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十句,读懂天道人道,看透祸福得失!

古文十句,读懂天道人道,看透祸福得失!
古文十句,读懂天道人道,看透祸福得失!

古文十句,读懂天道人道,看透祸福得失!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古文十句,读懂天道人道,看透祸福得失!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古文,十句,读懂,天道,人道,看透,祸福,得失,古文,十句,,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读后感中查看更多范文。

古文十句,读懂天道人道,看透祸福得失!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来自上天的保佑,当然是大吉大利。这样,人就犯了一个最普遍的毛病:宁可相信外在的神秘力量,而忽视自身的内在追求。而易经的宗旨,是完全以人为本的。易经的首卦为《乾》,强调的就是人的自强不息。

与其求神拜佛,不如求自己。比如说,自求口实,自求多福,以及前面说的自强不息等等。因此,自,即是指自己,又叫做小宇宙;天,即是指上天,又叫做大宇宙。《易经》是提倡天人合一的。

人的小宇宙与天这个大宇宙合而为一,即是天人合一。自佑者,

天亦佑之。自是内因,小环境;天是外因,大环境。所以说,大环境、小环境都在保佑自己,当然心想事成、吉无不利了。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要记住,重点在自己,不在别人。《易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要靠自己,不要寄希望于人家的帮助。所以孔子又讲,“不怨天不尤人”。意思是说,我们要靠自己,失败与别人无关,只是自己没努力或者没做好。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吉和凶有时候是相对的、变化的。有些事对于张三是吉,对于李四可能就是凶。这里面有很多变数,但是当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的时候,定数只有一个,就是道德修养,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凭良心。凭良心,会歪打正着,不凭良心,会正打歪着。

明明可以赚钱,最后亏本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就是当初的一时恶念将整个事情搞乱掉了。

而怎么做怎么不对的人,最后的效果却很好,仿佛是老天在保佑,其实不过是人的良心在发生作用。本来会做坏的,有了良心的牵引,能够自我修正过来,我们的信仰就在这里。

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

“盈”为满而将外溢;“谦”为不满而能接受。天道是要使盈者亏损而补偿不满者;地道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鬼神的本性也是损害盈满者而福荫那些空虚者;而人的本性也是讨厌满盈者而喜好不满者。

谦卦是《易经》之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象。卦体中山本高大,但处于地下,高大显示不出来,此在人则象德行很高,但能自觉地不显扬。

由于天地人神的本性都是亏盈而益谦的,所以“谦”者有福了。其所作所为天地人神共佑助之,故能“亨通”,这就是中国人为何将谦虚视为美德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谦”的本质含义是一种永不自满,永远进取的精神,与退让消极以及形式上的谦逊骨子里却狂妄自大的伪君子作风是不相干的。谦有如大海,已然宽广博大矣,却位于百川之下而容纳百川。

亢龙,有悔。

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

人在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去考虑最终的结局与后果,以及种种可能与变化,所导致的失败与悲剧或是惨祸。“亢龙,有悔”,启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知进知退,既要前进,又要为自己找好退路。否则就会有凶险。

越王勾践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卧薪尝胆二十年,灭掉吴国。范蠡知道勾践的为人,可与同患难,难与共安乐。于是范蠡不辞而别,带领家眷,出三江而入五湖。后来定居于陶,成为巨富。范蠡走时,曾投书同僚文种,劝说他速速出走。

文种对于范蠡的出走并不理解,认为越王不可能如此绝情,当他看了这封书信后,才如梦初醒,从此他假托有病不上朝理政。

越王的猜忌之心日益暴露,便派人赐予文种一把剑,说道:“先生教我伐吴七术,我仅用其三而灭亡吴国,其余四术还藏于先生胸中,请先生追随先王,试行余法吧!”文种见所赐之剑,正是当年吴王赐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属镂剑。文种长叹一声,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引剑自刎而死。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这是“坤”卦爻辞。正直仁信,原则处世,宏大包容,依此处世,不学世俗那套也无不利。

直,正直的仁信;方,以很强的原则性强处世;大,宏大包容的心胸怀,是一副立位正直,居体端访求,胸襟宽方,包括万物的形象。

“不习无不利”,不用学习世俗的那一套也不会不利。“不习”

