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_与对策研究论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_与对策研究论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_与对策研究论文

科技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

贵州平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

与对策研究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陈娜

学生姓名:龙丽妃

学生学号: 1120040291

中国﹒贵州﹒贵阳

2015年5月

目录

摘要 .................................................... I V Abstract .................................................. V Keywords .................................................. V 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 (1)

1.1社会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1)

1.2新农保与老农保的区别 (2)

1.3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2)

2.贵州平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现状 (4)

2.1平坝县新农保的参保范围与资金筹集 (4)

2.2 新农保养老金待遇与领取 (4)

2.3基金管理与基金监督 (5)

2.4平坝县新农保与相关制度衔接 (5)

3.平坝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6)

3.1农民养老意识薄弱对其参保不积极 (6)

3.2平坝县新农保的保障水平低 (6)

3.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稳定缺乏立法保障 (7)

3.4农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单一与基金管理机制不完善 (7)

3.5平坝县新农保管理模式落后和专业人才的缺乏 (8)

4.完善平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9)

4.1强化政府的责任并加大宣传力度 (9)

4.2合理的提高农保水平使平坝县经济的得到发展 (9)

4.3明确新农保的法律地位使制度上具有稳定性 (10)

4.4扩展基金筹资渠道并加强基金管理机制 (10)

4.5提高管理效率并加强人才的培养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贵州平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摘要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医疗条件的进步,我国的人均寿命也在逐渐增长,社会步入了老年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让养老成了我国的一个重大问题。2009年开展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让广大的农民有了一条养老的道路。论文是以贵州省平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的概念界定,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由政策的缺乏、农保资金筹资困难、立法制度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有利于保障平坝县农村老年人的生存权力的保护。让广大的农民群众享受到普惠式的养老服务,不再担心养老问题,让农村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

关键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建议

The Research of New Type of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 in Guizhou

PingBa county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quality and the progress of medical conditions ,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stepped into an aging society,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make endowment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of our country.China's new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pilot work carried out formal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09,the rural residents have a new type of rural old-age road.Papers is PingBa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new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lated concept of defined, an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Due to the lack of the policy, agriculture insurance capital funding difficulties, legislative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imperfect,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se problems, help guarantee PingBa county rural old people's right to exist.That the broad masses of peasants enjoy pratt &whitney type pension services,no longer worry about pension, old people are provided with a treasure sense of security, This is advantageou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 new type of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problems,Suggestions

前言

我国关于农村养老制度的发展已有近60年的历程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农村的经济基础总体上来说是比较薄弱的,由于广大农村出外打工的人数的增加,使得广大的农村空巢老年人也在增多。现在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还能像以前一样用传统的养老方法?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策略,对于我国来说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是非常的薄弱,把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要紧密相结合起来,就必须得对农村养老保险这一短板补齐。农村养老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困难,缺乏法律的保障、农保覆盖的范围太小、资金筹集困难以及保值增值渠道较窄等一系列的问题。加大对老年人口社会养老问题,通过对养老制度的完善,一律平等地使“老无所养、老无所医”的情况得到更全面的完善,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1.1社会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维也纳国际议会上对社会保险是指“以法律保证的一种基本社会权利,保证以劳动为生的人是其主要的职能,在他们暂时或永久丧失了劳动力的时候,才能够使用这种权利来维护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关于社会养老保险的定义,指劳动者年轻的时候,他们向国家或某些保险机构交纳保险金。都是为了防止老无所养,都是有法律或权利机构的保障。

我们可以把社会养老保险理解为;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单位和职工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当被保人达到了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根据权利义务关系和社会再分配的原则,为被保险者提供的基本物质生活保障。

2009年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为了应对广大的农村居民在进入老年后能够得到社会的养老措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传统养老模式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对于平坝县广大的农村居民来说是一件大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为新农保),这项制度由政府组织和实施,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广大的农村农民在进入老年后,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提供一些基本的物质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构成社会保险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新农保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①新农保一直坚持着保障水平要适于经济的发展水平;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以政府为主导和农民自己自愿参加养老保险二者相结合,政府要引导广大的农民积极加入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来;对于参加新农保的广大农村农民实行属地管理。它是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出发,照顾到了低收入农民家庭的承受能力,它是以比较低的缴费水平起步的,保持筹资标准和经济发展一致,从很多的方面来考虑参保主体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由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共同负责的方式。从而使年龄已经达到六十岁并且符合规定参保的广大农村居民就可以领到相应的养老金待遇,逐步惠及越来越多的广大农村居民。

①胡美玲.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2:44

《指导意见》指出;2009年新农保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①贵州省首先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地区有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遵义县、平坝县、兴仁县、金沙县、福泉市、凯里市、铜仁市、钟山区等这些县(市、区),②在2020年之前广大农村居民只要符合参加新农保年龄都将会实现全面的覆盖。

1.2新农保与老农保的区别

在以前老农保的那段日子里广大的农村居民一直是靠他们自己交纳养老保险费,与自我储蓄的模式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实行的新农保是由个人缴纳一定费用、集体给予一些补助以及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三种缴费模式相结合。中央财政对地方的广大农民给予的资金补助是直接下发到农村居民的手里。它是一项意义很大的惠农政策。

