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初三语文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初三语文

一、积累运用(34分)

的一组是(3分)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

A.汲.取(jí)镌.刻(jùn)嗤.笑(chī)谦逊.(xùn)

B.挑.衅(tiǎo)酝酿.(niàng) 妖娆.(ráo) 粗犷.(kuàng)

C.取缔.(dì) 瞥.(pī)见殷.红(yān) 繁衍.(yǎn)

D.对峙.(zhì)冗.杂(rǒng)提.防(dī)发酵.(jiào)

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

....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

B.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C.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扬州的城市特色。D.住宿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宾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的一项是(3分) ()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有错误

...

A.今天下午一、二组的同学打扫教室,三、四组的同学打扫清洁区。

B.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情究竟怎么办。

C.“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D.“把这瓶家乡的水土带在行李箱里,”妈妈说,“它能保佑你一路平安。”

一项是(3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

...

的A.中华民族从未低头,任何困难都不能让我们退缩,因为我们是不屈不挠、众志成城

....中国人。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

,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

C.对犯错误的同学,我们应真诚的帮助他,不能讳疾忌医

....

的社会现象很难适应。

D.在国外留学的弟弟写信回来说他对国外光怪陆离

....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

一项是(3分) ()

....

A.《林中小溪》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作品,文章有张有弛地写出了小溪奔向大海的过程,显示出大自然的美和小溪生命的力量,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人生信念。

B.《桃花源记》中的社会是作者陶渊明寄托了自己理想的社会,与当时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

C.课文《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的起因、经过、浩大声势和失败结局。作者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D.《鼎湖山听泉》是一篇写景散文,同时也按照作者的游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主旨方面不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fù辙。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铭记历史,不是为了yán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

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xīn火代代相传。”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深刻chǎn释铭记历史的重大意义。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 ,甲光向日金鳞开。

(2)足蒸暑土气,。

(3) ,天涯若比邻。

(4)海日生残夜,。

(5) ,窥谷忘反。

(6)借第令毋斩,。

(7) ,思而不学则殆。

(8)杜甫是大地诗人,且行且歌,把对大地山河的无限深情贯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他在《望岳》开篇一问一答“,”,抒发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8.名著阅读(6分)

(1)古典名著《西游记》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该宝贝指的是唐僧师徒西去取经途中的哪一个物件?(2分) ()A.紫金钵盂B.手抄佛经C.袈裟D.通关文书

(2)阅读下面《水浒传》文字,回答问题。

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

选文中描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人物)(2分),与人物相关的另一个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7分)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甫

王杨卢骆①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②未休。

尔曹③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①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②哂(shěn):讥笑。③尔曹:你们。

9.该诗的三、四两句采用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效果。(4分)

表达作者怎样的观点?(3分)

10.此诗主要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19分)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西汉】司马迁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

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①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②。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③,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④(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信数与萧何⑤语,何奇.之。至南郑⑥,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⑦,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①下乡:县名,属淮阴郡。②蓐食:蓐,同“褥”,铺在床上的垫子;蓐食意为在床上吃。③漂:漂洗丝绵。④蒲伏:同“匍匐”。⑤萧何:刘邦的重要谋士,为丞相。⑥南郑:古地名,刘邦为汉王时的都城。⑦上:指刘邦,司马迁为汉臣,故称刘邦为皇上,而当时刘邦为汉王,未称帝。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1) 常数.从( ) (2) 岂.望报乎( )

(3) 何奇.之( ) (4)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5) 即亡.( ) (6) 王素.慢无礼( )

的一组是(3分) ()1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

A.亭长妻患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信钓于.城下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C.诸将亡者以.十数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此乃.信所以去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3.翻译下列句子。(7分)

(1)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2分)

(2)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2分)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3分)

