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毕业设计-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毕业设计-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论文提纲

标题: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写作目的:

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本文浅析了幼儿如何养成良好习惯。

写作结构:

一、幼儿习惯的养成

(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二)营造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

(四)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一帮一”结对子,用幼儿的优势进行拓展,发挥榜样作用

(六)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七)教师为幼儿树立榜样,因为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

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一)培养的形式与目标

(二)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三)培养的步骤

三、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

(二)开展“我交往”“我健康”“我快乐”的主题班会活动

(三)组织亲子活动

(四)家园互动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合理安排生活的习惯,纠正不良习惯

(二)老师在家园合作中起重要作用

目录

一、幼儿习惯的养成 (1)

(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2)

(二)营造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

(三)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 (3)

(四)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4)

(一)培养的形式与目标 (4)

(二)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5)

(三)培养的步骤 (6)

三、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8)

(一)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 (8)

(二)开展“我交往”“我健康”“我快乐”的主题班会活动 (8)

(三)组织亲子活动 (9)

(四)家园互动 (9)

(五)“一帮一”结对子 (9)

(六)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9)

(七)教师为幼儿树立榜样 (10)

参考文献: (11)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种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这就叫习惯。"习惯一经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成了行为的动化。不需要特别的一直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会按已形成的意志去行动。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道路。可见,良好习惯可使人终生受益,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一、幼儿习惯的养成

什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学前期是人生旅途的重要奠基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我国着名教育学家孙云晓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比如,在一次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记者问其中一位科学家:"请问,您认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回答说:"在幼儿园。"记者又问:"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科学家回答说:"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学习要多思考;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饭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这位大科学家所说的"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就是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孩子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就会不自觉的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很难改变。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墨子有句关于习惯教育的说法是:"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是啊,刚出生的孩子就像缕缕白丝,把它染成黑色就是黑色,把它染成黄色就是黄色。所以,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不能不慎重。好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坏习惯则会使孩子终身受到伤害。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和做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又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三字经》上写的分明:子不教,父之过。可以看得出来,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如果说,我们平常给孩子补充的各种食物是孩子的物质营养,那么好的习惯就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重要的精神营养,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保证了两者平衡健康的发展,孩子的身心健康才会和谐发展。

所以说,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如此一来,则就为孩子打开了一盏通往成功的启明灯,指引着他前方的道路。

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什么?幼儿日常的行为习惯现状怎样?幼儿园教师应如何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幼儿园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接触,发现现在幼儿的体魄很健壮,头老聪明,令人担忧的不良行为习惯以存在不少。在卫生习惯上,不爱希东西的,有饭前、便后不洗手的,在生活习惯上,有独立生活能力差、衣赖性强的,有爱睡觉不按时到园的;在饮食习惯上,有偏食、挑食、不爱惜粮食的;在道德行为习惯上,不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意搞破坏的,分不清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物品,看见喜欢的物品就想占为己有的,任性、不有爱同伴、不尊敬长辈的。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有三:

一是家长的意识问题。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普遍的社会现象,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但在幼儿时期怎样去培养教育孩子,却存在片面的观点。一提到培养和教育,家长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能认多少汉字,能背多少唐诗,会几十以内的加减法;如何培养孩子绘画、舞蹈、乐器爱好的兴趣;至于幼儿有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就很少去注意。更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认为这些是小事,大了自然会改变;

二是祖辈的过多呵护、迁就、有求必应,使孩子形成过多的依赖,而不具备承受挫折、自理能力;

三是幼儿园教师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培养与教育,认为有专职保育员的管理,不必去多费口舌。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看似小事,但在幼儿期如不及时的纠正、正确引导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我稍有收获。

(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的一些不良好的行为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教师要细心观察,正面引导。如我班上的保育员每隔二、三天就会折好一叠厚厚的卫生纸方便幼儿用,而有一段时间,天天要准备一叠纸,我觉得奇怪。无意中被我发现了纸快速用完的秘密,原来是班上一名叫××的小朋友的“杰作”,她每次除用纸外,还把纸装在口袋和书包里。发现这个秘密后,我不露声色,在上课时我就说:“我们班上的卫生纸宝宝长了翅膀,它会飞走,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口袋里,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书包里,飞走的纸宝宝它找不到家了,那个小朋友会

帮助纸宝宝的,把它送回家。”课后我就把小朋友带到户外活动,返回教室时,纸悄然返回。于是我让全班小朋友用掌声庆祝纸宝宝回家,同时也教育全班小朋友分清自己和他人物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更不能带回家。经过这件事,被小朋友带回家的磁性图钉也在一朵小红花的鼓励下,在老师和小朋友都未注意的时候回到了黑板上。许多幼儿丢失的铅笔、橡皮、玩具、书籍也都物归原主了。

(二)营造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由于少数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意志力薄弱,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幼儿在幼儿园遭受挫折、碰到困难时,首先想到求助的是妈妈。如有个小朋友,因午睡时被紧邻床好动的幼儿用脚压在肚子很不舒服而求助妈妈。一小朋友午睡时不想起床拉尿,而经常尿床;与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不管有理无理都不愿找教师帮助解决,因为妈妈是“万能”的。尿床,妈妈就向老师提出的要求是不给孩子喝汤;争执,妈妈就直接找上门去理论;睡觉被脚压着肚子不舒服,妈妈想到的是换床。为什么妈妈们就想不到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再请老师、家长帮助解决。一般说来,家长应该注意使避免幼儿在生活中遭受太大的挫折,但这不意味着一切由大人包办代替或是置孩子在一个毫无困难的生活环境中成长。幼儿成长的道路漫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只有提高孩子对挫折的承受力,才能让孩子在认识上、能力上、心理上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应付自如。凡是事情做父母和教师的,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