老农保以前建立的是农民账户,而新农保的支付结构设计是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的。其中每个月每个人可以领取五十五元的基础养老金,它是由国家财政支付给年龄已经达到六十岁的广大农村居民的,让国家惠普式的养老保险惠及到每个农民的身上。

1.3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新农保的实施,城乡居民之间养老问题上的差距也在开始逐渐的减小,这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基本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该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经济自立的能力,并且在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心,对于“多子多福”的观念得到了克服。

第二,广大农村子女的经济负担降低了,减少了由经济而引发的家庭问题,这自然就会促进和睦的家庭关系。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城乡之间的差别,并缩小了他们之间的差距,推进覆盖新

①冯学军,张学文.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2012(4):57~58

②王跃飞.深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以贵州为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4):105~109

农保体系的发展。同时也拉动了国家的内需,促进国家的消费,保持了广大农村农民生活稳定性。

第四,农村集体组织无钱办事的困境得到了化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从而形成文明的乡村风气与和睦的邻里、干群关系,有利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老制度的实施,平坝县农民“老有所养”的大问题得到了解决,增加了平坝县农民的收入也提高平坝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新农村。

2.贵州平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现状

平坝县的县人民政府和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经办新农保工作,新农保制度的组织实施与经办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共同负责。要与平坝县有关的部门对养老制度政策的制订与计划。

2009年出台了《贵州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意见》,贵州共计有11个县(市、区)实行新农保制度。平坝县作为首批试点县之一,贵州平坝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约为35万人,农业人口约为20万人,非农业人口约16万人,其中平坝县60岁以上的农村人口约达到5万多人,平坝县管辖了7个镇、2个民族乡,2个街道,88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

2.1平坝县新农保的参保范围与资金筹集

只要年龄已经满十六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也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户籍地自愿加入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当前平坝县设立的个人缴费档次有;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共有这8个档次。在这些标准里面参保人多交纳就多得,从自己的经济情况来选择参加保险的标准。集体补助是指;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村集体给予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一些补助,其中这个补助资金有多少是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来决定。政府补贴是指;每一年都在按时交纳保险的人,地方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他们每一个人30元的奖励。如果缴纳保险费途中中断,政府是不会给与这补贴的。其中有些是属于农村里面重度残疾人的,关于他们的养老保险缴费是由政府为他们交纳其中的一部分或交纳最低的参保标准。

2.2 新农保养老金待遇与领取

新农保的养老金待遇是由基础的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并对参加保险的农

民实行的支付终身。其中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就得出每月发放养老金的标准。如果参加保险的人死了,他个人账户里面的资金余额,除去政府的补贴,其余都是可以合法继承的,因为政府补贴里面的余额是要用来支付给其他参加养老保险人的。

年龄已经满六十岁的老人,他们是能够选择不必去缴纳保险费的,而且每个月都有五十五元基本的养老金。如果领取还没有十五年的是要按照年来进行缴费,是可以补缴保险的,共计的交费没有超过十五年。如果距离养老金的领取年限已经超出十五年的,应按年来缴保险费,共计交费不要少于十五年。

2.3基金管理与基金监督

新农保的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推行两条线的收支的管理办法,对于新农保基金记账的方式是单独与核算,完成相关规定的农保基金保值增值。财政所不仅要有着明确工作职责,还要加强协调配合,对平坝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资金的划拨、基金的支出等票据的管理都加以规范,建立实时的记账制度与定期对账制度。平坝县新农保工作在试点这一时期其基金实行的是县级管理,跟着新农保试点扩展相应的管理层次也在逐渐提升。让养老保险的资金管理与基金监督工作程序得到加强。

2.4平坝县新农保与相关制度衔接

平坝县“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夫妻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制度的并轨。属于这参两种保险里其中一种参保的农村居民,他们参保的年限和个人的账户都会并入到新农保制度,根据参保的档次来选择继续缴纳,如果他们的年龄在已经满六十岁了的并且养老保险交满十五年以上,都可按月来领取养老金;在实施新农保制度时,年龄在55岁以上又没有满60岁的,累计交费参保年限已经有了15年以上的,按照“平坝县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夫妻养老保险方案”来计算他们的养老待遇,并由平坝县人民政府支付到年满60周岁,在这段时间里面本人还要按照新农保的政策继续参保缴费。年龄已满60岁的而且共计缴费已足15年以上,就可以按照新农保的政策来计算其待遇与发放。

平坝县以及各镇还成立了专门针对这些试点工作实行考察的领导组织,加强对新农保工作的展开。通过与平坝县分布较广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来给居民缴费和领取待

遇。将登记参加保险人的相关信息、参加保险的待遇以及相关业务工作的核算等纳入到新农保管理的体系中并进行管制。

3.平坝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农民养老意识薄弱对其参保不积极

由于大部分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居民习惯通过家族、家庭和个人的途径来养老,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千古流传、根深蒂固。随着广大农村经济改革制度步步深入,加上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养老保障方法已经变得越来越弱了。

从平坝县新农保覆盖面的情况来看,并不是很理想,由于村民对政策不了解,对政府有诸多的疑虑,心理总是感觉不踏实。另外加上当地政府向广大农民讲解养老保险制度的力度不够,农民只了解到新农保制度的表面现象却不知道这项制度的真正本质。导致广大的农民群众把钱放心的存放银行里面,都不肯出钱为自己参保。