之“习”,是人为故意雕琢的意思。就是如王弼所说:“不假营修而功自成”,强调自然的品质,反对虚伪骄饰。

天地不交,否。天地交,而万物通。

否和泰,都是《易经》上的卦象。否的卦象是天地不交,泰的卦象是天地相交。

天地之气互不交通,万物不生,这就是大凶之卦。只有天地之气相交,万物才能生长,世界才会亨通。这就是大吉。这启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学会沟通。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天与地沟通交流,万物才能生长。人与人相互沟通交流,社会才会充满生机。交流是个广义的用法,比如我们读书、学习,也是一种沟通和对话。

因此,无论我们做人做事,都不要把自己限制在自己的“小宇宙”

里,一定要和家人朋友交流,要和古人交流,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和大自然交流。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丰满而多彩。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没有平地不变成山坡的,没有去了而不回来的,在艰难困苦中应坚守纯正,必然会有好的结果。

前两句话是说,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平地在某个时间会变成山坡。这就是说,人生艰难和困苦虽然不能避免,但却可以转变成平坦的大道。

《易经》让我们在艰难困苦中保持忍耐和贞正之心,这样做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无独有偶,《论语》中记载孔子被困,已经没有了粮食,他告诉弟子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身处困境,能够

坚持自我,熬过去,而小人却不懂得坚持原则,一遇到困难只会变节和逃避。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尺蠖这种小虫子身体弯曲起来,目的是为了伸长;龙蛇这样的事物,身体是要蛰伏起来的,为的是可以继续生存。意思就是为了以后的发展,不放暂时委屈一下,顺便积蓄力量。

《周易》从尺蠖和龙蛇这些动物,看到了世事兴废中的人生起伏。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不可能永久的风光腾达,当然也不可能一辈子都在倒霉。这就要我们能屈能伸,在困苦中,要学会屈以求伸,在危险中,要学会蛰以存神,就像动物冬眠以躲避寒冷的冬天那样。如果能做到这些,即便深处困境也不会有凶险。

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蹇是《周易》第三十九卦,原义为跛,引申为困难、艰险,行动不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经历“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时候。面对蹇塞的道路,《周易》告诉我们,要学会“反身修

德”。

“反身修德”就是说,当我们陷入困境,首先应该反思反省究竟我们做错了什么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君子以正位凝命。

正位凝命,指摆正位置,凝聚力量,以完成自身使命。

正位凝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摆正身姿,集中精神;不偏不倚,有厚重、端正之相,用于比喻静坐中的心态和姿势。曾国藩就曾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中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二是以正念、正心立身于正确的地位,凝聚力量,稳健做事,完成自身使命。这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摆正位置,凝聚力量,完成自己身上的人生使命。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地道正能量】十句话读懂易经

【地道正能量】十句话读懂易经 《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句话: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 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千百年来,易经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 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解析: 1、严格说来《易经》和《易传》构成了《周易》;而《周易》、《连山》、《归藏》又构成了《三易》。《连山》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可惜,《连山》、《归藏》已失传。 2、《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 前。《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而《易传》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 说卦、序卦、杂卦十篇。《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3、史学界认为《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 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第二句话:易经的核心是什么? 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解析: 1、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2、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 变的。 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 文言实词翻译 学案

突破十五语句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顺 题型透视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它注重考查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文言文翻译由于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和考查内容的全面性,便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考生虽然对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但是在答题过程中常出现重点字词落实不到位,表述句子不通顺的问题。对此,考生应增强得分点意识,找准关键字词及句式,多方推敲仔细落实;增强语境意识,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做到表意清晰准确、表述通顺规范。 一、五类实词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上张仆射①书 韩愈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②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有删改) 注①张仆射: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贞元四年为徐州刺史,徐、泗、凌三州节度使;十二年加检校右仆射,其任命韩愈为徐州节度使推官。②牒:任命的文书。 (1)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句话读懂易经

