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特棱镜偏振像差的表征与检测

斯密特棱镜偏振像差的表征与检测
斯密特棱镜偏振像差的表征与检测

斯密特棱镜偏振像差的表征与检测

摘要:

为了检测和表征斯密特棱镜的偏振像差,提出弥散圆检测法和B值检测法,对两种方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具体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弥散圆检测对传统弥散圆检测法进行了补充,增加光斑中心距和光斑变形度测量使它能够表征棱镜偏振像差。B值检测基于自然光的矢量衍射公式,通过对B值的检测分析了偏振像差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

斯密特棱镜;弥散圆;B值;偏振像差

中图分类号:O 436.3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6.02.004

Abstract:

For th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chmidt prism polarization aberration,we put forward dispersion circle detection method and B value detection method and explain the theory of these two methods.We introduce the specific measur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8911132301.html,pared with traditional dispersion circle method,dispersion circle detection method includes the measurement of spot center and beam deformation

degree.Thereby they can attribute to prism polarization aberration.B value detection method is based on the vector diffraction formula of natural light.The detection of B value could represent to the size of polarization aberration.

Keywords:

Schmidt prism;dispersion circle;B value;polarization aberration

引言

在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中常用能量集中度比、分辨率等来评价,而这些都是基于标量衍射理论得出的。随着成像光学系统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偏振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在大数值孔径的光学系统中标量理论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高精度需求,而需要使用更高精度的光线矢量偏振分析方法[1]。偏振像差即光学系统对光波偏振态的改变所造成的像差,导致成像分辨率下降。国外对于偏振像差的检测使用米勒矩阵成像仪,该仪器能快速给定光学元件的米勒矩阵[2],从而获得偏振现象的振幅、相位、线性二次衰减和线性延迟、退偏特性等;国内对于偏振像差的检测主要是检测弥散光斑直径来判断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好坏,通过采用星敏感器或双四象限探测器的方法来计算光斑直径。本文提出了两种表征和检测施密特棱镜偏振像差的方法,一种基于瑞利判据原理提出的弥散圆检测方法,另一种以矢量衍射

为基础得到以B值大小来表征偏振像差。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精确、快速地检测施密特棱镜的偏振像差。通过实验验证两种方法的可靠性,将弥散圆检测和B值检测结合是棱镜偏振像差检测的有效方法。

1现象表征与机理表征

1.1现象表征

传统的弥散圆检测只检测弥散圆的半径,而这一个参数并不能够满足对偏振像差的描述。因此基于偏振像差的检测需要,在测量弥散圆半径的基础上增加了测量衍射光斑分裂成两个弥散斑的中心距离,由于光斑分裂中央零级衍射斑不是一个圆,因此用弥散圆的不圆度即变形度[3]来表示成像质量。本方法以瑞利判据为依据,当衍射图样重合区中点的光强值约为每个衍射图样中心最亮处强度的74%,此时的分辨极限角ε0=0.61λ/a(a为圆孔半径),恰好可以分辨两个弥散斑,当重合区中点光强值大于74%时,则无法分辨出两个弥散斑。但是瑞利判据只讨论两个点光源连线上的光强分布,是按一维处理的,而实际的视场是二维的[4],如图1所示。因此即使两个点光源接近到瑞利分辨率极限ε=0.85ε0时,一维图已不能分辨出两个点物的像,而二维图仍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两个点物的像。由二维图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两个光斑的中心距离,中心距离的不同代表着偏振像差的大小不同,而弥散圆的变形度可以作为光束通过棱镜后成像质量好坏

的评价参数。

弥散圆检测是对棱镜偏振像差具体表现形式的检测,不局限于只测量弥散斑半径大小。将分裂光斑中心距之间的距离作为表征偏振像差的一个参数,距离越大则偏振像差越大,以变形度来表示成像质量,两者共同表示偏振像差。

1.2B因子表征

自然光通过斯密特棱镜的矢量衍射光强分布[5]

I=[4abfλsinc(kxaf)sinc(kyb2f)]2[12+1-2B22cos(kybf)]

(1)

式中:a=b=1 mm;f=300 mm;λ=632.8 nm;k=2π/λ。式(1)表明,垂直于y轴方向的光强值受到B值大小的影响,且光斑为对称分裂使检测结果更可靠。当棱镜结构角已定时,B值成为决定y方向光强分布的唯一因子。B从0~1

的变化过程中,y轴方向的光强由一个峰逐渐对称分裂成双峰,直到最终分裂成为双像。B=0时得到峰值最大、宽度最

窄的单个光斑;B≠0时峰值光强降低,光斑逐渐展宽;

B>0.756时出现双峰,且双峰间距随着B值的增大而增大;

B=1时双峰间距达到最大,变为明显的两个光斑。

由式(1)可得光斑分裂后的光强及峰值偏移量与B值

之间的关系如图2(b)所示,随着B值的增大,光强和峰值位置也随着发生变化,因此B值的大小不仅决定着衍射像是否分裂还决定着分裂光斑的大小以及光强大小。基于B值对

成像质量的这种影响,完全可用B值大小表示偏振像差大小。用弥散圆检测一个重要参数是分裂光斑之间的中心距,而由图2(a)的关系可以看出,偏移量随着B值的增大而增大,B值大小决定双峰中心间距,因此这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具有

一致性。

2弥散圆检测与B值检测

2.1弥散圆检测方法

本方法以瑞利判据为依据通过提取出目标像的能量区间,得到二维弥散斑,并测量两弥散斑中心之间的距离以及弥散圆变形度,最后用GUI编写程序界面[6]。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读取图像,截取图像中的目标区域,所选的判

读区域不应太大,以避免背景噪声对灰度能量的积分造成影响。通过对所选区域的高斯低通滤波进行边缘检测滤除噪声,将处理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变换,以此图像的行和列为参量用contour函数即可画出灰度值的二维等高曲线,并由两弥

散斑中心之间的像素个数,使用CCD感光区在透镜焦平面上接收图像,像素个数乘以CCD的像元尺寸来计算出中心距离。弥散圆变形度通过利用Canny算法搜索光斑边缘,再使用Hough变换计算光斑几何中心位置和半径[7],由零级衍射光斑半径减去分裂光斑半径再除以分裂光斑半径即为变形度。

