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人格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的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①人格的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②人格的复杂性: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这种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是什么鬼……orz)③人格的独特性: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评测一,人格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 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 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二,人格测评:测评资料的类型:自我报告资料(S-data),观察者报告资料(O—data),测验资料(T-data),生活史资料(L—data)获取S-data的途径:(1)访谈,(2)由个体定期记录和汇报所发生的事件,(3)人格问卷,(4)投射测验人格问卷是最常用的方法。

问卷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卷,也可以是结构化的问卷。

结构式问卷比开放式问卷使用的更多,它的反应选项是给定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多点评定。

投射测验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的表现他的反应。

投射测验的特点:(1)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

(2)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减少了伪装的可能.第三章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1,人格结构:共同特质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一个人对多项外在和内在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的概念。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人格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人格心理学 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 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四大特性:1.整体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社会性与生物性:①社会性吧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化的人所特有的;②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过程。

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多样性,使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特点。

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1.理解人性,了解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2.预测人的行为;3.改变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四、人格心理学流派:①渗透着各时代主流科学的认识方式;②面对各个时代临床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需解决的问题);③渗透着各个时代与人本质的认识(性善与性恶);④因此,揭示人格不同层次的规律;⑤现代人格研究的六大流派。

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发展的动力特征和无意识特征;⑵特质流派:对人格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⑶生物学流派:注意生理、进化、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决定作用;⑷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类由低级人格向高级人格的发展,向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责任感等高级人格发展潜力;⑸行为/社会学习流派:注意环境(行为强化、社会学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内外控,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性别角色);⑹认知流派:强调同样的外在条件下,不同的人格发展方向。

五、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卡特尔、比纳)六、科学人格心理学得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专题化、小型化、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的生物基础研究)。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新版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新版

看到了一个人和他的影子?这个人是谁呢?
整理课件
乔治 华盛顿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不是被动地把知觉 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根据以往 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诠释它。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隐匿图形 你觉得这仅整仅理课是件 一些斑点吗? …..吃草的牛
Comprehension & Feature analysis
(2)保持
• 将获得的信息在脑内编码、储存和保持的阶段 • 影响保持效果的因素
①该信息对个体的意义 ②是否反复应用
整理课件
再现
(3)再现
将储存于脑内的信息提取出来使之再现于意识之中 的过程
是信息提取过程。包括再认和回忆
再认: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
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
整理课件
(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3、人的心理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4、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整理课件
第二节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 定的时间内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信 息加工的过程;外界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头脑 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 配人的行为的过程。
整理课件
2
逻辑记忆
以要领和逻辑 思维过程为内 容的记忆。
整理课件
3
情绪记忆
体验过的情绪 和情感为内容 的记忆。情绪 记忆往往是一 次形成的,而 且深刻经久难 忘。
整理课件
4
运动记忆
以过去做过的运 动或动作为内容 的记忆,运动记 忆是形成动作性 熟练技巧的基础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ppt课件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ppt课件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 情感 如喜、怒、哀、乐、忧等)
心理现象
意志过程(目的性 果断性 坚持性 有制性)
人格倾向性(需要 动机 兴趣 信念 世界观)
人格 (个性)
人格心理特征 (能力 气质 性格)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8
❖二科、学心心理理的学实对质人心理的实质的阐述: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是脑的功能 ❖(⒈)从动物进化看:感觉阶段(无脊椎动
力。
30







31
三、感觉的特征
1 感觉的适应性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32
常见的感觉现象——适应现象
凝视着黑点一段时间后,围绕在黑点的灰 色阴影会逐渐收缩。
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返回
33
2 感觉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由于接受不同的刺激,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 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65
(2)保持 ▪ 把知识经验保存在头脑中的过程。
(3)再认和回忆 ▪ 再认指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 ▪ 回忆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 重现叫做回忆。
66
❖(4)遗忘 ▪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失败。
67
艾宾浩斯及其遗忘曲线
68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最初遗忘的速度很快, 以后逐步变慢,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72
❖ 例如:数字特征记忆法: ❖ (1)谐音法 ❖ 如圆周率的数值为3.14159,可依谐音背
目录 返回
二 感觉的分类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思维分类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头脑风暴与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爱用右脑的人(形象思维发达)看到的是顺时针旋转; 爱用左脑的人(抽象思维发达)看到的是逆时针旋转。 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女生一般看到的都是顺时针旋转,男生一般看到 的都是逆时针旋转,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第二节 认识过程
一、感觉

