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解决的途径

新阶段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解决的途径
新阶段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解决的途径

新阶段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解决的途径

加入WTO后,农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成为受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的开放度加大,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快,进口农产品的竞争压力增大,会对一些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及农民产生一定影响,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本文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面临的一系列矛盾

和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的办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农业劳动力剩余与转移之间的矛盾农业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力要素,它只有与生产资料结合才能形成有效的生产力,创造财富,由此获得劳动力要素报酬,即劳动收入。在现有的农业耕作技术条件下,现实中存在着劳动力数量与土地耕种面积的配比系数,即管理学中所要求的每个劳动力耕种土地的有效幅度或规模,低于这个规模,便存在着劳动力剩余,即如果劳动力的供给量超过了土地对它的有效需求量,那么劳动力就被剩余出来。农民要想增收也存在一个“减员增效”的问题。如果能把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其他经营,开辟新的增收途径,不仅使留在土地上的农民能增加收入,而且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又带回了另一部分收入。

当前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一方面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快地转移出去,另一方面劳动力转移途径狭窄,限制了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制度限制。在所有妨碍农民致富的不合理制度中,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土地承包制度,是农民致富路上的最大障碍。这些制度下,政府为了保护城市的繁荣和市民利益,对农民进城做出了种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农民进城的权力,土地承包制又束缚了农民的手脚。虽然改革开放后在政府的默许下,部分农民进入城市打工,但在许多方面倍受歧视,工作最累、最脏、最险,工资最低,没有社会保障,不享受市民的福利。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城市人出不去,农村人进不来,阻碍了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人口向外扩散,导致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进程缓慢,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妨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二是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低,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劳动者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转移程度。文化程度高的劳动者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相对容易找到工作,转移的可能性就大,调查资料也明显表明,能转移出去的劳动者,大多是接受过专业技术训练的。

(二)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和产品低价销售的双重压力前些年,国家通过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政策、保护价政策等来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在农产品销售价格增长的同时,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上涨,呈现剪刀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直接结果是农业生产成本中工业品投入物的耗费增加,部分抵消了农产品的涨价收入。目前,农产品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低,仍然是农业增产不增收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当前,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取消了农产品保护价政策,我国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农产品的价格下跌是必然趋势,而农产品的生产

成本不会下降,这是当前农业面临的新问题,农民增收的压力有增无减。

(三)农业结构调整增收预期难如人意,难以强有力地支撑农民收入的增长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新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根本上调整了长期以来以粮为纲的农业生产政策,在保证粮食自给有余的前提下,压缩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加了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2000年与1980年相比,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比重由72%下降到42%,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由16%增加到41%,农民确实从第一次农业结构调整中获得了好处,收入明显增加。但以往的结构调整是数量型的调整,进一步的结构调整步履艰难。新疆农产品的特征是:传统中低档的产品多,高档优质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初级产品多,加工及深加工产品少。

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措施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这一组织形式适应了农业经济体制变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通过建立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织形式,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结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联合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实行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把农业与其相关联的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使农产品获得较高的附加值,使农民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如新疆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的昌吉州,自1996年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雄居各地、州、市之首,高达9.3%,比同期新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出2.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也从1995年的43∶33∶24,调整到1999年的35∶35∶30,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1488元提高到1999年的2556元,年均增长率10.9%,比同期新疆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高出4.8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推进新疆农业产业化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远销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把新疆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重点推进粮食和棉花的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尤其是培植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对农产品加工增值,为农业、农民服务的作用。

(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二、三产业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从事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活动,拓展就业门路,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劳务收入不到200元,比全国平均少500多元。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6元,而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比全国低740元,其中来自第二产业收入的比重,全国已占到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1/4,而新疆只占2%。因此,新疆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保证农业经营收入增长的同时,增加二、三产业的经营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农村小城镇不发达,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渠道和空间狭窄是新疆与全国农民收入的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新疆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占64.8%,乡镇企业发展滞后,所能收纳的农业人口较少。农业效益低,虽然新疆人均耕地在全国排第4位,但农民人均收入排位是第25位。

