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位《数一数》

1、有顺序的数一数,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数一个划一个。

2、会用小圆点或其他形状的图形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一般每行画5个,一一对应画。

第二单元《比一比》

1、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长短、高矮。

2、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

1、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第四单元《认位置》

1、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位置为左边。

2、认识前后:前、后的含义:一般是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上下:

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4、左右、前后、上下儿歌:

伸伸左手,伸伸右手,摸摸左耳、摸摸右耳;拍拍左肩,拍拍右肩,

跺跺左脚,跺跺右脚,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

向前指一指,向后看一看。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1、1~10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表示。

2、1~10各数的顺序

从前往后数:1、2、3、4、5、6、7、8、9、10

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

3、几和第几:

我们学过的1、2、3、4、5、6、7、8、9、10这10个数,当表示某物有多少时叫基数,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个”,当表示某物的次序时叫序数,就是说物体所在的位置,我们平时说的“第几”。

4、0的认识: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5、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 8=8,9-0=9,4-4=0

6、认识“>”“<”和“=”

(1)“>”叫做大于符号,读作“大于”,“<”叫做小于符号,读作“小于”大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大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前小于号。

(2)“=”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读作“等于”。表示同样多的数我们可以用“=”连接。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七单元《分与合》

1、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2、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3 + 2 = 5

加数加号加数和

读作:3加2等于5。

2、减法: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5 - 2 = 3

被减数减号减数差

读作:5减2等于3。

3、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4、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关于0的加减法:

(1)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2)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

(3)任何数减去它本身都得0。

第九单元《认识11~20的各数》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20

2、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1个一组成11。

3、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4、十加几、十几加几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如:10 5=15 17-7=10 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计算方法:

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如:9 4=9 1 3=13(9和1凑成10,要把4分成1和3。)

9 7=9 1 6=16(9和1凑成10,要把7分成1和6。)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1)点数;

(2)接着数;

(3)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

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1)“拆大数、凑小数”。

(2)“拆小数、凑大数”。

4、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5、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本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不熟练,造成计算错误。 误区点拨: 用“破十法”计算退位减法时,用10减去减数后,错误地用差直接当结果。用10减去减数后,应把结果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计算十几减几时,我们要选择自己熟练的方法计算。 易错点2: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道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计算。 误区点拨: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常常把求另一个部分量用加法解决,求两部分量的和用减法解决。 (2)如果问题给出的两个条件是总量和其中的一部分量,求另一部分量,就用减法计算。如果问题给出的是两部分的量,求总量,就用加法计算。

第二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不能区分。 误区点拨: 长方形的特点是对边相等。正方形的特点是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 易错点2:数图形的个数时,经常漏数或者重复数。 误区点拨: 数图形的个数时,为了避免漏数或重复数,一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从内到外或从大到小。如果是组合图形,先从单个图形开始数,再数组合图形。一定要避免不按照规律乱数。

第三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读数和写数。 误区点拨: (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2)写数时,如果哪一个数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但它前面的某个数位有珠子,那么这个数位要用0占位。 易错点2:整十数的计算。 误区点拨: (1)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时,常会出现把整十数当成一位数进行计算的错误。 (2)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可看作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几十几。几十几减几十,可看作从几十几中减掉几个十,就得几个一;几十几减几,可看作从几十几中减掉几个一,就得几个十。 易错点3:找规律填数。 误区点拨: (1)找规律填数时,先要找到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2)经常两个两个、三个三个、五个五个或十个十个地数数。 易错点4:数的大小比较。 误区点拨: 比较数的大小时,常出现方法上的错误。当位数相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时,我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的那个数就小;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我们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那个数就小。 第四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精华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第 一季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 5个5个地数:0、5、10、15、20 2、数数 可以边做记号边数,数完后再数一遍。 3、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十”,1个“十”就是10个“一”。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19的前面是18,19的后面是20,······,与19相邻的数是18和20。 三、比一比 1,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大,B比C大,那么可以得到A 比C大。A最大,C最小。 A比B大,A比C大,只能得到A最大,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小。 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一个数加0还等于这个数.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读作:3加13等于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读作:19减6等于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了解以下规律(不是重点) 1、加法

