颓废的思乡之情 重点 本文的表现手法 难点 本文的表现手法 教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黑板 学材教科书 学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2课时教学环境13级教室 板 书 设 计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 媒体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5分钟15分钟第一课时: 一、导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正是这 样一篇视角独特,构思巧妙,联想新奇,同时又 充满浪漫情怀的佳作。 二、找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注解的作者简介,复 习一下余光中的《乡愁》要求:1、把每个自然 段的段落序号标好2、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 生字词 字词:扛鼎颓废坍塌攒动不愠不火 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回答我第一个问题 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 鬼魂? 教师总结:中国著名女作家蒋子丹曾经发表 过一篇文章没题目是《浪漫的鬼魂》 文章写了 一个什么 样的故事。 快速浏览 课文对比 学生回答

教案附页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 媒体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0分钟10分钟 5` 5` 15分钟 三、根据文章描写的对象,划分文章的层次 提示:讲述鬼魂拣脚印的故事是哪些自然段2-7 第一部分:1 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第二部分:2-7 捡脚印的传说引发我借时光倒 流,重返往昔岁月的期盼 第三部分:8-10 高楼的故事触动我对于故乡的思 念,引发我重返故乡的幻梦。 四、研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 Q:中心是抒发思乡之情,为什么题目定为“脚. 的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课文中 有一段围绕两者进行了陈述,你找到了吗?) 课文第6段,“也许捡脚印的故事只是提醒游子 在垂暮之年做一次回顾式的旅行”与“若把平生 行程再走一遍,这旅程的终站,当然就是故乡”等 句,巧妙地将捡拾脚印同思乡联系起来。 以“脚印”为题来写思乡之情,不仅新颖别致, 而且饱含作者对于生还故乡无望的哀痛。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如何理解“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一句的含 义?2.你认为“像感冒一样的温柔”是怎样的温 柔? 2.你认为“像感冒一样的温柔”是怎样的温柔? 3.从全文的内容与结构看,本段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部分直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在全文中起 到总领的作用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1.捡脚印的传说引发我哪些回忆、疑惑与联想? 2.除了要捡拾脚印,作者还要捡回哪些东西?为什 么? 3.文章第7段对于捡脚印过程的叙述, 与前两次 的过程有哪些不同?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 一、导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王鼎钧的《脚印》,先复习 一下上一堂课的内容。 二.研读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1.第8段中“我感觉我是一个字……希望是一盘 好菜”怎么理解? 提问 朗读 思考讨论 出示思考 题 出示思考 题

脚印的联想评课记录

《脚印的联想》评课杨老师执教的《脚印的联想》一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事物进行联想和再造想象的能力,较好的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解决了本次磨课活动的目标任务和研究问题,现综合磨课小组成员的听课感受和建议如下: 1、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诱发学生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体验创造活动的乐趣。 新授环节,分三块:初识脚印、联想脚印、欣赏作品。最为突出的是引导学生联想脚印阶段,层次清晰,分三个层次(单个脚印的联想添画、单个脚印的旋转联想、多个脚印的组合联想)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探索、想象,这也是本课的重头戏。在认识了诸多脚印之后,教师出示了青蛙的脚印,学生们大胆地进行了联想:像皇冠、像大树……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环节出现的青蛙脚印是老师指定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接下来老师的问题“你还对哪个脚印感兴趣,觉得它像什么呢?”放手给学生大胆联想,有的学生自己就产生了把脚印旋转再进行想象的行为,当学生的想象思维即将枯竭之时,老师及时给予学生新的希望——再把脚印进行九十度的旋转,进行再次想象,给学生开辟了想象的新天地,培养了学生美术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这也是联想的第二个层次。而脚印的组合是联想的第三个层次,这也是由单个脚印变成一幅画的关键,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脚印的联想空间又提升了。

2、教师能采取活泼多样的方法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新授环节中,有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的猜脚印游戏、上台板画环节,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多次使用“谁还想来试一试?你还对哪个脚印有新奇的想法?谁和他有不同的想法呀?”等启发性、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多媒体课件在本课的使用极其有效,使教学内容充分表达,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在实际生活中美术的独特价值。从生活中发现脚印,联想脚印,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再到脚印出现在生活中,充分体现美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尽情地体验美术 与生活的联系。 建议:创作前的交流可以再充分些,教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合理化建议,让学生思维充分打开,以避免作业开始时个别学生不敢下笔的现象。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还可以再提高,实现收放自如,做一个有能力的课堂组织者。