为此,一是要通过大力兴办乡镇企业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转移途径,提高农民报酬收入水平;二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要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要发挥对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功能,办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三要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区、小城镇集中,依托当地的资源,建立各种专业化加工小区,进而向小城镇转移,使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互为依托,协调发展。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充分发挥小城镇联接城市带动农村的功能,小城镇建设要注意加强城乡一体化的功能,小城镇的发展要注重其经济功能的建设和开发,能为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农村成为小城镇发展的原料基地。把农村中的二、三产业办到小城镇,使小城镇成为农村人口转移和乡镇企业集中地,农村人才、物资、资金的积聚地。不仅转移出来的农民在新的就业中从农业外获得劳务收入,而且要留在农村的农民也可以获得比以前更多的收入。

小城镇建设要重视县域城市化,县城建设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举措。县城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产业配置已有一定的基础,小城镇建设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在集中力量抓好县城建设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中心镇,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为骨干的城镇格局,达到合理配置各类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目的。

(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制度,选择一个宜于被农民接受的、经济、便捷的传递途径,使农业信息化进程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对信息的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思路已经确定。200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调高、调优,突出特色。结构调整效益要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市场反映的产品价格、供求数量、产品成本等方面的数据,就是市场信号,它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户由于信息不灵、适应市场的能力差,在选择经营项目时带有盲目性,甚至是决策失误。政府在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时,要改变以往以行政命令为手段的计划经济模式,而转向向农民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和咨询服务,决策权交给农民。在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要完善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农民提供市场供求、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使农民的生产销售能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在现阶段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建立一种信息服务无偿使用制度,向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和咨询,信息部门的研制费用由政府拨款解决。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三产互动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748元,提高至2003年的3556元,年均增长4.4%。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后,当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83亿元,人均减负率达65%。 一、农民增收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1997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七年共增加808元,年均增长4.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3923元,年均增长9.6%,两者相差5.2百分点。两者增量比较,前者是后者的4.9倍。 2、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从乡镇企业及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减少,2003

年农户经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5%。个别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烟叶,收入结构单一,万一烟叶滑坡,就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农业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没有更新,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新增加,但由于品质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市场卖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 4、农民收入不稳定。近年来,由于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 5、农民收入不平衡。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调研组在市区对近郊4个村11家农户进行调查。这里条件虽相对较好,但人均收入只有2570元。大田县目前农民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34个,3.07万人。 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教育和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的途 径 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利于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 (一)农生产业化经营点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展收入的现实选择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农业这一弱质产业综合效益低,农民收人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当前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乃至影响到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阶段,在农产品市场约束增大,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特别是入世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单靠国家增加对农业和农民的投入和补贴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既不现实,同时也受到WTO规则的制约。实行产业化经营。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营地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和附加值,可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并通过完善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连接机制,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仅从种养业直接获益,

而且通过龙头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或返还一部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值,增加就业机会,实现间接收益,足进农民增收。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推动力量 实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第二、三产业转移。是党十六大提出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思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贸工农结合,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拓宽农业发展领域,有效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有利带动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当地实际,培植主导产业。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大力培植和兴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及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关键。一方面,对具有一定基础规模的粮油菜等传统生产基地,把规模做大,把产业做强。另一方面,对区域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产品,通过有实力,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品种改良和新品种推广,使产业和产品的开发由过去的平面,单项开发向立 2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近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的呼声颇多,全国范围内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展开。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此举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利于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开辟道路,具有深远的经济影响和政治意义。 可以预见,近来惠及广大农民的一系列政策,以后还会发挥显著的积极效应,而且以往执行政策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也有助于这些政策今后更好地落实。农民负担在不断减轻,但制约农民增收的非政策性因素却依然很多,寻求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促进农民增收,先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减轻农民负担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在重视“放活”政策的同时,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彻底摒弃行政命令式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方法,让农民群众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主人,自觉、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多重举措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一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严格依法办事、政策公开透明,农民确权确地,保障土地收益”的原则,完成土地确权和有偿流、有序流转工作,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税费负担;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了农村基层组织运转。三是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按照基本农田保护的要求,深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四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五是加强不良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减轻了村级的债务负担。

