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地质概况

临沂市地质概况
临沂市地质概况

山东地域文化

山东地域文化(一) (一)泰山文化 泰山文化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文化,也是地域性文化。泰山自古至今声名显赫。打开中国的历史典籍,从《十三经》到《二十五史》,多处可见对于泰山的记录和描述。它是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山,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赋形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喻体。 1.泰山概貌 泰山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东侧、山东省中部,横亘于泰安、济南两市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1391米。据载,在距今24亿年前后,鲁西包括泰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在这个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中的一部分,高高地耸立于海平面之上。距今1亿年左右,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今日泰山的雏形。直到新生代中期(距今3000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基本形成,又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日的景貌。据考古发现,从40万年前到4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泰山文化区域曾活动着沂源猿人、新泰智人,两者分别代表了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到了新石器时代,这个地区的原始先民依次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一系列灿烂辉煌的文化。 泰山摩崖刻石泰山有着丰富多姿的名胜古迹。古老而年轻的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场所。胜迹众多的岱阳又称泰前,是泰山风景名胜荟萃之地,除岱庙外,还有登山东路、登山西路、环山路、徂徕山等景区。今存寺庙20座,碑碣639块,摩崖刻石634处。天人合一的岱顶,位于泰山

之巅,面积0.6平方公里。由此可跨天门,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雨凇雾凇、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奇观。岱顶现存庙宇5座,碑碣22块,摩崖刻石246块。风光秀美的岱阴,位于泰山主峰以北,包括后石坞、谷山玉泉寺、桃花峪、娄敬洞山、五峰山、昆瑞山、灵岩等景区。其群山连绵,旷远清幽,奇峰怪岩,洞坞藏秀,有寺庙6座、碑碣640块、摩崖刻石599处。 2.泰山风尚 泰山是一座“文化山”,它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历代统治者和广大民众都采取种种仪式,表达对泰山的景仰与膜拜,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泰山文化”现象。 泰山崇拜。泰山因其“大”成为古代人最早推崇它的原因之一,人们崇拜泰山,是希冀这座“大”山给人带来力量,驱除灾害,求得幸福。人们在对“大”的膜拜中逐渐发现,太阳有着更神秘的力量。因此,太阳崇拜成为泰山崇拜中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东方与太阳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中,太阳就被称做“东乌”、“东君”。东方成了尊贵的方位。例如“五行”说中,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苍,所以“东方曰苍天”;在“八卦”中,东方为“震”,“震为长男”;在“四时”中,东方为“春”,春乃四季之首;在“五常”中,东方为“仁”,仁是天地大德;在“五帝”中,东方是“青帝”,青帝是至高的天神……这种出于原始思维的东方崇拜,使地处中原之东的高大泰山有了更加神圣的力量。《文献通考》中即记述“岱宗东岳,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始终之地,阴阳交泰之所,为众山所宗也”。泰山崇拜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力、自然之神的敬畏与依靠,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形态。 泰山封禅。帝王封禅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几乎是每个皇帝梦寐以求的。在帝王封禅史上,除了武则天以女皇的

工程地质概况

第二章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莲花公园北100m处,玉兰街处,文峰小区住宅楼四幢,其中4#楼占地面积约2800m2,基坑周长约220米,70*40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分为9.0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临时支护使用年限为12个月。 2.1 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往往是由勘探得到的,勘探包括钻探、井探、洞探、触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法,勘探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符合勘察目的的需要,还要考虑其是否适合于勘探区岩土的特性。工程地质钻探的任务之一是取岩土的式样,用来对其观察、鉴别或进行各种物理力学实验,以下是用钻孔取土器从钻孔中采取的式样进行试验得到的数据。 2.1.1地层特征 据勘察报告,本基坑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按其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细砂、④中砂、⑤砾砂、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六个工程地质层位,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1杂填土 全场地分布。黄褐色,松散状,湿,由中砂及细砂组成,为近期回填土,欠固结。层顶标高20.40~21.70m,层厚3.2m。 3粉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厚3.0m。 3粉质粘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顶标高19.10~ 19.35m,层厚1.40~3.40m。 ③细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上部含少量泥质,以细颗粒为主,成分主要为石英,颗粒级配差。层顶标高15.93~ 16.77m,层厚0.80~1.40m。 ④中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以中颗粒为主。层顶标高15.15~16.37m,层厚1.90~2.00m。 ⑤砾砂 全场地分布。黄色,稍密状,饱和,层顶标高4.24~7.61m,层厚3.10~4.21m。 ⑥全风化泥炭质页岩 全场地分布。棕红色,岩芯多呈碎屑状及碎块状,泥炭质胶结,原岩结构不清晰。层顶标高-1.71~-0.97m,层厚2.90~ 4.30m。 ⑦强风化炭质灰岩

