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预测与决策知识点考试必过

统计预测与决策知识点考试必过
统计预测与决策知识点考试必过

1.统计预测的概念: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估计未来,预测未来。

2.三要素:实际资料是预测的依据,经济理论是预测的基础,数学建模是预测的手段

3.统计预测、经济预测的联系和区别:主要联系它们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的对象: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宏观和微观的市场预测、管理决策、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等提供信息;统计预测为经济定量预测提供所需的统计方法论;主要区别:从研究的角度看,统计预测和经济预测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对象,但着眼点不同。前者属于方法论研究,其研究的结果表现为预测方法的完善程度;后者则是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一种实质性预测,其结果表现为对某种经济现象的未来发展做出判断。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经济预测是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统计预测则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4统计预测的分类: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类,其中定量预测法又可大致分为回归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按预测时间长短,分为近期预测、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按预测是否重复,分为一次性预测和反复预测

5.预测方法考虑三个问题:合适性,费用,精确性

6.统计预测的原则:连贯原则,类推原则

7.统计预测的步骤:确定预测目的,搜索和审核资料选择预测类型和方法,分析误差改进模型,提出预测报告 8.德尔菲法:是根据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直接经验,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一种方法,也称专家调查法。它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用于预测领域的。特点:反馈性,匿名性,统计性;优点:加快预测速度节约预测费用,获得不同的价值观点和意见,适用长期预测和对新产品的预测,历史资料不足或不可预测因素多时尤为适用;缺点:分地区的顾客群或产品的预测可能不可靠,责任分散,专家的意见未必完整

9.主观概率法步骤:1准备相关资料2编制主观概率调查表3汇总整理4判断预测 10.情景预测法特点:1使用范围广不受假设条件限制2考虑问题全面应用灵活3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4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难题减轻影响。步骤: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分析影响,分系突发事件,进行预测

11.为什么要对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由于很多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具有广泛的应用进行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时,必须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12.应用回归预测法进行预测时应注意:1用定性分析判断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2避免回归预测的任意外推3应用合适的数据资料

13.影响经济时间序列变化因素: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周期变动,不规则变动

14,自适应过滤法的计算步骤:确定加权平均数的个数p ;确定初始权数;计算预测值;计算预测误差;权数调整;进行迭代调整

15.自适应过滤法的优点:方法简单易行可采用标准程序上机运算;需要数据量较少;约束条件较少;具有自适应性,它能自动调整权数,是一种可变的系数模型

16:。自适应过滤法与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相比有什么区别:自与移指都是以自回归模型为基础,所不同的是移和指的权数都是固定的,而自适应权数是根据预测误差的大小不断调整修改而获得的最佳权数

17,学习常数k 的选取应满足什么条件如何确定:要使初始权数经过调整逐步向最佳权数逼近,从而使模型的MSE 向最小值收敛,k 的选取值条件为max

121??????≤

∑=p i i x k ,不过为了提高

模型中权数调整逐次逼近最佳权数的速度,可以取较大的k 值,但是必须满足k 《=1/p

18,自适应过滤法就是从一组初始加权系数开始计算预测值及预测误差,再利用公式

11'2+-++=i t t i i x k φφ进行加权系数的迭代调整以减少误差,经过多次反复迭代,直至选择

出最佳加权系数过程

19,自适应过滤法的应用步骤有哪些:1确定加权平均的数据个数p ;2利用公式

11211.....?+-++++=p t p t t t x x x x

φφφ计算预测值;3计算预测误差111?+++-=t t t x x ;5应用公式11'2+-++=i t t i i x k φφ调整权数作为下一轮的迭代系数;6不断进行迭代直到找到最佳权 20.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出来有什么作用:当数据波动较大时,在调整数据权数之前,应

对原始数值做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一方面可以加快调整速度,使权数迅速收敛于最佳的一组权数,并可使学习常数k 的最佳值近似于1/p ,从而使自适应过滤更为有效。另一方面可以使数据和残差无量纲化有助于不同单位时间序列数据的比较

21.一次指数平滑法与一次移动平滑法相比,其优点是什么:指数平滑法实际上是从移动算数平滑法演变而来的,优点是不需要保留较多的历史数据,只要有最近一期的实际观测值和这期的预测误差,就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

22.在何种情况下,宜采用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或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法:如果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则不宜采用一次移动平均法及一次指数平滑法来预测,宜采用二次移动平均法或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法来预测

23.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法优于二次移动平均法之处在哪里:二次指数平滑是对一次指数平滑值再进行一次平滑,它是用平滑值对时序存在的线性趋势进行修正。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法只利用三个数据值和一个α值就可以计算这种方法可以使过去观察值的权数减少 24.Box-J 方法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测定时间序列是否具有随机性,平稳性和季节性

25.平稳时间序列的统计特性是什么:设时间序列{y t }取自某一个随机过程,如果此随机过程的随机特征不随时间变化,则我们称过程是平稳的。其统计上的特征就是,对于任意的t ,k 和m ,满足()()m t y E y E += ()()k m t m t k t t y y y y ++++=,c o v ,c o v

26.Box-J 方法预测有几个阶段,请说出内容:第一步,关于时间序列进行特性分析。一般地,从时间序列的随机性,平稳性和季节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中平稳性和季节性最为重要,对于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若要建模首先要将其平稳化,其方法通常有三种:1差分,一些序列通过差分可以使其平稳化2季节差分,如果序列具有周期波动特点,为了消除周期波动的影响,通常引入季节差分3函数变换与差分的结合运用,某些序列如果具有某类函数趋势,我们可以先引入某种函数的变换将序列转化为线性趋势,然后再进行差分以消除线性趋势。第二部,模型的识别与建立,这是ARMA 模型建模的重要一步。首先需要计算时间序列的样本的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利用自相关函数分析图进行模型的识别和定阶。确定了模型阶数以后就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到模型之后,应该对模型的适应性进行检验。 第三部,模型的预测与模型的评价,Box-J 方法通常采用线性最小差预测法,一般的,评价和分析模型的方法是对时间序列进行历史模拟。此外,还可以做事后预测,通过比较预测值和实际值来评估预测的精确程度。

27.利用自相关分系统测定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的准侧是什么?:1若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

k ρ

?在k>3时都落入置信区间,并且逐渐趋于零,则该时间序列具有平稳性2若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更多的落在置信区间外面,则该时间序列就不具有平稳性。

28.协整检验的目的是什么:所谓协整,是指两个或者多个非平稳的变量序列,而其线性组合后的序列呈平稳性,通过进行协整检验,可以判断几个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之间可能存在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其线性组合可能降低单整阶数。

29.干预变量有哪几种:有两种。第一种是秩序性的干预变量,表示T 时刻发生以后,一直有影响,可以用阶跃函数表示,形式是: S T t =?

?

?≥<),干预事件发生之后()干预事件发生之前(

T t 1t ,0T 第二种是短暂性的干预变量,表示在某时刻发生,

进对该时刻有影响,用单位脉冲函数表示,形式是

???≠==),其他时间(

干预事件发生时(’

‘T T P T t t 0t ,1'

30.干预变量有哪几种?1干预事件的影响突然开始,长期持续下去。2干预事件的影响逐渐

开始,长期持续下去。3干预事件突然开始,产生暂时影响。4干预事件逐渐开始,产生暂时的影响

31.单变量时间序列干预模型分析步骤 有哪些?:1利用干预影响产生前的数据,建立一个简单变量的时间序列模型。然后利用此模型进行外推预测,得到的预测值,作为不受干预影响的数值。2将实际值减去预测值,得到受干预影响的具体结果,利用这些结果求估计干预影响的部分参数。3利用排除干预影响后的净化序列,识别与估计出一个单变量的时间序列模型。4将(2)与(3)的模型结合,求出总的干预分析模型

31.什么叫景气?什么叫景气循环?:景气是对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综合性描述,用于说明经济的活跃程度。经济景气是指总体经济呈上升趋势,经济不景气是指总体经济呈下滑的发展趋势。景气循环又称经济波动,也叫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分为古典周期和现代周期。一个标准的经济周期通常包括扩张和收缩两个时期,分为复苏,高涨,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 32.景气指标的选择应遵循四个原则:1重要性和代表性2可靠性和充分性3一致性和稳定性4及时性和光滑性

33.什么叫做滞后先行和同步指标?试举出我国经济指标体系中那些是先行指标,那些是同步指标?同步指标值只它的变化与总体经济的变化相一致或者同步的指标。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收入,国内商业纯购进,国内商业纯销售,社会商品零售额,货币供应量m ,银行现金工资性支出,铁路货运量,发电量;先行指标是指领先于总体经济而预先变化的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化常常预示着总体经济将要变化的方向。外贸出口收汇,农副产品收购额,钢材原料库存,进本建设财政拨款,财政支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一次能源生产总额。滞后指标,是指它的变化比总体经济的变化滞后一个时期的指标,国内商业库存,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财政收入,财政存款,商业贷款。