十句话读懂易经 《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句话: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千百年来,易经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郑博士解析: 1、严格说来《易经》和《易传》构成了《周易》;而《周易》、《连山》、《归藏》又构成了《三易》。《连山》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可惜,《连山》、《归藏》已失传。 2、《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前。《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而《易传》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3、史学界认为《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第二句话:易经的核心是什么? 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郑博士解析: 1、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2、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

文言文全解全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全解

伤仲永 【知·作者与作品】 1.作者简介 王安石(公元1021年),卒于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北宋。字介甫,晚号半山,小 字獾郎,谥号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 革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韩愈,苏轼,苏洵,苏辙(三苏)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强调为文“以适用为本”。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 文集》、《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伤仲永》本文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2.作品透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 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本文题目中“伤”字,是哀伤,叹息的意思。“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 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赏·主旨与亮点】 1.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方仲永才华泯灭的事例,指出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时弊,强调了后 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 2.文章亮点 ①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二百三十四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 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 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 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 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 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 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 变化的关键。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 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对本文语言精当的特点,可以逐词逐 句体察、品味。 ②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 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 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品·译注与评析】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地名(现在江西金溪)平民百姓人名世代属于耕种劳作生长岁(指年龄) 第 1 页

天道经典台词

《天道》经典台词摘录 看过部电视剧,名曰《天道》。王志文主演。个人感觉很不错,与现在很多无聊电视剧相比格局和境界都高太多了。不知为什么没在电视上热播,但当不是人的问题。用电影中的话来说,或许是中国特定文化属性的问题吧。里面有些台词还是比较经典的。粘贴出来以供欣赏。 1.《天道》部分台词 花天酒地并不违法,只是一种带符号的生活方式。 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 国内信用是个问题,私募基金是没爹没娘的买卖,一边做生意,一边得准备拼刀子,脑后还得长只眼睛看衙门得脸色。 建时凭心凭理超度亲疏,不是佛门正本,但他得佛根理只有熔点没有正智,所以他看我是一个元宝不失德性,一坛元宝图财害命。他是佛是修来世正果得佛,他还得到佛祖那里多咨询咨询。 正果是不想了。尘埃落定。 一个恕字我已经有罪了。 这是文化属性,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北京像个淘金场,个个觉得自己是龙胎凤种,太闹了。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得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得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得文化,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得产物,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咱们这些人还没有弄清怎么回事就胡里胡涂闯入战场,得先活下来。等定下神来,时代已经变了,真的是穷则思变。可中国毕竟是政治文化搭台,传统文化唱戏,不知道老祖宗得那点东西还能把这条船撑多远。

马克思主义得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中国得传统文化是皇恩浩荡得文化,他得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得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得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得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自嘲》本是后山人,偶坐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我还没有装腔作势到可以无视可能发上得事情,但是你看到得东西不一定是个东西,天知,地知,不会有结果 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我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 红颜知己自古有之,这还得看男人是不是一杯好酒,自古又有几个男人能把自己酿到淡而又淡得名贵,这不是为之而可为得事,能混就混吧 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事一个略懂投机之道得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得铜板,你要求得是一种雄性文化得魂,我不能因为你没有说出来而装作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正法了一个罪犯包含打死了一个人,这就是法律得价值、法理、道理,都在那儿搁着。如果女性心理不适合刑警工作,那是性别问题 着相了,佛教得一个术语,意思是执迷于表象而偏离本质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得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得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得道德期望破格获取得文化,也是期望救主得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

