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学习问题与心理健康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考试是学生的关卡。大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不仅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而且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

1、学习动机缺乏及其调适

表现:学习动机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求知欲望,不愿意上课,学习没有目的。

(2)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3)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

(4)情绪出现问题。

当然一个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他的表现远不止这四种,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一些异常表现,如个别学生不是过着紧张有序的生活,在学生群体中如同一个局外人,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但学业无法完成,也很容易让其心理沿着非健康的轨道发展下去。

调适: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的外部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流学习方法等。

案例:王诚(化名),凯里学院计算机科学院大学三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农民,他想在明年参加公务员考试,他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凯里学院,他本来是想进贵州大学的,虽然超过了贵州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可是却没有被录取,在家人和老师的劝说下才来到了凯里学院,在这种情况下王诚反映说上了大学之后一点喜悦感都没有。虽然规划好了非常美好的前景,但是在大学生活中无心学习,常感到生活没有意义,也没有计划性。她认为在这里学习并不能提高自己的

能力,所以在目前的生活状态下表现出对学习的厌烦,而当时正面临着英语四级的第二次备考阶段却无心学习,从而感到焦虑和对前景的担忧。

调试:主要是帮助她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帮助她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建立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也不气馁、敢于不断去尝试的人格特征;在生活中培养自信的人格特征,达到即使失败后也不痛苦的最佳结构,形成乐观的情绪状态与心态。

2、学习动机过强及其调适

表现:学习动机过强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表现:

(1)成就动机过强,急于成功担心失败,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2)奖励动机过强,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奖励,以考试为中心,学习方式呆板。

(3)学习强度过大,不善于劳逸结合,常常处于过度疲劳状态。

调适:(1)提高学习层次,正确对奋斗目标;(2)正确认识外部自己的潜力,量力而行,制定合理的目标,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娱乐活动;(4)克服虚荣心理,学会调整情绪保持旺盛的学习斗志。

案例:张强(化名)是一位08级的专科学生,他一到大学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才能够通过专升本考试,考上本科。为此他基本上没有假期也没有周末,一天学习十六个小时以上,也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经过了两年的努力,可是考试结果出来他却没有上线,因此变得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位同学表现出过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产生了较严重的情绪障碍,其根源在于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模式。这是他和一位老师的对话:

学生: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我完全应该成功,却没有考好,这实在没有道理。

老师: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

学生:我想是这样。

老师:不管环境如何,方法如何,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吗?

学生:沉默。

老师:你的同学中也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学习吗?

学生:不是,很多同学都很努力。

老师:那么多同学是否都考得非常好呢?

学生:也不全是,但我觉得我应该考得上。

老师:别人都可以考试失败,而你不能?

学生:也不能这样说。

老师: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时候,也会有失败的时候,是吗?

学生:是。

上面所举的例子主要是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学习动机过强与动机缺乏一样,同样会降低效率,甚至还可能导致心理的困扰和生理的不适,有关研究指出“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动机也不利”。

3 注意力不集中及调适

表现: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造成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学习目标,不知道如何去学习;不能很好的在学习的时候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调适:(1)加强对学习内容和目的的理解;(2)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3)提高自身修养,转变和调控各种不良情绪;(4)培养抗干扰能力;(5)注意劳逸结合,松紧有度。

具体做法

上课前,复习上次课的笔记,并阅读这次课的教材,如果对上次课讲的东西或教材有问题,在课前问老师

坐在教室的前部,注意听讲,并做笔记,以此来防止走神

在课上显示出兴趣(注意力集中的表情和姿势)以自我激发内在的兴趣

做好笔记!

