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仪投点在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中的应用

经纬仪投点在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中的应用
经纬仪投点在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中的应用

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天气:晴气温: 测 度盘 测站回目标位置 数 F24 左 D1 1 D1 右 F24 F25 F24 左 D1 2 D1 右 F24 F25 左 F26 1 F26 右 F25 D1 F25 左 F26 2 F26 右 F25 D1 左 D2 1 D2 右 D1 F26 D1 左 D2 2 D2 右 D1 F26 左 F27 1 F27 右 F26 D2 F26 左 F27 2 F27 右 F26 D2 左 F28 1 F28 右 D2 F27 D2 左 F28 2 导线测量记录表 日期: 2005-12-7第 1页共4 页水平度半测一测各测回 盘读数回角值回角值平均角值距离( m)备注(°′″ )(°′″ )(°′″ )(°′″ ) 0° 00′00″ 98° 35′00″ 264.622 98°35′00″240.390 98° 35′00″ 278°34′ 45″ 98° 35′00″ 179°59′ 45″ 98°35′01″ 0° 00′00″ 98° 35′00″ 98°35′00″ 98° 35′02″ 278°34′ 49″ 98° 35′04″ 179°59′ 45″ 0° 00′00″ 216° 57′21″ 240.387 216°57′ 21″288.424 216°57′22″ 36°57′03″ 216° 57′22″ 179°59′ 41″ 216° 57′22″ 0° 00′00″ 216° 57′20″ 216°57′ 20″ 216°57′21″ 36°57′04″ 216° 57′22″ 179°59′ 42″ 0° 00′00″ 267° 44′43″ 288.421 267°44′ 43″269.947 267°44′43″ 87°44′25″ 267° 44′42″ 179°59′ 43″ 267° 44′44″ 0° 00′00″ 267° 44′44″ 267°44′ 44″ 267°44′45″ 87°44′27″ 267° 44′45″ 179°59′ 42″ 0° 00′00″ 170° 45′05″ 269.947 170°45′ 05″206.987 170°45′05″ 350°44′ 45″ 170° 45′04″ 179°59′ 41″ 170° 45′04″ 0° 00′00″ 170° 45′04″ 179°45′ 04″ 170°45′03″ 350°44′ 46″ 170° 45′01″ 179°59′ 45″ 0° 00′00″ 118°04′44″ 206.986 118°04′44″357.041 118°04′46″ 298°04′ 29″ 118°04′48″ 179°59′ 41″ 118°04′46″ 0° 00′00″ 118°04′46″ 118°04′46″ 118°04′46″

第九章 井下控制测量学习目的与要求

第九章井下控制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井下控制测量的意义。 2.掌握井下经纬仪导线的外业和内业计算。 3.掌握井下高程测量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节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一、概述 (一)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在井下建立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为井下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 (二)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特点 井下测量时就不同了,受井下条件所限,只能沿巷道设点,最初只能布设成支导线的形式,随着巷道不断向前延伸及巷道数量的不断增多,逐渐可以布设成闭合导线,符合导线及导线网等。 (三)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 按照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类。基本控制导线精度较高,是矿井的首级控制导线,其精度应能满足一般贯通工程的要求;采区控制导线精度较低,应能满足施工测量和测图的要求。 根据《规程》的规定,基本控制导线分为7″和15″两级,主要敷设在斜井或平硐,井底车场,水平(阶段)运输巷道,矿井总回风巷道,暗斜井,集中上山,下山,集中运输石门等主要巷道内,各矿可根据井田范围的大小,选用其中的一种作为本矿的基本控制导线。 在井田一翼长度小于1km的小型井中,亦可以采用30″作为基本控制导线。 (四)井下经纬仪导线的形状 井下经纬仪导线的形状,也和地面一样有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及导线网等。一般来说,基本导线在主要巷道时多布设成支导线形式,但当已掘巷道增多时,则可形成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及导线网。 (五)井下经纬仪导线点的分类及编号 井下导线点按其使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点和临时点两类。永久点使用时间较长,应设置在便于使用和便于保存的稳定的碹顶上或巷道顶,底版的岩石内;临时点保存时间较短,一般设在顶板上或牢固的棚梁上。 我国绝大多数矿井都将导线点设置在巷道的顶板上或棚梁上,这是因为点在顶板上不仅使用方便,容易寻找,不易被井下行人或运输车辆破坏,而且用垂球对中时,仪器在点下对中比在点上对中要精确一些。只有当顶板岩石松软、破碎、容易移动或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才将其设置在巷道的底版上。 永久导线点应设置在矿井的主要巷道内,一般每隔300~500m设置一组,每组不得少于

