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宫颈癌晚期病人有用吗

靶向治疗宫颈癌晚期病人有用吗
靶向治疗宫颈癌晚期病人有用吗

目前,全球每年都有二十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由此可见宫颈癌的发病率很高,当宫颈癌到了晚期时,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生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治疗宫颈癌的方法越来越多,如靶向治疗,那靶向治疗宫颈癌晚期病人有用吗?

靶向治疗是指特异性针对肿瘤作用的靶点起效果的抗肿瘤药,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化疗药相比,靶向治疗副反应更小,作用更加精确。宫颈癌晚期通过靶向治疗能够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控制病情恶化,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不过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靶向治疗,一般情况下在治疗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基因突变呈现阳性才会有效,如果患者盲目服药,可能起不到治疗的作用,甚至还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痛苦。靶向治疗易产生耐药性,多数患者在服药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耐药,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另外靶向治疗所需的费用也较高,患者也需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情况。

对于不能或者不愿靶向治疗的患者,建议以中医治疗为主,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耐受。中医治疗宫颈癌不同于西医的只关注瘤体是否缩小,癌细胞是否被消灭等问题,中医注重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治疗和调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同时还能为患者补充元气,恢复气血、阴阳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另外对于适宜靶向治疗的患者,联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缓解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减缓患者耐药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治疗遵循整体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是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三联平衡理论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30余年恶性肿瘤的中医临床经验,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并涵盖了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及基因理论等,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其实质就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疗,有的放矢,重点用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正如肿瘤患者用药,既不能过于攻伐,以免进一步加重元气损伤,又不能只为扶元固本,忽视对于其他病机的治疗,只有三者兼顾,才能更有效地抗癌。多年来,众多用药患者受益,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李亚琴,宫颈癌,山西省长治市人

2012年11月26日,因身体不适,到郑州市上街区人民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宫颈低分化鳞癌。2013年3月8日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第1次化疗时就呕吐剧烈、脱发、白细胞急剧下降,因害怕复发,又坚持做了1次化疗和20次放疗,然而病情还是转移了,2013年6月14日,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复查示:双侧腹股沟散在小淋巴结。经人介绍于2013年6月17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初诊时,李亚琴情况较差,白细胞含量偏低,面黄肌瘦,经常出现腰痛,小便疼痛。袁希福查看其面色、舌苔情况后,遂为其开具了一个疗程的中药。服药1个月,她的精神、气色明显改善;服药3个月,病人浑身无力、出虚汗、食欲不振等症状皆好转:服药1年,恢复得跟正常人一样,每天都到公园做操,跳广场舞。

2017年8月23日,为表达对袁希福院长的感恩之情特敬献锦旗一面,随后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抗癌康复经验。2019年10月已经吃500多付中药的李亚琴再次复诊,病情依然稳定,而且从两年前,她便开始正常上班了。

案例2:郝国梅(化名),女,宫颈癌,河南新乡人

2017年11月,在照顾患癌丈夫的过程中,郝国梅突然阴道出血,在新乡检查病理确诊宫颈癌,随即(11月27日),郝国梅做了手术,切除了子宫,并在术后做了2次化疗预防复发。化疗输液期间,郝国梅输液的右手都肿了,血管都看不到了。还总是腿软,走不动、坐不成,整天只能躺在床上让患癌的丈夫照顾自己。丈夫孙永明是在2017年3月31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吃中药控制肿瘤的,由于亲身感受到疗效,又眼见爱人这般受苦,他便劝说郝国梅,“你也来吃中药吧!”于是,2017年12月27日,郝国梅到希福医院求诊。自此郝国梅开始一边吃中药,一边放疗。慢慢地病情越发稳定,她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

2019年10月23日,体重已经恢复到180斤的孙永明与爱人结伴到希福医院复诊,候诊的时候老两口与周围的病友谈笑风生,现在老两口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健康得很,每天做做饭,带带孩(三个孙子,一个孙女)。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宫颈癌晚期靶向治疗有利有弊,在选择靶向治疗前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适宜靶向治疗的才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效果,尽可能的控制病情,改善症状。提示:宫颈癌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宫颈癌靶向治疗|宫颈癌有靶向药吗|宫颈癌靶向药价格|宫颈癌晚期能治好吗|宫颈癌鳞癌发展快吗|宫颈癌唯一治好的癌症|宫颈癌晚期|宫颈癌是假癌症|宫颈癌放疗后7年痊愈