合适时:提问题,请求解释清楚,或和老师及同学交谈

课后立即安排时间复习讲课的内容;

记注:如果不复习,学的东西就最有可能在24小时内忘掉。

每门课每周安排复习一次

4、学习焦虑及调适

学习焦虑是指学生由于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或不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而形成的一种带有恐惧情绪和紧张不安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往往是在大学生面对各种学习上的矛盾和冲突时心理无法时,心理无法平衡造成的心理压力而形成的。比如说在英语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产生“外语学习焦虑”。例如,有的学生上课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担心回答错了,其他同学会嘲笑自己;有的同学在课堂上老师一问问题就紧张,缺乏自信心,本来能回答起的问题,却匆匆回答:“I’m sorry ”;有的同学上听力课时本来聚集会神地听,能听懂一些,却认为自己听力差,一句也不愿听,导致他们在整堂课上“坐飞机”。

调适:(1)要做到身心常新、境界常新,每天都要活得与昨天不同,要勇于接受新观点、新的思路;(2)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

式把目前的学习任务和潜在的兴趣联系起来;(3)正确理解学习压力,把学习压力看一个挑战和动力。

5、记忆力差及调适

良好的记忆力有四个品质: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精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记忆障碍是指其中一个品质或几个品质表现差,出现问题。

问题:(1)识记速度漫;(2)记忆时间短;(3)记忆不精确;(4)记忆准备性差(根据情景把需要记忆的事物从记忆中准确、迅速的提取出来)。

增强记忆力的10种方法:

(1)注意力集中。记忆时只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兴趣浓厚。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3)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4)过度学习。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5)及时复习。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经常回忆。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中的错误得以纠正,遗漏得以弥补,使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记得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7)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觉、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这比单一默读的效果好得多。

(8)多种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来缩短记忆过程。或者采取编提纲、记笔记、做卡片等方法来增强记忆力。

(9)最佳时间。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来记忆重难点和学习材料,效果要好得多。

(10)科学用脑。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只有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才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6、考试心理卫生

主要问题是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试情景引起的焦虑,轻度的焦虑有助于大脑进行的积极的思考和水平的发挥,但是焦虑水平过高则会严重影响复习和考试的正常进行,对身心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有必要求助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

调适:(1)认知调整法主要是指正确看待考试,正确看待自己,树立合理的考试期望,从根本上消除考试焦虑;(2)自信心训练法主要是消除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消极暗示,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3)放松训练法闭上眼睛进行深呼吸,反复几次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考试焦虑案例:

吴某,女,19岁,某重点综合大学社科系学生。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心理咨询,咨询已坚持了三个学期。学期初始阶段很少来询,每到期末复习考试前一个多月就主动来询,与咨询老师常有电话联系。主要问题是考试焦虑,并伴有睡眠障碍。下面是她的情况的叙述。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初,因数学不及格进行了补考。情绪低落。她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班主任老师,诉说她的苦恼和焦虑。班主任老师告诉她,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她前来咨询。首次来咨询时,咨询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她,交待了心理咨询的原则,介绍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建

