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初取名单公示-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7年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初取名单公示-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7年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初取名单公示-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7年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初取名单公示

一、应试生拟初取名单

学术型硕士

100017000160011 李梦琪

100017000160049 常园青

100017000160669 陈琳琳

100017000160723 唐中灿

应用心理专业硕士

100017000160112 邓州

100017000160122 甘琳琳

100017000160129 黄佳雨

100017000160130 黄甜

100017000160142 兰雪

100017000160194 孙丽媛

100017000160215 王笑鑫

100017000160220 王芸

100017000160224 吴嘉怡

100017000160225 向朝晖

100017000160226 向九如

100017000160240 杨蕊

100017000160595 孙锐冰

100017000160686 何欣

100017000160696 钱秭澍

100017000160782 侯东昊

100017000160785 马晨晓

100017000160787 张君睿

100017000160894 洪淇洋

100017000160905 侯晓晗

100017000160932 陈碧莹

二、港澳台、留学生拟初取名单

黄颂祺(香港)

刘翠婷(澳门)

朱呈呈(台湾)

林载根(韩国)

柳昭禛(韩国)

以上名单即日起公示10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提出。

联系方式: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62753559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2017年3月29日附件: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7年应试硕士研究生成绩表

2017-03-29

学术硕士

考生编号姓名报考专业初试成绩面试成绩听力总成绩

100017000160011 李梦琪基础心理学 343 91.7 3.0 83.1

100017000160049 常园青应用心理学 347 89.2 2.1 81.4

100017000160669 陈琳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50 85.0 3.0 80.5 100017000160723 唐中灿应用心理学 349 85.5 3.0 80.7

100017000160856 周志伟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354 54.2 2.7 65.2 100017000160993 寇东晓应用心理学 325 55.2 2.7 62.8

专业硕士

考生编号姓名报考专业初试成绩面试成绩听力总成绩

100017000160110 陈雨欣应用心理硕士 401 45.2 3.0 65.7

100017000160112 邓州应用心理硕士 394 84.8 3.0 84.8

100017000160122 甘琳琳应用心理硕士 389 90.0 2.7 86.6

100017000160129 黄佳雨应用心理硕士 391 90.0 3.0 87.1

100017000160130 黄甜应用心理硕士 407 89.7 3.0 88.6

100017000160142 兰雪应用心理硕士 378 79.7 2.7 80.3

100017000160154 李潇应用心理硕士 391 52.0 3.0 68.1

100017000160158 李瑶应用心理硕士 407 52.6 2.4 69.4

100017000160194 孙丽媛应用心理硕士 392 80.0 3.0 82.2 100017000160199 田光辉应用心理硕士 397 55.3 3.0 70.4 100017000160215 王笑鑫应用心理硕士 393 77.0 2.4 80.2 100017000160220 王芸应用心理硕士 380 82.7 2.7 82.0 100017000160224 吴嘉怡应用心理硕士 389 85.8 3.0 84.8 100017000160225 向朝晖应用心理硕士 390 87.9 3.0 85.9 100017000160226 向九如应用心理硕士 393 78.7 2.4 81.1 100017000160240 杨蕊应用心理硕士 386 87.6 2.4 84.8 100017000160552 颜文庆应用心理硕士 385 53.5 3.0 68.3 100017000160595 孙锐冰应用心理硕士 388 82.0 3.0 82.8 100017000160672 管烨应用心理硕士 401 55.7 3.0 71.0 100017000160675 李童应用心理硕士 406 54.3 3.0 70.7 100017000160686 何欣应用心理硕士 375 78.8 3.0 79.9 100017000160694 陈杨应用心理硕士 398 53.3 2.7 69.2 100017000160696 钱秭澍应用心理硕士 390 89.1 3.0 86.6 100017000160782 侯东昊应用心理硕士 378 78.8 2.7 79.9 100017000160785 马晨晓应用心理硕士 381 80.8 3.0 81.5 100017000160787 张君睿应用心理硕士 385 84.1 3.0 83.6 100017000160820 刘芳源应用心理硕士 386 55.5 2.1 68.5 100017000160849 刘本勇应用心理硕士 400 56.0 2.7 70.7 100017000160894 洪淇洋应用心理硕士 378 88.0 3.0 84.8 100017000160896 彭冰应用心理硕士 403 54.0 2.4 69.7 100017000160905 侯晓晗应用心理硕士 404 86.7 3.0 86.8

