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问题分析

安全问题分析
安全问题分析

摘要

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危险性大,危险因素多,是事故多发行业。伤亡事故多主要由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的,而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加强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积极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安全资金足额投入,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正确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努力为建筑工人创建良好的作业环境;严格按照JGJ59-99的要求来实施,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减少或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实现建设工程施工生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安全问题;

第一章建筑施工特点

1.1建筑施工的特点

1.1.1产品固定,人员流动

建筑施工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建筑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施工队伍中绝大多数施工人员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们不但要随工程流动,而且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农忙、农闲)进行流动,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1.1.2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

建筑施工绝大多数为露天作业,一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结构、屋面工程到室外装修等,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70%;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的规定划分,建筑施工中有90%以上是高处作业。我国建筑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至今抹灰工、瓦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等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繁重、体力消耗大,加上作业环境恶劣,导致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由于心情烦躁、违章操作的现象十分普遍。

1.1.3立体交叉作业多

建筑产品结果复杂,工期较紧,必须多单位、多工种互相配合、立体交叉施工。如果管理不好、衔接不当、防护不严,就有可能造成互相伤害。

1.1.4建筑施工变化大

每栋建筑物由于用途不同、结构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等,不安全因素不相同,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随着工程形象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每个月、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变化,给安全防护带来诸多困难。

1.1.5建筑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露天、高空作业的生产环境差,危险性大,行业的特性,影响了队伍素质的提高,同时企业也很难吸引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加入。

1.2建筑施工安全的现状

我国现有建筑工人约3893万人,约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员的25%,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劳动群体,但是他们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状况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行业特点、工人素质、管理难度等原因,以及文化观念、社会发展水平等社会现实,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建筑业已成为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行业。

1.2.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安全生产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是企业各项安全

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落实者,对安全生产负有重要责任。个体私营企业许多没有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专职安全员一般也是挂名的,工地的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安全员,一兼多职。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施工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没有切实地保障;国有企业安全组织机构虽然比较健全,也有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公司安全部门的管理权限不够,现场安全员发现安全隐患不能直接安排人员整改,要先报告,能否落实还得靠施工队或者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遇到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总是难以摆正关系。

1.2.2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

首先现场操作工人的管理严重脱节,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大量农民工进城从事建筑施工,企业只是片面追求产值利润;其次是安全教育严重滞后,大多数企业招收的农民工都没有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致使这些人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下,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极差。

1.2.3安全工作思想认识不足,措施不力

在施工进度、质量、效益、安全几方面发生冲突时,往往忽视安全生产,注重进度和效益。安全技术措施专用资金不足,有些连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保障措施也不愿花钱,他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这在个体、私营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1.2.4工程造价太低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商为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价,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是忽略不计的。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的重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的省、能拖的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恶性循环。

1.3解决现场施工安全的意义

行业的特点和建筑施工安全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解决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声誉,关系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根据本人多年来从事施工第一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本文浅谈一下如何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第二章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分析

2.1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

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后果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具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事故类别按致害原因的分类,可以确定施工现场常见的重大危险源: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事故;机械伤害;触电伤害;起重伤害。通过辨识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清楚和了解了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区域和存在范围,最后编列出各种重大危险源的清单,用编制施工方案的形式,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2.2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分析

施工安全事故是人们所不希望发生的一种事件,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必要且关键的,对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是极其重要的。导致建筑施工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大致由高处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组成,有时几种因素相互交叉产生。综合各类文献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作业人员的因素

2.2.1.1 作业者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既包括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执业资格,又包括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2.1.2 作业者的应变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一般来讲,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能识别和防范非安全因素的干扰,否则就不行。

2.2.1.3 作业者的心理状态。包括家庭关系,同事纠纷,经济状况等。

2.2.1.4 作业者的生理状态。包括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体能、年龄、疾病,以及是否连续加班、酒后作业等。

2.2.1.5 作业者的工作心态。如责任心、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

2.2.2物的因素

指物的不安全状状态,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原材料、构配件的存放和加工,中小型工器具、防护性用品及所使用的动力资源(如电力、燃气、压缩空气、乙炔气、蒸气等)。

2.2.3工艺技术因素

指作业人员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是否正确,技术组织措施有无不当等,例如:

对易燃、易爆材料的加工或遇有高温挥发性有毒气体产生的作业是否与电焊在同一工作面或紧邻工作面同时作业等。

2.2.4环境因素

指作业人员施工场地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如夜间施工照明不足,或夜间照明产生眩光、重影;有无挥发性毒气产生的材料加工场地通风,换气不足;在狭窄空间内(如地下、深坑内)作业,导致通风换气不足;水位下作业面的防排水设施能力不足或无备用品(件);工作面与周边无安全隔离区(带)等。

2.2.5建筑市场主体的因素及监管的因素

2.2.5.1 参建各方缺少“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业主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只重视进度而忽视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而大部分承包商又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现场职工和农民工得不到应有的安全教育培训。

2.2.5.2 施工企业为安全生产所必须的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施工需要合格的工人、合格的工器具、符合标准的加工对象和能源动力,成熟的工艺技术及有完备的安全保障设施及劳动环境等。

2.2.5.3 施工企业追求利润,又往往以降低施工安全成本作为谋利的首选。施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无不刻意降低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压缩施工安全成本。

2.2.5.4 低价中标,实行专业分包及劳务分包过程中层层转包,由总包到分包再到作业班组基层第一线的施工队伍的承包收益中,已无力支付施工安全必要的费用。这不能不说也是施工安全形势严峻的又一原因。 2.2.5.5 业主拖欠工程款项,当前无论政府或私人业主拖欠承包商款项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现象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少隐患。

2.3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

2.3.1 建设工程的特点导致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配套,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否合理以及照明、通风情况等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参建各方缺少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业主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只重视视进度而忽生产视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大部分承包商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足够的安全按理人员,现场职工和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安全培训。