宫颈癌诊治指南

宫颈癌诊治指南 一、流行病学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第3个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2008年全球估计新发宫颈癌病例52.98万,死亡病例25.51万人,其中85%新发病例在发展中国家(Jemal,2011)。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开展,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宫颈癌分布主要在中部地区,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全国高发区有江西铜鼓,湖北五峰,陕西略阳。 粗略估算欧盟国家妇女每年宫颈癌发病率13.2/100000,而病死率为5.9/100000。每年世界范围内的宫颈癌新增病例近500000,死亡274000。宫颈癌是造成妇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通常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妇女的筛查和治疗较困难,所以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病死率是发达国家的10倍,而且每年新发病例的80%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即使数据是从参加筛査的患者得到的,但大多数欧盟国家的筛查能力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各种筛查项目的覆盖率从10%~79%不等,均小于80%。 1.2 危险因素 近来有证据表明:初次性生活过早和早年分娩都是发展中国家妇女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它高危因素有:1. 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2. 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3. 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宫颈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4. 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 5.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 6. 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7. 其它病毒感染:疱疹病毒II型(HSV-II)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1.3 发病原因 通过性传播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实际上是所有宫颈癌的发病原因。HPV16和HPV18是最常见的致癌类型。除了传统的巴氏涂片和HPV-DNA检测的筛查技术,现在可通过HPV疫苗来进行初级预防。疫苗的高效性可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保护70%的新发病例。但是,疫苗的费用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进一步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病死率的差距。 二、症状

介入治疗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介入治疗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6-01-26T11:09:49.54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王齐 [导读] 河北省二院宫颈癌作为一种妇科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和发病率相对较高,逐渐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 王齐河北省二院实习医生 063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分析和探讨介入治疗在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髂内动脉介入或者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治疗,所用的药物包括顺铂60mg、表阿霉素30mg、氟尿嘧啶1g,妇科检查使用CT或者B超来对患者化疗前后的肿瘤大小进行比较,并计算肿瘤消退率。患者在2周之内接受子宫根治性切除,并接受术后病理检查,当其结果显示淋巴结宫旁组织显示为阳性时,则结合患者状况决定其是否需要进行盆腔体外照射。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所有患者症状都得到了缓解,明显缓解有24例,占患者总人数的80%;部分缓解为6例,占患者总人数的20%。患者 治疗前后差异比较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能够达到缩减肿瘤体积、降低淋巴结临床播散和转移的几率,能够保证宫颈癌手术治疗效果,不断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介入治疗;宫颈癌;临床应用 宫颈癌作为一种妇科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和发病率相对较高,逐渐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案大都为手术或者放疗为主。但是,对于中期、晚期患者而言,这种治疗方案难以从根本上清除其病灶。[1]在化疗方法、化疗药物、放射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下,动脉插管介入化疗逐渐成为宫颈癌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介入治疗在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运用,现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在34到59岁之间。所有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之前都进行血小板计数、血常规、肾功能和肝功能测定、心电图检查以及出凝血时间检查等。 1.2方法 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之前要能够接受常规完善的检查,当确定其无显著禁忌症之后,需要通过DSA设备加以引导,并选择Seldinger技术经患者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并把5Fr导管选择性地插入到患者双侧髂动脉后,实施动脉造影。从根本了解患者肿瘤动脉供血、血管分布、侧支循环等状况。[2]然后经过一侧靶动脉灌注相应的化疗药物,术后进行拔管,并对其穿刺部位进行包扎。患者在制动24h之后,对其穿刺部位是否存在足背动脉搏动、血肿的现象进行观察。控制药物剂量为顺铂60mg,辅助使用表阿霉素30mg等。患者在介入治疗15d或者1月之后接受手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比较,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方法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统计学相关数据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所有患者症状都得到了缓解,明显缓解有24例,占患者总人数的80%;部分缓解为6例,占患者总人数的20%。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比较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期宫颈癌患者大都接受手术治疗,中晚期患者肿瘤可能会对其宫旁组织造成侵犯,合并出现盆腔淋巴结复发、转移的现象,导致转危因素不断增加,从而让其中远期生存率逐渐下降,因此,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较差。[3]早期宫颈癌患者大都不存在显著的症状,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晚期,从而失去手术切除最佳时期。[4]选择静脉化疗所用的药物剂量相对加大,局部有效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化疗反应较为显著,导致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很多患者因为无法承受疼痛,而放弃治疗,从而诱发肠梗阻、盆腔组织损伤、重度放射性肠炎、直肠狭窄、直肠阴道瘘等现象。 经导管动脉内进行化疗药物灌注、超选择栓塞治疗逐渐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常用的方法,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利用栓塞治疗、子宫动脉选择化疗不但能够实现症状控制,还能够为其争取得到更多的手术机会。[5]介入治疗能够缩小患者宫颈癌肿瘤体积,还能够降低淋巴结、脉管内亚临床转移灶的现象,动脉化疗配合手术治疗是宫颈癌患者接受的较为显著的治疗方法,对于提升其生存率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宫颈癌大都是需要子宫动脉进行供血,部分为闭孔动脉、会阴动脉、髂内动脉分支供血,在介入治疗中能够把药物通过髂内动脉直接注入到靶血管,整个灌注区域相对集中,从而保证患者阴道、子宫、宫旁软组织药物浓度能够得以提升,强化药物治疗效果,控制患者肿瘤局部病灶,减少其出现其他器官或者淋巴结出现的微小转移。[6]总之,宫颈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能够达到缩减肿瘤体积、降低淋巴结临床播散和转移的几率,能够保证宫颈癌手术治疗效果,不断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辛悦,朴龙一,孙抒. 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 吉林医学,2013,04:725-727. [2]汪国祥,严晓星,黄新宇,汪和平,杨肖华,陈方满. 介入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01:57-61. [3]朱军,罗剑钧,张雯,曹跃勇,黄勇. 术前介入治疗对早期宫颈癌近、远期疗效的影响[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01:28-31. [4]米建锋,迟博,徐红. 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 医学综述,2010,13:1977-1980. [5]郭彦蓉,罗仕华,石峰高,张辉敏,熊琼. 介入治疗在宫颈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当代医学,2010,35:695-699. [6]张建,胡兴,孙亚军,狄镇海,邹容,任重阳,毛学群,王美荣,张爱琴.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33例临床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04:303-307.