立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后,小吴谈了自己的情况。小吴原在某市的中学读书,父亲在市里工作,母亲是县里的小学教师,有一妹和母亲住在一起。平时她在市里读书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假期回县里与母亲妹妹团聚。上高中时父亲因病去世,她自己仍住在市里父亲的住所坚持读书。她自幼学习上进,记忆力较强,深受老师的器重。但对数学兴趣不浓,不过也能在考试中得到80多分的成绩。每逢市里的一些学科竞赛,老师都选她去参加,因此增加了她的学习负担。参加竞赛前老师要对她个别辅导,布臵很多作业,虽然对她的学习有所促进,但给她的精神压力也很大。老师深怕她在竞赛中考试失利.对该科的学习抓得很紧,使她比其他同学的负担更重了许多。她对这种竞赛性的考试很反感,但老师说这是一种荣誉是学校和老师对她的器重,坚持要她参加.她也不好违抗。在竞考的前几天她往往要背诵到深夜。有一个晚上,她正在宿舍背诵,强记第二天竞考科目的内容,恰逢隔壁几个青年人在宿舍娱乐,用音响放音乐、唱歌,吵得她无法看书。她又急又气,心里烦躁极了。她心头充满了怨恨:一是恨老师总让她参加竞考为学校增了光,而她自己却疲惫不堪;二是恨隔壁的青年吵闹,扰乱了自己的复习。在这种焦虑怨恨的情绪状态下,她一夜也没睡着。第二天拖着乏力的身躯来到考场,在考场上脑子很乱,原来复习过的内容也想不起来了,急得她浑身出汗,心慌意乱,勉强交了考卷,成绩可想而知。从此以后,她就出现了睡眠障碍,特别在考试期间,总是焦急,心慌和失眠相伴随,为此参加高考失利。但她从小一直是学习较好的学生,不甘心考不上大学,所以又复读一年,第二次高考才被录取。因为在中学学习时数学是弱项,所以报考了社会科学专业,不想这个专业也要学习数学和统计学,而且难度不小,教学进度很快,每一堂课比中学讲的内容多很多,学起来非常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不及格,心理负担很重。入大学后,住在集体宿舍每晚大家都免不了要聊天,她高考前已经有失眠的病史,入大学后睡眠状况也一直不好。每到期末考试来临之前,他的神经就紧张起来,越紧张越难入睡,白天疲劳乏力,复习效果不佳。但每学期前半段情况较好.因为学期开始还没有考试的压力,情绪比较放松。

咨询师的治疗:第一,从领悟认知入手,从思想上消除对考试的不必要顾虑。依照分析疗法的理论,通过谈话、回忆,寻找“致病”根源。从讨论中得知,在中学那次竞考失眠以前,她并不惧怕考试,因为她从小学习不错,记性好,所以

深得老师赏识,过去的考试成绩一般都较好,考前亦无畏惧心理。中学竞考失利,与考前对参加竞考的怨恨情绪、隔壁邻居的噪音干扰等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她在心理上对考试产生了畏惧。进入大学后第一学期又有一门功课补考,又强化了对考试的畏惧。通过分析讨论使她认识到,自己其他各门功课成绩尚居中等或中上,比较差的是数学,这是她学习中薄弱环节。对数学应加强平时的复习和练习,对成绩的期望值不要过高。退一步说,万一有一门补考也不必惧怕,补考及格也同样可以升学、毕业。第二,改善睡眠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剂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助于睡眠状况的改善。同时要有意识地放松情绪,在考前不要人为地加剧紧张,考前复习也要劳逸结合,适时进行休息、散步。失眠严重时,可找神经科医生进行治疗,将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相结合。第三,帮助其分析自己个性中的优点与缺点。通过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测验,找出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有意识地克服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等弱点,培养豁达大度的个性。第四,在心理咨询室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学会放松情绪考试期间也坚持了治疗,使疲惫的大脑得到松弛与休整。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很荣幸入选成为今年新生的助导,一个月来的深入接触发现了新生们有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为他们解决这方面困难的同时也在自我提高。以下是一个月来的工作总结,包括新生的问题,也包括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1、大一刚开学: <1>、环境、角度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新生活的焦虑心理。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较大,会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等等。 <2>、自我认知失调。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作为象牙塔的骄子--当代大学生,在中学是学习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到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少数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 <3>、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的问题,不少人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有些大学生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显示自己的力量,这对于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必然产生难以解除的矛盾。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可以说成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进入大学以后,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而有的大学生可能性格上比较内向、孤僻,或不擅言谈,不知道怎么样来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与同学产生矛盾,甚至导致疏离的结果 2、大二适应生活后的问题: <1>、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压力是无形的,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紧张感。有些同学很勤奋,但是成绩可能总是不如人意,就很容易在学习上感到些微压力,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给各辅导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自我认知、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而我校大学生又普遍存在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律性差等问题,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存在更多的困惑和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 辅导员是工作在我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于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结合我校大学生的一些情况,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们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加以干预。 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很多学生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第一次远离家乡,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且有部分学生在家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下远离家人独立生活,在独立自理方面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显得孤僻、自卑,情绪比较低落、抑郁、焦虑、恐惧等,也会伴有身体上的不适,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初期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和环境显的比较烦恼,社会行为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不与人说话等)。 2、学习问题。 大学的教育方法与以往中学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上大学之前目标比较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虽然我们学校是企业化管理,但对于学习的要求并不像高中一样,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律性不足,本身学习的兴趣不浓烈,进入校园后觉得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与幻想中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有些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方式,会产生迷茫感。我校学生目前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听讲、睡觉玩手机、抄袭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且多抱怨,认识不到自身的问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当前大学生心理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人力资源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汪玉芳李颖殷娟娟杨智涛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对迎接“十三五”期间的大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99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期间发展的好坏对大学生以后的人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在你现在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下列哪种情绪”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阶段感觉“愉快”的学生仅占一半左右,另外一半都表现出一定的心里健康问题,主要是郁闷、焦虑、敌对、抑郁等。因此,分析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针对性的心里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来自学业竞争上的心理问题 寒窗十年只为今朝,大部分大学生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后带着极端放松的心态,在主张自主学习的大学学习氛围中,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生活中陷入困境。并且在群英荟萃、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以往的优越感不存在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及面对新环境的茫然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不能正确认识理想中的自我和摆在面前的客观现实,不能正确对待挫折,致使一些大学生