34.确定基准循环的方法有哪些?:1以重要经济指标(GNP,GDP ,工业生产总值)的周期为基准循环2专家意见和专家评分3经济大事记和经济循环年表4初选几项重要指标计算历史扩散指数5以一直合成指数转折点为基础

35.试述同步指标扩散指数曲线与经济总量波动关系:1同步与经济总量的波动相对应,波动周期长度基本相同2同步指标的峰值总比总量废峰值平均先行四分之一周期左右3经济总量的峰值基本上和同步的景气下转点相对应这是因为自左边各点开始经济总量上升对应的同步指标DI 值大于50%,经济处于扩张状态之中,直至同步指标扩散指数DI 曲线下降到DI-50%线的交点经济总量达到最大值4经的谷点基本上和同的上转点相对应,经济走出谷底,意味着上升的同步指标数从少于下降的同步指标数上升到接近或等于下降的同步指标数,这是总产出达到最小,经济系统动态的累积效应。

36.什么叫灰色预测法?有哪几种类型?:灰色预测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类型:灰色时间序列预测2畸变预测3系统预测4拓扑预测

37灰色预测的步骤?为什么要先对数据进行处理?:为了弱化时间序列的随机性,为建立灰色模型提供信息。。1生成列,狗仔矩阵B 和数据向量2计算()

n 1

,Y B B

B B B T T T 和-。3

得出预测模型4残差检验5关联度检验6后验差检验7模型用于预测

38.什么是状态空间模型?种类?:状态空间模型是动态时域模型,以隐含着的时间为自变量,包括两个模型1状态方程模型,反应动态系统在输入变量作用下在其时刻所转移到的状态2输出方程模型他将系统在某时刻的输出和系统的状态及输入变量联系起来。 39状态空间模型的特点:1状态空间模型不仅能反应系统内部的状态,而且能揭示系统内部与外部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联系。2状将多个变量时间序列处理为向量时间序列,这种从变量到向量的转变是和解决多输入多输出情况下的建模问题3能够用现在和过去的最小信息形式描述系统的运行状态,因此不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资料,省时省力。

40.试述预测精度的意义。常用的测定预测精度的指标有哪些?:预测精度的一般含义是指指数预测模型拟合的好坏程度。指标:1平均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2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3预测误差的方差和标准差

41.影响预测误差的因素有哪些?:1模式或关系的识别错误。2模式或关系的不确定性。3模式或现象之间关系的变化性

42.什么叫组合预测?精度如何?:组合预测模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单项预测模型兼收并蓄各取所长,集中了更多的经济信息和预测技巧,减少预测误差,显著改进了预测效果

43.决策: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对影响未来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判断选优后,对未来行动做出决定。

44.决策基本特征:未来性,选择性,实践性;基本因素:决策主体,决策目标,决策对象,决策环境

45.决策的种类: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分为确定性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对抗型决策;按问题的性质,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按决策涉及的范围,分为总体决策和局部决策;按决策过程是否运用数学模型来辅助决策,分为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按决策目标的数量,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按决策的整体构成,分为单阶段决策和多阶段决策。 46统计决策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决策函数损失函数风险函数

47决策的过程步骤: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方案抉择和方案实施 48.决策的公理和决策的原理:决策的公理是所有理智健全的决策者都能接受或承认的基本原理,是许许多多决策者长期决策实践经验的总结。决策六条公理:方案的优劣是可比较和判别的;方案必须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在分析方案,时只有不同的结果才需要加以比较;主观概率和方案结果之间不存在联系;效用的等同性;效用的替换性。决策的原则:可行性,经济型,合理性。

49.什么叫做先验概率,什么叫风险性决策?::根据过去经验或主观判断而形成的对各自然状态的风险程度的测算值。简言之,原始的概率就称为先验概率。根据预测各种事件可能发生的先验概率,然后再采用期望效果最好的方案作为最优决策方案。

50什么叫做决策树?r 如何用决策树进行决策分析?:决策树是对决策局面的一种图解。它把各种备选方案、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及各种损益值简明地绘制在一张图表上。用决策树可以使决策问题形象化。就是按一定的方法绘制好决策树,然后用反推决策树方式进行分析,最后选定合理的最佳方案。1. 绘出决策点和方案枝,在方案枝上标出对应的备选方案; 2. 绘出机会点和概率枝,在概率枝上标出对应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值;3. 在概率枝的末

端标出对应的损益值,这样就得出一个完整的决策树。

51.情景预测法的步骤:一,确定预测主题;二根据预测主题,寻找资料,充分考虑主题将来会出现的状况;三,寻找影响主题的环境因素,要尽可能周全的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死,将上述影响因素归纳为几个影响领域,分析在不同影响领域下主题实现的可能性,同时分析是否有突发事件的影响,若有,影响何如;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主题状态进行预测。

52.一元线性回归的步骤:一,建立模型;二,估计参数;三,进行检验;四,进行预测53,。决策的作用:科学的统计决策起着由决策目标到结果的中间媒介作用;科学的统计决策提供有事实根据的最优行动方案,起着避免盲目性、减少风险性的导向效应;统计决策在市场、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用途。

54.决策树例题:第一方案是建大厂;第二方案是先建小厂,后考虑扩建。如建大厂,需投资700万元,在市场销路好时,每年收益210万元;销路差时,每年亏损40万元。在第二方案中,先建小厂,如销路好,3年后进行扩建。建小厂的投资为300万元,在市场销路好时,每年收益90万元;销路差时,每年收益60万元;如果3年后扩建,扩建投资为400万元,收益情况同第一方案一致。未来市场销路好的概率为0.7,销路差的概率为0.3;如果前3年销路好,则后7年销路好的概率为0.9,销路差的概率为0.1。无论选用何种方案,使用期均为10年,试做决策分析

点4:210×0.9×7-40×0.1×7=1295(万元)

点5:-40×7=-280(万元)

点2:1295×0.7+210×0.7×3-280×0.3-40×0.3×3=1227.5(万元)

点8:210×0.9×7-40×0.1×7-400=895(万元)

点9:90×0.9×7+60×0.1×7=609(万元)

点6是决策点,比较点8和点9的期望收益,选择扩建。

点6:895(万元)

点7:60×7=420(万元)

点3:895×0.7+210×0.7×3+420×0.3+60×0.3×3=1247.5(万元)

比较点2和点3的期望收益,点3的期望收益值较大,可见,最优方案是先建小厂,如果销路好,3年以后再进行扩建。

解:对时序数据进行一次差分处理 从以上的时序数据一阶差分

t y '

可以看出,序列在一阶差分后基本平稳,

t y '

在28左右波动。

符合一次线性模型的差分特性。因此该时序数据适合用一次线性模型拟合。 1、自适应过滤法答:从自回归系数的一组初始估计值开始利用公式

112i i t t i ke Y +-+'Φ=Φ+逐

次迭代,不断调整,以实现自回归系数的最优化。

1、自适应法的重要特点是什么?优点有哪些?

答:自适应过滤法的重要特点是它能把自回归方程中的系数调整成为新的为我们所需要的值。他的优点是:

(1)简单易行,可采用标准程序上机运算。(2)适用于数据点较少的情况。(3)约束条件较少(4)具有自适应性,他能自动调整回归系数,是一个可变系数的数据模型。

五、计算题 判断下列时间序列{}t y 是否为宽平稳,为什么?

x y t =,其中()1,0~N x ;

②12-+=t t t y εε,其中{}()

2

,0~σεW N t ; ③t t t t y y y ε+-=--215.0,其中{}()

2,0~σεW N t ;

④()()ct ct y t t t sin cos 1-+=εε,其中{}()

2

,0~σεW N t ,c 为一非零常数;

{}t y 独立同分布,服从柯西分布;

答:①宽平稳;②宽平稳;③宽平稳;④不平稳;⑤不平稳;

第八章 干预分析模型预测法 三、名词解释1、干预

答:干预:时间序列经常会受到特殊事件及态势的影响,称这类外部事件为干预。 景气预测法三、名词解释5、景气循环

答:景气循环---又称经济波动,也称经济周期. 五、计算题

1、已知如下表的时间序列,“+”表示经济扩张,“—”表示经济收缩。要求:(1)求出各序列的扩散指数。(2)画出扩散指数曲线图。(3)标出景气扩张的峰点和谷点。(4)景气循环的周期长度是多少?

