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五种盈利模式,你知道吗

生态农业五种盈利模式,你知道吗

生态农业五种盈利模式,你知道吗?

许多农户在经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对市场

行情的把控,盲目耕种,同时对于一些原产地的农产品,公司又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随着大量农户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统购模式成为公司与农户合作的有效手段。以种植水果玉米为例。内蒙古赤峰一带的土质比较适宜种植水果玉米,公司开始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公司检测土地的受污染程度,与拥有合格土地的农户签订协议:公司向农户提供种子,种子的费用由公司和农户各承担一半;农户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生态农业模式种植,不得使用农药和无机肥料;在栽种过程中,公司负责喷洒两次营养剂,作为植物补品;水果玉米的生长周期为三个月,长成后,公司包销所有产品。根据水果玉米的大小,公司以不同价格收购。农户的收益大致为每亩2000元。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省

化肥开支约200元;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模

生态农业种植及特色养殖项目工程可行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农业种植及特色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2、项目主管单位 3、项目实施单位 4、项目法人代表 5、项目性质 6、项目拟建地址 7、项目建设内容 8、项目建设期限 9、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二、建设宗旨及依据 1、建设宗旨 2、建设依据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及实施意义 一、项目的背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项目实施的意义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

三、气象 四、水文 五、地震 六、水文地质 七、矿产资源 八、土壤植被 九、生态资源 十、市政设施 十一、资源评价 第四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三、项目实施计划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一、环境保护 二、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 (一)劳动安全 (二)职业卫生 第六章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一、项目的实施原则及组织 二、项目运行的管理机构 三、劳动定员情况 第七章项目总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工程投资估算

1、工程投资估算 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依据 3、固定资产投资价值确定 二、资金筹措 第八章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 二、生态效益分析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第十章附件 一、附件 1、附概算 2、附图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xxxxxx农业生态园区生态农业种植及特色养殖项目工程 2、项目主管单位: 3、项目实施单位: 4、项目法人代表: 5、项目性质:项目属于新建的生态农业项目 6、项目拟建地址: 拟在xxx市区以北,东至xx路,南至xx渠,西至xx工业园区,北至xxx界,东西宽16至21公里,南北长9至15公里,规划总用地约210平方公里。 7、项目建设内容: 拟在规划的农业生态园区内,采用生态固沙的方式,保持水土并在山体、沙地进行生态农业种植及特色养殖。 建设特色优势农业研究基地,养殖奶牛2000头、家禽20000只、食用蜗牛100000只、鹿1000只、蜜蜂养殖基地6座、狐狸500只、果子狸500只、麝鼠300只、麝狸400只。 特色经济林1231800 m2,其中:棉花种植园198000 m2、枸杞种植基地168000 m2、葡萄种植园333000 m2、大枣种植园266400 m2、水晶梨种植园133200 m2、苹果种植园133200 m2、枸杞深加工基地26360 m2。 药材种植基地工程,其中:板蓝根种植园27000 m2、山药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利用生物、微生物或其它农艺、工艺措施,使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返回果园、农作物、鱼塘,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环境保护和土壤改良的目的。我县主要是抓好规模化养殖场和农村个体养殖户的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通过进行沼气发酵,使畜禽粪便产出优质的沼气能源和有机肥料,沼气作为用户的生活用能,肥料作为农业生产的增产来源,起到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增加效益的目的。模式主要是开展“猪—沼—果”、“猪—沼—菜(稻)”、“竹—牧—沼—鱼”等综合利用,起到以猪促沼,以沼促农(果、作物),以农促猪的良性循环生态格局。建设期间,本区域集约化养猪场的废弃物都实行沼气化处理,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取得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农产品基地集约高效生产模式。充分利用本区域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运用设施农业、无害化农业等先进科学技术,实行精耕细作,秸秆还田和先进管理相结合,进行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提高土地生产率,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养殖和良种化品种的发展水平,从而实现农产品