传统文化易经里的“十句”训言

传统文化易经里的“十句”训言 中华传统文化的《易经》非常好,其中有很多玄机。 第一句话叫“大喜易失言”,一个人一开心就容易语言冒犯别人,就是言多必失。这个人一开心了,他就容易失言。很多人一喝酒,就说:“哎哟,我帮你做,没事情的,肯定行!来,干杯!”人在高兴的时候,他因为希望分享给别人,所以就亢奋。《易经》教导我们,讲话要沉着稳定,太开心的时候,讲话很容易失言。 第二,《易经》里讲“大怒易失礼”。一个人非常愤怒、非常不开心的时候,一定会失去理智和礼貌,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你发脾气的时候,还管自己的形象吗?很多女孩子早上化妆花了三四个小时,跑到单位里跟同事一吵架,你看看她还有样子吗?别人说:“你拿个镜子照照看,披头散发的。”因为“礼”有内涵的“礼”和外表的“礼”,外表的“礼”就是你的肢体动作,所以最好的方法叫“制怒”。小时候我们看过一个电影《林则徐》,他的办公室里有两个字“制怒”。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控制好你们的怒气。要记住,大怒易失礼。很多人就是因为发脾气的时候把话讲过头了,收都收不回来,所以最好不要大怒。 第三,“大惊易失态”。如果突然之间一惊,这个人的本相就出来了。所以过去要试探一个人有没有修养,能不能做一个高官,就是经常叫下面的人有意地去通报他,“报告丞相,怎么、怎么……”一弄,傻掉了,这个人就是没智慧。“报告丞相,街亭失守……”诸葛亮依然沉着应战、调兵遣将,可见有智慧吧?而一般的人则不知所措,所以不能大惊。过去论天下英雄刘备,你看刘备能够做这么大的一个皇上,当时有意地弄他一下,他其实很有本事,他假装一吓、一惊,因为他懂《易经》,“大惊易失态”,他就一惊,把自己手上的筷子都弄掉下来了。结果别人一看:“哎哟,这个刘备没用,胆子小成这样,他还能做皇上?”于是不把他当回事,结果他做皇上了。要记住,人不能大惊,大惊失色,脸色都变了,本相就出来了。 第四,“大哀易失颜”。哀就是痛苦,就是一个人不能太悲哀。当人面对痛苦,在宣泄心底的苦和痛的时候,有时候容易失颜。失颜是什么?当女朋友离开了他,或者男朋友离开她,整个人变了样:“我不要,我不要…..”大家知道,当家里有人过世的时候,有一句话叫“节哀顺变”,就是要节制你的哀,顺着这个变化,不要让自己“大哀失颜”。当着很多人的面一痛苦:“哎呀,我不要……”鼻涕眼泪一大把,很多人的颜面就失掉了,本来在单位的形象很好的,突然之间“大哀失颜”。 第五,“大乐易失察”。大乐就是快乐,就是人高兴的时候,看什么都是很顺利的,那就看不出什么东西不好了。比方说这个男的,你第一眼看他觉得他很讨厌,不喜欢,过一会他跟你讲几个笑话,你一笑之后再看他,觉得他蛮可爱的,你就是没有智慧。一个人一笑之后,叫“大乐易失察”,“察”就是“观察”的“察”。

中活页文选透视文言文(1)进学解

中活页文选透视文言文(1) 进学解 唐朝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⑴,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⑵,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⑶,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⑷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烧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⑸。先生之于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⑹,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⑺《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⑻;跋前疐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⑼!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⑽,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⑾!”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⑿,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⒀,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宏,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⒁,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⒂,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⒃。若夫⒄商财贿之有亡⒅,计班资之崇庳⒆,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⒇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据《古文观止》校) 【写作背景】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韩愈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并请减免赋税,由监察御史贬为阳山(今广东)令。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回京任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又因上疏言事,于元和七年复贬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旧唐书》列传卷第一百一十)。 【文化小常识】 ⑴国子先生:韩愈自称,时任国子博士。唐朝时,国子监是京都的最高学府,下设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⑵六艺:指六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乐》《易》《春秋》。⑶百家之编:

试谈《周易》“天道”与“人道”思想

“天道与人道”一直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不论是远古神话传说,还是春秋子集,亦或是历代哲学著作,都不可回避此问题。作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的《易经》中关于天的叙述很多,天的内涵也丰富,大抵有自然之天,宗教之天,道德之天三类。 都说西方文化偏重实证分析,其中“二元论”是比较盛行的思维模式,而中国文化偏重整体感知,但自近代以来,不论西人或国人,大多以“二元论”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解读诠释。自然避免不了“二元论”,“二元论”思想缺点早已被西方哲人们论证过,至于在解读古典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弊病,在此不复赘述。 “天人合一”四字成语虽然直到北宋才被哲学家张载提出,但“天人合一”的观念却早已有之。最早可追溯至《周易》。 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的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但就是这样的哲学命题放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就会产生尴尬的情景。 “民族的神”的境遇 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在历史的发轫之初,人类的生存能力极端低下,生存状态极为恶劣。电闪雷鸣,山洪爆发,火山地震,流星赶月等自然的现象,总会被幼稚的人类披上神秘的外衣,赋予神灵的色彩,而人类群体的普遍心理总是诚惶诚、战战兢兢的。 此时,为了寻求精神的慰藉与寄托,宗教的产生成为可能。至于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宗教是找不到自我,丧失了自我的人的自我欺骗和满足”,这样的说辞固然有理,却失之偏颇。 宗教最根本之特点即超越虚象,达到彼岸世界。通常崇拜人格化的神,而所有的蹊跷便在这里。远古人类在平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却给不出合理的解释,生存受到极大的挑战,这迫使远古人类进行艰苦卓绝的探索,而最终探索的结果便是对神的崇拜,对天的崇拜。而所有的行为活动的最终归旨就是寻求一种解释自然、解读自然的方法,寻求一条摆脱困境与恐惧的途径。 就象神话传说,便是远古人类只是为了解除外象强加给自身的一种恐惧感而给出一种看似合理性的解释。 这样的神话故事,往往在解决了疑惑后,使人类在某种程度、某些方面获得暂时的心理平息,这种为摆脱困境、恐惧的应激性的本能反应,源自于一种跳出现实存在的束缚的牢笼的生存的渴望。 而这渴望背后起终极性的决定作用的是,人类自身的征服的欲求,不过这种征服的欲求的表现形式,却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把神“人格化”的方法实现的。 神话,表面看来是人类恐怖的虚幻的产物,但最终极的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欲望,以及为生存而进行的征服压迫的活动。 当这样一种对神灵的崇拜行为社会化后,便自然会产生特定的神灵崇拜的文化心理。由于特定地域的状况不尽相同,于是所崇拜的神灵体系也不尽相同。恩格斯曾解说:“在每个民族中形成的神,都江堰市是民族的神,这些神的王国不越出它们所守护的民族领域,在空上界限以外就由别的神无可争辩地统治了。只要这些民族存在,这些神就继续活在人们的观念中。这些民族衰落了,这些神也就随着死灭亡。” 有别于西方国家对宗教的崇拜,华夏民族显得早熟,对宗教并没有狂热的崇拜,反而神被背景化、模糊化。 麦克斯·缪勒:“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不同的时候几乎都选中‘明朗的天空’这个名称,难道说‘天空’能充分表达人们心思中需要表达的那个思想吗?人的心思因此感到满足了吗?人的心思承认天空是神吗?全然不是这样。人们很明白自己用可见到的天空来表达什么。那个第一个找到‘天空’这个名称的人,在到处寻找以后,迫不急待地抓住这个名称,不过是寥胜于无,他心里明白他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可悲的失败。当然明朗的天空是最崇高的,它是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思想: 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中华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落实区教育局提出的“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华经典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百家姓》、《诗经》、古诗文、经典神华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四、教育原则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 知性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各班语文教师 2、活动时间及方式:

(1)营造班级经典文化氛围:本期第一期板报各班以“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为专题布置。 (2)各班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写字课15分钟,积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做到日有所诵。 (3)充分发挥品德,班会课的课堂渗透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4)各班语文教师先在本班学生中进行初赛,由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选出优秀者,再在年级中复赛评出优胜者。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为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富学校的人文底蕴,创设师生浓郁的读书氛围,也为了让同学们能持之以恒地养成诵读中华经典的良好习惯,5月24日下午,我校五年级学生举行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来自各班的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了《三字经》、《论语》、《诗经》以及《水调歌头》《满江红》等几十篇中华经典名篇。那一字字,一声声的标准音节,抑扬顿挫,时而深沉,时而柔美,时而激越,他们用自己富有节奏感的艺术性语言表达着自己对参赛作品的理解。 从比赛过程来看,参赛的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同学们精神饱满,通过诵读很好地诠释了国学经典的内涵。每一首作品的结束都有一个高潮,显得虎虎有生气。有的同学把经典诗文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并且还制作了经典诵读手抄报,令人耳目一新。总之,每个班的同学各有风采,各有特色。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也切实把弘扬民族精神融入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小学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_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闫沟小学 2018.5.25