奇妙的动物脚印教案

奇妙的动物脚印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孩子们喜欢动物,教材从这一点切入,从认识动物脚印到动物脚印的联想,画出一幅有趣的想象画,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需求。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即可是线描画,又可是色彩画,即可是单个脚印联想成画,又可是多个脚印组合成画,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创意思维训练课。 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年级:二年级下册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指认五种以上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2、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 3、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脚印特征,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在联想的基础上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观察动物的脚印、绘画工具) 教师(收集动物脚印的图片等资料)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件)噢!我们看到了小鸡,小狗,小鸭,马,哪谁愿意有感情的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小诗呢!好!女生齐读!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小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作画的?脚印能作画多是神奇啊!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索《奇妙的动物脚印》(板书) 二、新授 1、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吧!你知道这都是谁的脚印吗? 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要细心的观察,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2、小鸡小狗小鸭的脚印像什么(黑板上画出)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动物的脚印,同学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认识一下呢?(课件展示:美洲野牛、黑尾鹿、棕熊、羚羊、貘)这些动物的脚印真是太奇妙了!这些动物有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的是世界最珍贵的动物,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更加珍惜爱护动物,世界才会更美妙!这么多的脚印,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说说它的外形像什么,有什么特点?还有谁喜欢这个脚印? 4、我们试一试如果把脚印变换方向,又会联想到什么?以小马脚印为例。 竖着(桃子)横着像什么(小鱼)倒着像什么(苹果) 5、你们觉得有趣吗?

脚印的联想评课记录

脚印的联想评课记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脚印的联想》评课杨老师执教的《脚印的联想》一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事物进行联想和再造想象的能力,较好的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解决了本次磨课活动的目标任务和研究问题,现综合磨课小组成员的听课感受和建议如下: 1、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诱发学生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体验创造活动的乐趣。 新授环节,分三块:初识脚印、联想脚印、欣赏作品。最为突出的是引导学生联想脚印阶段,层次清晰,分三个层次(单个脚印的联想添画、单个脚印的旋转联想、多个脚印的组合联想)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探索、想象,这也是本课的重头戏。在认识了诸多脚印之后,教师出示了青蛙的脚印,学生们大胆地进行了联想:像皇冠、像大树……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环节出现的青蛙脚印是老师指定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接下来老师的问题“你还对哪个脚印感兴趣,觉得它像什么呢?”放手给学生大胆联想,有的学生自己就产生了把脚印旋转再进行想象的行为,当学生的想象思维即将枯竭之时,老师及时给予学生新的希望——再把脚印进行九十度的旋转,进行再次想象,给学生开辟了想象的新天地,培养了学生美术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这也是联想的第二个层次。而脚印的组合是联想的第三个层次,这也是由单个脚印变成一幅画的关键,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脚印的联想空间又提升了。

2、教师能采取活泼多样的方法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新授环节中,有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的猜脚印游戏、上台板画环节,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多次使用“谁还想来试一试?你还对哪个脚印有新奇的想法?谁和他有不同的想法呀?”等启发性、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多媒体课件在本课的使用极其有效,使教学内容充分表达,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在实际生活中美术的独特价值。从生活中发现脚印,联想脚印,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再到脚印出现在生活中,充分体现美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尽情地体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建议:创作前的交流可以再充分些,教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合理化建议,让学生思维充分打开,以避免作业开始时个别学生不敢下笔的现象。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还可以再提高,实现收放自如,做一个有能力的课堂组织者。

(赛课教案)二年级下册美术《脚印的联想》

二年级下册语美术 -《脚印的联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儿种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 2.引导学生对脚印进行联想,将动物的脚印变成新的形象 法,运动添画的方法,组合成一幅有趣的想象画。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乐趣。【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各种动物脚印的特点,并对动物脚印进行联想,创作一幅想象画。【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对动物脚印产生联想,并采用添画、组合等绘画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绘画作品,课件,范画。 学生:课前观察、搜集生活中各种动物的脚印,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 生:想··· 通过脚印你他猜与它是谁吗?(带上头饰,让我们看看它究竟是谁)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的脚印。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也跟脚印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脚印的联想》(出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脚印? 它有什么特点呢? (你抓住了它的外形特征)生: 1.找主人,认识脚印 师:有个小动物把脚印悄悄地留了下来,你能把它想象成什么? 别忘了,我们可以把脚印转一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生:枫叶、小伞,小鱼···· (那下面你能在老师发给你的学习卡上变出这些新形象吗?)

