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

陕西师范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开题

1.选题可以是有关基础理论研究的,也可以是有关应用科学研究的,各师范专业应鼓励学生选做学科教学论方面的课题。各院(系)确定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要紧密结合本学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实际。为了发挥专业优势及专业特长,有利于教师指导,选题应尽可能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2.选题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际水平,题目不宜过大、过泛,应是学生在短期内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或易于独立地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

3.选题应由院(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指导力量合理安排。学生一般不得选做本专业以外的课题或院系没有指导力量的课题。

4.毕业论文(设计)一般为一人一题。若课题需要两人以上合作完成,必须由指导教师提出,院(系)主管

领导批准,且每位学生须独立承担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并独立完成各自的论文(设计)。

5.各院(系)要严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关。组织本单位教学和学术研究力量,严格审核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确保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适宜性和创新性。同时,要认真填写《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从2006年开始,教务处要在学校相关网页上公布每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指导教师姓名。

6.各院(系)要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的过程和质量要求。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要包括: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本篇论文(设计)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工作进度安排;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和具体到三级标题的写作提纲等。开题报告的具体格式各院(系)可结合学科专业实际情况确定,教务处为各院(系)提供开题报告的参考格式。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要经过导师和导师所在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论文(设计)完成后,开题报告要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一起存档。

7.论文题目确定并完成开题报告后,题目一般不得变更。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或者中文、外语专业的学生若要选择文艺创作、作品翻译等体例,必须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批准,并报教务处教学科备案。

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一般由讲师及其以上职称且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承担。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但可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2.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以2~3人为宜,原则上不得超过6人。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期间,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直接见面指导。

3.若课题确需学生到外单位做毕业论文(设计)时,院(系)应派专人联系,聘请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承担指导工作,校内指导教师必须掌握教学进度及要求,并协调有关问题。

4.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在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

坚持

科学精神教书育人,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指导教师对学生既要在业务上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

5.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业务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应在关键处起把关作用,同时在具体的细节上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和职责

(1)指导学生选题和开题,向学生讲清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2)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和写作提纲或设计方案。

(3)向学生介绍参考书目,指导学生收集、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

(4)审定学生拟定的开题报告。

(5)对学生每周至少进行1~2次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与质量的检查,填写中期检查表,同时进行答疑和指导

,随时解决存在问题,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论文(设计)。

(6)审查论文初稿,指导修改定稿;在毕业论文(设计)结束阶段,按照专业学术论文体例审阅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同时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并指导学生参加毕业答辩。

(7)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后,指导教师收齐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全部资料和原始数据,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论文(设计)质量写出考核评语。

7.指导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有责任教育学生不能抄袭,一经发现有抄袭或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要及时制止。

三、对学生的要求

1.本科毕业班学生都应撰写毕业论文。

2.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3.尊敬师长,团结协作,虚心求教,认真听取教师和有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同学团结互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成果,否则作为毕业论文(设计)不及格处理。

5.严格遵守纪律,在指定地点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因事或因病,要事先向指导教师请假,否则作为旷课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毕业论文(设计)成果、资料应及时整理好交给指导教师。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和完成

1. 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应包括课题的确定、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必要的社会调查、方案的制定(包括写作提纲、实验方案、设计方案等)、方案的实施、数据的处理、日志的填写及论文的撰写(设计的完成)等环节。

2.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应坚持科学精神,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数据准确,条理清楚。并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可参照《陕西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陕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格式进行撰写。篇幅原则上不低于5000字,摘要以

500字为限。论文(设计)统一以A4标准版(版心23×15)打印。

3. 按规定程序完成《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4. 为拓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研究视野,从2006届毕业生开始,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检索和利用相关的文献资料,其中,引用中文文献不少于10篇,引用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并至少翻译一篇外文文献,答辩时外文文献和译文一并提交答辩小组审核,最终连同毕业论文(设计)一起由院(系)存档。