2.3.2 工程承包企业的成本因素导致减少安全防护措施。

2.3.2.1低价投标。各个工程承包企业为了拿到项目,竞相压低报价,有的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投标。

2.3.2.2 分包转包。实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工程,由于总承包商和中间承

包商层层分包,层层收取管理费,大大压缩了一线施工队伍的利润空间。

2.3.2.3 业主拖欠工程款项。无论政府或私人业主拖欠承包商款项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以上三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承包商不得不拼命压缩成本,也必然会减少安全生产措施的投入。

2.3.2.4 合理的建设工期得不到保障。不少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业绩往往会要求项目提前竣工,很多私人业主为了投资项目尽早竣工,也经常无理要求承包商压缩工期,迫使承包商日夜赶工。合理的工期得不到保障,建筑工人超负荷工作、疲劳作业,必然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2.3.2.5 建筑工人素质不高。建筑工人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一方面缺乏安全常识,不懂得在劳动中合理地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维权意识很差,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导致了承包企业对安全生产的不够重视。

2.4建筑行业成为高风险行业的原因:

2.4.1 对工程安全的片面认识,不完整,不科学。片面认为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50年以上。其实,工程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则,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也很大;例如:海风海水对建筑物的侵蚀;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剧烈的温差和荷载的改变造成的金属疲劳等。

2.4.2建筑工程施工大都露天作业,受到大风、雨雪、雷电、阳光的自然因素影响。高强度工作,高空作业多,立体工作多。人为主观原因:工期长导致的安全意识涣散,经常性的没戴安全帽进去工地;边缘没有设置防护栏防护网等安全措施与醒目标志。塔吊等相关设备没有定期检查,操作人员没有相关资质或没有按照规定安全操作等。

2.4.3手工劳作及繁重体力劳作多,建筑业大多数工作至今仍为为手工操作,容易让人疲劳、注意力分散、操作失误从而引发工程事故。而天气、噪音等因素也容易影响工作人员的判断。长时间与繁重的体力作业也容易使人疲劳;夏天更易中暑,在精神恍惚期间;特别是处于危险作业职位的工人最易出现安全事故。2.4.4重视书面规定,轻视现场管理。一些施工员认为,各项措施与指标只要符合投标程序甲方与监理方要求就可以了。而现场安全只要应付过去就行了。这样导致各种安全措施形同虚设。工作人员得不到妥当的保护,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思想。我们应该防范于未然。

2.4.5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商为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价,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更是忽略不计。一旦中标 ,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工具等无力购置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4.6其交叉作业多。因为建筑产品结构复杂,使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材料、

设备长期处于流动状态。同时,由于施工工艺和工序的不同需要多方面配合工作。一旦出现衔接失误,管理不好,防护不够严密,或者安排不妥当,就容易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造成互相伤害。

2.4.7是安全检查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不能得到及时严厉的惩处,安全责任事故的法定损失赔偿标准偏低“私了”现象普遍,建筑安全事故瞒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较多。

2.5对建筑与施工安全的分析

2.5.1从建筑安全的作用对象的分析。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安全观念,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领导者的安全观念强,就会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工程安全性就好。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好的安全操作水平,就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自觉抵制违章作业及冒险施工。因此,保证施工的安全首先要考虑到人的因素,人是施工工程的主体,工程施工安全涉及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他们是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决定因素。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领导忽视安全和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所引起的安全事故是屡见不鲜的。建筑安全的目的,首先是避免或减少人员的伤亡及职业病;第二是使设备、工具、材料等免遭毁损以及保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消除或减少环境危害核工业污染,使人的生存条件免遭破坏,促进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大。从经济的着眼点看,建筑安全具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避免与减少事故的经济损耗和损失;二是,维护生产力与保障社会经济财富增值的双重功能和作用。

2.5.2 对施工事故本身的分析。由于事故是一种“非正常事件”、“稀少事件”,从空间和时间上,人们对它们的把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处理建筑安全问题时,应使不平衡状态向“保守”、“冗余”、“超前”的“建筑安全过余”方向倾斜。因此,建筑安全措施和对策应先于服务系统功能的出现,“超前”着手。其次 ,建筑安全手段的效果往往是“预防型”的;而事后“抢救型”的,即从整体上分析,建筑安全措施具有时效性,是控制系统。因此,建筑安全系统在时间上

应“优先”,在功能标准上应“优越”。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在制定建筑安全发展规划时,还应考虑建筑安全的超前发展原则,以充分实现建筑安全与社会经

济的“本质协调”。

2.5.3 从传统安全管理方式分析。目前,我国建筑业虽已形成了“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的三级格局,但结构不尽合理,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金字塔资质体系尚未形成。建筑市场较为混乱,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这些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下,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淡薄,根本谈不上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制不健全,跟上不形热发展的需机,对安全事