的无公害、优质化、高效率生产,有效地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3)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根据本区域的地理条件和资源开采等特点,我县采取以保持水土为基础,结合各种水保措施,实行植物防治和工程措施、治坡与治沟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进行总体综合整治,减轻石、沙、泥的危害,缓解旱涝灾害。具体做法是山顶封山育林,山腰种植果茶,山沟筑坝蓄水,山下开垦农田,山边种植旱地作物和牧草,发展畜牧业,或者发展加工业,将水土流失区建成多元化复合型农业经济,从而形成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体系。 (4)以加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可采取“基地+农户+公司”等形式,对农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加工、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5)“林果—粮经”立体生态模式。根据资源特点和市场条件,合理调整农、林、果的结构布局,优化各业内部品种结构,实现品种多元化。利用作物和林果之间的时空之间差异和互补关系,在林果株行距中开阔地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蔬菜,形成不同类型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

省化肥开支约200元;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

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生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出口农产品结构优化,而且可以渐进性地改善生态环境。这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兼顾多种效益统一,并使产业与事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日益受到人们欢迎。但是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构成了银行授信的风险点,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分析】 一、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它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期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使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建立良性的物质循环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一)传统生态农业模式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2012年,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 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二)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在传统生态农业发展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又发展起来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的生态农业模式,诸如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南方的“猪—沼—果”模式、西北内陆地区的“五配套”模式等,都属于新型生态农业的范畴。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它结合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故被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推广达21 万多户。 (1)具体形式。在一个150 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 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 平的猪舍和一间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技术特点是:温室内猪圈舍的温度在冬天可提高3-5℃,为禽畜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使猪的生长出栏从10-12 个月缩短为5-6 个月,故圈舍的利用率可提高,饲养量可增加。而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猪舍下的沼气池也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辐射而增温,可解决北方地区在寒冷的冬季产气难的技术难题;同时,猪群呼出的大量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 浓度比室外提高了4-5 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的产量可获增加,品质也有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现代循环性生态农业种养基地

现代循环性生态农业种养基地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基本概况 (一)、项目名称:现代循环性生态农业种养基地 (二)、项目建设地点:XX市XX县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5万亩高产魔芋;10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20万吨年产量饲料厂;15万吨年产量生物肥料及液体肥厂;装机容量5000千w沼气发电厂。 (四)、项目总投资:初概算为3.5亿元人民币。其中:种植部分投资0.5亿元;养殖项目投资1亿元;工厂生产投资1.5亿元;沼气发电投资5000万元。 (五)、项目建设年限:本项目分两期建设五年完成。 (六)、项目建设背景 l、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通过对粮食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条,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由于畜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农民增收压力不断增大、农村就业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发展畜牧业始终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的重点。未来一段时期,畜牧业在建设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将成为小康户和新农村的摇篮,这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2、城乡经济高速增长、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国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同时,我国人均动物性蛋白摄入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居民畜产品消费量更是远远低于城市居民。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消费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占人口60%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畜产品消费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城市居民也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对优质、卫生、方便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畜产品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对畜牧业产生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这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良好机遇。 3、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更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今后农村工作的重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出本项目的建设。

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建议书

生态省建设引导资金项目 兴宏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金寨县兴宏生态养殖园有限公司

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 (四)项目建设地点: (五)项目负责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1、种植区亩,主要繁育和种植有特色的花卉、苗木、果品等植物,出售花卉、苗木、果品和观赏相结合;建无公害蔬菜大棚平方米。 2、水面养殖区亩,主要养殖各种鱼类,根据地形设臵个垂钓区;在水库旁建设水上大棚养鸭区。 3、山场养殖区100亩,主要建设5000平方米猪舍,进行立体养猪,利用部分山场建设四周围栏,进行野猪家养;利用开阔的山场采取圈养与散养相结合的方法养殖土鸡和野鸡。养殖区旁建设50个沼气池,共400立方米。 4、观光农业服务区亩,主要为观光游客提供各种服