100017000160999 刘爽应用心理硕士 379 52.4 3.0 67.1

*总成绩=初试成绩(百分制,50%) + 复试成绩(百分制,50%) + 外语听力(3分制)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7年应试硕士研究生成绩表

北京大学保研—北大心理学系保研推免研究生简章

北京大学保研—北大心理学系保研推免研究生简章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本科起点的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一、北大心理学系保研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及名额的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北大心理学系保研申请材料 1、北京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微博]究生申请表2份(下载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8915002652.html,/zsxx/sszs/tjms/); 2、北京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个人陈述1份(下载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8915002652.html,/zsxx/sszs/tjms/); 3、北京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专家推荐信3封,即需要3位专家分别推荐,且密封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下载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915002652.html,/zsxx/sszs/tjms/); 4、本科阶段成绩单1份,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后,装入自备信封密封,并在封口骑缝处加盖教务处公章; 5、获奖证书复印件各1份; 6、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或TOEFL成绩、或IELTS成绩、或GRE成绩等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明1份; 7、通过北京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网上申报系统打印的《北京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申请信息表》1份。 此外,申请者还可提交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北京大学本校推免生申请攻读本院系研究生可提交上述1、2、6、7项各一份,外校及本校跨院系申请的推免生须向院系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交以上全部申请材料。 申请者必须保证提交的申请表和其它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若申请者提交的信息不真实或不准确,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三、北大心理学系保研申请办法 1、专业目录 申请者请访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915002652.html,),查阅招生专业目录。 2、北大网上申报 2014年9月7日,北京大学开通北京大学2015年推荐免试研究生网上申报系统(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8915002652.html,/tjms/),具体安排请见其网站的有关通知。

社会心理学复习纲要北大

社会心理学复习纲要(北大版)

————————————————————————————————作者:————————————————————————————————日期: 2

第十章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什么是攻击行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 敌意性攻击行为:有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 工具性攻击行为:把伤害当成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恐怖活动) 替代性攻击(转移):攻击感不能直接针对引起愤怒的对象表达出来时,我们可能会向一个替代对象释放攻击性。(那个替代对象越接近真实来源,攻击的冲动越强,但是对于攻击的焦虑也越强。因此替代性攻击大多倾向于指向更弱小和没风险的对象。) 攻击行为的理论: 1)生物学理论(人类有基于生物本能的攻击性驱力) 本能论佛洛伊德认为源于自我破坏的冲动,洛伦兹认为攻击行为是适应性的。 攻击性的能量来自本能,是非习得的普遍的。如果得不到释放,能量会在体内积累,直到爆发为止。(攻击行为受遗传【先天和后天的因素相互影响】、血液化学成分【饮酒、雄性激素、5-羟色胺】和大脑【杏仁核、前额叶】等生物学因素影响) 2)挫折—攻击理论(用于解释敌意性攻击) 经典的挫折—攻击理论:挫折产生攻击的动机。由于对反抗和惩罚的畏惧,人们往往不直接对挫折源进行攻击,因此攻击力可能会被转移,指向其他目标甚至是自己。 (替代性攻击) 修正后的攻击—挫折理论:挫折产生的是愤怒,是攻击行为的一种情绪准备状态,与攻击行为有关的线索放大了攻击行为。(愤怒源于某个有其他行为选择可能的人阻挠了我们实现目标) 挫折是否与剥夺相同?期望与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产生挫折感,即使完全消除剥夺现象挫折依然存在。挫折不只来自剥夺本身。 相对剥夺它是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怨恨或不满。简单而言,相对剥夺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是我们有权享有但并不拥有。例如,某人看着邻居家买了一辆新车,他认为他也能有这辆车,但实际他并不拥有。(电视的普及把绝对剥夺转化为相对剥夺) 3)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攻击行为的回报攻击行为是为了得到特定的回报而采取的手段。 观察学习对攻击行为的学习不仅体现在亲身体验其好处时,通过对别人表现 了攻击行为而未收到惩罚的观察,也会习得攻击行为。(自我控制、方式)。班 都拉认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受到来自家庭、文化和大众传媒的攻击榜样的影响。 班都拉指出,由不愉快体验产生的情绪唤醒激发攻击行为。但我们是否真的发 起攻击,取决于我们对于结果的预期,这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a)厌恶事件(疼痛、炎热、攻击、侮辱、拥挤)会提高我们的唤醒水平 b)唤醒唤醒状态会强化情绪 c)攻击线索如枪支 d)媒体的影响色情文学和性暴力;针对女性的攻击;电视对行为的影响(用相 关研究的结论来间接推论因果关系、“潜变量”),观看暴力会导致攻击增加, 原因有三:唤醒状态、降低抑制、激活与暴力相关联的想法、引起模仿。电视 对思想的影响;电子游戏的影响。 e)群体影响 通过分散责任和极化行为,群体情景能增强攻击反应。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笔记完美加强版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盛世清北】2021北京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盛世清北】2021北京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盛世清北分享: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54汉语基础考试科目,适用北京大学以下院系+专业: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045400应用心理硕士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54汉语基础科目的考研参考书目为: 北京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没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指导及历年考生学员用书,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朱永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乐国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于参考书阅读方法,盛世清北建议采用: 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除了参考书学习法,盛世清北还建议考生掌握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A: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北大 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考试题