宫颈癌治疗进展心得

宫颈癌的治疗进展 摘要: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放疗仍是主要的,现在主张同期放化疗;手术治疗可以选择腹腔镜、经阴道或经腹手术;以顺铂为主的单药或多药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中医中药的辅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宫颈癌;药物疗法;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宫颈癌的治疗,原以放疗为主、手术早期、化疗不宜的原则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情况由于年轻患者的增多、强调保留功能的治疗。手术治疗观念正在向改善疗效的同时尽量缩小患者创伤方向转变;放疗可用于一切不适合手术的病例;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临床表明中医中药对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或减轻放疗、化疗的反应有明显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对于宫颈癌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放射治疗 1.1单纯放射治疗宫颈癌以往常规采用60钴、137铯、192铱等r射线放射性核素,疗效近40年来无明显改进。国外少数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将252Cf作为一种新型的腔内治疗放射源用于临床,5年生存率可达80%[8]. 潘素明等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未经任何治疗的老年宫颈癌患者40例研究表明,锎中子近距离治疗宫颈癌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有较好的临床使用前景[2]。 1.2 适形调强放疗技术通过调节照射野内各点的输出剂量率,形成了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这一技术保证治疗靶区收到均与的照射,同时周围组织得到最好的保护,因而可对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何瀚,黄荣等对了l0例宫颈癌患者(腺癌l例,鳞状细胞癌9例)进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初步应用”研究中表明,调强技术(IMRT)在宫颈癌的放疗中可以提供较好的放疗剂量适形度及均匀性[3]。 1.2 放射增敏技术(放化疗)目前,同步应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和放疗已成为初次手术后有不良预后因素(盆腔淋巴结转移、残端阳性、宫旁残留、肿瘤直径>4 cm、脉管瘤栓)者以及局部晚期宫颈癌(1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的标准治疗方案[4、9]。含顺铂的同步放化疗对于LACC被推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10]。最近Lee等[11]对卡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的安全性及

