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

一、水稻的一生

(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

(l)感温性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数的形成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过程中,如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长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

3.粒重的形成决定粒重及最后产量是在结实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构成。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子粒中物质的积累主要决定于这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以上三个产量因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每亩穗数超过一定范围,则随着穗数的增多,每穗粒数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倾向。所以水稻高产是穗数、粒数和粒重矛盾对立的统一。其本质是群体和个体矛盾对立的统一。

二、水稻幼苗期的生长发育水稻在秧田生长的时期,叫做幼苗期。幼苗期的生长可分为稻种的萌发和秧苗的成长。

(一)稻种的荫发水稻的生长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的。当稻种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壳露出白点时,叫做“露白”或“破胸”;当胚根伸出达种子长度,或胚芽伸出长达种子长度一半时,便称为发芽。种子萌发的条件如下。

1.水分稻种萌发,首先需要吸收足够的水分。当种子吸水量达本身重量的25%时,就开始萌发。吸水快慢和水温有关,水温高吸水快,水温低吸水慢。

2.温度水稻发芽最低温度,粳稻为10℃,最适温度为20—25℃,这种温度下发芽整齐而健壮。最高温度为40℃。因此,水稻催芽要求温度保持30—35℃,破胸后降至20—25℃,促使根芽齐壮。

3.空气稻种在无氧水层下亦能发芽,但这种发芽是不正常的,往往芽长得快,而根生长很慢。因为稻种在有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取得足够的能量才能发芽。稻谷正常发芽时从空气中吸取氧气进行呼吸,叫有氧呼吸;当缺氧时便从种子有机物中夺取氧气进行呼吸,叫无氧呼吸。所以稻种在正常发芽情况下,先长根、后长芽,相反则有芽无根。

(二)秧苗生长特点

1.地上部的生长稻种发芽出苗时,最先是包在幼芽外面的芽鞘伸出地面,成为鞘叶。这片叶呈筒状,不具叶片,也没叶绿素。芽鞘伸长到一定程度,从中抽出l片叶来,具有叶绿素,叶片很小,只见叶鞘,叫不完全叶。当这片叶长达l厘米左右,秧田呈现一片绿色,便称为出苗,或叫放青。以后每隔2— 3天,便有l片叶长出,而且有叶片和叶鞘,称之为完全叶,到第3片完全叶展开时,称为“三叶期”。这时种子胚乳中养分耗尽,幼苗进入独立生活,故称之为“离乳期”。

2.地下部生长稻种发芽时,首先由胚根向下延伸长成种子根,如钉子一样垂直扎人土中。种子发芽出苗时,主要靠它吸收水分和养料。接着在胚芽鞘节上开始发根,芽鞘节根一般有5条。首先长出2条,1—2天后又在对称位置上长出2条,随后再长出l条,状如鸡爪,秧苗生长初期立苗主要靠这种根,从放叶至一叶—心期形成。三叶以后,依次从不完全叶及完全叶节上长出根来,统一称为“节根”。它粗壮,具有通气组织。所以三叶后秧田里可以经常保持水层了。

3.幼苗生长期对环境条件要求

( l)温度要求粳稻出苗最低温度12℃,籼稻出苗最低温度14℃。这种温度条件下,出苗率低,而且速度慢。出苗以后日平均温度20℃左右,对于培育壮秧最有利。过高过低都不利。如低温达到5—7℃时,就要防寒,否则稻菌受冻害。

(2)空气要求秧田里有充足的氧气幼苗才能正常生长。秧苗在淹水情况下生长发育不良,根少、苗弱。尤其是在三叶期之前,淹水不利培育壮苗,因此,秧田育苗过程中,小水勤灌,不保水层,有利培育壮苗。湿润育苗、干旱育苗都是为了培育壮苗,满足秧苗生长对氧气的要求。

(3)水分要求秧田对水分的需要,随秧苗生长而增多。出苗前只需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一50%,就可满足发芽、出苗需要。三叶期以前也不需水层,土壤含水量为70%左右。三时期以后土壤水分不少于80%,低了就会影响水稻生长。

(4)光照要求光照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光照充足,秧苗才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部吸收的水分、养料,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行生长发育。

三、分蘖期的生长发育

(一)分蘖的生长

1.分蘖发生规律水稻主茎基部有若干密集的茎节叫做分蘖节。每个节上长l

片叶,叶腋里有1个分蘖芽,成长为分蘖。着生分蘖的叶位,称为蘖位。凡是从主茎上直接长出的分蘖,称为一次分蘖,由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由二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三次分蘖。依此类推。分蘖在主茎的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一般分蘖的出现,总是和母茎相差3片叶子。n叶伸出=n 一三叶分蘖第l叶出现。