英美概况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整理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fers to the mechan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Britain was the first country to industrializ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period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when major changes in agriculture,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in Brita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a period of unprecedented techn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 that completely transformed British culture from a largely rural, static society with limited production and division of labour into the world's first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the Black Death It was the deadly bubonic plague who spread through Europe in the 14th century. It swept through England without warning and any cure, and sparing no victims. It killed between half and one-third of the population of England. Thus, much land was left untended and labor was short. It caused far-reaching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Black Death----It was one of the deadliest pandemics in human history, peaking in Europe between 1348 and 1350. It is widely thought to have been an outbreak of bubonic plague caused by the bacterium Yersinia pestisis and have started in Central Asia. It came without warning, and without any cue.The Black Death is estimated to have killed30% to 60% of Europe's population and had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course of European history. In England, it killed almost half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causing far-reaching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is a movement demand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social conditions. It spread quickly with the support of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It was not an organized campaign with clearly defined goals.(Rather, it was a number of diverse efforts at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s. In spite of limitations of the movement, it brought about changes and improvement in many fields.) Roman Britain was the part of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controlled by the Roman Empire between AD 43 and about 410. Britannia already had cultural and economic links with Continental Europe, but the invaders introduced new developments in agriculture, urbanisation, industry and architecture, leaving a legacy that is still apparent today. The first Romans to campaign extensively in Britain were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人员事迹材料【可编辑版】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人员事迹材料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人员事迹材料 自20**年参加工作以来,参与了西北甘肃甘州地区1:5万专项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东北黑龙江林甸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示范工作,西南川西高原若尔盖藏区大骨节病区地下水勘查项目等,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201X年作为水环中心最年轻的一员参与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堰塞湖抢险排查工作,十天里与专家组成员辗转2000余公里,完成了XX市10个堰塞湖的调查,提交了10处堰塞湖排险建议报告,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国土资源部表彰。 近年来主要负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估与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是部、局发挥地学优势,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设立的第一个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项目,当时国内尚无现成标准规范可供查阅,项目组借鉴油气、矿产等行业经验,动员一切力量、利用一切资源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建立了适宜的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方法体系,系统总结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调查、勘查、建设、灌注、监测等关键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组织专家对项目成果评审认为,“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估与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项目成果报告为优秀”;201X 年作为工作项目负责人承担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项目,与项目组成员联合攻关,圆满完成了示范工程调查、勘查、选址、评价、建设、灌注、监测等全流程技术方法体系的探索和示范工程监测