(三)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

许多幼儿生活习惯不好,分析生活处理能力差的原因就是缺乏锻炼,事事都是大人帮助,甚至家长、教师代劳造成的。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如:夏天穿衣较少,行动自如可训练小班幼儿擦鼻涕、擦屁股,大小便后会自己提裤子,着装可从脱裤子——穿裤子——穿脱开襟衣服——穿脱套头衣服等,来园离园自己背小书包。完成作业后会整理文具;千万不能来离园时书包在家长手上,缺了文具是家长发现的;明明是个能干的孩子家长一出现就什么都不会了。教师和家长也不能因班上孩子多或上班赶时间等客观理由不给孩子实现“我能行”的机会。只有经常反复训练,循序渐进,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才能使孩子摆脱大人照顾,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四)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中,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会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会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

了排;此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

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一)培养的形式与目标

在一日生活中进行培养幼儿的情感贯穿于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去观察,便于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某一所幼儿园中,我就亲眼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中班有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东东经常会用石头、砖瓦等东西去砸动物区里边的动物,或是去破坏植物区里边的植物,刚开始时,班里边的小朋友就会告诉老师说东东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也是经常经常叫他谈话,但东东的破坏行为并没有随之而改变,他依旧去伤害小动物和植物,但这时候的小朋友也已经习惯了他的这种行为,行为时就不会告诉老师及时进行劝阻。

虽然说小朋友们并没有和东东一样去破坏动植物,但当他们对这种冷漠残酷的行为习以为常的时候,这才是相当可怕的,教师应该及时告诉东东的家长,并教育小朋友们他的做法不对,以后要是再发现这种现象时要及时向老师汇报,同时教育他们要爱护动植物,呵护每一个小生命,让地球能够和谐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培养幼儿好奇多问的心理特征也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因此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的这种心理特征,以此来培养他的求知欲以及各种其它能力。比如:教师在给儿童讲"小马过河"的故事时,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让小朋友们进行讨论,并设置各种问题,有语言表达的、数学计算的、逻辑猜想的,让小朋友们积极踊跃进行回答,回答好的话及时进行奖励,这样不仅让小朋友们学会了各个学科的知识,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也是百利而无一害啊!

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培养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游戏也就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他们在游戏中可以发泄自己在生活中所碰到的不高兴的事,游戏可以带给他们无尽的快乐,

我也认为,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培养是效果最好的一种形式。

游戏可以分为很多种类:角色扮演类,益智类,体育类等。

角色扮演类的游戏可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为主要形式,借助真实或替代材料,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再现周围生活的游戏,从而培养他对某种事物的看法,形成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益智类的游戏是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悦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其智力。

体育类的游戏可以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总之,不同种类的游戏都不同的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为其以后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要求合理对于幼儿的要求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一、两个习惯。比如:小班的幼儿刚进幼儿园,还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环境,第一个月先让他慢慢适应周围环境,接下来才可以深入园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识、技巧。到了大班以后,幼儿身体各器官逐渐变得灵活,各种能力也日渐形成,学知识的范围也就变得更加大了。

所以,关键是第一个月,第一个月坚持不懈,好的习惯自然会慢慢的养成。

榜样示范儿童的行为多是从模仿中形成的,所以儿童周围亲人的言行举止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家长一直为他孩子最近的奇怪行为发愁,因为他的女儿最近老是时不时的歪着脖子,他起初以为是孩子脖子疼就去看医生,医生说没事不是脖子的问题,他就更奇怪了,四处打听,最后为他解开疑团的是当地儿童行为研究的主任,主任建议他去孩子所在的幼儿园看看,在一次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他无意的发现孩子的代课老师经常会无意识的甩自己的辫子,女儿由于好奇就去模仿老师的行为。俗话说:好奇心害死猫。幼儿的好奇心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幸亏他的女儿不是模仿一些坏人坏事,不然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都是个大的伤害。所以,幼儿的父母以及周边的亲朋好友、幼儿的教师都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在幼儿跟前,以免幼儿学习一些不良行为,给幼儿树立好的榜样是作为亲人应尽的职责。

激励强化心理学派中有一个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它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不断地强化,这种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才会增多,这种强化是正强化。如果一种行为得到的强化使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这种强化是负强化,或者也可以通过惩罚、消退等方式来减少幼儿的不良习惯。

比如:如果一个学生在一次测验中得到A的成绩,就奖励他少抄10篇作文(正强化)。

如果一个学生在一次测验中得不到A成绩,就罚他多抄10篇作文(惩罚)。

幼儿园的孩子大都比较喜欢小红花,喜欢老师夸奖他们,所以,在他们表现良好的时候教师可以奖励他们小红花,从而激发他们继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

注重体验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不失为良好的方法。什么事会给他带来快乐,什么事会给他带来烦恼,他自己会在各种经历中慢慢的感受到,习惯的养成就是要建立一条"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制度。主体的体验是这种制度形成的关键因素。

比如:现在许多独生子女都不会做家务活,他们只知道有钱什么事都能做成,所以一直都依赖钱,可是当他们的人生遇到不顺心事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好的想法,轻则危及自己的生命,重则危及整个社会。关键是他们小的时候没形成良好的金钱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多让小孩帮助父母做家务活,不要过于溺爱他们,他们也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丰富幼儿的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是培养幼儿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的重要方法。家长可以在节假日带孩子一起去旅行。游玩各个名胜古迹,让他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带他去爬山,磨练他的意志,让他养成不怕苦的精神;带他去看大海,感受大海那种宽宏大量,伟大胸怀。或许,在旅途中还能够交到世界不同国家的小朋友,让他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让他学花如何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并让他体会到失败的滋味,让他明白失败并不可怕,要善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自我控制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人都有高兴地时候,悲伤的时候,愤怒的时候,但在不同的场合,要表现出恰当的情绪,不能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许多孩子任性、喜欢大哭大闹而且要是大人越哄他就越变本加厉,长此以往,凡事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作家长的,一般出现这种状况,要学会"冷处理"的方式,即在人少的场合尽量不要理他,等他安静下来不再闹脾气的时候,告诉他父母是爱他的,并告诉他刚才的行为时不对的,不应该闹脾气,他要是一直这样闹脾气,父母就慢慢不喜欢他了;要是在人多的场合就把他抱到人少的地方待他安静下来再进行教育。

