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概述、结构特点、分类

表面活性剂概述、结构特点、分类
02 亲水基团能够与水分子结合,增加表面活性剂在 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03 亲水基团的性质和数量对表面活性剂的离子类型、 溶解度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连接基团
01
连接基团是连接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的桥梁,通常为
碳链或芳香环。
02
连接基团的性质和长度对表面活性剂的聚集状态和性
能有重要影响。
03
连接基团的设计和优化是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中的关
短链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团较短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 低的表面张力和较好的润湿性。
长链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团较长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 高的表面张力和较好的渗透性。
按亲水基团分类
羧酸盐型
以羧酸及其衍生物作为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具有较好的耐酸、耐硬水能力。
硫酸酯盐型
以硫酸酯作为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 的耐碱、耐硬水能力。
磺化法
用浓硫酸或氯磺酸等强酸处理有机物,引入磺 酸基团,形成表面活性剂。
酯化法
通过醇和酸的酯化反应,生成酯类表面活性剂。
绿色合成方法
生物发酵法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表面活性剂,具有环保、可持续 的优点。
酶催化法
利用酶催化反应合成表面活性剂,选择性高、条件温 和。
绿色氧化还原法
利用环保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合成表面活性剂,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总结词
亲水亲油平衡值是衡量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和亲油性平衡程度的指标。
详细描述
HLB值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反之,HLB值越小,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越强。选择合适的 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对于发挥其应用性能至关重要。
泡沫性能与去污力
总结词
泡沫性能和去污力是衡量表面活性剂在 洗涤、清洁等领域应用效果的性能参数 。

(完整word版)表面活性剂

(完整word版)表面活性剂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的制备中被广泛应用,其结构特征是具有亲水性与亲脂性两种基团,其作用是能显著降低分散系的表面(界面)张力,因此可用作乳化剂、助悬剂、增溶剂、促吸收剂、润湿剂、起泡剂与消泡剂、去污剂等,是药用乳剂、悬浊剂、脂质体等的重要辅料.本章重点讨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如CMC值、HLB值、Krafft点与昙点等)与测定方法等。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分类一、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1.①纯液体在一定温度有一定的表面张力,是液体的物理常数.②当在水中加入无机盐或糖类物质时,则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升高;③当在水中加入低级脂肪醇、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下降,称此类物质为水的表面活性物质。

④当在水中加入油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高级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能够显著的降低,称此类物质为该溶剂的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2.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征:是由具有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亲油基组成,而且两部分分处两端。

因此,表面活性剂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质,但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不一定都是表面活性剂。

3.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特殊结构可以在两相界面发生定向排列,来改变两相界面性质。

从而起到润湿、乳化、增溶、絮凝、反絮凝、起泡、消泡的作用。

(1)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为正吸附,正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

最外层疏水,表现低表面张力,产生较好的润湿性、乳化性、增溶性、起泡性.(2)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易于润湿.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1。

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表面活性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2。

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3。

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再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7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

17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

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DLS)一、英文名:Disodium Monolauryl Sulfosuccinate二、化学名: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三、化学构造式:ROCO-CH2-CH(SO3Na)-COONa四、产品特性1 .常温下为白色细腻膏体,加热后(>70βC)为透亮液体;2 .泡沫细密丰富;无滑时感,格外简洁冲洗;3 .去污力强,脱脂力低,属常见的温存性外表活性剂;4 .能与其它外表活性剂配伍,并降低其刺激性;5 .耐硬水,生物降解性好,性能价格比高。

五、技术指标:1 .外观(25βC):纯白色细腻膏状体2 .含量(%) :48.0—50.03 .Na2SO3 (%) :≤0.504 .PH 值11 %水溶液): 5.5—7.0六、用途与用量:1 .用途:配制温存高粘度高度清洁的洗手膏(液)、泡沫洁面音、泡沫洁面*、泡沫剃须膏, 也可配制爽洁无滑腻的泡沫沐浴露、珠光香波等。

