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作业检查情况记录(1)

教案作业检查情况记录(1)
教案作业检查情况记录(1)

2020春期教案作业检查情况记录

宝丰县李庄乡翟西小学

2020年3月31日

翟西小学2020春期

教案作业检查情况记录

为了全面掌握教学动态,及时了解网上教学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第5月初对各班数学作业批改情况及教师教案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的具体情况小结如下:

一、作业情况

优点:

1、学生作业书写规范,格式符合要求,页面整洁,作业量适中,形式多样。

2、批改及时,符号统一,有统一的等级评定,如“优、良、中、差”或印章图案或百分制等。

3、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能及时订正,教师及时复批。

4、部分作业教师有批阅评语,学生作业每日有家长签字或评价或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记录,方便老师和家长的交流。

4、特色之处:一年级练习册批改突出了“细”,每页都有作业情况的评定符号,如批改时作业全对还是有错误用“☆”或“○”表示,学生作业订正之后统一画“☆”,作业批改之后的订错情况一目了然;二年级三、四班的课堂作业,书写规范整洁,正确率高,每个学生的作业首页都有每次作业情况等级的统计及本组同学作业情况

的记录;三年级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错误订正及时,一、二班还将有错误的页码写于每次作业上方,学生订正后用对号标记。

需改进之处:

1、学生作业中错误的订正格式不统一,多数学生在原题上只订正错误的得数,老师既打对号又打错号,建议做统一的订错要求。

2、个别学生练习册中的错误没有订正错误或订错时又将题目写错而老师未加以批注。

3、有个别学生书写不认真,作业本欠整洁。

4、建议年级评价符号尽量统一,批改后写明批改日期。

二、教案情况

优点:

备课完整,及时,利用率高,每课均有练习内容的补充。评补栏书写较为工整。三四年级比较好的教案如袁容老师的,除每课均有补充练习的内容外,还有基本概念的含义,易错题分析,错因分析,正确解答方法,以及需要提示的方法;一二年级如李娅娟老师的,每课补充的训练内容有拓展练习、思维体操、数学游戏、个性练习、实践应用等,形式多样,教学反思内容具体,有教学收获,教法指导,教学中应注意或强调的地方、单元测评小结等。

缺点:

部分教师的教案,利用率低,只有少数的补充练习,教学反思等内容几乎没有,从教案上看不出备课、集体教研、个人研究的痕迹,那么课堂情况如何需要思考。

从本次检查中可以看出老师们的工作量相当大,工作是非常认真、辛苦。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积极改进。

附学习文章:关于课后反思的书写建议。

教学反思的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话确实有道理,虽然我算不上什么名师,但我是深得教学反思之利的。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一、内容上求实。

写具体的做法和认识,绝不泛泛而谈,更不去说一些套话、空话,要写就写出一点有用的东西。

1、记成功的教学方法。一个流畅的思路,一句精彩的引导,一种有效的点拨,一道巧妙的练习,等等,都可以及时整理下来,形成经验的积累。我在教学《黔之驴》时,采用了读译、写话、联想、绘画、表演的教学思路,学生学得实,学得有趣,效果不错。于是我就及时把这种方法记了下来,为以后的文言故事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2、记教学中的失误。再好的教案有时也不适应随机性很强的课堂教学,何况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可能是完美的。出一点失误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引以为戒,使以后的课堂教学不再出现类似的失误。记下这些失误,并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误,假如重新教,怎样做才会更好。有时可能是整个教学设计都不适用,这就更应该作全面修改。这样去反思一下,心里就会觉得亮堂多了。

3、记教学中的遗漏。在知识的讲解、方法的指导、练习的设计和环节的安排等方面,如有遗漏,一定要记下来,并补上恰当的内容,使原方案更加完善。这虽是亡羊补牢,却很有必要。我常常在上完一堂课之后,把课堂上因生成目标的调整而临时改变的方法和环节记在教案上,并写明原因,做到心中有数。

4、记教学中的感悟。一堂课写来,静心想想,总会悟出点什么,有时会因为某一节课的启发,将平时理论学习中的一些收获激发出来,从而得出更深更广的东西。例如我在教学文言文《赵普》时,将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编成一篇趣味短文,让学生阅读后解释那些词语,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在快乐的学习中巩固了文言词语的理解。课后,我一下想到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充满趣味,于是就联想到钱梦龙等名家的一些好的做法,写了一篇反思文章,总结出文言文教学增趣的方法。

二、形式上求活。

写反思可以不拘一格,可长可短,可圈可点,只要能留下点思考就行。我的做法主要有三种。

1、写在教材中。这类反思常常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例如课文中某句话的理解,课后练习的补充等,记在课文相关的地方,便于以后使用教材时参考。

2、写在教案里。这样的反思大多与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作业布置等相关,也就是与课前的教学设计关系密切。具体做法又有两种。

一种是旁注,即对某个地方的具体做法作肯定或否定的表白,或对某个环节做补充,说明得失及原因。例如新课导语不够好,我们可以在旁注中提出来,设想一个更好的导语。启发提问中的某个问题不当,可以在旁注中点出来,并根据课堂实况重新拟定恰当的问题。

一种是总评,写在某个课时教案的最后,文字相对较多一些,针对整个课时情况反思,可以着重谈一个成功点或失误点,也可以综合性地谈几个问题,多方面地总结这堂课的得失,有时甚至是整个教案的重新拟定。可以说,重新修改的教案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最实用,也最有效。

3、写在教学笔记中。

这样的反思常常是那些能够形成“文”的东西,例如对某种教学艺术的总结,对一堂好课的记述。这种反思也不一定只针对某一堂课,可以涉及到以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形成比较系统的见解。可以说,这样的反思文章已经具备了教学论文的性质,是更高层次的思考,是平时勤思勤写的提升。这对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和增强自己的教学素质很有帮助。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养成了记教学笔记的习惯,至今已写下了二十几本,它们成了我的珍宝,我发表的许多文章都是从这里面获得灵感和素材的。

古语说,勤能补拙。只要我们平时善于做教学上的有心人,勤反思,勤动笔,我们就不难成为教学上的行家里手。那些成名的教师,哪一个不是从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中走过来的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