长期以来,孩子就不会乱发脾气,因为他知道父母是爱他的,他也就会变得更加宽容、善良,懂得体谅别人。

(三)培养的步骤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时,不论做什么事,不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岂不要大乱,有目标,有方法,有顺序,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习惯的养成,也不能急功近利,必须一步步的进行。

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去让他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过马路时,如果你不去看红灯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对自己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习惯于看警察叔叔的指挥或是红绿灯;晚上必须按时上床睡觉,千万不要熬夜看电视、玩游戏,否则,不仅容易近视,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也必须习惯于按时上床睡觉。

坚持不懈"万事开头难"。什么事做的多了自然也就习惯了,就做起来相当容易,如果我们能够一点点的去做,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一步步的慢慢前行,很快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解决事情的方法也会在逐步的探索中显出雏形。接下来,就只剩下坚持了,正确又不停地重复你正在做的事,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来的,重要的是坚持。

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幼儿教育一定要把良好习惯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抓住时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是为孩子存储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财富。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他的一生都会受益。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由此,足见习惯的力量。但好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小引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拥有美好人生!

比如:现在许多独生子女都不会做家务活,他们只知道有钱什么事都能做成,所以一直都依赖钱,可是当他们的人生遇到不顺心事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好的想法,轻则危及自己的生命,重则危及整个社会。关键是他们小的时候没形成良好的金钱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多让小孩帮助父母做家务活,不要过于溺爱他们,他们也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丰富幼儿的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是培养幼儿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的重要方法。家长可以在节假日带孩子一起去旅行。游玩各个名胜古迹,让他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带他去爬山,磨练他的意志,让他养成不怕苦的精神;带他去看大海,感受大海那种宽宏大量,伟大胸怀。或许,在旅途中还能够交到世界不同国家的小朋友,让他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让他学花如何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并让他体会到失败的滋味,让他明白失败并不可怕,要善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自我控制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人都有高兴地时候,悲伤的时候,愤怒的时候,但在不同的场合,要表现出恰当的情绪,不能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许多孩子任性、喜欢大哭大闹而且要是大人越哄他就越变本加厉,长此以往,凡事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作家长的,一般出现这种状况,要学会"冷处理"的方式,即在人少的场合尽量不要理他,等他安静下来不再闹脾气的时候,告诉他父母是爱他的,并告诉他刚才的行为时不对的,不应该闹脾气,他要是一直这样闹脾气,父母就慢慢不喜欢他了;要是在人多的场合就把他抱到人少的地方待他安静下来再进行教育。

长期以来,孩子就不会乱发脾气,因为他知道父母是爱他的,他也就会变得更加宽容、善良,懂得体谅别人。

三、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认识,改变教育观念利用晨间活动时间、幼儿离园时间、与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家表现,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针对他们的教育观念进行研讨,并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如:昨天再家里吃饭如何?休息的怎样?你们家长对教育孩子有什么困惑?等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该变,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家访,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家长共同商量符合幼儿的教育措施,共同完成教育任务。我班有个孩子叫刘传龙,周末在家里被邻居家的周辰翰抓破了脸。他们都是中一般的小朋友,周一入园的时候,刘传龙的妈妈气势汹汹的对周辰翰说:“你看看你,把我家龙龙的脸抓成什么样了。”周辰翰睁着大大的眼睛,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了。翰翰的妈妈也很生气,差点打起来。我立刻走过去,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原来,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游戏,因为一个玩具而发生了争执,最后龙龙抢走了翰翰的玩具,情急的翰翰就抓破了龙龙的脸。于是,下班后,我对他们两位孩子进行了家访。龙龙与翰翰两家靠的很近,在一个院子里住,平时没什么同龄的孩子玩。他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比较娇惯孩子,家长工作忙,有时会忽略孩子。加上父母文化有限,对教育孩子没什么好的方法,有时候急了,少则骂甚至会打。于是,我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与他们进行了长谈,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两家握手言和。龙龙的妈妈也意识到自己不该跟孩子计较,翰翰和龙龙也互相道了歉。这种行为习惯有时候并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而是跟家长对这方面的认识不够,在教育观念上存在误区。从这次的家访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她们都有了进步。另外,我觉得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两次家长会,向他们介绍育儿经验,并增设一些幼儿讲座,让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尽量少走弯路,从根本上提高家长的素质。让家长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教师与家长共同交流,收获经验。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达到家园同步。

(二)开展“我交往”“我健康”“我快乐”的主题班会活动

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因为孩子天性爱玩,让他们在游戏中进行交往,这比较容易让幼儿接受。像“娃娃家”“绿色银行”“开心小舞台”“环保理发店”等角色游戏,都是幼儿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与人相处。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通过适时的参与,抓住教育的契机,给与他们更加适宜的指导。游戏结束后,可以请有而进行评价,可以是评价他人,也可以是自我评价,让他们通过语言的表达,提高语言的连贯性、完整性,培养幼儿大胆

的表现自己的能力。每天给幼儿说几个小故事,通过对比、观察等方式了解与人相处的简单方法。评选值日生,让他们学会劳动,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帮助他人,学会爱护集体,指导帮助幼儿学会合作完成值日的任务。利用节假日或幼儿的生日开展交往活动,把自己的玩具或图书等小礼物送给班里的好朋友,学会与他人分享。

(三)组织亲子活动

每学期组织3至4次的亲子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发展交往能力,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有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有幼儿与幼儿的交流,有家长与家长的交流等。如:爬紫金山,游莫愁湖,亲子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师生交流会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幼儿从各个方面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去谦让同伴。如:今年的六一文艺汇演,老师忙前忙后,累的满头大汗,家长们见了都说:“老师,你们真是太辛苦了”,就连我们班最倔强的孩子都知道为老师送来一块手帕,用稚嫩的声音说:“老师,你擦擦汗吧!”在这个时候,你会觉得付出的很值得,那是一种幸福的感受,因为他们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分担成人的辛苦,这怎能不叫人惊喜?在每次的活动之后,我都会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能够感觉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四)家园互动

每周向家长发放家园练习手册,向他们反馈幼儿的在园表现,并请家长反馈幼儿的在家表现,对幼儿进行共同的帮助和引导。结合幼儿的表现,对孩子的近期行为进行总结和评价,并针对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从根本上帮助他们得到提高。同时,针对孩子的错误。