故查处不利。传统的安全管理是被动的安全管理,多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或者在事故后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管理。如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使用,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已有已知的危险,而且更要主动地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预防事故的发生。在进行事故风险分析的同时,要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安全应急预案。这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事故造成损失的重要措施,是现代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5.4 对从业人员分析。建筑从业人员70%是民工。如制定安全施工方案,不能严格执行,不注意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了问题才去处理,影响了工程的施工安全。例如:非机械动力工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非电工乱拉扯电线,不通过漏电开关,发生漏电事故时漏电开并不起作用,造成触电身亡;电工在接线时,不将电闸关闭,带电操作,造成触电身亡;民工不戴安全帽,穿拖鞋上脚手架进行操作作业,不小心失足,造成坠落死亡;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高空拆架拆模,架杆、模板往地上扔,扔不下就用脚踹,脚蹬空随之坠落;为抢工程进度,进行大规模施工,强令民工连续作业,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死亡。以上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的行为往往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屡见不鲜,导致工程施工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较差。由于建筑市场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使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很少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安全进行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和统计。另外,由于安全责任相关的界定法律条文不明晰,使施工单位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理赔时互相推诿,往往受到人身伤害的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无法保护。就是在这样执法不严、缺乏相互制约机制的条件下,造成了一些施工企业抱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建筑安全生产,甚至存在把减少安全投入当作节约成本的手段,使建筑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可见,从法律上落实建筑活动各方的安全责任,增加各方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是降低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2.5.5 工地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暴露的铁钉、随意堆放的绳索、积水边得电缆、高空坠物等无时不刻威胁着工作人员们的安全。工作人员在进行长时间的作业很难注意到这些危险。工作人员可能因为被一颗不起眼的铁钉扎到受痛失去平衡而从高处坠下;也有可能被绳索绊倒磕到尖锐物体;给别提高空坠物了。由此可见,安全无小事,安全施工,从小事做起,力争做到没有安全隐患。

第三章对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控制措施

3.1对施工现场严格安全检查与监督

首先,严格遵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由于工程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种较多,作业面广,对每一个操作人员进行跟踪管理是不现实的,在工程中往往会由于某个操作人员的疏忽而产生安全问题。因此,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交底及日常检查制度,在施工前对每个操作人员做好交底工作。施工时,安全员要加强现场巡查。监理人员加强日常巡视,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要不断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及材料、施工机械的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把安全关,才能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施工现场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应采取专职人员检查与群众性检查结合,平时检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施工高峰阶段和冬、雨期阶段要组织专项检查。检查的重点应围绕高处作业、电气线路、机械动力等方面进行,防止发生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人等事故。对于防护措施重点检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一经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停工整顿。切不可马虎了事,更不能不了了之。施工现场应建立各级安全检查制度,工程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应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主要是查思想、查制度、查教育培训、查机械设备、查安全设施、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的作用、查伤亡事故处理等。安全检查的要求。

3.2加强法律与相关规定的落实

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谁和管理。一个项目,严禁业主方肢解分包,严禁多次转包,加强总承包商对分包的管理。加强安全法建设,对存在违章指挥,不为施工操作员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用品,强令民工冒险作业,长期连续作业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施工企业对目前有的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加强适合本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实际的法律,标准和制度的补充完善,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把严格考核制度作为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推动安全生产水平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对安全管理检查结果优秀的给予奖励并总结推广其先进管理经验,对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和隐患的挂红牌并限期改正,特别严重的要立即停工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复工。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施工活动;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加大了对建筑施工的监督管理,落实与实施国家安全监督制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

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3.3从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入手

从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入手。一是每位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应对施工图纸进行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应严格按照施工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去落实,根据施工中的技术指标进行操作,以确保其施工技术达到要求。二是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工作。三是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和施工工序之间的接交工作。对于一些新的施工工艺技术,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培训,使其在施工前掌握基本的施工要点,懂得施工操作规范要求,以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的施工技术符合要求,每一个施工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都必须对相关的施工技术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对于工序交接之间,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提醒一些务必注意的技术问题,同时,严格工序之间的交接的质量检查,以确保施工技术更好地实施。要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对危险作业过程严格按作业指导说明组织施工,施工人员需经培训并取得资格。如起重工、电焊工、电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作业。一般工种也要求施工人员熟悉环境,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坚决杜绝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违章操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对基坑工程、模板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应有安全施工方案,并且安全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安全施工方案。力求使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操作方便,针对性强,有利于保证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做到: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技能学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手,方可进场;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对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架子工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罚。

3.4积极预防各种环境因素与自然因素避免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工作人员因为露天作业所以自然环境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很大。首先,雨天要做好防水防滑工作。及时清理工地积水,特别是在高空、基坑、建筑物边缘的危险位置。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工地制备凉茶开水,在中午天气炎热时期不得强行施工赶工。给工作人员充分的时间休息避暑。但是要预防工人因天气炎热不带安全帽的现象,一旦发现严肃批评。雷雨天气做好防雷措施。保护好用电器具及塔吊等较高的设备。

3.5消除工地中的安全隐患

3.5.1建筑行业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其施工环境的相对恶劣性,工作人员经常需要进行高空、露天、工种交叉的现场作业,这些场地环境的局限性和危险性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高,经常会出现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知识教育普及不全面,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往往认为安全投入不能够转换为利益,不愿意进行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导致在施工的现场安全防护工作不能落实,安全的保证设施老化、陈旧,而且采购大量假冒伪劣的安全防护产品提供给施工人员。近些年来,有的企业为了加大自身在投标机制中的竞争力,经常集中力量来培养个别的工程队,来创建省级、市级的文明工地,能够保证工地的高水平生产,但是是以其他工地的安全生产水平的降低为代价的,甚至其他工地连基本的防护设施都没有。前文提到,工地中的各种安全隐患是造成工程事故的原因之一。做好消除安全隐患工作能有效的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率。所以要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首先是要做好调查,针对现场的地形地貌进行勘察并据实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设计好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现场要做到井然有序,各种工具整齐排放,过道通畅。工地边缘应做围护,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工地受伤。落实安全帽佩戴工作;地基、楼板边缘要设立醒目标志以免意外跌落;电器定期检查,确保没有漏电现象。

3.5.2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一定要做好。脚手架和防护网要定期检查其牢固程度,使损失达到最低。