解:

(1)60%,80%,60%,40%20%,40%,60%,100%,80%,60%,20%,40% (4)6

灰色预测法 三、名词解释 1、灰色系统

答:灰色系统内的一部分信息是已知的,另一部分信息时未知的,系统内各因素间具有不确定的关系。 四、简答题

1、什么叫灰色预测?灰色预测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灰色预测法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系统和黑色系统之间的一种系统。

灰色预测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灰色时间序列预测;畸变预测;系统预测;拓扑预测。 五、计算题 1、设参考序列为

()8.235,4.216,197,174,1700=Y

被比较序列为()7.222,205

,2.187,9.189,4.1951=Y ,()367,346,295,310,3082=Y 试求关联度

答:()5552

.0515

1

011==∑=k k γγ ()6201

.0515

1

022==∑=k k γγ

12γγ>,所以2Y 和0Y 的关联程度大于1Y 和0Y 的关联程度。

第十一章 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 三、名词解释 1、状态空间模型

答:状态空间模型---动态时域模型,以隐含着的时间为自变量。描述动态系统的完整模型,它表达了由于输入引起系统内部状态的变化,并由此使输出发生变化。 四、简答题

1、简述状态空间模型以及状态模型的分类。

答:他是动态时域模型,以隐含着的时间为自变量。描述动态系统的完整模型,它表达了由于输入引起系统内部状态的变化,并由此使输出发生变化。

状态空间模型包括:输出方程模型和状态方程模型两个模型。

状态空间模型按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分为:(1)确定性状态空间模型;(2)随机性状态空间状态空间模型按数值形式分为:(1)离散空间模型;(2)连续空间模型

状态空间模型按所描述的动态系统可以分为(1)线性的与非线性的;(2)时变的与时不变的。

第十二章预测精度测定与预测评价

1、预测精度

答:预测精度的一般含义:是指预测模型拟合的好坏程度,即由预测模型所产生的模拟值与历史实际值拟合程度的优劣。

四、简答题

4、什么叫组合预测?组合预测的精度如何?

答:组合预测是一种将不同预测方法所得的预测结果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预测结果的方法。组合预测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等权组合,即各预测方法的预测值按相同的权数组合成新的组合预测值;二是不等权组合,即赋予不同预测方法的预测值的权数是不一样的。组合预测通常具有较高的精度。

第十三章统计决策概述

2、贝叶斯决策

答:贝叶斯决策:通过样本,结合先验信息,利用贝叶斯的后验概率公式所作的决策。

四、简答题

2、决策信息搜集成本和决策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随着时间推移,决策信息搜集成本在逐渐增加,在搜集到一定的信息之后,信息搜集成本会高于信息所能带来的收益。因此,认为重要程度较低的决策问题,采取即时决策,认为重要程度较高的决策问题,要在搜集到一定的信息之后,适时作出决策。

第十四章风险型决策方法

1、风险型决策答:风险型决策:根据预测各种事件可能发生的先验概率,然后再采用期望效果最好的方案作为最优决策方案。

1、风险型决策经常应用的方法有哪些?实践中如何选择这些方法?

答:常用的方法有: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方法、以等概率(合理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以最大可能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等。

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方法一般适用于几种情况:

(1)概率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客观性质,而且比较稳定;

(2)决策不是解决一次性问题,而是解决多次重复的问题;

(3)决策的结果不会对决策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以等概率(合理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适用于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无法得到的情况。以最大可能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适用于各种自然状态中其中某一状态的概率显著地高于其它方案所出现的概率,而期望值相差不大的情况。

五、计算题

1、某厂准备生产一种新的电子仪器。可采用晶体管分立元件电路,也可采用集成电路。采用分立元件电路有经验,肯定成功,可获利25万元。采用集成电路没有经验,试制成功的概率为0.4。若试制成功可获利250万元,若失败,则亏损100万元。

以期望损益值为标准进行决策。

对先验概率进行敏感性分析。

(3)规定最大收益时效用为1,亏损最大时效用为0.决策者认为稳得25万元与第二方案期望值100万元相当。要求用效用概率决策法进行决策,并与(1)的决策结果比较。 答:(1)第一方案,即采用分立元件电路,确定收益为25万元,第二方案,即采用集成电路,期望收益为

250*0.4-100*0.6=40万元 显然最优方案为第二方案。

(2)计算第二方案的期望收益时,用到先验概率。设采用集成电路成功的概率为p , 根据

方案的期望收益相等求出临界概率。由 250*

p -100*(1-p )=25 得到p =0.357. 故只要采

用集成电路成功的概率大于0.357,决策结果都不变,都得到第二方案为最优方案

(3)用效用概率决策法。显然,第一方案稳得25万元的效用值与第二方案期望值为100万元的效用相等。由(1)知道,第二方案期望值为40万元,故其效用值要小于第一方案的效用值。因此,根据效用期望标准,应该是第一方案最优。这与(1)结果相反。

第十五章 贝叶斯决策方法 三、名词解释 1、贝叶斯决策

答:贝叶斯决策:根据各种事件发生的先验概率进行决策一般具有较大的风险。减少这种风险的办法是通过科学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获得较为准确的情报信息,以修正先验概率。

四、简答题

1、简述n 个事件的贝叶斯定理。

答:n 个事件的贝叶斯定理公式:如果事件n A A A ,,,21 是互斥完备的,其中某个事件的

发生是事件B 发生的必要条件。则

)/()()/()()/()()

/()()/(2211n n i i i A B P A P A B P A P A B P A P A B P A P B A P +++=

五、计算题

1、某工厂的产品每箱的次品率由三种可能:0.02,0.05,0.10,其相应概率分别为0.5,0.3,0.2。今从一箱中有返回地抽取10件,检验后发现这10件中有一件次品,试求三种次品率的后验概率。

答:(1)设三种次品率依次为

321,,θθθ,于是5.0)(1=θP ,3.0)(2=θP ,2.0)(3=θP 。

设A 表示事件“10件中有一件次品”,要求

)/(1A P θ,)/(2A P θ,)/(3A P θ。

)/(1θA P =02.0*98.09=0.0167

)/(2θA P =05.0*95.09=0.0315

)/(3θA P =10.0*90.09=0.03874

)/()()/()()/()()(332211θθθθθθA P P A P P A P P A P ++==0.02555

所求的后验概率为:

)/(1A P θ=)(/)/()(11A P A P P θθ=0.00945/0.02555=0.3699

)/(2A P θ=)(/)/()(22A P A P P θθ=0.00835/0.02555=0.3268

)/(3A P θ=)(/)/()(33A P A P P θθ=0.00775/0.02555=0.3033

第十六章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三、名词解释 5、“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方法 答:“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方法:是决策者先计算出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然后分别找出各方案对应不同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中最大值,最后从这些最大后悔值中找出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将其对应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四、简答题

2、简述“好中求好”决策方法的一般步骤。 答:“好中求好”决策准则的步骤:(1)确定各种可行方案;(2)确定决策问题将面临的各种自然状态。(3)将各种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列于决策矩阵表中。(4)求出每一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5)在这些最大损益值中取最大值]}

[max {max ij d L j

i

θ,所

对应的方案i d 为最佳决策方案。如果损益矩阵是损失矩阵,则采取“最小最小”决策准则,

即取

]}

[min {min ij d L j

i

θ对应的方案

i d 为最佳决策方案。

第十七章 多目标决策法 1、多目标决策

答:多目标决策:统计决策中的目标通常不会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目标,具有多个目标的决策问题的决策即称为多目标决策。 四、简答题

3、简述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答:层次分析法的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模型;(3)对每一层构造判断矩阵;(3)确定每一层次权重;(4)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5)层次加权,得到各方案关于总目标的权重大小,具有最大权重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 一元回归模型:i n n x b b y μ++=10

0=i μ 0=i E μ 2)(μ

σμ=i D i i x b b y

+=0? ()()()

2

1∑∑---=x x y y x x b x b y b

10

-= 标准误差()2

?2

--=

∑b y y SE

可决系数()()222

?1∑∑---=y y y y R 相关系数()()()()

∑∑∑----=2

2y y x x y y x x r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检验假设:0:,0:1100≠=b H b H 统计检验量()2 (1)

-=

n t s b t b

其中()

∑-=

2

x x SE

S b 检验规则:给定显著性水平,α若αt t >则回归系数显著。

置信区间=tSE y

±?