(完整word版)导线测量及计算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 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 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附合导线网自由导线网 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表6J-1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技术要求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导线边长测量 光电测距(测距仪、全站仪)、钢尺量距 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碍时,可采用作辅助点间接求距离法。 (α+β+γ)-180o 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的边长:FG=bsinα/sinγ 3.导线转折角测量 一般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用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 成的角也可用方向法。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测时, 需进行连接测量。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思路: 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 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 计算坐标增量ΔX 、 ΔY; ③由坐标增量ΔX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坐标正算(由α、D,求X、Y) 已知A(x A,y A),D AB,αAB,求B点坐标x B,y B。 坐标增量: 待求点的坐标: (一)闭合导线计算 图6-10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 数据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的。 已知数据: 12边的坐标方位角:12 =125°30′00″;1点的坐 标:x1=500.00,y1=500.00 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 准备工作:填表,如表6-5 中填入已知数据和 观测数据.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例:fβ=Σβ测-(n-2)×180o=359o59'10"-360o= -50";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6-5)

经纬仪导线测量

图&!&!用经纬仪测设斜平面 将式'%*(代入式'%)("得到* =7>+/2/L M>9'%-( ,3测法 按公式'%-(测设倾斜平面的步骤如下* !在倾斜平面的底边上>点安置经纬仪"量出仪器高+2! "用+:++1++;后视斜平面的底边方向>)"前视斜平上任意点("测出水平角 值! & #根据斜平面的坡度2和所测得的&值"代入公式'%-(算出(点处的应读仰角+/7<2G40'2/L M> &(! $将望远镜仰角置于+处"此时若望远镜十字横线正对准(点的+2处"则该(点正在所要测设的倾斜平面上! 第五节!经纬仪导线测量 在测区内将相邻控制点布设成连续的折线"称为导线!构成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用经纬仪测量导线的转折角"用钢卷尺测量导线的长度!这个被测导线"称为经纬仪导线! $ + $

一 经纬仪导线布设形式 $3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是起始 终止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 如图%,(所示 即导线从已知点&和已知方向'&出发 经过若干导线点 最后仍回到起始点' 形成一闭合多边形的导线 它本身具有严密的几何条件 因而能起检验审核的作用 闭合导线通常用于小测区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图&!(!闭合导线 ,3附合导线附合导线是布设在两已知点间的导线 如图%,'所示 即导线从一已知高级控制点'和已知方向'&出发 经过若干导线点 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级控制点9和已知方向9"上的导线 图&!$!附合导线 它具有检验审核观测成果的作用 故通常用于平面控制测量的加密 即增加控制点的数量 %3支导线支导线是由一已知点和一已知方向出发 既不回到原出发点 又不附合到另一已知点上的导线 如图%,&所示 从已知点'和已知方向'&出发 经过$ ,个导线点后所形成的导线 支导线缺乏检验审核条件 因此 其点数一般不超过,个 它仅用于图根测量 $$$

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进

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进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应用范畴逐渐扩大。近年来,科技应用在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面取得的成效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大大提高了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精准度以及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工作效率。本文将简要分析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创新的相关内容,旨在促进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标签:煤矿;控制导线;测量方法;改进 在实际工作中,在传统的煤矿井下测量的过程主要涉及到腰线标定、延伸、导线测量以及高程测量等环节。煤矿生产技术的管理,是实现煤矿企业生产目标的重要途径,必须予以重视。在煤矿井下发生的任何疏忽,都可能成为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导火线,造成煤矿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煤矿井下测量工作对于实现煤矿高效、安全生产的目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煤矿井下测量的工作被作为一项技术性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一直是煤礦生产企业的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近几年,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方法不断得到发展与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矿井下测量工作的精准度以及效率。 1 关于三连架在基本控制导线测量中应用的分析 由于受煤矿井下环境条件的限制,一直以来,传统的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方法都是采用逐站整平对中的形式,选择比长的钢尺(或光电测距仪)进行量边的工作。整个测量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而且无法保证测量的精准度,并且在测量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工作效率的低下,直接导致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工作效率无法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随着防爆全站仪在井下测量中的应用,很多煤矿生产企业开始采用三连架法进行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工作,以弥补传统的测量方法产生的误差。采用三连架法进行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测量工作的过程中,利用全站仪配套的棱镜、基座等相关设备,可以减少测量工作中过渡点的对中误差,在确保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精准度的前提下,提高煤矿井下测量的工作效率。但是我们在燕子山矿的实际测量工作中,采用三连架法进行测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在煤矿井下测量工作中采用三连架法,在测量路线确定后,需要煤矿企业停止在测量线路上的一切生产运输活动,占用巷道时间长,需要与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2)三连架法测量的环节,常常要对各个测量过渡点进行对中的处理工序,以减小对中误差对各个测量点精准度带来的不利影响。 (3)另外,还需要注意处理煤矿井下隧道中雾气以及风流对边长光测量产