产生焦虑心理引起心理失衡。 2.人际交往不和谐导致孤独感 通过马加爵事件反映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陌生环境中寻找良师益友以求得被人理解和接纳是大多数新生强烈的需要。但由于交往的机会较少,缺乏主动性加之青春时期的心理闭锁等原因,同学之间不易吐露真情甚至造成信任危机。思想交流困难致使一些大学生由于找不到知己而闷闷不乐,有的因不被别人理解而惆怅,内心矛盾、焦虑、抑郁、孤独,缺乏一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自我认识模糊,不能精准自我定位 大学生时期正是自主思想形成时期,有时过高或过低地估价自己,不能给自己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常常面临着自负或自我否定的心理冲突。对自我过高认识容易在遭遇挫折时心理落差过大,对自我的怀疑和厌恶使自己陷入自卑与孤独的不良境遇。无论对自己估价过高还是过低都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4.生活的无意义感和逆反心理 在多年压力下苦熬出来,经过高考成功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感。思想上极易产生懈怠的情绪,加上进入大学以后又没有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造成一些大学生感到事事没劲儿,出现精神萎靡、学业荒废、缺乏动力等不良情况。还有的同学因存在某些消极的思想定势,对宣传教育传递的思想信息不假思索一概排斥,在这种黑暗心理影响下,有的人会对政治上、思想上的正面宣传教育持冷漠、不关心甚至抵触的态度,常常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 5.对未来的无力感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正确认识,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文在以上讨论了关于大学生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重大伤害案件,暴露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休学、退学的人数,在休学、退学大学生中占到了30%左右,而在全体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也高达30%左右. 以上的案例只是大学生犯罪的极少案例,但是也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于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的本身在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 A.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人际交往问题 现代大学院校,被誉为“小社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能够灵活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双向互动,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那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出现了,“如何建立顺畅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大学生个性特征不同,青春期固有的敏感和冲动,待人接物态度不同,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从而产生焦虑、烦燥、困惑、甚至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由成长.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竟离校出走,消息全无.原来这位大学生一连多日都呆在一家网吧里和网上的人倾诉苦闷.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与同学交往平淡而倍感孤独、压抑找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只能在网上倾诉. 2 学业期望问题 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指导者,但是大学生本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就是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大学生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内容的很大转变,这些大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估.大学里的学习成绩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的这些压力,也容易激化固有的矛盾. 3 求职与择业问题 这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 在进入社会时,他们经常面对很多的困惑和担忧.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能够适合自己,如何长远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时要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这些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忧虑.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意识导致了思想体系里价值单一取向、很多不合理的职业歧视也屡见不鲜.毕业生和家长的期望大多是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到热门行业,并从心里抵触蓝领文化.这样就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部分行业人才短缺的社会现状.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畏惧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等等方面,并通过很多的情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多样化和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B.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应的措施: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作者:李新明 【内容提要】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大学时代处于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心理断奶意味着切断个人与父母、家庭在心理联系上的“脐带”,构建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使得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资料表明:1989年,参加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0.23%,1992年参加抽样调查的4万名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为31.13%,1995年北京各高校的调查结果高达33.47%。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也是将来国家经济政治政策的决策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给家庭造成了负担,而且严重的敌对、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诱发违法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 近期,笔者对300名年级不同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人际关系问题、情绪起伏问题、学业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尤其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学生则因对己、对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调查中,36%的新生认为没有朋友;27%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5%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情绪起伏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部分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整日焦虑不安;部分大学生则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情绪好时待人处事入情入理,情绪差时,拒人于千里之外。群体性的这种负性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学生的群体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又多是后悔不已。 3.学业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不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那些中学时的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大学后,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多有一种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学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考试的重压,他们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较之以往任何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是多样化的,这里仅就适应、人际交往、神经症问题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与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新生要经过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的洗礼,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分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起点。