3.2平坝县新农保的保障水平低

每人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一年基础养老金的总和为660元,这是我国的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养老保险的一大亮点就是国家财政对这五十五元实行的是全额支付,这一亮点也吸引了广大农民积极加入到投保中来。但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界里,贵州历年来都是属于贫困省份,55元的基础养老金,相对于现在人民的生活而言是较低的,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了。农村的养老金待遇和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相比差别是非常大的,其农村的保险水平也是比较低。

新农保规定了十五年的交纳保险时间。已经达到六十岁的老年人,他们觉得参加保

险有利益可谋取都自觉地参加到养老保险中。而那些岁数在十六到四十周岁之间的农民并且家里面也无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中的多数都不愿加入新农保只顾着眼前利益。一直都缴纳养老保险的通常都比较低,因为这些农民对参保一直存在踌躇不决的心态,考虑着等年龄到了四十岁后在参保。从当前平坝县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情况来看,年龄在16到40周岁这个阶段的农民让他们参保是最困难的。他们对新农保持有着两个方面疑惑:一方面是,他们担心新农保资金是不是真的安全,会不会随着政策的变动而影响到他们的参保资金;另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性,他们担心回报是不是真的就大于投入。

3.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稳定缺乏立法保障

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的办法是在以前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基础上稍微做了一些改正而来的,这使得新农保实行的工作可能会根据当地政府部门或一些官职较大的人员意图去实行,使得广大的参保群众与当地的政府二者的无法达成长久性的合同关系,造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稳定性的欠缺。

2010年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该部法典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在社会保障法律领域的空白,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对新农保的整体规范和制约相对较少,不够明确和具体,没有颁布专门化的法律法规,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范,广大的农民不知道法律的效益,在政府部门里面,如果没有立法的支撑,当地政府只是按照政策来实施养老保险行为,造成各个地区之间养老保险政策、政府津贴与补助都不一致,新农保工作的不平衡发展,从而引起广大的农村群众对政府实行的养老制度行为造成不满和秩序混乱。

3.4农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单一与基金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当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仅有两种途径,存入银行与购买国债。银行存款属于一种投资方式,它的优点有安全性高而且还有较强的流动性,但它的缺点就是收益率太低了。而对于国债来说收益率尽管比同期银行储蓄存款率较高些这是它的优点,很容易遭到市场利率的影响这是其缺点。通过对银行存款或者国债进行长短期组合来实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单一的投资组合是无法实现风险的分散与投资优化的目的,因此关于完成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的目的标非常困难。在国债利率和银行利率持

续走低、物价日益上涨的当今社会,这两条投资渠道显然都不是确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

县级的农保经办机构组织是新农保资金重要的运营主体。其资金管理的管理方式涉及到养老保险制度能否好好的发展下去。政府不仅是新农保政策的拟定人还是资金运行的经管人,所以受到当地政府过多干涉,造成混乱、机制政资不分,政事不分等问题的出现。使新农保资金的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及安全性保障的缺乏。

3.5平坝县新农保管理模式落后和专业人才的缺乏

随着当前新农保制度的推进和工作的深入开展,让新农保的相关业务工作也在逐渐的开始的增长,平坝县新农保制度在推行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业务处理与工作效率都比较低、信息安全隐患问题比较突出等,这些都是影响新农保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基层人员的服务意识薄弱,整体服务质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新农保制度的建立缺乏相应的立法,自然而然基层经办队伍建设也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平坝县服务人员的培养体制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建立,就无法造就平坝县长期而又稳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致使专业人才的缺乏。进而影响的工作效率。

4.完善平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4.1强化政府的责任并加大宣传力度

当前新农保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重点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到平坝县广大群众自身利益,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当地的政府以及村委会关于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加大,更要让平坝县的农民群众清楚了解这一项意义重大的惠民策略。

要想吸纳更多平坝县农民积极参保,实际工作过程中要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宣传媒介,让这项惠民政策深入平坝农民的心,为他们认真的解读这项政策,提高他们的养老保险意识,消除广大农民心中对新农保存在的顾虑,与此同时,可以引导平坝县适龄农民的加入到投保中来。激励当地政府对新农保工作的主动进取性,把对新农保工作的建设成果当作当地政府的政绩来考察,或者可以采取问责机制的形式,使平坝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前进。

4.2合理的提高农保水平使平坝县经济的得到发展

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城市与乡村之间差别还是相对比较大的、不管是在经济承受能力方面,还是农民对其保险意识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异,新农保险制度实施,必须适应于平坝县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平坝县新农保水平不仅要考虑广大农村农民以传统的家庭与土地养老模式为主,还要考虑到新农保的保

障水平要高于广大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新农保的水平如果过低了养老保险也就起不了什么作用,新农保制度自然也就吸取不了广大农民的眼球。新农保水平如果过高了基金也无法支撑,所以,合理的提高新农保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4.3明确新农保的法律地位使制度上具有稳定性

由于广大的农民参加新参保都是自愿,所以农民参保没有法律的保障,导致广大农民参保并不积极。当前落实新农保制度的法律地位已经迫不及待,这样才能使新农保有效地发展下去。政府与广大的农民之间建立一种稳定和长期的契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法律的强制性才能保证,用法律的强制性来增强广大农村居民办理养老保险的信心。同时,可以从平坝县当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利用国家制订的一些法律条例,拟订一些平坝县养老保险的方法,让新农保工作步入到法制的道路上来。来保障平坝县新农保工作的可持续推行,使其向良性方向运行。

