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八下知识点整理

政治八下知识点整理
政治八下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知识整理第四单元分清是非

第11 课心中要有杆“秤”

——要学会公正、平等地待人,要有正义感,做一个正直的人

1. 公平的含义:公平是人类不懈追求。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2. 维护公平的重要性意义?[ 备注:如果所给材料中出现党和政府“反腐”、“关注贫困地

区或人口”等可以答我国政府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等]

①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

3. 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

①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②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

环境而尽我们所能。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③公平是相互的,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别人。

4. 正义的基本要求:一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二是面对不良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

5. 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①人们只有心怀正义,才可能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

坚决的斗争。②人们只有维护正义,才能使邪恶无处藏身。③维护正义就是维护社会的

规则和秩序,是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6. 怎样维护正义?【维护正义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是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①要有一颗同情心,心怀正义。②要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③作为未成年人在

维护正义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既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如:拨打110、在安全的时候大声呼救、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等。

7. ★★★辨别是非的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8. 做一个正直的人追求公平、维护正义、明辨是非。

第12 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

——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1.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①[是什么?]P.14

②[为什么?]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

盲目自信等缺点【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消极影响】。

③[怎么做?] 我们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

分析,不迷信、不盲从。要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2. 正确认识好奇心?

①p.16 定义

②【为什么?】当好奇心指向美好事物时,使人对感兴趣的新生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

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当好奇心指向丑恶

事物时:它可能诱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途。

1

③一方面,我们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

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

9. 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①影响身心健康;②导致学习退步;③影响家庭和睦;④诱发不良行为,引发违法犯罪。

10.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利也有弊:①网络对我们的积极影响: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对中

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②网络成瘾的影响: A.影响身心健康; B.导致学习退步;C.影响家庭和睦; D.诱发不良行为,引发违法犯罪。要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

11. 如何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①树立理想,追求远大的目标。②擦亮眼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磨炼意志,提高自

己的自控能力。④独立思考,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⑤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历程。

⑥提高修养,培养崇高而健全的人格。

第五单元与法同行

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护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的基本特征)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③法律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4. 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即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①在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内,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②都必须履行法律规

定的义务,国家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

要违犯国家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5. 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人民(注:不能写成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6.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道德和法律的区别:①表现形式不同:道德存在与人们认识和舆论中,不成文;法律

是表现为明确、严格、具体的规范性文件。②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约束

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法律也依靠人们的自觉维护和自觉遵守,但主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调整对象和范围不同:道德调整人们的一切思想和言行;而法律只调整人们的行为。

(2)道德和法律的联系:①都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一方面,

法律的强制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另一方面,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不仅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②二者相互补充。【注:道德和法律不能互相替代】

7.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8. 加强法治和德治,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 A. 既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护法,宣传法

律,与违法行为作斗争; B.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个好公民。

9. 法律的作用?

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①法律维护公共秩序;②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安全;③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④法律打击和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

12. ①违法行为的含义:

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

一般违法行为

②违法行为的分类:

根据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类别,分为:行

严重违法行为

即刑事违法行为

也就是犯罪

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犯罪

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10. 违法与犯罪★★★

违法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

刑法

刑法:由国家制定、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

规定规定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触犯刑法;③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罪犯所适用最严厉的

后果

犯罪刑罚

前提

强制性制裁方法。

11. 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反宪法违宪行为承担违宪责任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行政违法行为受行政制裁

违反刑法刑事违法行为(犯罪)受刑罚处罚

12.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职能★

公安机关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保护工作的专门机关(注:属于

行政机关)

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

人民法院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

第15课神圣的宪法

——要自觉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 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为: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根本问题。

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第一,★宪法是制定普通法

律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第二,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第三,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活动准则。【注:中学生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13.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

14. 怎样自觉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①我们每个公民都要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②要宣传宪法;③要认真学习宪法,

自觉地遵守宪法;④要运用宪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⑤要敢于与违宪行为作斗争,维

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3.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异同

宪法普通法(一般法律)

规定的内容

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根本

问题

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

法律效力

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

力,是普通法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依

据,其内容不能与宪法相违背,否则将视为违

宪而宣布无效

不同点

制定修改程序

最为严格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 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提议,由全国人大全体

代表的2/3 以上多数通过

严格

制定修改只需一般程序,由全国人大1/2 以上

代表通过

相同点

都是依法治国的依据,都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我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①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宗教信仰自由;③人身自由;④批评、

建议、申诉、控告和取得赔偿的权利;⑤文化教育的权利;⑥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⑦保护华侨和归侨及侨眷的权利;⑧社会经济权利等等。

【特别提醒】 A.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C.生命健康权是最重要的权利。

3.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

⑤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⑦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⑧父母

