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语文组工作总结精品

【精品】高中语文组工作总结精品
【精品】高中语文组工作总结精品

高中语文组工作总结

一、高一语文集备组总结

1、搞好初高衔接,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初高中在教法上的区别-—搀着走和领着走;学法上的区别—-高中更注重自主和习惯,很多初中课内的事情,到高中要放在课外自己完成。学生应该尽快摆脱初中的依赖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程改革提出的“变革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强调自主、合作、创新。我们认为这中间仍然有个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问题。所以我们坚持如下要求:

①课前充分预习,要求不仅是每节的预习,而应该是整板块的预习。预习要注意对课文基本常识的把握,生难词语的理解掌握(会利用工具书),课文大意的领会,还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在书上一定要留下自己的预习痕迹。

②上课要学会记笔记。笔记有两种,一是零散的,讲解式的,心得体会式的,与课文理解分析相关。一是补充扩展式的,联系比较式的,归纳整理式的,提纲式的。前者可直接写在书上,后者可以写在笔记本上。

③多开口,在家要能听到读书的声音.要有自觉主动的表达习惯,先要敢说,不怕说错,继而是会说。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不吝惜自己的掌声。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作业规范,书写不合格的作业发还重写。另外,建立练字本,每天一张大作文纸,写背诵篇目,新课堂页脚成语,造句,名句,找学生专门检查一周两次,抽查和周末检查相结合,定期展出优秀作业。

我们用三个周时间进行了语法知识的补充,并且指导学生有死记硬背的老学法转变为灵活变通的新学法,多运用理解记忆比如背课文,要记住意思,分层背诵,要用课本结合照相法记忆;多找窍门,比如《劝学》里有两句“而致千里”“无以至千里”,很多同学辨不清这两个至,我就总结了这样的窍门:“无以至千里”里有个“无”字,这句话里的至就无反文,一下子就记住了。

2、探索新教法,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如小组合作学习,编演课本剧。如《烛之武退秦师》大家兴致盎然,不仅人人编写了课本剧,还积极参与,表演非常精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还挖掘出很多常规学法可能忽略的问题,如剧中人物的称谓,有的同学在剧本中让烛之武退直呼秦伯为“秦穆公",就闹出了笑话,也引发了大家对古代文化常识的重视。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组和学生会一起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校园语文活动,有作文大赛、辩论赛、朗诵比赛.老师们担任指导、评委,忙的不亦乐乎。

课前演讲。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规定每节课前做三分钟演讲,必须是原创,手写,脱稿,由学生点评,大家评判是否通过,通不过的就再次演讲,直到通过为止。在周老师的提示下,我们还规定了演讲内容,要聚焦热点,关注当下,绝大多数学生选材新颖,观点鲜明,引起大家共鸣,有的甚至引发辩论。

3、写作方面。大作文:本学期侧重记叙文写作,我们印制了统一的作文稿纸,采取课前分组制作导学案,课上范文引路、方法指导在先的做法,使学生有法可依,在记叙文写作方面,我们先后进行了多方面的指导,如“增强记叙文的故事性"“抓住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如何使文章写得波澜起伏”“记叙文写作表现手法——悬念法、抑扬法”等。在批改方法上也做了改进,开始时是老师批改,费力不讨好,后来采用了双管齐下的做法,先由学生本人找读者,学生批改、小组批改最后加老师评语,有的学生作文纸上甚至出现了近十条个评语,老师在从中选出优秀作文和评语,及时印发,作文较精彩,学生很期待。礼物一篇我们印了20多篇范文.好作文同时发到校报上。

另外,每个人一个硬皮周记本,自己精心命名,每周500字摘抄,至少500字练笔.及时批改,交流。命题上不给学生太多限制,有的是自命题,有时老师随机命题,如我教的班级有个学生上课坐不住,老扭来扭去的,我就当场命题“陈**的椅子",让大家以拟人的手法写一篇周记,结果那一次的周记出现了很多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佳作。在课堂上一交流,一箭双雕,不但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还起到了治病救人的作用.

4、抓好落实.背诵检查默写落到实处.我们的学生基础差,习惯差,有个别得十分懒散,如有的学生第一遍默写错18个字,第二遍错8个,这八个和那18个错的不一样,而我们又不可能上课检查所有的学生背诵,于是就四人一组成立学习小组,采取课下小组成员互相督促检查,课上抽查的做法,一旦小组有一人背不过,就连坐处罚。让这个人成为三夫所指,督促其完成背诵任务.另外,光背过还不行,每学一篇,还要默写测试,计入成绩册。反复抓,抓反复。

加强检测力度,轮流出周测题,20道基础知识选择题,一小段课外文言翻译,课内句子翻译和背诵默写,利用晚自习做45分钟检测。

高三集备组总结

一、理念先行,加强对《考纲》《新课标》研读。

1.《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形式、能力要求及试卷结构,它的”题型示例"可以让考生准确把握测试内容、能力层次及题型。准确抓住《考试大纲》的前后变化,从中可摸出命题趋向。

2.从近年高考来看,试题越来越关注《新课标》,高考非常注重考查真语文、纯语文的东西,那就是素养.因此,加强了对《新课标》的研究,研究”新课标"的理念如何在试题中体现。

二、试题搜集着眼于语文素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