5. 每位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后,须认真填写并向指导教师提交一份《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表》和3-5份毕业论文(设计)文稿,由指导教师在《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表》上,签署评阅意见后,连同论文(设计)文稿一并报送本单位教学秘书,由教学秘书统一安排审阅(包括盲审)和答辩。

6. 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不得拖延。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审阅和答辩

1. 每位本科毕业生都必须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通过答辩后,方能取得成绩。

2. 论文(设计)答辩在院系答辩委员会领导下,按选题方向分答辩小组进行。论文(设计)答辩小组至少应由三位教师组成(不含指导教师),必要时可聘请外校专家参加。

3. 答辩前,答辩小组每个成员必须对本组答辩学生的论文(设计)进行全部审阅,并填写审阅意见。答辩时,论文指导教师回避,答辩小组成员主要质询与论文题目密切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本题目应说清楚而实际展开不够或说得不清楚的问题。各答辩小组应指定专人记录备查。

4. 答辩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报告内容包括:

(1)论文(设计)的任务、目的和意义

(2)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参考文献等

(3)论文(设计)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暂行条例

运城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暂行条例 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培养大学 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 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 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 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 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规范本科生毕业论 文(设计)工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条例。 一、目的要求 第一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条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绘图、翻译查阅文献能力;实验研究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组织工作能力;撰写科技论文和技术、学术报告能力;调查、收集、加工各种信息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 第三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

二、选题 第四条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第五条优先选择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课题,选择结合科研和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科课题应有现实性,应多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六条供学生选择的课题应提交教研室集体讨论通过,由教研室主任签字、系主任审批后方可向学生公布。系主任要严格把关,确保课题具有合适的深广度、可完成性和课题结果的可预测性。 第七条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允许部分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同意、系主任审批后执行。 第八条提倡学生选择与毕业实习结合的课题。 第九条课题的难度要适当,以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顺利完成或经努力能完成任务。但也不能因任务过少造成学生大量时间空闲而不能达到教学要求。 第十条选题原则上是一人一题。文科学生不宜合作撰写论文。理科学生如需共同做一个课题,则必须明确各自独立完成的内容和任务。 第十一条根据学生选题方向,由系里统一安排指导教师。学生选题如果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方向,引起指导教师缺乏,可引导学生重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技术规范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技术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主要构件 (一)封面 (二)论文正文部分 (三)参考文献 (四)致谢 二、各构件的内容及技术规范 (一)封面的内容及技术规范 1.封面由学校或院系统一印制,具体内容由学生打印或填写。 2.封面的技术规范 封面内容的填写或打印,要美观、工整、清晰,提交论文的具体时间,用汉字打印或书写(如二○○五年四月),外语等特殊专业除外。 (二)论文正文部分的内容及技术规范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格式:文科类参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理工科类参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格式要求打印,但是不分栏排版;特殊学科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格式可由院(系)统一规定。 为了与下角零相区别,理工科类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句号可使用实心点,建议同一专业的学生使用同一标准。 2.论文正文部分的内容及字体要求 (1)总题目用3号宋体、加粗,副标题用小3号宋体。 (2)姓名用4号楷体。 (3)作者有关信息括号内的具体单位、地址、邮编用小4号宋体。 (4)“摘要”两字用小4号黑体,中间空一字;摘要的具体内容用小4号楷体;约200~300字;行距为20磅。 (5)“关键词”三个字用小4号黑体;关键词的具体内容用小4号楷体;3~5个。 (6)论文主体部分 ①论文一级标题,4号宋体、加粗; ②论文二级标题,小4号宋体、加粗; ③论文主体部分除一级、二级标题外,全部用小4号宋体;行距为20磅。