3.6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企业只有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严格的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够使得高层和各项目部的负责人真正的重视起施工管理有关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制,能够逐渐形成对于工程施工的完善管理和相应的考核机制。企业的各阶层负责人,都应当明确自身的任务,制定相关的经济利益的考核制度,督促他们能够进行认真管理安全工作。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在事故发生后严格的追求相关领导干部的行政责任。在安全管理的问题上可以推行一票否决的制度,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资料管理体系,将责任和经济利益关联起来,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全教育与训练, 能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 ,有效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减少人的失误。安全教育、训练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切实做好人员管理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的执行者,对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等有着主要的作用。一是应明确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各自的岗位职责、权利等。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将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等与工作质量、效率和成效等紧密联系起来,规范各种人员在施工现场的行为,降低施工行为风险,确保施工过程规范,技术到位,质量过关。

3.7施工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型的科学技术能够给予施工项目最大的安全保障,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来提高施工队整体的技术水平,提高管理层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全面的促进工程的安全生产进度。企业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指导,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途径来保障工地的安全,在成本额度内,多元的解决安全隐患,加强对于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制定出应急救援的方案和相应救援体系的管理。施工技术创新这是实现管理创新的核心。施工技术的创新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新的知识,采用新的技术和施工工艺,引进新的机械设备,采用新的生产模式和施工管理模式等,从而使产品的附加值、技术含量等大大提升,以此达到提升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3.8大力推行对施工项目的安全评价体系

建筑安全评价以实现建筑产品生产活动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的话题,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严峻的安全形势所带来的挑战!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各个相关主体,应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在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有水平下。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责任重大的系统工程。土木工程的各相关责任主体应该充分重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采取多方面措施确保建筑施工安全。近些年以来,我国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对建筑行业进行安全监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水平相比较,我国在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理念以及市场调节手段上还有很多的不足。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任重道远,需要有关部门和建筑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共同构建我国土木工程项目安全施工的理想格局。

参考文献:

[1]罗云,建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崔克清,张礼敬,淘刚,建筑安全工程与科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李建国,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基本状况及今后深化改革重点,建筑安全。2009(12)

[4]金龙哲,宋存义,建筑安全科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岑书标.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控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0).

[6]强爱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做好建筑施工技术安全交底[J].陕西建筑,2009(11).

[7]刘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国建筑出版社.2008

[8]亢晓宁,蒙海军.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分析[J].陕西建筑,2011(05).

[9] .张仕康、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10]方东平、黄志伟.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年第一卷第二期

[11]陈坚. 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与预控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5) .

[12]杨曾曦.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8) .

[13]方群.新形势下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研究. 《经济管理论坛》.2005年第7期

[14]孙金文.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 商品与质量, 2009,(S3) .

[15]李萌.浅议现阶段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安全》.2006年第3期

致谢

本文是在我的导师刘玲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刘玲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同时,对我的论文工作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外,也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我能够顺利完成了我的学业。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第九章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1. 1.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 2.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3.试述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的情况,试述TDI/TCSEC标准的基本内容。 答:各个国家在计算机安全技术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可信标准。目前各国引用或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防部(DoD)正式颁布的《DoD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简称 TCSEC,又称桔皮书)。(详细介绍参见《概论》9.1.2)。 TDI/TCSEC标准是将TCSEC扩展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关于可信数据库系统的解释》(Trusted Database Interpretation 简称TDI, 又称紫皮书)。在TDI中定义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需满足和用以进行安全性级别评估的标准。 TDI与TCSEC一样,从安全策略、责任、保证和文档四个方面来描述安全性级别划分的指标。每个方面又细分为若干项。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参见《概论》9.1.2。 4.试述TCSEC(TDI)将系统安全级别划分为4组7个等级的基本内容。 答:根据计算机系统对安全性各项指标的支持情况,TCSEC(TDI)将系统划分为四组(division)7个等级,依次是D、C(C1,C2)、B(B1,B2,B3)、A(A1),按系统可靠或可信程度逐渐增高。 这些安全级别之间具有一种偏序向下兼容的关系,即较高安全性级别提供的安全保护包含较低级别的所有保护要求,同时提供更多或更完善的保护能力。各个等级的基本内容为:D级 D级是最低级别。一切不符合更高标准的系统,统统归于D组。 C1级只提供了非常初级的自主安全保护。能够实现对用户和数据的分离,进行自主

我国能源状况浅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问题,如何正视我国能源消费现状,科学制定节能规划目标,构建起能支撑我国经济适度发展的能源保障体系,以实现能源、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的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不同的人类文明时期拥有不同的物质生产方式,使用的主导能源也不相同。主导能源从化学(矿物)能源向物理能源转换,是当前世界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全球时代背景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我国现代化建设应确立由初级战略——传统能源发展战略和高级战略——新能源发展战略组成的复合型的能源发展战略。

近年来,资源的日益枯竭导致国际之间的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能源甚至成为发动现代战争的根本目的。而20世纪的两次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寻求和发展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其它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长期使用煤炭等污染的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能源短缺、油价飙升,已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要靠能源技术的改进,更要靠正确的能源理论来支撑。就是说,树立科学的能源观,努力把握能源演进的历史及其规律,是深入认识能源问题的实质、切实把握能源问题的发展趋势、探寻能源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而全球性的能源短缺乃至危机,恰好发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极其严重的瓶颈。 一、我国的能源结构现状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 。其中煤炭的消费已经占76% ,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同时石油和天然气所占能源的消费比例也开始慢慢上升,出现了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步加大。虽然我国的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也只占到6%,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运行。 二、我国能源结构出现的问题 我国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增,油价一直攀升,这即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但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煤炭是主导能源,但据预测,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的供