第十一讲 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 在城镇和矿山,最常用的图根加密方法是导线。导线是由若干条首尾相接而构成的折线。根据所用仪器,导线分为经纬仪导线、光电测距导线、罗盘仪导线和平板仪导线。经纬仪导线测量是用经纬仪测量各导线点的转角,钢尺丈量导线的边长,根据起始点的坐标和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计算出各待定点的坐标。根据工作内容和特点,经纬仪导线测量分为外业与内业两部分。外业工作主要包括导线的布设和转角、边长的观测。 一、导线的布设 (一)导线布设形式 导线的基本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 1.闭合导线 由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若干个导线点后仍回到同一个已知点上,它所构成的多边形称为闭合导线,如图5—10(a)所示。闭合导线有多边形条件和坐标条件作检核,在生产中广泛使用。 图 5—10 导线形式 2.附合导线 两端(始端和终端)均附合在已知点和已知方向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如图5—10(b)所示。这种导线,不仅有检核条件(坐标条件和方位角条件),而且最弱点位于导线中部,使附合导线在与支导线同等精度的条件下得以增加长度,故附合导线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3.支导线 从已知点B开始,用直线依次连接各待定点,形成自由伸展的折线形状,这种导线形式

称为支导线,如图5—10(c)所示。支导线另一端自由伸展,缺乏检核条件,终点点位 误差最大,故在生产中尽量少用。若用支导线测定控制点坐标,应限制支导线长度,并往返观测,以资检核。 此外,根据实际需要导线还可布设成网状形式(即导线网)。 (二)导线布设规格 为满足不同比例尺测图和不同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各有关规范规定了导线的长度、观测限差和精度指标,形成了导线等级和技术规格系列。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见表5-4 表5-4 图根导线技术要求 三、导线测量的外业 (一)踏勘选点与埋点 作业前应根据测区范围、原有资料以及测图的要求,拟定出导线的布设形式,制定出经济合理的初步设计方案,然后到实地踏勘,按照实际情况在实地选定点位。选点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相邻两导线点必须互相通视。 2.各边边长尽可能相等,避免长短边突然出现。 3.导线点应选择在便于安置仪器,便于观测的地方。 4.点位应选择在土质坚硬,便于保存,易于寻找的地方。 5.导线点应选择在视野开阔地带,控制面积大,便于扩展。 选点是导线测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测量工作的质量和速度。例如,边短点多就会影响到测量的精度和速度,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踏勘选点工作。 导线点选定之后,如果作为临时点,应在每一点位上打上木桩,桩顶钉一小钉,作为临

井下导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技术革新成果报告井下导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杨 柳 煤 业 小 春 湾 煤 矿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井下导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一、矿井导线测量概述 矿山测量是矿山建设时期和生产时期的重要一环,测量工作及测量成果是为矿山生产服务的。随着测绘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矿山测量也不断创新和发展,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同在的关键时代,广大测量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有必要对矿山测量走过的艰苦历程及其未来作一些回顾和认识,分析面临的形势、探讨新时期矿山测量面临的任务。 二、井下导线测量的意义 井下导线测量是矿井测量的重中之重,为各个工作面支导线提供准确的起算数据,是井巷贯通的重要依据。我们看到的各种作业方法、测量办法创新,都是围绕着导线测量精度展开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煤矿测量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只有关注测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小环境,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测量结果,只有更加精确的完成每一项测量工作才能更好的为煤矿生产运营保驾护航。 三、传统的测量方法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1)一般测量:全站仪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绘仪器,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发展结合的光电测量仪器,也是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的优点于一体的、应用前途广泛的仪器,智能化的全站仪是目前销量最大的测绘仪器,也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智能型全站仪是