(7)英文题名、英文作者署名及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与中文一一对应,置于参考文献之后。 (8)英文总题目用Times New Roman 四号字体、加粗。副标题用Times New Roman 小4号字体。 (9)英文作者署名及单位用Times New Roman 小4号字体 (10)英文摘要“Abstract”用小4号黑体,加粗;具体内容用 Times New Roman小4号字体。 (11)英文关键词“Key Words”用小4号黑体,加粗;几个关键词均用Times New Roman 小4号字体。 (三)参考文献及注释的技术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及注释的格式相应地参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要求执行。详细如下:1.文科参考文献及注释技术规范 注释是对文章篇名、作者等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篇名、作者注置于当页地脚;文内有关特定内容注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置于当页地脚;注释序号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第一次出现的序号标示,属著作者应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文后参考文献表的排列顺序以正文出现的先后为准;表上以“[参考文献]”作为标示;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参考文献表置于文末,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格式为: (1)专著(含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示例: [1]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58-260. [3]王夫之.宋论[M].刻本.金陵:曾氏,1845(清同治四年).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 1991年9月教务处制订 2000年9月教务处修订 2003年9月教务处修订 2004年9月教务处修订 2005年10月教务处修订 2006年11月教务处修订 2010年10月教务处修订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本管理办法除指明对毕业设计有特殊要求外,有关毕业论文的要求均适用于毕业设计,是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为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学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选题 (一毕业论文的题目由学生所在学院于第七学期初(第7周公布并由学生选定,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拟与所学专业有关的题目,经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后确定。 (二毕业论文题目应与所修读专业有密切关系,应以研究、解决现实问题为主,应能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其范围大小和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条件。

(三学生选题应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申请表》,报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在所指导学生完成开题申请表后,应适时召开开题报告会,组织学生就所选题目进行交流、评估,确定是否同意学生的选题。 (四毕业论文原则上为一人一题,如确需二人以上共同完成同一选题,须由指导教师同意并报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批准,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自己所承担部分的研究工作。 (五开题申请表一经批准,学生不得随意改变论文题目。个别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改变者,须向指导教师说明理由,经指导教师、学院审核同意后,方可改变。 二、撰写 (一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应查阅、研究写作论文所必须的文献资料,在正文中形成独立章节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要求如下: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是指在学生在毕业论文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文献综述的字数应为800—1000字。 3.学生必须翻译两篇与选题直接相关的外语文献,外语文献应为专业论文或论文核心部分,译文汉字总字数不得少于2500字。 (二学生对所研究的论题应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并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独立见解。论文要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楚,文字简练、通顺。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模板】

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提高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关键步骤,是学生毕业资格、学士学位认定的一个重要依据,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提高本科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定如下条例。 一、目的 1.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初步形成融技术、经济、环境、市场、管理于一体的大工程意识,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 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提倡让学生尽早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 3. 毕业设计(论文)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完成以下基本能力的培养 (1)资料、信息的获取及分析、综合的能力。 (2)方案论证、分析比较的能力。

(3)实验、动手的能力。 (4)使用网络和计算机(包括索取信息、计算机绘图、数据处理、基本应用等)的能力。 (5)论文撰写、答辩的能力。 二、选题 XX大学任职的教学、科研人员和校外科研、企业有关人员有权提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鼓励并提倡学生发挥主动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商定课题。 1.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全面综合训炼。 (2)课题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任务或社会热点问题,符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真题真做。 (3)选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4)课题的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课题名称应与内容相符,不能大题目小内容,应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一、基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及装订顺序: 1.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2.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3.毕业论文(设计)目录 4.毕业论文(设计)正文(理工类): (1)选题背景; (2)方案论证;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4)结果分析; (5)结论或总结。 注:文科及其他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 5.致谢 6.附录 7.参考文献 (二)内容要求 1.任务书、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等项内容由指导教师把关。 2.论文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 3.毕业论文(设计)正文: 正文内容层次结构序数为:一、二、三、……;(一)(二)(三)……;1.2.3.……;(1)(2)(3)……。 (1)选题背景:说明本设计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