14.《史记》中记载韩信做了楚王后回到家乡,找到当年给她饭吃的漂母,送她千金;对于那个南昌亭长,仅赐了一百个钱,说他是个没见识的人,做好事有始无终;而那个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人被韩信任命为城里管理治安的官员,韩信还告诉部将们:“这位是壮士,让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他吗?杀他又没什么道理,所以当时就忍了下来。”请将这三件事与上文结合,说说韩信是个怎样的人。(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0分)

人生是立体的

①人不仅能创造工具,而且能创造自己。比如:人生之长、宽、高这三个尺寸,便是我们自己建造起来的。

②人生的长度或曰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人生在祈祷中恳求神赐给他们健康,而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健康的主人。他们是以无节制的行为违反健康的行事,这就是以自己的情欲背叛了健康。”真不愧为古希腊首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话与现代健康观何其相似!他的话令人想起当今世界卫生组织的警告:疾病,60%是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即来自不良的生活方式。你欲得到健康、享有长寿吗?请按巴尔扎克的“秘诀”:“有规律地生活”,自己去创造它们吧。

③人生的宽度或曰视野,是自己创造的。见多识广能够以往知来,以古知今,以见知隐,以微知著,以近知远,以一知万。博学广涉之士翱翔于何其广阔的时空!人生宽度太窄,就成了狭缝——烦恼,也是人自己制造的。心理学家指出,烦恼有60%是因无知(或无才、无识)引起的。人生的深度或曰成就,是自己创造的。拿破仑一世说:“不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世上绝无这样的人”。教育家、心理学家大体上认同:对于一个人的成就智力因素的贡献只有20%,而非智力因素的比重即占80%。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代又一代伟大科学家,集人类优秀综合素质于一身,生发令人惊异的想象力,推动科学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④成功与幸福人生的极致,具有令人向往的长度、叹为观止的宽度,以及惊世骇俗的深度,意大利有句谚语:“应当以事业而不应当以寿命来衡量人的一生。”人生之成功与幸福是可以度量的,它等于人生长度、宽度与深度三者的乘积,或可将它称为“人生容积”。人生容积越大,里面盛装的成功与幸福就越丰富,越醇厚、越甜蜜。

⑤伽利略的人生宽度让人惊讶。他不仅在天文学、哲学、数学。物理学诸领域均有建树,而且深爱音乐,还曾创作滑稽戏,并在剧中扮演角色。伽利略于1642年离开人世,但他的人生长度仍在延续:即使当年将他判为罪人的教会,也不得不于1979、1980年两次认错,纠正那个不公正的审判。这是一个拥有巨大容量的人生,容纳着银河与太阳,容纳着木星和月亮,容纳着许多运动学定律,容纳着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⑥在谈论人生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将目光聚焦于“想象力”。人生还与想象力有关吗?人生深度的不同,源于想象力的差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认为,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确,人们至今知道他、记得他,不是因为他曾享有82岁的长寿,而是因为他在长达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那》《复活》那样的深刻作品。法国作家雨果比托尔斯泰年长26岁,也活到83岁,进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想象就是深度。成功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都拥有丰富生动、深刻奔放的想象力。

⑦人生多种多样:欢乐幽默或愁苦抑郁,成功充实或平淡无奇,丰富多彩或音调乏味。拥有怎样的人生,拥有多大的人生容积,不是父母所遗传,也不是他人所赠与。立体的人生,全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懂得了这一点,人人都能争取更大的人生容积,人人都能创造一个充满欢乐、拥有成功、丰富多彩的人生。

15.请摘录原文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6.文中“人生的容积”指的是什么?(2分)

17.指出第②段中“”的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18.“它等于人生长度、宽度与深度三者的乘积”这句话阐述含义是什么?(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7分)

祖父在他离人生的彼岸越来越近的最后岁月中,最喜欢哼这首歌了。那沙哑的嗓子,有一份苍老的忧伤,一份旅人的寂寥。父亲告诉我,这首《旅愁》也是大姑从前在无锡师范附小念书时最爱唱的。