2 .推举用量:10—60%。

脂肪醵聚氧乙烯醒(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MES一、英文名:Disodium Laureth(3) Sulfosuccinate二、化学名:脂肪醇聚氯乙烯酸(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三、化学构造式:RO(CH2CH2O)3COCH2CH(SO3Na)COONa四、产品特性:1 .具有优良的洗涤、*化、分散、润湿、增溶性能;2 .刺激性低,且能显著降低其他外表活性剂的刺激性;3 .泡沫丰富细密稳定;性能价格比高;4 .有优良的钙皂分散和抗硬水性能;5 .复配性能好,能与多种外表活性剂和植物提取液(如皂角、首乌)复配,形成格外稳定的体系,创制自然用品;6 .脱脂力低,去污力适中,极易冲洗且无滑腻感。

五、技术指标:1 .外观(25℃):无色至浅**透亮粘稠液体2 .活性物(%) :30.0±2.03 .PH 值(1%) : 5.5-6.54 .色泽(APHA) :≤505 .Na2SO3 (%):≤0.36 .泡沫(mm) :≥150六、用途与用量:1、用途:制造洗发香波、泡沫浴、沐浴露、洗手液、外科手术清洗及其它扮装品、洗涤日化产品等,还可作为*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发泡剂等。

表面活性剂介绍

表面活性剂介绍
表面活性剂的这一特性使其能够在界面上富集,降低界面张力,从而起到 润湿、乳化、增溶、起泡等多方面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01
按化学结构分类
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 两性离子型等。
按应用分类
洗涤剂、化妆品、食品工业、医药、 农药等专用表面活性剂。
03
02
按来源分类
天然表面活性剂和合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固体表面与液体的接 触角,提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有利于物 质的分离和制备。
在泡沫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可以控制泡沫 的大小和稳定性,发泡和消泡在日化、食 品、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3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
工业清洗
总结词
表面活性剂在工业清洗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污渍和油 脂更容易被去除。
THANKS
感谢观看
石油工业
总结词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中用于提高采收率和油水分离效果。
详细描述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同时,它 们在油水分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将水和原油有效分离,提高油品质量和 产量。
食品工业
总结词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于食品加工、乳化、增稠和稳定食品体系。
04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发 挥重要作用,如纳米颗粒、纳米 纤维和纳米膜等。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胶束、乳液 、微乳液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可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可降解表面活性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生物可降解表 面活性剂成为研究热点,如脂肪酸酯 、烷基多糖苷等。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表面活性剂:定义和用途
表面活性剂,也称为界面活性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具有表面活性性质,能够调节液体间的相互作用,改善液体的界面性质,并具有良好的洗涤能力。

表面活性剂可以将液体分成脂肪族、非脂肪族和非水溶性组分。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的界面活性性增强,使液体表面的粘着性降低,从而改善液体的洗涤能力。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极性表面活性剂、非极性表面活性剂、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等。

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性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清洁剂、润滑剂、染料、防结垢剂、抗结垢剂、抗氧化剂、医药中间体、各种洗涤液和洗衣粉的制备以及液体的分散、悬浮和乳化等。

举例来说,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洗洁精的洗涤能力,使污渍更容易清除;润滑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摩擦,提高润滑性;防结垢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阻止水中的沉淀物结块,防止水垢的形成等。

总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优良界面活性性质的物质,它可以改善液体的洗涤能力,并被广泛应用于清洁剂、润滑剂、染料、防结
垢剂、抗氧化剂、医药中间体、各种洗涤液和洗衣粉的制备以及液体的分散、悬浮和乳化等方面。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定义: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一类物质。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按离子类型: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两性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结构:1.羧酸盐类2.磺酸盐类3.硫酸酯盐类4.磷酸酯眼泪5.胺盐类6.季铵盐7.鎓盐类8.多羟基型9.聚氧乙烯型3.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表面活性剂: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其在浓度极低时能明显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4.表面活性如何表征: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5.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性质:1.降低表面张力2.形成胶束6.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测定方法:临界胶束浓度: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测定方法:1.表面张力法2.电导法3.增溶作用法4.染料法5.光散射法7.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有什么意义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意义: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HLB只越小,亲油性越强8.影响表面活性剂性能的结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态,分子量和其润湿去活能力的关系?因素包括:亲水基;疏水基;分子形态;分子大小。

分子形态的影响:1.亲水基位于分子中间时,润湿性能比位于分子末端强,亲水基在末端的去活力强;2.亲油基团中带分子结构的具有较好的润湿和渗透性能,但去活力较小分子大小的影响:分子量大的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少的润湿,渗透作用好。