4.4扩展基金筹资渠道并加强基金管理机制

对于贵州来说经济是比较落后的,平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与继续实施必然脱离不了资金支撑。国家中央财政要直接加大养老基金的援助力度。多设立几个缴纳新农保的档次,对于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可以根据该组织的经济实力为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群众缴纳一定的保费补助。缓解群众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压力,农保的缴费可以把整年一次缴清改为分期收缴。

必须要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与管理,首先、监管部门职责要明确并加强管理,明确负责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分工与责任,提高公开化水平。其次、强化监管责任。不管是任何单位还是任何人都不能对新农保基金进行挤占、转借、挪用和截留,更加不能用于任何形式的投资。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定的,必须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于有些伪造证件来领取老金的人,当地的人力资源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管并责令其退还,违法犯罪的人交给司法机关去处理。

4.5提高管理效率并加强人才的培养

平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要从实际做起,切合上级的政策措施,对于工作条件要有条不絮,按部就班的实行,培养平坝县长期从事养老保险工作的管理人员,还要增强他们的工作素质。除此以外,还要认真对待新农保业务经办网络的建立的发展与人员的配备,加快完善平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运行信息化平台,培

养和引进高端的平坝县人才,以便于政府对养老保险信息的监管、信息的筛选以及排查等这方面问题的加强。

结语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保证了平坝县广大农村农民的基本生活,缩小了平坝县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完善了平坝县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农保适应了我国的国情。只有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来加快立法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养老管理机制的完善。探索出一条适应平坝县新农保发展的道路。让养老保障体系在平坝县全面建立。实现新农保制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鹏波.山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2]王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3]王以才,张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4]郑惠帆.贫困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5]于凤霞.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4

[6]董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3

[7]宁芳华.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D].沈阳:辽宁大学,2011

[8]姚家祥.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J].现代经济探讨,2007,(8)

[9]孔萍.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8)

[10]米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方法与制度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1]彭希哲,宋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2(05)

[12]陶纪坤.“新农保”方案的主要变化及完善对策[J].经济纵横,2010(05)

[13]于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述评[J].南京社会科学,2006,(11)

[14]胡文卿. 关于中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15]元德华.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2

致谢

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陈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从选题到完成,陈老师都给予了我细心的指导。在此谨向陈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科段毕业论文)

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如:11031020512002.doc。 3.网上提交截止时间:2014年6月17日18:00。 试题: 撰写一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论文。(100分) 一、目的: 课程论文考查方式旨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指定的题目,查阅收集文献,并对文献加以研读、分析和整理,对某一主题的进展、存在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评述,并从课程理论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从而达到培养查阅文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论文撰写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提高课程学习的效果的目的。 二、基本要求: 1.查阅至少10篇以上该主题论文文献资料:文献查阅可以通过图书馆馆藏书刊、中文学术期刊 网进行,应以近年来发表的学术刊物上的文章为主。 2.主题突出、逻辑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证充分:完成文献查阅之后,就要对资料进行消化、 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开始组织论文。课程论文必须紧扣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论述。正文部分应分若干部分,各部分需概括出小标题。 3.概念准确、文字通顺,语言规范:涉及的概念要准确理解,必要时要在文中说明清楚。要求文 字通顺,语言规范,专业术语使用正确,图表的制作要规范。 4.独立完成,禁止抄袭、剽窃:禁止从网上、其他书刊上全文或部分抄袭别人的文章,严禁从若 干文献中摘取部分章节段落,重新堆砌成自己的论文,严禁抄袭其他同学的课程论文。但课程论文允许引用文献中的观点、数据、甚至图表,但必须标明文献的出处。 5.字数:3000字以上。

