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氧剂

常用抗氧剂
常用抗氧剂

1、抗氧剂1010。白色流动性粉末,熔点120~125℃,毒性较低,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剂。他在聚丙烯树脂中应用较多,是一种热稳定性高、非常适合于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助剂,能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另外,也可以用于其它大多数树脂。一般加入量不大于0.5%

2、抗氧剂1076。白色或微黄结晶粉末,熔点为50~55℃,无毒,不溶于水,可溶于苯、丙酮、乙烷和酯类等溶剂。可作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ABS和丙烯酸等树脂的抗氧剂。具有抗氧性好、挥发性小、耐洗涤等特性。一般用量不大于0.5%;可用作食品包装材料成型用助剂。

3、抗氧剂CA。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80~188℃,毒性低,溶于丙酮、乙醇、甲苯和醋酸乙酯。适合于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和聚酰胺树脂中的抗氧助剂,并可用于与同接触的电线、电缆。一般用量不超过0.5%

4、抗氧剂164。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粉末或片状物。熔点在70℃,沸点在260℃左右、无毒。用于多种树脂中,用途广泛。更适合用于食品包装成型用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聚酯和聚苯乙烯)树脂中,一般用量为0.01%~0.5%

5、抗氧剂DNP。浅灰色粉末,熔点230℃左右,易溶于苯胺和硝基苯中,不溶于水。适合于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树脂,除具有抗氧效能外,还有较好的热稳定作用和抑制铜、檬金属的影响。一般用量应不超过2%

6、抗氧剂DLTP。白色结晶粉末,熔点在40℃左右,毒性低,不溶于水,能溶于苯、四氯化碳、丙酮。用于聚乙烯、聚丙烯、ABS和聚氯乙烯树脂的辅助抗氧剂,可改变制品的耐热性和抗氧性。一般用量为0. 05%~1.5%

7、抗氧剂TNP。浅黄色粘稠液体,凝固点低于-5℃沸点大于105℃,无味,无毒,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苯和四氯化碳。适合于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聚酯等树脂,高温中抗氧化性能高,使用量不超过1.5%。

8、抗氧剂TPP。浅黄色透明液体,凝固点19~24℃,沸点220℃,溶于醇、苯、丙酮。适合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和ABS树脂的辅助抗氧剂,使用量应不超过3%。

9、抗氧剂MB。淡黄色粉末,熔点大于285℃,溶于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不溶于水和苯,适合于聚乙烯、聚酰胺和聚丙烯树脂的抗氧剂;本品不污染,不着色,可用于白色或艳色制品。用量不超过0.5%。

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其排除

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其排除 (一)常见的附加剂 注射剂中的附加剂种类较多,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药液稳定,减少对人体组织的刺激。常用的附加剂有酸度调节剂、渗透压调节剂、助溶剂、抗氧剂(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抑菌剂(如三氯叔丁醇、苯酚等)、止痛剂(如苯甲醇)、冻干制剂中的赋形剂(如甘露醇或山梨醇)等。 (二)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1.抗氧剂的干扰与排除 注射剂中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和维生素C等。抗氧剂均为还原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对氧化还原滴定结果会产牛干扰,对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注射液含量的结果也有干扰,另外对维生素C还具有紫外吸收能力.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亦可能产生干扰。 往射剂中抗氧剂的干扰,常用下述方法排除。 (1)加入掩蔽剂法常用的掩蔽剂有甲醛或丙酮。注射剂中加入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时,主药测定采用碘量法、银量法、铈量法或重氮化法时,使用上述掩蔽剂可与抗氧剂发生加成反应从而排除其干扰。 例如,当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时,其中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也会消耗碘液而产生干扰,使用丙酮作掩蔽剂可消除其干扰。又如,采用碘量法测定安乃近注射液含量时,由于焦亚硫酸钠抗氧剂的存在会对测定产生干扰,使用甲醛作掩蔽剂可消除其干扰。 (2) 加酸加热使抗氧剂分解注射剂中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抗氧剂存在时.可加入酸并加热。使之分解为二氧化硫逸出。如亚硝酸钠测定盐酸普鲁蕾因胺注射液的含量时,其中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也能消耗亚硝酸钠滴定液而产生干扰,采用加入盐酸并迅速加热煮沸的办法可使抗氧剂分解从而消除其干扰。 (3)加弱氧化剂氧化法注射剂中的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等抗氧剂可被一些弱氧化剂氧化,常用的弱氧化剂有过氧化氢或硝酸。但使用本法必须注意加入的弱氧化剂不能氧化待测组分,也不能消耗滴定液。 (4)选择适当测定波长法注射液中如使用了维生素C做抗氧剂,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43 nm,若主药的测定波长也在此波长附近,就会产生干扰。通常采用选择其他波长作测定波长的方法使主药有吸收,而维生素C几乎没有吸收。如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中含有维生素c抗氧剂,而主药盐酸氯丙嗪在紫外区的254 nm和306 nm波长处有两个最大吸收峰,由于维生素C在254 nm处也有强吸收,但 在306 nm波长处无吸收.故选择3()6 nⅢ为测定波长。 2.等渗溶液的干扰及排除 注射剂中常用氯化钠作为等渗调节剂,但氯化钠的存在对用银量法或离子交换法测定主药含量会产生于扰,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排除。例如,复方乳酸钠注射液中加有氯化钠作为等渗调节剂,当用离子交换法测定主药含量时,氯化钠会干扰测定。先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时,氯化钠会参与交换生成盐酸。继续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抗氧剂简述

