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 23 学与问》优课导学案_5

苏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  23 学与问》优课导学案_5
苏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  23 学与问》优课导学案_5

《学与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说理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知道“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看似简单又很有学问的文章,齐读课题——《学与问》

2.老师发现同学们课前不但读了书还动了笔,这就是会学习。

3.这些词语你们一定会读了。(指名读)

出示词语:不懈探求,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相辅相成,沈括,翱翔

4.他读得对吗?你们觉得这些词语中还有哪些读音需要提醒大家的?(沈、翔、辅)(那就请你领着大家读读吧;我们一起来读)

5.这几个词中,有两个词语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你发现了吗?(标出横线:瞬息万变、日新月异)

师:表示什么意思呢?(讲变化快、变化大)

师:其实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还是有区别的,瞬息万变侧重讲短时间内变化多,而日新月异侧重讲变化大。

师:那么可以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哪里的变化呢?(家乡的变化,科技的发展)这两个词还可以放在一起连用,你看。(出示句子,指名读)

6.听得出来,你已经完全理解了这两个词语,那“相辅相成”又在文中的哪儿呢?

7. 指名读。(出示两句话)

8.读得真不错,就像给我讲道理一样,自然流畅。你能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吗?(查字典: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9.在这段话中,什么和什么是相辅相成的?

10.大家一下子就说出了学与问的关系。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谁来读?(出示句子: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11.你能不能用“相辅相成”给它换个说法?

你先想想,在这句话中,什么和什么是相辅相成的?(再指名回答)

12.对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也是相辅相成的。

那,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呢?除了需要合理的饮食之外,还需要?(指名:自觉持久的锻炼)

那什么和什么是相辅相成的呢?(指名:合理的饮食和积极的锻炼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现在我们要上好这节课,除了老师我要认真教,还要大家?(指名)

13.是的,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历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同学们,我们再一齐认真读读这些词语,一边读,一边仔细观察红色的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不容易写漂亮?(翔)

师:从整体入手,要做到左窄右宽,特别是右边的羽,尽管是两个习,但写法是不一样的,第一个习小一点,起笔比第二习要低一点,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师: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143页,练习七,写好钢笔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第三行,除了注意把“翔”写漂亮,还要注意什么呢?能说得具体点吗?(行款整齐,字与字之间的间距,笔画多的字写得紧凑点,笔画少的字写得舒展些。)生练写。(师提醒:注意坐姿)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完了词语咱们回到课文中。这篇文章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板书),这类文章以前学过不少。(指答:《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说勤奋》)

2.它们是有共性的,都会在开头提出观点,中间列举事例,结尾再总结深化论点。(板书)

3.今天咱们学的课文《学与问》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请你来读学习要求。

出示:

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表格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带着你的思考到小组内交流,由小组长执笔填好表格,并做好汇报的准备。

4.全班交流。哪一组先来汇报?(投影汇报)

小组汇报。谁来补充?

5.说着说着,我们就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指表格,引读)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接着分别列举了两个典型事例——最后总结全文,深化了中心论点——(出示表格)

三、研读事例,明确观点

1.虽然课文的观点是既要学又要问,但有所侧重,侧重讲——问,你怎么知道的呢?咱们到第一小节中找找答案。(指名读)

2.(出示比喻句)师引读:

“问”是——“问”还是——,很明显,这是一个——,把“问”比作……又比作……,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呢?(可见问的重要性)

读书时,我们只有抓住关键语句,才能很快明确作者的观点。

3.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给我们摆事实,讲道理。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小节,你觉得哥白尼是个怎样的人?(出示第二小节)

4.集体交流。

(1)追问:从哪里看出他好问?

(2)就问了这些问题吗?(……)

5.哥白尼的故事很多,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故事,拿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选择这个事例呢?可以拿出笔做做记号。(看来,有难度,那就同桌两人再互相启发启发。)(指名交流)

6.师小结:对了,像这种说理性的文章一定要围绕观点选择典型事例(板书:围绕观点)

7.同学们,师引读: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谁来读?(出示第三小节)

(1)学生交流。

(2)什么是“能者为师”呢?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指答)

谁来口头填一填(出示:填空题)

师:我们填的是什么词?(关联词)

师:这段话中用这么多关联词就是为了强调“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读书时就要抓住这些关键词,一起来读读。

师:假如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荡秋千比你好,你会——向他请教。

当你有一种庄稼不认识的时候,你会——问农民。。

8.难怪作者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出示)

9.这一小节告诉我们,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其实也是在证明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和第二小节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再仔细地看看两小节,思考思考。(指答)

10.师小结:是呀,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给我们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板书),更具有说服力。

三、质疑延伸,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不仅通过一张表格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还知道了“问”的重要性,在下课之前,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给你一个提问的机会。

(课文为什么用了两个事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2.相信大家带着自己的问题继续学习课文,一定能学得更充实,更深入。

板书:

学与问

提出观点副板书:围绕观点

列举事例有理有据

深化论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