农民增收问题

【内容提要】农民是当今中国积贫积弱的庞大社会群体,增收致富是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党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城乡收入差距再度扩大至历史巅峰,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继续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我党和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本文主要围绕着农民增收问题,通过对农民收入及负担现状的分析, 初步阐述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进一步探寻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民增收之路。 【关键词】农民增收城乡差距制度偏斜城乡二元结构 一、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农业的发展却始终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大而不强,成为困扰中国农业几个时代的问题。农业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顽疾。 我们常常骄傲地宣称:我们是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我们的农民为13亿的人口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这不能不是一个世界性的伟大贡献,可是,我们却往往很少想到,我们却是在以占世界上40%的农民才养活了这21%的人口的。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农业还相当落后,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水平还很低。积极发展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事关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大局,其中许多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农民增收难?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呢?这已经成为当前我们不能回避、更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当前农民增收问题存在的症结 (一)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及负担现状 要使农民增收,关键就在于减轻农民的负担,这一点其实已经众所周知。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下达了《关于制止向农民乱摊派、乱收费的通知》;1990年2月,国务院再次发出《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同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联合作出《关于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决定》。然而,有令不止,农民负担问题仍然扶摇直上。有资料显示:199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比去年增长9.5%,而同期农民人均的“村提留”和“乡统筹”却增长了16.7%,农村劳动力承担的义务工和积累工强制以资代劳就比去年增长了33.7%。据国家农业部统计,1995年农业两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比上年增长19.9%,向农民征收“三提五统” 费用却比上年增长了48.3%,而承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集资摊派等各种社会负担,比上年则增长了52.22% 。这一年,全国三分之一的省、市、自治区的农民负担,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5%的“大限”。从1991~1993年间,国家农业牧业税收入占全国各项税收的比重已呈下降趋势,降到了2.2%,而到了1996年,这一比重却又高达5.3%,比前几年高出了一倍还多;若加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982-29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调 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找准下一步农业结构调整着力点,把握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从5月21日-5月31日,我们农业结构调查组分别对我市的金田、石咀、马皮、木圭、蒙圩、白沙、下湾、大洋、麻垌、罗秀等10个乡镇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组通过听汇报、看现场、解剖典型、走访企业、了解农户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初步总结出近年来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市农业结构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调整农

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决策,按照“高效的种植业、发达的畜牧业、一流的园艺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工作思想,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减劣调优的调整目标,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得到了初步缓解,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一)、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成绩 1、农业结构调整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广泛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结构调作为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的措施去抓,因地制地开展农业结构调整。 金田镇紧紧抓住本镇经济支柱的淮山做文章,采取三条针对性措施:一是积极搞好招商引资,发展淮山深加工,促进淮山增值。镇政府3月底参加了上海环太平洋商贸洽谈会,分别与美国、新西兰的一家公司签订了淮山无硫脱水加工和深加工项目意向书;二是由镇政府牵头,到工商部门注册“金田牌”淮山商标,下一步将依据商标的有关法律法规,联合有关部

浅析德性养成的途径

浅析德性养成的途径 德性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实乃是知、情、意、行诸方面整合的、现实的和活生生的人格。人的德性的生成和培育,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把人类在几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道德主体,以及作为生成道德个性和德性主体的重要资源,即重视德性的认知方面和德性的“灌输”。但更为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必须引导人们自觉的加强德性养成。所谓“养成”,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要求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德性,使德性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要求,成为道德自律。在这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启蒙地,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进行锤炼的大舞台。笔者认为,针对我国现在的德育状况,我国德性教育应把“德性灌输”与“德性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要十分重视德性认知教育。 加强认知教育是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系统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做好德育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德性认知教育应该建立在心育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德性认知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实际上,学校的各门学科和各项活动的教育均包含有德性认知教育的成分,只要教育者设计教育时注重强化德性养成要素,就可以增强德性认知能力。 二、加强渗透,寓教育于自然活动。 也就是说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讲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第一个规律。德性的认知很重要,但光靠道德戒律的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不能被人真正地、乐意地接受和把握。比如在以往的家庭中,一般有两三个子女,这些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就会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如在吃苹果时,几个小孩就会自觉遵守优先法则,大的孩子少吃点,给小的孩子多吃点。又如做家务,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分工合作。但在今天的社会中,绝大多数家庭是独身子

农民增收问题论文综述

中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增加农民收入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关学者关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作了详尽的分析。【关键词】农民收入,增长,建议 促进农民增收,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必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农村改革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时代已永远成为历史。农村、农民也已摆脱了贫困状态,基本实现了小康。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呈现出一片祥和兴旺的景象,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渐凸显。为此,很多学者关于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农民税收政策对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村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终结了实行2000多年的农业税。相关学者关于取消农业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看法。戴天放①研究认为取消农业税在短期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相当明显直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其长期趋势却表现为农民增收效应递减,主要是农业税减免引起市场交易成本如农资成本、人工成本增加和引起政府农业服务职能萎缩等。贺景霖②分析了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税费减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农业税取消后,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但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 ①戴天放,罗莹.取消农业税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西农业报,2008,20(11):148-151 ②贺景霖.农业税费减免周口地区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J].2008,25(6):118-120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实现途径