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4.致谢:简述自己完成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5.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6.参考文献: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最主要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7.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8.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 9.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 10.译文要求: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内容)有联系,并说明出处。 11.论文字数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字数文科0.8—1.2万(其中外语专业不少于3000个单词),理工科不少于1.5万字(含图表);外文翻译不少于1.5万印刷符号、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10万印刷符号。文科各专业的文献综述必须单独写,其字数应在2千汉字以上,要求与译文相同。 12.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用A4开纸打印,并使用学校统一制作的封面

本科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实施办法

本科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实施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掌握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整个本科学习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申请学士学位的依据之一。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我校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一步规范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参评对象 全校应届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二、评选标准 1、论文类 按期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毕业论文写作较为规范,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立论正确,观点新颖,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计算与分析论证可靠、严密,思路清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资料翔实,语言流畅,结论正确合理。 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外文资料翻译通顺正确,毕业论文创作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答辩时概念清楚,语言表达准确,并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设计类 按期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设计说明书完备,设计方案较为科学,计算、实验分析严密、正确,结论合理,数据可靠。艺术类设计版面及其他相应表现手段完整、规范,整体制作效果好。 整个设计过程充分体现出作者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答辩时概念清楚,思维清晰,能正确回答问题。毕业设计创作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较高。 三、评选程序 1、教务处根据各系部的专业结构、学生人数下达指标到各专业; 2、各系部根据教务处下达的指标,组织评审推选上报。

本科生数学毕业论文

本科生数学毕业论文 《关于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 摘要: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早已步入课堂,为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彻底改变了“粉笔”+“黑板”的教学,融生动逼真的动画,清晰的文字注解和悦耳 的声音于一体,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的空间,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技 术与以往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化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变为熟悉的、具体的知识,营造情境、开辟思维空间,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是实时性、直观性和交互性,它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特点,传 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以抽象性为主的初中数学,涵盖了抽象的、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很久以来,许多教师积累不少传统教学的一些直观、形象的解决方法,然而,没有从 根本上处理这些抽象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反 复显现,提供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料及技巧、技能训练的典型习题,画图、演算、证明示范,营造一种新颖的教学情境,变“动态”为“静态”,“连续”为“定格”,让“微观”表 现“宏观”,“抽象”呈现“具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帮助学生 建立数学结构,更好地观察数学现象,分析探索数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帮助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一举两得,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营造情境,激发欲望。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集声、光、色、形于一体,以图像 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给学生新异的刺激,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 形象,多种感官同时接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多媒 体技术以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诸多实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课件演示 三幅图:一架飞机、一个等腰三角形、人民大会堂,一一闪现,红线显现对称轴,学生观赏,图像模拟逼真,活跃氛围,营造意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满足求知欲,调动学生参 与意识。 第二,实现生动、形象的显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抽象枯燥的内容进行生动、灵活、形象、多变的演示,取代教师冗长的讲授,使难于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 生动、易懂、易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成绩较差的观察演示轻而易举地获取新的 数学知识。例如教学“正方形”一课,多媒体课件将平行四边形较长的一组边同步缩短, 使“一组邻边相等”,然后使一组对边绕着同一邻边的两个端点同步旋转,使“一个角是 直角”,演示“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的正方形概念的形成,再演示“矩形→正方

江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doc

江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不仅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而且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根据。为适应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出如下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提高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这一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调查研究、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综合分析、设计和计算、试验研究、数据处理、计算机应用绘图、拟定科学文件、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使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选题 l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 原则上一人一题,确需两人以上合做一个课题时,要有明确的分工,分别列出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按一定要求独立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并应了解整个课题情况。 3 课题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要使学生经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般先由指导教师确定后申报,经教研室主任或学科组、研究所负责人审定。题目应提前下达,以便学生选择和准备;学生选题方式由院系自行确定。

