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后知能检测 中图版选修6

合集下载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2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中图版选修6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2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中图版选修6
讨论:我国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有什么积极意义? 提示:减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1.根据有关资料,说 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目标导航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 保护措施。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采取的相 应措施。
一、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土地
污染
水 海洋
氮氧化物
烃类
废气
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
水生生态
二、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1.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
(1)概念:对□11 _抛__荒___的土地进行再次开垦。
深层塌陷区□12 水产养殖 (2)复垦模式□13 煤矸石 充填塌陷区营造基建用地
粉煤灰充填□14 覆土造林 2.提高能源□15 __综__合__利__用______效率 对于减轻运输负担和□16 __废__物__污__染____等,具有重要意义。
是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防止生态破坏。
3.下列措施属于矿区土地复垦的是( )
①深层塌陷区水产养殖 ②煤矸石充填塌陷区营造基建用
地 ③粉煤灰充填覆土造林 ④提高矿区资源的利用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③
【答案】D
【解析】所谓矿区土地复垦是指开采过矿产以后的矿区通
过各种措施治理后,再被重新利用。①②③都符合这一含义。
【答案】生活中利用这些非可再生资源的方面有很多,矿 产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石油、煤应用于能源领域,而 且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我国使用的塑料制品多由石油加工而 成。铜、铁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汽车、轮船等行业。 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矿产(煤、石油、铁、铜等)若是枯 竭,将会影响到人们乘坐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用电、日用品缺 乏、农机具不足等,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优化方案】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 中图版选修6

【优化方案】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 中图版选修6
从而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4.利用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1)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大气中 二氧化碳 浓度不断增加,________ 温室 效 _____________ 变暖 的趋势,危及 应增强,全球气候有 ________ 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氮氧化物 、 (2)化石燃料燃烧时向环境排放___________ 二氧化硫 _______________ 和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 酸雨 的形成。 导致_________
【提示】 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尽量不
使用一次性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要点串讲知能突破
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 的影响
【拓展延伸】
煤是地质历史时期(以古生代
和中生代为主)陆地植物在沼泽中大量沉积而
形成的,一般产在成煤时期的沉积盆地的边
缘。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以中生代和新生代 为主)的低等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变
成有机质,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转变和富集
起来的,它多半形成在湖盆和大陆架上。中 东波斯湾沿岸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产油
最多、出口最多的地区。
`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元宝山煤田为内蒙古东部主要煤田,
储量丰富,煤种为褐煤,含硫低。现有生产
矿可采储量3.1亿吨。 材料2: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
【拓展延伸】
能源资源的对比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为我们当前常用
的能源,它们有的属于可再生资源,有的属于
非可再生资源,但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如下 表所示: 缺点 ①发热量和燃烧效率 ①分布广,储量大 不如石油高②输送和 ②开发利用技术难 使用不如石油方便 度不大 ③非可再生,易污染 环境 优点
2.认识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练习(含解析)中图版选修

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练习(含解析)中图版选修

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能力提升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及科技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

读图,完成第1~4题。

1在向消费地输送过程中,容易造成严重大气污染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A.①B.②C.③D.④3用煤来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的主要不同是( )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B.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4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B.④C.③D.煤变油解析第1题,煤炭在堆存、装卸过程中会发生自燃或扬尘,从而污染大气环境。

第2题,对于消费地3题,水电站建设周期较长,但发电成本较低。

第4 ,石油资源相对紧张,煤变油是一条很好的措施。

答案1.A 2.B 3.C 4.D1号机组于2014年8月建成投产,2号机组于2015年10月建成投产。

一期工程建成发电,每年至少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吨,减少火力发电用煤的灰渣10万吨以及减少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排放。

据此完成第5~6题。

5福建省本地常规能源开发的优势是( )A.石油资源丰富,并且适宜开采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降水丰富,落差大,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丰富C.煤炭资源丰富,适宜大力发展火电D.处于东南沿海,风能资源丰富6福清核电站建设及其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①缓解福建省东部能源紧张的状况②核电站建设费用低,收益大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5题,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常规能源中煤、石油缺乏,但是水能资源丰富。

