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教案

儿童文学教案
儿童文学教案

课程简介:儿童文学课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是相对于专业选修课而言的,是某一专业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课程,是教务处统一开设,专业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即学生自己不能决定选还是不选) 。

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是1学期,考核方式是考试。学分是2分,总学时是32个课时。主要教学方式是:讲授,还有讨论、演讲等。

课程学习目标: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初步具备儿童文学作品的朗读、鉴赏、讲授,甚至是创作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为最终目的。

教材:王玉芳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是“十二五”全国学前教育

专业问题导向式教学(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

问题导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

方法。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着名院校。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

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四十节。其中,前三章理论性比较浓厚,内容也比较宏观;后七章根据儿童文学中不同的体裁或者说是表现形式来分别展开,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

故事、散文、图画文学、戏剧和影视。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述

内容简介:关于“儿童文学”的基本问题,分为三小节,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知识目标:

1.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1、2 节)

2.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分类和儿童文学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1、3 节)

3.熟悉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审美心理和接受方式。( 3 节)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2.引入新课

3.组织教学

4.启发思维思考题

5.作业

6.教学反思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1. 掌握和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及分类;

2. 学会判断哪些作品是否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

教学重点: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判断作品是否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介绍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引出对儿童文学的定义;

二、组织教学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是学前儿童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的总称,本书中的“儿童文学”主要指的是学前儿童文学。

1.必须是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它必然和文学存在着共性:

(1)基本特征:用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反映现实和心理世界;

(2)载体:语言文字,都是语言的艺术。

(3)与其他儿童读物的区别:具有文学性(形象的语言和精巧的结构)和艺术性(美的享受)。

2.必须是学前儿童的文学(与成人文学进行区别)

(1)接受主体:学前儿童,即幼儿。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丰富的故事性、情节简单等。

(2 )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心灵,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感受,有益于他们的成长。

(3)基本原则: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引导幼儿享受阅读的过程。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依据儿童成长的阶段(或年龄),将儿童文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学前儿童文学(0-6 岁)趣味性、娱乐性、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儿歌、幼儿童话、图画故事

等,《喜洋洋与灰太狼》,《大耳朵图图》。

2.童年文学(7-12 岁)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童话、儿童小说、科学文艺等,《皮皮鲁

与鲁西西》、《海底两万里》。

3.少年文学(12-15 岁)一定程度的现实性、题材广泛、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刻

少年小说、散文、科幻作品、影视戏剧等,《哈利?波特》,《鲁滨逊漂流记》。

三、启发思维思考题概括“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

四、教学反思

第二节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教学目标:1. 理解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2. 理解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分析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

教学难点:1. 理解“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培养人文精神的情感

2.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稚拙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儿童文学和文学存在一些共性(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来反映现实或情感心理),儿童文学还有一些自身的特征。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儿童文学的特征。

二、组织教学

学前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包含两大方面: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

文体特征包含四个方面: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启蒙,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所以学前儿童文学的

宗旨也是启蒙。

启蒙对于学前儿童文学来说,主要就是通过文学作品让儿童认识自我、自然、生活和社会,获取知识,学习生活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初步培养儿童的语言、思维等能力。心智包括心理和智能两个方面,就是说不仅要培养智慧,也要注重对情感的培养。

二)学前儿童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因而,我们必须要为他们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

具体的特点是:

①词语:多实词,少实词;多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少用抽象概括的词语。名词、动词多,介词、连词、助词少。

②句式:多短句、少长句;多单句,少复句。

③韵律:押韵,拟声词多,叠音词,语气词。

《数星星》天上星,亮晶晶,好象许多小眼睛。

《小螺号》小螺号,滴滴地吹,海鸥听了展翅飞。

《小兔子》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小蜜蜂》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

(三)学前儿童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儿童就是要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学前儿童文学也要给幼儿快乐的体验。文学作品一定要反映的是快乐、积极的内容,最好带有一定程度的幽默感和游戏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快乐。

(四)学前儿童文学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人文精神”就是关注人的自我体验,发现人的价值。儿童文学作品在学习知识、明白道理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