9.表面张力的定义:作用在表面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

10.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滴重法;毛细管上升法;环法;吊片法;最大气泡法;滴外形法。

1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由一部分疏水基团和一部分亲水基团构成,这两部分处于表面活性剂分子两端形成不对称的结构,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构成,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开发
1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环保、低毒、生物 可降解等优点的表面活性剂,如糖基表面活性剂、 磷脂表面活性剂等。
2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 成和生物合成两种,其中生物合成方法具有环境 友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3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其性能 与其他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差异,以及大规模生产 和应用的可行性问题。
选择合适的润湿剂需要考虑其润湿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与其他化学品的兼 容性。
起泡和消泡作用
起泡作用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气体更容易在液体中形成气泡。在泡 沫灭火器、泡沫混凝土、泡沫清洗等领域中,起泡作用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应 用之一。
消泡作用
在一些工业过程中,如纸浆制造、石油开采等,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影响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消泡剂,有效抑制泡沫的产生和稳定,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详细描述
农药和医药中间体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使其更好地分散在水中或穿透细胞膜,从而提高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帮助药物在体内更好地分布和吸收。
05

磺化法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 通过将芳香族化合物与硫酸反应,引入磺酸 基团,从而制备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总结词
化妆品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润湿性和乳化效果。
详细描述
在化妆品中,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乳化剂、润湿剂和分散剂,有助于将油性成分和水性成分混合在一 起,形成稳定且易于涂抹的质地。同时,表面活性剂还能帮助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使皮肤更加柔软 光滑。
农药和医药中间体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化能力强,为水包油型乳化剂。常用的有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 2、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商品名为苄泽(Brij),平平加O (Perogol O)是一类聚氧乙烯 蓖麻油化合物,HLB值在12-18间,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质, 常用作增溶剂及o/w型乳化剂
(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又称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为普流罗尼克(pluronic)。 Poloxamer 188(Pluronic F68)作为一种水包油型乳化剂,是目前 用于静脉乳剂极少数合成乳化剂之一,用本品制备的乳剂能够耐 受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而不改变其物理稳定性。
制剂中存在多种组份时,对主药的增溶效果取决于各组份 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当多种组份与主药竞争
同一增溶位置或某一组分吸附或结合表面活性剂分子 而使主药的增溶量减小,若某些组份可扩大 胶束体积从而增加主药的增溶。
例如:苯甲酸增加羟苯甲酯在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溶液中的溶解,而二氯酚则减少其溶解
4、抑菌剂的增溶
本章重点
•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及结构特点 •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分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
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胶束,HLB值,起昙,配 伍,应用 •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一、表面活性剂胶束
当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正吸附达到饱和时,如继 续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不能在表面定向排列的表面活 性剂分子则转入体相。这些过剩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依赖 范德华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 水中稳定分布的胶束(micelle)。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 胶束浓度(CM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当溶剂中溶入溶质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因溶质的加入而发生变化,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大小因溶质不同而改变,如一些无机盐可以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增加,一些低级醇则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下降,而肥皂和洗衣粉可使水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即为表面活性[1]。

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2]。

1.2 表面活性剂的昙点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得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使溶液变浊,称此变浊温度为昙点(Cloud point),亦称浊点。

昙点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

此类表面活性剂的昙点在70~100℃,例如吐温20为90℃;吐温60为76℃;吐温80为93℃。

吐温类产生昙点的原因是温度升高,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水合能力下降,溶解度反而减小,溶液变浊出现昙点,冷却时氢键重新形成,又澄明。

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则昙点越低;在碳氢链长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昙点越高。

1.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是由与水有亲和性的亲水基团(也称憎油基)和与油有亲和性的亲油基团(也称僧水基)构成的。

因此它既可以溶解在极性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中,又可以溶解在非极性的油相中,具有两亲性质,被称为两亲分子[3]。

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疏水基团一般是含有C8-C18碳的直链烃(也可能是环烃),如碳氢链、碳氟链、聚硅氧烷以及聚氧丙烯等;亲水基团种类很多,包括极性基团如淡基、硫酸基、磺酸基、磷酸基和季按基等。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主要由亲水基团决定,因此通常按亲水基团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类。