D项风能属于新能6题,核电站建设投资巨大,长期收益较高。

答案5.B 6.C7读“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图”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图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1)简述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特点。

高中地理第二章2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后习题含解析中图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二章2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后习题含解析中图版选修6

8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及科技进步随时代及科技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

读图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

读图,,完成第1~2题。

1在向消费地输送过程中在向消费地输送过程中,,容易造成严重大气污染的是容易造成严重大气污染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对消费地而言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煤炭在堆存、装卸过程中会发生自燃或扬尘煤炭在堆存、装卸过程中会发生自燃或扬尘,,从而污染大气环境。

第2题,对于消费地而言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②。

答案:1.A 2.B3.考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发电成本因素考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发电成本因素,,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 ( )A.A.煤煤B.B.核能核能C.C.天然气天然气D.D.生物能生物能解析:综合考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发电成本因素综合考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发电成本因素,,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是天然气。

答案:C下表所示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人均能耗、能源强度、电力强度情况对比下表所示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人均能耗、能源强度、电力强度情况对比((能源强度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电力强度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费之间的关系))。

据此完成第4~5题。

人均能耗能源强度(吨油当量吨油当量/1 /1电力强度(吨油当量油当量) ) 000美元美元) )(千瓦时/美元美元) )美国8.960.27 0.36英国4.24 0.18 0.24法国4.37 0.17 0.27德国4.29 0.16 0.23意大利大利3.50 0.17 0.23日本4.31 0.13 0.224.表中反映出表中反映出( ( )A.A.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B.B.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C.C.法国的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法国的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法国的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D.D.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 5.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给我国的启示是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给我国的启示是( ( ) A.A.广开能源进口渠道广开能源进口渠道广开能源进口渠道B.B.改进技术改进技术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C.C.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能源消费结构D.D.节约能源节约能源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加强能源储备解析:第4题,主要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和从文字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2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选修6环境保护)(解析版)

2.2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选修6环境保护)(解析版)

第二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选择题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重变化图”,回答第1~2题。

1.关于图中曲线表示的能源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曲线表示木柴B.②曲线表示煤炭C.③曲线表示石油D.④曲线表示潮汐能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现阶段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是天然气B.20世纪世界主要能源是木柴和煤炭C.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木柴D.目前石油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答案】1.C2.A【解析】1.读图,结合图中横轴表示的时间及对应的能源所占比重分析,②曲线在1850年前占比重最大,表示木柴。

①曲线在1900年前后占比重最大,表示煤炭。

③曲线在1950年占比重增大,且逐渐超过煤炭所占比重,表示石油。

④曲线出现较晚,表示水能。

⑤最晚出现,表示核能。

⑥出现较早,与石油利用时间相近,近年来占比重增长快,代表天然气。

2.从图中可看出,⑥曲线代表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不断升高,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

20世纪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煤炭;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目前石油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包括开采挖掘出的及洗选时排出的含炭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

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产”出非常多的煤矸石B.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C.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炭成分大D.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乱挖4.关于煤矸石的大量堆放带来的危害说法,不正确的是()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B.日晒下长期堆放会自燃,排放的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下,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会诱发地质灾害5.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合适的是() A.矿区复垦回填矿坑B.用做铺路石,修建道路C.生产煤矸石砖D.对煤矸石进行选洗,取出其中的含炭成分【答案】3.A4.D5.C【解析】3.煤矸石主要是在采煤中产生的。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2.doc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2.doc

第二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能从开采过程、运输过程、加工过程、利用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2.能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思考1.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那么以后我国可以完全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代替煤炭吗?答案 不可以。

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能满足能源需求,新能源可供利用量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所以煤炭作为能源的主体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二、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1.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1)概念:对⑪抛荒的土地进行再次开垦。