概念(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类 脑神经所传导的特殊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前庭感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皮肤分支所传导的表面或皮肤感觉 触压觉、温度觉和疼痛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肌肉分支所传导的深部感觉 肌肉、肌腱、关节的敏感性和位置感觉。 自主神经系统所传导的内部感觉 内脏痛觉及饥渴、恶心等感觉。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知过程 情绪过程 意志行为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个体具有一定倾向
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倾向性 人格特征 自我意识
认识过程(知) 情绪过程(情) 意志过程(意)
情绪是伴随着动机性行为而产生的,个体的
动机能否满足,自然伴随产生不同的情绪, 满足则快乐,不满足则痛苦,在寻求过程中 受到阻碍,则产生恐惧、沮丧等情绪。 有时情绪本身就具有动机作用,能促进个体 的行为活动,如恐惧情绪可以促使个体产生 逃跑或攻击的行为。
情绪和情感
情绪多与生物学相联系,具有本能的、情景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registration) 保持(retention) 再认(recognition)和回忆(reproduction)

心理学知识点-人格的特征

心理学知识点-人格的特征

心理学知识点-人格的特征(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心理学知识点-人格的特征关于人格的特征是心理学部分的内容。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认识过程
• (二)感觉的种类 • 感觉的分类有许多种,目前比较公认的分类法是以感受器所在部位以
及接受刺激的来源不同,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味觉 、嗅觉和肤觉等)和内部感觉(如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等)两大 类。 • (三)感受性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客观刺激,必须是适宜刺激 ,并且要有足够的强度,为主体所能接受;二是主体的感觉能力,即 感受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认识过程
• 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感觉只是个别属性的信息摄入,而知觉则能 告诉人们事物的意义。
• (二)知觉的类型 • 人们习惯上以知觉时何种感觉占主导地位进行分类,可以把知觉分成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还可以根据所认识事 物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反 映的是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征的知觉;时间知觉 则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如四季变化、昼夜交替、 时间长短、先后顺序、人自身的生物节律等;运动知觉是物体空间位 置移动等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 (3)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对以 往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喜悦心情的记忆等。
• (4)运动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如学过的技 能操作、游泳、打太极拳等。
• 2. 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长短分类 • (1)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是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
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
• 二、人格
• 人格,在心理学上亦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 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 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ppt)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ppt)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①大脑皮层: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在
大脑皮层均有特定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 有功能更为复杂的联合皮层。 大脑皮层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有分 成4各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①大脑皮层: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在大脑皮
(一)感觉:
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是却十分重要
。一切较高级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人们认识 客观世界的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一)感觉:
2、分类◎:根据刺激来自于有机体内部还是外部,将感
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感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和作用,反映外部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其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 于身体表面,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等 内部感觉:感受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的不同状态,反 映机体运动和内脏器官状态的信息,其感受器位于身 体内部器官和组织内,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 三、心理的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 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 1、大脑功能研究的历程及方法:微电极刺激发现大
脑表面被分割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 的功能,不同的部位分别控制着各种感觉,情绪和 行为反应。 •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是由大脑皮层、丘脑、 下丘脑、脑垂体、边缘系统、脑干和小脑组成
环境对大脑的刺激是心理活动的最根本来源,但是社会环境 特别是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是积极的有选择性的 ,有时会对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映 。 • 3、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人的心理活动会随 着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通过行 为来适应或者改变社会性制约的客观条件。