2.奇思妙想 师:我请同学起来说一说,它把脚印变成了什么新形象,(你在脚印上加了什么,变成了什么?) 生:我把···添加上···,变成了··· 师:下面再来看一看老师的奇是妙想吧!(出示幻灯片) 总结:原来用添一添的方法可以变出那么多有趣的形象。 看! 那这两个脚印和起来又能组成什么呢? 老师用了哪种方法呢? 生:蝴蝶,运用了组合的方法。 (2)出示各种脚印 师:只要我们发挥想象力.脚印就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 下面,让我们找一找还有哪些神奇的动物脚印。让我们出发吧。 (出示老虎、猫、熊、羚羊、青蛙等动物的脚印)让学生进行联想。 总结:看来这些都难不倒大家,那老师再给你们增加点难度,这是谁的脚印变成的呢? (出示脚印组合的幻灯片) 生:小狗、小鸡、(鸭子的脚印变成了花朵、野牛的脚印变成了花瓶、青蛙脚印变成了叶子)(羚羊的脚印变成了人的耳朵和鼻子、棕熊的脚印变成了人的眼睛、野牛的脚印变成了人的嘴巴) 师:看了那么多的脚印,问题来了,怎样将这么多的脚印变成一幅作品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纸上快速地画出一个你喜欢的脚印,小组讨论一下,你画脚印可以想象成什么? 3.范画欣赏,引导方法 老师也按捺不住想要动手试一试了,看! 我也来画一个我喜欢的 脚印。这是谁的脚印?老师觉得马的脚印像荷叶。。。。最后老师给它添加上漂亮的颜色。 同学们想象的过程是不是很有趣呢?经过添画,美丽的荷塘就 跃然纸上了。老师运用了什么方法?谁能起来说一说。 当然,我们还可以对单个脚印进行添画...... 我们再来看一下其它同学的作品。亮点在那?作品的颜色如何? (1)添画:对各种单个脚印进行添画,组成画面。

《脚印的联想》教学设计

《脚印的联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脚印,想象出各种形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想象,将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 教学难点:将想象的动物脚印,采用添画、组合的方法完成绘画作品。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 老师碰到一件特别苦恼事,今天早晨,我听到房间里传来了一个声音,我推开门一看,发现我最喜爱的花瓶被打碎了,地上只留下了一串脚印,是谁打碎了花瓶呢? 热心的喜洋洋给我搜集了很多小动物的脚印,现在请同学们帮忙辨认一下谁的的脚印与现场留下的脚印是一样的?(多媒体课件播放小马、小鸭、小鸡、小狗、小猫的脚印) 同学们辨认出是小猫打碎了花瓶,并区分了小狗与小猫的脚印。

带领同学看《雪地里的小画家》视频,发现脚印能够联想到各种东西。引出课题:原来用脚印不但仅能够协助老师找到谁打碎了花瓶,还也联想成成一幅幅画,我们今天也用一下奇妙脚印来联想~10《脚印的联想》 二、分析各种动物脚印的造型特点 多媒体课件逐个播放各种小动物的脚印,学生欣赏并讨论它们的造型特征。 刚刚我们一起理解了小马、小鸭、小鸡、小猫、小狗的脚印,让见多 识广的喜洋洋带咱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神奇的脚印~来,我们一起出发吧!引申场景1森林里发现动物的脚印,2公园里发现人类的脚印。提问:你理解哪些脚印? 三、脚印魔术 同学们,请看这是谁的脚印?看,我把它变成了什么?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板画美洲野牛的脚印并把它添画成同学们联想到的物品。 你能把小动物的脚印变成什么呢?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小动 物的脚印像什么?然后把它添画成新的形象。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提问:你能将它们联想成什么?还能组合成什么呢? 四、联想与绘画 欣赏学生作品,并思考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脚印。提醒学生安静作画,并遵循作业要求实行创作。