2.2B值检测原理

(1)一束单色光先通过透光轴方向为x轴的线偏器,再

依次通过斯密特棱镜和透光轴沿x轴方向的检偏器,得到出射光束的Jones矢量为

2.3实用性对比

弥散圆检测棱镜偏振像差时,人眼看到的是弥散斑的几何形状,而不是能量分布,给测试结果带来误差。采用CCD 作为接收器,可以实现多人同时观察弥散斑形状分布,并且通过判读软件可以精确反映弥散斑能量分布情况,降低误差。弥散斑正是偏振像差大小的直接表现,使用光斑中心距和弥散圆变形度这两个参数来表示偏振像差,此方法可应用于棱镜成像质量的快速检测。B因子表征偏振像差是以B值作为棱镜的结构特性参数,B值的大小造成光斑分裂,光强峰值偏移以及光强的变化,是产生偏振像差根本原因,因此B值可方便技术工作者直观判断导致偏振像差的大小的屋脊面

反射相移差的大小[8],可在棱镜制造过程中衡量棱镜性能。这两种方法用前者不能直接得到后者的大小,用后者不能给出前者的直观效果。因此将两者结合应用既表征了像差现象的大小,又表征了像差源的大小是检测棱镜偏振像差的最可靠方法。

3实验对比

通过实验可以对两种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使用HeNe 激光器作为光源分别照射2个不同的斯密特棱镜样品,棱镜的材料都为K9玻璃。采用的CCD型号为DHHV1351UM,像

元尺寸为5.2 μm×5.2 μm。样品1是无膜层的裸棱镜,样品2是镀有铝膜的屋脊棱镜。在屋脊面镀制相位膜层可以改变P、S波反射相移差即改变B值大小[9],是偏振像差矫正的主要途径。

弥散圆检测以界面形式表示,将实验拍摄的图片输入后经处理以等高线形式输出,由等高图的纵坐标读出到两个光斑中心之间的像素个数为25个再乘以CCD像元尺寸就是中心距,变形度通过对输入图片的程序判读得到光斑的半径尺寸再通过计算获得。

由图4可得经过弥散圆检测的两分裂光斑中心距为0.13 mm。样品2由于屋脊面镀制相位膜层,二维图中心为一个完整圆而不发生分裂,如图5所示。表1为B值检测法所测出两相样品的B值,样品1裸

4总结

弥散圆检测以瑞利判据为依据,通过增加测量衍射光斑分裂的中心距离和弥散圆变形度这两个参数来完成偏振像

差的表征。B值检测基于棱镜矢量衍射公式得出,以B值的大小来表征棱镜偏振像差。衍射光斑分裂成两个弥散斑是棱镜偏振像差的具体表现形式,而B值大小是导致偏振像差产生的根源。对于两个不同样品的棱镜检测,均得到和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既说明了偏振像差的形式大小,又表明了像差源的大小,对于棱镜的制造及检测具

有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庞武斌,岑兆丰,李晓彤,等.偏振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2,61(23):234202.

[2]LU J J,SUN X P,ZHU W B.The splitting mechanism of zero order diffraction pattern by roof prisms[J].Journal of Optics,2013,42(4):367375.

[3]卢进军,朱维兵.斯密特棱镜偏振特性的Mueller矩阵法分析和检测[J].光学仪器,2013,35(1):1217.

[4]卢进军,杨凯,孙雪平,等.Schmidt棱镜偏振像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3,33(11):1108001.

[5]涂远莹,王向朝.一种基于线性模型的光刻投影物镜偏振像差补偿方法[J].光学学报,2013,33(6):0622002.

[6]赵海滨.MATLAB应用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7]刘鲲,姜志平,方海涛.激光光斑有效区域检测技术[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10):7073.

[8]YUN G,CRABTREE K,CHIPMAN R A.Properties of the polarization ray tracing matirx[C]//Proceedings of SPIE 6682,Polarization 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Ⅲ.San Diego,CA:SPIE,2007,6682:66820Z.

[9]KUBOTA H.Wave optics[M].Beijing:Science Press,1983:

353.

(编辑:程爱婕)

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

图2 二向色性起偏 图1 平面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 实验名称 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桌 号 教 室 基础教学楼1406 实验日期 20 年 月 日 时段 指导教师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光偏振基本规律的认识。 2. 了解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基本方法。 3. 验证马吕斯定律。 4.1/4波片,1/2波片的研究; 5.利用旋光现象测定蔗糖溶液浓度 二. 实验仪器 导轨和机座, 氦氖激光器(功率约5mW ), 激光器架, 偏振片波片架, 滑动座(5个), 光传感器(光电探头),光功率测试仪,偏振片(两个),1/4波片(波长632.8nm ),1/2波片(波长632.8nm ),透明蔗糖溶液,螺丝刀 三. 实验原理(请携带并参阅大学物理课本) 1. 偏振光的基本概念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它的电矢量 和磁矢量 相互垂直,并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C 。通常人们用电矢量 代表光的振动方向,并将电矢量和光的传播方向C 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光的振动面。在传播过程中,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始终在某一确定方向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如图1(a)所示。振动面的取向和光波电矢 量的大小随时间作有规律的变化,光波电矢量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轨迹呈椭圆或圆时,称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人眼逆光来看,若电矢量末端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称 评 分 教师签字

图3 双折射起偏原理图 为右旋椭圆或右旋圆偏振光,反之为左旋。通常光源发出的光波有与光波传播方向相垂直的一切可能的振动方向,没有一个方向的振动比其它方向更占优势。这种光源发射的光对外不显现偏振的性质,称为自然光,如图1(b)所示;如果光波电矢量的振动在传播过程中只是在某一确定方向上占优势,则此偏振光称为部分偏振光,如图1(c)所示。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器件称为起偏器,用来检验偏振光的器件称为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和检偏器是互为通用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起偏和检偏方法。 2. 二向色性起偏、马呂斯定律、双折射起偏及波片 物质对不同方向的光振动具有选择吸收的性质,称为二向色性。当自然光射到偏振片上时,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垂直的光被吸收,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光透过偏振片,从而获得偏振光。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后,只剩下沿透光方向的光振动,透射光成为平面偏振光(见图2所示)。 若在偏振片P 1后面再放一偏振片P 2,P 2就可以用作检验经P 1后的光是否为偏振光,即P 2 起了检偏器的作用。当起偏器P 1和检偏器P 2的偏振化方向间有一夹角,则通过检偏器P 2的偏振光强度满足马呂斯定律: (1) 当θ= 时,I=I 0, 光强最大;当θ= 时,I =0,出现消光现象;当θ为其它值时,透射光强介于0~I 0之间。 (1)双折射起偏 某些单轴晶体(如方解石和石英等)具有双折射现象。当一束自然光射到这些晶体上时,在界面射入晶体内部的折射光常为传播方向不同的两束折射光线,这两束折射光是光矢量振动方向不同的线偏振光。其中一束折射光 ,称为寻常光(或O 光);另一束折射光 ,其振动在 内,称为非常光(或e 光),如图3所示。 研究发现,这类晶体存在这样一个方向,沿该方向传播的光 ,该方向称为光轴。 主平面: 主截面: (2)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自然光在两种透明媒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就能成为部分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而且反射光中垂直入射面的振动较强,折射光中平行入射面的振动较强。实验发现,当改变入射角i 时,反射光的偏振程度也随之改变,当i 等于特定角0i 时,反射光只有垂直于入