务设施。 (七)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亩,集特色种植、畜禽圈养、散养、渔业、水面立体养鸭、垂钓、农业观光与一体,具有投资大、规模强、产出高的特点。 2、循环性。一是资源利用的循环性,现有的水面,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另外还根据地形科学地设臵几个垂钓区,同时在水面上方搭建养鸭棚,进行立体养殖;山场上,建设猪舍和鸡舍,同时还设立散养区,使规模养殖自然化,别外,种植基地又将作为旅游观赏区;项目在设计时注重观赏性,将建立观光旅游带和相关服务设施,循环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二是生产过程的循环性,部分粪便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供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养鸭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鱼塘内,增加水塘的肥力,有利于鱼的生长;养殖的畜禽将作为接待观光旅游人员的佳肴。 3、生态性。项目力求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在建设中,扬长避短,保护现有的良好资源,维护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在经营中,力求循环利用,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及促进动植物生长的化学产品,生产过程全部为有机化;养殖畜禽产生的粪便用于种植业的肥料和生产沼气;沼气用于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在整个项目区内80%使用沼气作燃料和照明,节约了能源;在旅游观光中,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不安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

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三、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的优点及实现途径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的优点及实现途径 万 方数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第,,卷 这些现象给农业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 全社会要提高集约化农业对农业 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的认识,加速农业环境治理法制化进程,加 强对农业开发建设项目 的环境评价,制定环境友好的技术经济政策,加速集约化农业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整 治工作, 特别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弱优势 珊优势 ,生态农业模式及其特点 ,, , ,, 云南 一,( ,,, 一, ,, , “ 江苏
b5E2RGbCAP
,, 一, , ,, 新疆 弱优势 生态农业是,,世纪,,年代提出攀一辫雾奏奏茎塑,,;殛鐾,璧蠹 酒嚣鬻薹爨矍霸蚕镬望蘸震蠢雾釜錾 p1EanqFDPw 浙江, 弱优势 ,, 安徽 一, , ,, 劣势 嚣囊藩爨囊囊莲嚣蘩奠巍零蠹錾。荦养揲徭,,募 劐矗。戥勘州,彭列驯莹乳:萎,蓼霉铲笔籀弓丑躞珀蠼壤 DXDiTa9E3d 强嵯增每哩~潲增算递增,,域嚆蟮离笺:,,王戚岔暴计贡献率已达潜疆,(,强,葫一旧搿 傅障掉,薪抽蚤 ,, 湖北,(, ,, 弱优势 ,, 宁夏 一, , ,, 劣势 净柏降碉谨碑,由肆聃糙揄 禹篓霹羹塞萧篡嚣。』鲤辔,霎冶搓型限椭粥鲥, ,, RTCrpUDGiT ,, ,, ,, ,, ,, 广西, ,, , 弱优势 ,, 捌南,—, ,,, 劣势 劣势 劣势 劣势 甘肃, ,, , 弱优势 ,, ,, ,,

陕西 海南 西藏 一,( ,,, 一, , , ,, ,, , 河北, ,, , 山西,(, ,, 弱优势 弱优势 羁优势 弱优势 内蒙古 青海 一, ,,, 一, ,,, ,(,生态环境 整体竞争力分析 由评价要素层, ,,,、毛、,,、毛的主成分构造各省区生 态环境整体竞争力的指数,,前,个主成分累 计贡献率已达, ,,,可选,个主成分进行分析。 生态环境整体竞争力评价模型为: 5PCzVD7HxA ,,,(,,, ,,,,(,,,,,,,(,,,,, (,) 由表,可知,就 整体而言,东部生态环境竞争力明显优于中西部。东部在经济快速发展 的同时很好地兼 顾了环境保护与 生态建设,值得中西部借鉴。处于弱优势的省区应进一步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生态建设步 伐,尽快向强优 势转变。而西藏、新疆等省区生态环境竞 争力之所以处于劣势,除区域自然因素外,更主要 的是环保意识较 弱、污染加重、掠夺式 开发、资源利用率低及政府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这些地区应及时 转变观念,树立 环保 意识,利用市场机制,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水平和利用率,严格执法,从根本上
jLBHrnAILg
扭转现阶段的劣 势。 表,我国部分省 医生态环境竞争力得分与排名 ,,, , 名瑰 ,,,,, , , , ,;, ,, ,,, ,,,,, ,, ,;,,,,,,,,,,,,,,, 态 ;,,,,,,,,, ,,,,, ,, ,,,, ,,,,,,;,, ,, ,,,,, 得分 ,;,,, 地区 ,,,,,, 得分 ,;,,, ,,,, ,,, 势 名次 ,,,,,