心理学基础-人格

心理学基础-人格
• 气质比性格、能力更具有稳定性。
气质的特性
• 感受性 • 耐受性 • 反应的敏捷性 • 可塑性 • 情绪兴奋性 • 外倾与内倾
气质类型
• 胆汁质 • 多血质 • 黏液质 • 抑郁质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气质的生理基础
• 与体型有关 • 与内分泌有关 • 与血型有关 • 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
人格 personality
陶炯 中山三院心理科
提纲
• 概述 • 需要 • 动机与挫折 • 能力 • 气质 • 性格
概述
• 人格的概念 • 人格的特征 • 人格心理结构 •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 人格理论之一:人格特质论
人格概念
• 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经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稳定而 独特的身心结构与组织。
性格的形成发展
• 家庭作用 • 学校教育 • 社会信息的作用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 气质是生来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大; 性格是在后 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 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性格形成晚,稳 定性要比气质变化快。
• 气质影响着性格形成的速度。
能 力 ability
握 社会意识产品的欲求和对美的享受的需求
及对创造发明的欲望等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 马斯洛(Maslow AH, 1908~1970) 是美国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曾提出需要的层次论。 他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内在价值。 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人的潜能或基本需要, 人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潜能应该得到释 放。
性格的理智特征
• 认知过程如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中 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第二章 人格理论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人格理论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人格理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需要掌握人格的定义,了解影响人格的因素以及人格与气质、性格的关系;能够解释4中不同的人格特质理论;了解几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关注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第一节人格理论概述←一、人格的含义←人格(personality)是我们用以描述这个人所具备的独特心理特质的总和,它是影响个体行为的、相对稳定的一系列个人的特征。

←依据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个性即人格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倾向性四个基本特征。

影响人格的因素人格遗传环境←二、人格、气质与性格←人格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气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差异。

←(一)气质及其类型←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人格中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气质是由神经系统的先天特征所决定的,因而具有先天的遗传性,但是气质也具有可塑性。

某剧院的演出正式开始了五分钟后,剧院门口来了四个迟到的观众,工作人员按照惯例,禁止他们入场。

先到的A面红耳赤地与守门员争执起来,他争辩说,戏院地时钟块了,打算推开工作人员径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并说他不会影响任何人,结果与工作人员闹得不可开交。

迟一点到来的B立刻明白,人家是不会让他进入剧场里去的,但楼上还有个检票口,他认为从那里进入或许便当一些,就跑到楼上去了。

差不多同时到达的C看到不让进入正厅,就想:“第一场大概不太精彩,我还是暂且去小卖部转转,到幕间休息时再进去吧。

最后到来的D说:“我真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我来猜一猜:四个人的心里活动都涂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

A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容易激动,心境变化剧烈;而B则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们两人的性格都具有外向性。

C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D则孤僻、自卑、行动迟缓,多愁善感。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认识过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人格是指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

在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认识过程与人格特征相结合,就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感觉与知觉(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作用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

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听见各种不同的声音,嗅到各种气味,品尝到各种味道,触摸到物体的软硬,就产生了各种感觉。

而事物都是由许多属性按一定关系综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圆柱体的容器,认出它是一个杯子,这个心理过程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

简单地说,看到一个圆柱体,是感觉过程,认出是一个杯子,则是知觉的过程,后者包括了以往的经验,是多个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在头脑中对事物多种属性综合为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二)感觉的种类与特性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根据感觉所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点,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客观事物属性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压觉、温度觉、痛觉)等。

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臵、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本体觉、内脏感觉等。

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的敏感程度是感觉的感受性,衡量感受性高低的标志是看感觉阈限值的大小,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思维•一思维(thinking)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一)概括性:是指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

如:•1、我们通过感知觉能够认识各种各样的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蜡笔、粉笔),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属性,是“书写工具”。

•2、医学上的猩红热,流脑、SARS可用细菌性传染病来概括。

•3、幽门梗阻病人,右上腹有拍水音。

无论是进行概括的反映,还是间接的反映,都离不开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反复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

另外,思维不是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思维的内容和源泉仍然是客观现实。

实践是人的思维活动的基础,没有社会实践,就不可能有思维活动。

实践为思维活动提供了感性材料,也为思维活动提供了课题任务。

而且,思维的活动是否正确。

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

•(二)间接性:指人脑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如:1、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生理学家不能剖开头骨直接观察大脑的活动。

却能通过条件反射、脑电图等间接地了解大脑的活动情况。

3、医生通过叩诊可以了解病人心脏是否增大。

医生根据体温、血化验、胸部x线透视结果诊断肺炎等。

二、思维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实现的。

主要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抽象化等过程。

•(一)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个分解为个别的部分或区分为不同的特征。

如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通过分析,使人了解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和方面。