抗氧剂1076 1.产品特性: IRGANOX 1076是一种高效,无色污受阻酚抗氧剂。可用于塑料,合成纤维,弹性体,胶粘剂,蜡,油品和脂肪,防止基材热氧化降解。IRGANOX 1076无味,对光稳定,不易变色。同基材有很好的相容性。挥发性小,抗抽出性好。 2.技术指标:化学名称: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 分子量: 530.86g/mol 3.主要应用:IRGANOX 1076应用的范围包括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也推荐用于其他类型的高聚物,如工程塑料,如聚醛树脂,聚氨脂,苯乙烯均聚或共聚物,弹性体,黏合剂及其他有机材料。 4.功能:IRGANOX 1076可与BA其它添加剂同时使用,如辅助稳定剂(硫醚,亚磷酸酯),光稳定剂以及其它功能性添加剂。其与IRGANOX 168组成的二元复合体系(IRGANOX B 混料)以及三元复配体系IRGANOX GX(IRGANOX 1010,IRGANOX 168,HP-136)会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5、产品外观:粉末白色自由流动粉末 6、使用方法:IRGANOX 1076典型用量在500-2000ppm时即可赋予基材长效热稳定性。也可根据基材种类和最终用途,提高IRGANOX 1076的使用量。 对于聚烯烃,IRGANOX 1076的用量范围在0.1%到0.4%之间,最佳添加量依具基材种类,加工条件以及长效热稳定性要求而定。 对于苯乙烯均聚或共聚物体,推荐使用量0.1%到0.3%之间。 对于热熔胶,IRGANOX 1076使用量在0.2%到1%之间。合成增粘树脂0.1%到0.5%。 IRGANOX 1076在其它材料中的用量用法及性能数据,请向当地销售、技术部门咨询。 7、物性:熔点 50-55℃ 闪点273℃ 蒸气压(20℃) 2.5E-7Pa 堆密度粉末:260-320g/l 挥发性(TGA,空气氛,20℃/min)

《药剂学》第、阶段作业标准答案

《药剂学》第、阶段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药剂学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药剂学:指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等 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指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 形式,就叫做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或者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 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4、新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及已生产的药品中:(1)增加新的适应症(2)改变给药 途径(3)改变剂型。 5、GMP: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6、临界胶束浓度:指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7、HLB值: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8、昙点:指因加热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而发生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昙,此时的温 度称为昙点或浊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发生混浊的现象叫起昙,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9、絮凝度:指表示由絮凝所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是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 参数。 10、热原:指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由磷酯、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具有强热原活性。 二、填空题(每个3分,共30分) 1、溶解法制备糖浆剂可分为热溶法法和冷溶法。 2、制备高分子溶液要经过的两个过程是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 3、混悬剂的质量评价内容包括粒子大小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流变学测定和 重新分散试验。4、乳剂的热力学不稳定性表现有分层、絮凝、转相、和合并与破坏、酸败。 5、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的性质、液体制剂的介质性质和 灭菌温度时间。 6、注射剂常用的附加剂包括抗氧剂、抑菌剂、局麻剂

塑料抗氧剂

塑料抗氧剂 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各种新型功能性塑料的不断开发与应用,全球抗氧剂工业正朝专用化、系列化、复合化、高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今后国内关键要了解目前抗氧剂发展的趋势,大力开发适合塑料工业发展的抗氧剂品种。 一、酚类抗氧剂 酚类抗氧剂是塑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用量最大的抗氧剂。作为酚类抗氧剂基本品种2,6-二叔丁基酚(BHT),由于分子量低、挥发性大,且有泛黄变色等缺点,目前用量正逐年减少。以1010、1076为代表的高分子量受阻酚品种消费比例逐年提高,成为酚类抗氧剂市场上主导产品。 二、磷类抗氧剂 亚磷酸酯作为辅助抗氧剂,其中TNPP、168是主要的通用型品种。目前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发展重点是:提高水解稳定性,由于传统的亚磷酸易水解,影响了贮存和应用性能,提高亚磷酸酯的耐水解稳定性一直是抗氧剂研发热点。目前国外推出的Mark HP-10、Ethanox398、Doverphos S-686、S-687都具有很高的水解稳定性及色、光稳定性。高分子量化,开发出高分子量的亚磷酸酯产品,该类产品具有挥发性低、耐析出性高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典型产品有SandstabPEPQ、Phosphite A等。主辅助复合型抗氧剂,将亚磷酸酯与酚类抗氧剂复合使用,充分发挥协同作用,目前主要有Irgafos168、Ultranox626、Mark PEP-36、Cyanox2777等。 三、硫类抗氧剂 与磷类抗氧剂相比,硫类抗氧剂开发与应用显得十分单调,硫代丙酸酯类仍占据主导地位。今后高分子量化和功能化品种的开发是硫类抗氧剂的发展方向。目前上市的主要有SumilizerTP-D、TM610、MarkAO-23、Irganox1035、1192等。近年阿托化学开发的Anoxsyn442的新产品,结合了硫酯和亚磷酸酯两种辅助抗氧剂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色泽改变性和持久耐侯性,而且在高温条件下无异味逸出,可与UV光稳定剂产生良好的协同稳定效果。汽巴公司也开发出具有分子内部自协同作用的液体硫类抗氧剂Irganox1520。 四、金属离子钝化剂