生态农业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

生态农业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三、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

生态种养殖项目介绍书

微电商模式下的生态种养殖体验农场 经营项目介绍书 (凤凰鸡生态养殖及野生椴木香菇种植) 单位:长沙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长沙县xxxx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xxxxxx

项目内容介绍 目录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建设单位 三、项目建设内容 四、项目特色及优势 五、投资额 六、效益分析(经济、社会、生态) 七、建设周期 八、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九、下一步发展计划和规划 附:项目申请报告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微电商模式下的生态种养殖(凤凰鸡生态养殖及野生椴木香菇种植)体验农场经营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长沙x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已投入建设: 1、240㎡环保鸡舍1栋; 2、80㎡青年鸡舍1栋; 3、85㎡育雏鸡舍1栋,3m×1m×1.2m育雏笼30座; 5、35㎡饲料仓储室1栋; 6、L:1000m×H:1.8m围山塑钢网; 7、8m深水井1口、3m3水塔2座、100m供水管路设施; 8、70㎡成品物料存储及包装车间1栋; 9、40㎡办公经营场所1栋; 计划投入建设: 1、70㎡孵化、防疫室建设; 2、农场内950m道路修建; 3、800m监控网络系统建设; 4、100㎡椴木繁殖香菇阳光棚建设; 5、350㎡停车坪建设; 6、150㎡农业科普场馆建设;

7、200㎡乡村游特色风俗民居建设; 8、600株椴木香菇生长所需苗木栽种(枫树,苦槠树等苗木); 9、5000羽祖代鸡苗保种选育; 四、项目特色及优势 (一)项目特色: 1、商业模式的创新。 项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运营。 1)线下,农场以注重体验为主,不再是单一的凤凰鸡养殖和椴木香菇种植基地。以长沙本地市场为依托,将乡村旅游引入农场,让消费者实地了解农场凤凰鸡养殖和香菇种植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生态种养方式,并全程参与种养殖过程。从养鸡食物的加工制作,到饲喂;从香菇椴木的选择,菌种的栽培到最后的采摘,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其中。体验农场的经营方式一方面能快速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解决优质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屏障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发帖有奖的形式鼓励消费者将自己在农场体验的过程以图文,视频形式发到微信朋友圈、微博、陌陌等社交媒体上,实现农场品牌及产品的线上二次传播,以低成本快速获得更多精准目标消费群体。 2)线上,采取微博+淘宝企业店的微电商经营模式,扩展销售渠道。利用微博发展粉丝,推广农产品,挖掘潜在消费者并引流至淘宝企业店成交。淘宝从2016年推行的千人千面政策,已让单独运营淘宝店很难获取平台内更多的流量。从电商发展趋势看,社交平台将是电商流量入口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农产品电商,通过社交媒体推广更能获