古诗文活动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文活动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兴化市安丰小学刘慧 活动目标: 能够比较熟练地背诵学过的古诗; 在游戏活动中,爱古诗,学古诗的兴趣得到激发; 背古诗,赏名句,积累语言; 和大诗人“交朋友”,开展诗的创作。 活动过程: 一、古诗大擂台 将班级同学分为红、黄、绿、蓝四队,每位学生有固定的座位号。按大组顺序答题,答对了给分,答错了不给分。老师和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负责抽题、评判、记分。 第一关:背一背 1.由主持人抽起座位号,确定第一轮的人选; 2.由每队队长抽题目,让选手上台背诵,逐组进行;3.再进行一轮,方法同上。 第二关:试一试 1.由每队队长抽起座位号,而后由选手上台抽签,当场背诵一首古诗; 2.逐队背诵; 3.公布暂时积分。 第三关:闯一闯

讲清规则,当主持人报出古诗题目喊“开始”,才可以起立背诵。违反规则扣分。 二、名句故事会 准备数条名句,尤其有典故的名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课前请一些同学相应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一:填一填 由每队队长抽起座位号,然后由这位同学抽题目,队员看着古诗中的上半句或下半句填出另一句。如果抽到的队员不能回答,可以请本队队员援助,但只能得到一半分数。本队队员不能回答,可以请其他队的同学,奖励提供帮助同学一份小礼品。 二:故事会 主持人:这些名句都是千古绝唱,它们背后都有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下面请进入——名句故事会! 故事大王上场,自由选择某句讲一讲其中故事。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能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故事吗? 请同学尝试,讲得好加分。 附推荐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励志格言对联大全

励志格言对联大全 1

满招损谦受益 抱素怀朴安性约身 秉心真实矢口贞诚 不攻人短莫矜己长 藏器学海崇德效山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读圣贤书行仁义事 笃礼崇义抱淑守真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刚毅多略文雅少俦 光明正大朴诚坚贞 好花半开美酒微醺 精神万古气节千秋 苦由欲生悲从心来 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明耻志始立知怒身方进攀山将磨志瞰海能忘忧片言寄心语一纸报平安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忍中乾坤大笑里学问多如意事常少敢言人所难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升高必自下谨始惟其终失意休气馁得势莫猖狂事业由凡始道德在躬行守道以立名修身以俟时守分身无辱知机心自闲守身为人节寡欲是全功殊姿各独立素志庶可求文品清时贵功名晚节难我心本自然此身是他物无过方自慰有理始心安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无欲而名立理得则心安笑则喜颜回忍而宽子路心淡神如水恩重义是天心净得真趣意闲识安乐贫不学吝默无过言 贫贱难移威武不屈 生作人杰死为鬼雄 失意休馁得势莫狂 事理通达心气平和 淑身涉世谨行慎言 俗心可鄙流言莫畏 文为人表礼是身基 胸中正气雪里芭蕉 一言九鼎只字千钧

以身作则与德为邻 英雄无种良玉须雕 愿闻己过求通民情 云山风度松柏精神 澡身浴德矩步规行 知足常乐无欺自安 忠信难克坚贞不移 把酒知今是观书悟昨非鄙帚尝自珍糟糠多相惜 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高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不随时俯仰自得古风流不息身方健无私心自宽长笑对高柳贞心比古松待人胜待己推腹更推心淡心复静虑神怡体自舒道德为原本知识极诚明读书得真趣怀古生远思多言即少味无欲斯有为恩怨挥手断是非随心平改过如芟草育才似栽花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乖逆而心顺荣辱以自安海量由船荡宽怀任马驰涵养须用静进学在致知红梅耐寒霜明珠不染尘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经伦涵万物磊落冠群英静耕心上田谨行脚底船静里思三益闲居守四箴静思天下事多读古人书恪勤在朝夕言行寡悔尤礼貌风流美文明大雅存立品同白玉读书到青云立身宜得地歇足易求安砺勤以养志持简而修身心净知雪白意淡识松青心静笔墨老人闲字句工心平欲不侵气和意自安心在水晶域直如朱丝绳行修而名立得理则心安修身立宦海持德鉴青天修身如执玉种德胜遗金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抑人是自抑扬人其自扬