集光、电、磁、机的最新科学成果,集测距、测角为一体的先进仪器。国际上先进的全站仪均以存储卡、内部存储器或电子手簿的方式记录数据,具有双路传输的通讯功能,能接收外部计算机的指令,由计算机输入数据,也能向外部计算机输出数据。全站仪已在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发展及应用正处在飞速发展之中。全站仪由于兼具有经纬仪和测距仪的优点,且以数字形式提供测量成果,其操作简便、性能稳定、数据可通过电子手簿与计算机进行通讯等优点使其在矿山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均可利用全站仪进行,联系测量、井下测量工作也可用全站仪进行。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仪器是矿山测量仪器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基于全站仪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可建立矿山三维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的矿山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取代传统的手簿记录、手工录入、繁琐计算等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此外,全站仪在矿山地表移动监测、矿区土地复垦工程实施、矿区施工等方面也都得到应用,各大矿的测量机构正在以全站仪取代传统的仪器进行日常的测量工作,既提高了效益,加快了速度,又减少了开发,保证了精度。利用全站仪在井下进行一般测量时,为了加快测量速度,可直接设置后视方位、测站坐标及高程,并设置好仪器高及镜站高,直接读取、记录所测点的坐标及高程,从而及时了解掘进进度,指导井下工程按设计进行施工,保证安全作业。为便于检查,须同时记录所测点的方位、平距、高差、垂直角、斜距。井下定中线、腰线时,由于全站仪可直接调出方位和读出距离,省去了很多辅助工作,

试析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革策略

试析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革策略 本文主要对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三连架方法的应用及其局限进行了探讨,并就实践操作中的一些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印证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改革的实际成效。 标签: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改革 煤矿井下测量工作的技术性与困难度较大,测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煤矿的高效与安全生产,因此煤矿的井下测量工作是煤矿企业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煤矿井下测量工作包括了腰线、标定、延伸、导线测量与高程测量等工作,为了避免因各种疏忽造成的煤矿安全事故,提高生产的效率,煤矿井下基本控制测量方法进行了不断地改进与创新。 1井下导线控制测量 1.1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 地下导线测量是以必要的精度建立起地下的控制系统,然后根据控制系统进行坑道或者轨道中线、衬砌位置放样,并掘进方向。与地面的导线测量比较而言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坑道具有一定的限制,形状通常为延伸状,而导线的布置不能够一次完成,需要沿着坑道的开挖而向前延伸;第二,当导线点摄于坑道顶板时,需要进行点下对中;第三,沿着坑道的延伸进行导线的敷设,首先敷设精度低、边长段的导线作为坑道掘进的指示,然后敷设高等级的导线用于检查和校正低等级的导线;第四,井下的工作环境较差,导线测量受到较大的干扰。其中地下导线等级是由地下工程类型、范围、精度要求决定的,各个部门有着不同的规定,《煤矿测量规程》中就规定: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基本控制与采区控制,其中基本控制测量导线测角精度为±7″、±15″,一般沿井主要坑道进行敷设,每300-500m延伸一次;采区则为±15″、±30″,每30-100米延伸一次。表1为基本控制导线主要技术指标。 1.2三连架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由于煤矿井下测量环境受到限制,因此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形式均采用逐站整平对中,量边则采用光电测距仪或者比长钢尺来进行,这就使得整个测量工作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测量的精确度却无法得到保证,易产生误差。而较低的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效率及精确度将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安全性。目前,随着全站仪在井下测量中的应用,大部分的煤矿企业都采用了三连架法来进行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工作,该方法在测量中利用全站仪的配套棱镜与基座等能够减少过渡点测量误差,保证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精确度,提高煤矿井下测量效率,但是在许多的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的实际工作中,三连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第一,采用三连架方法进行测量,确定测量路线后测量路线上的所有生产活动均停止,并且该测量方法占用