(五)“一帮一”结对子

请班级里表现较好的幼儿去帮助较弱的幼儿,发挥幼儿的优点。让能力差的孩子也能迎头赶上。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帮助,共同游戏,共同进步。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时间快乐的事情。对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进行扩展,逐渐让幼儿之间自然而然的学会谦让与合作。

(六)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结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从各个方面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说自己开心的事,聊自己喜欢

的事物等等,让他们学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他人进行分享。

每月进行“好宝宝”评选活动,,从中激发幼儿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起到促进作用。(七)教师为幼儿树立榜样

当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必须经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做出榜样。另外,正面强化也很重要。如:口头语言强化和肢体语言强化。口头语言强化是指教师用适当的语言肯定幼儿的分享行为,强化他们的愉快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再次尝试分享的愿望。肢体语言强化是指教师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姿态等变化来表达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肯定。如当幼儿友分享或谦让或合作行为时,老师可采取向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手轻拍其肩膀、头等方式,使幼儿因得到教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愿意发生类似的行为。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为了我们祖国的花朵,为了他们能健康的成长,我呼吁各位家长和同仁,我们在关心孩子身体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呢?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一定要先让幼儿与同伴有交流,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当然,家长还应该更改教育观念,不要事事包办,事事维护,也不要溺爱孩子,让他们从小学会与人交往的方式,学会关心别人。教师与家长还应积极引导幼儿,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榜样。只要坚信付出了努力就会有希望,只要坚信播撒了种子就会有收获!家园合作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应目标一致,有机结合,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们的明天而不断耕耘吧,我会一直坚守在幼教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只要能为他们创造一丝价值,我都会风雨兼程、勇往直前!让我们重视起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在你我共同的合作中更加茁壮的成长。

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幼儿教育一定要把良好习惯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抓住时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是为孩子存储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财富。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他的一生都会受益。

参考文献:

【1】卢安克,《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2】辛西亚汤白斯,《天生棒小孩》,九州出版社,2009.

【3】帕姆.斯比尔,《孩子的秘密花园》,中国宇航出版社,2009.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的,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而且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常说“一代更比一代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儿童时期就培养创造力是极为重要的,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儿童抓起。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创设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环境和材料 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与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仍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探索创新 活动中,教师应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甚至应该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让幼儿感到教师只是一个对自己活动很感兴趣并能提供有益建议的“大朋友”,即使自己做错了、活动失败了,也不会受到指责,没什么可担心的。这种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发孩子巨大的创新能量。 二、提供有兴趣、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有兴趣的材料是学习最好的刺激。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为什么显得特别投入,主要原因是有可操作的材料,在提供材料时我做到以下几点:

1、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充足,有几个孩子参加活动就有几 份材料提供,甚至更多一点,材料的品种也应齐全一点,以便于幼儿选择和多样性探索。 2、提供的材料应富有科学因素。如在“易倒和不易倒” 活动中,提供的粗细不同的材料,高度应一样;轻重不同的一 对材料,外观应一样。又如活动“斜面上的发现”中,为了探索光滑和粗糙的坡面上,物体运动的不同状态,所提供的坡面光滑与粗糙应很明显。这样一来有利于幼儿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 三、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的探索与思考 1、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 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多提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幼儿关心着身边的一切,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吸引着幼儿,一朵花、一滴水,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随机向幼儿提出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如“这个半圆像什么”,“这条弯线像什么”“你想把这个圆变成什么样”等等。下雨时让幼儿在教室门口一边观察雨,一边回答问题,“雨像什么”“下过雨后地上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对雨产生了兴趣,继续探索,“雨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下雨”“下雨前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下雨时小动物都到哪儿去”等等。幼儿在一定量的信息储存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多方面进行思维,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都有很大提高。 又如在“软和硬”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我让幼儿从自身出发,去寻找自己身上软和硬的东西,幼儿发现自己身上头发、皮肤、舌头等都是软的,而骨头、牙齿、头是硬的。再引导幼