要求:(1)拟合适当的回归方程;(2)判断拟合优度情况;(3)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α

=0.05)(4)当体重为75公斤时,求其身高平均值的95% 的置信区间。 解答:(1)n=8,经计算得:

∑=472x ∑=281582

x

∑=54.13y

∑=9788.222

y

∑=02.803xy

因此建立一元回归方程

2

回归直线拟合优度不是很理想。 3

拒绝原假设,认为所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是显著的。 4

()()()()

0134.047228158847254.1302.8038?22221=-??-?=--=---=∑

∑∑

∑∑∑

x x n y x xy n x x y y x x b 9

.084720134.0854.13??10=?-=-=x b y b x

y 0134.0898.0?+=4815.069.189788.22)59828158(0134.0)(?)()(?22222222122212

=?-?-?=--=--=∑

∑∑∑

y n y x n x b y y x x b R )6,1(50564815.0164815.01)2(05.02

2F R n R F >=-?=--=0734

.06

02.8030134.054.139.09788.222??102=?-?-=---=∑∑∑

n xy b y b y SE )

078.2,728.1(8

/47228158)

8/47275(810734.04476.2750134.0898.0)()(1)2(?)(22

22

02

00=--+

??±?+=--+-±=∑

x x x x n SE n t Y Y E α

一次移动平均法

一次指数平滑法

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

()2

1

t t t b S S N '''=

--

t m t t F a b m +=+m 为预测超前期数

布朗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法:其基本原理与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相 似 ,因为当趋势存在时,一次和二次 平滑值都滞后于实际值,将一次和二次平滑值之差加在一次平滑值上,则可对趋势进行修正。

m 为预测超前期数

一、自适应过滤法的实际应用

假设某商品最近5年的销售额资料如下:

利用自适应过滤法预测2007年、2008年该商品的销售额。 本例中,取p=2,可得初始权数 1φ=2φ=1/p=0.5

学习常数

=1/(50*50+53*53)=0.0002

在此我们取k=0.0002

(

)1111

1

.../t

t t t t N i

t N F x x x N x N

+--+-+=+++=

t t t F x F )1(1α

α-+=+121

...t t t t N t x x x x S N

---+++++'=121...t t t t N t S S S S S N

---+''''++++''=2t t t

a S S '''

=-()11t t t S ax a S -''

=+-()11t t

t S aS a S -'''''

=+-2t t t a S S '''

=-()

1t t t b S S αα'''=--t m t t

F a b m

+=+

根据已知数据,计算t=2时t+1期的预测值: 1

=44 2

=48-44=4

3根据公式11'2+-++=i t t i i x ke φφ调整权数:

0.5724540.000220.5'1=???+=φ 569.04340002.025.0

'2=???+=φ

步骤(1)~(3)即是一次迭代调整,然后用新的权数计算t=3时t+1期的预测值:

自相关函数的定义 :

偏相关函数

其中

例题2:考虑如下AR (2)序列

已知观测值47.7,64.74950==X X ,(1)试预报X (51),X (52) 给出(1)预报的置信度为95%的预报区间

解答 (1)

(2)

122131??x x x x t φ

φ+==+3331?x

x e e t -==+(

)()

(

)

∑∑=-=+---=n t t k n t k t t k y

y y y y y 121?ρn

y y n t t

/1∑==j

k k kk j k j k ----=,1,1,?????

??=

kk ?

?1?ρ

∑∑-=---=----1

1,11

1

,1??1???k j j k j k k j j k j k k ρ?

ρ?ρ

1

=k ,...3,2=k 121.50.30.5t t t t

X X X ε--=+++{}~(0,1)

t IIDN ε()501 1.50.37.640.57.477.527X =+?+?=

()

502 1.50.37.5270.57.647.5781

X =+?+?= 2

0112121,0.3,0.59??α?αα

====+=()2250

11σ

σ

== ()

()

222

50121 1.09σσ?=+= ()()

50501.96X k k σ±

预报区间:

关联系数

关联度 例题

参考序列为1,2,被比较序列为3,4 求关联度 以1为参考求关联度

第一步:初始化,即将该序列所有数据分别除以第一个数据。得到:

第二步:求序列差。

第三步:求两极差。

第四步:计算关联系数。

1,2关联度

条件概率公式

贝叶斯公式

()()

()()()()

()(){

}

n X X X k X 0000?,...,2?,1??=()()

()()

()()

()

(){}

n X X X k X 0000,...,2,1=()()()()()()()()

()()()()()()()()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00000000?max max ??max max ?min min )(-+--+-=

ρρη()

∑==n

k k

n r 11η(

)

9.41,3.42,4.43,8.451=X )9.44,9.43,6.41,1.39(2=X (

)

5.3,5.3,3.3,4.33=X ()

7.4,4.5,8.6,7.64=X (

)

9138.0,9235.0,9475.0,11

='X ()

1483.1,1227.1,063.1,12='X (

)

0294

.1,0294.1,097,.13='X (

)

7.0,805.0,0149.1,14='X (

)

2335.0,1992.0,1155.0,02=?()

1146.0,1059.0,0225

.0,03=?(

)

2148.0,1185.0,0674

.0,04=?()

2335

.0max max =?=k M i

()

0min min =?=k m i ()

1112=γ()

503.0212=γ()

3695.0312=γ()3333.0412=γ()

551

.0414

1

1212==∑=k k γγ11A A P P P (B )

(/B )=(B )1111122A A A A A A A P P P P P P P ()(B/)(/B )=()(B/)+()(B/)

例 1 为了提高某产品的质量,企业决策人考虑增加投资来改进生产设备,预计需投资90万元。但从投资效果看,下属部门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改进设备后高质量产品可占90%,二是认为改进设备后高质量产品可占70%。根据经验,决策人认为第一种意见的可信度有40%,第二种意见的可信度有60%。为慎重起见,决策人先做了个小规模试验——试制了5个产品,结果全是高质量产品。问:现在决策人对两种意见的可信程度有没有变化?

后验概率

可以看到,试验后决策人对两种意见的可信程度变为了0.7和0.3。这就是贝叶斯决策的后验概率

贝叶斯例题:某决策问题由以下损益表表示:

以1I ,2I 表示市场调查结果的两种状态根据历史资料可以获得以下概率值

()8.0/11=I S P ()2.0/12=S I P ()4.0/21=S I P ()6.0/22=S I P

要求:(1)计算P (1I )和P (2I ) (2)J 计算后验概率()()()()22211211/,/,/,/I S P I S P I S P I S P (3)计算市场调差信息的价值(4)应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分析(5)做后验分析

590

.0)9.0()/(51==θA P 168

.0)7.0()/(52==θA P )

()/()()/()(2

211θθθθP A P P A P A P +=337

.06.0168.04.0590.0=?+?=1(/)P A θ=)

(/)()/(11A P P A P θθ0.236/0.337=0.700,

=2(/)P A θ=)

(/)()/(22A P P A P θθ=0.101/0.337=0.300

171616(1)0.1950.996.2196.09()

F x F

αα=++=?+?=万元

解答:()()

()()()()()()()()()()()()()()()

()()()()()()()

()()()()()()()

()()()()()()()

8182

.0////1818

.0////4186

.0////5714

.0////)2(44

.0//56

.0//22211222222222112112212211112211222111111111222

1

1

2

2

2211111=?+??=

=?+??=

=?+??=

=?+??==?+?==?+?=S P S I P S P S I P S P S I P I S P S P S I P S P S I P S P S I P I S P S P S I P S P S I P S P S I P I S P S P S I P S P S I P S P S I P I S P S P S I

P S P S I

P I P S P S I P S P S I P I P

不市场调查:1d :()()22030010021=?+?S P S P ()()280200400:212=?+?S P S P d 选择方案2d 收益280 进行市场调差结果是1I :

()()()()2

1211212111d ,28.314/200/400:72.185/300/100:选择=?+?=?+?I S P I S P d I S P I S P d

进行市场调查结果是2I :

()()()()36

.236/200/400:d 64.263/300/100:222121

22211=?+?=?+?I S P I S P d I S P I S P d 选择

进行市场调查损益值为:()()28064.26328.31421=?+?I P I P

《统计预测与决策》第四版 徐国祥 复习试卷及答案(四套)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统计预测方法中,以逻辑判断为主的方法属于()。 A 回归预测法 B 定量预测法 C 定性预测法 D 时间序列预测法 2 下列哪一项不是统计决策的公理()。 A 方案优劣可以比较 B 效用等同性 C 效用替换性 D 效用递减性 3 根据经验D-W统计量在()之间表示回归模型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A 1.0-1.5 B 1.5-2.5 C 1.5-2.0 D 2.5-3.5 4 当时间序列各期值的二阶差分相等或大致相等时,可配合( )进行预测。 A 线性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指数模型 D修正指数模型 5 ()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交替。 A 经济周期 B 景气循环 C 古典经济周期 D 现代经济周期 6 灰色预测是对含有()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 A 完全充分信息 B 完全未知信息 C 不确定因素 D 不可知因素 7 状态空间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动态系统符合()。 A 平稳特性 B 随机特性 C 马尔可夫特性 D 离散性 8 不确定性决策中“乐观决策准则”以()作为选择最优方案的标准。 A 最大损失 B 最大收益 C 后悔值 D α系数 9 贝叶斯定理实质上是对()的陈述。 A 联合概率 B 边际概率 C 条件概率 D 后验概率 10 景气预警系统中绿色信号代表()。 A 经济过热 B 经济稳定 C 经济萧条 D 经济波动过大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 构成统计预测的基本要素有()。 A 经济理论 B预测主体 C数学模型 D实际资料 2 统计预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A 经济原则 B连贯原则 C可行原则 D 类推原则 3 按预测方法的性质,大致可分为()预测方法。 A 定性预测 B 情景预测 C时间序列预测 D回归预测