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和扶助父母的义务

4.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或统一的);②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③“没有无义务

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基础。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

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16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要学会依法维权,做一个成熟、理智的消费者

15. 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内容

(1) 人身财产安全权即安全权(2) 知悉真情权即知情权(3) 自主选择权(4) 公平交易权(5) 求偿权(6)人格尊严和民俗习惯受尊重权利。

16. 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

(1)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 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6) 向新闻媒体投诉,批评和揭露。

17. 如何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①国家完善相关法律,严格依法打击和制裁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②生产者和经营者诚信经营,依法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③消费者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等。

18. 做个成熟和理智的消费者

(1) 消费前: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2) 消费中:消费者要尽量到正规的商店购物,少购买流动摊点的物品;消费者要善于识别各种陷阱,提防上当受骗。(3) 进行消费后:消费者应主动索要发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依法维权。

【例题】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进行评析。

①该行为是不道德的,是违法的,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②这种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安全权、知情权、

公平交易权),违背了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损害了自身的形象和利益,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等。

③生产者和经营者应提升职业道德,诚信经营;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

否则,这样的行为将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

14. 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国家保护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1)隐私权是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①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这既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人权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②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

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

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15. 学会尊重他人隐私

(1)尊重他人隐私,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

(2)尊重他人隐私还表现在当你无意中听到或看到他人的隐私,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不

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

(3)老师和家长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

(4)尊重他人隐私不等于能够隐瞒和包庇犯罪。当一个人的隐私涉及到危害他人、社会和

国家的利益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19. 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1)保护个人隐私,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保管好含有隐私的物品。

(2)有效保护自己的隐私,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适度的情感距离。(3)隐私权受侵犯后,可要求侵权人或要求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

响、赔礼道歉,甚至要求精神赔偿和经济赔偿。即学会依法维权。

第18 课民族情民族魂

——[民族团结教育]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16. 有关民族国情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

③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7. 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易混淆]

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的基本原则;

⑤我国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⑥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 为什么要自觉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①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

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②从法律、道德上来看: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是公

民的义务,也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

③从现实角度来看: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19. 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④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0. 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①坚持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③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

④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⑥坚持改革开放;

⑦新疆人民与其他地区人民的精诚合作;

⑧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21. 假如你与少数民族同学进行交往, 应该注意些什么?(维护民族团结, 我们学生应做什么?)

①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②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立志到西部地区去做贡献。

③认真学习、遵守、宣传、维护我国的相关民族政策。

④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

⑤和各民族同学能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⑥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第19课科教兴国

——科技、教育国情

20. 我国在科技和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

(1)科技发展方面:

①在农业科技领域,杂交水稻技术等已居世界领先水平;胚胎移植、抗虫棉等技术已接近世界水平。

②航天事业成就辉煌,“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月工程等。

③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顺利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工作框架图”

中的研究工作;我国是唯一参与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发展中国家。

④电子方面:“龙芯”一号CPU 的成功研制。

(2)教育发展方面:

①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

②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21. 我国在科技和教育发展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1)科技的推广运用效益低。

(2)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发明专利比较少。

(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4)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5)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偏低。

22.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推

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对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尊严方面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大。

(2)★★★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

用。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和教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科技和教育

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为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发展上的差距,就必须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有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人口、资源、环境国情】

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3.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1)人口现状(国情):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并有所趋缓;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稠密,西部稀少;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不高;人口

素质总体偏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时政:单独二胎政策】

(2)资源现状(国情):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①从总量上看,我国资源丰富,自然资

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全,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从人均资源来看,人均占有资源量严重短缺,又是一个资源小国;②资源存量地区差异较大,组合错位;③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长

期依靠消耗大量资源获得经济发展。

(3)环境问题(国情):我国的环境形势严重。表现在:①大气污染严重;②水质污染严重;

③噪声污染严重;④食品污染严重;⑤此外,还有生态的变化、森林草场的减少等。

24. 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①这是由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国情决定的。(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③是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⑤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人民创造美丽的人居环境的需要。

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履行大国责任的表现。

25. 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或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国家:①必须加强环保等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②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完善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加强监管,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大打

击力度;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效益的环保产业等;④实施合

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企业:①要加强管理,厉行节约,发展循环经济;②通过科技等手段降低排放,降低生产成

本,发展环保产业。

青少年:①我们要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②积极向周围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

境的重要性;③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多走楼梯,少乘电梯,

多步行,少开电动车,不用一次性筷子等;④就如何节约、合理、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向有

关部门献计献策;⑤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等。

26.我国的基本国策——①计划生育国策;②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③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等。

27. 依据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根据我国科技、教育的国情,以及科技、教育、人才的重要性,实施的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