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方向

2019年4月下半月刊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方向曹馨月1 黄学彬2本文主要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分析旅游规划的方向,主要从区位条件、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环境、农业状况、城镇发展状况、政策环境、文化背景和旅游整体发展背景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可以为整个未来的旅游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一、区位条件分析(一)地理区位武胜县属于中国四川省广安市西南部,东邻广安,西接遂宁,北倚南充,南靠重庆,扼川东川南进出之咽喉,踞川渝物资集散之门户。
同时,武胜位于嘉陵江中下游,千里嘉陵江纵贯全境,蜿蜒武胜117km。
(二)交通区位武胜水路交通条件优越,至2020年,嘉陵江黄金水道经梯级开发渠化后,千吨级船队可由武胜直到重庆,进而通江达海。
公路交通方面,武胜距离广安40 km、遂宁70 km、南充54 km、重庆100 km、成都250 km,国家高速G75兰海高速(渝武、南武段)、国道212线、省道304线在境内纵横交错,武胜到重庆、成都均实现了全高速连接,到重庆仅1小时,到成都2.5小时,到广安0.5小时,到南充1小时。
武胜紧邻广安、华蓥、庆华、南充和合川等火车站。
兰渝铁路将贯通县境设站,2014年兰渝铁路全线贯通后,武胜到重庆、兰州及沿线城市的时间大为缩短。
(三)旅游区位国家发改委2017年6月颁布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提出打造5条旅游带,分别是历史文化和地震遗址旅游带、红色精品旅游带、人文遗迹旅游带、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自然风光旅游带,其中,红色精品旅游带主要包含重庆、江津、铜梁、潼南、广安、南充、达州和开县等县市,武胜正好位于红色精品旅游带中的广安市。
二、社会经济环境分析2018年,全县GDP实现124.3亿元,同比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4%,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同比增长23.3%,拉动经济增长1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增加值50.6亿元,同比增长25.1%,拉动经济增长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1亿元,同比增长11.8%,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
五峰县经济现状分析报告

五峰县经济现状分析报告1. 概述五峰县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西南边缘,是中国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作为神农架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峰县的经济发展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分析五峰县的经济现状,并探讨其发展潜力。
2. GDP与产业结构2019年,五峰县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00亿元,同比增长7%。
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的10%,第二产业占比45%,第三产业占比45%。
2.1 第一产业:农业五峰县地广人稀,农业是其主要产业。
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强,土地资源丰富。
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猪肉、油菜等,其中稻谷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
近年来,五峰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
2.2 第二产业:工业五峰县的工业主要以资源加工制造业为主,包括石材加工、林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
其中,石材加工业是五峰县的支柱产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此外,五峰县还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2.3 第三产业:服务业五峰县的服务业以旅游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
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九重天景区、天女山景区等知名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批发零售业发达,县城内商场、超市等零售业态齐全,为居民提供便利。
3. 投资环境五峰县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大型企业和投资项目。
3.1 优惠政策五峰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措施,吸引了一大批项目入驻。
政府还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外资企业在五峰县设立工厂或办事机构。
3.2 基础设施建设五峰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电力、通讯等公共设施水平,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 发展潜力与挑战尽管五峰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4.1 产业升级五峰县应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大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
4.2 人才引进五峰县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素质水平,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9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资料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怎么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开展重大课题调研的通知》(永通〔20**〕11号)文件要求,由县人大副主任李茂春同志任组长,县旅游局局长杨希会、文体局支部书记毕金华、宣传部文产办主任刘景明、民宗局副局长范桂英等组成的调研组一行6人于9月13日至15日历时3天先后深入德党忙海湖aa景区、勐汞观音洞、永康镇仙根风景区、班卡的石洞寺、树包塔、乌木龙的桑沼哩和金厂坝水库等10大景区(点),对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在实地踏看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4场,广泛听取了有关乡镇和景区管理人员的意见。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据统计:2019年9月底我县旅游总人数为9.16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8人,一日游4.82万人,占总人数的52%。
旅游总收入达2138万元。
这些游客多数是前来参加节庆、会议、商务和探亲访友,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朝拜、度假、观光旅游者并不多。
由于我县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业起步晚,且发展缓慢,到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一)规划不完善,实施缺乏恒性。
虽然在2000年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但是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定位没有很好地与实际结合,没有与全局的发展有效对接,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发展措施空泛,建设资金难于筹措,导致规划难于实施。
如忙海水库、勐汞观音洞等景区景点未制定详细规划,影响了深度开发。
(二)投入不足,发展乏力。
由于长期以来文化旅游投资主体单一,多依赖各级财政投入,招商引资力度不大,缺乏政策保障机制,在具体运作中土地、税收、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难以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
(三)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
由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未实现根本性转变。
旅游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旅游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旅游产业成为了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不仅带动了相关行业和区域的发展,也使众多旅游从业者在其中找到了商机。
本文将从旅游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旅游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旅游产业的现状1.全球旅游业的总体趋势目前,全球旅游业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旅游业的总收入达到了5.8万亿美元。
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是全球旅游业的主要玩家,它们的旅游业总收入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近年来,东南亚、南非等新兴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了全球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我国作为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2019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达到了6.05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10.3%。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占比为88.3%,境外旅游收入占比为11.7%。
然而,我国旅游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景点的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存在缺失,游客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其次,我国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环节中部分商家缺乏诚信,导致游客投诉率较高。
此外,网红打卡式旅游线路的涌现对旅游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1.旅游市场的分化趋势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品质、体验、服务等方面提出要求。
这使得旅游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市场相对稳定,而低端市场则不断收缩。
2.旅游市场的多样化趋势由于旅游市场越来越多元化,单一主题和单一旅游形式的产品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因此,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3.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会在旅游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虚拟现实、无人机、机器人、无感支付等技术都将为旅游产业带来诸多机遇。
三、旅游创新的实践1.景区变身IP许多国内外知名景区开始布局打造独特的IP形象,如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黄龙风景区等,这些景区借助IP形象吸引大量游客到来,实现了从景点到品牌的转型。
文化旅游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文化旅游产业工作情况汇报一、产业概况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文化资源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产业,包括文化旅游景区、古迹文物保护建设、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的关注,文化旅游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力量。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总收入5.9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1%,旅游业对就业的贡献率高达10%。
同时,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多项政策措施出台,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保障。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
二、产业发展情况1. 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不断完善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景区资源,历史悠久的古迹和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投资建设文化旅游景区,加强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例如,敦煌莫高窟、九寨沟、北京故宫等著名景点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文化旅游产品多样化在文化旅游产品方面,各地不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
比如,一些地方推出了文化主题的旅游线路,鼓励游客深度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游客对当地的认知和体验。
同时,各地还积极推广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产品,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3. 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另一个亮点是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丰富多彩。
各地开展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俗展示、文化艺术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增加了地方的知名度和形象。
比如,中国的春节庆典、端午节龙舟赛等传统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旅游产业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
首先,我国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实现的旅游总收入达到了5.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与此同时,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文化旅游、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提供了就业机会。
其次,旅游目的地的多样化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比如壮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世界遗产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同时,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的旅游景区和度假村,为游客提供了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再次,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预定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旅游产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互联网也催生了共享经济模式,比如短租、网约导游等业态,给旅游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会。
然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平衡仍需加强。
一些旅游景区由于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有些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仍然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服务态度也有待改善。
此外,旅游安全问题也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一些旅游景区和旅游交通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为了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好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
同时,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旅游产品和服务,保障游客权益。
其次,继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景区和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再次,积极引导和推动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旅游的综合效益。
县域旅游发展研究一一以陕西旬邑为例