•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多个部分或不同的特征组合成为整体。

通过综合才能认识这些事物的部分和属性的关系和联系。

•(二)比较:是对不同事物或事物不同的特征在(人和动物)头脑中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异同点。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人就无法认识事物。

•分类:是大脑通过比较,按照事物的异同加以分门别类。

•(三)抽象:是从事物的许多特征中找出共同本质的特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人格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人格发展
24
• 场依赖型的学生更偏好社会科学,对人比 对物更感兴趣,更喜欢有严密教学结构的 教学。 • 场独立型的学生更偏好自然科学、数学, 且成绩较好,内在动机为主,易于自己组 织学习材料。
25
冲动型与沉思型
• Impulsive and reflective/meditative
• 冲动型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时,倾向于 用自己想到的第一个答案来回答问题。 • 沉思型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时,倾向 于深思熟虑,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 所面临的问题,权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 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其冲 突是先天预定的,是生物成熟的表现。 • 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 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 阶段理论。 •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哪个阶段欠 债,总会留下痕迹,结果就是一个人的人 格模式 • 人格发展处于积极和消极两端之间,不存 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 题。
29
(二)学习风格的差异
•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 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 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 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30
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 认知风格主要指个体信息加工的方式,即个体在 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的功能方 式,主要反映学习者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 • 学习风格除包含信息加工方式外,还体现出个体 的感情因素、心理行为以及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 所产生的学习方式的偏爱(Keefe, 1979)。 •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受多 种因素影响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偏爱。 • 学习风格涵盖层面广,它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和制约,这些构成因素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的 学习风格。

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

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

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人格又译为性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

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人格的基础心理学知识:1.人格的结构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

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

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是道德化的自我。

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遵循道德原则。

3.人格理论-特质论人格特质理论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指标,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确定。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

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

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心理过程
情绪与 情感过程
认知过程
意识过程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信 息处理的过程,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 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注意
的要素:
感觉(Sensation)
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反映。比如:物体的颜色、 形状、声音等,进行直接反映的过程。
威尼克氏失语症 (Wernieke's aphasia)
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 部即Wernicke区,由大脑中 动脉皮质支的颞后动脉分支 供血。
临床特点:
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讲话 口语表达为流利型 语量增多,发音和语调正常, 言语混乱而割裂 缺乏实质词或有意义的词句 难以理解,答非所问
分类:
•刺激来源: 外部感觉(视、听、味、嗅、触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感受器位置分类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温 觉、冷觉、痛觉)
•临床的分类 特殊感觉、体表感觉、深部感觉、内脏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机体对刺激感觉能力大小。 •感觉阈限: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 围。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分类:
正后象:在性质上和原感觉的 性质相同; 负后象:性质则同原感觉的性 质相反。
联觉: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 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 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
许多人都反映在塔 身着地的瞬间听到 了沉重的碰撞声, 为什么当塔身着地, 很多人会听到“嘭” 的一声?
Melissa是一个患有通感症(Synesthesia )的女孩。 她能听到图像,看到声音。 看画儿的时候耳朵里会有 旋律,而听歌的时候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比如她 在听约翰列侬的Imagine的时候。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知 觉
三、种类:
1.依据知觉对象的性质: 空间知觉(距离、方向、位置)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运动知觉(位置移动) 2.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 视知觉 旅游者 听知觉 学生听课 触知觉 弹琴 3.根据知觉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把不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b.近几十年对大脑左右半球不同功能的研究 临床观察: a. 脑震荡后的顺行性遗忘 b. Broca 发现“运动性失语”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反映: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的痕迹,他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包括物理反映、化学反映和心理反映。 (2)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人的情感、兴趣、信念、 能力、性格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是反映形式不同;人不仅 能对现实事物作出反映还能反映过去的事物,另外还能在头脑 中创造出自己没有经历或世界上不曾存在的东西的形象。
们的知觉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视 知觉中的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表现:形状恒常性 及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其他恒常性{听觉(火车鸣笛声) 味觉(糖、醋) 嗅觉 正是由于人们知觉具有恒常性,才使我们客 观地,稳定地认识事物,从而更好地适应环 境。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普通心理学概述
心理活动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 意志过程:有目的的克服困难调节支配活动 心理 活动 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特征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世界观等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第2章 心理学的基础1