苏教版丨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丨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主要内容 1.数出10以内的数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主要内容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 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如: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如: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

(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 二、基础题 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 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重的画“√” 三、易错题 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2.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 第三单元分一分 一、主要内容 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一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组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生活中的数 (1)认、读、数、写10以内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各课知识点: 1、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2、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认识1~10各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2)在具体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量。 3、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4、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2)会正确书写“0” 5、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

习题设计: 一、找规律填数。 (1)2、()、4、()、()、()、8、9、() (2)10、()、()、7、6 二、数一数。(12分) ☆○△☆□□ 三、画你喜欢的水果,数量和左边的同样多。 四、把同类的圈起来。 (1)(2) 五、圈一圈,算一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比较 比较具体事物的有关属性(大小、多少、高矮、长短和轻重),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二)各课知识点:

1、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2、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的关系。 (2)理解无题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3、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2)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无题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习题设计: 一、在○里填上“=”“>”或“<”。 1.8○10 2.9○7 3.6○6 4.5○4 5.6○9 二、看上面的数,画一画,划一划。 三、比一比,按问题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位《数一数》 1、有顺序的数一数,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数一个划一个。 2、会用小圆点或其他形状的图形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一般每行画5个,一一对应画。 第二单元《比一比》 1、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长短、高矮。 2、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 1、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第四单元《认位置》 1、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位置为左边。 2、认识前后:前、后的含义:一般是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上下: 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4、左右、前后、上下儿歌: 伸伸左手,伸伸右手,摸摸左耳、摸摸右耳;拍拍左肩,拍拍右肩, 跺跺左脚,跺跺右脚,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 向前指一指,向后看一看。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1、1~10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 表示。 2、1~10各数的顺序 从前往后数:1、2、3、4、5、6、7、8、9、10 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 3、几和第几:

我们学过的1、2、3、4、5、6、7、8、9、10这10个数,当表示某物有多少时叫基数,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个”,当表示某物的次序时叫序数,就是说物 体所在的位置,我们平时说的“第几”。 4、0的认识: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 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5、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 8=8,9-0=9,4-4=0 6、认识“>”“<”和“=” (1)“>”叫做大于符号,读作“大于”,“<”叫做小于符号,读作“小于”大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大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前小于号。 (2)“=”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读作“等于”。表示同样多的数 我们可以用“=”连接。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 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 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平十减;(2)破十减;(3)想加算减。其中“想加算减”不仅快捷,而且有助于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平十减;(2)破十减;(3)想加算减。其中“想加算减”最常用。 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 与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相同,可以用平十减、破十减、想加算减法。 十几减6、5、4、3、2: 计算十几减6、5、4、3、2时,可以像计算十几减9、8、7一样,用破十减、平十减和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1.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知道用长方体画出长方形;正方体画出正方形;三棱柱 画出三角形;圆柱画出圆【课本16至20页的内容务必掌握】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会1个1个地数:1,2,3,4,5,6…… 2个2个地数:2,4,6,8,10,12,14...... 3个3个地数:3,6,9,12,15,18,21...... 4个4个地数:4,8,12,16,20,24,28...... 5个5个地数:5,10,15,20,25,30,35...... 10个10个地数:10,20,30,40,50,60...... 【备注:加的必须掌握】 2.课本24页的例2及“想想做做”的第1、2、4、5题;第28页的第1、2两题; 3.68前面的一个数是(67),后面的一个数是(69); 4.百数表

对于百数表,孩子们需要知道: (1)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大1; (2)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 【即除去每一行的最后一个数后,横着看十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竖着看个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 (3)能利用以上规律在不看表格的情况下解决下面的问题: 5. “多一些”:只多几个; “少一些”:只少几个. “多得多”:多得较多; “少得多”:少得较多. 例如:1. 小芳:我拍了50下; 小明:我拍的比你少一些。 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2. 苹果有40个; 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梨可能有多少个? 3.课本38页的苹果、草莓这种用同样大小的篮子装的物体本身大小有区 别的要知道如何选择. 第四、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速度取决于20以内的口算熟练程度;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正确率的技巧如下: 4 5 + 2 9 = 7 4 1 64-18=46 .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数学)