高效生态农业(完)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综述 “生态农业”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土壤学家提出。1981年英国农业学家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农业”。年我国农业学家许立新教授在青海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会议上就提出了“实现农业发展目标,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走一条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的设想。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险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等特点,将是我们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习。我国从世纪年代末至世纪初建设生态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生态农业在理论和建设实践上均取得较大进展,成效显著月。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典型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在我国西北地区渭河流域,实施生态农业以来,生态环境大大的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选择适合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分不开的。 1.1生态农业的涵义和特征 生态农业是由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生态农业经济体系等综合集成起来,涵盖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在内的一个复合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生态农业就是利用人、生物和环境之间能量转化和生物间相关规律,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建立和完善以农业为主、综发展、多级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系统,达到能量转化率最高、物质产出率最大、资源保持最好、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充分利用“三高”农业技术,源节约型科学技术发掘和品种改良技术,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等,提高农业投入物质、农业机械等利用效率几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生态农业建设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通过多部门协作、综合治理、集中联片、立体开发,使大量适合当地条件的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产生很好的效益。 我国生态农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传统的有机农业中吸取丰富的宝贵经验。二是全面规划,注重农、林、牧、渔等各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多种经营。三是强调合理使用农业系统外的辅助资源,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四是重视农业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多能互补地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问题。因此,把发展与护,当前与长远有效结合起来,以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木途径。 1.2我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内容特点和目标 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农业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环境条件依赖最多的部门,而且是国民经济的依托产业和战略产业,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子系统,生态农业发展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它应用技术性变革和机制性改革,采取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特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动植物、微生物、水等自然资源,以确保人们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的农业发展战略。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是以合理利用、改善、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为核心以粮食生产为主体,从根本上解

我国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二)

我国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二) 2011-02-12 信息来源: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 【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概述 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是以户为单元,以山地、大田、庭院等为依托,采用先进技术,建造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并围绕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是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串联种、养、加工等产业,广泛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按模式化、标准化运作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猪粪和农村秸秆等废弃物下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后供农户烧饭点灯,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利用沼肥浸种、施肥、喂猪、养鱼,形成农业废弃物—沼气池—农业生产这种往复循环的生产模式,其中沼气是核心环节,其本质是强化农业生态体系中微生物还原功能,成为农业各产业之间、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链条,在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和土壤形成四个方面均比以往生态农业有着新和更广泛的意义。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的技术要点 “猪-沼-果(鱼、菜)”生态模式技术是以农户为生产主体,通过发展养殖业,将畜禽粪便直接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利用发酵残余物种果(或养鱼、或种菜),来提高产量和品质,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利用沼液喂猪,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猪的育肥周期,降低成本。该模式操作简单,投资少,生产出的农产品可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可减少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内容:建一“三结合”沼气池、养一栏猪、种一园果(或养一塘鱼、或种一园菜)。技术要点及操作方法:1.沼气池:做好沼气池的规划,将沼气池与猪栏、厕所连通修建,粪便自流入池,最好将沼气池建在猪栏下面。沼气池建设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建造和试压验收。2.猪栏、果园(鱼塘、菜园)建

生态学之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生态学概论期末论文 生态学之农业生态系统 姓名:李远洪 学号:20148228 班级:工程(本)201402