浅谈幼儿园对幼儿的爱心教育

浅谈幼儿园对幼儿的爱心教育 发表时间:2019-05-08T16:39:36.91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作者:蔡启霞[导读]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明确的标注,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对其德肓教育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对幼儿情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在培养方式上要能够做到移默化的影响到幼儿的生活中。 蔡启霞(杭州市江干区八堡幼儿园浙江杭州 310019) 摘要: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明确的标注,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对其德肓教育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对幼儿情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在培养方式上要能够做到移默化的影响到幼儿的生活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能够发现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别,对于幼儿园来讲,其重点在于对幼儿的情感教育,用爱来感染学生,本文就对幼儿爱的教育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情感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128-01 一、让爱的教育融入课堂 当今时代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或者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个性都较为的自我,养成这种个性的主要原因是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们都困绕他来转,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也认为只有这一个孩子应该宠着,只要不哭不洞就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心里学家从中得出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其习惯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抓住这一时期,重点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为今后幼儿的发展莫定良好的基础。针对这一教学任务我们目前面临的难点就是如何对这么小的孩子讲述大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先让孩子懂得去爱是非常关键的,就章孩子玩玩具来讲,我们可以先让孩子爱上玩具和玩具交朋友,这样就能改掉孩子破坏玩具的习惯。 在教幼儿场《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的过程中我先给孩子们设置问题,比如:小乌鸦小时候是谁喂它们吃虫子的?以及歌曲中的乌鸦为什么急匆匆分回家?然后我为幼儿放这首歌曲,听完整首歌曲之后孩子们就开始对以上两个间题进行回答,答案多数都是:一是乌鸦妈妈给小乌鸦喂虫子;二是乌鸦着急回家是要给年老的妈妈为虫子。然后我会接着进行提问“歌曲中的小鸟鸦爱它的妈妈吗?那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爱谁呢?”这时孩子们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爱妈妈,有的爱爸爸,有的爱爷爷奶奶等等。然后我会问孩子们:“那么以后要不要听我们爱的人的话?大人们照顾我们很辛苦对不对?”孩子们的回答是让我满意的,都是肯定的答案。最后我会点名几个家长反映在家中喜欢动手的孩子,他们向我保证不会再打长辈之后我编给予其表扬,并奖励一枚小印章。这节课对于我来讲是非常成功的。 我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通常会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来讲爱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我还会对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并结合实际情祝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这样持绩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的坏习惯会得到有效的改善。从中我们能够发现,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不能溺爱孩子,必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够让孩子实现健康成长。 二、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之心教育幼儿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一个慈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不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用爱心塑造幼儿的心灵,用爱心激发幼儿的热情,爱心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催化剂,我们只有时刻把他带在身边,就一定会创造美好的明天”。刚入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整天在父母的身边,入园时面对着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小朋友,独立性强的幼儿能融入集体生活,胆小,性格内向的幼儿哭闹不停,这时就更需要教师付出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小朋友对他们的爱和关心。 三、给幼儿的心里存款学会感思 感思教育是目前教育者进行幼儿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和报恩等,这被划分在人文教育范围内,这一教育方式必须要潜移默化来进行。我认为只有让孩子先懂得去爱オ能学会感思。感思是发自内心的对人和事的宽容和理解,其中互相的信任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能够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会爱和感恩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中多一份快乐,只有这样才会感受到幸福。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给孩子们讲述以感思为主題的传统故事,这样能够潜移默化的让幼儿记住感思。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二父母,就必须要担任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多天心孩子,还要及时的发现孩子表现的关爱行为并及时对其进行表扬。 现在听人都在议论:“现在的人变得越来越自私,只为自己着想一点也没有想到别人。特别是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可是我们是曾想到一切责任是否归于我们自己。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是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雕刻家,把孩子雕刻成一个怎样的人,难道不是我们的责任吗?所以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共用进行教育,在爱和懂的感恩的教育下使孩子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邵梦雅. 奏响爱的音符——浅谈幼儿园对幼儿的“爱心”教育[J]. 幼儿教学研究, 2011(1):44-45. [2]邓天秀. 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浅析幼儿爱心教育[J]. 软件:教育现代化, 2012(10):193-193. [3]赵洁. 开启幼儿的爱心之门——浅谈幼儿爱心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下), 2012(9):170-171. [4]段海霞. 爱,是教育的起点——浅谈正确的幼儿教育之爱[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5):39-40.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德育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德育 “文明乐群,健康成长” ——试论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文章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期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更应该重视与加强道德启蒙教育。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进行幼儿德育,要注重幼儿情感教育;注重幼儿养成教育;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注重幼儿主体地位。关键词:情感共鸣养成教育德育网络道德主体 诺贝尔摇篮幼儿园创始人谢庆总爱讲这样一个故事:1987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首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平静地说:幼儿园。幼儿园阶段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这一步没迈好,后面的学校德育教育就会陷入被动的“纠错”泥潭。健全的基本人格品质和健康地体格同等重要,是幼教工作者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抓好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技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江泽民同志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后,使我越来越深地感觉到,德育要从幼儿抓起,做好幼儿的德育启蒙教育,使孩子从小“文明乐群,健

康成长!”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东方、尤其是中国,德育成为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帮助学生主动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现实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未来,从而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神圣尊严、有丰富情感,更有不可遏止的创造力量的人。而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德育启蒙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简单的走形式,更不能严厉的制止孩子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一、注重幼儿情感教育。 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幼儿德育要特别注重从情感入手。 (一)利用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千万不要小看讲故事的作用,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打动幼儿并能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在带班组织幼儿时,每天我都会利用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童话故事,而每次讲完故事,我都要和幼儿分享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受。如给幼儿讲《青蛙王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答应别人的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长乐市八一幼儿园宝珠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而缺乏自信并非不聪明,而是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的心体验,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其行为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喜欢独自游戏,参加合作游戏时,不愿当领导者,对别的小朋友是否喜欢和自己一起玩没把握;极少提出意见、建议,对别人粗暴干预自己的活动,从不坚持,有分歧争论时,较易退宿、让步、放弃意见,喜欢顺从与模仿别人;在作业或游戏中途,有时会旁观和闲逛,忘却目标,结束时,谈不清自己做过哪些事,也不善于评价;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积极,有时重复别人的回答,遇到较复杂的任务,思维停滞,不想努力或求助于人;注意力有时涣散,惧怕尝试新任务,常常因跟从别人,把自己的正确的答案改错了,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的勇气;对个别事物特别害怕,如有的幼儿怕纸工,有的怕计算;在启选活动中,总是挑容易的任务,理由是“我能做这个,哪个不能”,“我不行”等等。 一、培养幼儿的自信,就要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其做法是对事不对人,要对活动过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进行评价,让幼儿明白真正值得表扬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例如:“当孩子主动地向老师或客人问好时,正确的表扬应该是:“你真有礼貌!”而不是“你真是个好孩子!”其次,表扬要诚心诚意,不要参杂批评的成份,如“今天画得不错,

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论文: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思维家庭环境 一、启发家长,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幼儿园一般都开设了家长学校,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他们能够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种求异思维的表现,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多,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同,可以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所以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广泛了解客观世界的知识,丰富幼儿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和经验,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先要重视对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而对幼儿未来

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其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 三、利用游戏的实践功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也是幼儿以自己的条件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压力,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去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所以游戏又是幼儿的主要实践活动。如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幼儿要摆弄玩具,使用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构造性活动。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游戏主题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构思和表演活动,而幼儿在构思和表演过程中必须对表演内容和表演方式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再创造,其结果不仅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等等,都具有使幼儿进行再创造的条件。所以游戏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模仿性的实践活动,但它毕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展自己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场所和氛围。 四、鼓励幼儿提问,让幼儿在思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向教师发问,这是幼儿探索客观世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幼儿向教师提问,本身就是一次求知活动,在幼儿主动求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重视,并给予耐心细致地回答。在幼儿向教师