祖父一定以为大姑已经不在人世。祖父的这种想法只有我知道。祖父永远没有想到大姑的存在对于我们其实比死去更残酷,虽然因了祖父我也爱上了未曾谋面的大姑。她去的地方那么远,隔着一道海峡,一个世界几十年番无音讯。她也许还活着?说不定哪天就会回来探亲;来看她的老父亲。然而祖父却早已离我们而去了。

祖父最疼爱大姑,但他自己从未这么说过,是父亲和妈妈背着他告诉我的。祖父有两个儿子,却只有大姑这一个女儿,而大姑与早逝的祖母极像。从我记事起,就看见在大学教书的父亲隔一段日子拿回一封信,恭恭敬敬地念给坐在藤椅里的祖父听,信都是大姑写来的,说她在北京生活得很好,说姑父和女儿都好,说她在文化部下属单位工作。祖父曾经是晚清的举人,不过现在双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翳,看人看物皆艰难。他无法看见女儿的字,但只要听着父亲这么读,就频频点起雪白的头,一脸的欣慰。

那时我小,才五六岁,却已经和祖父一样思念起大姑。儿童节妈妈带我到人民公园去玩,热热闹闹的公园里有许多老人搀着孙子孙女散步,我就想起了祖父。我说,妈妈你催爸爸叫大姑回来呀,祖父想见她,我也想见。妈妈随口回答我:“下次别在外边提大姑,你大姑49年就跟你姑父去台湾了!”那时我还没上小学,也没进过幼儿园,不知道台湾意味着什么,我问妈妈:“台湾好玩么?大姑老也不愿回来。”妈妈一把拽住我的胳膊,厉害兮兮地。说:“我是骗你的,大姑在北京。你要跟别人说什么台湾,我就揪掉你的耳朵,剪掉你的辫子,让你变成光头小子!”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漂亮的女孩,可不愿意当难看的光头小子。我没有说,对谁也没有,甚至祖父。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祖父正捧着那本宝贝相册在一页页一张张地用青筋毕露的手抚摸。父亲从不让我接近这相册,现在父亲不在,我对祖父说:“我帮你讲照片吧!”祖父怜爱地摸摸我的头,把我抱上他的膝头,让我一张张给他讲。相册的前几页是祖父一家子的照片,有大姑、父亲和叔叔,最多的是祖母。接下来好几页是年轻的大姑和姑父。往后是我们全家,有我和妈妈,还有叔叔一家。再后……。再后是什么呀?是《白毛女》剧照。祖父生气地打断我的话:“淘气孩子,什么白毛女,是你大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照的,穿格子衬衫,还烫着发。”我说:“什么呀!《白毛女》这电影我看过,而且我认识照片上这些字,您知道的。”祖父不吭声了,任我往下说。以后的照片,有些显然是电影剧照,有些是店里卖的风景照片,照片底下印着文字和价格,祖父让我全念出来。直到翻完相册,我都没看见大姑这些年寄回来的照片,正转过头想问问祖父,却吃惊地发现两行浑浊的老泪已经从祖父皱纹纵横的脸上淌到藏青棉袍的前襟。

祖父日益老了,越来越久地坐在藤椅里,用已经不成调的调子哼唱着李叔同的《旅愁》。祖父不再问起大姑,似乎对这个迟迟不归的女儿已经失望。连父亲给他念大姑的来信说大姑的照片,他也漠然地无动于衷,仿佛什么都没听见。不知为什么,我和祖父都没向父亲谈起相册的事。祖父不久就去世了。

祖父没有等到大姑有可能回来探亲的今天。那时候,父亲也不曾想过会有今天。我渐渐长大了,渐渐懂事了,及至看过鲁迅先生的《父亲的病》,才蓦然明白我曾做过一件多么残酷的事,在不经意不明理中,扰乱了祖父宁静平和的暮年,让他带着痛苦离开人世。而对父亲的赤子孝心,直到他如今也老了,满头华发时,我才渐渐理解那份深沉。于是,那惟一一次陪祖父看相册的情景,我时时庆幸从不曾与父亲说起。

——摘编自《隐秘》嵇伟19.文章原题“隐秘”,请概括指出文中有哪些被隐藏的秘密。(4分)

20.理解文中标有“”句子的含义。(共4分,每题2分)

(1)他无法看见女儿的字,但只要听着父亲这么读,就频频点起雪白的头,一脸的欣慰。(2)却吃惊地发现两行浑浊的老泪已经从祖父皱纹纵横的脸上淌到藏青棉袍的前襟。

分析其作用。(4分)

21.文章不止一次提到《旅愁》一歌,请分别

..