(2)复垦模式⎩⎪⎨⎪⎧ 深层塌陷区⑫水产养殖⑬煤矸石充填塌陷区,营造基建用地粉煤灰充填⑭覆土造林2.提高能源⑮综合利用效率。

思考2.如何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答案 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在思想层次上,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养成自觉节约能源的习惯;二是通过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在能源开采、运输、利用等各个环节上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3.建立循环型经济模式(1)循环经济概念:运用⑯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与环境⑰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

(2)与传统经济对比:4.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23特色产业,如把○24旅游业作为接续产业。

三、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对人类的影响1.促进○25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改变。

2.促进技术和○26科学的进步。

3.造成○27生活方式的改变。

思考3.在气候大会期间,很多人号召低碳生活方式。

对于个人来说,你觉得哪些行为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答案 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2.2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选修6环境保护)

2.2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选修6环境保护)
资源型城市要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国外许多资 源型城市把旅游业作为接续产业取得了成功。在我国,山 西的大同、陕西的铜川、安徽的淮南等资源型城市也正大 力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业旅游早已经成为传统工业城市的发展新方向
德国鲁尔区
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
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3 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及采取的相应措施。(难点)
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探讨交流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物下压煤超过48亿吨,其中村庄 下压煤占2/3。迄今为止,每开采万吨煤炭塌陷农田0.2公顷,全国 每年塌陷2万公顷。开采造成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量大面广, 平均每开采一吨原煤需要排放两吨污水。 材料二:山东某地煤矿示意图(下图)。 (1)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材料中的环境
煤炭、石油的开采、运输、加工及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煤在洗选时排出大量洗煤水, 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 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在 液化和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 渣。石油在加工过程中,也会 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一家洗煤厂直排汾河的明渠, 沿线到处都是煤泥灰。
煤炭、石油的开采、运输、加工及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粉尘以 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 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全 球增温;释放二氧化硫和氮氧 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 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可能改 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 林生态系统。
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1 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
①直接破坏土地,如露天采煤 会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井下 采煤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 采煤产生的废弃物堆放要占用 土地。②污染环境,堆放的废 弃物会污染周围的土地、水域 和大气。

高中地理 课后知能检测 第2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2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

高中地理 课后知能检测 第2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2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

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2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2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第2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2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一、选择题结合中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预测表(单位:亿吨),完成1~3题。

1.未来十年我国()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②石油供应充足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④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未来十年,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小的工业是()A.乙烯B.小排量汽车C.合成树脂D.合成橡胶3.表中数据说明,在未来十年里,我国应( )①加强国内石油开采②到国外投资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解析】第1题,表中数据表明,未来十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但产量几乎没有增加,说明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石油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能源需求量增长越高,说明经济发展越迅速。

第2题,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都属于石油工业,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大.第3题,石油开采应当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合成纤维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和能源。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课时作业 第2章 第2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课时作业 第2章 第2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四)一、选择题1.下列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采煤导致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B.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C.煤炭运输中的粉尘污染D.火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解析】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

B、C、D三项是煤炭在开发利用中造成的大气污染,只有A项是煤炭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 A2.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措施有()①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富矿、丢弃贫矿②发展技术、降低利用矿物的品位③发挥重点优势,只采主矿、丢弃伴生矿④增加矿产资源的类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对于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应节约利用、综合利用以及寻找其他替代品,那种只采富矿、丢弃贫矿,只采主矿、丢弃伴生矿的做法是对矿产资源的浪费,是不合理的。

【答案】 D3.下列对山西能源基地环境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B.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C.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要解决山西省的环境问题,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解析】露天矿表土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易造成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发展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广,对环境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答案】 D4.关于循环经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B.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C.循环经济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D.循环经济模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解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

“减量化”指从输入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指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以延长产品的寿命和服务时间;“再循环”指把输出的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的废物处理量。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后检测能力提升中图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后检测能力提升中图版选修6