2.影响分蘖的因素

(l)分蘖的发生和秧苗营养状况有关尤其是氮素营养起主导作用。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但还和其他因素有关系。

(2)分蘖发生和温度有关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 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3)分蘖的发生和光照有关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给自然光照的50%时,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的发生和水分有关在分蘖发生时需充足的水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时,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此外,分蘖还和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本田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过程。当全田有10%的苗分蘖出现时,称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时,称为分蘖盛期。到全田总茎数和最后穗数相等时,称为有效分蘖终止期。以后称为无效分蘖期。全田分蘖数达最多时,称为最高分蘖期。

(二)叶的生长水稻叶片的生长,前3片叶在分蘖前出生,最后3片叶在长穗期长出,其余的叶片都是在分蘖期生长。水稻主茎叶的多少,不同品种叶片数不同,一般早熟品种主茎有12一13片叶,中熟品种有14一15片叶,晚熟品种有16一19片叶。分蘖前3片叶的生长,每3天左右长出l片叶。分蘖期叶片的生长,每5天长l片叶。拨节以后叶片的生长,每7—9天长l片叶。叶片大小、长短有不同,中熟种以倒4叶最长,早熟种以倒3叶最长。叶片寿命长短有差别,早生l一3 叶,寿命仅有10—20天,以后随叶位上升,寿命遂渐增长,剑叶寿命最长,可达50—60天左右。

(三)根的生长分蘖期也是根生长的主要时期,凡是从茎节上长出的根,称为第一次根,第一次根上长出的分枝根,称为第二次根或第一次分枝,以后还可以长出第三、四次根。水稻所有的节都有发根能力,随叶片的出生,一节一节地向上发根。一般发根和出叶相差3个节位,分枝根的发生,又依次递减一个节位。水稻的根有通气组织,这种通气组织和茎叶中类似组织相通连,成为地上部向根输送氧气的途径,使水稻在淹水缺氧情况下仍能生长。水稻根系发育和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关系密切。如水稻根的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8— 30℃,超过35℃生长受阻,低于15℃生长减弱,低于10℃停止生长。

四、长穗期的生长发育(拔节至抽穗) 水稻生长发育到分蘖末期,便开始茎秆节间的伸长(拔节)和幼穗分化,直到节间伸长完毕,幼穗长至出穗为止,称为长穗期。水稻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同时并进,一方面完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幼穗分化发育,形成生殖器官。

(一)根茎叶的成长

1.根的成长水稻在分蘖期由各节上长出不定根,到拔节这个时期只有上部节位上还在继续生出不定根外,主要是从不定根上长出分技根。这种根向下深扎。到抽穗期根的分布成为倒卵形。总根量达最高峰。

2.茎秆的成长水稻拔节以后,地上部的几个节间伸长,成为明显的可见茎秆。不同品种,其伸长节不同,早熟品种伸长一般3—4个,中熟品种伸长节一般5—6个,晚熟品种伸长节一般6—7个。节间的伸长自下而上逐个顺序进行,根据它可以促使基部几个节间在伸长期加强管理,使之短而粗壮抗倒伏夺高产。

3.叶的成长水稻到了分蘖末期进入拔节之后,叶片由5天左右长l叶,变为每隔7—9天才长1叶;寿命也延长了,穗期的叶达40天以上;而且叶层分工明显。上层叶制造的养分主要向生长中心幼穗输送,下层叶制造的养分主要供节间和根系生长。叶面积和群体要适宜,如过早封行,会影响茎秆、节间粗壮,根系活力早衰,结实不好。封行过晚,叶面积过小,养分制造得少,积累得少,亦会影响壮秆大穗。一般以掌握剑叶露尖封行比较合适。

(二)幼穗分化发育水稻穗属圆锥花序,有一主梗叫穗轴,穗轴上有节,叫穗节,最下一个节,称穗颈节。穗节上长分枝,称一次枝梗。再分枝长二次枝梗。由一次及二次枝梗上长小枝梗,末端着生小穗(花)。稻穗分化过程可划分若干时期,而且划法不一,比较简明的划法介绍于下。

1.枝梗分化期包括第一苞原基分化、一次枝梗分化和二次枝梗分化三个时期。第一苞原基分化期,指在生长锥的基部,剑叶原基上方,形成一个环状突起,便是第一苞原基。是幼穗分化的标志。第一次枝梗分化期,生长锥膨大并出现横纹;从下向上分化出各一个一次枝梗原基突起,第一苞处长出白色苞毛,标志一次枝梗分化终止。第二次枝梗分化期,在一次枝梗原基两侧出现二次枝梗原基突起,顺序与一次枝梗相反,自上而下进行。二次枝梗分化结束时,幼穗全部被苞毛所覆盖。幼穗长0.5一1.0毫米。