生态学之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摘要: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具有高效性、多样性、综合性持续性等特点。我国的生态农业具有十大典型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关键字: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典型模式,生态效益 1.1生态农业的简介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1.2生态农业的基本内容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 2 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 产体系。 1.3生态农业的特点 (一)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调、循环、再生”的原则, 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二)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 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1.4生态农业的模式类型 (一)时空结构型 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1.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是典型的种、养、加复合模式。对 2.鱼—桑—鸡模式是一种种、养、加复合模式。对 3.“林-鱼-鸭”属于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对 4.四川省的“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竹缠腰,山下水稻鱼跃,田埂种桑放哨”模式属于丘陵 山区立体开发利用模式。对 5.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系统类型使得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起来。对 6.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错 7.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越好。错 8.种群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或者说一个 种群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对 9.发生在多种群个体间的竞争称为种内竞争。错 10.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是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理论和方 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过程。对 11.南方山区种草养畜模式使得草地畜牧业的效益大幅度提高。对 12.农、林、牧、渔结合的结构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个总体结构的主体。对 13.根据农业生态价值增值规律,生态投资是实现农业生态资本增值的必要途径。对 14.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特点。对 15.生态农业具有高效性特点。对 16.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打开就业门路。对 17. 我国是世界上农药使用率较高的国家。错 18. 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型模拟不同种类生物群落的共生功能,包含分级利用和各取 所需的生物结构。对 19.种、养、加复合模式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在一起,相互利用相互辅助,以 达到互利共生,增产增值为目的的农业生态模式。对 20.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地立体利用资源的特点。对 21.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无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错 22.在“农作物秸秆养牛、牛粪肥田”的农牧结合模式中,提倡分散饲养、集中育肥模式。对 23.种、养、加复合模式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在一起,相互利用相互辅助,以 达到互利共生,增产增值为目的的农业生态模式。对 24.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光合作用 )。 25.食物链加环时越长越好,可以从链条中获取更多的产品。错 26.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方法。对 27.昆虫病毒可以用人工培养基培养。错 28.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互惠共生的原理,通过修建田间工程设施,在种植水稻的田中同时 套养鱼类,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对 29.在水稻生长期,必须在插秧前开挖鱼沟、鱼凼,增加稻田容水量,以利于鱼类生长及种 稻施肥、洒药。对 30.在养殖业生态工程中,它的组成是否合理与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结构、生产和效益。 对 31.养殖业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对 32.沼气发酵需要适当的酸碱度,pH值应在4.5~6.5之间。错

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1、生态农业经营形式 1.1传统生态农业模式 广西、浙江中南部地区水田农业模式比较典型,其主要包括水稻、萍以及鱼,能够在农业模式中共生,将水田分为垄上和垄下两个部分,上部分用于种水稻,下部分用来养萍和鱼,属于立体的生态结构,使农业与渔业共存在一个经济性生态系统中。 1.2新型生态农业模式 1.2.1北方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北方生态农业经营采用四位一体模式,此种生产经营模式中包含庭院经济和生态农业两个重要因素,基于经济学、生态学、工程学等角度而建立。四位一体的结构是以太阳能为主的动力生产,从而带动沼气的产量。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利用质能的转换在土壤上实现全封闭组合系统,其中包括沼气池、采光温室、牲畜舍以及厕所4个区域,因此称之为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1.2.2南方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南方生态农业经营采用猪-沼-果模式,主要以沼气为主,成为林业、果业以及畜牧业等生产链中的纽带,以此推动生态农业规模的发展。每户居民都具备沼气池、养猪、种果树。这种经营模式非常适合南方地区,在江西赣南地区已经有大约25万户居民采用,且取得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1.2.3西北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西北生态农业经营采用五个配套模式,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是干旱缺水,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生态经营模式需要全面考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五个配套经营模式正是为了能够延续这一地区农业持续性发展而构建的。这种模式需要每户配套果园、蓄水窖、暖圈、营房以及沼气池。经营模式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土壤,之后是其生产的纽带———沼气,以构成农业推动牧业、牧业促成沼气、沼气助长果实、林牧相匹配的配套经营模式,并使之满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求。 2、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基本特征 从各地区间开展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可以看出,实践中的生态农业各具特色,但发展路线与规律却相同,都是围绕资源整合利用与生态系统循环,从而引导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建立在利用有效资源重组与生态环保的大方向上。 2.1综合性 纵观生态农业的整体系统可以看出,其具有组织与发展功能,能够将主要元素衔接起来促进下级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性的整体功能是以农业为切入点,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整体、协作、循环以及再生的原则,对系统中主要元素进行次序规划并合理调节与优化生态农业系统结构,使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结构与农业阶梯产业合并在一起,进而促进整体性的综合发展,在综合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全面提高生态农业综合生产力。 2.2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