高分子材料常用抗氧剂

抗氧剂1010 化学名称: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英文名称:Pentaerythritol-tetra-[β-(3,5-di-tert-butyl-4-hydroxyphenyl)-propionate]分子量:1178 质量标准: 性能:本品为白色粉末,无嗅无味。熔点110℃—125℃,性质稳定,易溶于苯,丙酮和酯等溶剂,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本品无污染,耐热和耐水抽出性能好。与抗氧剂ETHAPHOS368等并用能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抗氧化效果。 用途:本品是一种多元受阻酚抗氧剂,与大多数聚合物相溶性好,是PP树脂优良的抗氧剂,也可用于PE,PS,ABS树脂,聚氨酯,PBT树脂,PVC,聚酯,聚甲醛,聚酰胺以及各种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也用来防止油脂和涂料的热氧老化。 毒性:本品毒性甚微,白鼠半致死量LD50≥mg(雄性小白鼠口服) 贮存: 本品化学性状稳定,无特殊贮存要求,应防潮,隔热. 包装:纸板箱内衬塑料袋,每箱净重25 KG. 抗氧剂168 化学名称: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 英文名称:Tris-(2,4-di-tert-butyl-pheny)-phosphite 分子量:646 分子式:C42H43O3P 质量标准: 性能: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82℃-186.5℃,闪点257℃,易溶于甲苯,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微溶于酯类,不溶于水。 用途:本品是一种高性能固体有机亚磷酸酯抗氧剂,对聚合物的色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优于其它亚磷酸酯,一般不单独使用,经常与抗氧剂BTHANOX310等酚类主抗氧剂复合使用,能提高聚合物加工过程的热稳定性,本品与酚类抗氧剂复配后广泛用于PE,PP ,PS,聚酰胺,聚碳酸酯,ABS等高分子材料。 贮存:本品耐水解较差,应注意防潮,防热。 包装:纸板桶(箱)内衬塑料袋,每桶(箱)净重25KG。 最佳添加量:一般用量为0.1%-0.3%

药典注射剂通则

附录ⅠB 注射剂 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液包括溶液型、乳状液型或混悬型注射液,可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其中,供静脉注射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溶液或均匀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无菌粉末用溶剂结晶法、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等制得。 注射用浓溶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稀释后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注射液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明;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型注射液中药物粒度应控制在15μm以下,含15~20μm (间有个别20~50μm)者,不得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混悬型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注射;乳状液型注射液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注射。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乳滴的粒度90%应在1μm以下,不得有大于5μm的乳滴。除另有规定外,静脉输液应尽可能与血液等渗。 二、注射剂所用的原辅料应从来源及工艺等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并应符合注射用的质量要求。注射剂所用溶剂必须安全无害,并不得影响疗效额质量。一般分为水性溶剂和非水性溶剂。 (1)水性溶剂最常用的为注射用水,也可用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水溶液。 (2)非水性溶剂常用的为植物油,主要为供注射用大豆油,其他还有乙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等溶剂。供注射用的非水性溶剂,应严格限制其用量,并应在品种项下进行相应的检查。 三、配制注射剂时,可根据药物的性质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渗透压调节剂、pH值调节剂、增溶剂、助溶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助悬剂等。所用附加剂应不影响药物疗效,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使用浓度不得引起毒性或明显的刺激。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和焦亚硫酸钠等,一般浓度为01.%~0.2%;常用的抑菌剂为0.5%苯酚、0.3%甲酚和0.5%三氯叔丁醇等。多剂量包装的注射液可加适宜的抑菌剂,,抑菌剂的用量应能抑制注射液中微生物的生长,加有抑菌剂的注射液,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静脉输液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液均不得加抑菌剂。除另有规定外,一次注射量超过15ml

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

1.应用Noyes-Whitney方程分析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溶出度的方法。 答: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K是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介质的表面积;CS 是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解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 形成饱和层, 然后在扩散作用下经过扩散层, 再在对流作用下进入溶液主体内。 1.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 2.提高温度 3. 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 4. 增加扩散系数 5. 减小扩散层的厚度 2.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哪几类?每类辅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稀释剂和吸收剂。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当主药含量少时增加重量和体积。吸收剂:片剂中若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它液体成分时,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它成分压片,此种辅料称为吸收剂。 (2)润湿剂和粘合剂。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使能聚合成软材并制成颗粒。主要是水和乙醇两种。粘合剂是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3)崩解剂。崩解剂是指加入片剂中能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快速崩解成细小粒子的辅料。(4)润滑剂。润滑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①助流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颗粒流动性,使其能顺利流入模孔,片重准确。②抗粘着性主要用于减轻物料对冲模的黏附性。③润滑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片剂和模孔之间的摩擦 3.缓、控释制剂(一天给药2次)体外释放度试验至少取几个时间点?为什么? 答:至少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2h,控制释放量在30%以下。此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效应);第二个取样点:4~6h,释放量控制在约50%左右;第三个取样点:7~10h,释放量控制在75%以上。说明释药基本完全。 4.根据stoke’s定律,说明提高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η 2)g / 9ρ 1- ρ答:Stocks定律:V = 2 r2( 是分散介质的粘度η 2为介质的密度;ρ 1为粒子的密度;ρr为粒子的半径,