井及监测体系的建设,在201X年地质调查项目野外质量抽检中,专家组对“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项目取得的野外成果予以高度评价;与企业合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实施了我国也是世界首个煤基全流程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为我国有效减排二氧化碳探索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我国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作为工作项目负责人,目前承担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与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1X-201X)”项目,继续为所从事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与科研开发贡献力量。 先后参与编写专著3部,其中第三作者1部(《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质基础及场地地质评价》,已出版);在核心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ei或istp收录2篇;先后荣获“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优秀个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和“水环地调中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于201X年经层层遴选,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英才第二批培养计划。 附送: 水文局年度河流工作总结 水文局年度河流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在省水利厅党委、省水文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上饶水文局党组一班人,团结带领广大水文干部职工,抓大事、谋长远,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水文事业进入了一个环境改善、成效明显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1119.1 mm,年蒸发量882.4 mm;年平均日照1400h。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 热岛效应。全年平均气温15.8 C, 1月最冷平均为3.6 C, 7月最热为27.8 C。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 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 m2,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 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 4.5M 之间。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 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 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 2.5K m , 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 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 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 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 , 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 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上海地区内多属于软土地区, 土壤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传统的地热理论,将地层从上到下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根据上海地矿徐剑斌 等人在浦东、浦西5个100M深测温孔共12次实地地温测试记录进行统计研究,上海地区地 下100 M以浅层温度相对稳定,土壤平均温度约17C左右,有利于热泵空调换热器工作。上 海地区地温场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1)0?10M温度在13.3?17.6 C,温度受气候影响,温度变化大,为变温带。由于气温 对浅层地温的影响。测试地区变温层在0?10M,左右,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

英美概况考试试题集

英语专业考研英美概况自测题(一) British Survey Test Part I Geography 1. The total area of the U.K. is _____. A. 211,440 B. 244,110 C. 241,410 D. 242,534 2. England occupies the _____ portion of the U.K. A. northern B. eastern C. southern 3.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U.K. in wealth is _____. A. Northern Ireland B. England C. Scotland 4. _____ is on the western prominence between the Bristol Channel and the Dee estuary. A. Wales B. Scotland C. England 5. Wales was effectively united with England in the _____ century. A. 14th B. 15th C. 16th 6. By the Act of Union of _____ Scotland and the kingdom of England and Wales were constitutionally joined as the Kingdom of Britain. A. 1707 B. 1921 C. 1801 7. Physiographically Britain may be divided into _____ provinces. A. 13 B. 12 C. 14 8. Mt. Ben Nevis stands in _____. A. the Scottish Highlands B. Wales C. England 9. The main rivers parting in Britain runs from _____. A. north to south B. south to north C. east to west 10. Cheviot hills lie along the border between _____ and England. A. Scotland B. Wales C. Vale of Eden 11. The longest river in Britain is _____. A. Severn B. Clyde C. Bann 12. London is situated on the River of _____. A. Parret B. Thames C. Spey 13. Edinburgh is the capital of _____. A. England B. Scotland C. Wales 14. The rivers flowing into the _____ are mainly short. A. North Sea B. English Channel C. Dee estuary 15. Mt. Snowdon stands in _____. A. Scotland B. Wales C. England 16. The source of the important River Thames is in the _____. A. Cotswolds B. Oxford Clay C. Pennines 17. About _____ of the water requirements are obtained from underground sources. A. 50% B. 38% C. 42% 18. Gaelic is mainly spoken in _____. A. Scotland B. England C. Northern Ireland 19. The Bank of England was nationalized in _____. A. 1964 B. 1946 C. 1694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山东地貌概述

山东地貌概述 崔巍(山东省潍坊市)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臵: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济南。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二)自然环境:山东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大

致介于北纬34°22′52″至38°15′02″(岛屿达38°23′N),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计跨纬度3°52′10″、经度8°23′07″,这使得山东自然地理的东西差异远比南北差异明显。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沂蒙山地丘陵,水文属于淮河水系(沂河),而山东半岛西北部为华北平原,水系属于黄河水系(徒骇河),造成两地自然环境不同,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海洋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总体来说,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 (三)地貌特征:山东省的地貌基本特征,一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全省地势以泰鲁沂山地为中心,海拔高度向四周逐渐降低。泰山、鲁山、沂山共同组成鲁中地的主体,构成山东省中部一条东西向的分岭。东部及南部为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北部及西部为坦荡的平原,呈弧形围绕在山地丘陵的外围。全省地势中南部凸起;东部地势稍低,缓丘起伏;西北部地势低平,黄河、大运河穿行其间,9/10的地面在海拔50米以下。由历史上形成的黄河冲积扇、泛滥平原和近代黄河三角洲组成的平原呈弧形环抱于中南部山地的西、北两侧。在山麓冲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之间为低洼地带,形成带状湖群。众多的山间盆地和山间平原散布于低山丘陵之间,海拔高度都在200米以下。山东海岸北依渤海、东及东南濒临黄海,除黄河三角洲与莱州湾沿岸为淤泥质海岸以外,大部分海岸为岩石的侵蚀海岸,海岸曲折,多港湾、岛屿。