偏振光的观察与分析

偏振光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内容及数据处理要求】 1)将半导体激光器、功率计探头与激光功率计后面板上的相应插座相连。 2)在光学导轨一端分别安装半导体激光器和功率计探头,开启功率计,选择直径为6.0 mm 的圆孔作为功率计 探头的入射光阑。 3)调整激光器、功率计探头在支架上的固定高度及激光器的二维调节螺旋,使激光束同轴等高地平行射入功率计探头的Φ6.0光阑孔中。 4)验证马吕斯定律 ① 在靠近激光器的一侧加入一个偏振片并调整其高度与激光器、功率计探头同轴等高。旋转偏振片使功率计的示数为极大值(功率计应选恰当档位,如2 mW )。 ② 对功率计清零:先用白屏紧贴半导体激光器遮住激光,调节功率计的“调零”旋钮使其示数为0,然后拿走白屏。 ③ 在靠近功率计探头的一侧加入另一个偏振片(作检偏器),并调整其高度与之前安装的光学元件同轴等高,并对功率计清零。 ④ 转动检偏器直至功率计的示数恰好为零,记录下检偏器上的角度θ0和功率计示数;接着以此角度为基准,沿同一方向转动检偏器,每转15°就记录下检偏器上的角度θ和相应的功率计示数。 数据处理要求:以加入检偏器后功率计的最大示数作为I 0,先由马吕斯定律计算出各相对角度α所对应的理论功率,然后在同一坐标纸上绘出马吕斯定律的理论曲线和实测值拟合曲线,计算各α对应功率值的百分偏差,并根据结果得出是否验证的结论。 注意:相对角度α(090θθ=-?-)是因为功率计示数为0时,检偏器与起偏器的透振方向夹角为90°。实验中每加入一个光学元件,就需要对功率计进行清零,以消除由该元件折射、反射进入功率计探头的杂散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产生和鉴别(椭)圆偏振光 ① 紧接4)的第④步,转动检偏器重新使功率计示数为零(系统处于消光状态)此时检偏器的角度记为初始位置0θ。 ② 在起偏器和检偏器之间插入1/4波片,旋转1/4波片角度使功率计示数有极大值,然后调整1/4波片使与之前安装的光学元件同轴等高,并对功率计清零。 ③旋转1/4波片使系统重新进入消光状态(1/4波片的光轴与起偏器的透振方向平行或垂直),此时1/4波片的角度记为φ0。 缓慢旋转检偏器一周,记录功率计出现的4个极值及与之相应的检偏器角度θ。 ④ 以φ0为基准沿同一方向旋转1/4波片,每旋转15°,先记录检偏器在初始位置θ0时功率计的示数,然后缓慢旋转检偏器一周,记录功率计出现的4个极值及与之相应的检偏器角度θ。 数据处理:分析得出1/4波片转动0°、30°、45°、60°、90°等时出射光的偏振状态,并讨论1/4波片对线偏振入射光偏振态的影响。

偏振片

偏振片polarizing film 也叫偏光片。是将自然光转化成偏振光的光学元件。主要由原光片、保护膜、压敏胶层及其他功能性光学薄膜层压而成的复合光学薄膜材料。主要结构为原光片,其由聚乙烯醇(PVA)膜和上下各一层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膜组成。 当光波通过偏振片时,其中正交偏振分量之一被偏振片强烈吸收,而对另一分量则吸收较弱,因此可以用偏振片将自然光转换为线偏振光。 偏振片对入射光具有遮蔽和透过的功能,可使纵向光或横向光一种透过,一种遮蔽。它是由偏振膜、内保护膜、压敏胶层及外保护膜层压而成的复合材料。有黑白和彩色二类,按应用又可分成透射、透反射及反透射三类。一般用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醇薄膜作为基片,再浸染具有强烈二向色性的碘,经硼酸水溶液还原稳定后,再将其单向拉伸4~5倍制成。拉伸后,碘分子则整齐地被吸附在排列在该薄膜上面,具有起偏或检偏性能 分类 按基本结构,偏振片一般分为: 透射型偏振片。 反射型偏振片:在透射型偏振片的基础上,以压敏胶层粘合一层反射膜。 半透型偏振片:在透射型偏振片的基础上,以压敏胶层粘合一层半透膜。 常见的起偏或检偏的元件构成有两种: 1.光学棱镜。如尼科耳棱镜、格兰棱镜等,它是利用光学双折射的原理制成的; 2.偏振片。它是利用聚乙烯醇塑胶膜制成,它具有梳状长链形结构分子,这些分子平行排列在同一方向上,此时胶膜只允许垂直于排列方向的光振动通过,因而产生线偏振光. 要求 偏振片外观要求膜面尽量平整光洁,无气泡、脏点、顶伤、条纹、划伤、折痕、刮伤、擦伤等用肉眼直视可发现的弊病等缺陷,周边无锯齿。允许的缺陷个数应小于12,翘曲度应小于“+/一”5cm。 偏振片可以把入射光、复合光、或单色光变成线偏振光,再经过偏振片使光完全消光。