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内容摘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儿童的任务。近些年,早期教育大力提倡为幼儿的明天作准备,提出幼儿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具有合作、宽容、承受挫折、有爱心等健康品质。 然而,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集千般宠爱于一身,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玩好的,象温室中的花朵,被家长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久而久之,养成了自我为中心,认为一切好的事物都应该给自己的不良品质。他们只知道向别人索取爱,而不知道将爱奉献给别人,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呵护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因此,成人在教会幼儿享受爱的同时,应教会幼儿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这样才能使幼儿知道爱是需要双向交流,只有付出了爱才能得到爱,从而使幼儿的身心更加健康发展。所以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爱心、对物的爱心行为、幼儿、培养 一、背景和意义 1、幼儿教育的改革向幼儿园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向21世纪,人类社会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此 相适应,教育领域在价值观、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幼儿的品德教育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得以重视和发展,并不断走向成熟。在教育部2001年6月29日颁布的《幼儿

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突出了幼儿教育中情感、兴趣、态度、人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而当今家长对这一方面的教育意识叫薄弱,无论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还是非独生子女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方面,而对品德教育方面要求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家长把孩子智力发展看成头等大事,识字、绘画、舞蹈、钢琴、珠心算等样样让孩子去学,而有意识引导孩子关心、帮助他人、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却要求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吃亏,这种错误的观念正是造成幼儿缺乏爱心的主要原因。如何贯彻纲要的精神,使幼儿教育具有整体性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对幼教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2、从区域活动中看幼儿的爱心行为 幼儿教育不管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都是一个整 体,在孩子眼里,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整体,他们更关注具体事物为什么是这样或者是那样,而并不在意这些感觉来自于哪个学科的范畴。幼儿教育的发展就应该充分发展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成为一个系统,因此对幼儿进行教育不能过于分化。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区域活动便实现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区域活动的开设给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即带来了挑战又带了机遇。区域活动要顺应教育的需求,就必须投入大量的玩具和操作材料。这些玩具和操作材料的投入使用正是考验幼儿爱心行为的好时机。要想延长玩具和操作材料的使用寿命就需要每个幼儿的爱护,即要要求幼儿具有爱心。往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一条规定:“幼儿园必须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关于生理卫生的重要性,大家都很理解。至于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却被许多人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就是心理卫生保健的一项容。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人的行为,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发展的功能。愉快积极的情绪或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忧悲的消极情感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情绪、健康的情感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在各种环境中进行活动,并容易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教育帮助,从中获得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呢? 一、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与情感感染幼儿 幼儿的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周围人们尤其是成人的情绪所影响。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要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对此,我认为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每一天的问候做起。即教师每天与幼儿见面时,要以满腔热忱,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幼儿问早、问好,从而激发幼儿对教师、幼儿园的好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当幼儿刚入小班不久,我就试着从多渠道去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结果效果很好。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还会跟

别班老师问好。但是由于幼儿情绪的稳定性比较差,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就渐渐差了,有些幼儿对问候流于形式,有些幼儿甚至对教师的问候无动于衷,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主动的方式来影响幼儿,使幼儿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每天当我见到幼儿来园或走进教室时就高高兴兴、认认真真地先向他们问好,他们也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向我问好,而且脸上的表情和情绪总是跟老师那么相仿。就这样,日复一日,幼儿每天一进园,就能置身于愉快的环境气氛中,产生了欢乐的情绪。 2、在关心和抚爱中培养。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关心、抚爱是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和情感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如果幼儿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生活照顾不周,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而如果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感到老师不爱他,小朋友骂他,有人抢了他的玩具……,也同样会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应时刻关心抚爱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幼儿发生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关心幼儿的冷暖,及时了解其在家的情况,在幼儿表现不愉快时就告诉他:“老师是你的朋友,有事情讲给老师听,老师会帮助你的……”。当幼儿遭受同伴攻击时,要及时给予安慰,并请打人的小朋友向被打者道歉,以消除幼儿受欺凌的不良情绪。 3、在潜移默化中熏感染。实践证明,教师对周边人的良好态度和情感能对幼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教师同家长或其他来园参观学习的客人进行友好的招呼、轻松愉快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阶段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知识经验也逐渐丰富,这一切都为幼儿发展创造能力提供了可能。幼儿已经有了创造能力的萌芽,又值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幼儿期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我国幼教界普遍掀起了创造教育的热潮,出现了形形色色培养创造力的活动,然而在这些教育中却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许多教育者认为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在一些教师的潜意识中认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画上了等号;还有的教师认为创造思维就是求异思维,在活动中极端的培养幼儿“标新立异”等等,其实创造性既不可以等同于一般的知识,也很难通过“灌输”“赋予”而获得;更不能把创造力的培养等同于创造技能的培养,而一味的要求幼儿做到“回答的和别人不一样”;这样往往使幼儿在活动中也不会懂得去思考、倾听别人的观点,不在于思考问题的本身而只为赢得赞许。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呢?一、掌握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幼儿由于生理心理的因素,创造思维也具有自身的特点。(1)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较弱,因此幼儿的创造活动不易持久,他们的创造愿望来得快,也去的快,常常是瞬间即逝,如果有成人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幼儿的创造能力就会向前发展。(2)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们的心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兴趣可以振奋幼儿的智力,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持幼儿的兴趣和调动幼儿的兴趣。(3)幼儿由于环境、教育、遗传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有的幼儿擅长创编故事,有的幼儿擅长美工创作,如果这些幼儿的创造才能能够尽早得到发现和培养,对幼儿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只要有环境和教育起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都会有较大的发展,但不能根据幼儿的一时表现,就断言其创造能力的高下。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为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必须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的动机、兴趣、意识、精神等动力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长乐市八一幼儿园郑宝珠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而缺乏自信并非不聪明,而是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的内心体验,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其行为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喜欢独自游戏,参加合作游戏时,不愿当领导者,对别的小朋友是否喜欢和自己一起玩没把握;极少提出意见、建议,对别人粗暴干预自己的活动,从不坚持,有分歧争论时,较易退宿、让步、放弃意见,喜欢顺从与模仿别人;在作业或游戏中途,有时会旁观和闲逛,忘却目标,结束时,谈不清自己做过哪些事,也不善于评价;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积极,有时重复别人的回答,遇到较复杂的任务,思维停滞,不想努力或求助于人;注意力有时涣散,惧怕尝试新任务,常常因跟从别人,把自己的正确的答案改错了,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的勇气;对个别事物特别害怕,如有的幼儿怕纸工,有的怕计算;在启选活动中,总是挑容易的任务,理由是“我能做这个,哪个不能”,“我不行”等等。 一、培养幼儿的自信,就要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