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选择题在我国某一露天开采煤矿区,被开采煤矿邻近的潭水变为含硫很重的“黄绿色”。

一潭死水发散着浓厚的臭味,一些以煤为燃料的化工厂在矿区四周广布,邻近老百姓对化工厂的粉尘污染是苦不堪言。

联合所学知识,达成1~2 题。

1. 对于资猜中煤矿的露天开采,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损坏地表植被及基层土壤B.矿坑废水是造成邻近水资源污染的污染源C.与地下开采对比,对大气的粉尘污染轻D.矿区回填,恢复地表生态的成本高、难度大2. 针对资猜中化工厂造成的粉尘污染可采纳的举措是()①优化当地用煤构造②严禁以煤作燃料③提高煤炭的利用率④将燃煤后的产物如粉煤灰等“变废为宝”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分析:第 1 题,露天开采煤矿与地下开采对比,极易产生粉尘污染。

第 2 题,由资料可知,该类化工厂以煤为燃料产生粉尘污染,所以可从源泉下手,经过优化用煤构造和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对于焚烧后产生的荒弃物粉煤灰可“变废为宝”生产建筑材料。

答案: 1.C 2.B3. 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举措中,能减少环境污染的是()①改事变采滥挖、采富弃贫、损坏矿产资源的现象②对开采能源损坏的地表由采矿者负责复垦,恢复到原状态③对矿物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④推行能源构造调整,在矿物燃猜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B。

据美国《地理》杂志报导,全球每日耗费石油约8 000 万桶(每 7 桶合 1吨),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靠于110 多座大油田,而这些大油田均经历了五六十年的开采过程,基本走过了其“生命周期”的“壮年”阶段,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

据此达成4~ 5题。

4. 资料显示产生石油危机的原由是()①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靠性强②石油资源的储量耗费高③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④石油的供需严重失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为应付石油危机,我们应()①适量开发、平衡生产②推行节油新技术和新工艺③找寻石油的代替品④严禁高耗能家产的生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分析:第 4 题,“全球每日耗费石油约8 000 万桶”说明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靠性强;“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靠于110 多座大油田”说明石油的供需失衡;“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说明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石油的储量耗费是指石油的已开采数目,资猜中没有有关数据。

精选课件-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中图版选修6

精选课件-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中图版选修6

三、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对人类的影响 1.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改变。 2.促进技术和科学的进步。 3.造成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很多人号召采取低碳生活方式 个人来说,你觉得哪些行为属于低碳生活方式?
点拨节约用电、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1.煤炭的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结合教材图2-2-1“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可知,煤矿 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1)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 弃物堆积占用大面积土地;(3)污染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 起地面塌陷,损坏地表建筑。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煤炭、石油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结合教材图2-2-2“煤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可知,煤 主要污染大气和水源。 结合教材图2-2-3“油船原油外泄造成的海洋污染和生态破 知,石油运输主要造成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煤炭、石油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石油等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4.煤炭、石油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 强,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2)酸雨的形成;(3)产生热污染。这 面都会使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和破坏。 石油的利用,如汽车尾气排放还可能导致光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 加工转换,变输出煤炭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读图,完成下 题。
1关于材料中煤矿的露天开采说法错误的是( )
A.破坏地表植被及基层土壤
B.矿坑废水是造成附近水资源污染的污染源
C.与地下开采相比,对大气的粉尘污染轻
D.矿区回填,恢复地表生态的成本高、难度大
2针对材料中化工厂造成的粉尘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 )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后知能检测 中图版选修6(1)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后知能检测 中图版选修6(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选修6一、选择题1.下列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采煤导致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B.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C.煤炭运输中的粉尘污染D.火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解析】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

B、C、D三项是煤炭在开发利用中造成的大气污染,只有A项是煤炭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 A2.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措施有( )①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富矿、丢弃贫矿②发展技术、降低利用矿物的品位③发挥重点优势,只采主矿、丢弃伴生矿④增加矿产资源的类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对于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应节约利用、综合利用以及寻找其他替代品,那种只采富矿、丢弃贫矿,只采主矿、丢弃伴生矿的做法是对矿产资源的浪费,是不合理的。