英美概况括考前知识点总结

英国概况 1,英国名称: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2,地理位置:Great Britain is the largest island of the British Isles, the largest island in Europe and the eighth-largest island in the world. It lies to the northwest of Continental Europe, with Ireland to the west, and makes up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territory of the state known as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t is surrounded by over 1,000[citation needed] smaller islands and islets. 或者回答British mainland western Europe from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north-east and many nearby islands, She east by the North Sea,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west, up to the North Atlantic off Iceland, Yugoslavia and the European continent, separated only by a strip of water, the English Channel 3, 英国首都:London 4,组成部分: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5,民族:England Welsh、Scotch、Irish 6, 英国国旗:the Union Flag英国国歌:God Save The Queen 天佑女7,三次外族入侵:ⅠRoman Conquest;43AD, the roman empire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概况(参考资料)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摘要:西佘山上具有三重火山喷发的旋回,在上海这个冲积平原上具有独特的地质意义,其发育的多种地质现象值得考察和学习。 引言:2013年3月30日,天气晴朗,我们来到上海西佘山,进行火成岩和侵入现象的考察。佘山,位于上海西南郊,分东佘山和西佘山,这次我们的考察对象是西佘山。西佘山高约99m,在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剧烈的火山活动,留下了明显的遗迹,有许多出露的火山岩。 实习内容: 观察点1,在距佘山南门约75m处,山路的右侧,经纬度为N31.05830°,E121.10.963°,海拔17,18m。这里有出露的流纹岩,倾向为43°,倾角为57.5°,在其层面上可以发现流纹构造,间或可见浅黄色集块岩,如图1.1与1.2所示。流纹岩中比较明显的矿物有云母,肉红色长石以及石英,长石为碱性长石。在这区域还可发现X型节理,走向分别为SW192°,NW276°,如图1.3。再往前走,可以看见球形风化以及风化壳,如图1.4。 图1.1(杜文佳摄)图1.2(杜文佳摄)图1.3(杜文佳摄) 图1.4(杜文佳摄)

观察点2,距观察点1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03°,E121.18469°。此处观察凝灰岩,含有少量角砾岩,故可称为含角砾凝灰岩,如图 2.1。倾向为SW220°,倾角为50°,节理密集。这里与观察点1构成了第一个火山喷发循回。 图2.1(杜文佳摄) 观察点3,位于山路拐弯处,距观察点2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20°,E121.18633°,是第二循回的底部,在这里有巨大的黑色侵入岩墙,岩质为闪长玢岩,是侵入流纹岩形成的,如图3.1。这一侵入现象可能是由流纹岩自身断裂引起的。层面的倾向为344°,倾角为35°。 图3.1(杜文佳摄) 观察点4,经纬度N31.09636°,E121.18515°。这里是第二火山循回的上部,岩石成分为凝灰岩,内含少量角砾,如图4.1,倾向284°,倾角75°。