22. 文末提到“我时时庆幸从不曾与父亲说起”,我为何会抱有“庆幸”的心态呢?请说说你的理解。(5分)

三、写作(60+3分)

23.《韩非子》中说:“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意思是说,圣人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所以见到象牙筷后,箕子就恐惧了,知道普天下的东西都不能满足商纣王的贪欲了。生活处处是小事。透过小事,我们可以学会待人接物,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而其中的过程感受来的更加真切、质朴。

请以“一件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务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调研考试参考答案

调研考试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5.C

6.覆、延、薪、阐

7.(1)黑云压城城欲摧(2)背灼炎天光(3)海内存知己(4)江春入旧年(5)经纶世务者(6)而戍死者固十六七(7)学而不思则罔(8)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8.(1)C

(2)杨志、智取生辰纲(其余和杨志有很大关系的都对)

9.“尔曹”指的是嘲笑王杨卢骆文章轻薄之人,而这些人的言论观点和他们人一样都是微不足道的,早就湮灭在文化长河中,初唐四杰之名(之文)却大江大河一般,流芳千古。(观点正确2分,结合诗句体现一句之意给1分)

10.对初唐四杰的文学创作予以肯定(2分),讽刺批评那些嘲笑初唐四杰的人(1分)。(能在答案中指出“评价文学作品不能脱离其时代特征”这一意思的,可直接给3分)

11.(1)多次、数次(2)难道

(3)以……奇;对……感到奇怪(4)估计、估算

(5)逃跑、逃亡(6)向来、一直

12.B

13.(1)逃跑的将领们数以十计,你不去追;去追韩信,说谎(假话、骗人)。(2)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能替你办这事的人(没有人能和你商议这件事)。

(3)况且大丈夫不死罢了,要死就要(干大事)成就大的名声,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14.韩信知恩图报,信守承诺;以德报怨、恩怨分明、心胸宽广;忍辱负重,抱负远大。(三个方面,每个方面给1分)

15.立体的人生,全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16.人生之成功与幸福。(成功与幸福人生的极致)

17. 引用论证(1分)通过名人名言(权威人士的话)论述人的健康(寿命、长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人自己决定这一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分)18. 人生容积越大,里面盛装的成功与幸福就越丰富,越醇厚、越甜蜜。(意似或意同即可)

19. 示例:①父亲向祖父隐瞒了大姑在台湾的秘密;

②我向父亲隐瞒了和祖父看相册的秘密;

③祖父向父亲隐瞒了他得知真相的秘密;

④妈妈向外界隐藏了大姑在台湾的秘密。

(答出1点给一分,共三分,另语言表述1分),

20. (1)祖父听父亲念大姑的来信知道她在北京过得很好,也就放心了。

(2)当祖父得知真相后,压抑在心中很久的痛苦与思念之情宣泄出来。

21. 《旅愁》是大姑儿时最爱唱的歌,而今祖父时常哼起这首歌饱含了对大姑的思念;

当祖父得知真相后不成调地哼唱《旅愁》,流露出对他对女儿的担忧与父女不得相

见的痛苦之情。(共4分,没有分开分析的,酌情扣分)

22. 我不曾对父亲说起会让他自以为长久以来对祖父隐瞒真相的努力成功了,祖父安然的离开人世(1分),否则,父亲就会陷入自责之中不得安享晚年(2分),而这也不算我愿意看到的(1分)。语言表述(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