1.3 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质表面活性剂不对称的分子结构,使其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亲油性,溶于水后会产生疏水效应即:极性基或离子性亲水基团与水分子间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而非极性疏水基团(碳氢链间)却有逃离水的趋势(一般认为只要溶质分子具有非极性基团,就会在水溶液中通过疏水作用而有逃水的趋势),分子间相互靠拢、缔合,从而逃离水的包围。

这种效应促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定向排列,并具有逃离水相,自发吸附在气/水界面的倾向,当达到一定浓度后,气/液界面吸附将达到饱和,表面活性剂便可以通过自发聚集形成胶束来降低自由能,从而达到了稳定状态[4]。

1.4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1.4.1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溶解时,当水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很低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产生定向排列,亲水基团朝向水而亲油基团朝向空气。

当溶液较稀时,表面活性剂几乎完全集中在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溶液表面层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大大高于溶液中的浓度,并将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纯水表面张力以下。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称为正吸附。

正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最外层呈现出碳氢链性质,从而表现出较低的表面张力,随之产生较好的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等。

如果表面活性剂浓度越低,而降低表面张力越显著,则表面活性越强,越容易形成正吸附。

因此,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大小,对于其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4.2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

极性固体物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在低浓度下其吸附曲线为S形,形成单分子层,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链伸向空气。

在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达临界胶束浓度时,吸附达到饱和,此时的吸附为双层吸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层相反,亲水基团指向空气。

提高溶液温度,吸附量将随之减少。

对于非极性固体,一般只发生单分子层吸附,疏水基吸附在固体表面而亲水基指向空气,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时,吸附量并不随之增加甚至有减少的趋势。

固体表面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与前相似,但其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可以从单分子层吸附向多分子层吸附转变。

2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2.1 表面活性剂在灭菌方面应用季胺盐类的阳离型表面活性剂,都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因此常用于灭菌和防腐。

例如新洁尔,苯扎溴胺,常用0.1%~0.22%的浓度,作为器械消毒与皮肤消毒[1]。

2.2 表面活性剂在浸提方面应用在浸提溶剂中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能使药材与溶剂间的界面张力降低,使湿度角变小从而增强药材表面润湿性,有利于某些药材成分地提取。

例如,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盐酸盐等,有利于生物碱的浸出。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对药物有效成分不起化学作用,而且毒性较小,有的无毒性,故常选用。

例如,用水煮醇沉法提取黄芩,酌加吐温-80可以提高其收得率。

但由于浸提方法或用表面活性剂的差异,其浸出效果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70%乙醇中添加0.2%的吐温-20渗透颠茄草时,则渗漉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较相同用吐温-80为好,但如果用震荡法浸提,那么吐温-80则比吐温-20的浸出效果要好。

表面活性剂尽管有提高浸出效果的作用,但是浸出液中杂质比较多,对药剂的性质,生产工艺和疗效的影响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表面活性剂在软膏剂中应用表面活性剂在软膏中的应用较为成熟。

在o/w与w/o剂型的软膏剂中主要作乳化剂。

同时可加强基质的可洗性和吸水性。

不但能促进药物分散,而且可以促进药物穿透。

例如在凡士林中放入胆瑙醇能改善药物吸收。

一般来说非离子型表面的活性剂作用不但大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且刺激性较小。

但是表面活性剂加入的量和药物穿透并非成正比例关系。

通常以加入1%~2%为宜。

一般表面活性剂增强药物穿透和吸收的原因可能是:①提高药物分配系数;②增强皮肤的润湿度;③转变皮肤屏障的性质。

用于软膏剂中表面活性剂有高级脂肪醇类,肥皂类和脂肪醇硫酸酯类,吐温类和司盘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

调配w/o型软膏剂时,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最好在3~8范围内,调配o/w型软膏剂时 HLB值最好在8~16。

为了得到较好的乳化效果,经常用多种表面活性剂进行调配以达到理想的HLB值[5]。

2.4 表面活性剂在泡沫气雾剂中应用所谓泡沫气雾剂系是指药物,抛射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通过乳化制成的乳浊液型气雾剂,也指三相气雾剂(气相,液相,液相)应用时分散相中被包围的抛射剂突然膨胀气化,喷出物是泡沫而不是雾状。

这种气雾剂成为一种新型气雾剂,可以喷出丰富泡沫,当泡沫溃破后,药物能够敷在患处表面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这种剂型轻盈美观,而且对患处刺激性很小,是值得推行的一种剂型。