2.小穗分化期包括小穗原基分化和雌雄蕊形成两个时期。当上位的一次枝梗顶端出现护颖及近化小花外颖原基突起时,为小穗分化始期。接着分化出内、外颖原基。当雌雄蕊原基出现时,进入雌雄蕊形成期。分化的顺序由顶向基部发展。一个枝梗则顶端小穗先分化,然后由基部向上分化。

3.减数分裂期包括花粉母细胞形成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两个时期。即从花药内花粉母细胞的发育充实,减数分裂,四分体形成的全过程。小穗向有效和退化两极发展,退化小穗停留在雌雄蕊形成阶段,成为败育小穗或颖花。

4.花粉充实完成期这时穗长定型,小穗达全长,主要是花粉粒的内容充实,花粉变成黄色,内、外颖全部变绿,雌雄孢子全部发育成熟,稻株开始抽穗开花。

(三)幼穗分化田间鉴定

1.根据常年出穗期推断幼穗开始分化,大致在出穗前30—35天,二次枝梗分化大致在出穗前20—25天,减数分裂期,大致在出穗前10一15天左右。因品种、地域及栽培条件不同而异。

2.根据拔节情况推断自上而下第五节间伸长时幼穗开始分化,第四间伸长时小

穗分化,第三节间伸长时减数分裂,第二节间伸长时花粉粒形成及出穗期。3.根据幼穗及小穗长度推断当幼穗长达0.5一1.0毫米,幼穗为苞毛所覆

盖时,为二次枝梗分化期。幼穗长5—10毫米时,为雌雄蕊形成期。幼穗长1.5—4.0厘米时,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当幼穗及小穗达全长一半左右时,为减数分裂期。幼穗及小穗接近全长时,为花粉内容充实完成期。

五、结实期的生长发育水稻从出穗到成熟的过程叫结实期。这一过程约30—55 天,不同品种天数不同。

(一)开花授精水稻幼穗自剑叶叶鞘中伸出,叫抽穗。一穗全部抽出约需3—5

天左右。全田有10%的稻株抽出叶鞘一半时,为始穗期。有50%的植株出穗,为抽穗期。有80%出穗时,为齐穗期。穗顶小穗露出剑叶叶鞘1—2天就开花。开花的顺序和小穗发育的顺序相同。就一穗而言自上而下。就一枝梗而言,先顶端然后自基部向顶端。每朵花自开颖、裂药、散粉、授粉后花药吐出颖外。每朵花自开放到关闭1—2小时。一般每天上午9一10 时开花,11—12时最盛,下午2—3时停止。开花最适宜温度为30—35℃,最低温度为15℃。一个穗开花需5—8天左右,授粉后约2—7分钟花粉发芽,伸出花粉管,沿柱头进入子房,约30分钟,到达胚珠,钻进珠孔,进入胚囊,花粉管先端破裂,放出两个雄核,一个雄核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一个大核,即胚乳原核。一个雄核进入卵细胞内,进行授精,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一般开花后9一18小时完成受精过程。

(二)灌浆结实

1.子粒形成子房受精后第l天就开始伸长,在开花后6—7天,米粒即可达最太长度,此时胚的各器官也大体完成,开始具有发芽能力。8—10天,米粒达最大厚度。米粒鲜重开花后10天内增长最快,在25—28天达最大值。米粒干重增加高峰期在开花后15—20天,开花后25—45天达最大值。

2.子粒成熟水稻子粒成熟,一般分为乳熟、蜡熟、完熟几个时期。一般开花3—5天进入乳熟期,这时子粒中有淀粉沉积呈乳白色。在此基础上,白色乳液变浓,直至成硬块蜡状,谷壳变黄,称之为蜡熟期。在蜡熟后约7—8天进入完熟期,这时米粒硬固,背部绿色退去呈白色,水稻一生至此结束。