2017 ESMO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诊断、治疗和随访(精心整理)

2017 ESMO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诊断、治疗和随访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宫颈癌在不发达国家中是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癌症死亡原因中居第三位。2012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27600,死亡人数约265700。近90%的宫颈癌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发病率的地域性差异反映了宫颈癌筛查(用于检测和排除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的差异。 然而,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宫颈癌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欧洲国家中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至少为58000人,死亡病例约为24000人。2000年至2007年,诊断为宫颈癌的欧洲妇女其5年相对生存率为62%,其中,东欧为57%,北欧为67%。宫颈癌的生存率在保加利亚、拉脱维亚和波兰相对较低(约为55%),在挪威的生存率是最高的(约为71%)。患者的生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可从15-44岁的81%下降至75岁的34%。患者的生存率从1999-2001年的61%显著提高到2005-2007年的65%。FIGO 分期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发生宫颈癌最重要的原因是持续性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99%的宫颈癌可以检测到HPV病毒,其中最常见的致癌亚型是HPV 16和 18。 到目前为止,有三种HPV疫苗获得了批准并且应用到临床:二价HPV病毒颗粒疫苗(2vHPV),四价HPV病毒颗粒疫苗(4vHPV)和九价HPV病毒颗粒疫苗(9vHPV)。3种疫苗均可预防HPV16和18型感染。四价的HPV疫苗同时可以预防HPV6和11型感染,约90%的生殖器疣与之相关。此外,九价HPV疫苗除了包含四价HPV疫苗中所存在的HPV病毒亚型以外,还包括了其它5个致癌的HPV病毒亚型(HPV 31、33、45、52和58),这也是导致女性另外15%与HPV相关的癌症以及男性中4%与HPV相关癌症发生的原因。二价和九价疫苗均对其它的致癌病毒有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这三种疫苗对HPV感染导致的宫颈、阴道、外阴和肛门病变均有效。 来自已建立HPV疫苗接种项目国家的评审报告显示:在HPV疫苗接种计划实施后的3年里,HPV疫苗就开始对人类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包括降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疫苗相关HPV的感染率和生殖器疣的发病率。HPV疫苗的预防性管理可以有效预防与疫苗相关HPV亚型的感染和疾病。接种疫苗对癌症负荷的影响仍有待确定,但根据可监视的指标,HPV有望阻止超过 70%的宫颈癌发生。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临床分期Ⅱa~Ⅱb期的宫颈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方案;选择30例同期直接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近期疗效、肿瘤缩小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缓解率为100%,介入治疗近期总有效率为76.67%。研究组Ⅱa期和Ⅱb期之间的介入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介入治疗后瘤体直径小于介入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率、宮旁浸润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手术前行介入治疗能有效缩小肿瘤大小,近期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抑制淋巴结癌转移、脉管癌栓、宫旁浸润,并降低手术风险。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terin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rcinoma.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of stage Ⅱa-Ⅱb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who underwent radical hysterectomy followed by uterin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hir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of cervical cancer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short-term efficacy,tumor shrinkage,the volume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ere relieved in different degrees,the remission rate was 100%,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f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as 76.67%.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 rate of intervention between study group at stage Ⅱa and Ⅱb (P>0.05).The tumor diameter in the study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volume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rate of cancer metastasis of lymph node,vascular tumor thrombus and para uterine infiltration after operation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before radical resection of cervical canc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ize of tumor,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is obvious,and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effectively inhibit the cancer metastasis of lymph node,vascular tumor thrombus,and para uterine invasion,and reduce the risk of operation. [Key words]Cervical carcinoma;Neoadjuvant chemotherapy;Chemoembolization of uterine artery;Interventional therapy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此

妊娠合并宫颈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妊娠合并宫颈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宫颈癌是妊娠合并妇科肿瘤中最常见的,其发病率为0.1/万~12/万。据文献报道,妊娠合并宫颈癌的患者多数为早期,其中70%为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18)临床分期的Ⅰ期宫颈癌。针对妊娠合并宫颈癌,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基于2014年欧洲妇科肿瘤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Gynecological Oncology,ESGO)和国际妇科肿瘤学会(International Gynecologic Cancer Society,IGCS)第二次国际会议共识,201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我国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管理的专家共识和201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宫颈癌指南,本文就目前国内外诊治的现状进行阐述。 1 诊断 妊娠期宫颈癌的筛查与非妊娠期患者相似,仍然遵循“三阶梯”的原则。对于细胞学发现的低级别病变可推迟至产后再行进一步检查;而高级别病变(HSIL),非典型腺细胞(AGC)、原位腺癌(AIS)或妇科检查时肉眼可见宫颈外观异常,需进一步行阴道镜活检以排除浸润性肿瘤,行阴道镜宫颈活检时禁止行颈管内搔

刮,以避免流产。一旦排除浸润性癌,宫颈癌前病变可推迟至产后再行治疗,因为其进展为浸润癌的可能性非常小(0~0.4%)。 妊娠期行宫颈锥切术的唯一指征是高度可疑浸润癌,其目的不是对宫颈病变进行治疗,而是通过手术切除获取足够的标本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由于妊娠期宫颈锥切术可导致母体严重出血、流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故多数学者推荐妊娠期宫颈锥切术最好选择在14~20周为宜,孕24周后,锥切术应延迟至胎儿成熟、结束分娩后再进行。 2 影像学检查 MRI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肿瘤大小、宫旁间质有无浸润以及盆腔及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情况。多数研究认为,孕期MRI检查是比较安全的,Ray等对1720例在早孕期接受MRI的出生儿进行了为期4年的随访,发现早孕期MRI检查并不增加胎儿异常的风险。美国放射学会明确提出,目前并未发现MRI暴露会对发育中的胎儿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妊娠期一旦确诊为宫颈癌,需尽早行MRI 评估。 NCCN指南推荐对局部晚期及以上宫颈癌患者行PET检查,评估有无远处转移。但PET因需要采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标记,同位素存在放射性,因此既往认为不应在妊娠期使用。近年,Zanotti-Fregonara等报道了6例妊娠合并恶性肿瘤患