青少年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上大学,从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家庭和昔日中学朋友的分离。分离意味着个体要重新定义与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间的关系。过渡是指新生适应新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融入指新生在新环境中形成了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在以上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过渡。因为分离事实上是由入学而客观造成的,而融入是适应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新生过渡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在过渡期的状况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因此,对于新生适应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渡阶段。 王登峰、伯源认为新生适应的容包括三方面: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改变。为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就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学会独立处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新生的又一考验,这既是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涵,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个体相处,掌握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大学新生的社会比较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际环境中,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和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问题。新的自我的确立应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很可能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入学适应只是一个开端。 (二)影响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总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他们入学时的适应。许多新生入学之后,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这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未来面临的压力情景。每个大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有关联,缓解甚至消除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重视校园心理咨询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还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增强其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或疾病,而且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志,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1】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等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大学学习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太辛苦了,进入大学后应该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因此,整日看电影、上网、睡懒觉、逃课等等,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以致学习成绩不佳,看到别人拿奖学金获得各种荣誉而自己与一切评优无缘,又会感觉心理很失落。 2、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的知识具有深入性和系统性,学习方式和方法与中学阶段的老师手把手、催逼式教学有很大差别,大学的学习靠的是自主性和自觉性,许多同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大把的空闲时间里空虚、堕落,想要改变却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还有一些同学仍然延续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付出了很多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此伤心难过,还可能诱发自卑、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 3、学习动机问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心理脱离了稳定正确思想的支配,那就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摇摆不定,以致迷失生活方向,产生心理困惑和矛盾。【2】 (2)学习动机过强,以致压力过大。在考研、考证成风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同学倍感压力,这种压力感得不到及时的疏解会进一步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一直生活在迷茫忧郁之中,这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诱因。 (二)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3】目前,多数大学生过得是集体生活,而每个人在成长经历、教育环境、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加之现代大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前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只知埋头苦读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尤为欠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交往而产生自闭倾向,有的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体退学人数的×××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小张自言从小属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学时,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她干,早上来不及吃饭,妈妈就把早餐送到学校去。到北京上大学后她慌神了,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整日浑浑噩噩,学习成绩下降,成了班上的“第三梯队”。她开始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成了心理障碍队伍中的一员。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如某高校一名数学系新生在中学是老师宠爱、同学羡慕的数学尖子,升入大学后不久,在一次新生摸底考试中未能及格,自信心顿然坍塌,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跳楼身亡。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2020050410421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 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 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 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 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 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 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 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 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 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 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 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 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 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 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 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 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9级4班1044409122 马丹 [摘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虽然生理、心理日趋成熟,但由于处于从被动生活到主动生活过渡的状态,且大学是个微型社会,人际关系比中学复 杂,加之面临毕业后的一系列问题。