光的偏振特性研究

实验7 光的偏振特性研究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但是还不能说明光波是纵波还是横波。而光的偏振现象清楚地显示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说明光是横波。1808年法国物理学家马吕斯(Malus,1775—1812)研究双折射时发现折射的两束光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偏振。此后又有布儒斯特(Brewster,1781—1868)定律和色偏振等一些新发现。 光的偏振有别于光的其它性质,人的感觉器官不能感觉偏振的存在。光的偏振使人们对光的传播规律(反射、折射、吸收和散射)有了新的认识。本实验通过对偏振光的观察、分析和测量,加深对光的偏振基本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偏振光的应用很广泛,从立体电影、晶体性质研究到光学计量、光弹、薄膜、光通信、实验应力分析等技术领域都有巧妙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了解偏振光的产生方法和检验方法。 2. 了解波片的作用和用1/4波片产生椭圆和圆偏振光及其检验方法。 3. 通过布儒斯特角的测定,测得玻璃的折射率。 4. 验证马吕斯定律。 二、实验原理 1. 自然光和偏振光 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中的电矢量E就是光波的振动矢量,称作光矢量。通常,光源发出的光波,其电矢量的振动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上作无规则的取向。在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矢量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振动状态,被称为光的偏振态。光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所组成的平面称为振动面。按照光矢量振动的不同状态,通常把光波分为自然光、部分偏振光、线偏振光(平面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五种形式。 如果光矢量的方向是任意的,且在各方向上光矢量大小的时间平均值是相等的,这种光称为自然光。自然光通过介质的反射、折射、吸收和散射后,光波的电矢量的振动在某个方向具有相对优势,而使其分布对传播方向不再对称。具有这种取向特征的光,统称为偏振光。 偏振光可分为部分偏振光、线偏振光(平面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如果光矢量可以采取任何方向,但不同方向的振幅不同,某一方向振动的振幅最强,而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动最弱,这种光为部分偏振光。如果光矢量的振动限于某一固定方向,则这种光称为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如果光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有规律的变化,且光矢量的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的轨迹是椭圆,则称为椭圆偏振光;如果是圆则称为圆偏振光。 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过程称为起偏,用于起偏的装置称为起偏器;鉴别光的偏振状态的过程称为检偏,它所使用的装置称为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和检偏器是可以通用的。本实验所用的起偏器和检偏器均为分子型薄膜偏振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系列之偏振光的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偏振光的分析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光的偏振现象的认识。 2.学习直线偏振光的产生与检验方法,了解圆偏振光和正椭圆偏振光的产生和定性检验方法。 【实验仪器】 He-Ne 激光器、光具座、偏振片(两块)、632.8nm 的1/4 波片(两块)、玻璃平板及刻度盘、白屏等。 【实验原理】 1.光的偏振状态 偏振是指振动方向相对于波的传播方向的一种空间取向作用。它是横波的重要特性。光在传播过程中,若电矢量的振动只局限在某一确定平面内,这种光称为直线偏振光,又叫平面偏振光(因其电矢量的振动在同一平面内);若光波电矢量的振动随时间作有规律的改变,即电矢量的末端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轨迹是圆或椭圆,这样的光称为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若光波电矢量的振动只在某一确定的方向上占优势,而在和它正交的方向上最弱,各方向的振动无固定的位相关系,这种光称为部分偏振光。直线偏振光垂直通过波片的偏振状态 入射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 与波片光轴间的夹角 光 ≠ 0°,≠ 45°,≠ 90° 转过2的直线偏振光 正椭圆偏振光,长短轴之 比为tg,ctg 内切于边长比为tg的矩 形的椭圆偏振光

【实验内容】 1.测定玻璃对激光波长的折射率 2.产生并检验圆偏振光 3.产生并检验椭圆偏振光 【数据表格与数据记录】 pιl p2I i p3 =^l-^I = ∣250o-307o∣ = 57o i pi =?φ1-φ↑=∣250o - 306o∣ = 56°i p5 =^l-^I= ∣250o - 308o∣ = 58o. =?φ1~φ↑=∣250o-307o∣ = 57o ^=^l-^I = I250o-306o∣ = 56° -_ G+?…+S? _ s7o I P _ γ_ D 7 tan- n- tan57o =1.5399 现象:两次最亮,两次消光。结论:圆偏振光

光的偏振现的研究

图 2 二向色性起偏 图1 平面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 实验名称 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桌 号 教 室 基础教学楼1406 实验日期 20 年 月 日 时段 指导教师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光偏振基本规律的认识。 2. 了解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基本方法。 3. 验证马吕斯定律。 4.1/4波片,1/2波片的研究; 5.利用旋光现象测定蔗糖溶液浓度 二. 实验仪器 导轨和机座, 氦氖激光器(功率约5mW ), 激光器架, 偏振片波片架, 滑动座(5个), 光传感器(光电探头),光功率测试仪,偏振片(两个),1/4波片(波长632.8nm ),1/2波片(波1. 偏振光的基本概念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它的电矢量 和磁矢量 相互垂直,并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C 。通常人们用电矢量 代表光的振动方在传播过程中,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始终在某一确定方向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如图1(a)所示。振动面的取向和光波电矢 量的大小随时间作有规律的变化,光波电矢量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轨迹呈椭圆或圆时,称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人眼逆光来看,若电矢量末端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称 评 分 教师签字

图3 双折射起偏原理图 为右旋椭圆或右旋圆偏振光,反之为左旋。通常光源发出的光波有与光波传播方向相垂直的一切可能的振动方向,没有一个方向的振动比其它方向更占优势。这种光源发射的光对外不显现偏振的性质,称为自然光,如图1(b)所示;如果光波电矢量的振动在传播过程中只是在某一确定方向上占优势,则此偏振光称为部分偏振光,如图1(c)所示。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器件称为起偏器,用来检验偏振光的器件称为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和检偏器是互为通用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起偏和检偏方法。 2. 二向色性起偏、马呂斯定律、双折射起偏及波片 物质对不同方向的光振动具有选择吸收的性质,称为二向色性。当自然光射到偏振片上时,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垂直的光被吸收,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光透过偏振片,从而获得偏振光。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后,只剩下沿透光方向的光振动,透射光成为平面偏振光(见图2所示)。 若在偏振片P 1后面再放一偏振片P 2,P 2就可以用作检验经P 1后的光是否为偏振光,即P 2 起了检偏器的作用。当起偏器P 1和检偏器P 2的偏振化方向间有一夹角,则通过检偏器P 2的偏振光强度满足马呂斯定律: (1) 当θ= 时,I=I 0, 光强最大;当θ= 时,I =0,出现消光现象;当θ为其它值时,透射光强介 于0~I 0之间。 (1)双折射起偏 某些单轴晶体(如方解石和石英等)具有双折射现象。当一束自然光射到这些晶体上时,在界面射入晶体内部的折射光常为传播方向不同的两束折射光线,这两束折射光是光矢量振动方向不同的线偏振光。其中一束折射光 ,称为寻常光(或O 光);另一束折射光 ,其振动在 内,称为非常光(或e 光),如图3所示。 研究发现,这类晶体存在这样一个方向,沿该方向传播的光 ,该方向称为光轴。 主平面: 主截面: (2)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自然光在两种透明媒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就能成为部分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而且反射光中垂直入射面的振动较强,折射光中平行入射面的振动较强。实验发现,当改变入射角i 时,反射光的偏振程度也随之改变,当i 等于特定角0i 时,反射光只有垂直于入