常用抗氧化剂性能

常用抗氧剂的性能与用途 最近看资料学习中看到了不少的好东西跟大家一起分享下,希望以后有资料大家相互交流交流 1、抗氧剂1010。白色流动性粉末,熔点120~125℃,毒性较低,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剂。他在聚丙烯树脂中应用较多,是一种热稳定性高、非常适合于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助剂,能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另外,也可以用于其它大多数树脂。一般加入量不大于0.5% 2、抗氧剂1076。白色或微黄结晶粉末,熔点为50~55℃,无毒,不溶于水,可溶于苯、丙酮、乙烷和酯类等溶剂。可作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ABS和丙烯酸等树脂的抗氧剂。具有抗氧性好、挥发性小、耐洗涤等特性。一般用量不大于0.5%;可用作食品包装材料成型用助剂。 3、抗氧剂CA。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80~188℃,毒性低,溶于丙酮、乙醇、甲苯和醋酸乙酯。适合于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和聚酰胺树脂中的抗氧助剂,并可用于与同接触的电线、电缆。一般用量不超过0.5% 4、抗氧剂164。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粉末或片状物。熔点在70℃,沸点在260℃左右、无毒。用于多种树脂中,用途广泛。更适合用于食品包装成型用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聚酯和聚苯乙烯)树脂中,一般用量为0.01%~0.5% 5、抗氧剂DNP。浅灰色粉末,熔点230℃左右,易溶于苯胺和硝基苯中,不溶于水。适合于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树脂,除具有抗氧效能外,还有较好的热稳定作用和抑制铜、檬金属的影响。一般用量应不超过2% 6、抗氧剂DLTP。白色结晶粉末,熔点在40℃左右,毒性低,不溶于水,能溶于苯、四氯化碳、丙酮。用于聚乙烯、聚丙烯、ABS和聚氯乙烯树脂的辅助抗氧剂,可改变制品的耐热性和抗氧性。一般用量为0.05%~1.5% 7、抗氧剂TNP。浅黄色粘稠液体,凝固点低于-5℃沸点大于105℃,无味,无毒,不溶于水,溶于丙酮、乙醇,。苯和四氯化碳。适合于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聚酯等树脂,高温中抗氧化性能高,使用量不超过1.5%。 8、抗氧剂TPP。浅黄色透明液体,凝固点19~24℃,沸点220℃,溶于醇、苯、丙酮。适合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和ABS树脂的辅助抗氧剂,使用量应不超过3%。 9、抗氧剂MB。淡黄色粉末,熔点大于285℃,溶于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不溶于水和苯,适合于聚乙烯、聚酰胺和聚丙烯树脂的抗氧剂;本品不污染,不着色,可用于白色或艳色制品。用量不超过0.5%。

注射剂习题讲解

[A 型题] 1 下列有关注射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注射剂均为澄明液体,必须热压灭菌 B 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C 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 D 疗效确切可靠,起效迅速 E 产生局部定位及靶向给药作用 2 下列关于注射用水的叙述哪条是错误的 A 为纯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B 为pH 值5.0-7.0,且不含热原的重蒸馏水 C 为经过灭菌处理的蒸馏水 D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E 本品应采用密闭系统收集,于制备后12 小时内使用 3 将青霉素钾制为粉针剂的目的是 A 免除微生物污染 B 防止水解 C 防止氧化分解 D 携带方便 E 易于保存 4 注射用水应于制备后几小时内适用 A 4 小时 B 8 小时 C 12 小时 D 16 小时 E 24 小时 5 下列无抑菌作用的溶液是 A 0.02%羟苯乙酯 B 20%乙醇 C 0.5%三氯叔丁醇 D 0.5%苯酚 E 0.02%苯扎溴铵 6 下列不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

A 紫外线灭菌 B 环氧乙烷 C γ射线灭菌 D 微波灭菌 E 高速热风灭菌 7 热压灭菌时,表压与实际压力相差多少kg/cm2 A 约1.5 B 约1.0 C 约2.0 D 约0.5 E 约2.5 8 下列滤器中能用于分子分离的是哪种 A 砂滤棒 B 垂溶玻璃滤器 C 超滤膜 D 微孔滤膜 E 板框滤器 9 下列各种蒸汽中灭菌效率最高的是 A 饱和蒸汽 B 湿饱和蒸汽 C 不饱和蒸汽 D 过热蒸汽 E 流通蒸汽 10 注射用水可采取哪种方法制备 A 离子交换法 B 蒸馏法 C 反渗透法 D 电渗析法 E 重蒸馏法 11 安钠咖注射液处方如下 苯甲酸钠1300g 咖啡因1301g EDTA-2Na 2g 注射用水加至10000ml 其中苯甲酸钠的作用是 A 止痛剂 B 抑菌剂 C 主药之一 D 增溶剂 E 助溶剂 12 复方丹参注射液中有丹参和降香,所以提取方 法应为