水稻的生长发育电子教案

水稻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种子萌发到种子成熟。从器官生长发展的特点看:可分成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从生长发育的特点来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以幼穗分化为界,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茎、叶、分蘖等营养器官增殖为主,故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以后,是以生长幼穗、颖花、种子等生殖器官为主,故称之为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幼苗是指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习惯把秧苗在秧田生长的时期称为幼苗期。苗期可分为种子萌发和秧苗成长两个时期。 (二)、幼苗的生长 幼苗的生长是指第一真叶抽出至成秧移栽。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就向上坚起,叫扎根扶针。随后,不完全叶伸出叶鞘,称为出苗,全田有50%的出苗即为出苗期。 不完全叶抽出1-2天后,长了第一片完全叶,秧苗明显显现绿色,此时称为现青。全田有50%的苗长出第一完全叶时为现青期,以后长出第二、三片完全叶,至第四完全叶出现时,基部茎节就能发生分蘖。一般把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二、分蘖期的生长发育 从分蘖开始发生到停止的时期称为分蘖期。 (一)分蘖发生及条件 1、分蘖的发生:水稻的分蘖是接近地表基部密集节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起来的侧茎。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分蘖发生所在节位低的叫低位分蘖,发生所在节位高的叫高位分蘖。一般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穗型也大。由主茎长出的分蘖称第一次分蘖,由第一次分蘖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依次类推。生产上常规稻一般以一次分蘖多,二次分蘖少,三、四次分蘖更少。而杂交稻二、三、四次分蘖均有发生。 2、分蘖发生的条件:分蘖发生的内在因素:品种不同,分蘖特性差异较大,籼稻品种大于粳稻和糯稻,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杂交水稻大于常规稻。分蘖的外界条件:一是气温、水温:分蘖发生的临界气温为15℃、水温16-17℃,最适宜气温为28-31℃,水温32-34℃。二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分蘖都有抑制作用。三是光照强度:植株过繁茂,栽插过密、荫蔽严重会降低有效分蘖率。四是肥料:肥料充足时,分蘖快而多,返之,慢而少。五是插秧深度:浅插对分蘖有利,分蘖早而多;插秧深,分蘖节位高,分蘖迟而少。 (二)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

水稻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种子萌发到种子成熟。从器官生长发展的特点看:可分成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从生长发育的特点来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以幼穗分化为界,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茎、叶、分蘖等营养器官增殖为主,故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以后,是以生长幼穗、颖花、种子等生殖器官为主,故称之为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幼苗是指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习惯把秧苗在秧田生长的时期称为幼苗期。苗期可分为种子萌发和秧苗成长两个时期。 (二)、幼苗的生长 幼苗的生长是指第一真叶抽出至成秧移栽。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就向上坚起,叫扎根扶针。随后,不完全叶伸出叶鞘,称为出苗,全田有50%的出苗即为出苗期。 不完全叶抽出1-2天后,长了第一片完全叶,秧苗明显显现绿色,此时称为现青。全田有50%的苗长出第一完全叶时为现青期,以后长出第二、三片完全叶,至第四完全叶出现时,基部茎节就能发生分蘖。一般把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二、分蘖期的生长发育 从分蘖开始发生到停止的时期称为分蘖期。 (一)分蘖发生及条件 1、分蘖的发生:水稻的分蘖是接近地表基部密集节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起来的侧茎。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分蘖发生所在节位低的叫低位分蘖,发生所在节位高的叫高位分蘖。一般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穗型也大。由主茎长出的分蘖称第一次分蘖,由第一次分蘖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依次类推。生产上常规稻一般以一次分蘖多,二次分蘖少,三、四次分蘖更少。而杂交稻二、 三、四次分蘖均有发生。 2、分蘖发生的条件:分蘖发生的内在因素:品种不同,分蘖特性差异较大,籼稻品种大于粳稻和糯稻,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杂交水稻大于常规稻。分蘖的外界条件:一是气温、水温:分蘖发生的临界气温为15℃、水温16-17℃,最适宜气温为28-31℃,水温32-34℃。二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分蘖都有抑制作用。三是光照强度:植株过繁茂,栽插过密、荫蔽严重会降低有效分蘖率。四是肥料:肥料充足时,分蘖快而多,返之,慢而少。五是插秧深度:浅插对分蘖有利,分蘖早而多;插秧深,分蘖节位高,分蘖迟而少。 (二)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水稻生长过程图解

水稻生长过程图解 时期 0:种子播种前,通常要浸种24小时并催芽24小时使其预先发芽。种子发芽 后,幼根和幼芽就从稻壳中长出! 种子在苗床上发芽后2~3天,第一片叶就突破胚芽鞘长出了。到时期0末期可看到,第一叶(初出叶)仍然卷曲着,但幼根已伸长! 时期 1:即幼苗期。该时期从第一叶长出一直持续到第一个分蘖出现前。在这一时 期中,种根和五片叶子已长成! 在幼苗持续生长时,两片乃至更多叶子长出!幼苗早期叶片继续以每3~4天出一片的速度生长! 次生根迅速地形成永久性的纤维性根部体系,从而取代了临时的胚根和种子根。

这是一个为移栽已有18日龄的幼苗。该幼苗有5片叶子和一快速生长的根部系统!