最新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初中复习资料 【初中英语词组总结】 1 (see 、hear 、notice 、find 、feel 、listen to 、look at (感官动词)+do eg:I like watching monkeys jump 2 (比较级and 比较级)表示越来越怎么样 3 a piece of cake =easy 小菜一碟(容易) 4 agree with sb 赞成某人 5 all kinds of 各种各样 a kind of 一样 6 all over the world = the whole world 整个世界 7 along with同……一道,伴随…… eg : I will go along with you我将和你一起去 the students planted trees along with their teachers 学生同老师们一起种树 8 As soon as 一怎么样就怎么样 9 as you can see 你是知道的 10 ask for ……求助向…要…(直接接想要的东西) 11 ask sb for sth 向某人什么 12 ask sb to do sth 询问某人某事ask sb not to do 叫某人不要做某事 13 at the age of 在……岁时 14 at the beginning of …… ……的起初;……的开始 15 at the end of +地点/+时间最后;尽头;末尾 16 at this time of year 在每年的这个时候 17 be /feel confident of sth /that clause +从句感觉/对什么有信心,自信 18 be + doing 表:1 现在进行时2 将来时 19 be able to (+ v 原) = can (+ v 原)能够…… 21 be afraid to do (of sth 恐惧,害怕…… 22 be allowed to do 被允许做什么 23 be angry with sb 生某人的气 24 be angry with(at) sb for doing sth 为什么而生某人的气 25 be as…原级…as 和什么一样eg : She is as tall as me 她和我一样高 26 be ashamed to 27 be away from 远离 28 be away from 从……离开 29 be bad for 对什么有害 30 be born 出生于

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

全站仪导线测量 在地面上选择一条适宜的路线,在其中的一些点上设置测站,采取测边和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它是几何大地测量学中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为地形测图、城市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为建立国家大地网以及某些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所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等级和精度要求与三角测量相同。这些等级以下的导线测量,分为经纬仪导线测量、视距导线测量和视差导线测量,其精度、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各不相同。 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用基线尺在地面上直接丈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由于距离测量的精度高,导线中不存在尺度误差积累;而方位误差积累则比三角测量严重。因此,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要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由于导线以单线扩展,无其他几何校核,故必须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当测区较大时,则构成导线网。 在一般地区,由于地面不平,难于用基线尺直接丈量距离,故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不及三角测量优越。但在平坦的森林地区,为了实施三角测量,必须建造过高的测量觇标,又为了清除通视障碍,还要砍伐树木,这样将使作业进展迟缓,用费较大。若改用导线测量,沿道路、林区分界地带或河流推进,利用平坦地势丈量距离,则可降低觇标高度,减少辅助工作,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英国曾在非洲赤道附近平坦的森林地区,广泛采用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以代替三角测量。除了这些特殊地区之外,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则很少应用。 电磁波导线测量自电磁波测距仪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了重视。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所受地形限制较小,作业迅速,精度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而越来越高。因此,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有逐渐取代三角测量之势。60年代初,中国利用电磁波测距仪在自然条件极其困难的青藏高原实施了精密导线测量,构成了包括10个闭合环的导线网。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用高精度电磁波测距仪实施了横贯大陆的高精度导线测量,现在已经完成,全长达22000公里。导线上每条边的方位角都直接观测,因而不存在尺度误差和方位误差的积累。高精度导线测量的质量优于一等三角测量,称为零等控制测量。美国正以这

井下导线测量1

井下导线测量 隧道内(井下)平面控制测量通常有两种形式:当直线隧道长度小于1000m。曲线长度小于500m时,可不做洞内平面控制测量,而是直接以洞口控制桩为依据,向洞内直接引测隧道中线,作为平面控制。但当隧道长度较长时,必须建立洞内紧密地下导线作为洞内平面控制。 地下导线的起始点通常设在隧道(矿井)的洞口、平坑口、斜井口,而这些点的坐标是通过联系测量或直接由地面控制测量确定的。地下导线等级的确定取决于隧道的长度和形状, 第一节实习安排 一、实习任务: 熟悉井下测量的测量环境,完成井下一条导线的测量 二、实习时间: 2008—2009学年12月8日----15日 三、实习地点: 学院模拟矿井内 四、组员: 贾石虎、崔洋、蒲秀娟、徐佳、刘祥、张黄星、向淼 五、实习仪器: 拓扑康(330)全战仪(一台)、棱镜(两个)、脚架(三副)、 卷尺(三把)、矿灯(7个) 第二节井下导线测量 一、地下导线的特点 1.地下导线由隧道洞口等处定向点开始,按坑道开挖形状布设,在隧道施工期间,只能布设成支导线形式,随隧道的开挖而逐渐向前延伸。 2.地下导线一般采用分级布设的方法:先布设精度较低、边长较短(边长为25~50m)的施工导线;当隧道开挖到一定距离后,布设边长为50~100m的基本导线;随着隧道开挖延伸,还可布设边长为150~180m的主要导线,如图11-3示。三种导线的点位可以重合,有时基本导线这一级可以根据情况舍去,即直接在施工导线的基础上布设长边主要导线。长边主要导线的边长在直线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段不短于70m,导线点力求沿隧道中线方向布设。对于大断面的长隧道,可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或主副到导线环,如图11-4示。由平行到导坑时,应将平行导坑单导线与正洞导线联测,以资检核。

