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抗原

第二章抗原
第二章抗原

第二章抗原

一. 名词解释

1.抗原(antigen)

2.半抗原(hapten)

3.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4.胸腺依赖性抗原 (TD-Ag)

5.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二.单项选择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为接近的)

1.免疫原性是指()

A.抗原分子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B.抗原分子不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C.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

D.抗原分子不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

E.抗原与载体结合后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

2.异物是指()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体物质

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E.以上均是

4.决定抗原与抗体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载体

B.佐剂

C.抗原决定基

D.TI-Ag

E.TD-Ag

5.对人体具有抗原和抗体二重性的物质是()

A.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

B.干扰素

C.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D.细菌外毒素

E.马抗破伤风血清

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同种异体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超抗原

7.有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因为()

A.B细胞需要胸腺的辅助才能产生抗体

B.TD-Ag刺激机体在胸腺内产生抗体

C.TD-Ag在胸腺中被加工、处理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TD-Ag需要巨噬细胞、T和B细胞相互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E.TD-Ag只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8.用间位氨基苯甲酸与载体结合免疫实验动物,制备的抗血清能与哪种物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反应()

A.苯胺;

B.对氨基苯砷酸;

C.间位对氨基苯磺酸;

D.邻位对氨基苯甲酸;

E.间位氨基苯甲酸

10.正常情况下,自身组织成分无免疫原性是由于()

A :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

B :自身组织成分分子量小

C :自身组织成分无抗原决定簇

D :胚胎期机体形成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耐受

E :自身组织成分分子结构简单

11.下列哪组现象均属交叉反应()

A.DNP—BSA免疫动物后,产生抗BSA抗体;链球菌感染后引起风湿性心内膜炎。

B.以变形杆菌的凝集反应测定斑疹伤寒抗体;大肠杆菌O86含有人B血型物质。

C.肺炎球菌14型有人A血型物质;母乳内抗体可针对婴儿肠道内细菌。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可出现羊红细胞凝集素;移植反应中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E.肿瘤能够逃逸免疫的攻击;大肠杆菌O14型引起的溃疡性结肠炎

三.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3.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包括()

A :抗原的分子大小

B :抗原的化学组成

C :抗原的分子构象

D :抗原的异物性

E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5.可被免疫系统视为“非己”抗原的包括()

A.RBC、淋巴细胞

B.脑组织、卵子

C.眼晶体、甲状腺

D.前列腺、心肌组织

E.精子、卵子

6.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

A.不是种属特异性抗原;

B.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相关

C.是一种共同抗原;

D.与人血型抗体的产生有关;

E.可引起交叉反应

7.类毒素()

A.由细菌外毒素经处理而得到

B.主要由脂类和糖基组成

C.与外毒素有相同的免疫原性

D.与外毒素有相同的毒性;

E.对人无毒性

8.胰腺高血糖激素()

A.具有免疫原性;

B.羧基端可被杀伤T细胞识别

C.氨基端可被B细胞识别;

D.具有抗原性

E.羧基端为B细胞决定基

9.ABO血型抗原在人体可引起以下哪几种抗体产生()

A.抗B抗原的抗体

B.抗O抗原的抗体

C.抗A抗原的抗体

D.抗AB抗原的抗体

E.以上均对

四.B型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为接近的)

A.ABO血型物质

B.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C.二硝基苯酚

D.脂多糖

E.牛血清白蛋白

5.可用作半抗原载体()

6.属于半抗原()

7.属于超抗原()

8.属于TI抗原()

五.问答题

1、简述抗原的两大特性。

2、简述TD 、TI 抗原有哪些差别。

3、以鸡卵清蛋白注射给家兔,可使家兔产生抗鸡卵清蛋白的抗体,从抗原角度,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4、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通过为一个小男孩接种牛痘(一种感染牛的病毒),成功地预防了天花(一种感染人的病毒),试以所学的免疫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六.病例分析题

患儿,男,12岁。主诉咽喉不适3周,水肿,少尿, 疲乏伴睡眠欠佳1周。三周前咽喉不适,轻咳,无发热。近1周双腿发胀,双眼睑水肿,晨起时明显,同时伴少尿,尿色较红。无尿频、尿急、尿痛,也无关节痛。

体格检查:体温36.5度,脉搏80/min,血压 160/96 mmHg,无皮疹,浅淋巴结未触及,眼睑水肿,巩膜无黄染,咽红,扁桃体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140g/L,红细胞 7.7×109/L,血小板 210×109/L,尿蛋白 (++),定量3g/24h,尿白细胞 0 到 1个(高倍),尿红细胞 20 到30个(高倍),偶见颗粒管型。抗链球菌O(ASO)实验结果:800U/L,肝功能及乙肝抗原抗体系统检测正常。

问题:

1.根据病人的实验和临床检查,诊断患者患什么疾病?

