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第1课时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的规律。【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植树节。

师:我们为什么要植树呢?

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中小学生都积极投入到植树造林中。植树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环境,植树问题也是我们数学里的典型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端都栽树的植树问题。(板书:两端都栽的植

树问题)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 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师:“每隔5 m栽一棵”和“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生:“每隔5 m栽一棵”就是相邻的两棵树相隔5米,“两端都栽”是起点和终点都要栽树。

师:同意吗?(同意)(注:引导学生理解间隔、间距、间隔数)三、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师:那到底能栽多少棵树呢?如果有树让我们栽一栽该多好啊,可老师手里有没有树呢?(没有)哪位同学有办法?(画线段图)师:100 m太长了,不太好画,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可以先用简单的数试一试。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从简单事例中发现规律,并利用此规律解决较复杂问题,我们把这种数学思想叫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白纸(独立完成),从20米、25米、30米、35米中任选一个作为小路长度,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动手画一画能栽几棵?

学生汇报。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所得数据汇成一张表格)

师:四个人为一组,观察上表讨论: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预设:间隔数=总长除以间距,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追问:可以用怎样的一个式子表示?)间隔数=总长÷间距,棵数=间隔数+1。

(生汇报)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要“+1”?(因为两端都要栽,所以栽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你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开头的问题吗?(指名回答,分析讲解)

师:你现在会解决例1了吗?

(课件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生:100÷5=20(个)……(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归纳小结:在解决较复杂或数据较大的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出发得出规律,然后将规律运用于复杂问题进行解决。

师: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

师:(出示课件)像摆花篮、装路灯、挂灯笼、楼层、彩旗……这些和植树类似的问题我们都把它们称为“植树问题”。

基础练功房:

(一)完成下列表格: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依据,灵活运用规律)

(二)选择题:

(1)16名小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每两名小学生之间相距1米,这列队伍长( )米。

A、17

B、16

C、15

D、14

(2)时钟8点敲8下,7秒敲完,12点敲12下,( )秒敲完。

A、10

B、12

C、9

D、11

能力提升园:

1.在一条长1000m的公路的一边植树(两端都栽),每隔50m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2.在一条长1000m的公路的两边植树(两端都栽),每隔50m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3.园林工人沿着一条公路一侧安装路灯(两端都安装),每隔5米安装一盏,一共安装了31盏。从第一盏到最后一盏的距离有多远?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

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布置作业

1.合作完成。

马路一边栽了25 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

2.独立完成。

教材练习二十四第2 ~5题。

【板书设计】

第1课时两端要栽的植树问题

总长÷间距=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