时期2:分蘖期.这个时期从第一个分蘖出现一直持续到达最大分蘖数为止 当秧苗生长发育时,分蘖从节的腋芽处形成并替代了叶子! 这棵秧苗表明了两个一次分蘖相对于主茎及其叶片的地位。 分蘖发生后,那些主要分蘖产生了二次分蘖。这出现在移栽后30天左右。 这时的秧苗高度正在增加,分蘖也非常活跃。 这是一块秧苗正处于分蘖早期的稻田。记下分蘖高度后,为了增加的叶片和分蘖生长,我们用天棚遮住秧苗。 在分蘖期,分蘖已经增加到难以分辩出主茎的地步。当水稻进入下一个时期即拔节期时,分蘖数将继续增多。

时期3:拔节期.这个时期可能开始于幼穗分化前,也可能开始于分蘖期即将结束 时。如此,时期2和时期3可能有部分重叠。 分蘖的数目越来越多,高度也增加,叶片没有明显的衰老现象。 水稻生育期长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关系到其株高高矮,长生育期种类拔节期较长。由此,

根据水稻生育期长短,可将其分为两大类:短生育品种,其105~120天内成熟;长生育期品种,其生育期达150天。 在早熟半矮秆品种如IR64中,幼穗分化点下方的主茎第四节间,在看见幼穗前只伸长2~4厘米。这张幻灯片指明已解剖的茎在幼穗分化开始时第四节间的长度。 在105~120天的短生育期品种中,最大分蘖量、茎伸长和幼穗分化几乎同时出现。 在长生育期品种(150天)中,在最大分蘖出现时有一个所谓的落后生长期,它伴随着茎或节间伸长,直至最终幼穗分化。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各种元素有其特殊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在水稻体内的作用并非孤立,而是通过有机物的形成与转化得到相互联系。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主要依赖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般来说,每生产100kg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1.6~2.5kg、磷(P2O5)0.6~1.3kg、钾(K2O)1.4~3.8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3。但由于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施肥和产量水平等不同,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会发生一些变化。通常杂交稻对钾的需求高于常规稻约10%左右,粳稻较灿稻需氮多而需钾少。 水稻的整个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主要是营养体根、茎、叶的生长,并为生殖生长积累养分,此期以氮素旺盛吸收和同化作用为主导,即以扩大型代谢为主,施肥目标在于促进分蘖,形成壮苗,确保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生殖生长期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形成、长大和开花结实。此期是扩大型代谢逐渐减弱,贮藏型代谢逐渐增强至旺盛,即以碳素同化作用为主,施肥应以促穗大、粒多、粒饱为中心。这两个时期是相互联系着的,只有在良好的营养生长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生殖生长。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和营养特点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进行合理施肥,才能获得高产。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是:分蘖期由于苗小,稻株同化面积小,干物质积累较少,因而吸收养分数量也较少。这一时期,氮的吸收率约占全生育期吸氮量的30%左右,磷的吸收率为16%~18%,钾的吸收率为20%左右。早稻的吸收率要比晚稻高,所以在早稻生产上强调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这是符合早稻吸肥规律的。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叶面积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和强度最大时期。此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百分率几乎占水稻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一半左右。水稻抽穗以后直至成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吸收养分的数量显著减少,N的吸收率为16%~19%,P2O5的吸收率为24%~36%,K2O的吸收率为16%~27%。一般晚稻在后期养分吸收率高于早稻,生产上常常采取合理施用穗肥和酌情施用粒肥,满足晚稻后期对养分的需要,这是符合晚稻需肥规律的,就水稻品种而言,晚稻由于其生育期短,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高峰。而单季稻由于生育期较长,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一般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收高峰。因此,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划分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划分 一、生育时期的划分:生育时期可从形态、生长和发育、生理特征的角度分为几个时段。 (1)从形态和田间诊断角度分期 幼苗期:包括萌动、发芽、三叶等时期。 分蘖期:包括始期、盛期、末期(最高分蘖期)以及决定穗数关键时期的有效分蘖终止期。 穗分化期(长穗期):包括穗分化各期、拔节期以及外观看到剑叶鞘膨鼓时的孕穗期。 结实期(成熟期) 包括抽穗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栽培上插秧稻又分秧田期和本田期,幼苗期和分蘖期的一部分在秧田期完成,但习惯上称秧田期为幼苗期,插秧后有一段缓秧过程叫返青期,其后再开始分蘖。