理教 207 208 考试题型说明 一、概念理解(每题3分,共18分) 答题要求:对所给出的概念加以解释,并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概念。 如:归因:是指…………的过程,例如,……….就是归因。 二、简述题(每题6分,共24分) 什么是团体极化?它为什么会产生? 三、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Festinger等人是怎样证实认知失调理论的? 四、案例题分析题(16分) 给一段材料:刘力是一名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临近毕业的时候他遇到了很多烦心的事情,……………………..。 要求:用1-2个心理学概念和一种心理学理论对案例中的现象加以解释,限500字以内。 五、问卷设计题(18分) 富士康跳楼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争论: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生命的价值何在?请根据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编制一个简单的可以测量生命意义的量表,要求至少15个项目,并以该量表测量的概念为自变量,自己设定一个因变量,设计一个研究,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理解题,解释名词并给出一个例子(3分*6) 1、归因 2、现场研究 3、偏见 4、情绪性寂寞 5、去个体化 6、改变型领导者 二、简述题(6分*4) 1、如何用“世界体系理论”思路看待华夏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要提出一个要研究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应该考虑什么? 3、社会生物学是怎样看待人类的利他行为的 4、什么事团体极化?并解释它是怎么产生的 三、论述题(10分*3) 1、谈谈晕轮效应在生活中的影响 2、Festinger等人是怎样证实认知失调理论的? 3、品味电影《浪潮》,并从团体规范角度谈谈极权的形成 四、貌似是情景题@@(10分) 某大学生面临毕业,但接连遭遇相恋几年的女友抛弃和美国大学的拒绝,他十分痛苦,甚 至想到轻生,但这是老师和同学都比以往更关心他,他渐渐解脱出来,重新定位自己。 用一个或两个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这个情境。 五、问卷设计(18分) 由富士康事件引出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的价值何在?针对 人生意义设计包含至少15个项目的量表,并对维度和评价尺度进行简要评价。