5 课题确定后,原则上不得更改;如选题确因特殊原因需要改动时,必须在课题更改前两周由指导教师提出申请,经专业教研室(学科组、研究所)及院系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三、组织领导 成立校、院(系)两级领导小组,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领导。 1 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教学督导等组成,并负责: (1)组织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工作、中期检查; (2)组织开展对各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校级评估; (3)进行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总结,组织经验交流; (4)组织开展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相关的其他工作。 2 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由院(系)负责人、专业教研室(学科组、研究所)负责人、办公室负责人、教学秘书等组成,并负责:(1)根据院(系)、学科特点制定本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细则; (2)对教研室(学科组、研究所)下达并落实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3)审定本院(系)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按教学计划要求组织毕业实习; (4)制定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及组织专题讲座; (5)组织进行中期检查,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6)确定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小组)人选,领导和检查答辩工作; (7)总结本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上报书面总结材料; (8)组织并落实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相关的其他工作。 各专业教研室(学科组、研究所)具体组织领导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负责: (1)组织选题,指定指导教师,审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向学生介绍课题任务、要求,落实每个学生的课题;组织“开题报告”; (3)研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4)组织并落实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相关的其他工作。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统一和规范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保证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参照东北大学有关规定,特制定《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一、内容要求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读者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二)摘要与关键词 1、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摘要以300~500字为宜(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

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3、目录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4、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论文(设计)主体的开端。绪论应包括:毕业设计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方法;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等。 (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1) 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2) 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3) 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4) 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

数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数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教学创新举措,对小学数学教育 水平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够充分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 注重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对教材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处理基础上,能够突 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型教学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积极进行信息反馈与评价,这对优化教学方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现状,提出优化策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与信 息技术更好整合应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果,但在教学实践应用 中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下面是对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常见的问题总结:1目前教育体制下小学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在实践调查中了解到仍有部分教师对小 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认识不深,且不具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教学水平 参差不齐。由于小学生各个方面能力与综合素质不高,尚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 过程中接受新知识与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这都直接影响了教育的顺利开展。2在小学数学 教育中存在的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交流问题。在长期传统教育模式下,已经形成了以教 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这 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接受和探索,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3目前,我国教育多以 试卷方式进行学生知识的考核,即应试教育。只要适应考试、通过考试,就能打上所谓 “好学生”的标签。此种方式并不是不好,起码说明学到的知识学生都会了,但这也仅仅 能够证明学生学会了知识。其实,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另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此类问题也是亟 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分析 1.提升师生整体素质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为取得更好效果,要全面提升师生整体素质。教师在数 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就应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学习, 达到灵活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使用电脑课件教学,通过制作PPT 等形式通过多媒体的影音配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时,在课后教师也要掌握利用先进 的信息技术进行课后作业的收、留。如利用微信、QQ等交流工具和平台解答问题,做到教师素质的迅速提高。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其他的交流工具对课上不懂的问题进行课下

郑州轻工业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条例

郑州轻工业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条例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郑州轻工业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条例 一、基本要求 (一)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责任意识、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理念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强化工程意识和经济意识。 3.在对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二)业务能力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 2.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应综合运用学过的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给定的任务。通过学习、实践与研究,使得理论知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 3.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任务,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或撰写一份毕业论文。

4.学生应学会依据课题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加工与整理和正确使用工具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方法与技术规范,提高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测试、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基本方法。 5.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应注意强化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工作量 为了保证综合训练,所有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应完成以下工作: 1.查阅文献资料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情况,写出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3000字;翻译外文文献一篇,译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2.应安排一定量的计算机应用,使学生掌握现代研究手段,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3.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篇幅一般为2万字左右。 各院(系)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院(系)专业特点,制定出能反映本院(系)办学水平、经过学生努力可以完成的具体工作量。 二、选题要求 1.我校在职的教学、科研人员和校外科研、企业有关人员可以提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鼓励并提倡学生发挥主动性,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提出想法,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商定课题;鼓励校企合作,结合生产、科研、管理等提出真实课题。

本科数学毕业论文

山西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Vandermonde行列式的 相关性质及其应用 学号: 姓名: 年级: 专业: 指导教师:

姓名郭燕华学号 09420773010 论文修改意见 指导教师年月日

浅析Vandermonde行列式的相关性质及其应用摘要: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行列式无疑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它是后续课程线性方程组、矩阵、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的基础。而行列式的计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Vandermonde行列式是一类很重要的行列式。本文系统的阐述了Vandermonde 行列式的相关性质及其应用,通过各种方法说明了行列式中的一些计算问题以及如何利用Vandermonde行列式计算一般的行列式,用多个例子论述并总结了Vandermonde 行列式在科研和实践生活中如何更好的应用。 关键字: 行列式;Vandermonde行列式;Vandermonde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预备知识 (2) 2.1 定义 (2) 2.2 行列式的性质 (2) 2.3 行列式计算中的几种基本方法 (3) 2.3.1 三角形法 (3) 2.3.2 加边法或升级法 (4) 2.3.3 递推法或数学归纳法 (5) 第三章行列式的一种特殊类型Vandermonde行列式 (6) 3.1 Vandermonde行列式的证法 (6) 3.2 Vandermonde行列式的性质 (7) 3.2.1 推广的性质定理]7[:行列式 (7) 3.2.2 一个Vandermonde行列式为0的充分必要条件 (9) 3.2.3 V andermonde行列式的偏导数]8[ (9) 3.3 Vandermonde行列式的翻转与变形 (11) 3.4 Vandermonde行列式的应用 (12) 第四章小结 (17) 第五章参考文献 (18) 第六章谢辞 (19)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条例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本科专业培养计 划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毕业设计(论文)目的和要求 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综合训练、转化和提高。 1.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所撰写的学位论文,表明作者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和新见解,反映作者具有的科研能力和学识水平。 2.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进行实践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第三条毕业设计(论文)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第三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第四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为选题、开题报告、实验(设计、调研等实践过程)、撰写论文、答辩五个阶段。 第五条各院系应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工作,向学生公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各题目教学要求,确定学生选题。 第六条各院系应指导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后的3 周内完成开题报告,落实选题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步骤和进度等,学生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开题报告。有条件的院系可指导学生在第八学期前完成开题报告。 第七条中期检查。 第八条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 第九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抽查与复评。 第四章选题原则与要求 第十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必须符合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的训练内容,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充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受到全面的锻炼。选题应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结合社会实践、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任务,选择有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第十一条课题可以从下列来源取得: 1.教师的科研任务; 2.社会有关单位委托的课题; 3.教师或学生自拟课题; 4.其他来源。 第十二条对不同性质的专业,选题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文科及经管类专业的选题应突出现实性,紧密结合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理科类专业的选题应尽可能是在研的科研立项课题;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试行) 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及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规范论文撰写,保证论文质量,特制定本写作规范,请参照执行。 一、论文的基本结构 毕业论文(设计)由封面封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及使用授权声明书)、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9个部分组成。文科类论文字数(正文)应在8000字(或4000英文单词)以上;理科类、工科类论文字数(正文)应在5000字以上。艺术类论文可以创作设计、创作说明相结合,论文字数(正文)应在4000字以上。 二、各部分具体要求 1.封面 论文封面封底采用全校统一格式(学校统一印发)。内容包括题目、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等基本信息。 论文题目应既能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又能引人注目。论文题目字数不得超过25个汉字。封面打印要求:论文题目用四号黑体加粗、