(2)从发育角度分期 可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这是以茎尖质的转变—穗原基开始(穗首分化)分化为标志分期的。 (3)从器官的生长发育角度分期 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各以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和抽穗开花期为界。 (4)从生理角度分期 可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结实期。这是以产量形成生理为根据的。即营养生长期主要形成供给器官,即吸收器官根和光合器官(源器官)叶;生殖生长期主要形成收容器官(库)颖花和支持器官(流)茎;结实期主要是光合物质和矿物质通过茎流向收容器官库被贮藏起来。为利用方便,常把分蘖期称前期,穗分化期称中期,结实(成熟)期为后期。 2. 常用生育时期的定义及标准: (1)生育期:指种子萌动到新的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期。 (2)营养生长期:是指植株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阶段,一般是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以前。这一阶段包括出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 (3)生殖生长期:是指植物生殖器官幼穗、花、种子的生长阶段,一般是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种子的形成。这一阶段包括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4)苗期:以幼芽露青50%开始,一直到插秧,整个秧田期为苗期。对于旱育苗,黑龙江省水稻苗期一般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 立针期:第1片完全叶尚未展开时,稻苗呈针状,称为立针期。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 11:18:41)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

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5?/FONT>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水稻的特点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维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 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温度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

水稻的养分吸收特性

水稻的养分吸收特性 1.养分吸收量 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碳、氢、氧、硅、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铜、钼、氯等17种营养元素,供需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水稻一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主要是根据收获物中的含量来计算的。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500kg,要吸收氮素(N)7~16kg,五氧化二磷(P2O5)4~8kg,氧化钾(K2O)10~25kg,N: P2O5: K2O =1:0.5:0.5。应当指出,这些数字未包括根系外渗量和成熟体内营养元素淋失量。所以,水稻吸收总量应高于此值。同一产量水平所吸收的氮、磷、钾养分差别很大,这与地区、产量水平、水稻品种、栽培水平等因素有关。 2.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 水稻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因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双季稻生育期短,特别是大田营养生长期的缩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移栽后不久就重叠。即在大田出生分蘖的同时开始穗分化,又在穗分化过程中进入分蘖盛期,因而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突出的吸肥高峰;单季稻在移栽后2~3周及7~9周形成两个吸肥高峰。

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速度均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其后有速度降低的趋势。在各种养分中,以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抽穗前约20d达到最大值;硅的吸收达到最大值较晚。 对氮、磷、钾的吸收以氮素较早,到穗分化前已达到总吸收量的80%。钾肥以穗分化至出穗开花期吸收最多,约占全量的60%,出穗开花以后停止吸收。磷的吸收较氮、钾稍晚。 总之,各种类型的水稻,在抽穗前吸收各种养分数量已占总吸收量的大部分,所以应重视各种肥料的早期供应。 3.水稻的吸肥规律 水稻的吸肥规律与其整个生育期三个生长中心相适应。分蘖期植株的生长中心是大量生根、生叶、分蘖,需要较多的氮素来形成氮化物。这段时期的营养生理特点,以氮代谢为主,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少,对氮的需求量大于磷、钾的吸收量。 从穗开始分化到抽穗期,以茎的伸长、穗的形成为生长发育的中心,此阶段的营养特点是前期碳、氮代谢旺盛,后期碳的代谢逐渐占优势,则吸收较多的氮肥长叶、长茎和幼穗分化,又要积累大量的碳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

水稻生长过程

水稻生长过程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水稻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稻都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水稻)。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公分(2~4吋)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 稻的植物剖面绘图稻叶在幼年时,跟杂草非常相似,一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农人多依赖稻叶特殊的叶耳与叶舌来区分。叶耳就是稻叶叶环的两端长出耳状之物,叶舌则是稻叶叶环内长出的薄膜。稻叶的叶脉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显的中脉,呈绿色,在中肋,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素。 稻子的根呈胡须状,细短而多,随著稻的成长数量会增多,稻株旁也会不断长出小枝来。 稻成为稻穗後,一株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稻花没有花瓣,也很难看到雄蕊雌蕊,它们都由稻花的内外颖保护著。稻在自体授粉时,雄蕊上的花药会破裂,花粉相当细小,会随风力,稻的摇摆,落到隔壁雌粉上头。与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发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类食用和摄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胚芽附近,还有浆状的胚乳会不断增加,使子房日渐肥大。外观上则会看到绿色的稻谷上有细毛,称为稻芒。 由外而内分别有稻壳(颖)、糠层(果皮、种皮、糊粉层的总称)、胚及胚乳等部分。 稻的生长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则三到四个月,就能从发芽、开花、完成结实的过成。稻的种子在伸出幼芽的时间仅需两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叶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气候温和的地区,一年可种三期稻。农人选稻种时,多会将其泡在水中,轻而浮起的稻种会被淘汰,剩下来的就会培育成稻苗。 目前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骤: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 一、水稻的一生 (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 (l)感温性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水稻生长过程概述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维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 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温度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 由于高温条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强。其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较大,籼稻为25~35℃、粳稻为18~33℃,当籼稻低于20℃或高于40℃和粳稻低于15℃或高于38℃时,光合作用急剧减弱。稻根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至32℃时迅速加快,然后缓慢增加,至38℃时达最大值,接着减慢,而稻叶呼吸在20~44℃之间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强。低温(尤其霜冻)情况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减少,导致气孔关闭和叶片枯萎。根呼吸对高温危害的反应比叶片更敏感。 水分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间,大田蒸腾系数在250~600之间,水稻蒸腾总量随光、温、水分、风、施肥状况、品种光合效率、生育期长短及熟期而变化。单季中、晚稻在孕穗期、双季早稻在开花