出现心理困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就会造成各种 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卫生进行及时的关注,发现其 常见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寻求恰切有效地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应对策略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心理、生理日趋成熟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的巨大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就业考研的挑战等因素,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马家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等等屡见不鲜的大学生因心理不健康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警示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小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常常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更要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常见发生问题及发生概率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1]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14%的人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2]根据以上定义和数据,又加之网上大量调查问卷及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应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只占一小部分。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3.关于人际交往矛盾的恐惧症。 二、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表现 每个问题总有其特殊的表征与产生原因,下面笔者将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表征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要数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而抑郁症的产生多是因环境适应性差导致。这类病症主要出现在新生群体中,多出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大学院校事件频发,暴露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年,云南昆明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生活区“马加爵事件”,同室人被杀,案犯马加爵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年,长沙“天之骄子”罗吉军和卓科跨省抢劫杀人,制造了震惊国内的“·”案件,被处以极刑年,复旦大学学生林某因琐事在饮水机中投毒,致使同室室友黄洋死亡,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据调查显示,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休学、退学的人数,在休学、退学大学生中占到了左右,而在全体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也高达左右. 以上的案例只是大学生犯罪的极少案例,但是也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的本身在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人际交往问题 现代大学院校,被誉为“小社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能够灵活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双向互动,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那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出现了,“如何建立顺畅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大学生个性特征不同,青春期固有的敏感和冲动,待人接物态度不同,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从而产生焦虑、烦燥、困惑、甚至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由成长. 与个别人难以处好关系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中有和同学关系、寝室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有关.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普通的中学不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一些学生很难包容别人的生活习惯,在一个团体彼此就容易产生矛盾.一些高校的学生会特别在意这些细小的问题.通常是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导致了关系的恶化,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其他人说话做事是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有的学生则习惯歪曲的理解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也总是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 缺少知心朋友,缺乏倾诉对象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3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006.12.13,13:41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他们基本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认识问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强,大学生在面临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时,会感到烦燥焦虑,忧郁苦闷、导致压抑、紧张、痛苦等不良心理,产生心理问题。 我主要分6点来说一下: 1、自我认知障碍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①自傲。自傲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自傲者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处处表现自己,对自身的长处无限夸大,炫耀自己、对他人容易指责和怪罪,挑三捡四,盛气凌人。好象自己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别人全是缺点没优点。例如:一位男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是干部子弟,所以很自得、自傲,但在追求一女生时却被拒绝,这使他遭到沉痛的打击,终日深思不得其解,造成精神分裂症。 ②自卑。自卑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过分看重自身短处,否定自己的长处或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中采取逃避方式。形成这种软弱无力的心理品质的原因很多,如生理缺陷、成绩不好,能力差、失恋、社会地位低下等。但是引起自卑的直接原因是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打击。 例如:一女生因个子矮小,被同学取笑为"根号2"(根号2等于1.44)。从而产生严重和自卑心理,别人小声说话,她就认为是在议论她矮。长时期的心理压力,使她丧失了生活的自信心,萌生出家当尼姑的想法,后经老师、同学的劝导,没能出家,但又想自杀。 ③虚荣。虚荣是指追求虚假荣誉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人把荣誉或引起人们的羡慕、赞赏,作为一种生活目标追求,因而常常不择手段地去猎取荣誉。这种人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又嫉妒任何比自己强的人,把别人取的荣誉视为对自己的竞争。因此这种人总是使自身处于较强的自束和更强的情感波动之间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例如:一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自我感觉比其他女同学都强,可过强的争先拔尖,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每次选班干部都落选,因而精神刺激很大,夜里经常又哭又笑,并常常哺哺自语,出现异常行为。 2、情绪障碍: 一个人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的状态下,或处于激烈的情绪状态下,就会造成情绪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会受到影响,出现很多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若不及时采取各种调适措施,就可能引发出严重的后果。 ①烦恼。烦闷苦恼的事人人都有,失恋、考试不及格、同学关系不和、经济拮据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烦恼的内容。烦恼都是有明确的对象和具体的现实内容的。例如:一男生因同宿舍同学睡觉时打呼噜,经常彻夜不眠,上课时昏昏沉沉,学习成绩下降,为此非常烦恼。对于烦恼,重要的不是烦恼本身,而是能否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如何面对和解决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交往,大学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有太多的迷茫、彷徨、失意和落寞。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造成了当今大学生心理复杂和心理问题日益增多?本文在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心理问题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1、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成为现代大学生的困扰。 2、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交往,大学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有太多的迷茫、彷徨、失意和落寞。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造成了当今大学生心理复杂和心理问题日益增多?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及解决方法