区域环境概况

2 区域环境概况 2.1地理位置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3′~117°04′,北纬37°41′~37°16′。县界东与沾化县接壤,西与庆云县为邻,南与阳信县紧连,北与河北黄骅市接界,县城坐落在县域的南部偏西地带。无棣县隶属滨州市管辖,全县辖11个乡镇,565个自然村,县域人口43万人。 无棣县是山东半岛与京津唐交通要塞,素有“冀鲁枢纽”之称,既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经济带的结合部,又是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处,与黄骅大港仅一河之隔,境内有500-3000吨级泊位码头7个,年吞吐能力达370万t,航路可北抵塘沽、天津,东到大连、龙口、烟台、青岛,南达湛江等港口。205国道、大(口河)济(阳)路、新(河)海(兴)路等5条国省干线公路贯穿全境,滨(州)博(山)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与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均有高等级公路连接。 无棣县工业园区位于无棣县城东部,跨棣丰街道办事处、水湾镇部分区域。 拟建工程位于无棣县工业园区南部,星湖二路南侧、开发五路以西,具体见图2.1-1。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形地貌 无棣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县境位于德惠新河、马颊河、秦口河下游,曾为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受河流淤积、海潮漫溢影响严重,形成南北高低相间的条带状地貌。境内最高点在无棣县城的西部,海拔高度为8m,以万分之一的坡度向东北倾斜,至沿海的车辋城,海拔高度为2.5m,大口河海拔高度为1.9m,三里台、五里台海拔高度仅为1m左右。境内自西向东依次为黄泛平原、滨海平原和渤海湾海岸。 工业园所在区域地貌为河滩高地和浅平洼地,是由古河道冲刷、风蚀而成,地势平坦。地层主要是黄泛冲积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和滨海相沉积。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资料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主编:金建邦校核:金俊鹏第一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1.试对比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种类岩石在成因、产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等方面的不同。 2.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壳物质组成和内部构造,塑造地壳外部形态特征的各种自然作用。 类型: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3.火成岩有哪些结构、构造、产状,是如何分类的? 火成岩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火成岩构造:块状构造、气孔构造、流纹构造; 火成岩产状:深成侵入岩: 岩基、岩珠; 浅成侵入岩: 岩墙(岩脉)、岩床、岩盖与岩盆; 分类:按火成岩二氧化硅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 按岩浆冷凝环境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4.何谓沉积岩,有哪些结构、构造,分类? 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 其结构:碎屑结构、非碎屑结构; 其构造:层理构造、递变构造、波痕与泥裂; 其分类:碎屑岩、化学及生物化学岩, 进一步划分为: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岩、非蒸发岩和蒸发岩 5.何谓变质岩,如何鉴别? 变质岩:原先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 和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的新的岩石。 鉴别标志: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常形成某些特征性的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硅线 石、滑石、石墨等,这些变质矿物的出现是鉴别变质岩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 1.简述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主要有哪些类型,并说明其主要特点。 主要类型:残积土:残积碎屑物粒径由地表向深处由细变粗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坡积土: 厚度变化大,成分与高处的岩石性质有关,一般不具节理 洪积土: 具有明显的层理以及夹层、透镜体等 冲击土: 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清楚的层理构造,良好的韵律性,沉积

英美概况考试重点复习材料(英国部分)

英美概况考试重点复习材料(英国部分) 英美概况考试重点复习材料(英国部分) Chapter 1第一章 Land and People 英国的国土与人民 I. Different Names for Britain and its Parts 英国的不同名称及其各组成部分 1.Geographical names: the British Isles, Great Britain and England. 地理名称:不列颠群岛,大不列颠和英格兰。 2. Official name: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官方正式名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3. The British Isles are made up of two large islands-Great Britain (the larger one) and Ireland, and hundreds of small ones.不列颠群岛由两个大岛—大不列颠岛(较大的一个)和爱尔兰岛,及成千上万个小岛组成。 4. Three political divisions on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大不列颠岛上有三个政治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

(1) England i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Great Britain. It is the largest, most populous section.英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南部,是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2) Scotland is in the north of Great Britain. It has three natural zones (the Highlands in the north; the Central lowlands; the south Uplands) Capital: Edinburgh 苏格兰位于大不列颠的北部。它有三大自然区:北部高地,中部低地及南部山陵。首府:爱丁堡。 (3) Wales is in the west of Great Britain. Capital: Cardiff 威尔士位于大不列颠的西部。首府:加的夫 (4) Northern Ireland is the fourth region of the UK. Capital: Belfast.北爱尔兰是英国第四个区域。首府:贝尔法斯特。 5. The monwealth (of nations) is a free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untries that were once colonies of Britain. It was founded in 1931, and has about 50 member countries until 1991. 英联邦是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组成的自由联合体。它成立于1931 年,至1990年止已有约50个成员国。 Chapter 2 第二章 The Origins of a Nation (5000BC-1066)英国的起源(公元前5000年—1066年)