文章来 一、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 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与改革初期相比,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相比,近几年却大幅度下降,即农民收入处于低速增长状态。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1984年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3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1.3倍,年均增幅达15.6%。但自1985年后,农民收入增幅开始下降。1985-2000年农民年均收入增幅已降至3.8%。2000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元,增长8.7%,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13元,仅增长1.5%,2002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23元,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2003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158元,增长2.5%,但同比增幅下降了3.4个百分点,2004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84元, 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586元,仅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当然某一年份的数据并不见得代表一种趋势,可支配收入同现金收入也不完全对应,但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农民收入增幅下降,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2、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变化 我国农民的增收构成发生了积极变化,即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增长幅度也大有超过农业收入增幅的势头。农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农业的增产,尤其是农产品的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影响更为直接,进入90年代后,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约束明显增强,农民增收由依靠增产和涨价转到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另外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长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从发展趋势看将成为影响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农民增收放缓的原因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是在农村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增长较快,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摆脱了长期供给不足的困境等条件下出现的。第一,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由于我国农业结构尚不合理,乡镇企业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环境并不轻松,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效益明显下降。第二,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放慢。笔者在第一部分已经从1979年至2005年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变化,就有力说明了这一点。事实表明,近几年来农民增产不能相应增收,农民增长速度放缓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三,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的态势,农民收入减少。加之,国有企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下岗职工增多,各项改革措施将使居民的一些福利享受变为市场付费,子女抚育费用较高,这些都使城镇居民对未来的收入缺乏稳定的预期,因而不敢大胆消费,从而导致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旺。这样就出现了农民“丰产不增收”的现象。第四,城乡差别拉大。近几年来,耐用消费品基本饱和,且城市职工工资不断提高,而农民收入却相应减少,更促进了城乡差别再度扩大。第五,农村儿童失学率不断提高。据教育部门分析,当前农村儿童失学情况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入不敷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无力供子女上学。 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5、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民增收日益受市场约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绝大多数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对多样化、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由过去靠增加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逐渐转变为靠提高质量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农民收入。 7、个别地区农民负担仍在高位运行,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税收、集体积累及一些乡村的公共开支

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抓种植业结构调整促农增收。种植业在我市农民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按照“稳定粮食,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构筑区域农业新格局,优势产业带轮廓日趋显现。培育壮大了粮食、蔬菜、油料、亚麻、酸梅等一批主导产业,粮食面积达到了40万亩,亚麻面积2.75万亩,蔬菜基地建设面积达到1.8万亩,特色林果面积1.2万亩,啤酒花、香料烟、树莓等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得到稳步发展,饲草料保有面积达到15万亩。农牧民人均收入中来自种植业的收入达到2550元。为确保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和农业新技术,狠抓了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的高产攻关和示范带动,共完成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面积2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5万亩。同时,积极扶持培育种植大户,全市共有农业种植大户(300 亩以上)645户,占农村总户数的4%,户均纯收入达到6.5万元。全市共有林业专业户900户,退耕还林面积6.6万亩,其中经济林111户,面积为8950亩,300亩以上的大户为50户,户均增加收入0.5万元。 (二)抓畜牧基地建设促农增收。始终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奶源基地、牲畜改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和牧民定居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2005年末,全市牲畜存栏81.28万头(只) ,年内出栏牲畜45.33万头(只),出栏率56.22%,商品畜达35.3万头(只),商品率为43.8%,年肉总产达到1.5万吨,奶总产达到1.4万吨。全市畜牧业收入达到11212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为879元,畜牧业贡献率达到20%以上。以发展乳业为中心,将奶源基地建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1、2002、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别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乡镇企业和三产企业的加快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2016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20家,比2002年增加12家,安排就