案例1 李某,男,19岁,家住在偏僻的山村,曾以权限文科状元的身份被某重点院校外语系录取,入学后发现他的分数在全班几乎是倒数第几,特别是外语成绩落后一大截。以前的优越感不再有,相反心理压力极大,总感到比其他同学差,上课抬不起头,怕老师知道成绩低,与同学交往也极少,总一个人独来独往,一个学期下来,外语笔试勉强通过,口语的了倒数第一,曾经辉煌的他,在大学却变得如此落魄,他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内心十分痛苦。 问题1.;李某是一种什么病态心理? 2,产生这种病态心理得愿意因是什么? 3. 应如何克服这样病态心理,增进心理健康? 问题补充:1,李某是一种什么病态心理?(必答,不答没分!) 2,产生这种病态心理得原因是什么? 3. 应如何克服这样病态心理,增进心理健康? 这是典型的焦虑症,如果长期这样,会转为抑郁症,强迫症的. 产生这种病态心理的原因就是外在条件改变,而内在条件不变.导致了落差心理.而患者计较心理得失,不考虑客观因素,进行强迫比较,心理失去平衡. 患者应该认识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局外人来看待自己的问题.高中时比别人好,大学时比别人差,那是因为参照"物"不同,而实际上自己并没有变的不好.患者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产生自卑的心理,相反的应该有自信的心理,和这么多高人在一起,不提高也提高了.患者看问题的眼光也要有改变,不能看别人的好坏定论自己.举例:患者是一个犯罪团伙的成员,那么患者因为所犯的罪行没有当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重,那么患者应该感觉到高兴还是悲哀?无疑,患者现在处于一个很好的环境,应该高兴还来不及呢?不要因为你比别人好而沾沾自喜,那是因为别人不行,不要因为你比别人差而暗自忧伤,那是因为别人太好.患者应该把眼光放在怎么提升自己能力的上面.纵然追不上他们,自己也有很大的提升. 当患者把眼光放在自己提升方面,假以时日,自己提升了,那么看到的是希望,以后的日子会提升的更加快,那么这就是良性循环.如果患者继续内心痛苦,长时间沉浸在郁闷中,那么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这必然导致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经典分析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也是将来国家经济政治政策的决策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 2.情绪起伏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群体性的这种负性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 3.学业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进大学后,几乎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多有一种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学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压力很大,容易出现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而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劲头。 此外,因就业竞争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生理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也很多,有些是因一些突发性的因素造成的,有些则是长期困扰造成的,有些是单一因素的影响的结果,有些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二、解决办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使这项工作扎实地开展下去。 1.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 首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大学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既主观认识自己,又客观认识他人。 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学校要经常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2.采取各种途径,磨练大学生意志,提高情绪的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磨练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常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高校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 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