云计算数据安全问题研究.doc

云计算数据安全问题研究 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催生了诸多其他计算技术的出现及发展,大数据和分布式计算是最为明显的表现。然而云计算在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数据安全问题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风险以及云计算相关的安全技术,并未云计算安全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建议。 1、引言 云计算最早是由谷歌CEO Eric Smitte提出的,之后云计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云计算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网络计算的的信息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云计算旨在为互联网用户提供高效、快速、方便的数据云存储、数据分布式计算服务,这一服务是基于互联网为中心的网络结构体系,这一结构体系类似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它把网络中的大量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统筹在一起,进行数据的存储或计算服务所需要的资源分配,这样以来,云计算客户就可以忽略具体实现方式,只需按照个人需要提出计算或存储需求,剩下的由云计算体系来完成,这一过程类似于日常生活中从自来水管中放水,通过电线用电一样简单。这样简单高效的特点使得云计算迅速成为IT领域最具有潜力的市场增长点。有咨询机构经过调查计算表明,截至2015年,云计算的市场价值总额将达到逾1500亿美元[2]。然而,尽管云计算近年来在学术界、互联网届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但是,云计算在其推广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因素就是大量的数据资源共享时所带来的数据安全隐患问题。作为云计算的提出者,也是云计算数据信息安全做的相对成熟的

企业,谷歌在几年前曾在云计算数据安全领域出现重大事故,造成大量用户隐私在互联网上被泄漏。由此可见,云计算所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之严重性。 2、云计算数据安全风险 随着云计算的逐渐火爆,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与此同时不断发生的隐私泄漏等数据安全事件也在表明云计算技术并没有达到足够的成熟度,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数据安全风险。云计算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风险:来自云计算管理的风险和云计算技术本身的风险。 2.1云计算管理风险 云计算是一种数据存储、计算技术,但对于用户来说,云计算是一种产品,既然是一种产品,就有其组织管理单位,即提供云计算应用服务的供应商,例如技术成熟度最高的谷歌公司等。作为一种产品,如果对其组织管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用户隐私数据泄漏,酿成云计算数据安全风险事故。一般而言,云计算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3]: 1)锁定用户、移植困难:一旦用户选择了使用某一云计算应用服务商之后,用户就被该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锁定了,很难将其在该云计算服务商平台上的数据转移到其他云计算服务平台上,这对用户数据安全以及使用便捷带来了不便。2)数据安全失控:由于不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只是提供了云计算服务框架,而具体的部分云计算存储、计算服务通过软件外包的形式由第三方来提供,一旦第三方提供的这一部分云计算服务内容由于技术原因、管理原因达不到云计算数据安全级别,就有可能引起云计算数据泄漏的风险。 2.2云计算技术风险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和对策建议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能源安全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量越来越大,如何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显得越来越迫切。本文从中国的能源现实状况出发,阐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并基于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为:要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能源结构的优质化;全面落实能源节约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能源多边合作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来破解能源困局;建立并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Summary: China is in the world the second largest energy producer country and second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the energy is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soci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energy security problem is the important topic that the Chinese economic society sustained development is unable to avoid. At present the energy use of China enters the fast rise period, uses the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creasingly to highlight as the clean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of representative, the import volume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how to safeguard the energy security in China appears more and more urg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ergy realistic condition in China, elaborated that stern of Chinese energy security problem, and bases on this to propose own view and suggestion, thinks: Must actively promote the strategic readjustment of energy source structure, realizes the high quality of energy source structure; Comprehensively carries ou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first, speeds up shif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ay; Fully using energy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Implementation "walks" strategy to explain the energy predicament; Establishes and improves the oil reserve system. 关键词:能源安全;对策建议;石油储备;“走出去”战略 Keyword: Energy security;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Oil reserves; "Walks" strategy 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每一次能源时代的变迁,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类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能源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能源安全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能源安全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并迅速从国内空间层次跨入到国际空间层次,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日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探析(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探析(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探 析(标准版) 1、建筑施工安全问题 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对工程的要求由原来的三“控”(质量,工期,成本)变成“四控”(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特别增加了对安全的控制,可见安全越来越成为建筑业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1.1施工安全 安全(safety),通常是指各种(指天然的或人为的)事物对人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故、运行正常、进展顺利等状态,近年来,随着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创立及其研究领域的扩展,安全科学(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己不再仅局限于生产过程中的狭义安全内容,而是包括人们从事生产、生活以及可能活动的一切领域、场所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即称为广义的安全。这是因

为,在人的各种活动领域或场所中,发生事故或产生危害的潜在危险和外部环境有害因素始终是存在的,即事故发生的普遍性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有人和危害人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外部因素同时存在的地方,就始终存在着安全与否的问题。换句话说,安全问题存在于人的一切活动领域中,伤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始终存在,人类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也永远存在。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如图1.1所示,近十年来我国建筑业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然而从绝对数上看死亡人数和事故发生数却一直居高不下。 图1.11994-2004年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百亿元产值死亡率 1.2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本文笔者以2004年全国的建筑施工事故为例进行统计和分析,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和分析其中的一些内在的规律,并且找出那些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内在规律,可以对我们安全工作的方法

大数据安全分析(分析篇)