知识点归纳 (以下为本册数学所有要掌握的知识点) 亲爱的同学们:一眨眼,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数学了,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已经有了不少的收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更好地展现出来,老师特地为你准备了这本复习册,希望你们能通过它巩固自己的知识。如果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你主动告诉老师,我很乐意帮助你。相信同学们通过努力,一定会收获成功,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加油啊!祝大家考试顺利!学习愉快! 一、读数、写数。 李老师小提示:数数时应用笔尖或手指头对准所数的物体,边移动笔尖边数,最好数上两遍,确定无误后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注意要写端正、漂亮。(书写要求:每个数字占一个日字格,书写时注意要写满格) ★ 1、数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0表示一个也没有,0还表示起点、开始。0是最小的自然数。 1是最小的一位数,9是最大的一位数,10是最小的两位数。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个位上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

★如: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读作:十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读作:十二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读作:十三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读作:十四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读作:十九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读作:二十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 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数字前后顺序,如:7前面的数是(6),后面的数是(8). 4、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生活中的数 可爱的校园(数数) 1、按一定顺序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还可以表示0摄氏度。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

“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1、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2、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一)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知道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正确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的意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练习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练习题.DOC 一、主要内容 1.数出10以内的数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 二、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数一数,在图片下面画“〇”。 二、先数一数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在最多的水果旁边画“√”,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3、4班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 9-0=9 4-4=0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2014~2015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4~2015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4~2015年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数一数 二、比一比 三、分一分 四、认位置 五、认识10以内的数 六、认识图形(一) 有趣的拼搭 七、分与合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九、认识11~20各数 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十一、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数一数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各种物体和人的个数以及数数的方法。 2.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 3.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和人。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1.孩子们以前可能已经会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但是估计孩子们数的时候有些凌乱,不会自觉地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估计孩子可以按照数量的多少,从小到大分别数一数、说一说。 3.根据小图中的圆点或大图中的物体找出对应的,估计大部分孩子会。 【后教预设】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上过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你最喜欢玩什么?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让老师猜一猜,小朋友一定都很喜欢玩滑滑梯吧,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到有滑滑梯的儿童乐园去玩,好吗?(出示儿童乐园情景图)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必备)