水稻生产基础知识概述

第二章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1、水稻一生包括几个生育阶段 水稻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直到新的种子形成为止。根据水稻一生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状况的不同,通常划分为两个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4个生育时期,即秧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及结实期。 (一)水稻营养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到幼穗分化前,在这一时期内主要是摄取养分长植物体,为过渡到下一发育阶段积累必要的营养物质。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幼苗期是指秧田期内稻种发芽,出苗到插秧前,分蘖期依分蘖时间和速度不同,又分为分蘖始期,最高分蕖期、分蘖末期等。分蘖期间分蘖数开始时增加较慢,数量少,称分蘖始期,随着稻株同化作用的增加,生长旺盛,分蘖速度加快,分蘖茎数迅速增加以至达到最高分蘖数,称最高分蘖期,最高分蘖期以后,分蘖茎数的增加又趋于缓慢,以至分蘖茎数停止发生,即分蘖末期。水稻发生的分蘖并非都能成穗,只有有效分蘖茎数才是每亩穗数的基础。因此,了解水稻分蘖特性后,在农业生产上就要千方百计的采取促进措施,争取多一些有效分蘖。如果分蘖期光照充足、温度高、环境条件好,栽培上施足基肥,加强肥、水管理,供给稻株充足的营养物质,促使早生快发,就能达

到早分蘖,低节位蘖数多,有效分蘖数多,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保证在一定面积内达到最高的有效茎数。因此,分蘖期是决定穗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二)水稻生殖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指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的种子形成。在这个时期要吸取大量营养物质,除建造植物体外,还要转化形成生殖器官,开花结实。生殖生长期包括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幼穗形成期从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到抽穗为止。结实期是从抽穗开花到籽粒成熟为止。幼穗形成期间,稻株节间迅速伸长,植株高度增加很快,所以这个时期又叫伸长期,这个时期是决定每穗粒数多少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系到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此期如外界环境条件良好,营养充足,每穗粒数就多,则获得高产可能性就大,反之,外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稻穗生长发育,营养条件很差,穗头小,籽粒少,产量不高.从氮素供应情况看,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结束,所吸收的氮素数量约占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总量的30%左右,为此,栽培上特别强调在前期施肥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施穗肥的措施,补充营养,以增加粒数。结实期是结实率的高低和粒重的决定时期,此期营养条件妤,则结实率高,籽粒饱满,相反,养分不足,影响千粒重,因此,这个时期水稻继续吸收养分,氮素需吸收l0%左右,如此期养分不足,应施粒肥,增加粒重。结实率是指除去未受精的空壳和很早停止发育的秕粒以外的谷粒占全穗所有粒数(含秕粒)的百分率,成熟率还应除去结实率中不够充实的谷粒,因此,成熟率的标准要求比结实率高。

水稻种植技术资料讲解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 水稻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稻属。它是由普通野生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来的。我国是世界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并且栽培历史悠久(约有5-6千年的栽培历史)。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在籼稻和粳稻中按其对光照长短的反映和生育期长短分为晚稻和早、中稻,在晚稻和早、中稻类型中按耐湿性和耐旱性分为水稻和陆稻。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谷物相较,它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 水稻的生物学基础如下: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 1、水稻的一生 水稻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发根、长叶、分蘖、拔节、长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最后形成新的种子,称为水稻的一生。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数,叫水稻全生育期。 水稻一生共分为四个时期: (1)秧苗期。播种——移栽 (2)返青分蘖期。移栽——幼穗分化前 (3)拔节孕穗期。幼穗分化——抽穗前 (4)抽穗结实期。抽穗——成熟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划分: (1)营养生长期。根、茎、叶、分蘖(营养器官) (2)生殖生长期。穗、花、籽粒(生殖器官) 2、种子发芽 (1)种子构造:谷粒由谷壳和糙米两部分构成。 (2)种子生活力:一是种子成熟度。开花授粉后7—10天的种子具有发芽能力,20天后发芽力正常。二是种子休眠期。籼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别是早稻种子休眠期更短。三是种子寿