实验七偏振现象的观测与分析

实验七 偏振现象的观测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偏振光的了解; 2 掌握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器、偏振片(2片)、半波片、光屏、凸透镜 三、实验原理 1 能使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装置或器件,称起偏器;用来检验偏振光的装置或器件, 称检偏器。按光的振动状态不同,可分为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沿同一方向传播的两列频率相同的线偏振光,如果他们的振动方向垂直且具有固定的相位差ΔΦ,当ΔΦ=k π (k =0,±1,…)合成光矢量末端的轨迹是一条直线,称为线偏振光,当ΔΦ=(2k +1)π/2 ,且振幅相等时,合成光矢量末端的轨迹是圆,称为圆偏振光,其它情况当 ΔΦ≠k π和ΔΦ≠(2k +1)π/2 时则为椭圆偏振光。如图1所示。 (其中点表示垂直于纸面振动的光,直线为平行于纸面振动的光) 2 偏振片:对某一方向的光有强烈的吸收,而对与之垂直的光振动则吸收很少,这样的波 片称偏振片。因此偏振片基本上只允许某一特定方向的光振动通过,这一方向称之为偏振片的偏振方向。 3 由晶体双折射产生偏振 一束光照射到晶体上会产生双折射现象,出来两束光线,一束o 光,一束e 光。 O 光遵从折射定律,e 光不遵从折射定律。 光轴:晶体内存在一个特殊方向,光沿该方向传播时不产生双折射现象。 主平面:由光线和光轴组成的平面。O 光的光振动垂直与主平面,e 光的光振动在主平 面内。 4 半波片的原理 如图(2)所示,当振幅为A 的平面偏振光垂直入射到表面平行光轴的双折射晶片时,若振动方向与晶片光轴的夹角为α,则在晶片表面上o 光和e 光的振动分别为Asin α 和Acos α,它们的相位相同,进入晶片后,o 光和e 光虽然沿同一方向传播,但具有 不同的速度,因此,经过厚度为d 的晶片后,o 光和e 光之间将产生相差δ。而且有: 自然光: 部分偏振光: 线偏振光: 图1

大学物理实验《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

实验3.8 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 偏振光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是,证明了光是横波。同时,偏振光在很多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偏振现象应用在摄影技术中可大大减小反射光的影响,利用电光效应制作电光开关等。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光波传播规律的认识。 2.掌握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方法。 3.观察布儒斯特角及测定玻璃折射率。 4.观测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实验仪器】 光具座、激光器、光点检流计、起偏器、检偏器、1/4波片、1/2波片、光电转换装置、观测布儒斯特角装置、带小孔光屏、钠光灯。 【实验原理】 按照光的电磁理论,光波就是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所以光波也是横波。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磁辐射同物质相互作用时,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场,因此常以电矢量作为光波的振动矢量。其振动方向相对于传播方向的一种空间取向称为偏振,光的这种偏

振现象是横波的特征。 根据偏振的概念,如果电矢量的振动只限于某 一确定方向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亦称线偏振光; 如果电矢量随时间作有规律的变化,其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轨迹呈椭圆(或圆),这样的光称为椭圆偏 振光(或圆偏振光);若电矢量的取向与大小都随时间作无规则变 化,各方向的取向率相同,称为自然光,如图3-26所示;若电矢 量在某一确定的方向上最强,且各向的电振动无固定相位关系, 则称为偏振光。 1.获得偏振光的方法 (1)非金属镜面的反射,当自然光从空气照射在折射率为n 的非金属镜面(如玻璃、水等)上,反射光与折射光都将成为部 分偏振光。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特定值φ0时,镜面反射光成为完 全偏振光,其振动面垂直于射面,这时入射角φ称为布儒斯特角, 也称起偏振角,由布儒斯特定律得: 0tan n φ= (3-51) 其中,n 为折射率。 (2)多层玻璃片的折射,当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叠在 一起的多层平行玻璃片上时,经过多次反射后透过的光就近似于 线偏振光,其振动在入射面。 图3-26 自然光

偏振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研究

偏振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研究 摘要:本课题研究的是光学实验中常用到的偏振光实验仪以及光的偏振性质,并对其中的旋光实验内容进行了扩充。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光学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偏振光)的介绍,包括光的分类、偏振光的获得、波晶片、半波片、四分之一波片;第二部分为对WZP-1偏振光实验仪结构和原理的简要介绍;第三部分为偏振光实验仪的调节与使用,包括仪器的调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和处理、实验注意事项。 关键词:偏振光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角波片旋光现象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arization i

贵州民族学院毕业论文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is commonly used in optical experiments to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and the polarized nature of light polarization, and optical rotation experiment in which the content was expanded.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ctions: The first part of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WZP-1 polarized light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second part is the basics of optics (particularly polarized light) is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light, polarized light access to, wave chip, half slide, slide a quarter; third part is the regulation of polarized light and use of experimental apparatus, including instruments of regulation, experimental theory, experimental procedur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experimental Note. Keywords: Polarized-light Malus-law Brewster-angle Slide Optical-phenomena 目录 绪论 (1) 第1章光波的偏振态及其分析方法 (1) ii