统计预测和决策(2015最全版)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①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估计预测未来。 ②统计预测:属于预测方法研究的范畴,即如何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③定量推测,并计算概率置信区间。 第二章 ①定性预测:是指预测者依靠熟悉业务知识、具有丰富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与专家,根据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和直观材料,运用个人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性质和程度上的判断,然后再通过一定形式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作为预测未来的主要依据。 ②主观概率:是人们对根据几次经验结果所做的主观判断的主观判断的量度。 ③客观概率:是根据事件发展的客观性统计出来的一种概率。 ④相互影响法:是从分析各个事件之间由于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变化,以及变化发生的概率,来研究各个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预测方法。 第三章 ①残差: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离差 ②可绝系数:衡量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表示自变量解释因变量变动的百分百比。 ③相关系数:测定拟合优度的指标,相关系数平方等于可绝系数。 ④非线性回归预测法:在社会现实经济活动中,很多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这

时就要选配适当类型的曲线,即非线性回归预测。 ⑤拟合优度:衡量回归直线拟合效果的指标 ⑥自相关系数:是衡量同一变量不同时期的数据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 ⑦D-W:检验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的一个有效方法,其计算公式为:D—W=∑(ui-ui-1)^2/∑ui^2,其中ui=yi-^yi.根据经验D-W统计量在1.5~2.5之间表示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第四章 ①不规则变动因素:又称随机变动,它是受各种偶然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不规则变动。 ②趋势外推法:用时间t为自变量,时序数值y为因变量,建立合适的趋势模型,并赋予时间变量t所需要的值,从而得到相应时刻的时间序列未来值。 ③图形识别法:通过绘制以时间t为横轴,时序数据为y轴的散点图形,并将其与各种函数曲线模型比较,选择最为合适的模型。 ④差分法:利用差分把数据修匀,使非平稳的序列达到平稳序列。同时与各类模型差分特点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模型。 ⑤标准误差: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 ⑥ 第五章 ①一次移动平均法:收集一组观测值,计算这组观测值的均值,利用这一均值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②一次指数平滑法:利用前一期的预测值Ft代替Xt-N得到预测的通式:Ft+1=aXt+(1-a)Ft.

统计预测与决策复习资料

1、德尔菲法预测产品的未来销售量 某公司研制出一种新产品,现在市场上还没有相似产品出现,因此没有历史数据可以获得。但公司需要对可能的销售量作出预测,以决定产量。于是该公司成立专家小组,并聘请业务经理、市场专家和销售人员等8位专家,预测全年可能的销售量。8位专家通过对新产品的特点、用途进行了介绍,以及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作了深入调查,提出了个人判断,经过三次反馈得到结果如下表所示。 (1)在预测时,最终一次判断是综合前几次的反馈做出的,因此一般取后一次判断为依据。则如果按照8位专家第三次的平均值计算,则预测这个新产品的平均销售量为: 5953 775 580430=++(千件) (2)将最可能销售量、最低销售量和最高销售量分别按0.50、0.20和0.30的概率加权平均,则预测平均销售量为: 5.6003.07752.04305.0580=?+?+?(千件) (3)用中位数计算,可将第三次判断按预测值高低排列如下: 最低销售量: 320 350 370 400 430 500 550 最可能销售量: 410 500 520 530 600 610 700 750 最高销售量: 600 610 620 670 750 800 900 1250 中间项的计算公式为 n 1 (n )2 +=项数 最低销售量的中位数为第四项,即400。 最可能销售量的中位数为第四、第五项的平均数,即565。 最高销售量的中位数为第四、第五项的平均数,即710。 将可最能销售量、最低销三售量和最高销售量分别按0.50、0.20和0.30的概率加权平均,则预测平均销售量为 5.6553.07102.04005.0565=?+?+?(千件)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数据分布的偏态较大,一般使用中位数,以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的判断值得影响;如果数据分布的偏态比较小,一般使用平均数,以便考虑到每个判断值的影响。 2、主观概率法预测房产需求量

统计预测与决策复习范围

一、选择题 1 情景预测法通常将研究对象分为()和环境两个部分。 A 情景 B 主题 C 事件 D 场景 2 一般而言,回归预测法只适于作()预测。 A 长期 B 中、短期 C 固定期 D 周期 3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定性预测的是()。 A 趋势外推法B主观概率法C领先指标法 D 德尔菲法 4根据经验在时间序列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平滑系数α的取值应为()。 A 0.1-0.3 B 0.5-0.7 C 0.7-0.9 D 0.4-0.6 5当时间序列各期值的一阶差比率(大致)相等时,可以配( )进行预测。 A 线性模型B抛物线模型C指数模型D修正指数模型 6 状态空间模型按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和()模型。 A 确定性、随机性 B 线性、非线性 C 离散性、连续性 D 隐性、显性 7 统计预测方法中,以数学模型为主的方法属于()。 A 回归预测法 B 定量预测法 C 定性预测法 D 时间序列预测法 8 下列哪一项不是统计决策的公理()。 A 方案优劣可以比较 B 效用等同性 C 效用替换性 D 效用递减性 9 预测实践中,人们往往采纳判定系数R2()的模型. A 最高 B 最低 C 中等 D 为零的 10 当时间序列各期值的二阶差分相等或大致相等时,可配合( )进行预测。 A 线性模型B抛物线模型C指数模型D修正指数模型 11 ()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相对水平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交替。 A 经济周期 B 景气循环 C 古典经济周期D现代经济周期 12 灰色预测适用的对象是时序的发展呈()型趋势。 A 指数 B 直线 C 季节 D 周期 13 德尔菲法是根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方法。 A 无突变情景 B 历史数据 C 专家知识和经验 D 直觉 14 相关系数越接近±1,表明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A 越低B一般 C 越高D不一定 15 采用博克斯-詹金斯方法时,如果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都是拖尾的,

统计预测与决策知识点考试必过和《统计预测与决策》复习试卷(共4套、含答案)汇总

1.统计预测的概念: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估计未来,预测未来。 2.三要素:实际资料是预测的依据,经济理论是预测的基础,数学建模是预测的手段 3.统计预测、经济预测的联系和区别:主要联系它们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的对象: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宏观和微观的市场预测、管理决策、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等提供信息;统计预测为经济定量预测提供所需的统计方法论;主要区别:从研究的角度看,统计预测和经济预测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对象,但着眼点不同。前者属于方法论研究,其研究的结果表现为预测方法的完善程度;后者则是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一种实质性预测,其结果表现为对某种经济现象的未来发展做出判断。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经济预测是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统计预测则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4统计预测的分类: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类,其中定量预测法又可大致分为回归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按预测时间长短,分为近期预测-1个月、短期预测-1-3个月、中期预测-3个月-2年 和长期预测 – 2年以上 ;按预测是否重复,分为一次性预测和反复预测 5.预测方法考虑三个问题:合适性,费用,精确性 6.统计预测的原则:连贯原则,类推原则 7.统计预测的步骤:确定预测目的,搜索和审核资料选择预测类型和方法,分析误差改进模型,提出预测报告 8.德尔菲法:是根据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直接经验,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一种方法,也称专家调查法。它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用于预测领域的。特点:反馈性,匿名性,统计性;优点:加快预测速度节约预测费用,获得不同的价值观点和意见,适用长期预测和对新产品的预测,历史资料不足或不可预测因素多时尤为适用;缺点:分地区的顾客群或产品的预测可能不可靠,责任分散,专家的意见未必完整 9.主观概率法步骤:1准备相关资料2编制主观概率调查表3汇总整理4判断预测 10.情景预测法特点:1使用范围广不受假设条件限制2考虑问题全面应用灵活3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4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难题减轻影响。步骤: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分析影响,分析突发事件,进行预测 11.为什么要对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由于很多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具有广泛的应用进行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时,必须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12.应用回归预测法进行预测时应注意:1用定性分析判断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2避免回归预测的任意外推3应用合适的数据资料 13.影响经济时间序列变化因素: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周期变动,不规则变动 14,。自适应过滤法的计算步骤:确定加权平均数的个数p ;确定初始权数;计算预测值;计算预测误差;权数调整;进行迭代调整 15.自适应过滤法的优点:方法简单易行可采用标准程序上机运算;需要数据量较少;约束条件较少;具有自适应性,它能自动调整权数,是一种可变的系数模型 16:。自适应过滤法与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相比有什么区别:自与移指都是以自回归模型为基础,所不同的是移和指的权数都是固定的,而自适应权数是根据预测误差的大小不断调整修改而获得的最佳权数 17,学习常数k 的选取应满足什么条件如何确定:要使初始权数经过调整逐步向最佳权数逼近,从而使模型的MSE 向最小值收敛,k 的选取值条件为max 121??????≤ ∑=p i i x k ,不过为了提高 模型中权数调整逐次逼近最佳权数的速度,可以取较大的k 值,但是必须满足k 《=1/p