关于养老保险的论文

关于养老保险的论文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 我国养老保险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由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构成。 20世纪80年代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试点开始进行改革探索,90年代改革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化,建立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模式,均衡单位负担;个人账户部分采取积累模式,体现个人责任,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企业招用的农民工。 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形成,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8%,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财政每年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养老保险资金补助。2007年中央财政给予养老保险资金补助873亿元、地方财政补助260亿元。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 基本养老金待遇:参加工作、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土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由于1997年前没有建立个人账户,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以补充个人账户养老金。 达到退休年龄,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缴费年限累计达到15年。达到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幅度为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2004年调整比例是60%,2006年是80%,2007年是100%。 从长远看,基本养老保险应当实行全国统筹,但是,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养老保险基金跨省调剂困难,实行全国统筹难度比较大。因此,统筹层次比较低,2007年底,全国共有17个省市实现了省级统筹,能够在全省统一调度使用养老保险基金,其他地方仍在实行县市级统筹。 统筹层次不高,难以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和调剂功能,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且转移接续困难,影响了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允许退还外来务工人员所缴的个人账户部分养老基金,形成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新农保的借鉴_王翠琴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新农保的借鉴 (1.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王翠琴1,黄庆堂2 [摘要]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独具特色、构建科学、保障有效,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当前,我国正 在积极推进新农保试点,日本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内容构成、改革经历等对我国新农保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的经验借鉴有:新农保的推行需要社会保险法的保驾护航;政府应成为新农保建设的最主要组织者;推崇公平,分类引导帮助农民加入新农保;注重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新农保基金应该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 [关键词]日本;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借鉴[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0)10-0091-06 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独具特色、构建科学、保障有效,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日本与我国同为东亚国家,文化相近,其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内容构成、改革经历等对我国新农保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路径1.家庭养老保障阶段(二战以前) 日本的农村养老保险不是横空出现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在日本政府的规划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够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二战前,日本农村处于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阶段,对老人的抚养都是以家庭为主。日本农户多为直系家庭,老年后生活依靠长子抚养、照顾,“家”制度在日本起主导作用。当时,农村只有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型的养老保险尚未实施。例如,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有1,368万人能享受到养老保险,仅占总就业人口4,284万的1/3,当时包括农民、个体经营者和无业者等共4,700多万人未能加入养老保险体系[1]。 2.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二战中恢复元气,工业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60年代,日本经济步入黄金发展时期,从事农林渔牧业的人数约为总劳动力的30%[2]。农村人口开 始出现老龄化、兼业化和城市化,具有抚养能力的人数逐渐减少,家庭自我保障的作用大为减弱,社会逐渐成为了抚养老人的主角。传统的以家庭为主体的生活保障体系已无法满足家庭成员的养老需求,进入城市和留在农村的劳动者迫切希望享受到社会保险的保障。从1958年起,日本政府开始着手酝酿建立面向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个体经营者的国民养老保险。1959年日本首次颁布了“国民年金法”,将排除在工薪阶层之外的广大农民、个体经营者依法强制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到20世纪60年代,凭着农村公共医疗和养老保险两大支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初具规模并开始得到迅速普及,日本进入了“国民皆保险”、“国民均年金”的福利时代。 3.农村养老保险的充实、扩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日本的养老保险具有灵活性,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包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内的日本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补充、改革和完善。日本政府于1970年制定了“农民养老金基金法” ,并于1971年1月开始实施。农民养老金基金同国民年金相辅相成,合力保障农民晚年生活,提高福利水平。参加农民养老金计划的被保险人数在1975年达到顶点,为116万人,占农业总就业人口791万人的15%,该制度成为农民参加国民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 [作者简介]王翠琴(1983-),女,湖北赤壁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保障;黄庆堂(1987-),男,广西梧州人,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2010-06-20 [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评估》(52204-09084)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09JZD0027)的阶段性成果。 2010年10月第32卷第10期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Y &MANAGEMENT Oct.2010Vol.32No.10 DOI:10.13253/https://www.360docs.net/doc/8818249699.html,ki.ddjjgl.2010.10.020

养老保险论文

养老保险论文 【摘要】老年人口队伍的急剧增大将会造成社会保障养老财政支出负担的加剧,不仅有可能使养老保险基金的供给陷入危机,也会因此增加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并进一步阻碍中国社会全面改革的进程。老龄化趋势使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正处在一个旧制度变革与新制度选择的关键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企业职工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试点开始进行改革探索,90年代改革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化,建立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模式,均衡单位负担;个人账户部分采取积累模式,体现个人责任,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形成,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8%,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财政每年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养老保险资金补助。2007年中央财政给予养老保险资金补助873亿元、地方财政补助260亿元。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 从长远看,基本养老保险应当实行全国统筹,但是,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实行全国统筹难度比较大。因此,统筹层次比较低,2007年底,全国共有17个省市实现了省级统筹,能够在全省统一调度使用养老保险基金,其他地方仍在实行县市级统筹。 统筹层次不高,难以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和调剂功能,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且转移接续困难,影响了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允许退还外来务工人员所缴的个人账户部分养老基金,形成“退保潮”,使养老保险制度名存实亡。 二、近年来养老保险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日益加剧,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越来越重的压力。我国在工业化中期的起始阶段、经济建设资金需求集中的情况下便进入老龄化,使资源配置陷入困境。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部分平衡方式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时,会造成资金需求的积聚增长,社会负担加重,对国家财政的稳定非常不利。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明显过窄,社会保险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大致法则,只有当覆盖范围最大时才会最强,目前,就全国而言,除国有,集体企业基本覆盖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大多数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尚游离在养老保险范围外,还有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至今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老年保障问题也尚未解决,这一问题不解决,社会保障关于权利保障、普遍性、平等性等基本原则就没落实,部分公民仍未享有相应的养老保险权益。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 1.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须进一步扩大。在新制度实施以后,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虽然从国有企业扩大到了非国有企业,参加保险的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全国范围来看,养老

关于提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于提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摘要: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时值新农保正在全面辅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已不仅仅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而是市场发展本身的客观必然。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动态帐户 1 农村养老保险的历程 时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经开始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80年代中期,就已经探索性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点阶段。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第二阶段为推广阶段。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第三阶段为衰退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不成功的,可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还没有来得及成长时就已面临夭折的危险,但它却切实关系到占我国人口约8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时值新农保正在全面辅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已不仅仅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而是市场发展本身的客观必然。 2 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 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让我们不得不去思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起步到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之间,还有一个相当大的跨度,它的关键就在于农村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毕业论文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 姓名:穆俊 学号:01110801015 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 院 专业班级:思想政治教育2008级 本科班 指导教师:左秀柒(副教 授)