《脚印的联想》教案分析

《脚印的联想》教案分析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能够把动物的脚印想象成其他形象。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充分展开想象,学习脚印组合的设计方法,运用构图和色彩的知识,完成一幅脚印的想象画。 3、能够了解大自然动物脚印的美丽,养成细致观察的能力,感受想象与创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动物的脚印,对动物的脚印进行想象。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脚印组合的方法设计想象,完成一幅脚印的想象画。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等美术用具。教师准备相关的美术用具、范画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生问好! 咱班画画特别棒,那老师要考考同学们语文学的怎么样,咱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充满情趣的小诗《雪地里的小

画家》。会的同学跟老师一起说: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在这首诗中的小动物都是用什么来画画的?生:“脚印”。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脚印的联想(板书)。 (二)新授阶段 、观察认识动物的脚印 师: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学习,你知道小鸡的脚印是什么形状的呢?(板书:1.形状)出示小鸡的脚印图片,生:像竹叶。再来看看小鸭的脚印像什么形状(出示小鸭脚印图片)生:小鸭的脚印像枫叶。那谁能说一说小狗的脚印像什么?生:像梅花。那小马的脚印是什么形状?月牙……你们说的真好!看来你们平时很注意观察。除了生活中常见的这些小动物大森林里也有一些大动物,咱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脚印吧!通过大屏幕展示棕熊的脚印、狮子的脚印、羚羊的脚印、非洲野牛的脚印,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造型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对常见的小动物和森林中的动物脚印形状的认识,进行德育渗透,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动物,爱护动物,爱护我们的大自然。 2、展开联想,脚印变一变 看了这么多动物的脚印,接下来,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叫变一变(板书:2、变一变)。我先选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脚印,那就选小鸭子的吧。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大胆想象通过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脚印的联想》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脚印的联想》教案《脚印的联想》教学设计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能够指认五种以上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2、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 3、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清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教学难点:将想象的动物脚印,采用添画、组合的方法完成绘画作品。教具学具: 提前分组:绘画组(2组)、刮画组、剪贴组 1. 教师:提前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影像资料,多媒体教学系统。若干动物脚印模板,印泥。 2. 学生:提前回去搜集有关动物脚印的资料。图画纸、宣纸、水粉颜料等。彩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破案游戏,认识脚印 同学们,上课~ 师: 老师碰到一件特别苦恼事,今天早晨,我听到房间里传来了“嘭” 的一个声音,我推开门一看,发现我最喜爱的花瓶被打碎了,地 上只留下了一串脚印,是谁打碎了花瓶呢, 生:。。。。 师:猜猜它是谁的脚印呢,

同学们众说纷纭。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凶手的脚印特征。生: 师:热心的喜羊羊给我们收集了去多动物的脚印,请问各队的福尔摩 斯们准备好了吗,现在就请各小队的福尔摩斯们帮我辨认一下: 谁的的脚印与现场留下的脚印是一样的呢~ 生:(认识各种动物的脚印并说说他们的各自特征)。如:圆形,半圆形,不规则形等去展开想象,师将各种脚印扩大在屏幕上供学生观察。 同学们真厉害,我们发现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脚印特征。通过脚印特 征的对比,我们找到了凶手:小花猫 1、鸡 2、鸭 3、羊 4、牛 5、狗 6、猫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脚印你们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了 师:脚印不仅能破案,它还能作画呢,你看这是谁的脚印羚羊老师通过联想给他来几笔,会让它变成另外一个模样。简单示范添画,激发兴趣。 师:这些脚印奇妙吧,它不光奇妙,我们可以从脚印的外形特征来展 开丰富的想象,从中找到快乐。同学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把动 物的脚印变一变, 生:想 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0课《脚印的联想》板书 二、脚印想象联想游戏 1、脚印想象联想游戏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的美丽脚印,老师这里有一个马的脚印,看到它你能联想到什么,大家讨论着说说,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多。 屋顶、雨伞、七星瓢虫等 师: 师:老师刚才在动物的脚印上做了什么,