统计决策与预测实验报告

湘南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统计预测和决策 专业班级:经济统计学一班 姓名:吴丽媛 学号: 201414430148 指导教师:谷玉 实验日期: 2017.3.28

实验一:多元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客观事物的变化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此时就要用到多元回归分析,借以说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EXCEL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函数模型。 二、实验设备 2007版EXCEL软件 三、实验内容 分析喜欢某种牌号牙膏的居民百分比与该地区居民的人均年收入 和教育指数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包含数据及详细过程) 1.加载数据分析 第一步:打开2007excel,点击左上角的按钮,如图所示。 第二步:点击右下角的,如图所示。

第三步:点击左侧的加载项,如图所示。 第四步:点击最下面的“转到”,如图所示,然后选中“分析数据库”,点击“确定”。 2.输入数据,如下图

3.数据分析 第一步:点击excel2007中工具栏的“数据”,然后点击“数据分析”,弹出数据分析的对话框,如图所示。 第二步:选中“回归”,点击确定,弹出对话框,如图所示。 第三步:“Y值输入区域”为$B$2:$B$11,“X值输入区域”$C$2:$D$11,选择“置信度”为95%,“新工作表组”,“残差”和“标准残差”。如图所示,点击确定。 五、实验结果与解释 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解释:由如上图的输出结果可知,第一部分为汇总统计,MultipleR 指复相关系数,RSquare 指判定系数,Adjusted 指调整的判定系数,标准误差指估计的标准误,观测值指样本容量;第二部分为方差分析,df 指自由度,SS 指平方和,MS 指均方,F 指 F 统计量, significance of F 指p 值;第三部分包括:Intercept 指截距,Coefficient 指系数, tstat 指t 统计量。由2 R =0.6682,可知此回归模型只能解释喜欢该品牌牙膏的百分比变差的66.82%, 该模型的方程为:218118.20168.44492.13x x y ++=∧.

(完整版)统计预测与决策练习题..

第一章统计预测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8、统计预测的研究对象是() A、经济现象的数值 B、宏观市场 C、微观市场 D、经济未来变化趋势 答:A 二、多项选择题 4、定量预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 A、回归预测法 B、相互影响分析法 C、时间序列预测法 D、情景预测法 E、领先指标法 答:AC 三、名词解释 2、统计预测 答:即如何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定量推测,并计算概率置信区间。 四、简答题 1、试述统计预测与经济预测的联系和区别。 答:两者的主要联系是:①它们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的对象;②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宏观和微观的市场预测、管理决策、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等提供信息;③统计预测为经济定量预测提供所需的统计方法论。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①从研究的角度看,统计预测和经济预测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对象,但着眼点不同。前者属于方法论研究,其研究的结果表现为预测方法的完善程度;后者则是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一种实质性预测,其结果表现为对某种经济现象的未来发展做出判断;②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经济预测是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统计预测则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第二章定性预测法 一、单项选择题 3、()需要人们根据经验或预感对所预测的事件事先估算一个主观概率。 A 德尔菲法 B 主观概率法 C 情景分析法 D 销售人员预测法 答:B 二、多项选择题 2、主观概率法的预测步骤有: A 准备相关资料 B 编制主观概率表 C 确定专家人选 D 汇总整理 E 判断预测 答:A B D E 三、名词解释 2、主观概率 答:是人们对根据某几次经验结果所作的主观判断的量度。 四、简答题 1、定型预测有什么特点?它和定量预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定型预测的特点在于:(1)着重对事物发展的性质进行预测,主要凭借人的经验以及分析能力;(2)着重对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和重大转折点进行预测。

统计预测与决策基本概念定义

统计预测的概念 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估计未来、预测未来。统计预测属于预测方法范畴,即如何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定量预测,并计算概率置信区间。 统计预测方法是一种具有通用性的方法。实际资料是预测的依据,经济理论是预测的基础,数学模型是预测的手段,它们共同构成统计预测的三个要素。统计预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测的作用是通过各个企业或行业内部的行动计划和决策来实现的。统计预测作用的大小取决于预测结果所产生的效益多少。影响预测作用大小的因素:预测费用的高低,预测方法的难易程度,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预测方法分类:1、可归纳分为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定量预测又可分为回归预测法和时间预测法。2、按预测时间分为近期、短期、中期、长期预测。 3、按预测是否重复分为一次性预测和反复预测。统计预测方法的选择主要考虑(原则):合适性、费用和精确性。步骤:1、确定预测目的 2、搜索和审核资料 3、选择预测模型和方法 4、分析预测误差,改进预测模型 5、提出预测报告。 自适应过滤法原理:就是从自回归系数的一组初始估计值开始利用公式i t t t i X ke --+Φ=Φ2)1('it 主次迭代,不断调整,以实现自回归系数的最优化。基本步骤:1、首先确定模型阶数P 2、选择合适的滤波参数k 3、计算每一次残差e 4、根据残差e 以及调整公式i t t t i X ke --+Φ=Φ2)1('it 计算下一轮的系数 5、迭代直到取得合适的系数。特点:经过逐次迭代,自回归系数可以不断调整,以使自回归系数达到最优化。优点:1、简单易行,可采用标准程序上机运算 2、适用于数据点较少的情况 3、约束条件较少 4、具有自适应性,能自动调整回归系数,是一个可变系数的数据模型。 干预分析模型简介:1、干预的含义:时间序列经常会受到特殊事件及态势的影响,称这类外部事件为干预。 2、研究干预分析的目的: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来评估政策干预或突发事件对经济环境和经济过程的具体影响。干预事件按其影响的形式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四种:1、干预事件的影响突然开始,长期持续下去。2、干预事件的影响逐渐开始,长期持续下去。 3、干预事件突然开始,产生暂时的影响。 4、干预事件逐渐开始,产生暂时的影响。 景气和景气预测:景气是对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综合性描述,用以说明经济的活跃程度。经济景气是指总体经济呈上升趋势,经济不景气是指总体经济呈下滑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扩散指数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总体经济状态进行全局的判断和预测,即所谓的景气预测法。景气指标:经济的景气状态时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来描述的,称为景气指标。景气指标分为: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景气循环又称经济波动,也称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分为古典周期和现代周期,通常包括扩张和收缩两个时期,分为四个阶段:复苏、高涨、衰退和萧条。经济周期按类别分为:古典周期,现代周期 按长度分为:1,短:基钦周期 2、中:尤格拉周期 3、中长:库兹涅周期 4,长:康德拉提耶夫周期。景气指标选择原则: 1、重要性和代表性 2、可靠性和充分性 3、一致性和稳定性 4、及时性和光滑性。合成指数:合成指数又称综合指数,其计算方法是先求出每个指标的对称变化率;然后求出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三组指标的组内、组间平均变化率,使得三类指标可比;最后,以年为基年,计算出其余年份各月(季)的(相对)指标。预警系统原理:选择一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敏感指标,运用有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将多个指标合并为一个综合性指标,通过一组类似于交通管制信号红、黄、绿灯的标识,利用这组指标和综合指标对当时的经济状况发出不同的信号,通过观察信号的变动情况来判断未来经济增长的趋势。预警系统作用:1,正确评价当前宏观经济的状态,恰当地反映经济形势的冷热程度,并能承担短期经济形势分析的任务。2,能描述宏观经济运行的轨迹,预测其发展趋势,在重大经济形势变化或发生转折前,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决策者要制定合适的政策,防止经济发生严重的衰退或发生经济过热。3,能及时地反映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判断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是否运用恰当,是否起到了平抑经济波动幅度的效果。4、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5,有利于改革措施出台时机的正确决策。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大纲

《 统计预测与决策 》课程教学大纲 Statistical Forecasting and Decision Making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理论课/选修 适用专业:统计 开课学期:7 总学时数:56 总学分数:3.5 编写年月:2007.5 修订年月:2007.7 执 笔:邹辉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系统阐述有关统计预测与决策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使学生对统计预测和决策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有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阐述国内外统计预测和决策方法在经济、金融和管理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统计预测和决策方法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统计预测概述(4学时) 本章内容:统计预测的概念和作用,统计预测方法的分类和选择,理解统计预测的步骤本章要求:了解统计预测的概念和作用,统计预测方法的分类和选择,理解统计预测的步骤 第二章 定性预测法(4学时) 本章内容:定性预测概念,定性预测特点,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关系,定性预测的集中主要方法。 本章要求:了解定性预测概念,定性预测特点,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关系,理解定性预测的集中七种主要方法。 第三章 回归预测法(6学时) 本章内容: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归预测法、应用回归预测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要求:了解非线性回归预测法、应用回归预测法时应注意的问题。理解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是指成对的两个变量数据分布大体上呈直线趋势时,运用合适的参数估计方法,求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然后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因变量的趋势;理解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回归。多元回归与医院回归类似,可以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也需对模型及模型参数进行统计检验。 第四章 时间序列的分解法和趋势外推法(6学时) 本章内容:时间序列的分解,时间序列分解模型,趋势外推法。 本章要求:了解经济时间序列的变化受到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这四个因素的影响,了解乘法模型分解的基本步骤,理解选择合适的趋势模型是应用趋势法的重要环节,图形识别和差分法是选择趋势模型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五章 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6学分) 本章内容: 一次移动平均法和一次指数平滑法,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和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法,布朗二次多项式(三次)指数平滑法,温特线性和季节性指数平滑法。 本章要求:了解布朗二次多项式(三次)指数平滑法,温特线性和季节性指数平滑法,理解一次移动平均法和一次指数平滑法,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和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法。 第六章 自适应过滤法(6学分) 本章内容:自适应过滤法的概念与特点,使用自适应过滤法应选择好滤波常数k,对原始数列做标准化处理。 本章要求:了解自适应过滤法优点,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自适应过滤法的计算掌握自适应过