药剂学1简答

简答题 1.在乳剂制备中,选择乳化剂的原则是什么?(16分) (1)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 1)口服乳剂:可选用无毒、无刺激性的高分子溶液作乳化剂.如多糖类或蛋白质用于制备O/W型乳剂.选择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时应注意其毒性,一般非郭子型表面活性剂无毒性或毒性很低,可使用. 2)外用乳剂:可选用无刺激性的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其表面活性适度,以避免表面活性太强而引起刺激性.外用乳剂可以是O/W型或W/O型,一般不宜采用高分子溶液作乳化剂. 3)注射用乳剂:对于注射用乳剂、尤其是静脉注射用乳剂,作为乳化剂的物质应无毒、无刺激性(肌内、血管)、无致敏及无溶血性.目前用于静脉搏注射乳剂(为O/W型)的乳化剂仅有卵磷脂、泊洛沙姆(poloxamor188)和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三种. (2)乳化剂的混合使用 在制备乳剂时为了使其更稳定,常将几种乳化剂合用.这样可达到如下效果. 1)调节HLB值油相的种类不同,乳剂的类型不同,对乳化剂的HLB值要求也不相同,可根据油要求来调配混合乳化剂,使其具有相应的HLB值. 2)改善膜的稳定性使用混合乳化剂,尤其是油性与水性乳化剂的混合使用,能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复合膜,从而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3)增加乳剂的黏度混合乳化剂能增加乳剂黏度,如阿拉伯胶、果胶等混合使水相黏度增加,而十六醇硬脂酸酯与蜂蜡合用可增加油相黏度,使乳剂的分层速度降低,有利于乳剂的稳定.不过此类乳剂主要是用口服或外用. 2.影响滴眼剂中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9分) (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溢出 正常人泪液的容量约为7;不眨眼时眼部可容纳3左右的液体;一滴眼药水的体积一般为50-75;当滴入眼药水时,估计有70%的药液从眼部溢出,如果眨眼则有90%的药液损失. (2)药物外周血管消除 结膜上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当由滴眼剂滴入时,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有很大比例的药物可透过结膜,进入血液中,从而迅速从眼组织消除. (3)pH与Pka 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均有丰富的类脂质,脂溶性药物较易渗入,水溶性物质则比较容易透入基质层中.既有脂溶性部分,又有水溶性部分的药物较易透过角膜,完全解离或完全不解离的药物一般难以透过完整的角膜.水溶性药物容易通过巩膜,而脂溶性药物则不易通过. (4)刺激性 眼用制剂如果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则滴入眼部后可使结膜的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加快药物从外周血管的消除,同时使泪腺分泌增多,后者将药物溶液迅速稀释,并通过泪管系统排入鼻腔或口腔,使药物地眼部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严惩影响药效.另一方面,眼用制剂如果具有较大的刺激性,会给患者带来痛苦,降低用药的顺应性. (5)表面张力 滴眼剂的表面张力越小,越有利于它与泪液的弃分混合,也越有利于药物与角膜的接触,从而使药物渗入角膜的机会增加. (6)粘度 适当增加介质的粘度,可降低药物对眼部的刺激性,使滴眼剂中药物与角膜的接触时间延长,从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7)其它:小分子量的离子可以很快的速度通过细胞间隙透入角膜;角膜创伤时药物的透过去时性可大大增加. 3.输液常出现澄明度问题,简述微粒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10分) 输液中的微粒有各种各样,有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纸屑、粘土、玻璃屑、细菌、真菌、真菌芽胞和结晶等。 微粒产生的原因:微粒主要产生于容器与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包括车间空气洁净度差、容器洗涤工艺设计不当不净、滤器选择不佳、滤过方法不好、灌封操作不合要求、工序安排不合理等。 输液容器的问题主要是橡胶塞和输液容器的质量不好,在贮存过程中可能污染药液,影响产品质量。 解决办法:包括加强工艺过程管理,采用先进的层流净化空气技术和微孔薄膜滤过技术,采取生产联动化等措施,提高输液容器及橡胶塞的质量,必要时加用涤纶 4.叙述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环境因素与稳定化措施(12分) (1)温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瓜速度加快,所在药物制剂在制备过程中应考虑温度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制订合理的工艺条件.有些产品在保证完全灭菌的前提下,可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对热特别敏感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生物制品,要根据药物性质,设计合适的剂型(如固体剂型),生产中采取特殊的工艺,如冷冻干燥,无菌操作等,同时产品要低温贮存.

常用抗氧剂介绍-精品资料

一、化学名称:三(2, 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 英文化学名称:Teis-(2,4-di-tert-butylphengl)phosphite 分子式:C42H63O3P 二、常规检测 外观:白色结晶粉末 含量:≥98% 挥发份:≤0.3% 透光度:(10克在100毫升甲苯溶液中,室温下澄清)425nm:97%min500nm:97%min 溶解度:丙酮:1%苯:34%氯仿:36%醋酸乙酯4%乙烷:11%(200C, W/W)环乙烷:16% 水解时间:≥14小时 熔点范围:182.0℃-185.0℃ 三、特性及用途 本产品为一性能良好的辅助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聚乙烯,聚丙烯,聚甲醛, ABS树脂, PS树脂, PVC,工程塑料,接著剂,橡胶及石油产品等。于产品之聚合,制成或最终使用阶段均适用于添加。 四、贮存与包装: 抗氧剂168无毒、不易燃、不易爆、不腐蚀、贮存稳定性好。用纸板桶内衬塑袋包装,净重25kg /箱,也可根据客户要求设计。 五、复配类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助剂复合使用时,其应用效应大于每种助剂单独使用的效应加和,即1+1>2。利用抗氧剂复合、可大幅度增强抗氧剂的防老化作用。225,215是1010与168按不同比例复配而成,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

一、分子式:C73H108O12 化学名称: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英文化学名称:Pentaerythritol-tetra-[β-(3,5-di-tert-butyl-4-hydroxyphenyl)-propionate]分子量:1178 二、产品质量规格: 外观:白色结晶粉未; 熔点范围:110~125℃;灰分:≤0.1%;挥发分(105℃,2h):≤0.5 %;透光率(10g/100ml甲苯):425nm≥97%;500nm≥98%;溶解性试验(10g/100ml甲苯)%澄清溶液;纯度≥98% 三、性能与用途 1、性能 本品为白色粉末,无嗅无味。熔点110℃-125℃,性质稳定。易溶于苯、丙酮和酯等溶剂,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本品无污染,耐热和耐水抽出性好、相容性好。与抗氧剂168、DLTDP等并用能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抗氧化效果。本品毒性甚微,白鼠半致死量LD50≥10000mg(雄性小白鼠口服)。 2、用途 本品是一种高效的受阻酚型抗氧剂,与大多数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有良好的防止光和热引起的变色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光稳定作用。广泛用于PE、PP、PS、聚酰胺、聚甲醛、ABS树脂、PVC、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也用来防止油脂和涂料的热氧老化。 四、抗氧剂的最佳添加量 0.05%-0.5%(视不同用途的树脂而定) 五、包装与贮运 纸板桶(箱)内衬塑料袋,每桶(箱)净重25Kg,本品化学性状稳定,无特殊贮存要求,应防潮、隔热。 一种多元受阻酚型抗氧剂,与大多数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有良好的防止光和热引起的变色作用。广泛用于PE、PP、PS、聚酰胺、聚甲醛、ABS树脂、PVC、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也用来防止油脂和涂料的热氧老化。