居中、1.5倍行距、段前段后0行;其余部分均使用四号楷体_GB2312、居中、1.5倍行距、段前段后0行。 2.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及使用授权声明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及使用授权声明书,打印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必须学生和导师本人签字。 3.摘要(中、英文) 摘要是全篇论文的缩影,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要求能够体现论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观点。着重叙述结论和结果。摘要的篇幅应限制在300~500字。中文摘要的撰写要简明、扼要、完整,只表示新情况、新内容,过去的研究细节可取消,未来的研究计划不要纳入摘要,取消或尽量减少背景信息。中文摘要正文主要包括如下四部分内容:①论文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内容及方法;③获得的基本结论;④主要研究成果。 “摘要:”采用左顶格、小四号黑体加粗、中间空两格,冒号同前;中文摘要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两端对齐,段前段后均为0行。 “摘要:”翻译为“Abstract:”,采用左顶格、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加粗,冒号同前;英文摘要正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两端对齐,段前段后均为0行。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使用第三人称,最好采用现在时态编写。 4.关键词(中、英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老师评语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老师评语 1. 该生能够较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本文提出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可 操作性差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特殊问题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外部监管难度大等几个方面问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的较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2. 该生对待毕业论文写作态度较端正,写作过程比较努力愿意思考,能够积极主动 地与指导教师沟通,认真听取指导教师的指导及修改意见,修改及完成毕业论文。 3.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也体现出较强的时代特色性与实践应用性,全 文结构基本合理,思路比较清晰,语言比较通顺,层次分明,观点表达基本准确,论据与 论点基本上保持一致,参考的文献资料与论题和论文内容结合紧密,能综合运用行政管理 专业原理知识并结合社会实际来分析文中的主要问题,但格式还不是很规范,创新点不够,部分论点的论证还缺乏说服力,语言凝练的还不够,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以……。为主题,全文首先分析了……,然后再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 4. 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 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 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5. 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思路基本清晰,全文内容基本上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来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也较多,但行政管 理专业特色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也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6. 本文以……为主题,重点探讨……。。问题,选题基本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范畴, 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 语言流畅,论证方法也较合理,但创新点不够,部分观点论证不充分,格式还不是非常的 规范,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不多。总体上基本合格。 7. 全文以————-为题,选题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全文结构科学合理,逻 辑性强,思路清晰,查阅的参考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要求。论证方法较合理。论证内容较有 说服力。对问题的分析比较透彻。该生在论证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原理 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无论从选题上还是观点论证上都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但创新点不够。 8. 全文以————-为题。重点探讨出——————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效 的建议。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 证方法教合理。参考的资料与主题结合紧密。 9. 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很好的调查————存在的问题。作者对于论文内 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思路清晰,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观点表达准确。研究原理

本科优秀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承诺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没有请人代做。 3、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学校有权保留本毕业设计(论文),允许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或向上级有关部门送交本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摘要 本工程是某办公楼结构设计,该楼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5337.6m2,建筑总高度为22.95m,不考虑抗震。建筑上,本楼拥有完善的功能。本设计的主要工作为该工程的结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荷载统计、内力分析及构件配筋计算等。设计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结构施工图。为手算方便,整个结构采用典型的一榀框架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第⑨轴横向框架的结构设计。在确定了框架布局之后,进行了各种荷载、作用的计算,分析了结构的内力,找出了最不利的内力组合,进行了配筋计算。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室内楼梯的设计,并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本设计书包括如下部分: 1.工程概况; 2.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3.荷载计算; 4.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5.框架结构受力分析及截面设计; 6.楼盖设计; 7.楼梯设计; 8.基础设计。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Abstract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design of an office which is a six storie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with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5.33.76m2.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is 22.95 meters , not considered earthquake seismic. The main work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project. Load includes statistics, analysis and internal force components, such as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Design results is working drawings. As convenient of the hand count, the use of the entire structure of a typical frame structure design calculation. The design for the first ⑨main horizontal axis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framework. In determining the layout of the framework, the various loads, the role of the calcul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force structure to identify the most advers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a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gram carried out in the design of the interior staircase and the completion of a platform board, bench plates, beams and other platform components, and reinforcement of th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mapping work. This paper has the following chapters: 1.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2. The lay out of the frame structure and numeration sketch 3. The loads calculation 4. Th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ng 5. The frame structure load combination and section design 6. The floor board design 7. The stair design 8. The foundation design Keywords:reinforced concrete;frame;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