完成时间:2012年05月15日 毕节学院教务处制

毕节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注:本表一式四份,两份用于装订完整文本,两份装入学生资料袋。 毕节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诚信声明书

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对本文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设计)作者:穆俊(签字)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 毕节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设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毕节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设计)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毕节学院。本人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毕节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网页制作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未经指导教师和毕节学院同意,本人不擅自发表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研究内容或利用毕业论文(设计)从事开发和盈利性活动。毕业后若发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研究成果,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作者第一单位署名应为“毕节学院”,成果发表时本人工作(学习)单位可以在备注中注明。 论文(设计)作者:穆俊(签字)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毕业 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口与劳动力基础发生了快速变革,传统的农村社会形态逐步瓦解,农村社会加快转型,表现为:传统小农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居民老龄化群体比重迅速增加,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在城市及城市周围,非正规居住的农村流动人口大量积聚。这就导致了农村家庭、集体和个人储蓄、养老功能的减弱,家庭养老面临挑战,集体养老保障功能弱化,储蓄养老保障功能不足。为此,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则成为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

选题的科研现状及前沿水平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采取个人、单位和国家等多方出资筹集养老基金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制度,它是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社会化养老保障的核心和基础。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和其它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处于早期试点的发展体制阶段,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尚未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本文借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解决农村居民养老的一些做法,力图在我国农村解决农村居民养老方面做点探索。 参 阅 文 献 【1】唐钧《问题与障碍: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的社会政策思考》宁波出版社 2003年 【2】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我著《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

【3】黄黎若莲《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老年服务需求》《学习与实践》(武汉)2006.12 【4】刘子兰《养老金计划挤出效应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6.12【5】周德民《长株潭沛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探析》《社会保障制度》2007.4【6】宋斌文张琳《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的实践与探索》《农业经济问题》2006.11 【7】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经济学家》2005.5 【8】樊天霞、徐鼎亚《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困境与出路》《上海经济研究》2005.6 【9】许雄奇、赖景生《21世纪中国农村社会保险体系的构想》《农村经济》2005.4 【10】武深树、邓真惠《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当代财经》2004.1 【11】姜木枝、张朝蓉《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计生纯女户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社会保障制度》2008.4 【12】郑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困境反思》《保险研究》2007.11

养老保险的探索论文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一、企业养老金概述 (1) (一)养老金的涵义 (1) (二)养老金的性质 (1) (三)养老金的核算主体 (2) (四)养老金计划的种类 (2) (五)养老金计提和支付模式 (3) 二、养老金的会计处理 (3) (一)养老金的核算原则 (3) (二)国外养老金会计处理 (4) (三)国内对于养老金的会计处理 (5) (四)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 (7) 三、我国养老金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8) (一)我国养老金会计存在的问题 (8) (二)完善我国养老金会计的改进建议 (10)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一直在不断努力寻求解决的途径,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会计处理上,西方国家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而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养老金的性质及养老金会计核算的原则;借鉴西方(主要是美国和IASC)养老金会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就两种养老金给付方式下的会计处理进行论述;结合我国养老金制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养老金计划及会计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企业养老金概述 (一)养老金的涵义 养老金(Pension),是用于养老的货币额,是政府或先前的雇主向已经结束其正常工作生涯或丧失工作能力的人提供的一种定期给付。陶玉琼(2004)在其文章中写道养老金,又称退休金,是指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用于保障其日后生活的资金。[1] 补充养老金(又称企业年金),赖永添等(2007)认为是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企业及其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愿建立、共同缴费,基金完全积累的补充养老保险。[2] 养老金计划又称退休金方案,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IAS 19)明确指出:“养老金计划是指雇主在职工退休时或退休后,提供养老金给职工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安排(不论是按年支付还是一笔付清),其养老金在职工退休前即可按文件条款或雇主惯例加以确定或估算。”[3]可见,养老金计划是指一个按规定原则给付养老金的预先承诺,再加上一些能够保证这个承诺实现的财务安排。它存在许多种分类方式,从融资方面来说,养老金计划存在着两种制度安排: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而根据养老金给付方式的不同,养老金计划又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福利计划。国际会计准则中论述雇佣后的受益计划分类为界定供款计划或是界定利益计划,经济物质的计划,作为来自其主要条款和条件。 (二)养老金的性质 养老金的性质问题,朱康萍(2004)认为它是养老金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企业养老金会计中一个基础且尚在讨论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会计处理和披露,为会计语言的表达提供一个基本指向。[4]从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养老金性质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有所不同,相关的观点有社会福利观、劳动报酬观和节约成本论等,但最主要的是前两种:一是“社会福利观”,二是“劳动报酬观”。 社会福利观认为,企业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福利,而在职时领取的工资则是按劳分配的体现。该观点反映在会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我国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面临着较为沉重的养老压力,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我国近9亿的农民的养老问题,更是成为中国目前绝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为此,我国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希图提早准备应对未来的养老难题。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实施的新农保较于旧农保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新农保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无论是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在制度实施过程控制力方面,还是在实施效果的保证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以求更好地完善现行制度。本文拟对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和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 China's new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China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but China's economy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the state, society and families are facing more heavy pressure on pension, pension issue has become China's major social problems in the next period of time, especially the pension problem in China in the last 900 million of the farmers, it is become a big problem now China never be ignored. This has been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to prepare to deal with future pension problems.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lthough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ol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has obvious advantages, but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also not perfect, whether it is in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cess control in power system, there are still imperfec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guarantee, which requires us to analysis and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论文 摘要:对我国学术界2006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如“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等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希翼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立法和制度建设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2006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综述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问题探讨 学者苏颖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角度出发,认为“由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快于城市”,加之“土地和家庭养老保障养老功能的弱化,应该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刘从龙从中国农村的养老现状出发,强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迫切需要发展。因为:一是农民养老不完全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其对社会稳定会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农村传统养老方式功能弱化,迫切需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农民的生产生活越来越依赖市场,迫切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学者赵慧洁,周田宇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党的十六要求出发,认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势在必行”。学者鲁晓明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论述了我国农村构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学者秦建文,石文伟从社会发展的微观和宏观层面指出:“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福建省福州市社会科学院张忠松通过对山区65岁以上老年农民养老问题的样本分析,发现山区老年人口面临经济供养总量低等诸多问题,呼吁山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亟待建立。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政府责任问题 关于中国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责任,学者赵建萍认为“政府应该承担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职能”。关于政府在个人账户基金组成方面的作用,学者刘汉屏,李英娟认为政府应该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主体之一,“在坚持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出资的前提下,政府还应该