北京大学张智勇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提供者:s9076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张智勇 2000年9月 第1章心理学的性质 01.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02.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03.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04. 范式,是科学界广泛用来了解经验领域的一种宽泛系统的理论假设。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心理学的观点和范式一样,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05. 20世纪初,第一个心理学派,结构主义起源于德国,兴起于美国。起代表人物是 E. B. Titchener(1867-1927)。W. James(1842-1910)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心理学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受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功能主义则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有关。 06. J. B. Watson代表了行为主义的发展。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B. F. Skinner指出,所有行为都可以理解为习得反应,行为因其后果而得到选择。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必须用实验室实验获得资料。 07. 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 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08. 认知观点关注人们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方式。信息加工指从环境中得到输入,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输出。认知观点将心理比作配有软件的电脑。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09. 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 第2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获取数据的方式来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包括观察法、个案研究、调查、实验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可偏颇。 02. 良好的心理学研究一般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理论框架(理论和假设)、标准化过程(混淆变量、控制组、单盲和双盲研究)、普遍性(取样代表性)、客观可观察(信度和效度)。 03. 理论,是组织和解释观察的系统方式,它包括一系列有关各种现象之间关系的命题。假设,是一种尝试的信念或有根据的推测,目的在于预测或解释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指随情境和个体而变化的现象。变量分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两种。 04. 实验研究要经历一系列步骤:提出假设、使变量操作化、指定标准的程序、选择被试、检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得出结论。操作化,指将抽象的概念变成由某种行动或操作所界定的具体变量。 05. 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改变情境的某些方面,检验这种操作对被试反应方式的影响,以评定因果关系。实验者操作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为检测操作效果而观察测量的被试反应即为因变量。 06. 混淆变量,能够产生效应、并且其效应和自变量的效应相混淆的变量。 07. 控制组,不接受实验的操作,代而经历一个中性的条件。研究者常常进行“盲研究”,即被试不知道

北大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整理

(三)名词解释 1. 再社会化 答: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2. 社会角色 答: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3. 角色扮演 答:即角色实践,它是角色期待和角色领悟的发展,是个体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 4. 归因 答: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5.基本归因错误 答: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6. 自我设障 答:个体常常将失败归于外因,但有时也积极主动、预先设置障碍,以其作为后来失败的归因,达到保护自尊的目的。 7. 社会认知 答: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8. 刻板印象 答:所谓的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9. 自我实现的预言 答: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待值前进,最后这个预言得以实现。 10. 社会比较 答:个体就自己的信念、态度、意见等与其他人的信念、态度、意见等做比较 11. 社会态度 答:个体对社会存在(某一特定的人、事、物)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且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构成。 12. 利他行为 答: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13. 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答: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应对事件做出判断这种对情境的判断受他人反应影响的现象就是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14.责任扩散 答: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该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15. 攻击行为 答:就是违背了社会主流规范,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 16. 社会影响

考研历年真题:北京大学2004年心理学系普通心理学考研试题

考研历年真题:北京大学2004年心理学系普通 心理学考研试题 一、选择题(40*2=80) ____ 1. 1、莱斯博士相信,除非我们了解了与情绪有关的意识经验在生 存和适应中的作用,否则我们不太可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情绪。这种 观点最有可能与下述哪位学者的观点一致: a. edward titchener b. ivan pavlov c. carl rogers d. william james 2、下面哪一个关于夫妇身份与幸福关系的描述是最不准确的? a. 养育孩子的夫妇比没有养育孩子的夫妇要幸福 b. 没有养育孩子的夫妇比养育孩子的夫妇要幸福 c. 养育孩子的夫妇比没有养育孩子的夫妇并不会更幸福,也不 会更不幸福 d. 夫妇养育的孩子越多,就越幸福 3、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被认为是发现的最主要方法。 a. 意识 b. 无意识

c. 非理性思维 d. 适应不良 4、一般来说,男性会比女性在下述哪一种活动中完成得更好? a. 浏览地图 b. 迷津学习 c. 位置记忆 d. 对表象的心理旋转 5、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我们必须清楚和毫无歧义地定义所有实验变量,以便其他研究者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心理学的这一特征说明: a. 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b. 我们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 c. 心理学是以事实和系统观察为基础的 d. 人的行为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6、一个研究者通过测量心率而作为人焦虑的指标之一。在这个研究中,心率: a. 是一个混淆变量 b. 与焦虑成负相关 c. 一个自变量 d. 是焦虑的一个操作性定义 7. 假设你的一个朋友想了解人们第一次约会时一方向另一方透