2.从已学到的免疫学知识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抗链球菌O值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3.从免疫学角度解释该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试题

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抗原抗体复合物吸引在一起依靠 A.静电引力 B.共价键 C.分子间吸引力 D.疏水结合力 E.范德华引力 参考答案:C 2.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特异性 B.比例性 C.多价性 D.可逆性 E.电离性 参考答案:E 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指的是 A.两者分子功能的相近性 B.两者分子的电子云吸引力 C.两者之间空间结构的相似性 D.两者分子大小的相近性 E.两者之间相互吻合的互补性 参考答案:E 4.完全抗原的特征是 A.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B.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 C.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D.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E.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 参考答案:D 5.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不包括 A.电解质 B.温度 C.PH D.适当振摇 E.溶液量 参考答案:E 6.A、B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 A.TD-Ag B.TI-Ag C.半抗原 D.完全抗原

E.共同抗原 参考答案:E 7.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主要原理是 A.氨基酸结构发生改变 B.氨基酸数量发生改变 C.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 D.由亲水胶体转变为疏水胶体 E.由疏水胶体转变为亲水胶体 参考答案:D 8.抗体在抗原抗体反应中的合适浓度是 A.固定的 B.规定的 C.随便设定的 D.与抗原相对而言 E.人为规定的 参考答案:A 9.下列关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结合力,不正确的是 A.非共价键 B.氢键 C.范德华力 D.疏水键 E.需8种分子间引力参与 参考答案:E 10.一般抗原抗体反应的pH值为 A.6.0~9.0 B.6.0~8.0 C.6.0-7.0 D.5.0~7.0 E.5.0~6.0 参考答案:B 11.免疫学技术中的亲和层析法,纯化抗原或抗体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 A.特异性 B.比例性 C.可逆性 D.亲和力 E.疏水作用力 参考答案:C 12.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叫做 A.前带 B.后带 C.带现象 D.等价带 E.拖尾 参考答案:C

最新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及解析((全套))

1.质点运动学单元练习(一)答案 1.B 2.D 3.D 4.B 5.3.0m ;5.0m (提示:首先分析质点的运动规律,在t <2.0s 时质点沿x 轴正方向运动;在t =2.0s 时质点的速率为零;,在t >2.0s 时质点沿x 轴反方向运动;由位移和路程的定义可以求得答案。) 6.135m (提示:质点作变加速运动,可由加速度对时间t 的两次积分求得质点运动方程。) 7.解:(1))()2(22 SI j t i t r -+= )(21m j i r += )(242m j i r -= )(3212m j i r r r -=-=? )/(32s m j i t r v -=??= (2))(22SI j t i dt r d v -== )(2SI j dt v d a -== )/(422s m j i v -= )/(222--=s m j a 8.解: t A tdt A adt v t o t o ωω-=ωω-== ?? sin cos 2

t A tdt A A vdt A x t o t o ω=ωω-=+=??cos sin 9.解:(1)设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为ω s rad /1027.73600 *62 /5-?=π= ω s m t h dt ds v /1094.1cos 3 2 -?=ωω== (2)当旗杆与投影等长时,4/π=ωt h s t 0.31008.144=?=ω π = 10.解: ky y v v t y y v t dv a -==== d d d d d d d -k =y v d v / d y ??+=- =-C v ky v v y ky 2 22 121, d d 已知y =y o ,v =v o 则2020 2 121ky v C --= )(22 22y y k v v o o -+=

第二章习题答案与解答

第二章习题及解答 1. 简述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1)分散性分布; (2)共享性与开放性; (3)数字化存储; (4)网络化传输。 2. 试比较全文搜索引擎、分类检索、元搜索引擎三种搜索引擎的不同之处。 全文搜索引擎是目前主流的搜索引擎,有计算机索引程序在互联网上自动检索网站网页,建立起数据库,收录网页较多,用户按搜索词进行检索,返回排序的结果。以谷歌、百度、必应等为代表。 分类检索,将人工搜集或用户提交的网站网页内容,将其网址分配到相关分类主题目录,形成分类树形结构索引。用户不需用关键词检索,只要根据网站提供的主题分类目录,层层点击进入,便可查到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典型代表有Yahoo、新浪分类目录搜索、淘宝网的类目等。分类检索用于目标模糊、主题较宽泛、某专业网站或网页的查找,要求查准时选用; 元搜索引擎不是一种独立的搜索引擎,没有自己的计算机索引程序和索引数据库,是架构在许多其他搜索引擎之上的搜索引擎。在接受用户查询请求时,可以同时在其他多个搜索引擎中进行搜索,并将其他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经过处理后返回给用户。 3. 简述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搜索引擎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如下三个过程:首先,抓取,在互联网中发现、搜集网页信息;第二,建立索引,对信息进行提取和组织建立索引库;第三,搜索词处理和排序,由检索器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关键字,在索引库中快速检出文档,进行文档与查询的相关度评价,对将要输出的结果进行排序,并将查询结果返回给用户。 4.简述常用的关键词高级检索功能。 常用的关键词高级检索功能应用包括:使用检索表达式搜索、使用高级搜索页、元词搜索。 使用检索表达式搜索分别有空格、双引号、使用加号、通配符、使用布尔检索等。 有时我们为了限制搜索范围、搜索时间、过滤关键字等,需要用到高级搜索页。 大多数搜索引擎都支持“元词”(metawords)功能。依据这类功能,用户把元词放在