第二节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第二节导线测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而构成的折线图形,称为导线。构成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再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导线测量是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地物分布复杂的建筑区、视线障碍较多的隐蔽区和带状地区,多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 依据测量导线边长和测量转折角的仪器、方法不同,可将导线分为两大类:一是用经纬仪测量转折角,用钢尺测定导线边长的导线,称为经纬仪导线;二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则称为光电测距导线。

一、导线布设形式 1、附合导线 如图7-4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 和已知方向BA 出发,经过1、2、3点,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点C 和已知方向CD 上,这样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这种布设形式,具有检核观测成果的作用。 2、闭合导线 如图7-3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 和已知方向BA 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 , 图7-4 附合导线

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7-3 闭合导线 3.支导线 支导线是由一已知点和已知方向出发,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起始点的导线,称为支导线。如图7-5,B为已知控制点,αBA为已知方向,1、2为支导线点。

B 2 图7-5支导线 二、导线测量的等级与技术要求 表7-3 经纬仪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n为测站数。 表7-4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导线的布设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

(完整版)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好东西) 1.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 当β为左角时 α前=α后+β左-180° 当β为右角时 α前=α后-β右+180° 2. 角度闭合差计算 fβ=(α始-α终)+∑β左-n*180° fβ=(α始-α终)-∑β右+n*180° 3. 观测角改正数计算公式 Vβ=±fβ/ n 若观察角为左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反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若观察角为右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同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 4.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X=X终-X始 ∑△Y= Y终-Y始 Fx=∑△X测-∑△X FY=∑△Y测-∑△Y 5.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公式 VX=- Fx/∑D3Di VY=-FY/∑D3Di2 2 所以:∑VX= - Fx ∑VY= - FY 6.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F=SQR(FX^2+FY^2) 7.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F/∑D=1/∑D/F 8. 坐标增量计算

导线测量的内业方法 本人不才悉心整理出来的望能给同行业人士提供点资料 (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已知A点的坐标XA=450.000米,YA=450.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AB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 角度闭合差: 图6—8 闭合导线算例草图 角度的改正数△β为:

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 BC边的方位角 CD边的方位角 AB边的方位角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校核) 3、坐标增量计算 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用表示: 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由图可知: 图6—9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对于量距导线和测距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般不应大于1/2000。

导线点测量教程

6、4、1 导线布设形式 (一)导线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得折线,称为导线。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得长度与各 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得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得坐标。 用经纬仪测量转折角,用钢尺测定边长得导线,称为经纬仪导线;若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则称为电磁波测距导线。 (二)闭合导线 以高级控制点A、B中得A点为起始点,并以AB边得坐标方位角αAB为起始坐标方位角,经过1、2、3、4点仍回到起始点A,形 成一个闭合多边形得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三)附合导线 以高级控制点A、B中得B点为起始点,以AB边得坐标方位角αAB为起始坐标方位角,经过5、6、7、8点,附合到另外两个高级 控制点CD中得C点,并以CD边得坐标方位角αCD为终边坐标方位角,这样得导线称为附合导线。(四)支导线 从一个高级控制点C与一条高级边得坐标方位角αCD出发延伸出去得导线称为支导线。由于支导线缺少对观测数据得检核,故其

边数及总长都有限制。 6、4、2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选点前,应调查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与高一级得控制点得成果资料,把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得布 设方案,最后到野外去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如果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详细踏勘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得分 布、测区地形条件及测图与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定导线点得位置。 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 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与量距; (2)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与安置仪器; (3) 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4) 导线各边得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对于二、三级导线,其边长应不大于350m,也不宜小于50m, 平均边长如表6、3与表6、4所示; (5) 导线点应有足够得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经纬仪导线测量