小学美术《脚印的联想(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脚印,想象出各种形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想象,将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 教学难点:将想象的动物脚印,采用添画、组合的方法完成绘画作品。 教具学具: 1、动物脚印的图片资料2.课件,范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 昨天晚上老师进来了一个小偷,打碎了发现我最喜爱的花瓶,地上只留下了一串脚印,是谁打碎了花瓶呢?我搜集了许多小动物的脚印,现在请同学们帮忙辨认下谁的的脚印与现场留下的脚印是一样的?(多媒体课件播放小马、小鸭、小鸡、小狗、小猫的脚印)同学们辦认出是小猫打碎了花瓶,并区分了小狗与小猫的脚印。 带领同学看《雪地里的小画家》视频,发现脚印可以联想到各种东西。 引出课题:原来用脚印不仅仅可以帮助老师找到谁打碎了花瓶,还也联想成一幅幅画,今天让我们一起搭乘想象号列车,去探索脚印世界的奥秘吧。 板书:《脚印的联想》 二、分析各种动物脚印的造型特点 多媒体课件逐个播放各种小动物的脚印,学生欣赏并讨论它们的造型特征。 三、脚印魔术 同学们,请看这是谁的脚印?看,我把它变成了什么?教师在黑板上运用小鸭子的脚印,并把它添画、组合成同学们联想到的物品。 四、联想与绘画 欣赏学生作品,并思考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脚印。提醒学生安静 作画,并遵循作业要求进行创作。 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1. 学生分组讨论,将自己的构思讲给同桌听一听。 2. 在黑板上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进行自评、他评及师评。 提问:你看到这幅作品里面哪些地方用到了脚印?我们来听听作者的构思吧~!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的色彩、构图、创意等方面进行欣赏。 七、课后拓展 一起欣赏生活中关于脚印的设计。 引申: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在身边发现奇妙的事物,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脚印的联想 教学反思

《脚印的联想》是一堂非常有趣的想象画课,课中通过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来把脚印想象成其他形象,并运用脚印组合的方法进行设计想象,完成一张脚 印的想象画。这堂课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对事物进行联想和再造想象的 能力,通过活跃学生的美术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何上好这堂 想象画课,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设计采用了“课件导入,激发兴趣——启迪智慧,观察想象——运用方法,设计创作。 首先在课的开始,师生共同回顾一年级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首充满情趣的 小诗“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步画!”学生欣赏小诗的同时,感 觉到动物脚印的奇妙。 接着在明白脚印为什么奇妙之前,先用同学们最熟悉的人的脚印引入,接着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了许多动物的脚印,让学生看脚印,猜动物。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 熟悉了形象,巩固了记忆,为想象创作做好了铺垫。在学生对动物脚印的形象充分了 解熟悉的基础上,我开始让学生对脚印进行观察想象,这是本堂课的难点,要突破这 一难点,我采取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方法——思考、探索、想象。1、我把人的脚印进行了各种角度的旋转,让学生再次观察想象,交流感想,说说可以变出什么新形象。 通过观察变换角度的脚印,进行再次想象,给学生开辟了想象的新天地,让他们感受各种奇特美丽的脚印造型,从而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2、组合的脚印,这是由单个脚印变成一幅画的关键,也是想象创作的重中之重,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一 条小鱼的图画,来让学生找找奥秘。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这幅画,全部是用脚印组成的,原来脚印还能组成美丽的画。这里已由前面的正向的思维想象,由脚印到形象,发展 到了逆向的思维想象,由形象到脚印。 在作业讲评环节,我进行了抢答赛小游戏。挑选学生作品,进行抢答赛, 让学生1、猜猜脚印组成了什么 2、找找画面中的动物的脚印 3、说说画面给你的感觉。通过抢答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我们惊喜的发现,许多学生的作品想象大胆而富于创造,画面的构图,色彩也把握得很不错,让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在课的尾声,我除了总结本课的内容,还告诉学生,要感受大千世界的美丽,就别忽略它的每一个馈赠。如果我们平时都能仔细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善于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么一定会有新的惊喜。