业人员6736人,比2002年增加903人,共发放劳动报酬万元,人均6560元,比2002年增长820元。同时2016年三产企业发展到2397个,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01年、2002年、2016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990、2200。2016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84元。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镇农业围绕增值增效抓调整,围绕江滩优势抓调整,围绕品牌创建抓调整,2016年农业的比较收益有所提高。一是特水养殖规模扩大,养殖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二是江滩意杨种植取得突破,种植面积达到近1000亩;三是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仅七圩村花卉苗木一期工程建设面积就达500亩;四是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全镇夏秋两熟主导农产品,全部实现了订单化。 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强化减负管理,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强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资产管理,集体资产进一步增值。村组

洗钱途径分析

浅析洗钱的过程和方式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全球每年非法洗钱的数额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至5%,介于6000亿至1.8万亿之间,且每年以1000亿美元的数额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当前经 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的情况下,洗钱活动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危害极大,而随着国际社会对洗钱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以及科技的日益发展,犯罪分子在洗钱活动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逃避反洗钱当局的打击,其洗钱手法越来越专业化,复杂化,洗钱手段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因此,为了有效打击洗钱犯罪,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洗钱的运作方式。 (一)洗钱的总体过程 虽然洗钱手法错综复杂,但归根起来,其过程常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放置阶段,即把黑钱投入清洗系统。然后是离析阶段,在这个阶段。要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交易。反复频繁地转移资金,扰乱人们视线,掩盖其最初来源。最后是归并阶段,至此阶段,黑钱已完全被洗白,资金又集中一起,可以正常流通使用了。 也有人将这三个阶段称为入帐,分帐,融合阶段,其意义大致相同。 (二)洗钱的具体方式 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洗钱方式,以便于大家了解: 1.现金走私 在放置阶段,将现金转变为银行存款是洗钱的最常见方式,大量的现金收入是犯罪收入的主要形式,但大量的现金既不便于携带和控制,又容易引起怀疑。因此,将现金存入银行转变为银行存款是罪犯获得犯罪收入后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各国之间反洗钱法规的差异,把现金偷运出境,存入未建立现金交易报告制度的国家的银行,对洗钱犯罪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金走私也就成为洗钱的重要方式。 2.将大量现金分散存入银行 由于一些国家建立了严格的现金交易报告制度,对于超过限额的现金交易,银行必须及时向反洗钱当局报告,为了逃避现金交易报告制度的限制,犯罪组织在洗钱过程中往往会化整为零,将大额现金分散存入银行,将每笔金额限制在现金交易报告限额以下,以避免引起反洗钱机构的注意和调查。 1999年来自云南缉毒部门的调查报告显示,云南几乎所有的毒贩子,都是将毒资以4.9万元以内的不同数目,用他人的名字或买个假身份证,以此存入各个银行网点(许多是同一个人在银行办理众多人的存取款手续),毒贩这样做是为了逃避银行5万元以上大额现金的 存取登记报告制度。许多毒贩子常年以这种方法将毒资存入取出而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或调查。在一些几百人的小镇的银行储蓄所,就有几亿元人民币的存款。而此地除了一般农业外没有任何贸易活动,不可能有如此大量的合法收入,所有人都知道这里是贩毒分子的聚居地,而问及当地银行,却说不知道。 3.向现金密集型行业投资 在现金交易报告制度的限制下,如果直接向银行存入大量现金,必然会因为不能说明现金的合理来源而引起反洗钱当局的追查,为了能够合理解释大量存入银行的现金的来源,向现金

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文章来自中研智业集团 作者:李武(常务副总)王超(项目总监) 一、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问题 (一)历史发展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人口比例的70%,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影响国家安全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历史时期:即1949—1978年的缓慢变动时期;1979—2000年的开始形成和逐步完善时期;2001年以来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调整时期。 我国乡村产业结构在第一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是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历史形成的农业等同于种植业和粮食的单一的乡村产业结构基本无变化,乡村产业结构处于不合理的状态。第二、第三产业在乡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只作为农业的必要补充而存在。 第二个时期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并举,以乡村工业为龙头,全面发展乡村的产业结构新格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为开端的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单一种植业的格局,彻底改变了乡村经济的微观运行基础,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乡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三个时期是由于我国乡村产业结构面临新挑战而进行全面调