第2章 心理学的基础1
不完整图形
除了点点,你还知觉到什么? 除了点点,你还知觉到什么?
27
中间是13还是 ? 中间是 还是B? 还是 部分对整体的依赖关系
28
2-3 理解性
• 指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到的事物 指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 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加以概括, 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加以概括,赋予确 定意义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余音绕梁 ----听觉后像 听觉后像
注视30秒钟之后看周围白色背景会出现视觉感觉后像。 注视30秒钟之后看周围白色背景会出现视觉感觉后像。 30秒钟之后看周围白色背景会出现视觉感觉后像
14
(3)感觉的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 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芝兰之室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嗅觉适应性最强
47
心理与行为的历程:三部曲 心理与行为的历程:
1. 物理刺激,经感觉器官, 物理刺激,经感觉器官, 转化为生理作用 2. 生理作用,经神经传导至大脑, 生理作用,经神经传导至大脑, 成为心理性的信息 3. 心理性的信息,转化为外显行为 心理性的信息,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知觉、注意、记 情绪、 忆、情绪、思维等
再认和再现
35
记忆的类型和比较( 记忆的类型和比较(记忆保持时间的角度)
种 类 感觉记忆 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时 间 0.25~ 0.25~2秒 1分钟以内 特 点 容量相当大, 容量相当大,具 有形象性 形象、 形象、短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Copyright© XieWei
24
Copyright© XieWei
3、气质的学说
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 血型说 古川竹二 体型说 克瑞奇米尔 激素说 L.柏尔曼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
25
Copyright© XieWei
气质的体液说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 希波克拉底还认为,每种体液都是由冷、热、 湿、干四种性质相匹配产生的。血液是由热和 湿配合的,所以多血质的人热情、湿润,好似 春天;黏液质是冷和湿的配合,因此黏液质的 人冷漠、无情,好似冬天;黄胆汁是热和干的 配合,因此胆汁质的人热而躁,好似夏天;黑 胆汁是冷和干的配合,因此抑郁质的人冷而躁, 好似秋天。
12
Copyright© XieWei
13
Copyright© XieWei
双避冲突
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 的逃避动机,但迫与情势,必须接受其中一个,才 能避开另一个,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紧张状 态。
14
Copyright© XieWei
趋避冲突
指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既向往得 到它,同时又想拒绝和避开它。
需要的概念:
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需要的分类:
按需要的起源分:
自然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
按需要的对象分: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5
Copyright© XieWei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Maslow)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6
Copyright© XieWei
19
Copyright© XieWei
气质(temperament)
关于气质的故事
例如:4个人买了4张演唱会的门票,因为迟到了剧 场管理人员不让他们进,4个人的表现是: 第一种是张飞型的人物,他会与管理员争吵大骂 “买了票为什么不让进”,和别人大吵一架; 第二种是孙悟空型的人物,他会乘着“张飞”与别 人争吵时,找边门偷偷溜进去,有票一定要看; 第三种是薛宝钗型的人物,会等到中间休息的时候 再进去; 第四种是林黛玉型的人物,“唉,真倒霉回家吧”。 典型的气质分四类,对同一件事物会有不同的表现。
个性概述
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具 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
稳定性与可变性 独特性与共同性 整体性 生物性与社会性
3
Copyright© XieWei
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社会实践 自我教育
4
Copyright© XieWei
需要 (Need)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浦洛夫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人的高级神经 活动类型决定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 的生理基础。每一种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都 对应着一种气质类型。其对应关系如下: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不平衡(兴奋型) 强 不灵活型(安静型) 平衡灵活型(活泼型)
气质类型
弱型(抑制型)
30
2、性格的特征(自学) 态度特征、 意志特征、情绪特征、 理智特征 3、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与联系 4、性格类型
32
Copyright© XieWei
性格的态度特征
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在对待社会和集体方面,有关心社会,关心集
体,乐意履行对社会、集体的义务,或对社会、对集体 漠不关心。
《医学心理学》
人 格
(Personality)
1
Copyright© XieWei
心 理 现 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人格倾向(需要、动机) 人格心理 人格心理特征 结构 (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
2
Copyright© XieWei
7
Copyright© XieWei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评述
合理性:符合大多数普通人的需要。
局限性:
忽视人的社会性, 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8
Copyright© XieWei
动机(Motivation)与挫折(frustration)
(一)动机概念