大学物理A活页作业.docx

练习 1质点运动学(一) 班级学号姓名成 绩. 1.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r at 2 i bt 2 j (其中a、b为常量), 则该质点作 (A) 匀速直线运动.(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D)一般曲线运动.[] 2.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v ,瞬时速率为,某一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为 v ,平均速率为v,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A) v v, v v() v v, v v B (C) v v, v v() v v, v v[] D 3.一质点沿直线运动 ,其运动学方程为 x = 6 t -t 2(SI),则在 t 由 0至 4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 的位移大小为 ___________,在 t 由 0 到 4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走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_.4.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坐标 x 与时间 t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该质点在第秒瞬时速度为零;在第秒至第秒间速度与加速度同方向. x (m) 5 t (s) O 1 2 3 4 5 6 5. 有一质点沿 x 轴作直线运动, t 时刻的坐标为 x = t 2–2 t 3(SI) .试求: (1)第 2 秒内的平均速度; (2)第 2 秒末的瞬时速度; (3)第 2 秒内的路程.

6.什么是矢径矢径和对初始位置的位移矢量之间有何关系怎样选取坐标原点才能够使两者一致 练习 2质点动力学(一) 班级学号姓名成 绩. 1.质量分别为 m1和 m2的两滑块 A 和 B 通过一轻弹簧水平连结后置于水平桌面上,滑块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系统在水平拉力 F 作用下匀速 F 运动,如图所示.如突然撤消拉力,则刚撤消后瞬间,B A 二者的加速度 a A和 a B分别为 x (A) a A=0 , a B=0.(B) a A>0 , a B<0. (C) a A<0 , a B>0.(D) a A<0 , a B=0. [] 2.体重、身高相同的甲乙两人,分别用双手握住跨过无摩擦轻滑轮的绳子各一端.他们从同一高度由初速为零向上爬,经过一定时间,甲相对绳子的速率是乙相对绳子速率的两倍,则 到达顶点的情况是 (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 (C)同时到达.(D)谁先到达不能确定.[] 3.分别画出下面二种情况下,物体 A 的受力图. (1)物体 A 放在木板 B 上,被一起抛出作斜上抛运动, A 始终位于 B 的上面,不计空气阻力; A v B A B (1)C(2)

第二章 抗原

第二章抗原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主要有HLA抗原、ABO抗原、Ig的同种异型、Rh抗原。 2.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3.T细胞决定基为免疫原性多肽片段,为连续性决定基,必须经APC加工处理为小分子肽,然后与自己的MHC-II类分子结合后,才可被T细胞(TCR)识别。 4.B细胞决定基存在于天然抗原分子表面,又称为构象决定簇,?不须加工处理即可被B细胞(BCR)所识别。 5.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称之为胸腺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及细胞抗原属于此类抗原。 6.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称之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少数多糖、脂多糖物质属于此类抗原。 二、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2.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独特型抗原 D.Forssman抗原 E.合成抗原 3.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4. TD-Ag得名,是因为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5.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 A.血清蛋白 B.细菌外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脂多糖 E.IgM 7. 用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BSA-DNP-OA)免疫过的动物,?注射下列哪种物质,产生抗DNP抗体的量最

财务管理第二章作业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时间价值: 2、复利: 3、复利现值 4、年金 5、后付年金 6、先付年金 7、延期年金 8、永续年金 二、判断题 1、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正确地揭示了不同时点上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财务决策的基本依据。 (对) 2、由现值求终值,称为贴现,贴现时使用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错) 3、 n期先付年金与n期后付年金的付款次数相同,但由于付款时间的不同,n期先付年金终值比n期后付年金终值多计算-期利息。所以,可先求出n期后付年金的终值,然后再乘以(1+i)便可求出n期先付年金的终值。(对) 4、n期先付年金现值与n期后付年金现值的付款次数相同,但由于付款时间不同,在计算现值时,n期先付年金比n期后付年金多贴现一期。所以,可先求出n期后付年金的现值,然后再乘以(1+i)便可求出n期先付年金的现值。(对) 5、英国和加拿大有一种国债就是没有到期日的债券,这种债券的利息视为永续年金。(对) 6、复利计息频数越大,复利次数越多,终值的增长速度越快,相同期间内终值越大。(对) 7、决策者对未来的情况不仅不能完全确定,而且对其可能出现的概率也不清楚,这种情况下的决策为风险性决策。(错) 8、利用概率分布的概念,我们能够对风险进行衡量,即:预期未来收益的概率分布越集中,则该投资的风险越大。(错) 9、如果两个项目预期收益率相同、标准差不同,理性投资者会选择标准差较大,即风险较小的那个。(错) 1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证券的风险越高,其价格便越低,从而必要收益率越高。(对) 11、如果组合中股票数量足够多,则任意单只股票的可分散风险都能够被消除。(对) 12、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经济衰退以及高利率通常被认为是可分散的市场风险。(错) 13、证券组合投资要求补偿的风险只是市场风险,而不要求对可分散风险进行补偿。(错) 14、证券组合的风险收益是投资者因承担可分散风险而要求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收益。 (错) 15、有效投资组合是指在任何既定的风险程度上,提供的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投资组合。(对) 16、市场的预期收益是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加上因市场组合的内在风险所需的补偿。(对) 17、所有资产都是无限可分的并有完美的流动性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定之一。(对) 18、系数不会因一个企业的负债结构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错) 19、套利定价模型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建立在资本市场效率的原则之上,套利定价模型仅仅是在同一框架之下的另 一种证券估价方式。(对)