统计预测与决策期末考试

统计预测与决策期末考 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单项选择(2’*5) 1、时间序列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特点 (1)长期趋势因素:反映了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发展方向,它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表现为一种近似直线的持续向上或持续向下或平稳的趋势。在某种情况下,它也可以表现为某种类似指数趋势或其他趋势的形式。经济现象的长期趋势一旦形成,总能延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2)季节变动因素:是经济现象受季节变动影响所形成的一种长度和幅度固定的周期波动。包括受自然季节影响所形成额波动,也包括受工作时间规律所形成的波动。与周期变动的区别在于季节变动波动长度固定 (3)周期变动因素:也称循环变动因素,受各种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上下起伏不定的波动,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指数、股票价格、利率和大多数经济指标 (4)不规则变动因素:也称随机变动,受各种偶然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不规则波动,如股票价格受突然出现的利好或利空消息的影响产生的波动 2、时间序列差分法确定趋势外推模型(P56) 由于模型种类很多,为了根据历史数据正确选择模型,常常利用差分法把时间序列转换为平稳序列。即利用差分法把数据修匀,使非平稳序列达到平稳序列。一阶向后差分定义为: 一阶向后差分实际上是当时间由t推到t-1时的增量。 二阶向后差分的定义为: K阶向后差分的定义为: 3、定性预测方法的种类 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领先指标法、厂长(经理)评判意见法、推销人员估计法、相互影响分析法 4、平滑系数的选取(α的取值)(P81) 5、平均相对误差的计算(P192) 平均相对误差公式: 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公式: 二、多选(3’*5) 6、决策的基本因素 决策主体、决策目标、决策对象、决策环境 7、最优决策的选择标准有哪些? (1)期望的效用值 (2)等概率(合理性) (3)最大可能性 (4)期望收益值最大(期望损失值最小) 8、常用的多目标决策体系 (1)单层目标体系:各目标同属于总目标之下,各目标之间是并列的关系。(2)树形多层目标体系:目标分为多层,每个下层目标都隶属于一个而且只隶属于一个上层目标,下层目标是对上层目标的更加具体的说明。 (3)非树形多层目标体系:目标分为多层,每个下层目标隶属于某几个上层目标。

统计预测与决策-复习题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经验D-W统计量在()之间表示回归模型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A 1.0-1.5 B 1.5-2.5 C 1.5-2.0 D 2.5-3.5 2 当时间序列各期值的二阶差分相等或大致相等时,可配合( ) 进行预测。 A 线性模型B抛物线模型C指数模型D修正指数模型 3 灰色预测是对含有()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 A 完全充分信息 B 完全未知信息 C 不确定因素 D 不可知因素 4 不确定性决策中“乐观决策准则”以()作为选择最优方案的标准。 A 最大损失 B 最大收益 C 后悔值 D α系数 5 贝叶斯定理实质上是对()的陈述。 A 联合概率 B 边际概率 C 条件概率 D 后验概率 6 时间序列的分解法中受季节变动影响所形成的一种长度和幅度固定的周期波动称为 ()。 A 长期趋势 B 季节趋势 C 周期变动 D 随机变动 7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定性预测的是()。 A 趋势外推法B主观概率法C领先指标法 D 德尔菲法 8 当时间序列各期值的一阶差比率(大致)相等时,可以配( )进行预测。 A 线性模型B抛物线模型C指数模型D修正指数模型 9 贝叶斯决策是根据()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 A 似然概率 B 先验概率 C 边际概率 D 后验概率 10 经济景气是指总体经济成()发展趋势。 A 上升 B 下滑 C 持平 D 波动 二、多项选择题 1 构成统计预测的基本要素有()。 A 经济理论B预测主体C数学模型D实际资料 2 统计预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A 经济原则B连贯原则C可行原则 D 类推原则 3 按预测方法的性质,大致可分为()预测方法。 A 定性预测 B 情景预测C时间序列预测D回归预测 4 ARMA模型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A 自回归模型 B 移动平均模型C混合模型 D 季节模型 5 风险决策的方法有() A 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决策方法 B 以等概率为标准的决策方法 C 以最大可能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D以损益值为标准的决策方法 6 景气指标的分类包括()。 A 领先指标B基准指标C同步指标D滞后指标 7 风险决策矩阵中应当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A 备选方案B状态空间 C 最优方案选择标准D各方案的可能结果 8 统计决策的基本原则是()。 A 可行性 B 未来性 C 合理性 D 经济性 9 决策的基本因素包括()。 A 决策主体 B 决策环境 C 决策对象 D 决策目标

《统计预测与决策》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统计预测方法中,以逻辑判断为主的方法属于(C)。 A 回归预测法 B 定量预测法 C 定性预测法 D 时间序列预测法 2 下列哪一项不是统计决策的公理(D)。 A 方案优劣可以比较 B 效用等同性 C 效用替换性 D 效用递减性 3 根据经验D-W统计量在(B)之间表示回归模型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A 1.0-1.5 B 1.5-2.5 C 1.5-2.0 D 2.5-3.5 4 当时间序列各期值的二阶差分相等或大致相等时,可配合(B)进行预测。 A 线性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指数模型 D修正指数模型 5 (C)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交替。 A 经济周期 B 景气循环 C 古典经济周期 D 现代经济周期 6 灰色预测是对含有(C)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 A 完全充分信息 B 完全未知信息 C 不确定因素 D 不可知因素 7 状态空间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动态系统符合(C)。 A 平稳特性 B 随机特性 C 马尔可夫特性 D 离散性 8 不确定性决策中“乐观决策准则”以(B)作为选择最优方案的标准。 A 最大损失 B 最大收益 C 后悔值 D α系数 9 贝叶斯定理实质上是对(C)的陈述。 A 联合概率 B 边际概率 C 条件概率 D 后验概率 10 景气预警系统中绿色信号代表(B)。 A 经济过热 B 经济稳定 C 经济萧条 D 经济波动过大 二、多项选择题 1 构成统计预测的基本要素有(ACD)。 A 经济理论 B预测主体 C数学模型 D实际资料 2 统计预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BD)。 A 经济原则 B连贯原则 C可行原则 D 类推原则 3 按预测方法的性质,大致可分为(ACD)预测方法。 A 定性预测 B 情景预测 C时间序列预测 D回归预测 4 一次指数平滑的初始值可以采用以下(BD)方法确定。 A 最近一期值 B第一期实际值 C最近几期的均值 D最初几期的均值 5 常用的景气指标的分类方法有(ABCD)。 A 马场法 B时差相关法 C KL信息量法 D峰谷对应法 三、名词解释 1 同步指标:是指景气指标中与总体经济变化相一致或同步的那些指标。 2 预测精度:是指预测模型拟合的好坏程度,即由预测模型所产生的模拟值与历史实际数据拟合程度的优劣。 3 劣势方案:统计决策中,如果一个方案在任何自然状态下的结果都劣于其它方案结果,则该方案称为劣势方案。 4 层次分析法: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论文(DOC)

统计预测与决策 课程论文 题目基于ARMA模型的西安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学生姓名解盼 学生学号 13610704150504 专业经济统计学 班级金融统计班 提交日期二〇一六年五月

基于ARMA模型对西安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分析与预 测 摘要:本文分析了 1987-2013年西安地区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在将该时间序 列平稳化的基础上,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ARMA),从中得出西安进出口总额序列的变化规律,并且预测2014,2015年西安进出口总额的数值。 关键词:时间序列预测;进出口总额;ARMA模型 1. 前言 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进出口总额用以观察一个国 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进出口总额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 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 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 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 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 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 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 他进出口货物。本文就此对我国进出口总额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并且采用ARMA 模型对序列进行拟合,最后在此基础上对2014年西安进出口总额数据进行预测。 2. ARMA模型 2.1 ARMA模型概述 ARMA模[]1 型全称为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简称 ARMA)是研究时间序列的重要方法。其在经济预测过程中既考虑了 经济现象在时间序列上的依存性, 又考虑了随机波动的干扰性, 对经济运行短 期趋势的预测准确率较高, 是近年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ARMA模型是由美国 统计学家G.E.P.Box 和 G.M.Jenkin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著名时序分析模型, 即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模型有自回归模型AR(q)、移动平均模型MR(q)、自 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p,q) 3种基本类型。其中ARMA(p,q)自回归移动平均模 型,模型可表示为: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设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统计预测与决策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5 月1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统计预测与决策课题全国职工平均工资 的分析与预测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2 年5 月7 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2年5 月18日