2019年5月下半月刊县域旅游发展研究——以陕西旬邑为例张 波在我国,由于受区位、资源存赋及经济状况方面的制约,部分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比较缓慢。
但近些年,旅游消费所表现的趋势与全域旅游理念的结合,导致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发生较大变化,上述地区中具备一定旅游资源基础,生态、文化环境保存相对较原始的地区在区域旅游网络空间的功能上重新被界定。
本文以陕西旬邑县为例,通过对其旅游发展条件的分析,结合全域旅游的理念,提出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期能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旬邑县概况旬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咸阳市北部,总面积1 811平方公里,为山区型县域。
旬邑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其中煤炭、石油、森林等资源较为丰富。
2017年总人口29.56万人,实现生产总值122.02亿元,为国家级贫困县。
旬邑古称豳,秦封邑,汉置县,革命战争年代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关中分区和陕北公学所在地。
近些年,旬邑县依靠比较独特的渭北旱塬景观和多样的人文类旅游资源,结合比较便利的交通条件,旅游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旬邑县旅游发展条件(一)区位条件通常认为,旅游区位是旅游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主要强调旅游地与其他区域在空间上所表现的位置关系,一般从自然区位、资源区位及交通区位等方面论证旅游地区位的优劣。
但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旅游区位的含义应有所改变,还应考察旅游区在更高一级旅游系统中的地位及未来被赋予的功能。
旅游区的区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在宏观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全域旅游发展进程中的时序、水平、结构和组织等。
旬邑县位于咸阳辖境的北端,黄土高原向关中平原过渡地带,东临铜川,北接甘肃庆阳,为咸阳、铜川及甘肃庆阳交界地带。
地理位置制约着地貌、植被、水系、气候等自然要素的组合,并进一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旬邑县自然类旅游资源以渭北旱塬景观组合为主,人文类旅游资源以当地居民长期适应、改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生产、生活习俗为主,大致可归纳为“红色、古豳、绿色、民俗”四类,旅游资源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一、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旅游市场日益活跃。
据统计,2019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6.6万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旅游产业规模与增长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
据统计,2019年,全国旅游业直接收入达到5.5万亿元,占GDP的5.5%,间接收入达到1.1万亿元,占GDP的11.3%。
同时,旅游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
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
三、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分析我国旅游产业市场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激烈的格局。
从市场主体来看,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等。
其中,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旅行社是旅游产业的龙头。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呈现出大型旅游企业主导、中小旅游企业竞争激烈的格局。
同时,旅游产业的政策环境也不断优化,为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旅游产业市场痛点、机遇分析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存在一些痛点,如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不稳定、旅游安全问题等。
同时,也存在一些机遇,如消费升级、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等。
针对这些痛点和机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旅游产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等。
五、旅游产业重点企业分析我国旅游产业中的重点企业包括携程、去哪儿、途牛等在线旅游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其中,携程是我国最大的在线旅游企业,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些重点企业的发展,为我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六、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我国旅游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持续的发展态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
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在2.25平方公里的XX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
XX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XX 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
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XX 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2019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XX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X大游客,而且净化了古城空气。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