六年级语文下册活页作业第二单元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活页作业(二)学生姓名:班级 一、选词填空 迅猛迅速飞速 1、虽然现代社会发展(),但是中国人却不能丢弃过春节的传统。 2、集合号响了,同学们()到操场上集合。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二、用“精”字组成四个词语然后填空。 1、春节联欢晚会在工作人员的()策划下,演出取得了成功。 2、我国()的工艺品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3、王晓刚做的飞机模型十分()。 4、马老师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显得很()。 三、修改病句。 1、照老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大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2、元宵上市,又一个春节的高潮到了。 3、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混乱。 四、判断对错。 1、《北京的春节》一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这一句中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方法。() 3、《北京的春节》一文的作者是巴金。() 4、“万象更新”“零七八碎”“截然不同”这几个形容词词形都是正确的。() 五、我会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不是同一类的。 1、元宵节春节劳动节中秋节重阳节()

2、《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西游记》() 3、钢琴二胡古筝琵琶吉他() 4、胶枣榛子花生栗子蜜饯() 六、对号入座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答案。 1、“善”在字典中的解释:①品质好;②交好,和好;③熟悉;④高明的; ⑤长于;⑥容易,易于;⑦办好,弄好。 能歌善舞()行善()面善() 善始善终()善变()善策() 2、“毫”在字典中的解释:①细毛;②指毛笔;③秤上的提绳;④数量极少,一点。 毫不稀奇()明察秋毫()头毫()挥毫() 七、句子训练。 1、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2、建造竹楼,是傣族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①缩句: ②改成反问句: ③改成双重否定句: 八、根据课文,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客家先民崇尚圆形,是因为他们认为 2、因为,傣族人家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的习惯。 九、想一想内蒙古民居有什么特点,介绍一下。

第二章 作业管理

第二章用户界面 本章从用户使用和系统管理两方面来讨论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编程接口和命令控制接口。 §2.1 作业的基本概念 1.作业的定义 从用户的角度看的作业: -- 作业的定义:用户在一次应用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要求计算机所做的有关该次业务处理的全部工作称为一个作业。(用户请求计算机执行的一个独立的任务)。 -- 作业是由一些顺序相连的作业步组成。 --作业步:它是在一个作业的处理过程中,计算机所做的相对独立的工作(即一个作业分若干个顺序处理的步骤)。 如:一个C语言的上机处理步骤(四个作业步): ①编辑;②编译;③连接;④运行。 从系统的角度看: -- 作业由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组成。其中作业说明书体现了用户的控制意图。 -- 在批处理系统中,以作业为单位调入内存,所以作业是抢占内存的单位。 2作业的组织

作业说明书的内容: 有三部分 用户名 作业基本情况描述作业名 使用程序语言名 允许最大处理时间等 控制方式(脱机还是联机)作业控制描述作业步的操作顺序 出错处理等 需要的处理时间 作业资源要求描述外设类型和数量 处理机优先级 使用程序等 作业说明书由系统规定的一套作业控制语言编写。如一个简单的例子: //JOB DAVIS 表示一个名为DAVIS作业的开始 //OPTION LINK 选择LINK请求

//EXEC PASCAL 执行PASCAL编译程序,对源程序编 译 /* 标志程序或数据结束 //EXEC LINKED 执行连接程序 //EXEC 执行刚产生的可执行程序 /* 标志程序或数据结束 /& 作业结束 ?作业控制表JCB(Job Control Block)JCB由作业建立时产生,作为作业存在的标志和档案。它包含对作业进行管理的必要信息,如需求的资源、执行优先级等。 OS通过JCB了解到作业的要求,并为其分配资源,并控制作业的执行。 §2.2 作业的建立过程 一个作业的建立有两个步骤(子过程): ①作业的输入;②JCB的建立。 ?作业的输入 它指将作业的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从输入设备(例如键盘)输入到外存,并形成有关初始信息。