二年级美术《脚印的联想》教学设计

《脚印的联想》教学设计 课型:绘画课 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脚印,想象出各种形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想象,将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 教学难点:将想象的动物脚印,采用添画、组合的方法完成绘画作品。 教具学具: 1、动物脚印的图片资料 2、课件,范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 老师碰到一件特别苦恼事,今天早晨,我听到房间里传来了一个声音,我推开门一看,发现我最喜爱的花瓶被打碎了,地上只留下了一串脚印,是谁打碎了花瓶呢? 热心的喜洋洋给我搜集了许多小动物的脚印,现在请同学们帮忙辨认一下谁的的脚印与现场留下的脚印是一样的?(多媒体课件播放小马、小鸭、小鸡、小狗、小猫的脚印) 同学们辨认出是小猫打碎了花瓶,并区分了小狗与小猫的脚印。 带领同学看《雪地里的小画家》视频,发现脚印可以联想到各种东西。引出课题:原来用脚印不仅仅可以帮助老师找到谁打碎了花瓶,还也联想成成一幅幅画,我们今天也用一下奇妙脚印来联想~10《脚印的联想》二、分析各种动物脚印的造型特点 多媒体课件逐个播放各种小动物的脚印,学生欣赏并讨论它们的造型特征。 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小马、小鸭、小鸡、小猫、小狗的脚印,让见多识广的喜洋洋带咱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神奇的脚印~来,我们一起出发吧!

引申场景1森林里发现动物的脚印,2公园里发现人类的脚印。 提问:你认识哪些脚印? 三、脚印魔术 同学们,请看这是谁的脚印?看,我把它变成了什么?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板画美洲野牛的脚印并把它添画成同学们联想到的物品。 你能把小动物的脚印变成什么呢?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小动 物的脚印像什么?然后把它添画成新的形象。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提问:你能将它们联想成什么?还能组合成什么呢? 四、联想与绘画 欣赏学生作品,并思考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脚印。提醒学生安静 作画,并遵循作业要求进行创作。 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分组讨论,将自己的构思讲给同桌听一听。 2、让学生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提问:你看到这幅作品里面哪些地方用到了脚印? 我们来听听作者的构思吧~! 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的色彩、构图、创意等方面进行欣赏。 七、课后拓展 一起欣赏生活中关于脚印的设计。 引申: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在身边发现奇妙的事物,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 8.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执教者:新沂市高塘中学王孔云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相关知识。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 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准备:1.两笔两本(红笔、黑笔,课本、笔记本);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屏幕展示:课前准备(课本笔记本双色笔); 今日赠语: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 齐读三遍:我是最优秀的,我一定能做的更好! 同学们,孔老夫子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见时间是多么神奇。我们来看一首小诗——高士其的《时间伯伯》(多媒体显示),大家齐读一遍。时间有脚吗?(没有)那么,可见这首小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文题就源于高士其这首小诗。(板书课题:8.时间的脚印)这课题也采用什么修辞?(拟人)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了解一下它的作者(看图了解陶世龙)。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第二张“恐龙化石”、第三张“三叶虫化石”。(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指生读,明确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下面来检测一下大家预习效果如何。请看大屏幕: 1.字词我会读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2.标出全文的段落序号?并回答共几段? 3.标出全文的独句段?数一数共几段?分别是哪些?在这些段落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是哪几段? 全班交流:1.字词指生读,每个词齐读三遍并书写;2.全文共31段。3.其中有8个段落是独句段,(1、5、7、13、18、22、24、27),其中5、7、18、22、24、27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四个部分。把小标题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 (1—4 ) 引出话题:时间漫谈。 第二部分 (5—21)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第三部分(22—29)石头上的故事。 第四部分(30—31)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 2.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就在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某些地方的岩石又开始了新生的过程。 (1).阅读课文7-18段,找一找岩石经受那些“攻击”,用几个关键词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 (2).课文19-21自然段中,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提示: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去思考。) (自主学习3分钟后,全班交流) 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7至21自然段。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问题的关键词句。 全班交流反馈: (1).阅读课文7-18段,找一找岩石经受那些“攻击”,用几个关键词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 明确: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 山崖裂缝—山崖裂缝—(碎石,沙砾,泥土)—旅行—沉积—堆压形成新的岩石。 (2).课文19-21自然段中,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提示: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去思考。) (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 明确: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3.小组讨论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脚印的联想优质说课稿