整的时期。为适应我国经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乡村产业结构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从产值状况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在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上升,尤其是第二产业在产值等方面已经成为乡村第一大产业。 综上所述,我国乡村产业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一是乡村产业结构已经摆脱改革以前以第一产业,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形态,进入“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历史发展阶段;二是随着乡村“三次产业”共同发展局面的形成,尤其是乡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必然呈现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经济高效。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现存的乡村产业结构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要不断调整。 1、乡村“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不合适 在“三次产业”的共同发展过程中,各次产业的发展速度、水平不同,在劳动力分布、产值和投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并没有形成乡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二是乡村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存在较大困难;三是乡村第三产业虽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但依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乡村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各行业比例不协调 在广义农业层次上,农业的产值比重高达53%,仍然占据第一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杨龙书 [论文提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针对影响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投资环境;二是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三是要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道路;四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关键词]:农民农民增收有效途径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要“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强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及增长缓慢的态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难度明显加大,国内通涨持续,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加大,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增收乃

至“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经过多年来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低。农民仍然是靠天吃饭,一遇自然灾害,农业便减产。一旦遭遇天旱,农业用水就成问题,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就成定局。 (二)农业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然大幅提高了,但增速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价格增速,致使农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大多数劳动力属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形成的“体力型”劳动者,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从事传统的辛勤劳作,受到专业和职业培训的寥寥无几,造成农民在发展农业方面,缺乏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方面,缺乏筛选能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和拉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民劳动力总量大,有效就业不足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

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一.调研简介 1.调研时间:2011年1月20日至2011年2月10日 2.调研地点:乡村、乡镇企业、市场、政府机关 3.调研人员:曹蓝月 4.调查手段:采访相关人员、问卷调查、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资料 5.调研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但与此同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诸多因素仍重重的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和尖锐,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毫无疑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推进,随着加入WTO,农业应该奋勇自保,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本次调查研究试图找出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解决办法。 二、相关背景 进入20 世纪末期, 农民增收低速徘徊, 严重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明显扩大。农民增收减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为突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社会生活造成

了不利影响。首先, 制约了农村市场规模的扩大;其次, 制约农民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再次, 制约工业化、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综合国力、省力的跨跃式发展;第四,制约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力的提高;第五,制约改革的深化和保持社会的稳定。 三、调研结论: 【一】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 (一) 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 影响农民增收的途径。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近年来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农民收入的渠道不断拓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偏高, 与之相应的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大约占50%, 而发达国家, 如日本早在80年代中期农户总收入中已有84%来自农业以外。同时, “小农业”( 90%以上是种植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偏高, 超过40%,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仅占7. 9%、20. 0%和31. 4%, 第一产业生产结构尚处原始的低级水平。这种依赖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收入结构,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今天, 农民增收门路显得十分狭窄。 (二) 农产品供需脱节、价格低, 直接影响农民增加收入。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农产品提出了优质化、高级化、多样化的需求。而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农产品中大路货和初级产品供过于求, 优质高档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如我国是稻谷生产及消费大国, 而稻谷生产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人们的仍有近50%的是低质常规品种,

当前农民增收的难点及对策

当前农民增收的难点及对策 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区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的前提,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又在于农民收入的增加,江津调查队深入农村调研,综合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提出当前影响我区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对策建议,以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1、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打工收入减少。今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一方面我区外出打工人数减少,据统计,江津上半年农民外出务工人数25.58万人,同比下降3%,个别农民还出现了外出后由于找不到工作重新返乡的现象;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工价下降,从业时间减少。据了解,今年农民工外出普遍比往年迟,过去一般是年初正月初七、八就走,而今年外出大多比往年推迟了10-30天。另外由于企业开工天数不足,农民工上班,加班时间明显减少,人均薪酬同比减少近20%。 2、病虫害严重,影响大春作物产量。受气候和虫源迁入影响,我区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形势严峻,田间虫量大,明显高于去年,水稻生产情况堪忧。据调查资料显示,截止6月15日,百丛虫量50头-2.5万头,平均838头,是07年的2.3倍,以白背飞虱若虫为主。其中东部与南部虫量为230头-2.5万头,平均1100头,是中、西部虫量的2.3倍。发生虫量之大为历史罕见,预计发生程度5级,发生面积60万亩。稻纵卷叶螟迁入本区卷叶率1-35%,平均13%。卷叶率20%以上田占12%,其中卷叶