第2章习题答案

习题2 1. 写出下列各数的原码、反码、补码、移码(用8位二进制表示),其中MSB是最高位(符号位),LSB是最低位。如果是小数,则小数点在MSB之后;如果是整数,则小数点在LSB之后。 (1)-59/64 (2)27/128 (3)-127/128 (4)用小数表示-1 (5)用整数表示-1 (6)-127 (7)35 (8)-128 2. 设[x]补=x0.x1x2x3x4,其中x i取0或1,若要使x>-0.5,则x0、x1、x2、x3、x4的取值应满足什么条件? 3. 若32位定点小数的最高位为符号位,用补码表示,则所能表示的最大正数为,最小正数为,最大负数为,最小负数为;若32位定点整数的最高位为符号位,用原码表示,则所能表示的最大正数为,最小正数为,最大负数为,最小负数为。 4. 若机器字长为32位,在浮点数据表示时阶符占1位,阶码值占7位,数符占1位,尾数值占23位,阶码用移码表示,尾数用原码表示,则该浮点数格式所能表示的最大正数为,最小正数为,最大负数为,最小负数为。 5. 某机浮点数字长为18位,格式如图2.35所示,已知阶码(含阶符)用补码表示,尾数(含数符)用原码表示。 (1)将(-1027)10表示成规格化浮点数; (2)浮点数(0EF43)16是否是规格化浮点数?它所表示的真值是多少? 图2.35 浮点数的表示格式 6. 有一个字长为32位的浮点数,格式如图2.36所示,已知数符占1位;阶码占8位,用移码表示;尾数值占23位,尾数用补码表示。 图2.36 浮点数的表示格式 请写出:

(1)所能表示的最大正数; (2)所能表示的最小负数; (3)规格化数所能表示的数的范围。 7. 若浮点数x的IEEE754标准的32位存储格式为(8FEFC000)16,求其浮点数的十进制数值。 8. 将数(-7.28125)10转换成IEEE754标准的32位浮点数的二进制存储格式。 9. 已知x=-0.x1x2…x n,求证:[x]补=+0.00…01。 10. 已知[x]补=1.x1x2x3x4x5x6,求证:[x]原=+0.000001。 11. 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运算结果是否发生溢出。 (1)x=0.11011 y=-0.10101 (2)x=-10110 y=-00011 12. 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运算结果是否发生溢出。 (1)x=0.10111 y=0.11011 (2)x=11011 y=-10011 13. 已知[x]补=1.1011000,[y]补=1.0100110,用变形补码计算2[x]补+1/2[y]补=?,同时指出结果是否发生溢出。 14. 已知x和y,用原码运算规则计算x+y,同时指出运算结果是否发生溢出。 (1)x=0.1011,y=-0.1110 (2)x=-1101,y=-1010 15. 已知x和y,用原码运算规则计算x-y,同时指出运算结果是否发生溢出。 (1)x=0.1101,y=0.0001 (2)x=0011,y=1110 16. 已知x和y,用移码运算方法计算x+y,同时指出运算结果是否发生溢出。 (1)x=-1001,y=1101 (2)x=1101,y=1011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

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 一、A1 1、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抗原的化学组成 B、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C、抗原表位的数量 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及空间构型 E、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2、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下面哪种力所起作用最小 A、静电引力 B、范德华引力 C、氢键结合力 D、疏水作用力 E、共价键 3、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 A、超抗原 B、变应原 C、半抗原 D、完全抗原 E、耐受原 4、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以下提法哪一点是错误的 A、特异性 B、最适比例 C、反应分阶段 D、反应都不可逆 E、最适反应温度为37℃ 5、完全抗原的特钲是 A、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 B、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D、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E、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 6、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 A、后带 B、前带 C、带现象 D、等价带 E、拖尾 7、人体血清中的抗原、抗体等分子不会发生自然沉淀,主要原因是 A、带有大量的氨基和羧基残基形成水化层 B、周围电荷的相吸作用 C、亲水肢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D、抗原抗体比例合适 E、静电引力 8、下列哪种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A、特异性 B、敏感性 C、比例性 D、可逆性 E、存在交叉反应 9、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宜的温度(℃)是 A、25℃ B、30℃ C、33℃ D、37℃ E、40℃ 10、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原的理化性质和分子量 B、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 C、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和数目 D、电解质和酸碱度 E、湿度 11、可以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 A、特异性 B、比例性 C、可逆性 D、亲和性 E、带现象 12、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常被用作抗原抗体稀释液的溶液是 A、0.70% NaCl溶液 B、0.60% NaCl溶液 C、0.75% NaCl溶液 D、0.85% NaCl溶液 E、0.95% NaCl溶液 13、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上氢原子间的引力是 A、静电引力 B、范德华引力 C、氢键结合力 D、疏水作用力 E、分子间结合力 14、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命 B、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公共抗原表位所致 C、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无影响 D、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大试验