十句话带你读懂易经

十句话带你读懂易经,进入学易之门 《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句话:易经是什么?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千百年来,易经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解析: 1、严格说来《易经》和《易传》构成了《周易》;而《周易》、《连山》、《归藏》又构成了《三易》。《连山》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可惜,《连山》、《归藏》已失传。 2、《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前。《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而《易传》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 《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3、史学界认为《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第二句话:易经的核心是什么? 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解析:1、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2、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第三句话:易经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易经的表达方式是八卦,而八卦又延伸为六十四卦。 解析: 1、八卦是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单卦组成。知道了八卦就可以推出六十四卦。 乾:天坤:地兑:水离:太阳震:雷坎:月亮艮:山巽:风 2、在《易经》经文中,用"-"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阴阳爻就组成了卦。 3、具体说,每一卦有六个爻,或者是由三个阳爻或三个阴爻组成。

文选透视文言文之《晋书

文选透视文言文之《晋书·嵇康传》 杨妙新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①人也。其先姓奚,会稽②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广陵散》③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注释】①谯国铚:今安徽宿县。 ②会稽:今浙江绍兴。 ③《广陵散》古琴名曲。 【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览无不该.通该:应该 B.故往造.焉造:拜访 C.时有樵苏.者遇之苏:取草 D.帝寻悟而恨.焉寻:不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家于.其侧,因而命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以避怨,徙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君将哀而生之.乎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嵇康恬静寡欲的一组是 ①美词气,有风仪,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 ②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③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④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⑤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⑥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广陵散》于今绝矣!”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⑥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康早年失去父亲,他很聪明,读书不要人教,博览群书,知识广博,后来做了魏宗室的女婿,担任中散大夫。 B.嵇康以打铁谋生,贵公子钟会来看他,他傲然不理,钟会为此十分遗憾。司马昭当政后,钟会说他

天道五行 地道五行 人道五行

天道五行地道五行人道五行 天道五行地道五行人道五行 地平坐标系是以地面上一点为天球中心,以该点的地平圈为基本平面的天球坐标系。黄道坐标系是以黄道为基本平面的天球坐标系。赤道坐标系是以天赤道为基本平面的天球坐标系。午卯酉是真地平坐标系,表示地平空间的五方特征,子北,午南,卯东,酉西;辰戌丑未是赤道作标系,表示地气,故《内经》称辰戌丑未皆属五行之土;巳亥寅申是黄道坐标系,表示天气;巳亥之上,厥阴风气主之,寅申之上,少阳相火主之。而风字有两种主要含义:第一,风是太阳的使者,无孔不入,传送太阳的信息与能量;第二风随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而有八风之别,寒热温凉之分;《说卦传》说“离为火为日”,火势日的代表,故巳亥寅申所主之天气,实乃太阳之气。《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凡十一藏”皆取决于少阳胆,胆经的募穴取名日月,胆字从日,即寅申少阳有日之义。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天运当以日光明......”以上所述就是《内经》用来观测天体视运动的参考系统这就是我们说的三极之道,真地平坐标系为人道。地道五行人道五行" title="天道五行地道五行人道五行" action-data="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8812026598.html,%2Fmw690%2F