这一篇应该是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大家现在乐于说看见(visibility )的力量,如何看到却是一个尚在探索中的问题。数据是看到的基础条件,但是和真正的看见还有巨大的差距。我们需要看到什么?什么样的方法使我们真正看到? 安全分析和事件响应 网络空间的战斗和现实世界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往往可以进行借鉴。美国空军有一套系统理论,有非常的价值,值得深入思考并借鉴,它就是OODA周期模型: 观察(Observe):实时了解我们网络中发生的事件。这里面包括传统的被动检测方式:各种已知检测工具的报警,或者来自第三方的通报(如:用户或者国家部门)。但我们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采用更积极的检测方式。即由事件响应团队基于已知行为模式、情报甚至于某种灵感,积极地去主动发现入侵事件。这种方式有一个很炫的名字叫做狩猎。 定位(Orient):在这里我们要根据相关的环境信息和其他情报,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这是一个真实的攻击吗?是否成功?是否损害了其它资产?攻击者还进行了哪些活动? 决策(Decision):即确定应该做什么。这里面包括了缓解、清除、恢复,同时也可能包括选择请求第三方支持甚至于反击。而反击往往涉及到私自执法带来的风险,并且容易出错伤及无辜,一般情况下不是好的选择。 行动(Action):能够根据决策,快速展开相应活动。 OODA模型相较传统的事件响应六步曲(参见下图),突出了定位和决策的过程,在现今攻击技术越来越高超、过程越来越复杂的形势下,无疑是必要的:针对发现的事件,我们采取怎样的行动,需要有足够的信息和充分的考量。 在整个模型中,观察(对应下文狩猎部分)、定位与决策(对应下文事件响应)这三个阶段就是属于安全分析的范畴,也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内容,附带地也将提出个人看法,关于大数据分析平台支撑安全分析活动所需关键要素。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学号;作者: [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本文从中国能源现状的分析入手,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四大主要能源现状作了初步考察,充分认识到我国能源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中对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对策分析。 [ 关键词] 能源;现状;挑战;发展前景;中国 一直以来, 能源问题都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 因为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 世纪中, 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种, 就是原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 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 不加节制, 那么,地球上原油、天然气、煤炭三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 分别只有40 年、60 年和220 年了。进入21 世纪, 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更是越来越突出, 确切地说, 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 整个人类社会所要面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的现状 我国既是能源的消费大国, 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虽然1990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已名列前茅, 但人均占有能源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5%-10%; 但在另一方面, 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方面则为世界各国之首, 为印度的2.2 倍, 为发达国家的4-6 倍; 使用能源的设备效率偏低, 又造成能源的浪费,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1]再者,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及石油为主,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煤炭资源 中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然而, 煤炭利用严重污染环境, 据统计, 每燃烧1 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约26 公斤, 排放二氧化硫约24 公斤、排放氮氧化物约7 公斤。[2] 这不仅影响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还直接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二)石油资源 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中国目前有待发现和探明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 但勘查难度比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预测, 到2020 年, 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 亿t, 届时石油的对外依赖度将有可能接近60%。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甚至称, 到2030 年中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激增至80%以上。[3] (三)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和使用方便的能源, 我国是开发利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天然气资源储藏量达380000 亿立方米, 目前已探明储量仅占5%, 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仅占2.1%,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目前, 国家已开始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大规模建设,特别是启动了西部大开发序幕性工程的"西气东输"工程, 为天然气的合理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电力资源 过去十多年, 中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 2003 年发电量为1990年的3 倍。2003 年, 发电装机容量391 40GW。到2004 年5 月, 发电装机容量达400GW。2004 年9 月, 水电装机容量达100GW, 居世界首位。全国1GW以上电站共有107 个, 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已装机5 9GW; 最大火电站是山东德州电站, 2 4GW; 最大核电站是广东岭澳核电站, 1 98GW。[4] 但是, 中国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出现大范围缺电。造成严重缺电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体制问题, 包括: 高耗电产业过度发展, 电力预测和规划失误, 以及电力改革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垄断经营格局等。

最新 关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精品

关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安全问题的几点 思考 1 引言 就像和互联网一样,大数据推动了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但是,随着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大数据安全的严峻性也日益凸显出来。网络化的今天,各个国家金融、政务、石油、、天然气、交通、金融、商业以及,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部门、产业与服务都严重依赖着大数据,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一旦遭到攻击,就可能直接导致这些系统整个瘫痪,引起整个社会秩序混乱和民众的巨大恐慌,其后果也可想而知,给国家安全造成的损失将是空前巨大的。 2 大数据安全目前所面临的形势 据统计,2015年几乎没有哪一个星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数据泄密事件、重大的网络攻击活动或严重的漏洞报告,每个事件都突显了黑客技术的改进,以及所带来的新形式的网络攻击。实际上,网络上没被曝光的攻击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是几百上千起的攻击事件。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用户而言似乎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实际上我们就有可能是受害者其中一员。如果说对于个人而言,这些危害还算微不足道的话,那对于国家而言,发生的攻击和数据外泄,就不是这么轻描淡写的了,其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将也是空前巨大的。因此,大数据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可见一斑——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安全是一场必要的斗争。 2.1 安全机制与技术未做到水涨船高 在技术、大数据挖掘采集与分析处理技术、互联网发布应用等技术快速提高和发展,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大数据在安全方面的技术并没因水涨而船高、齐头并进。确切地说,大数据的安全技术相对于其它方面的技术而言存在着很大差距。 首先,大数据自身的安全机制存在漏洞。数据总量巨增的速度和数据类型的多样化,让我们措手不及,大数据的安全策略根本来不及全面部署和健全。在大数据访问控制的权限上、密钥生成的算法上、存储管理的环节上等各个方面,防护机制都尚不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漏洞。 其次,大数据自身就是一个可被持续攻击的载体,安全防护的手段与技术,在发展速度上无法跟上数据量剧增、数据运算速度剧增,数据种类剧增的步伐,来不及完善的大数据安全防护漏洞就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别有用心的人面前。在一个数据量以几何速度增长的大型网络存储中,以传统的安全防护软件扫描一个恶意软件,可能需要几天甚至更久的时间,这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和大数据安全的需要。传统安全防御措施要精准地描述威胁特征,建模过程也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因此传统安全防御机制很难在有效的时间内检测出高级持续性攻击。 再者,大数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数据的价值低密度性质,黑客可以将攻击更加隐蔽地隐藏在大数据中,使得传统的安全分析工具很难聚焦在价值点上。 此外,大数据技术自身将被作为入侵技术使用。大数据之所以得以飞速发展,在于其适应和满足了当下社会大数据的数据量、种类以及处理速度等各个方面剧增的需要。我们在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大数据技术获取价值信息的同时,攻击者也在利用这些大数据技术促进和发展了攻击技术,攻击的技术也在随之提高。 2.2 大数据更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全球数据的集合与共享,也充分体现了大数据的时代特点。但是,如此巨大的数据集合存储,使大数据成为更容易被发现的巨大目标,同时也加大了大数据暴露的可能性。其内在蕴含的价值就像似一座巨大无比的宝藏,吸引着全世界所有的团体以及所有的黑客,使得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到大数据攻击中。因为大数据一旦遭受攻击,失窃的数据量也是“大数据”级的数据量,大大降低了黑客的进攻成本,增加了“投入产出比”。因此,与传统安全相比,大数据安全防护更是尤为重要。

