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会考试卷 (2)

2015年高二年级会考政治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数: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某市民用银行信用卡在网上购买一张火车票。这里银行信用卡执行货币的职能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般等价物

2.新的《环境保护法》将每年6月5日定为环境日,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保义务。这要求我们应当 A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 .求新求异,超前消费

3.“劳动工资无保证、劳动超时无报酬、劳动安全无保障”,这经常成为劳动争议的焦点。在我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 A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C .依法取得劳动报酬 D .享受社会保险福利

4.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要义是

A .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B .运用统筹兼顾方法

C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D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5. 12318是文化市场公益服务举报电话,可以举报涉及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经营活动中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现此类行为,公民在拨打电话举报时应 ①履行职能,当好公仆 ②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③加强管理,提供服务 ④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收到的议案中,有多份不仅提到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还给出了通盘考虑的“立体式,’解决方案。这是人大代表在行使 A .立法权 B .提案权 C .决定权 D .质询权

7.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这体现我国政府坚持 A .依法执政 B .科教兴国 C .以德治国 D .依法行政 8.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沿线各国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历史机遇。这体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

A .基本准则

B .基本目标

C .基本立场

D .宗旨 9.通过参观文化底蕴深厚的“安徽好人馆”,让群众直接浸染好人模范的崇高品

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春风化雨。这说明

A .文化决定政治

B .文化也是物质力量

C .文化塑造人生

D .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10.今年习近平主席访欧时强调,对其他民族的文化要深入了解并予以尊重、欣赏,只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能做到美美与共。这里,“美人之美”体现 A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 .对落后文化的否定 C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 .提倡文化的创新性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A .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爱好和平

D .勤俭节约

12.一个好的“家风”能使一个家庭人才辈出;一个好的“家风”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还关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这说明

A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B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C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3. 图10漫画启示我们要

A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 .善于改造规律,并为己所用

C .树立发展观点,促成新飞跃

D .加快量的积累,力争早成才

14.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本身蕴含着物质丰富、精神提升的双重含义。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这告诉我们

①事物内部包含着对立和统一的两方面 ②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动力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

··················○○○··············密··············封··············线·······○○分数:

审核人:

③价值观决定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基础上做出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 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一位大学生村官的复信中,对全国大学生村官提出殷切希望:“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A.在职业选择时树立竞争就业观B.在努力奋斗中实现个人利益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D.在挫折失败中磨砺顽强意志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立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十六届六中全会归纳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八大进一步提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借鉴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对核心价值观认识的深化、发展和创新,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6分)

17.(10分)某校开展了“积极推进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信息一: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1)结合信息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党为什么要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4分)

信息二:安徽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通过增加财政支持加大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重点搞好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鼓励农民工在中心镇自主创业,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使资金保障多元可持续。

(2)联系信息二,说明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