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其做法是对事不对人,要对活动过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进行评价,让幼儿明白真正值得表扬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例如:“当孩子主动地向老师或客人问好时,正确的表扬应该是:“你真有礼貌!”而不是“你真是个好孩子!”其次,表扬要诚心诚意,不要参杂批评的成份,如“今天画得不错,可你不如豆豆画得好。”老师的本意是鼓励孩子进步,可孩子却觉得老师在批评他。使自信心受到害伤而放弃努力。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成人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特别是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让孩子从成人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觉得“我能行”“我一定能干好”。 二、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 自信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让幼儿从自身获得信心,感受到自己实力,成人就必须给幼儿以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如:对身体素质差的孩子,成人要多鼓励帮助,陪伴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对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要多给机会练习;对手工、绘画、舞蹈技能差的孩子要耐心指点。使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后再增加难度。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再试一试,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能获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培养孩子能力时,成人不能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锻炼和获得成

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一个人成年后的创造力如何,重要因素之一,是看其在儿童暑期创造力是否得到开发和保护,得到怎样的开发和保护,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因素有很多,而家庭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对家庭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创造力:家庭环境;开发途径;培养方法 一位教育工作者指出:“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众所周知,家庭对孩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终身的——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并影响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势。对每个家庭来说,面对21世纪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局面,如何调整好家庭教育策略,使自己的下一代更好地适应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无疑已成为十分重要和非常迫切的问题。而其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其关键环节,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青少年一代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真正的有用人才。心理学认为,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儿童创造力亦复如此,也能构建出新颖、独特的新事物。只是,他们的创造与成人不同:他们创造的新产品是相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而言的。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创造新的产品的能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儿童可以把积木搭成小猫的房子,可以画出在月亮上荡秋千的图画,这些对成人或许不是新鲜事物,甚至于被认为纯属胡思乱想,但对儿童而言却是全新的。这些完全可以视为儿童创造力的表现,视为真正创造力的雏形。我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创造力是否能得到发现和发展,一个决定性的前提就是,家长自身的观念和素质。 一、正确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1、儿童的创造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成人的创造力已经基本定型,即使有变化也不大,而儿童的情况则大不相同。随

浅议幼儿的爱心情感的培养

沧州市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论文评定表

(标题: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情感)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参评学科: 申报时间: 2013年 3 月 日 初评编号:

浅议幼儿的爱心情感的培养 信庄小学 论文摘要: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 关键词:情感爱心培养 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

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小蓉蓉跑来问我:“柴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骁骁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攀岩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铭哲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游戏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我来到游戏中间,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和幼儿们一起游戏,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幼稚的游戏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的心走的更近了,他们和我的感情更深了,于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和朋友相处,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发他们爱的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孩子们互相帮助,师生们谈笑风生,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让我惊讶的是在让他们感受爱时,他们也回赠给我真诚的爱。记得那次我感冒了,很严重。我嘶哑着嗓子去给小朋友上课,那天恰巧我穿了件新衣。刚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大呼小叫地说:“老师好!”我刚张开嘴让他们安静下来,突然有个声音大声地说:“不要吵了!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俗话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不够的。孩子的兴趣与否,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积极精神。“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实际活动当中,幼儿的直接兴趣和间兴趣是可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是互为一体的。因此,不管是为发现和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生成”的活动,还是培养激发幼儿间接兴趣“预设”的活动,都是受幼儿欢迎的,是幼儿当前需要的,有益于幼儿积累经验。能适应于幼儿发展的活动。如何发现与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和激发幼儿的间接兴趣,就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参与活动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 1、做孩子的伙伴,倾听孩子的看法。 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事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应随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有一次,过端午节,有一个孩子带了一个彩色的网兜,里面装着红蛋,于是几个孩子都围上去,讨论着“这网兜里的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为什么要吃红蛋呢?我妈妈都没有给我煮红蛋,我家的蛋不是红色的?”孩

子们讨论着,此时教师正忙着组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区活动,结果大部分孩子被彩蛋迷住了,哪有什么兴趣去分区活动中玩。这时教师十分着急,就嚷嚷 着说:“快点到别处去玩,别挤在一块了。”可没有几个孩子听见老师说的。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引导许多有意义的探究课题。当孩子讨论蛋是生的还是熟的时,教师可用简单的小实验如旋转红蛋看蛋的转速与生蛋的转速有什么不同?教孩子比较鉴别,并启发孩子们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蛋的生熟呢?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中幼儿注意力,还可以生成新的教学主题。如“蛋是从哪来的?蛋有什么作用?鸡妈妈怎样孵小鸡?”等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引领他们去寻找活动的兴趣。如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玩纸飞机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兴趣,有的还把这撕了扔了,缺少点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飞机特技表演设置穿越障碍,提出飞机着落的远近距离为胜负时,并给予奖励,那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怎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怎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是幼儿创造力的萌芽期。让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新形势下幼教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呢? 怎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六大解放”是幼儿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把这些教育思想贯穿其中,充分民主,宽容以待。 二、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策略 (一)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1.创造有助于开发幼儿创造能力的环境。 《纲要》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良好的环境创造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引起探索与冒险精神,增强自主、自信。首先结合纲要的五大领域内容:艺术活动、健康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寓于生活之中,提供或收集各种丰富的材料、成品、半成品、废旧物,交替、定期、不定期地更换,保证幼儿探索的新鲜感,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的品质。 其次,创造幼儿轻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我们要消除幼儿害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幻想,鼓励幼儿所表现出的首创性、互异性、多样性等。哪怕