北大心理学

第一章:导言 本章的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个体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二、信度与效度 研究效度指一项研究的有效性,即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基于事实或证据的,是可 以被证明的。 信度指研究的可靠性,即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它包含两方面,一是不同的研究者之间的一致性;二是一个研究者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进行重复研究时的前后一致性。 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四、主试效应 在心理学研究中,当主试对被试有某种期望时,就会于无形之中对被试的行为产生微妙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主试效应(Experimenter effect) 五、被试效应(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 1927~1932年间,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西部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工作条件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发现,工人的生产力随着照明强度的增加而提高。然而,当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工人的生产力仍在提高。研究者很快意识到,工人生产力的提高,并不是因为照明强度的变化,而是因为工人知道自己正在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自己正在被研究。后来,人们把被试的行为改变不是因为实验处理,而是因为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研究这种现象,称作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实际上是一种被试效应,反映了被试对自身的某种期待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六、安慰剂效应 在心理学的研究情景中,当行为反映受到个人对作什么和如何感受的预期的影响,而不受特定的介入或产生某种反应程序的影响时,安慰剂效应就发生了。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本章的重点提示与解读: 一、感觉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有关的名词:绝对阈值与相对阈值、韦伯定律、感觉适应、感觉后像等。 (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绝对阈限:能够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作此感受的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50%的机率被觉察到的最小的刺激物理量的差别或变化,叫作差别阈限,它的量值又叫最小可觉差。 (3)差别阈限与刺激量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 (4)感觉适应: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作感觉的适应。 嗅觉:入芝兰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 视觉:暗适应: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5)感觉后向: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叫感觉后像。其又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分别表示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和相反的情形。 二、知觉的概念,知觉过程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过程的涵义。 (1)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知觉是以感觉作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2)自下而上的过程:这表示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 (3)自上而下的过程:知觉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或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一般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知觉的过程和结果。 三、错觉、似动及其表现形式。 (1)错觉知识经验与引起知觉的刺激特征之间不一致的现象。

超级详细的北大心理学专硕各科备考经验

超级详细的北大专硕各科备考经验--四战北大 毕业两年多,我只工作过不到一年,而且放弃了本专业,选择了心理学领域。第四次考研,听起来并不吉利,对自己来说也是最后一次尝试,结果很惊喜:北大初试前几名,最终顺利被录取。回顾考研历程,我体验过很多次失败,然后又重新振作,这一路上要感谢的人太多,父母、朋友、勤思老师,还有不少陌生人,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记得一次吃饭时,我偶然听到一句话:如果一条路是你认为值得自己一辈子去走的,那走几年弯路又何妨?我们都希望人生之路可以平坦顺畅,但假使不能,也不要轻言放弃,走到一定阶段,很多选择都殊途同归,我们可以暂时停下来把自己的生活捋清楚准备得更好再整装启程,也可以有梦想有目标就just do it,重要的是你对生活永葆热诚,那不管做什么,都会成为令自己和他人尊重的快乐的人。 ·准备资料 从大二开始我便经常旁听心理学本科的各种课程,包括几乎所有基础学科和其他颇具吸引力的选修课。关于择校,我一开始就瞄着北大去的,没有花费什么时间搜集信息和比较。选择北大有三个原因:一是北大心理学专业很棒,师资强,学风好,重科研,而我作为跨考生就是想有一个深入和专业的学习,也对科研比较感兴趣;二是北大是个综合性大学,除了本专业我还有很多机会来丰富和提升自己;三是北大在北京,交通方便,未来就业机会也多。简单总结就是专业—学校—地理这三个角度,重要性依次减低。 确定好专业和院校,搜集资料就很明确了。前期资料的准备就相当于读一本书的绪论,了解大致信息,然后将目标具体化,此时可以把各种信息汇总整理并记下来,制定一个完整的复习计划,进入下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初试复习 1.专业课 对初试来说,专业课无疑是最具决定性的。通常专业课的复习分三个阶段或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都是看书打基础,时间也比较长,至少三个月。第二阶段看讲义补充知识,建立大致框架并自己整理笔记做总结。做笔记非常花时间,如果没时间可以适当舍弃一部分,只做重要的或内容纷杂的科目。第三阶段练习真题模拟题,继续补充笔记,背记知识点。第四阶段看笔记和背记知识点。 北大的考察科目共有十门:普心、实验、统计、测量、发展、社会、管理、变态、咨询。我是属于看的书比较多的人,但其实看多少书不用强求,我本身也是由于战线较长的缘故,下面是我的书单和每门课的详细复习方法(PS:不是一年内看的,是四年内): ①普心:《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以修订版为主,补充了第四版),《心理学与生活》,《认知心理学》 普心这两本每年都会完整看一遍,今年读《心理学与生活》时特意做了笔记,把里面提到的每个实验都按框架整理出来了。认知是把概念性的知识简单翻了翻; ②实验:《实验心理学》朱滢,《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心理学研究方法》约翰肖内西,《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心理学质性研究导论》实验两本都是只看前面几章,但会看的比较细,每年都会看1到2遍。方法认真看过一遍,有些重要章节会经常翻出来看。40项研究认真看过一遍,看的时候每个实验都有自己注解,后期会挑出有代表性的几个实验带入框架写一下。