光无源器件——偏振分光棱镜的设计

光无源器件——偏振分光棱镜的设计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光纤技术与应用 设计题目:偏振分光棱镜 院系:航天学院 班级: 0921103 姓名:董涛 学号: 1092110319 指导教师:张爱红 设计时间: 2012 年 04 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偏振分光棱镜的设计 设计目的 光无源器件是光纤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光纤应用领域不可缺少的元器件。常见的光无源器件有连接器、耦合器、波分复用器、调制器、光开关、环形器、隔离器、衰减器等。 目前,光无源器件正朝着高性能、高集成、低损耗的方向发展,由一个双光纤头配合一个自聚焦透镜构成的双光纤准直器来替代两个单光纤准直器,大大缩小了器件的尺寸,在解波分复用器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三端口或三端口以上的光无源器件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结构。但是,由于共用一个自聚焦透镜,通过双光纤准直器出射的两条光束并不严格平行,往往需要用棱镜或棱镜组通过特定的耦合角度与其匹配。常用的棱镜组有屋脊棱镜和渥拉斯顿棱镜。另外在许多偏振无关的光无源器件中,往往需要将输入光束中正交的偏振态分光、处理,然后再合光,因此偏振光合束器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设计一种新型偏振分光棱镜组,在实现双光纤准直器角度匹配的同时,实现合光功能。其结构简单,加工、检测方便,可以将这种结构应用于光环行器和偏振光合束器中。 设计原理 既然是一种棱镜光学元件,其工作原理遵守光学的基本规律、几何光学理论和物理光学理论,各项技术指标、计算公式和测试方法对其都适用。 在设计之前,需要计算双光纤准直器的角度匹配。其光路图(图1):

偏振光的观察与研究

实验报告 PB09214023葛志浩 PB09214047卢焘 2011-11-22 得分: 实验题目:偏振光的观察与研究 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偏振的基本概念。 2.了解偏振光的分类以及产生和检验方法,掌握马吕斯定律。 3.观测布儒斯特角及测定玻璃折射率。 4.观测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实验仪器:激光器,起偏器,检偏器,硅光电池,1/4波片,光电流放大器,分束板。 实验原理: 一,偏振光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光的偏振是指光的振动方向不变,或光矢量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轨迹呈椭圆或圆的现象。光有五种偏振态:自然光(非偏振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 二,产生偏振光的方法: 1,利用光在界面反射和透射时光的偏振现象。 反射光中的垂直于入射面的光振动(称s 分量)多于平行于入射面的光振动(称p 分量);而透射光则正好相反。在改变入射角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入射角为一特定值(称为布雷斯特角)时,反射光成为完全线偏振光(s 分量)。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而且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垂直,这种现象称之为布儒斯特定律。该方法是可以获得线偏振光的方法之一。通过测量介质的布雷斯特角可以得到介质的折射率。 1 2 n n tg =α )1( 2,利用光学棱镜,如尼科尔棱镜,格兰棱镜等。 3,利用偏振片。 三,改变光的偏振态的元件——波晶片。 平面偏振光垂直入射晶片,如果光轴平行于晶片表面,会产生比较特殊的双折射现象,这时非常光e 和寻常光o 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但速度不同,因而从晶片出射时会产生相位差。 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其振动方向与波片光轴成角θ,则出射光的偏振态与θ的关系如下: 1,2 0π θ或=时,出射光为线偏振光; 2,4 π θ= 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 3,θ为其它值时,出射光为椭圆偏振光。 利用偏振片可以由自然光得到线偏振光,利用1/4波

偏振分光棱镜

偏振分光棱镜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偏振分光棱镜 偏振分光棱镜能把入射的非偏振光分成两束垂直的线偏光。其中P偏光完全通过,而S偏光以45度角被反射,出射方向与P光成90度角。此偏振分光棱镜由一对高精度直角棱镜胶合而成,其中一个棱镜的斜边上镀有偏振分光介质膜偏振分光棱镜(PBS)是一种将一束入射光分成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两束光的光学元件。但与一般的光学分束元件不同,由它分出的两束光之间有特殊的关系,即:它们都是线偏振光,且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如下图所示。 偏振分光棱镜 提问: Q1:一束自然光入射到PBS上,请问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分别是什么Q2:如果一束正交线偏振(P,S)光入射,请问透射光和反射光的状态 这里面涉及了几个物理光学概念,容易使人混淆(至少我是混淆了好几年),今天好好梳理一下:(1)偏振,(2)双折射,(3)晶体 (1)偏振 polarization 偏振是光的一种固有属性,偏振态是光的一个独立参数。如果要完整的描述一个/束光的性质,除了频率/波长,振幅/强度,传播方向之外,还需要对它的偏振态进行描述。所谓【偏振光】,是指这光的电矢量(E)的振动方向具有一定的规律。偏振状态可分为:线偏振,椭圆偏振(特殊情况下是圆偏振)。例如,对于线偏振光,它的电矢量只沿着一个方向做往复振动。而【非偏振光】,如自然光,它们的电矢量的振动是杂乱无章的,既不朝着某些相同的方向,振动时又不具有固定的时间对应关系(没有固定相位),因此,它们的振动是随机的,没有固定规律的。在【偏振光】的概念里,为了描述振动方向的

偏振光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偏振光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引言: 光的偏振现象有法国工程师马吕斯首先发现。对光偏振现象的研究清楚地显示了光的横波性,加深了人们对光传播规律的认识。近年来光的偏振特性在光调制器、光开关、光学计量、应力分析、光信息处理、光通信、激光、光电子器件中都有广泛应用。 本实验利用偏振片和1/4波片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并分析和研究各种偏振光。从而了解1/4波片和1/2波片的作用及应用,加深对光偏振性质的认识。 实验原理 1、 偏振光的种类。 光可按光适量的不同振动状态分为五类: (1)线偏振光 (2)自然光 (3)部分偏振光 (4)园偏振光 (5)椭圆偏振光 使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装置称为起偏器,用来检验偏振光的装置称为检偏器。 2、 线偏振光的产生。 (1)反射和折射产生偏振 自然光以 i B =arc tan n 的入射角从空气入射至折射率为n 的介质表面上时,反射光 为线偏振光。以 i B 入射到一叠平行玻璃堆上的自然光,透射出来后也为线偏振光。 (2)偏振片。 利用某些晶体的二向色性可使通过他的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 (3)双折射产生偏振。 自然光入射到双折射晶体后,出射的o 光和e 光都为线偏振光。 3、 波晶片 4、 线偏振光通过各种波片后偏振态的改变。 在光波的波面中取一直角坐标系,将电矢量E 分解为两个分量E X 和E y ,他们频率相同都为ω,设E y 相对E X 的相位差为?φ,即有 E X =A x cos ωt (2) E y =A y cos(ωt +?φ) (3) 由(2)、(3)两式得,对于一般情况,两垂直振动的合成为: e 轴 O 轴 θ 光 轴 图 1