财务管理第二章作业答案

财务管理第二章作业答案 一、判断(正确或错误)、选择题(含多选和单选) 1、(判断题)如果甲方案的预期收益率大于乙方案,甲方案的标准差小于乙方案,则甲方案的风险小于乙方案。() 【答案】√ 【解析】若两方案的预期收益率不同,应根据标准离差率来比较风险的大小,标准离差率=标准差/预期收益率,本题中根据甲方案的预期收益率大于乙方案,甲方案的标准差小于乙方案,可以明确知道甲方案的标准离差率小于乙方案,所以,甲方案的风险小于乙方案。 2、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以分散风险,属于风险对策中的()。 A.规避风险 B.减少风险 C.转移风险 D.接受风险 【答案】B 3、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是()。 A.接受风险 B.减少风险 C.转移风险 D.规避风险 【答案】C 【解析】企业以一定代价、采取某种方式将风险损失转嫁给他人承担,以避免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对策是转移风险,采取投保的方式就是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 4、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属于风险对策中的()。 A.规避风险 B.减少风险 C.转移风险 D.接受风险 【答案】A 【解析】当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的收益予以抵销时,应当放弃该项目,以规避风险。例如,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放弃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 5、下列项目中,属于转移风险对策的有()。 A.进行准确的预测 B.向保险公司投保 C.租赁经营 D.业务外包 【答案】BCD 6、在选择资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风险回避者会选择风险小的 B.如果风险相同,对于风险回避者而言,将无法选择 C.如果风险不同,对于风险中立者而言,将选择预期收益大的 D.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风险追求者会选择风险小的 【答案】AC 【解析】风险回避者选择资产的态度是: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选择低风险的资产;当风险相同时,选择高预期收益的资产。风险追求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与风险回避者正好相反。由此可知,A的说法正确,B和D的说法不正确。对于风险中立者而言,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风险状况如何。由此可知,C的说法正确。 7、下列有关两项资产收益率之间相关系数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当相关系数为1时,投资两项资产不能抵消任何投资风险 B.当相关系数为-1时,投资两项资产风险抵消效果最好 C.当相关系数为0时,投资两项资产不能降低风险 D.当相关系数为0时,投资两项资产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 【答案】ABD

六年级下册科学活页作业试题及答案教材

六年级下册科学活页作业试题答案 第一单元活页作业 一、我知道( 18分) 1、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3、胎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醒来时他可以“ 听” 到妈妈的心跳声和妈妈说话的声音。 4、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5、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6、我知道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7、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8、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二、火眼金睛( 12分) 1、人在一生中,随着年龄的不同其身体特征也不一样。(√ ) 2、每个人的青春期开始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 3、一般动物与人的细胞其形状、大小、是相同的。(× ) 4、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最快的一段时期。(√ )

5、同一棵树上结的果实其形状是相同的。(× ) 6、青春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 三、我选择,我快乐( 14分) 1、青少年在① 岁时为青春期。 ① 10-20 ② 10-18 ③ 12—18 2、孩子有很多地方不是像妈妈就是像爸爸,这是① 缘故。 ① 遗传② 变异 3、胎儿在妈妈子宫里待大约② 月,就呱呱坠地了。 ① 10 ② 9 ③ 8 4、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女孩一般比男孩早② 年。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5、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是② 的。 ① 相同② 不同 6、细胞是由① 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① 英国② 美国③ 中国 7、爸爸身体里的② 和妈妈身体里的① 结合在一起时,受精卵就形成了。 ① 卵子② 精子

《财务管理学》第二章作业及答案

《财务管理学》第二章作业及答案 一、简答题 1、何为风险及风险报酬,怎样理解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 2、说明证券组合的两类风险。 3、资金的利率有哪些内容构成? 二、计算题 1、目前市场上的无风险报酬率为10%,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报酬率14%,甲、乙两公司股票的β系数分别为3和2.5。张先生将进行股票投资组合,投资于甲公司股票100万元,乙公司股票200万元。 (1)计算甲、乙公司股票各自的必要报酬率 (2)计算投资组合的综合β系数 (3)计算该投资组合的必要收益率 2、某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12%,期限为5年,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甲与对其进行投资,要求必须能获得15%的报酬率。计算该债券价格为多少时甲才会投资。 3、甲公司持有A、B、C三种股票,在有上述股票组成的证券投资组合中,各股票所占比重分别为50%、30%、20%,各股票的β系数分别为2、1、0.5。市场收益率为15%,无风险收益率为10%。 A股票当前每股市价为12元,刚收到上一年度派发的每股1.2元的股利,预计股利以后每年将增长8%。 (1)计算甲公司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 (2)计算A股票的必要报酬率 (2)甲公司当前是否可以出售A股票?