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总结

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总结 答题要求:对所给出的概念加以解释,并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概念。 如:归因:是指????的过程,例如,???就是归因。 什么是团体极化?它为什么会产生? 三、论述题每题2分,共24 分)Festinger等人是怎样证实认知失调理论的? 四、案例题分析题(6分)给一段材料:刘力是一名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临近毕业的时候他遇到了 很多烦心的事情,???????? 要求:用1-2个心理学概念和一种心理学理论对案例中的现象加以解释,限500字以内。 五、问卷设计题(18分) 富士康跳楼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争论: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生命的价值何在?请根据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编制一个简单的可以测量生命意义的量表,要求至少15个项目,并以该量表测量的概念为自变量,自己设定一个因变量,设计一个研究,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理解题,解释名词并给出一个例子(3分*6) 1、归因 2、现场研究

3、偏见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预先判断 4、情绪性寂寞 5、去个体化 6、改变型领导者 二、简述题(6分*4) 1、如何用“世界体系理论”思路看待华夏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要提出一个要研究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应该考虑什么? 3、社会生物学是怎样看待人类的利他行为的 、什么事团体极化?并解释它是怎么产生的 三、论述题(10分*3) 1、谈谈晕轮效应在生活中的影响 2Festinger等人是怎样证实认知失调理论的? 3、品味电影《浪潮》,并从团体规范角度谈谈极权的形成 @@(10分) 某大学生面临毕业,但接连遭遇相恋几年的女友抛弃和美国大学的拒绝,他十分痛苦,甚至想到轻生,但这是老师和同学都比以往更关心他,他渐渐解脱出来,重新定位自己。用一个或两个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这个情境。 五、问卷设计(18分)