环境水文地质

第一章绪论 1.地质环境:是地壳上部包括岩石、地下水、微生物、大气在内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系统, 它应具有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这三个基本要素。 2.环境地质:是地质学的分支,是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性质和状 态和地质结构变化及有关的地质现象的学科。 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在自然界地下水与岩石、土壤、大气、生物之间建立了平衡关系,由 于人类活动(开采、疏干、充水、污染)破坏了这种平衡,使地下水的组分、性质状态和水动力条件特征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例:与天然成分变化有关的地方病和公害病;由于水质变坏、水量减少而限制了水资源的使用问题。 4.环境水文地质基本认识: 1地质学中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以水文地质学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功能和自身演变规律 3侧重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矿产资源和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做出贡献 5.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地下水大规模开采:①水井互阻、出水量减少、停止自喷。②含水层疏干、区域地下水位下降。③地面沉降、海水入侵。④地下水质污染(不同成分混合;含水层水动力条件改变;包气带金属氧化物进入;取水工程本身对水质的影响)。 (2)工业生产:废水、废气、废渣。 (3)农业生产:农药、化肥,土壤次生盐碱化。 (4)水工建筑及跨区调水:水动力条件改变、区域水循环改变。 (5)矿山开采:降落漏斗、补、径、排条件改变;矿坑水(酸性废水,重金属离子浓度增大) 6.原生环境水文地质:是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学科。 次生环境水文地质:是指因近代人类活动所污染的水文地质环境. 7.环境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原生:天然水文地质环境(包括地下水环境及土壤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研究深度较深。(2)人为的:地下水水质恶化引起的环境问题、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废物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研究深度较浅。 8.原生环境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内容: (1)元素迁移的水文地质条件; (2)控制种类地方病的水文地质因素; (3)改水防病的综合措施。 第二章原生环境水文地质 1.我国古代对原生水文地质的认识: (1)水土环境与健康:管子,李时珍,李吉甫 (2)对环境水质的选择:座禹 (3)对矿泉水的研究与利用:张衡 2.国外对原生水的研究分类文地质: (1)景观学派:研究气温、湿度、高程、辐射等物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且是一些定性的描述性的研究。 (2)周期律学派:侧重于研究生物必需元素的周期变化规律。研究原子的性质、结构及其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 3.国外专题性研究:①大骨节病的研究②脑溢血病的研究③心血管病的研究④癌症的研究⑤ 其它疾病的研究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SHANGHAI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08年)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九年五月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2008年) 编制部门: 矿产资源管理处(地质环境和勘查管理处) 资料来源: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二○○九年五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市政府领导在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关于实行地质环境状况公告制度的请示》一文的批示精神,为充分发挥地质环境监测成果的作用,更好地保护地质环境,现发布本市2008年地质环境公报。

目录 一、概述 二、城市地质 三、地质环境监测 四、地下水和矿泉水 1、地下水 2、矿泉水 五、地质灾害防治 1、地面沉降防治 2、汛期防灾 3、编制地质灾害专项防灾预案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资质管理 六、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 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八、法规制度建设 九、大事记 十、附件

一、概述 2008年,在国土资源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本市地质环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各项业务与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的各项任务;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工作得到扎实地推进;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2008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压缩到3700万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回灌量增加至1700万立方米以上,保持了地下水人工回灌量的持续稳步增长,使全市各含水层地下水位继续有所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逐步趋缓,全市平均地面沉降为6.4毫米,比2007年减少0.4毫米。其中中心城区地面沉降量为7.6毫米,比2007年减少0.2毫米。郊区地面沉降量为6.2毫米,比2007年减少0.4毫米;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质较为稳定。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