一、简答题 1、何为风险及风险报酬,怎样理解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 风险: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通常指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报酬:风险报酬额,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额与原投资额的比率。 风险与报酬的关系:1、投资报酬率与无风险报酬率,市场风险回避程度,股票的β系数相关,呈正向关系。一般而言,投资风险越高,投资者要求的投资风险报酬率就越高,投资报酬率越高。(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必然伴随巨大风险,风险小的投资机会必然只有较低的收益。) (如果人们都倾向于高报酬和低风险,而且都在按照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行事,那么竞争结果就产生了风险和报酬之间的权衡。你不可能在低风险的同时获取高报酬,因为这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即使你最先发现了这样的机会并率先行动,别人也会迅速跟进,竞争会使报酬率降至与风险相当的水平。因此,现实的市场中只有高风险同时高报酬和低风险同时低报酬的投资机会。) 这个关系要求在财务管理中要注重风险一报酬权衡原则,是指风险和报酬之间存在一个对等关系,投资人必须对报酬和风险作出权衡,为追求较高报酬而承担较大风险,或者为减少风险而接受较低的报酬。 (有大概的意思即可) 2、说明证券组合的两类风险。 证券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可分散风险。可分散风险又叫非系统性风险或公司特别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证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可通过证券持有的多样化来抵销。即多买几家公司的股票,其中某些公司的股票报酬上升,另一些股票的报酬下降,从而将风险抵销。因而,这风险称为可分散风险。 2.不可分散风险。不可分散风险又称系统性风险或市场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证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些风险影响到所有的证券,因此,不能通过证券组合分散掉。换句话说,即使投资者持有的是经过适当分散的证券组合,也将遭受这种风险。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这种风险是无法消除的,故称不可分散风险。不可分散风险的程度,通常用β系数来计量。 3、资金的利率有哪些内容构成? 一般而言,资金的利率由三部分构成:(1)纯利率;(2)通货膨胀补偿;(3)风险报酬。 其中风险报酬又分为违约风险报酬、流动性风险报酬和期限风险报酬三种。个 二、计算题 1、目前市场上的无风险报酬率为10%,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报酬率14%,甲、乙两公司股票的β系数分别为3和2.5。张先生将进行股票投资组合,投资于甲公司股票100万元,乙公司股票200万元。 )(F m i F i R K R K -+=β

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全套(供参考)

1.质点运动学单元练习(一)答案 1.B 2.D 3.D 4.B 5.3.0m ;5.0m (提示:首先分析质点的运动规律,在t <2.0s 时质点沿x 轴正方向运动;在t =2.0s 时质点的速率为零;,在t >2.0s 时质点沿x 轴反方向运动;由位移和路程的定义可以求得答案。) 6.135m (提示:质点作变加速运动,可由加速度对时间t 的两次积分求得质点运动方程。) 7.解:(1))()2(22 SI j t i t r (2))(22SI j t i dt r d v )(2SI j dt v d a 8.解: 9.解:(1)设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为ω (2)当旗杆与投影等长时,4/ t 10.解: ky y v v t y y v t dv a d d d d d d d -k y v d v / d y 已知y =y o ,v =v o 则2 020 2 121ky v C 2.质点运动学单元练习(二)答案 1.D 2.A 3. B

4.C 5.14 s m t dt ds v ;2 4 s m dt dv a t ;22 2 8 s m t R v a n ; 6.s rad o /0 .2 ;s rad /0 .4 ;2 /8 .0s rad r a t ; 7.解:(1)由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 )(22SI j i t dt r d v ;)(2SI i dt v d a (2)由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定义 (3) )(1 22/322 SI t a v n 8.解:火箭竖直向上的速度为gt v v o y 45sin 火箭达到最高点时垂直方向速度为零,解得 9.解:s m u v /6.3430tan 10.解: l h v u ;u h l v 3.牛顿定律单元练习答案 1.C 2.C 3.A 4.kg Mg T 5.36721 ;2/98.02.0s m M T a 5.x k v x 2 2 ;x x x v k dt dx k dt dv v 222

第2章部分作业答案

第二章 部分作业答案 2.3.7 计算图2.28所示电路中的电流3I 。 解:上图的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利用结点电压法: V R R I R U eq S eq A 8.015 .1125.1111U 41 -=+-=+-=,A R U U I eq A 2.15.1) 8.0(11 1=--=-= 则在原图中,A I I 6.02 1 13== 2.3.9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2.30中Ω2电阻中的电流I 。

解:电路的等效变换过程如下: (a) (b) (c) (d) A I 12 46 =+= 2.4.2 试用支路电流法或结点电压法求图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并求三个电源的输出功率和负载电阻L R 取用的功率。Ω8.0和Ω4.0分别为两个电压源的内阻。 解:(1)利用结点电压法:

V A 5.1124 14.018.01104.0116 8.0120U =++++= (2)A I 375.98.05.1121201=-= , A I 75.84 .05 .1121162=-=, A I 125.2845.112== (3)三个电源的功率: W P 1125375.9120120-=?-=,W P 101575.8116116-=?-=,W P 1125105.11210-=?-= W P L R 31644125.282=?= 2.5.2 试用结点电压法求图2.33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 解:电路的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利用结点电压法,则有:V U A 5050 150******** 501005025=++++= 则:A I a 5.0505025-=-= ,A I b 15050100=-=,A I c 5.050 50 25-=-= 2.5.3 试用结点电压法例2.6.3的图2.6.3(a )所示电路中A 点的电位。