率30%以上的田占2%,现已化蛹35%以上,预计下代发生程度5级,发生面积40万亩。另外糯稻上及高感品种上有叶瘟发生,特别是D优13,有化苗田出现,预计今年穗颈瘟发生将比去年严重,发生程度3级,局部田块可达5级,发生面积7万亩。 3、主要农产品价格下滑,农资价格继续上涨。受“猪流感”和外来猪源增加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区活猪价格持续走低,上半年活猪每公斤均价5元左右,同比下降近3元左右,降幅达40%左右。与此并存的是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据调查显示,上半年泸州尿素每公斤1.7元,上涨0.1元;碳氨每50公斤43元,上涨7元;高鳞复合肥每40公斤70元,上涨10元;除草剂每瓶上涨1元左右,杀虫霜每瓶上涨2元左右;稻谷种子一般每公斤30元左右,上涨2-3元;玉米种子每公斤20元左右,上涨2元左右。 4、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据历年统计数据回归分析,我区第一、二产业增加值的农民收入弹性分别为1.009 5、0.249,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作用最大,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不变的情况下,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额在67.17—134.73元之间,我区农村家庭“打工+农业”的模型较为普遍。随着近年来我区第一产业增速逐渐放慢,传统农业可能存在的收益及机会已经趋进与饱和,但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对缓慢,龙头企业对农村经济辐射效应不大,农业园区建设进度缓慢。

浅谈抓落实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浅谈抓落实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强调,凡事都要落到实处,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告诫我们:“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因为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胡锦涛同志强调: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从领导工作来看说,作出决策和制定政策,事情只是做了一半,另一半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半,就是努力贯彻实施,真正把决议和政策变成群众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果不落实,再好的决议、政策,也是一纸毫无意义的空文。事实说明,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狠抓落实的结果;所存在的许多不足,正是抓而不实的后果。因此,我们要把行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要求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要求真务实,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抓落实上作表率,在抓落实中创实绩。 一、狠抓落实,统一思想认识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落实,统一思想认识是前提。思想认识到位是行动到位、工作到位的基础。只有认识统一了,目标明确了,步调才能一致,才能把广大干部职工的力量和智慧进一步凝聚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求真务实的工作干劲有效激发起

来。国家局姜成康局长7月29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行业经济运行经过4年高速增长后,目前已呈现高位回稳态势,进入较为稳定的增长期。当前经济运行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延长稳定增长期,避免出现大的波动,努力实现平稳发展的目标。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行业发展建立在可靠的市场基础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上,建立在资源配臵效率不断改善和提高上,建立在有质量、讲效益、可持续的前提上。不要满足于过去的快速增长,更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追求一时的快速增长,关键是要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增长。目前行业仍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对今后的发展有一个全面把握,认真思考竞争实力是否增强、发展后劲如何、新的增长点在哪里,采取切实有效的反周期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主动。?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局关于当前行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理性看待成绩,正视存在问题,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工作信心。不能满足现状,过分陶醉,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更加自觉地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更加辩证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更加准确地把握行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加深入地思考保持行业持续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要认真研究如何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夯实发展基础,如何加强薄弱环节,如何蓄积企业后劲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驾驭烟草经济工作的

浅析农民增收的意义及增收对策

浅析农民增收的意义及增收对策 【摘要】当前国内需求不足,与农民实际购买力不足有直接关系。增加农民收入,既是稳定农业的基础,也是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及国际市场的关键,更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城乡经济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扩大内需;农民收入;意义 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扩大内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抉择。扩大农村需求,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聘问较快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1.农民增收的意义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中央提出实施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那么如何能够扩内需?一个国家内需大小的主要衡量指标只能是居民消费率,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一直比较低迷,今年来甚至与国民经济即GDP的不断增长成反比。 2.农民增收的现状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 2.1.1第一阶段,快速增长阶段(1979-1984年)。这一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急剧变化,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我国国民经济已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有了新发展,国家也再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出现“井喷式”增长。 2.1.2第二阶段,徘徊不前阶段(1985-1988年)。随着以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取消实行了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除个别品种(主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品种)外,一律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相结合,也不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计划。 2.1.3第三阶段,减收停滞阶段(1989-1991年)。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走出低谷,粮棉油等主要产品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在同时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局面。这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0. 7,有的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农民收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退到了农村改革以前的增长水平。 2.1.4第四阶段,缓慢起落阶段(1992-1996年)。这一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形势逐渐好转。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这5年间农民收入实际年增长5. 6,但其间波幅较大。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急剧变化,经过三年的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