001DJuI9zy73Y0Z6TBW2c%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line-height: 2;">地道五行人道五行" title="天道五行地道五行人道五行" action-data="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8812026598.html,%2Fmw690%2F 001DJuI9zy73Y0ZaDOjcb%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line-height: 2;">地道五行人道五行" title="天道五行地道五行人道五行" action-data="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8812026598.html,%2Fmw690%2F0 01DJuI9zy73Y0Zd4Z5c3%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line-height: 2;">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活动单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活动单(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活动方案: 活动一、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学会结合语境解词(独立回忆、填写→查书订正→自由背诵重点词语→同座互测→小组推磨默写并计算平均分→完成学习反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管夷吾举于士 3、百里奚举于 市 4、必先苦其心志 5、空乏其身 6、行拂乱其所为 7、人恒过8、征于色9入则无法家拂士 10、故不为苟得也11、一箪食,一豆羹12、呼尔而与之 1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5、所识穷乏者得 我16、是亦不可以已乎17、此之谓失其本心 18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曾: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能毁魁父之丘 B、亡:今亡亦死国恒亡 C、发: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D、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反思:举例说明如何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活动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独立翻译,注意用横线画出原句中的关键词→小组1、2、3号分别为4、5、6号过关→小组总结容易出错的内容→组长板书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完成学习反思)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用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反思:(1)上面5个文言句子翻译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是—— (2)翻译文言句子的注意点是: 活动三、理解文章内容(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参考资料,主动订正→小组互助,释疑解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课文第二段从正反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论述磨练激发人斗志的句子 是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 是 。 2、孟子在文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3、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相关链接材料) 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易经名句

易经经典名句摘抄大全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巽卦)“ 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震卦)“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谋始”(坎卦)“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离卦)“ 步泽履,君子以辨民安志”(兑卦)“艮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艮卦)《易经》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3、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易经》 4、《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5、心静如止水,志刚如磐石,静默守星月之变,怀志付诸行日月乾坤之朗朗。日行千里不言其路之遥,夜跃八百不语其道之艰。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德,人之本也,学,士之利也。自强而德厚,君子之大宗也。故为君子,当以优学服人,志坚傲人,耐苦强人,高德威人。自强而不息,厚德以载物,是可大成也。《易经》 6、 "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与人方便,随遇而安。《易经》"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8、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易经》 9、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 10、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 1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1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1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易经》 14、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15、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易经》 16、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 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老子治世之道:天道与人道

老子治世之道:天道与人道 *导读:他们仅从字面上解释老子,没有了解老子这样说的真意。在他所描述的社会里,人民的生存得到很好的保障,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与他人和睦相处;由于没有交往,因而也就没有冲突,没有君子小人之分;大家和平相处,从来也没有战争的发生。这样的社会,无疑是一种道家式的小康社会。 *一、为腹不为目的圣人人格。 老子关于圣人的说法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并作焉而不为始。(第二章)圣人为腹不为目。(第十二章)他心目中的圣人,显然有别于儒家心目中的圣人。儒家推崇的圣人,着眼于迹,着眼于为目,不实惠也不实用,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而老子推崇的圣人,着眼于道,着眼于为腹,反对做表面文章。 老子从道不可说的本体论出发,不承认形式美的有用性。同时,他也不承认道德规范的有效性。老子认为,世俗世界中的所谓美、所谓善,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他要求超越相对,进入绝对,领略真正的美和真正的善。真正的美是与道为一的淳朴之美、内

秀之美,真正的善是与道为一的淳朴之善、内秀之善。以道为基础,真善美统一起来,这就叫做复归于朴、返璞归真。老子所倡导的纯朴之善、内秀之善,主张为人朴实无华、真情相待、无为洒脱,成为传统伦理思想中抨击伪善之风的利器。老子敬慕的圣人,与儒家有别,乃是一种得道的人格、达观的人格、潇洒的人格、超脱的人格。借用方东美的话说,儒家敬慕的圣人是时际人,道家敬慕的圣人是太空人。 *二、无为而治的基本原则。 有些研究者常常批评道家,以为道家不重视实行,只喜欢玄谈冥想、坐而论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道家在许多问题上同儒家有分歧,但在重行这一点上,同儒家并没有分歧。众所周知,道家非常重视道的观念。他们所讲究的道,就内含着行道的意思。他们历来反对仅仅把道当做言说的对象而不去实行,故而老子才提出绝学无忧、绝圣去智、道不可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警世之论。在《道德经》五千言中,我们透过那些貌似玄虚的话语,很容易发现老子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对治世之道的关注。老子治世之道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为而治。我觉得,无为而治的原则包含着三层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