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辛 悦1,朴龙一2,孙 抒 3 (1.延边大学医学院,吉林延吉133002;2.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肿瘤介入科,吉林吉林 132011;3.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法医学教研室,吉林延吉133002) [关键词]宫颈癌;介入治疗;动脉灌注化疗;动脉栓塞化疗基金项目: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GH11031]通讯作者:孙抒 辛悦为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在读研究生。 宫颈癌是最常见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且80%发生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人数约占世界1/3 [1] 。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介入 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表明介入化疗具有抑制淋巴结转移,缩小肿瘤体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作用。宫颈癌病因尚未明了,常与性行为、分娩次数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虽然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手术切除的难度大,且复发或者转移率高,这也是宫颈癌治疗的难点。传统的放疗法容易严重破坏患者的卵巢和阴道功能,所以不被众多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所接受 [2] 。随着介入放射诊断学和治疗学的不断 发展,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也逐步的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近年来,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介入化疗有着缩小瘤体 [3-7] ,抑制淋巴结转移[4-7] ,为手术治 疗提供机会, 提高生存率[6-7] 的优点。本文将对宫颈癌介入 治疗的优势及研究作简要综述。1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优势 1.1 20世纪80年代末,介入治疗已在具有高危因素的宫颈 癌术前新辅助化疗阶段开始应用。介入治疗与传统的静脉化疗相比,其主要具有以下四大优势:①局部作用于瘤体,不仅提高了药物作用于肿瘤的浓度,还延长了肿瘤细胞暴露于化疗药物中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②动脉给药定位准确,药物直接作用于瘤体,减少循环至全身组织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 [8] 。③介入治疗不仅 能够降分期,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还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消灭微小转移灶,从而降低术中播散及术后转移复发的机率。④介入治疗还能增强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达到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效果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患者更显重要 [9] 。 随着30余年的研究,介入治疗已形成了三大体系,即动脉灌注化疗、动脉栓塞和动脉栓塞化疗。其中的血管介入化疗和栓塞为宫颈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10] 。子宫内的血管 分布为宫颈癌的介入治疗提供了理想的血管解剖学基础,因为子宫动脉起自髂内动脉前干,主要为子宫供血,所以灌注时首选髂内动脉前干 [11] 。近年还有研究指出,在做髂内—子宫 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术时,如发现卵巢动脉参与供血,补充做卵巢动脉栓塞术是有价值的 [12] 。 由于化疗药物的抗癌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其浓度成正比,且局部高浓度用药比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更加重要。在一定范围内局部浓度提高1倍,杀灭癌细胞的数量可提高10 100倍[13]。而通过介入技术经子宫动脉局部应用大剂量、高浓度化疗药物,既增加了在肿瘤组织及邻近器官组织内抗癌药物作用的浓度,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还减少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几率,同时也避免了药物代谢的首过效应,以及减少淋巴结转移和亚临床播散 [14] 。另外,肿瘤供血动脉灌注 化疗及栓塞的机制还包括:①灌注化疗及栓塞使肿瘤细胞的膜通透性增加,便于抗癌药物进入到细胞内,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加速了肿瘤细胞的坏死。②术前进行供血动脉栓塞,便于手术时分离宫旁组织,减少手术损伤;同时,也便于减少术中出血。③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可使原发灶缩小或坏死,利于术中切除瘤体或降低手术难度。2 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相关研究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因其可缩小瘤体,减轻肿块与周围组织的浸润,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所以多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且效果明显。该方法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症状总缓解率为88.2%,近期有效率为82.4%,76.5%患者获得手术机会,提高了生活质量 [10] 。 新辅助化疗(NACT ),又称先期化疗或术前化疗,是指癌症手术前或放疗前先行数个疗程化疗后再行手术或放疗,以期提高疗效。Ferrandina 等试验证明术前辅助性放化疗可抑制宫旁浸润 [15] ,降低淋巴结转移等肿瘤病理学风险发生率。 术前介入化疗能早期消灭肿瘤,能减少因术中对瘤体的翻动、挤压或血管阻断等因素造成的肿瘤细胞脱落、游离及复发或转移的风险 [16-17] ,所以此法近年来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认 可。李娟以9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试验对象[18] ,分别 设观察组52例术前行动脉灌注介入先期化疗,对照组40例行常规化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所见组织病理结果对照显示,切缘未见癌细胞者61.5%,宫旁单侧见癌细胞者19.2%,宫旁双侧见癌细胞者、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各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0%、30.0%、15.0%及15.0%(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P >0.05),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景淑真等对50例Ib -Ⅱb 期宫颈癌,给予1 2疗程新NACT 后,有效率58.0% [19] ,其中完全缓解8.0%,部分 缓解250.0%,无变化42.0%。化疗后手术切除率92.0%。化疗后瘤体缩小或消失,瘤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试验证明宫颈癌1 2个疗程NACT 临床疗效明显,能使原发及转移灶肿瘤细胞坏死, 肿瘤生长受抑制,改善分期和利于手术治疗。李涛等分析61例手术治疗的Ⅱ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 [20] , · 527·吉林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4期

