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政策学习心得——简述中国现行人口政策的几个衍生问题

中国人口政策学习心得——简述中国现行人口政策的几个衍生问题

由于我国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在1982年将其定为基本国策。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方面起到显著效果,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衍生问题。下面简述一下这些问题的内容及其原因和解决措施。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衍生问题

1、养老问题。计划生育政策会直接引起新生儿人口数量的减少,从而提高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加深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老龄化会加重社会负担,制约经济发展。尽管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与老龄化社会不相适应,如果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老年人口保障制度,养老问题将会在以后的几十年内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2、男女比例失调。由于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出生人口的限制,一些人便利用各种手段限制胎儿性别,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调的局面。《200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显示,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20:100,大大偏离了联合国设定的正常范围[(103~107):100]。《当代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男性已经比女性多出3700万人,其中,0—15岁的男性比女性多出1800万人。[1]男女比例失调会直接造成大量男性无法结婚,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婚外恋、卖淫嫖娼等,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3、独生子女问题。独生子女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二是独生子女夫妇负担过重问题。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加之家庭的过分宠爱,在其成长过程中会造成集体意识淡薄、独立生活能力差等。另外,过多的独生子女会导致大量“四二一”家庭[2]的出现,即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造成独生子女夫妇家庭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安定发展。

4、流动人口问题。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传统的户籍管理遇到很大障碍,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难度也日益加大,一些人的超生现象也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5、富人超生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可见,对于普通公民的超生问题,政府主要是以罚款的形式进行处罚。这一形式对普通公民有一定效果,但对于拥有大量财产的公民却难以形成有效制约。另外,个别计生部门贪污受贿,不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样会导致非法超生问题。

6、劳动力问题。2000年至2010年,中国年平均增长率为0.57%,而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29个百分点[3] ,出生率的降低和0-14岁人口的减少,势必会引起未来劳动力的减少,造成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的社会负担也会加重。另外,由于性别分工的存在,一些以男性从业者为主的行业会产生较严重的就业压力,而以女性从业者为主的行业则会出现一定的劳动力短缺现象。

7、社会资源的无效配置。我国农村地区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尽管同样积极落实“少生”政策,但因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教育资源短缺,对于“优生”政策的要求,则难以完全达到。而在发达地区,丰富的医疗、教育资源,加上少年儿童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人口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8、其它衍生问题。如政府部门冗杂、滋生腐败、降低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等。

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衍生问题的原因

1、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尽管目前我国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总体上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处在较低层次,难以保障占全国总人口13.26%的老年人口的生活,同时还出现了城乡分布不均的情况。

2、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极大危害。同时在农村,男性仍然是主要劳动力,这也导致了生育中对男孩的需求。

3、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出现失误。一些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地方性人口政策的制定脱离客观实际,盲目追求出生率的降低,加之相关的政策没有实施到位,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同时,对公民违反计划生育法规的处罚措施过于单一,力度偏小,难以对其形成有效遏制。

4、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弊端。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偏重静态管理模式,重“籍”、重“户”……缺乏流动性和公示性……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名目繁多,既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且容易造成人口统计的失实,同时也导致社会管理成本的上升。[4]

5、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很多欠发达地区教育相对落后,导致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难以形成科学观念,易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制约。同时,教育、卫生资源的相对短缺,也不利于提高新生人口的素质,同时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6、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长期存在着制度性差别,形成了以城乡分隔为特征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居民享有各种社会福利和离、退休金待遇,不必担心无人养老的问题。然而在农村,目前绝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老年人口自养和由亲属供养的状态,社会(集体)养老在发达地区刚刚处于试点阶段,大部分农村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后,无养老金作保障,如果没有子女,面临的将是老无所养的处境。[5]

7、其它原因。如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相关部门贪污腐败等。

三、计划生育衍生问题的对策

1、建立起覆盖城乡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社会保障不发达,人们常常形成“养儿防老”的观念,从而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如果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人们“老有所养”,人口的出生率便会得到有效降低。

2、继续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打破传统生育观念。

3、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密切关注本地实际,进行政策调整,加大对独生子女的扶持力度,落实相关奖励政策,同时加大对超生现象的处罚力度。

4、改革传统的户籍制度。要适应当前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相关机构要简化户口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人口流动向自由迁徙转变,尽量避免户口异地管理的情况,以加大对计划生育落实情况的监督。

5、发展经济,完善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落实优生优育政策。同时加大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6、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现有的经济体制,坚持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推进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将城乡看做一个整体,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二元制结构改革。

7、其它措施。如加强廉政建设、提高相关部门办事效率、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等。

参考文献:

[1] 朱丹.护理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同上.

[3]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

[4] 曹宗平.中国城镇化之路基于聚集经济理论的一个新视角[M].人民出版社,2009

[5] 王再兴.农村公共服务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