命。种子贮存的时间越长,寿命越短。种子在一般条件下贮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发芽率只有50%左右。 (3)种子发芽过程:一是吸胀;二是萌发(破胸);三是发芽三个阶段。露出白色的胚称为破胸,胚芽达到谷粒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 3、根的生长 水稻的根系:水稻属须根系,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养分外,还能吸收氧气,输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这是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一种特殊表现。 4、叶的生长 水稻叶有完全叶和不完全叶两类。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在胚中已分化形成。水稻一生叶主茎的叶片数已定。主茎第1—3片叶是在幼苗期生长的,最后3片叶则是在幼穗分化期生长的,其余各叶都在分蘖期生长。 5、叶片功能 叶片功能期是指叶片保持光合能力时间长短。叶片功能期随着叶位上升,由短变长,水稻1—3片叶只有10多天,而剑叶功能期可达50—60天。 6、水稻分蘖 水稻茎基部节上腋芽长成的分枝称为分蘖。分蘖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掌握分蘖规律,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成穗,保证足穗,达到高产稳产。 7、水稻分蘖规律 (1)分蘖发生的节位:无论主茎或分蘖茎,都有很多节,每个节上都有一个腋芽。茎基部的腋芽长成分蘖。分蘖发生的节位,叫分蘖位。在低节位上长出的分蘖,叫低位蘖,反之则叫高位蘖。 (2)凡是由主茎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次分蘖,从一次分蘖上再发生的分蘖叫二次分蘖。依次类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一次分蘖最多,大多数有效;二次分蘖较少,部分有效;三次分蘖极少,大都无效。

我国水稻种植地域分布特点

我国水稻种植地域分布特点 我国的水稻品种非常复杂,在不同的地区有着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分布。 水稻品种的变化和年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在计算水稻的种植面积和进行估产时必须把品种因素考虑在内。在我国,水稻的品种随着地理位置、生长季节反生长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水稻的品种多种多样,其中主要以釉稻和粳稻为主。 根据生长季节和生长周期来分,水稻也可以分为早稻(春季稻)、中稻(一年一次)、晚稻(秋季稻)、两季稻(春季和秋季)、三季稻(一年三次)。每种类型的水稻其生长季节和物候特性各不相同。在广东肇庆试验区,据当地农科站资料,仅按水稻的生长周期来分,可以分为早熟稻、中熟稻、中—晚熟稻和晚熟稻四种。一般来说,早稻的生长期是80一100天,产量为600一700斤“;中熟稻的生长期为110—l15天,产量800一900斤;个晚熟稻的生长期为l15—120大,产量9Do一1000斤i晚熟稻生长期约在120天以Ll产量looo斤以上。一般而言,水稻的生长周期越长,水稻的产量越高,质量也越好。收集与水稻品种、生长周期和生长季节相一致的水稻产量和种植面积的统计数据对农作物估产很重要。 此外,地理位置、供水量、温度、肥料、耕作情况也将影响作物的产量。尽管水稻估产能给出大概产量值,确切的产量数据通常随田地不向而不同。因此,冉必要指出,水稻估产模型一般只能适用于某些特定地区,应用区域不同,模型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我国的水稻种植几乎遍及全国,分布很广,但具有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的特点。

我国现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水稻产:区集中。目前,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4%,其中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tb全国的65.7%,北方稻面积约占全国的6%。以2005年为例,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打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福建、云南等12个省(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分品种来看,P—稻生产共有13个省份,全部分布在南方,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5%以上;中稻及一季稻生产分布在除广东、海南和青海以外的全国各地,其中四川、江苏、黑龙江、安徽、湖北、云南、湖南、重庆8省(市)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晚稻生产分布在南方15个省(区、市),与早稻分布相近。 我国的稻谷在生产上大体可划分为南北两大稻区:按秦岭一淮河一线分界,长江流域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及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市),以及陕西和河南南部为中国南方稻区,以种植釉稻为主,釉粳并存;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中部和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中部和北部、宁夏、扩肃、新疆等省(区、市)为中国北方稻区,基本上种植粳稻。南方稻K是小国水稻的主要生产地区,2000一2005年播种面积在全国前8位的湖南、江西、广西、/。东、四川、安微、江苏、湖北均为南方稻区,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7.92%,产量占全国的68.0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