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姓名廖承智 学号200930961013 院系公共事业管理系 年级09级 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 指导教师龙青松 二○一二年五月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廖承智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09级公共事业管理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兴义,562400) 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体制转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交纳保险金数额较低、管理水平低和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难度大等问题。其中筹集养老保险基金与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是关键,对此,哪些主体应该负责,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为实现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而努力。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 近年来,“三农”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目前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很少顾及到农民的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青壮年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再加上养老保障制度残缺不全,老年农民老无所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从农民的最基本的保障问题上下功夫,使农民老有所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一)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据统计分析,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1】

城镇养老保险论文

城镇养老保险论文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完善阶段(1995年后) 随着各地区、各部门实行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了保险 费用社会统筹、扩大保险范围,为了能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 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务院下发19956号《深化企业职工养老 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先后又下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社会保险法》等等。至此养老保险 制度进入较为完善的阶段,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水准,社会统筹,企业 补充养老保险等较为完整。 二、职工在办理退休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对策 因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全,持续探索、调整、完善的过程,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因为政策的衔接而产生一些问题。下面作者谈谈在职工办理退休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工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管理岗55岁,生产岗50岁。职工在办理退休前因工负伤,根据《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职工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待遇不变,同 时要实行工伤认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实行劳动水平鉴定。这样 不能按时办理退休,至少会顺延退休时间,因为工资待遇不变,养老 保险就在继续缴纳,职工在办理退休时,只能按法定退休年龄结止, 顺延后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可记入个人账户,但缴费时间不计作实际 缴费年限,这样就损害了职工的利益。作者认为既然职工已实际缴费,并能计入个人账户,就应该算作实际缴费年限。 2.长期合同制工人在办理退休时。1986年10月实行招用长期合同制 工人,需签订劳动合同,职工本人需缴纳标准工资的3%养老保险金。 现行办理退休时,长期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只有实际缴费 年限,未缴纳养老保险不计作工作年限。可当时是在国营企业中推广 实施,一些大型的企业执行得较早、较好,加之缺乏指导、监督,在

新型农村论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论文

新型农村论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论文 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探讨摘要:江西作为欠发地区之一,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财政、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筹资能力,了解资金筹措的瓶颈所在,提出拓宽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渠道:一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缴费档次;二是提升财政投入比例;三是努力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四是以税收支持新农保基金的筹集;五是建立新农保捐赠基金和发行社会保障彩票;六是探索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办法。 关键词:江西省;新农保;筹资机制;农村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74-02 一、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机制现状 根据国发[2009]32号文件,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办法》,办法规定:2009年在全省范围内的新建县、于都县、永丰县、万载县、乐安县、新余市渝水区、婺源县、修水县、鹰潭市月湖区、浮梁县、芦溪县等11个县(区)进行试点。 1.个人缴费。办法规定: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等五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根据江西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原则上按100元缴费起步。 2.集体补助。办法规定,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员缴费提供资助。从中可见,集体补助要根据村集体的经济状况来定,可补也可以不补。 3.政府补贴。对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参保人员,中央财政负责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省财政对参保人员缴费每人每年补助24元,县(市、区)财政补助6元。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由省、县(市、区)政府为其代缴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100元。其中省财政负担80%,县(市、区)负担20%。 二、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筹措与瓶颈分析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江西省11个试点县16~59周岁参保人数达211.38万,参保率79.17% [1]。省财政在2010年已拨付5 161万元,补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其中3.3万农村重度残疾人由省财政代缴养老保险费。 1.财政对新农保的支付能力。根据规定,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60岁以上的参保农民按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据测算,2008年中央财政对中国农村人口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数为535亿元左右,2008年中央财政收入为32 680.56亿元,这样中央财政对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数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64% [2]。中国持续二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自2000年以来,都是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中央政府完全能能力承担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任。2009年全国财