1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134

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 光的偏振现象是波动光学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在诸如光调制器、光开关、应力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掌握起偏和检偏的方法,验证马吕斯定律。 2.了解产生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的方法及波片的作用,检测偏振光干涉的光强。 实验原理及方法 1. 自然光和偏振光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其电矢量E和磁矢量H相互垂直,且均与光的传播方向垂直。由于光对物质的作用主要是电矢量的作用,所以电矢量又称为光矢量。通常以电矢量的方向代表光的振动方向,并将电矢量和光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振动面。 普通光源含有大量发光原子或分子。单个原子和分子发出的光,其光矢量有一定的方向,但大量的原子和分子发出的光其光矢量具有一切可能的方向,没有一个方向的振动比其它方向更占优势。在与光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矢量有均匀对称分布的特点。这种光称为自然光(非偏振光)。如果光振动在某一方向占优势,这种光称为部分偏振光;如果光矢量只沿某一固定方向振动,这种光称为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见图1。如果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矢量以一定频率绕传播方向转动,其矢端轨迹为一个圆或椭圆,这种光称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 图1 能使自然光变为偏振光的器件称为起偏器,能够检验偏振态的器件称为检偏器(起偏器和检偏器一般可以通用)。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过程分别称为起偏和检偏。下面介绍起偏和检偏的常用方法。 2. 产生平面偏振光的方法 2.1 二向色性起偏 某些晶体内部有一个特殊的方向(称为透光方向),沿透光方向的光振动几乎可以全部

透过,与透光方向垂直的光振动几乎全被吸收。这种选择吸收的特性称为二向色性。偏振片就是利用二向色性制成的器件,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后,只剩下沿透光方向的光振动,透射光成为平面偏振光,如图2所示。 图2 二向色性起偏 图3 晶体双折射起偏 2.2 双折射现象 自然光射到某些各向异性晶体(如方解石、石英等)上时,在晶体内分为两束平面偏振光,如图3所示。一束称为寻常光(o 光),另一束称为非常光(e 光),两束光的振动面相互垂直。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利用双折射制成的起偏器有尼科尔棱镜、格兰棱镜等。 研究发现,光沿某特殊方向在晶体传播时不发生双折射,也不能起偏,这个方向称为双折射晶体的光轴。 如图4所示,当自然光投射到两种透明媒质的界面上时,反射光和折射光一般成为部分偏振光。如果入射角B ?满足布儒斯特定律 21/B tg n n ?= (n 1,n 2为二种媒质的折射率) 则反射光成为平面偏振光,其振动面垂直入射面,而透射光仍为部分偏振光。利用多块玻璃叠成的玻璃片,可以提高透射光的偏振程度,如图5所示。 图4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态的变化 图5 用玻璃堆产生平面偏振光 3.1/4波片和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的产生 如图6所示,当振幅为A 的单色平面偏振光垂直射入双折射晶片后,产生双折射,入

(参考资料)偏振光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偏振光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物理系,刘呈豪 一、引言 一八零九年,法国工程师马吕斯在实验中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对于光的偏振现象研究,使人们对光的传播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近年来利用光的偏振性所开发出来的各种偏振光元件、偏振光仪器和偏振光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光调制器、光开关、光学计量、应力分析、光信息处理、光通信、激光和光电子学器件等应用中,都大量使用偏振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偏振光的种类 光是电磁波,它的电矢量E和磁矢量H相互垂直,且都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通常用电矢量代表光矢量,并将光矢量和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光的振动面。按光矢量的不同振动状态,可以把光分为五种偏振态: (1)自然光:在与光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包含一切可能方向的横振动,即光波的电矢量在任一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振幅。普通光源发光的是自然光。(2)线偏振光: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只包含一种振动,其振动方向始终保持在同一平面内,这种光称为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 (3)部分偏振光:光波包含一切可能方向的横振动,但不同方向上的振幅不等,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振幅具有最大值和最小值,这种光称为部分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实际上是由许多振动方向不同的线偏振光组成。 (4)椭圆偏振光:在光的传播过程中,空间每个点的电矢量均以光线为轴作旋转运动,且电矢量端点描出一个椭圆轨迹,这种光称为椭圆偏振光。 (5)圆偏振光:旋转电矢量端点描出圆轨迹的光称圆偏振光,是椭圆偏振光的特殊情形。 能使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装置或器件,称为起偏器;用来检验偏振光的装置或器件,称为检偏器。 2. 线偏振光的产生 (1)反射和折射产生的偏振 根据布儒斯特定律,当自然光以i b =arctan n的入射角从空气或真空入射至折射率为n的介质表面上时,其反射光为完全线偏振光,振动面垂直于入射面, 而透射光为部分偏振光,i b 称为布儒斯特角。如果自然光以i b 入射到一叠平行 玻璃片堆上,则经过多次反射和折射最后从玻璃片堆透射出来的光也接近于线偏振光。玻璃片堆的数目越多,透射光的偏振度越高。 (2)偏振片 利用某些有机化合物晶体的“二向色性”制成。当自然光通过这种偏振片后,光矢量垂直于偏振片透振方向的分量几乎完全被吸收,光矢量平行于透振方向的分量几乎完全通过,因此透射光基本上为线偏振光。 (3)双折射产生偏振 当自然光入射到某些双折射晶体(如方解石、石英等)时,经晶体的双折射所产生的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都是线偏振光。 3. 波晶片

偏振分光棱镜

偏振分光棱镜 偏振分光棱镜能把入射的非偏振光分成两束垂直的线偏光。其中P偏光完全通过,而S偏光以45度角被反射,出射方向与P光成90度角。此偏振分光棱镜由一对高精度直角棱镜胶合而成,其中一个棱镜的斜边上镀有偏振分光介质膜 偏振分光棱镜(PBS)是一种将一束入射光分成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两束光的光学元件。但与一般的光学分束元件不同,由它分出的两束光之间有特殊的关系,即:它们都是线偏振光,且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如下图所示。 偏振分光棱镜 提问:

Q1:一束自然光入射到PBS上,请问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分别是什么? Q2:如果一束正交线偏振(P,S)光入射,请问透射光和反射光的状态? 这里面涉及了几个物理光学概念,容易使人混淆(至少我是混淆了好几年),今天好好梳理一下:(1)偏振,(2)双折射,(3)晶体 (1)偏振polarization 偏振是光的一种固有属性,偏振态是光的一个独立参数。如果要完整的描述一个/束光的性质,除了频率/波长,振幅/强度,传播方向之外,还需要对它的偏振态进行描述。所谓【偏振光】,是指这光的电矢量(E)的振动方向具有一定的规律。偏振状态可分为:线偏振,椭圆偏振(特殊情况下是圆偏振)。例如,对于线偏振光,它的电矢量只沿着一个方向做往复振动。而【非偏振光】,如自然光,它们的电矢量的振动是杂乱无章的,既不朝着某些相同的方向,振动时又不具有固定的时间对应关系(没有固定相位),因此,它们的振动是随机的,没有固定规律的。在【偏振光】的概念里,为了描述振动方向的相互关系,对于最基本的线偏振光(通过它可以组合成椭偏光,当然反之也可以),我们通常用p光和s光来区分。其中,p光表示振动方向与入射面平行的线偏振光,s光表示振动方向与入射面垂直的线偏振

名称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

图2 二向色性起偏 实验名称 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 (请携带并参阅大学物理课本)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桌 号 教 室 基教1406 实验日期 20 年 月 日 时段 指导教师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光偏振基本规律的认识; 2. 了解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基本方法; 3. 验证马吕斯定律; 4.1/2波片,1/4波片的研究; 5.利用旋光现象测定蔗糖溶液浓度. 二. 实验仪器 导轨和机座, 带布儒斯特窗的氦氖激光器, 激光器架, 偏振片、波片架, 滑动座(4个), 光传感器(光电探头),光功率测试仪,偏振片(2个),1/2波片(波长632.8nm ),1/4波片(波 长632.8nm ),透明蔗糖溶液,螺丝刀。 三. 实验原理 1. 偏振光的基本概念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它的电矢量 和磁矢量 相互垂直,并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C 。通常人们用电矢量 代表光的振动方向,并将电矢量和光的传播方向C 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光的振动面。在传播过程中,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始终在某一确定方向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如图1(a)所示。振动面的取向和光波电矢 评 分 教师签字 图1 平面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

图3 双折射起偏原理图 量的大小随时间作有规律的变化,光波电矢量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轨迹呈椭圆或圆时,称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人眼逆光来看,若电矢量末端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称为右旋椭圆或右旋圆偏振光,反之为左旋。通常光源发出的光波有与光波传播方向相垂直的一切可能的振动方向,没有一个方向的振动比其它方向更占优势。这种光源发射的光对外不显现偏振的性质,称为自然光,如图1(b)所示;如果光波电矢量的振动在传播过程中只是在某一确定方向上占优势,则此偏振光称为部分偏振光,如图1(c)所示。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器件称为起偏器,用来检验偏振光的器件称为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和检偏器是互为通用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起偏和检偏方法。 2. 二向色性起偏、马呂斯定律、双折射起偏及波片 物质对不同方向的光振动具有选择吸收的性质,称为二向色性。当自然光射到偏振片上时,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垂直的光被吸收,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光透过偏振片,从而获得偏振光。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后,只剩下沿透光方向的光振动,透射光成为平面偏振光(见图2所示)。 若在偏振片P 1后面再放一偏振片P 2,P 2就可以用作检验经P 1后的光是否为偏振光,即P 2起了检偏器的作用。当起偏器P 1和检偏器P 2的偏振化方向间有一夹角,则通过检偏器P 2的偏振光强度满足马呂斯定律: (1) 当θ= 时,I=I 0, 光强最大;当θ= 时, I =0,出现消光现象;当θ为其它值时,透射光强介于0~I 0之间。 (1)双折射起偏 某些单轴晶体(如方解石和石英等)具有双折射现象。当一束自然光射到这些晶体上时,在界面射入晶体内部的折射光常为传播方向不同的两束折射光线,这两束折射光是光矢量振动方向不同的线偏振光。其中一束折射光 ,称为寻常光(或O 光);另一束折射光 ,其振动在 内,称为非常光(或e 光),如图3所示。 研究发现,这类晶体存在这样一个方向,沿该方向传播的光 ,该方向称为光轴。 主平面: 主截面: (2)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自然光在两种透明媒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就能成为部分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而且反射光中垂直入射面的振动较强,折射光中平行入射面的振动较强。实验发现,

光的偏振特性研究

光的偏振特性研究 光是一种电磁波。干涉和衍射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而光的偏振现象证实了光的横波性。本实验主要研究光的一些基本的偏振特性,深入学习光的偏振理论。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偏振光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了解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方法。 (3)观测布儒斯特角及测定玻璃折射率。 (4)观测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二、实验仪器 光具座,激光器,偏振片,1/4波片,光屏,光电转换装置,观测布儒斯特角装置。 三、实验原理 光波的振动方向与光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自然光的振动在垂直于其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取所有可能的方向,某一方向振动占优势的光叫部分偏振光,只在某一个固定方向振动的光线叫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将非偏振光(如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的方法称为起偏,用以起偏的装置或元件叫起偏器。 1.偏振光的产生 偏振光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式: (1)由非金属镜面的反射。当自然光由空气照射在非金属镜面上时,反射光和透射光都将成为部分偏振光,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特定值是,反射光成为完全偏振光,只剩下垂直于入射面分量,此时的入射角φ称布儒斯特角,介质的折射率n=tan φ。 (2)由玻璃堆折射。当自然光以布鲁斯特角入射到迭在一起的多层玻璃上时,经过多次反射后,透射的光就近似为线偏振光; (3)用偏振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线偏振光; (4)利用双折射晶体产生的寻常光和非常光,均为线偏振光。 2.偏振片 偏振片一般用具有网状分子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醇薄膜作为片基,将这种薄膜浸染具有强烈二向色性的碘,经过硼酸水溶液的还原稳定后,再将其单向拉伸4~5倍以上而制成。偏振片既可以用来使自然光变为平面偏振光——起偏,也可以用来鉴别线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检偏。用作起偏的偏振片叫做起偏器,用作检偏的偏振器件叫做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和检偏器是通用的。 3.马吕斯定律 设两偏振片透射方向夹角为θ,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变成光强为I 0的线偏振光,再经过检偏器后,透射光的强度变为 θ20cos I I = (1) 上式即为马吕斯定律。显然,以光线传播方向为轴,转动检偏器时,透射光强度I 将发生周期变化。若入射光是部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则极小值不为0。若光强完全不变化,则入射光是自然光或圆偏振光。这样,根据透射光强度变化的情况,可将线偏振光和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区别开来。 nemo xatu 2011.1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