耐老化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耐老化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聚合物及其制品在使用或贮存过程中,由于受众多环境因素(光、热、氧、潮湿、应力、化学侵蚀等)的影响,其性能(强度、弹性、硬度、颜色等)逐渐变坏,如外观上变色发黄、变软发粘,变脆发硬,物化性质上分子量、溶解度、玻璃化温度的增减,力学性能上强度、弹性的消失等等,这些现象统称为老化。其实它跟金属的腐蚀是相似的。 高分子的老化方式主要有光氧化、热氧化、化学侵蚀、生物侵蚀等。 一、光氧化 涂料、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制品在日光或强的荧光下(因为含有害紫外线较普通荧光灯多),因吸收紫外线而引发自我氧化,导致聚合物降解,使制品的外观和物理机械性能恶化,这一过程称为光氧化还原或光老化 聚合物在光的照射下,分子链的断裂取决于光的波长与聚合物的键能,各种键的离解能为167~586kJ/mol 。在可见光范围内,聚合物一般不被离解,但呈激发状态。应此在氧存在下,聚合物易发生光氧化过程。例如聚烯烃RH,被激发了的C —H 键容易与氧作用。 —RH+ O2 —→R?+?O—OH R?+O2—→R—O—O?—RH→R—O2H+R? 此后开始连锁式的自动氧化降解过程。水、微量的金属元素特别是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都能加速光氧化过程。为延缓或防止聚合物的光氧化过程,需要加入光稳定剂。 光稳定剂凡能屏障或抑制光氧化还原或光老化过程而加入的一些物质称为 光稳定剂。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在通过空间和臭氧层时,290nm以下和3000nm以

上的射线几乎都被滤除,实际到达地面的为290nm—3000nm的电磁波,其中波长范围为400—800nm(约占40%)的是可见光,波长约为800—3000nm(约占55%)的是红外线,而波长约为290—400nm(仅占5%)的是紫外线,其中,紫外线对聚合物的破坏作用最大。为了阻止紫外线对高分子材料的老化作用,可以加入光稳定剂。工业上对光老化的有效防止阻缓,多以两种以上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抗老化剂复配,因为各种抗老化剂特别是光吸收剂都有自身对紫外线不同的吸收波段。复配配方如:二笨甲酮+苯并三唑类加受阻胺(HAL)类,可以起到单一光稳定剂所无法达到的最佳效果。 表-1 西欧各种塑料使用光稳定剂的量……○1 目前工业上使用的光稳定剂有:光屏蔽剂、紫外光吸收剂和能量转移剂(又称淬灭剂)等。 (1)光屏蔽剂

抗氧剂

抗氧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当其在聚合物体系中仅少量存在时,就可延缓或抑制聚合物氧化过程的进行,从而阻止聚合物的老化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又被称为"防老剂"。 对工程塑料加工来说,抗氧剂可以防止某些聚合物(如ABS等)加工过程中的热氧化降解,使其成型加工能顺利进行。抗氧剂的添加量-般只有0.1-0.5份。 理想抗氧剂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应具有高的抗氧化能力; ②与树脂的相容性好,不析出; ③加工性能良好.在高聚物的加工温度下不挥发、不分解; ④耐抽出性好,不溶于水和油中; ⑤本身颜色最好为无色或浅色.以不污染制品; ⑥无毒或低毒; ⑦价格低廉。 事实上,任何一种抗氧剂都不能完全满足这些条件,因此,实际使用中常根据工程塑料的种类、用途和加工方法,利用各种助剂之长,配合使用,以生产协同效应。 广义上说,多数弱还原剂都是抗氧化剂,只是根据不同的工业用途选取合适的。有较高化学、物理稳定性的,或是低毒性的弱还原剂,都可以巧妙的运用于配方中作为抗氧化剂。例如:柠檬酸是有弱还原性的有机酸,我们可以将其运用于饮料配方中起着抗氧化剂的作用;食品摆放时间长了容易氧化变质,可以加入少量抗氧剂来延长它们的储存时间;塑料、合成纤维和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容易发生热氧降解反应,加入抗氧剂可以保持高分子材料的优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有机化合物的热氧化过程是一系列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在热、光或氧的作用下,有机分子的化学键发生断裂,生成活泼的自由基和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发生分解反应,也生成烃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引发一系列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抗氧剂的作用是消除刚刚产生的自由基,或者促使氢过氧化物的分解,阻止链式反应的进行。能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剂有芳香胺和受阻酚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称为主抗氧剂;能分解氢过氧化物的抗氧剂有含磷和含硫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辅助抗氧剂。 1、芳香胺类抗氧剂 芳香胺类抗氧剂,又称为橡胶防老剂,是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类,这类抗氧剂价格低廉,抗氧效果显著,但由于使制品变色,限制了它们在浅色和白色制品方面的应用,主要用在塑料、合成纤维、乳胶、石油制品、食品、药物和化妆品中。重要的芳香胺类抗氧剂有:二苯胺、对苯二胺和二氢喹啉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或聚合物,可用在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和异戊橡胶等制品中。 2、受阻酚类抗氧剂 受阻酚类抗氧剂是一些具有空间阻碍的酚类化合物,它们的抗热氧化效果显著,不会污染制品,发展很快。这类抗氧剂的品种很多,重要的产品有: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双(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硫醚、四〔β-(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等。这类抗氧剂主要用在塑料、合成纤维、乳胶、石油制品、食品、药物和化妆品中。(右图为受阻酚类抗氧剂的结构) 3、辅助抗氧剂 硫代二丙酸双酯是一类辅助抗氧剂,常与受阻酚类抗氧剂并用,效果显著,如:硫代二丙酸双酯,常与受阻酚类抗氧剂并用,效果显著,主要产品有:双十二碳醇酯、双十四碳醇酯和双十八碳醇酯。