实验二经纬仪导线测量(闭合导线) 一、实习目的 掌握经纬仪导线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展点的方法。 二、实习内容 在本部校实习基地测量一条闭合导线并进行内业计算。 三、仪器及工具 DJ6经纬仪1台,水准尺2根,标杆2根,刚尺1副,测钎1组,木桩及小钉若干,计算器1台,坐标纸1张,三棱尺1把;自备铅笔、小刀、记录表格等。 四、方法 (一)外业观测 (1)选点。根据选点注意事项,再测区内选定4~6个导线点组成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打下木桩,钉上小钉,绘出导线略图。 (2)量距。用钢尺往、返丈量各导线边的边长(读至mm),若相对误差小于1/3000,则取其平均值。 (3)测角。采用经纬仪测回法观测闭合导线各转折角(内角),每角观测一个测回,若上、下半测回差不超±40″,则取平均值。可假定起始边。 (4)测高差。经纬仪测角的同时用视距法观测各相邻导线点间的高差,若高差闭合差不超限,则将其调整后,根据起点高程(假定)计算其他各导线点的高程。 (5)计算角度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外业成果合格后,内业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二)内业计算 (1)检查核对所有已知数据和外业数据资料。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角度闭合差:?β=∑β—(n-2)?180o限差:?β容=±40″n (3)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α前=α后+180o-β右;若逆时针编号时: α前=α后+β左-180o 由起始边α Ab 算起,应在算回αAb ,并校核无误。 (4) 坐标增量计算: ⊿X AB =D AB ·cos αAB ⊿X AB =D AB ·sin α AB (5)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纵坐标增量闭合差:?X =∑⊿X 测 横坐标增量闭合差:?Y =∑⊿X 测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2 2Y X f f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D f ∑ 若K ﹤20001 ,符号精度要求,可以平差。将?X 、?Y 按符号相反,边长成正比例的原 则分配给各边,余数分给长边。各边分配数如下: V xi =- D f X ∑ ·D i V yi =- D f Y ∑ ·D i 分配后要符合: ∑V X =- ?X ∑V Y =- ?Y (6) 坐标计算: 若干与国家控制点连测,可假定起点坐标。 X B =X A +⊿X AB Y B =Y A +⊿Y AB

经纬仪导线测量

实训10 经纬仪导线测量 一、实习目的 掌握经纬仪导线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展点的方法。 二、实习内容 若有实训基地,可利用所选闭合导线的已有数据,即实训一(各边距离)、实训二(起始边磁方位角)、实训六(各点内角)、实训四(高程)或实训七(高差),直接进行内业计算。否则,应准备下列器材进行外业观测及内业计算。 三、仪器及工具 DJ6经纬仪1台,罗盘仪1台,水准尺2根,标杆2根,刚尺1副,测钎1组,斧子1把,木桩及小钉若干,油漆1小瓶,毛笔1枝,计算器1台,坐标纸1张,三棱尺1把;自备铅笔、小刀、记录表格等。 四、方法提示 (一)外业观测 (1)选点。根据选点注意事项,再测区内选定4~6个导线点组成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打下木桩,钉上小钉或用油漆标定点位,绘出导线略图(如实训1)。 (2)量距。用钢尺往、返丈量各导线边的边长(读至mm),若相对误差小于1/3000,则取其平均值。 (3)测角。采用经纬仪测回法观测闭合导线各转折角(内角),每角观测一个测回,若上、下半测回差不超±40″,则取平均值。若为独立测区,则需用罗盘仪观测起始边的磁方位角。 (4)测高差。经纬仪测角的同时用视距法观测各相邻导线点间的高差,若高差闭合差不超限,则将其调整后,根据起点高程(可假定)计算其他各导线点的高程。 (5)计算角度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外业成果合格后,内业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二)内业计算 (1)检查核对所有已知数据和外业数据资料。

(2)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角度闭合差:?β=∑β—(n-2)?180o 限差:?β容=±40″n (3)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α前=α后+180o-β右;若逆时针编号时: α前=α后+β左-180o 由起始边α Ab 算起,应在算回αAb ,并校核无误。 (1) (4) 坐标增量计算: ⊿X AB =D AB ·cos αAB ⊿X AB =D AB ·sin α AB (5)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纵坐标增量闭合差:?X =∑⊿X 测 横坐标增量闭合差:?Y =∑⊿X 测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2 2Y X f f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D f ∑ 若K ﹤20001 ,符号精度要求,可以平差。将?X 、?Y 按符号相反,边长成正比例的原 则分配给各边,余数分给长边。各边分配数如下: V xi =- D f X ∑ ·D i V yi =- D f Y ∑ ·D i 分配后要符合: ∑V X =- ?X ∑V Y =- ?Y (6) 坐标计算:

全站仪导线测量(表格下载)

系部:园艺系教师:殷文卿训练日期:2012 年 11 月 22 日 课程名称园林测量训练项目实训八全站仪导线测量——外业测量训练班级设计1131、城市1131、1132班训练学时2课时 训练目的1、熟悉全站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闭合导线的布设要领 3、掌握全站仪导线外业测量方法 所需设备、 仪器、工具 每组全站仪1套、棱镜1副、对中杆组1套、计算器1个、记录表1份 训练组织与设计一、实习方法、步骤 1、选点。在测区内选定由4-5个导线点组成的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打上标记,绘出导线略图; 2、测角。采用全站仪测回法观测导线各转折角(内角),每角测一个测回; 3、量距。用全站仪测距往、返测量各导线边的边长;计算相对误差,若在容许范围内,则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至mm位); 4、计算角度闭合差fβ=Σβ-(n-2)2180°(其中n为内角数),以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外业成果合格后,内业计算各导线点坐标。 二、注意事项 1、导线点间应互相通视,边长以40—60米为宜。若边长较短,测角时应特别注意提高对中和瞄准的精度; 2、根据测区内已知两控制点的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 3、限差要求:同一边往、返测距离的相对误差应小于1/2000,导线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40″√n,n为转折角个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为1/2000,超限应重测。 三、记录与计算 每组交导线测量记录表一份,每人完成内业计算一份。 考核标准1、控制点布设符合要求; 2、正确使用全站仪测定导线各转折角,数据记录正确; 3、正确使用全站仪测定导线各边,数据记录正确; 4、各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导线角度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符合精度要求。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实训(验)项目单

导线测量平差教程

计算方案的设置 一、导线类型: 1.闭、附合导线(图1) 2.无定向导线(图2) 3.支导线(图3) 4.特殊导线及导线网、高程网(见数据输入一节),该选项适用于所有的导线,但不计算闭合差。而且该类型不需要填写未知点数目。当点击表格最后一行时自动添加一行,计算时删除后面的空行。 5.坐标导线。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的闭、附合导线。 6.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指仅进行单面读数且仅进行往测而无返测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当数据中没有输入“中视”时可以用作五等、等外水准等的记录计算。当输入了“中视”时可以用作中平测量等的记录计算。 说明:除“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仅用于低等级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外,其它类型选项都可以进行平面及高程的平差计算,输入了平面数据则进行平面的平差,输入了高程数据则进行高程的平差,同时输入则同时平差。如果不需进行平面的平差,仅计算闭、附合高程路线,可以选择类型为“无定向导线”,或者选择类型为“闭附合导线”但表格中第一行及最后一行数据(均为定向点)不必输入,因为高程路线不需定向点。 二、概算 1.对方向、边长进行投影改化及边长的高程归化,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项改正。 2.应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以及Y坐标是否包含500KM。选择了概算时,Y坐标不应包含带号。

三、等级与限差 1.在选择好导线类型后,再选择平面及高程的等级,以便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自动填写限差等设置。如果填写的值不符合您所使用的规范,则再修改各项值的设置。比如现行的《公路勘测规范》的三级导线比《工程测量规范》的三级导线要求要低一些。 2.导线测量平差4.2及以前版本没有设置限差,打开4.2及以前版本时请注意重新设置限差。 四、近似平差与严密平差的选择及近似平差的方位角、边长是否反算 1.近似平差:程序先分配角度闭合差再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即分别平差法。 2.严密平差:按最小二乘法原理平差。 3.《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及以下平面控制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应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四等以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近似平差法和按近似方法评定其精度。......采用近似平差方法的导线网,应根据平差后坐标反算的方位角与边长作为成果。 因此,严密平差适用于各种等级的控制网,而近似平差适用于较低等级。当采用近似平差时,应进行方位角、边长反算。 显示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勾选此项后,程序在“平面计算表”备注栏内显示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否则显示角度改正后的坐标增量闭合差。为了以示区别,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以Wx、Wy、Ws表示,角度改正后的坐标增量闭合差以fx、fy、fs表示。 五、近似平差设置 1.方位角、边长反算:根据近似平差后的坐标反算方位角、边长、角度等。反算后的方位角、边长、角度等是平差后的最终值,可以作为最终成果使用,否则仅为平差计算的中间结果,不应作为最终成果使用。反算与不反算表格形式是不一样的。注意:反算后,按最终的角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