宫颈癌治疗方法的进展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年月第12卷第2期JNorthChinaCoal阮出calUni,#ersity2010M.m-ch,12(2)?183? 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0):880[9]赵甬,吴云琴,盛瑶.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早期干预小儿重症肺炎预防心力衰竭58例【J].医药导报,200"7,26(12):1463[10]李丽君.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3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9):341I [11]石永生,刘东海,徐晓红.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治疗婴幼儿肺炎伴心衰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604 [12]陈为兵。孙晓凤.小剂萤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早期辅佐治疗新生儿吸人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5):598[13]陈修,陈维洲,曾贵云.心血管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81 [14]刘金玲.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儿科中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5,32(2):86 [15]DargavillePA,millsJF,CopnellB。eta1.Therapeuticlunglavgeinmeeoniumaspiration8ydmme:apreliminaryl'℃port[J].JPeediatrCllildHealth,2007.43(7—8):539 [16]ChineseCollaborativeStudyGroupforNeonatalRespiratoryDisease.Treamentofsevetemeconiumaspirationsyndromewithporcinesurfac-lant:amulticentre。randomized。∞呲枷edtrial[J】.ActaPaediatrica,2005,94(7):896[17]ZhangE,HtromaT,Sah∞hiT,eta1.Airwaylavagewithexogenous目tlr-faetantin¨animalmodelofmeconiumaspirationsyndrome[J].Pedia自r Int,2005,47(3):237 [18]章丽星.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胎粪吸人综合征患儿的疗效[J].实用儿科杂志。2007,4:302 [19]刘翠青,马莉,唐龙妹.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44 [20]cayabyabRG,KwongK,JonesC,eta1.hInginflammationandpulmo-naryfunctionininfantswithmeconiumaspirationsyndrome[J].PediIarPulmonol。2007,42:898 [21]李娜,邱海波.一氧化氮在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中的双向调节作用[J].国际呼吸杂志,2006,26(2):209 [22]丁晓春,冯星.朱雪萍,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2):97 [23]潘家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诊治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9):823 [24]章鬈,陈宝月,赵国玲.高压氧对新生儿吸人性肺炎复发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1):1508 (2009—11—19收稿)(岳静玲编辑) 宫颈癌治疗方法的进展 王小艳税平梁楠楠 (河北省唐山钢铁公司医院妇产科河北唐山063020)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热疗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33(2010)02—183—03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2位的妇科恶性肿瘤。全球子宫颈癌发患者数逐年增加,2006年报道56万…。我国每年死于子宫颈癌人数约达5万。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患病妇女有年轻化的趋势。WHO指出,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在未来lO年子宫颈癌的死亡人数将上升25%嶂J。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肿瘤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化,治疗方法亦有很大的改进。 1宫颈癌治疗的基本原则 宫颈癌治疗强调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年龄、一般情况、肿瘤相关因素及并发症等决定治疗方案。近年来,由于人们清楚认识到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强化了肿瘤治疗的整体观念,打破了传统的治疗模式。除了常规治疗方法外,由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同步放化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不同组合形成的综合治疗成为当今处理各期宫颈癌的一个重要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和毒副作用。 2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式及原理 2.1手术治疗方式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宫颈原发病灶及周围已经或可能受累的组织,减少并发症。其原则是既要彻底清除病灶,又要防止不适当地扩大手术范围,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根据上海张惜阴教授提出的4级手术。I级:筋膜外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年轻患者保留一侧卵巢);II级:扩大全子宫切除,阴道和宫旁 【作者简介】王小艳(1966一),女,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妇科肿瘤。各切除lcm;Ⅲ级: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宫旁和阴道各切除2—3cm,适用Ia期宫颈癌,一般不行盆腔淋巴切除术,但特殊情况除外;Ⅳ级: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官旁组织和阴道各切除至少3em以上,适用于Ib和IIa期宫颈癌。 目前随着宫颈癌诊断技术进展和筛查工作的普及,早期官颈癌的比例越来越高,且近20年来年轻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增高,宫颈癌的手术治疗也随之增加了2种新的模式,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lyrnphnodesbiopsy,SINB);根治性宫颈切除术(radicaltraehdeetomy,RT)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于前哨淋巴结的部位,各家报道不一。但普遍认为前哨淋巴结最常见部位在骼外动脉处,其次是骼总动脉处、官旁处。前哨淋巴结未发生转移,则其它淋巴结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小于l%,可不行淋巴清扫。从1999年Eclat【3o的工作起,目前关于宫颈癌SINB的研究有数百例报道,I.cvenback报道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的敏感度为87%,阴性预测价值为97%,假阴性率为11%。Ying等M1在他们的研究中报道,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5%、100%和95%,均初步认为SINB是可行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是指切除峡部Iem以下的宫颈、部分主韧带、骶韧带及2—3cm阴道,结扎子宫动脉阴道支,将阴道与子宫峡部缝合,而保留了子宫体。根治性官颈切除术有经腹腔、经阴道及腹腔镜下3种方式。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保留了早期宫颈癌患者大部分正常的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结,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保留了子宫的生育功能。两者均是手术治疗的一大革命。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病例数偏少。随访时间短,需大量的研究来证实其可行性及安全性…。 2.2放射治疗的主要方式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3大治疗手段之一,在妇科肿瘤治疗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FIG02001年报总结认为:近50%的妇科恶性肿瘤