《脚印的联想》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脚印的联想》,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说说我对本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出示各种脚印图片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依托脚印的形状,通过添加、组合的方法表现一张完整的画面。在这种想像与创造中,让学生学会用线条、色彩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创新意识,发散性的思维。 二、说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泼,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较差,注意力较容易分散。强调直观感受,亲身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二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一些常见的人或动物的脚印外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绘画表现力,值得称赞的是他们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本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脚印的外形,引发学生对相似形的联想,然后进行美术创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欣赏,观察,认识各种动物的脚印,展开充分的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拓印或画出动物的脚印,并进行组合和添画,创造出新的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美术表现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以脚印为素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脚印的外形,展开想象,进行形象的再创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发学生对相似形产生联想,对脚印的添画和组合想象力的创新。 五、说教法学法 1、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的优势,使学生更直观感知脚印变化的奇妙。 2.情境教学法。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该年龄段学生对动画的兴趣 和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通过看动画制造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 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3分层评价法。我采用三个层次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一步激励,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4、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作画技巧,创意思维,学习习惯等进行评价,体现了美术课堂多元化评价,学生在激励中进步,在赞扬中成长,美好与快乐,在课堂上绽放。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讲述侦探根据灰太狼的脚印破案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见图1)。初步感受认识脚印,引入课题(见图2)。 【教学设计意图】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动物脚印外形的奇妙变化,激发兴趣从而引入课堂。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1、想象脚印 通过“转一转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一系列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

小学美术《脚印的联想》教案

课题《脚印的联想》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出示各种脚印图片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依托脚印的形状,通过添加、组合的方法表现一张完整的画面。在这种想像与创造中,让学生学会用线条、色彩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创新意识,发散性的思维。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泼,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较差,注意力较容易分散。强调直观感受,亲身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二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一些常见的人或动物的脚印外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绘画表现力,值得称赞的是他们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本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脚印的外形,引发学生对相似形的联想,然后进行美术创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欣赏,观察,认识各种动物的脚印,展开充分的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画出动物的脚印,并进行组合和添画,创造出新的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美术表现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以脚印为素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脚印的外形,展开想象,进行形象的再创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发学生对相似形产生联想,对脚印的添画和组合想象力的创新。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提前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多媒体。 2.学生:提前回去搜集有关动物脚印的资料。图画纸、彩笔。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背诵一年级时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动物的脚印用简笔画的形式迅速的画出来。请大家猜猜他们分别画的是谁的脚印,并说明是凭什么特征辨别出来的。 出示课题:10.脚印的联想

小学美术《脚印的联想》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二年级下册 《10 脚印的联想》教学设计 关键词:脚印,联想,组合,添画,色彩画,黑白画,刮画,立体制作,展示。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各种动物的脚印展开关联想象,联想立意,添 加组合,构图描线上色,生成具有独特创意的绘画 作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及大胆表述 的能力。 3.审美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大胆想象,捕捉生活之美的习惯。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美和艺术美。 教学重点: 结合联想的意义,培养学生因形立意,拓展思维,大胆表现的习惯。结合脚印形状进行创意色彩画的表现。多角度多方式呈现平面绘画作品,色彩画,黑白画,刮画等绘画形式都可以尝试。 教学难点:

能采用平面绘画的方式创意表现自己的独特构思,不拘泥于现有的素材,敢于联想,熟练组合添加的规律,创作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教学具准备: 彩笔,画纸,刮画纸,黑色勾线笔 教学媒介: 多媒体课件、微视频 教学过程: 一、认知阶段 1. 通过谜语引出双脚,欣赏一组来自同龄人的创意联想作品。让学生体验创想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关注脚印画的兴趣。 2. 通过《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学生熟悉的歌谣引出四种动物的脚印并结合文章的内容引导说一说四种脚印的特点。学生上台贴画活动,完成一幅《月色花园图》。 (这两个环节独立而又表达同一个教学目标:变脚印为画作) 二、新课呈现 1. 课件引领进入动物园,通过三扇大门了解色彩画,黑白画以及 刮画作品的魅力。其中色彩画部分为微视频展示。黑白画则采用“找脚印”的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风暴,要求学生大胆的联想,自由地表述。刮画表现了多种动物脚印组成的脚印花。三座大门分别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绘画方式。 2.微视频内容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