这种气雾剂,其喷射泡沫性状随抛射剂的用途与性质而不同。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也很重要,产品在振摇同时,油与抛射剂可以全部乳化成很细微粒,这时外观色白且稠厚,并确保抛射剂与药液同时喷出。

例如以硬脂酸一月桂醇一三乙醇胺作为乳化剂时,成品具备泡沫量多,且维持时间长的特性,适和于耐碱性药物;以吐温-司盘-月桂醇硫酸钠作为乳化剂时,那么具有泡沫渗透性强,且持续时间短的特点,适和于耐酸性药物。

2.5 表面活性剂在增加药物稳定方面作用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添加,能够防止某些药物的水解与氧化。

例如维生素A与D都极不稳定,且易于氧化失效,如果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增溶,就能够防止其氧化,在室温下破坏速度很慢,且比醋酸维生素A混悬液或着维生素A的溶液更稳定。

原因是他们被增溶在胶团中,与氧隔绝进而维生素A分子上的不饱和位置得到了保护,金属离子催化作用同时很少被影响;例如肥皂溶液能够防止某些药物水解,原因可能是由于胶团上的电荷排斥,或着胶团防止水分的H+或OH-接近原因,但是如果胶团不能排斥阻碍他们,那将与在水中溶液一样,阻碍药物的水解,有些时候也可能因为胶团上电荷吸引了H+和OH-,相反促进了药物水解。

2.6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注射剂中应用通常吐温-80是中药注射液常用增溶剂,尤其以肌肉注射液形式应用较多,但因有降压和轻微溶血作用,所以静脉注射应慎用。

应用吐温-80增溶的效果,和被增溶药物理化性质有关。

例如含有酚性成份的注射液,若溶液偏酸性,增加吐温-80后,便形成氢键缔合,将溶液变浊,可能时调PH至8.0甚至增加吐温-80用量,便使其澄明。

加入吐温-80的注射液后,经灭菌会出现浑浊,振摇能够使澄清。

吐温-80的加入便中药注射液中所含抑制剂例如三氯叔丁醇,苯甲醇等抑效果减弱,所以,注射液中是否加入吐温-80或着其用量做全面考虑后决定,坚决不能盲目的使用吐温-80[6]。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剂、栓剂、纸剂等剂型中都有应用。

总之,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应用很广泛,应引起同行注意。

2.7表面活性剂在片剂中应用表面活性剂可作为崩解辅助剂,能增加药物润湿性,促进水分透入,使片剂容易崩解。

常用表面活性剂有吐温-8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十二烷基硫酸钠。

硬脂醇磺酸钠等,用量一般为0.2%。

表面活性剂使用方法:①溶解于粘和剂内,②与崩解剂混合后加于干颗粒上。

③制成醇溶液喷在干颗粒上。

以第三种方法最能缩短崩解时间,单独使用表面活性剂崩解效果不好,必须与干燥淀粉等混合使用[7]。

2.8表面活性剂在膜剂中应用膜剂系药物与适宜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剂型。

膜剂用料包括有成膜材料,增塑剂、着色剂,遮光剂,矮味剂,填充剂,表面活性剂等。

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是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豆磷脂,在处方中起润湿作用。

2.9表面活性剂在空壳胶囊制备中应用空壳胶囊材料有明胶、甘油、羟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油酸酰胺或山梨醇、琼脂、二氧化钛、食用染料、防腐剂。

加入少量十二烷基磺酸钠可增加空壳胶囊光泽。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剂、栓剂、纸剂等剂型中都有应用。

总之,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应用很广泛,应引起同行注意[8]。

参考文献[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01[2]赵国玺,朱步瑶.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606-612.[3]肖进新.赵振国.表面活性剂应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75-187.[4]李奠础,吕亮.表面活性剂性能及应用[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5]杨蕊,苏乐群,黄欣.微乳在药剂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1001-5213(2007)08-1141-04[6] 张安岭.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 中外健康文摘[J]. 1672-5085(2011)35-0005-02.[7] 王红梅,张彤,赵婷婷,屈华.消痛贴膏中润湿剂的透皮促透作用研究.时珍国医国药[J].1008-0805(2009)03-0686-02.[8] 张付轩,孟德阳,楚中亚. 表面活性剂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J].1672-2779(2011)一06-006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