高中地理课件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练习

练习1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 1、天然气按形成和来源划分属于来自的能源,与煤炭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2、写出西气东输主干道的起点和终点: A (油气田) B 市。 3、我国陆地上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集中分布在图中的,C 盆地, D 盆地, E 盆地以及地区。 4、管道输送天然气的特点是。 5、“西气东输”工程,对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 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7、图中F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G为全国重要的基地。

参考答案 1 、太阳辐射 属于流体,便于开采运输使用,发热量高,对环境污染小 2、轮南上海 3、塔里木柴达木四川陕甘宁 4、运量大,运费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占地少,安全可靠; 但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5、○1加快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并可以吸引和积累资金,促进西部的发展; ○3有利于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 6、○1改变东部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促进东部地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3减轻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的压力。 7、河西走廊山西能源

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 据新华社2004年1月报道,2003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2003年,中国石油进口大幅度增加,净进口石油9700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36.4%。 材料2 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我国将在未来5年--10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10年--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外经验表明,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目前,我国发改委已经开始建设浙江镇海、舟山;山东的黄岛;辽宁的大连4个石油储备基地。 材料3 材料4 我国原油进口中的80%都是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进口的,而一些大国一直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国内专家最近提出从缅甸修一条输油管道到昆明的计划,该路径比我国传统方式通过马六甲至少能减少1200千米的路程,而且要安全得多。 1、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原因是什么? 2、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说明: (1)、石油储备的目的是什么? (2)、面对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趋势,我国应该采取的积极能源政策有() A、严格控制石油进口数量,不断提高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 B、建设西气东输工程 C、节约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 D、相应提高国内能源价格 4、简述中缅石油管道对云南经济的影响。 5、综合分析新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选择。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在油气资源开发、管道建立、炼油化工及油气田对外合作、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难度大;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应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根据中国资源分布特点,东部挖潜,延长稳产期;西部加大投入,实现增储上产。在战略部署上做到“四个结合”。 一、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 (一)简要回顾与发展现状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中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二)存在问题 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 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亿吨计,只占全球的3.9%;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 2.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 中国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全国产量的2/3.但其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88%)、高采出程度(75%)和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特别是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27年超过5000多万吨,2002年在5013.1万吨的产量水平上划了句号,计划今后将逐年递减。 3.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供需缺口越来越大。2000~2002年,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4.91%,高出产量增长速度近3.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104万吨;石油消费弹性系数达到0.7,比石油生产弹性系数高0.436.石油“一高一低”现象导致国内石油供不应求,缺口从2000年的5637.73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7236.41万吨,石油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6962万吨增长到7184万吨,10年增加了7倍多。预计2003年石油净进口量将突破9000万吨,进口依存度达到35%以上。 4.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来自社会各界的担忧有增无减。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出于石油进口来源方面的安全考虑。二是出于战略石油储备方面的考虑。三是出于油价大幅上扬的考虑。 二、中国油气资源供需预测 1.石油需求预测 在成品油方面,汽油、煤油、柴油,按0.6的弹性系数,折合年均增长率为4.2%,预计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导论论文《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 作者:李佳倩 学号:2014301500243 院系:计算机学院 班级:14级8班 指导老师:王骞 2015/1/24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 中文摘要 大数据(Big Data)是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正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工作习惯及思考模式。但目前,大数据在收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大数据所导致的隐私泄露为用户带来严重困扰,虚假数据将导致错误或无效的大数据分析结果。该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产生原因、发展概述、主要特征及大数据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并针对现有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本文编者:山东正舟信息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9058065.html, 山东正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文案)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信息安全 Abstract Nowadays big data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both the academic and the industrial research.It is regarded as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 and think.However,there are many security risks in the field of data 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when collecting,storing and utilizing big data.Privacy issues related with big data analysis spell trouble for individuals.And deceptive or fake information within big data may lead to incorrect analysis resul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era of big data, development overview,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ig data information security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safety problems. Key words: Big data;Big data era;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big data era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标准版)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标准版)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标准版)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明确网络安全概念,提高网络安全性,成为了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网络发展来看,网络安全对于互联网用户具有重要意义,用户在网络上进行的信息传输、数据管理、银行支付等行为,如果不能有效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但会制约互联网的发展,也会给用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应从网络安全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网络安全性。 关键词:网络安全;互联网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重要辅助手段,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变生活方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网络个人信息的增多,以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问题思考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问题思考 隐私OR便利 互联网上的“透明人” “中国人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今年3月,一位知名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在公开场合谈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然而,这一言论迅速击中了网民的痛点:在大数据时代,普通网民究竟还有没有隐私?我们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面临“选择”:是否同意获取个人信息。使用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注册一个网络账号,都会让用户提供手机号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 安装一个新的APP,使用前先要收到一连串的提醒:“允许发送通知”“允许访问位置”“允许获得手机通讯录”“允许启用电话、短信、相机”……尽管用户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但用户一旦选择了“不同意”,很多APP便自动退出不再提供服务。 甚至发在个人朋友圈中的照片,都有可能被他人恶意盗取。近日有媒体曝光称,大量来自朋友圈、QQ空间或者微博上的私人照片,正在被放在网上低价出售,甚至被非法用于商业广告或婚恋网站。对此,有网友感叹:“原来,我们一直在互联网上‘裸奔’!” 网上个人信息泄露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成为精准诈骗的帮凶。一些人把个人隐私信息当成赚钱的工具,通过售卖越权获取的用户信息获得巨额利润,并由此形成了黑色产业链。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核心关切。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传统问题向互联网延伸,线上向线下延伸,人类空间向虚拟空间延伸。人们在互联网上变成了“透明人”,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互联网“记录在案”,导致人们在网络空间越来越缺乏安全感。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基本制约条件,是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石油,众所周知石油是衡量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一个国家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的程度越高,其安全问题就越突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粮食,你就控制了整个人类;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就我国目前所面临的这些能源问题,导致了我国存在众多的不安全因素。中国在快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中国开始和美国争夺石油了。于是,中国也成了美国在石油方面的对手了。现在的中国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美国人掌控着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石油资源的生产或者运输。也就是说,我们获得血液要花多大的代价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决定的。这种危险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血管以及血源随时都有可能被我们的对手掐断。现在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中国才选择了战略上的主动全面出击。事实上,依照现在中国的实力以及战略态势,不应该全面出击,而应该是有限度地重点出击。但时不我待,石油对于中国的压力牵制了中国国家战略。不全面出击就意味着很大程度上失去血源。于是,中国只能抱着聊胜于无的态度选择全面出击。全面出击由于实力不够也未必能够取得很大的效果。可是话说回来,在现有条件,能够多得一点总比少得一点强。 美国也达到了他的目的。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如果采取有限程度的攻势战略打开生存环境那是很合理的。对于美国也将造成无力下口的压力。可是,石油让中国疯狂,中国必须走出去了。一贯稳重的中国外交也出现了不谐的音符。可是没有办法,现在的情况逼迫着中国走上了一条自己不是很有把握的路。而这个时候,倡导建立节能型社会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以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生产力结构,节能的空间是很大的。节约一点能源,中国在国际上的运作空间就大了一分。并不能否认全面出击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好处的。可是另一个层面上,战略转型的速度过快过猛,显然没有经过非常全面的考虑。这样就出现了不是战略指导石油而是石油指导战略的被动战略取向。整个国家战略的方向并不是很规划得很严谨细致。在国家战略方面的问题,小小的失误都能造成一个国家大的灾难,更何况全面出击这样的大问题。 石油方面的压力让我们的国家外交有了一定被动的被动成分。而变被动为主动现在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战略上的完全突破。也就是说,要实现对于石油战略的完全逆转,那就必须以激进道路一走到底。扯碎而非扯开美国的包围网!这需要极大的战略意志以及相对很大的潜力消耗。因为我们要快速冲出去,必然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速度越快的方式自然就越激烈。毕竟有三分之一的石油缺口,失去了速度是不行的。另一个办法,那就是自身的节能。节能型社会的建立直接减少我国石油的消耗,自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于国家战略的压力。也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暂时以经济方式为主军事力量为辅实现重点方向战略突破。两种方法对比看来,很明显第二种方法要合理得多。如果采取了第二种方法,有重点方向的石油保障,我国国家战略的就将稳健地多。 我国的石油主要来源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而中东地区在世界政治军事局势中很不稳定,在战争状态下石油的补给,特别是通过海路的补给会受严重影响,这对我国的石油安全形成隐患。不仅如此,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也比较低。石油储备分为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石油战略储备不承担平抑油价的作