注射液中抗氧剂的干扰及排除

抗氧剂的干扰与排除注射剂中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和维生素 C 等。抗氧剂均为还原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对氧化还原滴定结果会产牛干扰,对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注射液含量的结果也有干扰,另外对维生素C还具有紫外吸收能力?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亦可能产生干扰。 往射剂中抗氧剂的干扰,常用下述方法排除。 (1) 加入掩蔽剂法常用的掩蔽剂有甲醛或丙酮。注射剂中加入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时,主药测定采用碘量法、银量法、铈量法或重氮化法时,使用上述掩蔽剂可与抗氧剂发生加成反应从而排除其干扰。 例如,当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注射液含量时,其中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也会消耗碘液而产生干扰,使用丙酮作掩蔽剂可消除其干扰。又如,采用碘量法测定安乃近注射液含量时,由于焦亚硫酸钠抗氧剂的存在会对测定产生干扰,使用甲醛作掩蔽剂可消除其干扰。 (2) 加酸加热使抗氧剂分解注射剂中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 钠、硫代硫酸钠等抗氧剂存在时.可加入酸并加热。使之分解为二氧化硫逸出。如亚硝酸钠测定盐酸普鲁蕾因胺注射液的含量时,其中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也能消耗亚硝酸钠滴定液而产生干扰,采用加入盐酸并迅速加热煮沸的办法可使抗氧剂分解从而消除其干扰。(3加) 弱氧化剂氧化法注射剂中的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等抗氧剂可被一些弱氧化剂氧化,常用的弱氧化剂有过氧化氢或硝酸。但使用本法必须注意加入的弱氧化剂不能氧化待测组分,也不能消耗滴定液。(4选) 择适当测定波长法注射液中如使用了维生素 C 做抗氧剂,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43 nm,若主药的测定波长也在此波长附近,就会产生干扰。 通常采用选择其他波长作测定波长的方法使主药有吸收,而维生素C几乎没有吸收。如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中含有维生素c抗氧剂,而主药盐酸氯丙嗪在紫外区的254 nm 和306 nm波长处有两个最大吸收峰,由于维生素C在254 nm处也有强吸收,但在306 nm 波长无吸收?故选择3()6 n M为测定波长。

注射剂的组成

注射剂的组成 注射剂(inject ion)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作用迅速可靠,不受ph、酶、食物等影响,无首过效应,可发挥全身或局部定位作用,适用于不宜口服药物和不能口服的病人,但注射剂研制和生产过程复杂,安全性及 机体适应性差,成本较高。 注射剂的类型 一、注射用原辅料 供注射用的原辅料,必须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或国家药品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杂质检查与含量限度。注射用原辅料,大生产前需做小样试制,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二、注射用溶剂 (一)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纯化水再蒸馏的目的是尽量除去细菌内毒素,以确保配制成的注射剂符合药典热原检查的要求。注射用水用于配制注射剂的溶剂或稀释剂及注射用容器的清洗,也可作为配制滴眼剂的溶剂。 纯化水、灭菌注射用水与制药用水 1.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严格规定。除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钙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和重金属按蒸馏水检查应符合规定外,ph值要求5.0~7.0,氨含量不超过0.00002%,细菌内毒素应小于0.25eu/ml.[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 2.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 蒸馏法是制备注射用水最可靠最经典的方法。药典要求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应为纯化水,故原水需经过滤、除离子等过程纯化后方可使用。 注射用水的制备工艺流程: (1)原水处理。原水通常为经过预处理的自来水,其质量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原水中含有悬浮微粒、可溶性无机盐、有机物、微生物、热原及挥发性气体等杂质,必须经处理成为纯化水后方可作为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原水处理方法有离子 交换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①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处理原水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的。最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是732苯乙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717苯乙烯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一般采用阳离子树脂床、阴离子树脂床、混和树脂床串联的组合方式,在阳离子树脂床后加一脱气塔,除去水中二氧化碳,以减轻阴离子树脂的负担。此法所得水化学纯度高,比电阻可达100