【答案】 D3.下列对山西能源基地环境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B.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C.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要解决山西省的环境问题,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解析】露天矿表土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易造成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发展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广,对环境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答案】 D4.关于循环经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B.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C.循环经济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D.循环经济模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解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

“减量化”指从输入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指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以延长产品的寿命和服务时间;“再循环”指把输出的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的废物处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选修6
一、选择题
1.下列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采煤导致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
B.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
C.煤炭运输中的粉尘污染
D.火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
【解析】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

B、C、D三项是煤炭在开发利用中造成的大气污染,只有A项是煤炭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 A
2.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措施有( )
①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富矿、丢弃贫矿②发展技术、降低利用矿物的品位③发挥重点优势,只采主矿、丢弃伴生矿④增加矿产资源的类型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对于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应节约利用、综合利用以及寻找其他替代品,那种只采富矿、丢弃贫矿,只采主矿、丢弃伴生矿的做法是对矿产资源的浪费,是不合理的。

【答案】 D
3.下列对山西能源基地环境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B.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C.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D.要解决山西省的环境问题,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解析】露天矿表土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易造成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发展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广,对环境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答案】 D
4.关于循环经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与环境和谐发展
的经济模式
B.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
C.循环经济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
D.循环经济模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

“减量化”指从输入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指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以延长产品的寿命和服务时间;“再循环”指把输出的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的废物处理量。

因此循环经济的“再循环”是把输出的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的废物处理量,还会有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 D
1993年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以后石油进口的数量逐年增长,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完成5~6题。

5.据商务部网站援引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最新预测报告称,中国将自2014年起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

本年度(2013年)内中国原油需求60%依靠进口。

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 )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A.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
6.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途径,正确的是( )
A.控制生产规模以减少能源消耗
B.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利用比例
D.立足国内能源,减少对外资源依赖
【解析】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不属于“开源”范围内容;因为经济要发展,所以不能用控制生产规模减少能耗,不稳定性能源也要大规模开发利用,要立足国内外能源市场,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

【答案】 5.B 6.B
下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美国与日本相比( )
A.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
B.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
C.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
D.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
8.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
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C.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D.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
【解析】第7题,图中反映出的能耗变化是随时间发生变动的,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的上升或者下降,在具体分析时要根据选项的要求做出判断。

第8题,目前发展中国家能耗普遍高于发达国家主要是技术落后造成的。

【答案】7.A 8.D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化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

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的实施。

据此回答下题。

9.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的依赖程度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煤变油”可以减少煤炭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部分替代石油可以减少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缓解煤炭运输对铁路的压力。

【答案】 B
10.下列生产方式不属于循环型经济模式的是( )
A.石棉废矿料制取硅酸盐制品
B.用煤矸石生产水泥
C.氢氧化铝废料制取绝缘材料
D.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解析】循环型经济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A、B、C三项是废料的再利用,这样能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项森林的砍伐会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
(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

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火)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

(3)简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解析】第(1)题,读图并联系教材知识回答。

第(2)题,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分析。

第(3)题,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煤矸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自燃引发火灾等。

应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输煤、电距离近。

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交通方面:有多条铁路线与港口联系,外运条件好。

(2)输煤(晋煤外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但有利于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不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

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1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

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北方15个省(市、区)2009年1月平均气温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1)从图中看,北方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解析】由图可知,北方部分省区1月平均温度高。

集中供暖可以减少污染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北方地区降水少,多大风,且扬尘为碱性,不易产生酸雨。

针对我国气候变暖问题可从节能减排、开发利用新能源等角度回答。

【答案】(1)偏高青海(2)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3)①北方降水减少;②北方扬沙浮尘偏碱性,中和雨中酸性物质;地面开阔,多大风,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