定义:是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 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需要 动机 行为 目标 诱因 动机的功能: 始发功能 指引功能 激励功能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 心理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性格 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 坚定性和自制力方面。例如在行为目标 方面,有独立性、盲目性、易受暗示等。
34
Copyright© XieWei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表现方 面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情绪的强度、稳 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例如在 情绪的强度方面,有的人情绪表现强烈, 难以控制。
9
Copyright© XieWei
(二)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长远性动机和短暂性动机 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10
Copyright© XieWei
(三)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双重趋避冲突
11
Copyright© XieWei
双趋冲突
指两个目标对个体具有相同的吸引力,而引起同 样强度的动机,但由于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 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
多元型模式的性格分类
艾森克的维度理论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39
Copyright© XieWei
艾森克的人格定义及其层次模型
艾森克把人格定义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 体格的持久的组织,他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 式。
性格是稳定持久的意动行为(意志)系统 气质是稳定持久的情感行动(情绪)系统 智力是稳定持久的认知行为(智力)系统 体格是稳定持久的身体外貌和神经内分泌腺的禀赋系统
27
Copyright© XieWei
28
Copyright© XieWei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类型说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兴奋型—强而不平衡 活泼型—强而平衡、灵活 安静型—强而平衡、不灵活 抑制型—弱型
29
Copyright© XieWei
联系:气质可渲染性格特征;性格是在气质的 基础上、在后天的环境影响下、通过个人的实 践活动而形成的;性格在一定的程度上可掩盖 和改造着气质。
37
Copyright© XieWei
性格类型
荣格的内倾型与外倾型
威特金的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弗雷德曼的A型性格与B型性格
38
Copyright© XieWei
20
Copyright© XieWei
1、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上的个性心理特征。 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 速度(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速度、言语的速度) 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度、意志努力的程度) 稳定性(如注意力的稳定程度、情绪的稳定程度) 灵活性(如思维的灵活性、觉察问题的快慢及
他主张人格结构受少数类型支配,这些基本的人格维 度(personality dimension)对行为有巨大的影 响力。
40
Copyright© XieWei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
艾森克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三个基本的人格维度。即:
外倾-内倾(extraversion-introversion):是人类性格的基本类型。 外倾的人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具有情绪 冲动和难以控制、爱交际、喜社交、渴求刺激、冒险、粗心大 意和爱发脾气等特点。内倾的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容易形 成条件反射,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不喜欢刺激、 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等特点。 神经质-稳定性(neuroticism-stability):这一维度表面从异常到 正常的连续特征。情绪不稳定性的人表现出高焦虑。这中人喜 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温度的人,情绪放应轻微而缓慢,并 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不易焦虑,稳重温和,容易自我克制。
41
Copyright© XieWei
精神质-超我机能(Psychoticism-Superege functioning): 这一维度表明从异常到正常的连续体。高分精神质者倔强 固执,凶残强横和铁石心肠。这种人有强烈愚弄和惊扰他人 的需求。低分精神质者具有温柔心肠的特点。
应变能力)
指向性(如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方面。
21
Copyright© XieWei
2、气质的类型
1)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
感受性: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耐受性:对客观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能 力 反应的敏捷性: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的速度, 不随意的反应性 可塑性: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 性行为的可塑程度 情绪兴奋性:情绪活动的易感性和表露程度 向性:心理活动及言行反应表现于外或内的特 征
在对待他人方面,有待人诚恳,正直,诚实,或
待人虚伪,狡诈;有同情心,能体贴人,或对人淡漠, 冷酷;善于交际,有礼貌,或孤僻,傲慢等。在对待自 己方面,有谦虚或骄傲,自信或自卑,自强或甘居下游 等。
在对待劳动方面,有勤奋或懒惰,工作负责或不负责,
细致或粗心,首创精神或墨守陈规,节俭或挥霍浪费等。
33
Copyright© XieWei
胆汁质 粘液质 多血质 抑郁质与能力 气质与人际交往 气质与职业 气质与身心健康
31
Copyright© XieWei
性格(character)
1、概念: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 的,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中鲜明 表现出来的心理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