热疗在晚期宫颈癌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综述 热疗在晚期宫颈癌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张彩红陈心秋 肿瘤热疗(hypert her m ia ,HT )的原理是利用物理方法将组织加热到能杀灭肿瘤细胞的温度(425~435 )持续60~120m i n ,达到既破坏肿瘤细胞又不损伤正常组织[正常组织细胞的温度安全界限为(451)]的一种方法。热疗能够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治疗后并发症、副作用轻微,且与放疗、化疗产生互补增强作用,增加患者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同时又减轻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被称之为绿色疗法。近30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及热疗设备的研制和应用,热疗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后的又一全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宫颈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但单一治疗手段均有局限性,近年宫颈癌综合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和治疗趋势。热疗作为宫颈癌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大量临床资料及实验证实,热疗对晚期、复发的宫颈癌治疗有一定疗效。本文就其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一、热疗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1热疗的种类:热疗主要分为全身热疗(whol e body hype rt her m ia ,WB H )和局部热疗两种。全身热疗有红外线全身体外加温和体外循环加温等。局部热疗是指通过不同的致热原理产生局部热效应造成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治疗后的肿瘤组织块仍留于原位。主要包括高频电磁波透热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h i gh i n tensity focused u ltraso und ,H I -FU)治疗、间质性激光凝固疗法(interstitial laser coagu l a tio n ,ILC)等。高频电磁波透热疗法根据选用电磁波频率不同又分射频消融(rad i o frequency ab l a ti on ,RFA )、经皮微波固化疗法(pe rcutaneous m icro wave coagulati on ,P MCT)等。 2热疗的作用机制:(1)全身热疗治疗肿瘤机制:恶性肿瘤组织在解剖组织学上存在缺陷[1];热疗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 伤[2];热疗可以诱导细胞凋亡[3-6];热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7-10]。(2)局部热疗治疗肿瘤机制:局部产生热效应,还存在机 械和空化效应,同时热疗刺激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显示了间接的抗癌作用[11];此外,局部热疗激活的NK 细胞可能也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 二、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热、放疗联合应用 热疗除直接杀伤癌细胞外,还能增强放疗敏感性,产生协同作用。H ari m a 等[12]报道40例b 期宫颈癌患者的单纯放疗或热放疗联合治疗的随机研究,结果热放组的完全缓解率(co m pleted ra te ,CR )为80%,单放组CR 为50%,3年生存率分别为582%和48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6%和45%,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7%和485%;放疗加热疗组有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其中2例度皮下脂肪坏死,1例度结肠炎,1例度直肠炎,1例治疗结束15年后度结肠梗阻;单放组无明显副作用。F ranckena 等[13]报道了2008年最新的荷兰深热疗实验的结果:热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后长期治疗结果得到改善;随访12年后,TRT 组比RT 组局部控制仍然较好(37%vs 56%;P =001);12年后生存率TRT 组比RT 组仍然更好(37%vs 20%;P =003);校正WHO 分级、F I GO 分期阶段、肿瘤直径等因素后热疗仍然有显著疗效,TRT 和RT 两组放疗后期毒性类似;热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长期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率得到重大改善,而不会增加后期毒性,这种综合治疗适用不适合接受化疗患者。但是Vasanthan 等[14]报道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项多机构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热疗和放疗结合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并无益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TRT 组(55例)与RT 组(55例),每位患者均接受全程放疗,盆腔总照射量为50Gy ,热疗采用无线电射频电容加热器每周1次,瘤体内温度至少41持续1h ;随访显示患者的3年生存 率、局部控制率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其中生存率P =0189,局部病灶的控制率P =058;而且在热放组中 b 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减低(P =00162)。