2019年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必备)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超越别人,就要在别人还玩 耍的时候,自己静静的学习。做好超越别人的准备了吗?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 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 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 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20以内退位减 一、口算 1.13-9=?想:13-3=10,10-6=4 想:10-9=1,1+3=4 想:9+(4)=13,所以13-9=(4) 2、根据一道加法或减法算式能联想到有联系的其它算式。利用:“想加算减”、“想减算减”的方法进行口算,更方便。 二、减法表里的规律: 1.竖着看: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7……十几减2; 2.横着看:11减几、12减几、13减几……18减几; 3.斜着看:每一斜排算式得数相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 1.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时候用加法计算; 2.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的时候用减法计算。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分别是用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的一个面画下来得到的。 1、区别: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是立体图形。2、4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长长方方的,2条长边相等,2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正正方方的,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3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 圆: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一个正方体画出的正方形都一样。 4.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和长方形;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5.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要画在方格线上,4个顶点要在方格的交叉处) 6.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2次,可以折出什么图形? V 折出4个长方形折出4个正方形折出4个三角形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 数的组成:()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 2. 几十九再添1是几十; 3.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一百。 4.学会数数,0~100,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 5.数位顺序表: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6.读数,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十; 个位上是几,就读作几。(个位上是0,不用读) 7.写数,从高位写起: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就写“0”占位) 8.认识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50 + 4 = 54, 54 - 50 = 4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9.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 30+4=?想: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所以和是34. 4+30=?想:4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34,所以和是34. 34-30=?想:34里面有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所以差是4. 34-4=?想:34里面有3个十和4个一,去掉4个一,还剩3个十,所以差是30. 这样的加减法口算时,也可以想算式之间的联系。 10.认识百数表,找到规律: ①横着看,前面一个数比后面一个数少1,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即每一横行相邻两个数相差1; ②每一横行前面9个数,十位上的数相同,最后一个是整十数; ③竖着看,上面一个数比下面一个数少10,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多10,即同一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差10; ④左上→右下斜着看,相邻两个数相差11; ⑤右上→左下斜着看,相邻两个数相差9. 11.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①位数相同,先比高位: 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高位上的数相同,比个位,个位大,这个数就大。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提示:1、关注每个单元的“典型例题”。 2、关注每个“典型例题”下面对应的“温馨提示”(黑体字即是)。 3、会“举一反三”。 建议: (1)先打印出全部汇总,给孩子装订好,进行复习。 (2)单独打印出“只保留典型例题”的一份(14——23页),当练习卷让孩子做一做。 (3)根据孩子的错题,可以再改改题中数字和图案,打印出练习让孩子做一做,加深印象。 第一单元数一数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用数字来表示。 2、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正确比较出所给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或谁比谁多 几,谁比谁少几。 典型例题: 一、看图写数。 如:△△△△ △△△△ 温馨提示:有的数量较大,易漏数或重复数错,需要(1)按一定顺序数,(2)数一个划去一个,(3)做标记(数一个打一个对勾等)。 二、比多少。 1、△△△△ ○○○○○○○ (1)()和()同样多。

(2)()比()少3个。 2、比一比、填一填。 △△△△△△△△ ○○○○○○○○○○ ○比△多()个。○比△少()个。 3、画一画 (1)画○和△同样多。(2)画△比○少2个。(3)多3个。△△△△○○○○○○○ 温馨提示: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一定要用线一一连接起来),也可以用数数写出各自数量的方法比较多少。 第二单元位置 知识点:认识“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并知道谁在谁的什么方向。典型例题: 1、在的()边。 2、在的()边。 3、在()的左边。 4、的右边是()。 5、在的()边。 温馨提示: 1、一定要先找准“以谁为观察中心”,一般来说,找“谁”的哪一边,谁就是 观察中心。如:在的()边。是观察中心,去找。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5-8 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5=7 方法三:8+(7)=15 15-8=7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女生人数=男生人数 总数-运走的=没运走的 总数-吹灭的=没灭的(亮着的) 总数-下来的=树上的 总数-已经浇的=没浇的 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原有的-剩下的=卖出的卖出的+剩下的=原有的 总数-借走的=剩下的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用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用一个正方体画出的正方形都一样。 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能折出4个长方形,或4个正方形或4个三角形。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29添上1是30,39添上1是(),49添上1是(),59添上1是(),99添上1是()。100少1是()。40比()多1,比()少1. 10根10根的数,从10数到100.(10、20、30、40、50、60、70、80、90、100) 10个十是一百100个一是100.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几个十是几十,几个一是几。 十位是几表示几个十,个位是几表示几个一。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一个地数,相邻数是指这个数的前一个数(比这个数小的)和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的)。一共要搬的数-已经搬的=还要搬的。 筐外的+筐里的=总数 百数表中横着看,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竖着看,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多10. 同一行(除第一行)中前9个数十位相同;同一列中的数个位相同。 100以内个位和十位相同的两位数有:11、22、33、44、55、66、77、88、99。 100以内个位是6的数有:6、16、26、36、46、56、66、76、86、96. 100以内十位是6的数有:60、61、62、63、64、65、66、67、68、69。 1-100中个位上是0数有0、10、20、30、40、50、60、70、80、90、100 2个2个的数数(略)5个5个数数(略) 比大小;位数多的比位数少的大(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两位数比一位数大);位数相同,最高位大的数就大(两位数比较中十位数大的数就大);两位数中十位相同,就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