第二章 管理学作业

第二章管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边缘科学:指在那些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点、面上产生的新学科。 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若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要素(子系统),构成的整体。 对比试验:指通过比较来研究和揭示管理对象某种特性的试验方法。应用科学:指研究如何将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转化成社会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的有效财富。 二、单选题。 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A) A、赫伯特?A西蒙 B、彼得?F?德鲁克 C、弗雷德?E?费德勒 D、弗里蒙特?E?卡斯特 2.、管理的核心是(C) 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 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 C、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 3.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 A、法约尔 B、西蒙 C、巴纳德 D、卢桑斯 4.系统与权变理论把人看作是(D)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5.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A.巴纳德 B.西蒙 C.卡斯特 D.卢桑斯 6.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系统的管理理论,被称作古典管理理论。其中,法国的法约尔创建了(B)。 A科学管理理论B一般管理理论 C行政管理理论D行政组织理论 7.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C)。 A工业管理之父B科学管理之父 C经营管理理论之父D组织理论之父 8.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提出了不同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创立了(B)。 A人文关系学说B人际关系学说 C行为科学学说D社会关系学说 三、多选题。 1.以下哪些内容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ABD) A.统一指挥B.统一领导 C.职能管理D.人员的团结 2.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B) A.泰罗B.法约尔C.梅奥D.李嘉图 3.管理学具有以下特征:(ABCD) A、一般性 B、综合性 C、历史性 D、实用性

第二章习题答案作业

) 作业(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为什么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既然计算机内部所有信息都用二进制表示,为什么还要用到十

六进制和八进制数? 参考答案:(略) 2(7)为什么计算机处理汉字时会涉及到不同的编码(如,输入码、内码、字模码)?说明这些编码中哪些是用二进制编码,哪些不是用二进制编码,为什么? 参考答案:(略) 3.实现下列各数的转换。

(1)(25.8125)= (?)= (?) = (?) 16 2108(2)(101101.011)= (?)= (?) = (?) = (?) 8421 101682 (3)(0101 1001 0110.0011)= (?)= (?) = (?) 28421 1016 (4)(4E.C)= (?)= (?) 21016 参考答案: (1)(25.8125)= (1 1001.1101)= (31.64) = 8 10 2 (19.D) 16 (2)(101101.011)= (45.375)= (55.3) = (2D.6) 8 2 10 = (0100 0101.0011 0111 0101) 8421 16 (3)(0101 1001 0110.0011)= (596.3)= 10 8421 (1001010100.01001100110011…) = (254.4CCC…) 2 16

(4)(4E.C)= (78.75)= (0100 1110.11) 210 16 4.假定机器数为8位(1位符号,7位数值),写出下列各二进制数的原码和补码表示。 +0.1001,–0.1001,+1.0,–1.0,+0.010100,–0.010100,+0,–0 参考答案:(后面添0) 原码补码

第二章抗原

第二章抗原 一. 名词解释 1.抗原(antigen) 2.半抗原(hapten) 3.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4.胸腺依赖性抗原 (TD-Ag) 5.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二.单项选择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或最为接近的) 1.免疫原性是指() A.抗原分子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B.抗原分子不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C.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 D.抗原分子不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 E.抗原与载体结合后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 2.异物是指()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体物质 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E.以上均是 4.决定抗原与抗体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载体 B.佐剂 C.抗原决定基 D.TI-Ag E.TD-Ag 5.对人体具有抗原和抗体二重性的物质是() A.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 B.干扰素 C.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D.细菌外毒素 E.马抗破伤风血清 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同种异体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超抗原 7.有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因为() A.B细胞需要胸腺的辅助才能产生抗体 B.TD-Ag刺激机体在胸腺内产生抗体 C.TD-Ag在胸腺中被加工、处理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TD-Ag需要巨噬细胞、T和B细胞相互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E.TD-Ag只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8.用间位氨基苯甲酸与载体结合免疫实验动物,制备的抗血清能与哪种物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反应() A.苯胺; B.对氨基苯砷酸; C.间位对氨基苯磺酸; D.邻位对氨基苯甲酸; E.间位氨基苯甲酸 10.正常情况下,自身组织成分无免疫原性是由于() A :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 B :自身组织成分分子量小 C :自身组织成分无抗原决定簇 D :胚胎期机体形成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耐受 E :自身组织成分分子结构简单 11.下列哪组现象均属交叉反应() A.DNP—BSA免疫动物后,产生抗BSA抗体;链球菌感染后引起风湿性心内膜炎。

第二章 抗 原

第二章抗原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___而无____的________物质称为半抗原。 3. ____________为免疫原性多肽片段,为连续性决定基,必须经_______加工处理为小分子肽,然后与自己的_______分子结合后,才可被_______识别。 4. ____________存在于天然抗原分子表面,又称为构象决定簇,?不须加工处理即可被 _______所识别。 5.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称之为_______,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及细胞抗原属于此类抗原。 6.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称之为_______,少数多糖、脂多糖物质属于此类抗原。 二、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 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2.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独特型抗原 D.Forssman抗原 E.合成抗原 3.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 异种抗原 B. 同种异型抗原 C. 自身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4. TD-Ag得名,是因为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5.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 A.血清蛋白 B.细菌外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脂多糖 E.IgM 7. 用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BSA-DNP-OA)免疫过的动物,?注射下列哪种物质, 产生抗DNP抗体的量最少? A. 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 B. 二硝基苯-卵清蛋白 C. 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 D. 鸡丙种球蛋白-二硝基苯 E. 鸡丙种球蛋白-苯胺 8. 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类脂 C.多糖 D.核酸 E.脂肪 9.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完全抗原 B.TD抗原 C.TI抗原 D.半抗原 E.超抗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