F ranckena 等[15]最近总结了378例放疗和热疗治疗原发性局部晚期宫颈癌(l oca ll y advanced cer -vi x cancer ,LACC )(F I GO IB2-a 期)的结果:37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经热放疗治疗,外照射计剂量460~504Gy ,结合近距离后装放疗,热疗每周一次;CR 是77%,5年局部控制率、特定疾病的生存率、3级或3级以上后期毒性分别为53%、47%和12%,多因素分析发现热疗成为除了常见的预后因素外的一个预后因素;结论:CR 、局部控制率、存活率与以前荷兰随机深部热疗实验的观测结果相类似。对于目前所实行的综合治疗方式[放化疗和(或)热疗]中已报告的处理结果,哪一种组合更具有优越性没提供明确结论。该研究证实了以前报道的热疗联合放疗的有益的效果,并且热放疗处理可作为LACC 患者替代放化疗第一线治疗方案。 三、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热、化疗联合应用 热疗辅助放疗一直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同时热化疗也开始用于宫颈癌的综合治疗。F ranckena 等[16]报道每周全身化疗加DO I 3j 656作者单位5桂林,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妇科(张彩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陈心秋) 通讯作者陈心秋,x q @631655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3月第5卷第6期Ch i n J C li n i cians(E l ectro n ic Ed itio n),M arch 15,2011,V o .l 5,No .6:10877/c m a ..i ssn .174-078.2011.0.019 :14002:Em ai:l ch i u 1.co m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 新辅助化疗技术主要是指对宫颈癌晚期患者或者巨大宫颈肿瘤者在放疗或者手术治疗前,先进行化疗治疗,其主要治疗途径有动脉插管给药和全身静脉给药两种。新辅助化疗技术不能单独应用,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其在临床效果方面收到了一致性的有效率结果,但是其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尚无统一的结论。最后新辅助化疗的动脉灌注化疗方案在疗程、具体方案和化疗间隔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标准的规范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何将其更好地与放疗或手术配合,尚需大规模地前瞻性临床研究。 标签:新辅助化疗;宫颈癌;肿瘤;生存率宫颈癌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放化疗结合疗法,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放疗设备的更新和手术技巧的进步,对宫颈癌的总体治疗效果并没有显著性的提升。Kim,H.S.Sardi,J.E.Katsumata,N.et al在文献研究[1]中指出:单纯的放疗治疗法和术前放疗后再手术对鳞癌患者具有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对宫颈癌患者生存率无根本性的改善效果。为此,国内外很多医学工作者对宫颈癌疾病的化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新辅助化疗的概念。 1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的途径 新辅助化疗技术主要是指对宫颈癌晚期患者或者巨大宫颈肿瘤者在放疗或者手术治疗前,先进行化疗治疗,自从Frei最早提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技术以来,很多医学研究中对此进行了多项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发现新辅助化疗技术对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宫颈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技术主要途径有动脉插管给药和全身静脉给药两种。 新辅助化疗静脉全身给药途径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在临床中,效果不如动脉插管给药。Benedetti-Panici P;Greggi S在文献研究中[2]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自身对照临床研究,通过监测动静脉灌注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药物浓度来评价疗效,结果发现动脉灌注给药后患者药时曲线浓度是静脉化疗的2.8倍,同时,患者经过化疗后20min时癌组织内的有效药物浓度也比静脉化疗时高1.7倍,由此推断出动脉直接给药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静脉全身给药的临床效果。Fruscio,R.等人在文献研究[3]中对手术治疗前的患者分别行动脉和静脉方式给药,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测定靶区的铂浓度,结果发现术前经动脉给药的患者,其宫颈癌组织中铂聚集的浓度明显比对照组相应部位浓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动脉化疗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为72%,明显高于静脉化疗组患者相应统计资料(36%)(P<0.05)。在1年生存率的数据统计方面,动脉化疗组患者为84%(21/25),静脉化疗组患者为60%(15/25),两组患者数据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结果也具有类似规律[(54%)VS(24%)](P<0.05)。可说明动脉灌注化疗疗效明显优于静脉化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