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教案设计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

(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知道一个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建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企业和政府在决策时需要考虑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空间发展、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设计意图】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也说明本节在该章中的地位。【讲授新课】

【板书】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1、2段内容,多媒体课件展示布的生产过程、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和汽车制造过程的图片,思考服装、钢铁和汽车制造的工业联系方式有何不同?讨论,形成结论。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2自然段,请大家以服装为例,说明它的主要生产过程,它与纺织厂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小结】工业生产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生产上的联系。如棉花——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服装厂, 这种联系称为生产工序上的(投入-产出)联系;如汽车制造各企业之间为零部件生产与组装厂之间的联系。

【转承】开发区内大部分企业之间并没有这种生产上的联系,展示绛县经济开发区图片。思考开发区内各个公司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为什

么会共同布局?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小结】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板书】(一)工业联系

1.生产上的工业联系

2.空间上的工业联系

【转承】从上面的案例分析可知,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集聚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那么,工业大量企业和工厂集聚有哪些有利之处呢?请大家阅读3、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工业集聚优势。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入分析,这部分涉及到企业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但此环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以给出材料辅助学生分析概括。

【板书】(二)工业集聚

1. 概念

2.工业集聚的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案例2珠三角的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并分组讨论完成活动题,师小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改变传统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

【转承】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如摩托一条街和经济开发区,它们的成因相同吗?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摩托一条街为自发形成,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政府规划形成。

【板书】(三)、工业地域

1

、按形成: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

【转承】当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照形成原因分类可以分成:自发形成和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按照工业地域发育成的不同可以分成:发育程度高的和发育程度低的两种。

【学生活动】展示东风汽车基地与面粉加工厂资料(ppt ),并引导学生结合第6自然段,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板书】2、按发育程度: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转承】具有工业联系的企业是不是都要集聚在一起呢?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工业的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教材的7、8自然段。

【设计意图】承前启后,引入工业分散的学习。

【板书】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学生活动】展示美国“硅谷”材料,结合教材图4.8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网络。思考:1.分析上述两段材料,他们的工厂或企业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硅谷”这类的工业分散和福特汽车这类工业分散的原因是相同的吗?

【教师点拨】第1个问题:读图和资料分析讨论,明确这些工厂分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生产协作呈现全球化的特点,最终得出工业分散的结论。第2 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得出福特汽车,“硅谷”分散的原因。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和图表了解工业分散的原因,并规范地理用语,意识到分析地理图表是今后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归纳总结】工业分散的原因:

1、“硅谷”:寻找新的区位条件如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的地方。

2、福特汽车:(1)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

(2)充分利用地区产业优势,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板书】1.工业分散的原因

(1)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

(2)原料及产品运输量小,运费占成本比重小

【转承】保证这种分散布局、全球范围生产协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板书】2、工业分散的条件

(1)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2)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课堂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两大块内容: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近而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联系。了解到工业地域的形成有极其复杂的因素,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还会出现考虑环境因素和追求高质量的工业分散情况。

【教学反馈】(知识的回顾和巩固拓展)练习:

1、结合教材“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音响生产厂家集聚在惠州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A、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工业联系

B、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该地区是音响的主要市场

D、该地区是音响生产原料的供应地(2)音响生产通常需要成百上千个零部件,适宜在中山、广州等地布局的零部件生产厂是()

A、塑料外壳厂

B、外包装厂

C、天线厂

D、机芯厂

(3)促使该区域生产厂家实现地域联系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网络的完善

B、信息联系的方便

C、国家计划的安排

D、环境污染的治理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设计反馈练习,以检验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导学方案123页《基础巩固》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1.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大部分学生能联系工业区位因素,根据实例,说明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正确途径的资料搜集,联系实际,自己举例,在课堂上交流,较好地实现了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工业区相关资料的搜集,较好地达成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2.存在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以案例教学为主,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可再作适当的调节,让学生从案例中充分理解本节知识点,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