养老保险改革研究论文

养老保险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养老形势日趋严峻,养老保险制度面临问题较多,养老基金缺口较大,企业负担沉重,相关法律缺失,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本文剖析了我国养老保险改革问题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并进而提出若干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现状困境选择 【正文】 一、现状: (一)、制度“盲区”:保险对象游离于制度之外 在学术界,中国城市养老保险体系的涵盖对象被分为两部分:非正规和正规就业人群。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属于城市非正规就业人群?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刘贵平的定义是:非正规就业人群不仅包括近年来的下岗职工,还包括在城市的农民工、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以及自由职业者。在非正规就业人群中,有一半以上游离于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也就是说,中国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在其覆盖面上十分有限。① 是什么原因造成城市养老保险体系在这一环节出现“盲区”?“这些人要么是老板没有为他们缴纳部分养老保险金,要么是没有老板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事宜,这就使得他们不仅失去了雇主缴纳所带来的那一部分经济利益,而且还必须自行承担制度风险,因此导致这部分人群在可能的情况下宁可选择个人储蓄和人寿保险,也不愿选择社会养老保险。” 造成这一结果的制度原因是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成本昂贵并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企业应缴的养老保险缴费率高达薪金的20%,而雇员本人还需再缴纳8%。再加上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其他缴费,企业和员工的全部缴费高达薪金的40%多,在有些地区,实际缴费率甚至更高。这一缴费水平高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和瑞典、美国等发达国家。如此高昂的劳动成本不利于鼓励雇主为员工利益买单。 为进城农民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确实体现了政策的人文关怀,但一波又一波农民工退保潮让决策者感到尴尬。率先在全国推广农民工保险的广东省频现退保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措施.doc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措施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要措施。本文概述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况和必要性,通过数据资料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含义以及实施情况,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和观念等方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途径 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其目的是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其形式是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实现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制度最终形成公平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农村保障制度。本着多交多得的相关激励机制来保证农村参保人的权益,实现农村养老金全国统筹平衡的原则,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制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一直是我国社会的主体,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和原有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民生需要。虽然我国对于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做出了一些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施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取

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我国农村居民分布范围广,农民人口数量大,收入水平低,致使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施行和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农民自身方面,由于收入水平低,缴费压力大,个人参保意识差,所以农村居民难以积极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健全,养老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体系和办法不完善,致使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 2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2.1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使得农村传统的依赖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大大的减弱,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的突出和严峻,农村老年人的日常基本生活保障面临巨大的挑战,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的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我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随着劳动力的减少,我国农村传统的靠土地和家庭的养老方式不再能够起到足够的保障作用,面对农村“未富先老”的状态,能够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必须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健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之路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论文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二)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01年的38.8%增长到2006年的42.8%,覆盖率仍不足50%.显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三)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由政府代管,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所以,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使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农村才刚刚开始发展,保障制度亟待健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政策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口结构逐步老化,农村家庭保障日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农村人口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探讨 (一)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多层次养老制度制度体系,是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保险机制的要求,应全面覆盖无力缴费的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社会基本养老、企业年金、商业寿险、家庭保障等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第一层次: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力度。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供款的模式,即企业和个人为主,政府提供补贴,实行现收现付筹资方式。通过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不断提高参保率。由国家行政部门管理,执行保障和再分配功能。推行激励机制,对于多缴费者可以多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第二层次: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保障。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实行劳动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由企业为主,个人为辅供款,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对象为企业职工,执行保障和储蓄功能。实行激励机制,保证缴费者退休后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为充分的保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精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篇一: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建议口米红 摘要: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占多数、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大、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抚养系数增大、城乡区域发展差异显著增大的老年型国家里,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不仅意义重大, 而且十_届社会保障论坛三 等奖(2008)。 通过对表1中三大类地区实施“国家新农保”制度推进实施的政策仿真研究表明:第一类地区在20__—20__年、第二类地区20__—20__年和第三类地区在20__二20__年的累计参保覆盖率已经都能达到90%以上⑦, 这说明三大类农村地区在20__年完全能够实现全覆盖的目标, 完全能够在20__年之前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设想。 因此, “国家新农保”制度从2009年开始正式实施, 并从农业人口的10%到全覆盖的动态目标的最佳实现时间为:第一类别农村地区为:20__—20__年;第二类别农村地区为:20__—20__年;第三类别农村地区为:20__—20__年。 (二)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进和实施“国家新农保”制度,

篇二: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的调查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 农村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三农”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尤其是在党的十_大提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方针后,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省市逐步试点展开。我们此次在全国试点县中选择了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研究, 旨在了解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在基层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 以达到完善政策的目的。 一全国新农保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末, 我国总人口约为133474万, 其中农村人口约为71288万。新农保政策颁布以来, 全国分别在陕西省、云南省等31个省市选取了200多个县(地区)作为新农保试点县。 二大理州鹤庆县新农保的实施情况(一)大理州基本情况 云南省大理州辖12县市110个乡镇, 2009年底总人口约351.6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约306.3万人, 约占总人口的87.12%。总耕地面积19.08万公顷, 人均耕地0.93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3482元。自1995年大理州开始推行老农保制度以来, 截止到20__年3月, 全州除剑川、云龙两个县以外的10个县市均线后开展了此项工作, 全州共参保约3.6万人, 老农保参保率为1.1%。(二)鹤庆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