目录 前言 (2) 数据来源 (2) 一、描述性分析 (2) 二、组合预测 (3) 1.组合预测的基本思想 (3) 2.单项预测模型 (4) 1)非线性回归预测法 (4) 2)指数曲线趋势外推法 (9) 3)二次曲线指数平滑法 (12) 4)灰色预测法 (16) 3.组合预测模型 (20) 4.组合预测的有效性分析 (23) 三、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附件 (26) 评分标准 (28)

前言 就业与工资是我国面向未来的三大问题之一。它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人民生活水平的联系,而平均工资是反映工资总体情况的指标,它是按工资总额除以单位的年内平均职工人数得出的。根据国家现行规定,工资总额统计的是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否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内。也就是说,平均工资中包含了很大程度上的扣除额度,这不同于职工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平均工资是一项“平均数”,社会上存在一个对其争议的焦点是它不区分收入差距,许多人质疑这种“简单的平均统计”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任何一个统计指标的存在(并且是长期存在)都有它的作用和意义,平均数是反映总体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一般来讲,一项统计调查在反映总体情况时,都要用到平均数。据了解,我国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如:社会保险金征收、基本养老金和退休费发放、最低工资标准、人身损害司法赔偿等,都与平均工资数据相关。故,对平均工资的统计和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预测就是“鉴往知来”,即依据过去和现在的大量资料,运用科学的判断方法和数量方法,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事先做出有效的判断。平均工资预测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对未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与估计,为就业市场提供可靠的标准,是评价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依据之一。由此可见,对全国职工平均工资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数据来源 本次分析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网站数据库,具有相当的真实性。一、描述性分析 对整理后的数据指标进行总体描述性分析(表1):

统计预测与决策分析考试复习题

1、企业决定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有两种方案:一是自行研制,二是国外购买。忽略改进工艺所需时间。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流程使用期是十年。自行研制需要投入300万元,研制成功的可能性是0.7。国外购买,其项目成功的可能性较高为0.9。但是一次支付购买费用500万元。 国外购买的收益:245*10-500=1950 自行研制的收益:179.5*10-300=1495 对于该企业,应该选择从国外购买生产工艺,如果成功,就采取大批量生产的方式,每年可期望获得260万元的利润;若果失败,就按小批量生产,每年可期望获得110万元的利润。 2、某厂准备生产一种新的电子仪器。可采用晶体管分立元件电路,也可采用集成电路。采用分立元件电路有经验,肯定成功,可获利25万元。采用集成电路没有经验,试制成功的概率为0.4。若试制成功可获利250万元,若失败,则亏损100万元。决策者认为稳得25万元与方案0.7的概率获得250万,0.3的概率亏损100万的效用相当,试用效用概率决策法进行决策. 解: 1)晶体管分立元件电路期望收益25万,集成电路期望收益0.4*250+0.6*(-100)=40万采用集成电路方案2)试验成功概率P P*250+(1-P)*(-100)>25,P>0.357。所以P>0.357时选择集成电路方案,否则选择另一个方案 3)u(-100)=0,u(250)=1,u(25)=0.7*u(250)+0.3*u(-100)=0.7 晶体管分立元件电路期望效用0.7,集成电路期望效用:0.4*1+0.6*0=0.4,采用晶体管分立元件电路方案。

3、某决策问题的损益矩阵如下表 1)按α(0.4α=) 2)按“最小的最大后悔值”方法选择一个决策方案. 解:1)d1:0.4*200+0.6*(-20)=68,d2:0.4*150*0.6*20=72,d3:0.4*100+0.6*60=76,选d3. 2)最小的最大后悔值为50,选d2 4、 某冷饮店拟定某种冷饮七八月份的日进货计划,该品种的冷饮进货成本为每箱30元,销售价格为50 元,当天销售后每箱可获利20元。但如果当天剩余一箱,就要由于冷藏费及其他原因而亏损10元,现有过去两年同期的日销售量数据如下表,试用边际分析法对进货计划进行决策 解: 转折概率表中无累积概率等于0.33的日销售量,但0.33介于0.1和0.4之间,最佳进货量应介于120箱到130之间。最佳进货量=120+{(130-120)/(0.4-0.1)}*(0.4-0.33)=122箱 5、 甲、乙、丙三个公司分包一个地区市场,10月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40,0.40,0.20)。有一市场调 查公司已估计到顾客的逐月变化情况如下:甲保留了原有顾客的60%,有20%失给乙公司,20%失给丙公司;乙保留了原有顾客的80%,有10%失给甲公司,10%失给丙公司;丙保留了原有顾客的50%,有30%失给甲公司,20%失给乙公司; (1)预测各公司11月、12月的市场占有率情况(2)当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各公司市场占有率是多少? 解: (1)状态转移矩阵为0.60.20.20.10.80.10.30.20.5???? ?????? 故11月份的市场占有率为 0.60.20.2(0.4,0.4,0.2)0.10.80.1(0.34,0.44,0.22)0.30.20.5?? ??=?? ?? ?? 故12月份的市场占有率为

《统计决策与预测》教学大纲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542040 课程英文名称:Statistical Forecasting and Decision Making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统计学预测及决策的求解原理和方法技巧;通过原理介绍、算法讲解、案例分析等,使学生建立起利用统计学的基本方法进行预测及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统计模型并进行模拟、决策方案和预测结果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统计学软件(如SPSS、SAS 等),使学生具备能用计算机软件对各类预测方法及决策模型进行求解和对求解结果进行简单分析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预测及决策思想及课程中各基本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定性预测、回归预测及灰色预测等基本模型的功能特点以及不确定性决策、多目标决策的求解方法。 2.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适当的决策模型的能力;运用预测与决策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 3.基本技能:使学生获得预测与决策的基本运算技能;运用计算机软件求解基本模型和分析结果的技能。 (三)实施说明 1. 本大纲主要依据应用统计学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应用统计学专业建设和特色发展规划和沈阳理工大学编写本科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及全国通用《统计预测与决策教学大纲》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的; 2.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3.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内容不相关的部分可以自行安排讲授顺序; 4. 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相结合的多种手段开展教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及数理统计基础方面的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的选取应体现相应的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方法及应用,以教材上习题为主。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课程中各基本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模型求解能力及方法的运用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及小测验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统计预测与决策》,徐国祥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统计预测与决策》,魏艳华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

统计预测与决策讲课稿

统计预测与决策 1、德尔菲法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1)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论。 (2)德尔菲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其大致流程是: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见。其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匿名征求专家意见-归纳、统计-匿名反馈-归纳、统计……若干轮后停止。 由此可见,德尔菲法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进行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它有三个明显区别于其他专家预测方法的特点,即匿名性、多次反馈、小组的统计回答。(一)匿名性 因为采用这种方法时所有专家组成员不直接见面,只是通过函件交流,这样就可以消除权威的影响。这是该方法的主要特征。匿名是德尔菲法的极其重要的特点,从事预测的专家彼此互不知道其他有哪些人参加预测,他们是在完全匿名的情况下交流思想的。后来改进的德尔菲法允许专家开会进行专题讨论。 (二)反馈性 该方法需要经过3~4轮的信息反馈,在每次反馈中使调查组和专家组都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使得最终结果基本能够反映专家的基本想法和对信息的认识,所以结果较为客观、可信。小组成员的交流是通过回答组织者的问题来实现的,一般要经过若干轮反馈才能完成预测。 (三)统计性 最典型的小组预测结果是反映多数人的观点,少数派的观点至多概括地提及一下,但是这并没有表示出小组的不同意见的状况。而统计回答却不是这样,它报告1个中位数和2个四分点,其中一半落在2个四分点之内,一半落在2个四分点之外。这样,每种观点都包括在这样的统计中,避免了专家会议法只反映多数人观点的缺点。[1] (3)优点:1、可以避免群体决策的一些可能缺点,声音最大或地位最高的人没有机会控制群体意志,因为每个人的观点都会被收集,另外,管理者可以保证在征集意见以便作出决策时,没有忽视重要观点。 2、德尔菲法同常见的召集专家开会、通过集体讨论、得出一致预测意见的专家会议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德尔菲法能发挥专家会议法的优点,即(1)、能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性高。(2)能把各位专家意见的分歧点表达出来,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3)同时,德尔菲法又能避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4)权威人士的意见影响他人的意见;(5)有些专家碍于情面,不愿意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的意见;(6)出于自尊心而不愿意修改自己原来不全面的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