是微不足道的或幼稚可笑的创造性表现,都应受到赏识和鼓励,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而乐于探索、创新。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营造民主的活动氛围。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发展。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仅有教师创造性的言传身教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营造民主的活动氛围。在活动时,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以商量的口吻和讲座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会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较放松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探索和创新的可能性。 (二)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和思考。 1.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可在活动的开展阶段明确提出操作要求,但不做任何指向性说明,通过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把幼儿引入一般性的讨论,让幼儿有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想出多种方法。如模仿小袋鼠走路的健康活动中,先组织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玩法。有的幼儿模仿小袋鼠学走路;有的过“小河”;有的钻“山洞”;有的学跳舞;有的两三个人一组向左右跳。由于每个动作是由幼儿根据问题展开想象自由编排出来的,因此他们玩得十分开心。 2.鼓励幼儿一起玩,创新玩法。 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一物多玩,因为这种活动比较自由,形式、方法相对灵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想象、创造,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例如,(多功能的“旺仔”罐)活动中,尝试用“旺仔”罐创编多种玩法,自己玩“旺仔”罐的不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尝试—讨论、交流—共同合作创编多种集体玩法,使活

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人格素质,对人一生的发展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幼儿教育是个体教育的开端,在幼儿教育阶段注重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新时期幼儿教育需要着重注意的方面,也是提升幼儿教育品质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对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自信心培养 在新的发展时期,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受到幼儿教育相关专家和人士的广泛关注,自信心培养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自信心培养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会影响幼儿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状态,因此要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来强化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为幼儿个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教育关注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改革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都在强调幼儿自信 心的培养,这是因为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对幼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良好的自信心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个体发展。幼儿时期的教育关系到个性、性格的形成,良好的自信心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心理活动、正确的指导幼儿

的行为,同时自信心还能够强化幼儿的求知欲望、主动的吸收和学习知识,对幼儿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自信心强的幼儿具有明?@的外向性格,能够表现出积极、友好的社交行为,很容易的会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从而获得更加良好的交往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另外,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能够引导幼儿的情绪和情感朝着健康的 方向发展,自信心强,伴随的情绪往往是积极的、愉悦的,幼儿个体表现充满活力、热情,这对幼儿健康积极人生态度的养成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二、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措施和方法阐释 教师是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主体,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整合各方面的相关资源,从多个角度出发,强化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一)真诚的关心和热爱幼儿 幼儿教育一定要秉持着真诚的心态与幼儿进行交往,要真诚的去关心和热爱幼儿。首先,教师在幼儿园要关心幼儿的生理需求,耐心的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管理。幼儿接触幼儿园教育可以说是迈入社会的第一步,第一次开始独立的接触外界,对于独立能力有限的幼儿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很简单的上厕所、洗手甚至是吃饭都是相对比较困难的,教师一定要耐心的进行引导,适度的帮助,亲切和蔼的与幼儿进行

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正确评价并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高质量完成任务,实现所追求目标的一种情感体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1、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穿衣、入厕、洗脸刷牙、整理玩具等都应该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认为这些生活琐事,随手就可以替孩子做了,即使现在他不会,长大了自然就会了,无须要求他;或者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让孩子做太劳神了,弄得不好还得自己重新做,还不如自己替他做来得省心、省事。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挫伤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热情、自信心也随之消失。我们应该抓住孩子好模仿且愿意尝试自己做事的有利时机,大胆放手,支持鼓励他用自己的小手去做自己的事。如:一岁多的孩子他要自己吃饭,我们大人只要教会他如何握汤匙、如何把饭送进嘴巴等技能就行了,而不强调他不要掉饭粒,使从中他感受到了自己吃饭的快乐,再加上大人适时的引导、表扬和鼓励,孩子便产生了自己做事的信心;而更大的孩子就不能只要求他会把饭送进嘴巴,而应该强调不能掉饭粒了。因为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或者一蹴而就的事,即使他们动手了,但由于经常受到挫折和阻力或者太一帆风顺,自己做事的信心没了,自信心也就无从培养了。 2、当孩子失败时给予真诚的爱和信任: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之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普遍的需要和自信的源泉,这些会让幼儿感到安全,对周围产生信任。只有真诚的爱和信任才能使幼儿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取得最终的成功。老师、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可信赖的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父母的安慰与帮助。幼儿有困难时我们要设法让他明白:我们相信他能克服困难做好每一件事,同时还要热情地帮助他找出问题所在,一起寻求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让他知道挫折和失败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和失败吓倒,从此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如:有一次我们在做体育游戏《踩尾巴》时,其中有一个幼儿的“尾巴”总被踩掉,原因是他太胖了跑不动,因此他就不参加游戏,我鼓励他,你能行的。后来他继续参加游戏,尾巴就很少被踩掉. 3、不要挫伤幼儿的自尊心:过多的指责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当幼儿未能完成任务时我们应激励他再尝试,哪怕只是在旁边默默的关注也会给他于莫大的勇气去尝试,而最终获得成功。有一个幼儿是我邻居,他的行为让我很吃惊——我请他帮忙把一份材料送到办公室给他们班的老师,他却对我说:“我不敢!”“为何不敢?”“因为我怕老师。”“为何怕呢?”原来是由于上小班时有一个小朋友摔倒了,他帮忙扶起来,可这个小朋友却哭着告诉老师:“是他把我推倒的”,老师没问原因就批评了他,从那以后他就怕老师了,总是离老师远远的。为了帮他找回自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总是有意无意的请他帮忙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鼓励他在集体面前回答老师的提问,并告诉他:做得很好,你真行。同时取得班级老师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的他已经是班级里的一个活跃份子了,因为他本来各方面的发展就不错只是缺乏信心而已。 挖掘和利用幼儿的闪光点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等导致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聪明好动,有的文静内向;有的语言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等等,面对这些幼儿,如果不去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和长处,掌握第一手有关他们的材料,教育就很难做到针对性了,有时就会不知不觉的挫伤他们自信心的养成,使他们自暴自弃,形成错误的观点:我怎么努力都是做不好的;我真笨。 ( 一)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观察、接近幼儿,收集有关资料幼儿各方面的材料,包括家庭生活环境、家人关系、家教情况、幼儿在家的活动、幼儿的爱好、幼儿在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