抗氧剂对聚乙二醇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抗氧剂对聚乙二醇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抗氧剂对聚乙二醇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运用加速老化试验和热分析方法评价了抗氧剂R4-1对聚乙二醇抗热氧稳定性的影响,并与聚醚中常用抗氧剂264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聚乙二醇氧化抗氧剂稳定性 1 前言 聚乙二醇(PEG)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分散性、粘接性、保湿性等特点,在橡胶、塑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当以PEG为原料制备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时,可以赋予弹性体特别优异的力学性能,因此拓展了其在涂层、堵漏、气囊以及粘接等方面的用途。 然而PEG易于氧化是其在贮存和使用过程的一大问题。PEG易于氧化是由其结构上的特点决定的[1],据报道未经稳定的PEG在常温环境经18d已开始氧化[2]。因此,采用有效措施提高PEG的抗氧化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添加抗氧剂是聚合物稳定的重要方法[3],本文针对抗氧剂的作用,提出了一种高效稳定的抗氧剂R4-1,运用加速老化试验和热分析方法研究了R4-1对PEG稳定性的影响,并与聚醚中常用抗氧剂264进行了比较。 2 实验 2.1 原料 PEG为工业品;抗氧剂R4-1为自制;264为工业品。 2-2 加速老化 PEG试样置于101-1型热老化箱中加速老化,实验温度(80±1)℃。 2.3 热分析 Dupont2010差式扫描量热仪(DSC),Dupont2960差热-热重联用仪(DTA-TG)。程序升温速率10℃/min,空气流速50ml/min。 3结果与讨论 3.1 PEG的氧化降解 PEG的外部形态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密切关系,随相对分子质量由低到高,PEG由粘稠液体变为蜡状半固体至固体粉末。题选PEG相对分子质量较高,自然状态为片状结晶粉末,经80℃加速老化,逐渐成为柔软蜡状直至液化。表明加速老化过程是一大分子降解、小分子生成的过程。 一系列研究表明[4,5],PEG的氧化老化是自由基链式反应机理。氧化初期的主要产物是氢过氧化物(ROOH),ROOH在链上无规则地形成并逐渐累积,当浓度较大或外部提供能量时迅速分解生成各种游离基(RO·,R·等),引起其后一系列氧化断链反应[6]。 3.2 抗氧剂对PEG稳定性的影响 抗氧剂的作用无外乎分解氢过氧化物或捕获游离基,从而抑制或减缓聚合物的氧化,提高聚合物的稳定性。抗氧剂R4-1对PEG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示于图1。R4-1明显提高了PEG氧化产生放热峰的温度和氧化产生小分子挥发性物质而引起热失重的温度。

橡胶常用防老剂及选用原则

§4.6橡胶常用防老剂及选用原则 一.橡胶用防老剂 目前防老剂种类繁多,而且每种防老剂同时有几种房老化作用。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胺类、酚类、杂环类及其它类。 按防护效果可分为:抗氧、抗臭氧、抗疲劳、抗有害金属和抗紫外线等防老剂。 下面按防老剂化学结构分类加以介绍: 1.胺类防老剂: 防护效果最突出,品种最多。 主要防护作用:热氧老化、臭氧老化、对热重金属及紫外线的催化氧化以及疲劳老化都有显著 的防护效果。 这类防老剂的防护效果是酚类防老剂不可比拟的,远优于酚类防老剂。 缺点:有污染性,不宜用于白色或浅色橡胶制品。 这类防老剂又可细分为:酮胺类、醛胺类、二芳仲胺类、二苯胺类、对苯二胺类以及烷基芳基仲胺类六个类型。 ①酮胺类 a .防老剂AW (丙酮与对胺基苯乙醚的反应产物,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 N CH 3CH 3 CH 3 H 5C 2O b .防老剂BLE (丙酮与二苯胺的高温缩合物) CH 3 CH 3N H c .防老剂RD (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物) CH 3 CH 3 CH 3 H N n ②醛胺类 a .防老剂AH (乙醛-α萘胺缩合物) 主要用于防止臭氧老化和疲劳老化,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热氧 老化性能,适用于动态橡胶制品。与蜡类、防老剂4010等并用效果好,适用于SBR ,用于制造汽车轮胎、胶鞋和其它橡胶制品。 对热氧老化、疲劳老化具有很好的防护效果,同时还可提高胶料与金属的粘合力,有污染性,不适用于浅色制品,在轮胎工业中应用较多,在胶管、胶带及其它工业制品中也有应用。 在胶料中相容性好,不易喷出,有轻微的污染性,对热氧老化具有优秀的防护效果,对臭氧老化和疲劳老化防护效果差。

注射液中抗氧剂的干扰及排除

抗氧剂的干扰与排除 注射剂中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和维生素C等。抗氧剂均为还原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对氧化还原滴定结果会产牛干扰,对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注射液含量的结果也有干扰,另外对维生素C还具有紫外吸收能力.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亦可能产生干扰。 往射剂中抗氧剂的干扰,常用下述方法排除。 (1)加入掩蔽剂法常用的掩蔽剂有甲醛或丙酮。注射剂中加入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时,主药测定采用碘量法、银量法、铈量法或重氮化法时,使用上述掩蔽剂可与抗氧剂发生加成反应从而排除其干扰。 例如,当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时,其中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也会消耗碘液而产生干扰,使用丙酮作掩蔽剂可消除其干扰。又如,采用碘量法测定安乃近注射液含量时,由于焦亚硫酸钠抗氧剂的存在会对测定产生干扰,使用甲醛作掩蔽剂可消除其干扰。 (2) 加酸加热使抗氧剂分解注射剂中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抗氧剂存在时.可加入酸并加热。使之分解为二氧化硫逸出。如亚硝酸钠测定盐酸普鲁蕾因胺注射液的含量时,其中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也能消耗亚硝酸钠滴定液而产生干扰,采用加入盐酸并迅速加热煮沸的办法可使抗氧剂分解从而消除其干扰。 (3)加弱氧化剂氧化法注射剂中的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等抗氧剂可被一些弱氧化剂氧化,常用的弱氧化剂有过氧化氢或硝酸。但使用本法必须注意加入的弱氧化剂不能氧化待测组分,也不能消耗滴定液。 (4)选择适当测定波长法注射液中如使用了维生素C做抗氧剂,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43 nm,若主药的测定波长也在此波长附近,就会产生干扰。 通常采用选择其他波长作测定波长的方法使主药有吸收,而维生素C几乎没有吸收。如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中含有维生素c抗氧剂,而主药盐酸氯丙嗪在紫外区的254 nm和306 nm波长处有两个最大吸收峰,由于维生素C在254 nm处也有强吸收,但在306 nm 波长无吸收.故选择3()6 nⅢ为测定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