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性课题报告

班级: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信息技术 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数学 提出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渐走入我们平常百 姓家,网络也在也不是个陌生的字眼。大到企业办公,小到私人娱乐。网络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昭示它的风采。但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与来,在今天已经成为网络世界里最为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它们主要依附于各种恶意软件,其中病毒和木马最为一般网民所熟悉。针对这些危害因素,网络安全技术得以快速发展,这也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研究目的:了解网络安全问题触发的原因、方式、后果及影响 研究意义: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研究目标:1、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对网络安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使青少年朋友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研究假设:同学们对网络安全不给予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研究内容: 1、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2、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政策建议 3、什么是网络安全 4、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5、常见的几种网络入侵方法 一、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日益严重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使上网企业、机构及用户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国家的安全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要避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触发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黑客的攻击。由于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因此黑客的攻击不仅“杀伤力”强,而且隐蔽性好。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其攻击方法达几千种之多。 2.管理的欠缺。网站或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据IT界企业团体ITAA 的调查显示,美国90%的IT企业对黑客攻击准备不足。目前,美国75%-85%的网站都抵挡不住黑客的攻击,约有75%的企业网上信息失窃,其中25%的企业损失在25万美元以上。 3.网络的缺陷。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但它仅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 4.软件的漏洞或“后门”。1999年底保加利亚软件测试专家发现微软网络浏览器IE 存在安全漏洞,它可以使不怀好意的网站管理人员入侵访问者的计算机文件,随后微软公司承认了这一事实。 5.人为的触发。基于信息战和对他国监控的考虑,个别国家或组织有意识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二、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政策建议 随着世界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迅速。目前已经形成公用网、专用网和企业网三大类别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因特网已经覆盖200多个城市,并有3000多个政府数据库和1万多个企业数据库与该网连接。相应地,网络信息安全亦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1999年国家权威部门对国内网站安全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不少单位计算机系统都存在着安全漏洞,随时可能被黑客入侵。为更有效地保护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注重对黑客入侵的有效防范。针对我国已有3000多个政府数据库和1万多个企业数据库已与因特网连接,以及上网用户和连网计算机数目飞速增长的现实,应确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对党政信息网和重要部门信息网应考虑加强技术安全保卫,诸如网络入侵预警、处理与防范工作等;对企业可考虑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其采取给操作系统和服务器加装补丁程序,经常对网络进行扫描及其它相应措施,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2.完善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尚待完善。比如,对于网络贸易中认证中心的法律地位,现行法律法规中尚无涉及;1999年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