北大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 全校公共必修课: 31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 课程名(英文) 周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English(1) 5 3.5 English(2) 5 3.5 English(3) 5 3.5 English(4) 5 3.5 Introduction to capitalist Economics 2 2 Philosophy 3 2 二上 04030140 邓小平理论 Theory of Deng Xiao ping ' s 2 2 三下 04031110 中国革命史 History of Revolution in China 2 2 一上 04130001 体育一 Physical Education (1) 2 1 一上 04130002 体育二 Physical Education (2) 2 1 一下 04130003 体育三 Physical Education (3) 2 1 二上 04130004 体育四 Physical Education (4) 2 1 二下 60730010 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 Military Theory and Military Training 2 2 一上 •; 院系必修课: 69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 课程名(英文) 周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00130221 高等数学 ( C )( 上) Advanced Mathematics(C)(A) 5 5 一上 00130222 高等数学 ( C )( 下) Advanced Mathematics(C)(B) 5 5 一下 00130340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3 3 一下 00230020 概率统计 ( B ) Probability andStatistics 3 3 二上 00431231 物理学(C ) (一) Physics(C)(1) 4 4 一下 00431232 物理学(C ) (二) Physics(C)(2) 4 4 二上 00431261 普通物理实验( B ) Laboratory Physics 4 2 二上 01130310 普通生物学 General Biology 4 4 一上 01130320 普通生物学实验 ( B ) Laboratory General Biology(B) 2 1 一上 01130370 生理学( B ) Physiology(B) 3 3 一下 01130380 生理学实验( B ) Laboratory physiology(B) 2 1 一下 01630011 普通心理学(上) General psychology(A) 3 3 一上 01630012 普通心理学(下) General psychology(B) 3 3 一下 01630020 CNS 解剖 Fu nctio nal An atomy of Cen tral Nervous System 2 2 一下 01630031 实验心理学(上) Experimental psychology(A) 2 2 二上 01603331 实验心理学实验(上)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psychology(A) 2 1 二上 01630032 实验心理学(下) Experimental psychology(B) 2 2 二下 01603332 实验心理学实验(下)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psychology(B) 2 1 二下 01630050 心理统计( 1) Statistics for Psychology(1) 2 2 二上 心理统计( 2) Statistics for Psychology(2) 3 3 三下 01603010 心理测量 Psychometrics 3 3 三上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 3 Abnormal psychology 3 3 三下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3 301630120 认知心理学 03835031 大学英语(一) 03835032 大学英语(二) 03835033 大学英语(三) 03835034 大学英语(四) 04030040 资本主义经济概论 04030120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上 01630060 发展心理学 01630090 变态心理学 01630100 生理心理学 二下 三上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要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北大 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考试题

阿伦森等著,侯玉波等译 1社会心理学导论 定义:研究人类的思想、感觉、行为如何受其他人真实或想像的存在的影响。 社会影响的威力:超越人们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成为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性的基本动机:社会心理学强调对社会环境的解读。一个人对社会的解读来自两种基本动机:维护自尊的需求;正确了解自己和社会的需求。只有考察人们如何解读社会环境的动机,才能了解社会影响的力量,避免归因错误。 社会心理学作用:应用到各种社会现实性问题解决,如减少偏见、遏制暴力及劝导人们更健康的生活。 研究方法:实证研究,而不是依赖常识或长者的智慧。 2 研究方法论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假说的来源自研究者的灵感或以前的研究和理论。 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外部观察不会加入他们自己的任何预成观点;参与观察法,研究者和被观察者互动;档案观察法。 相关法:相关系数高并不能决定因果关系。 实验法:社会心理学偏好的设计,因为他能使研究者推论出因果关系。 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确保除了自变量外,没有其他客观因素影响结果。 实验设计的外部效度:确保实验结果能外化到不同的人群与情境中。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取舍被称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困境:不要尝试在单个实验中做到滴水不漏,通过实验室实验可以确保内部效度,通过现场实验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外部效度。 跨文化研究表明:在某些文化中的发现并不总是能类化到其他文化中去。 基础研究旨在获得对人类社会行为的了解,应用研究旨在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 社会心理学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能随时离开实验的自由)、确保匿名性、私密性、实用后释疑(尤其使用了欺瞒手法的时候)。 3 社会认知—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 社会认知:关于人们如何选择、解释以及运用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的研究。 自动化:低付出思维,它不带意识、意图和目的,不需要努力。 图式对我们所识、所思、所记都有强烈影响,非常有用,也存在缺陷,可能导致人们自动形成刻板印象。 图式的可提取性是指图式和概念在我们头脑中所处的位置的优先性,以及我们在做关于社会世界的判断时使用这些图式和概念的可能性。 图式的启动是指近期经验提高图式、特点或概念的可提取性的过程。 对图式影响我们行为的例子就是自证预言,即通过无意识中与我们图式相一致的行为对待他人,从而使图式变为现实。 除了图式,人们还会自动运用判断法则处理他们所面对的大量社会信息。 可用性法则是指我们能够想起某事的容易程度,对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具有巨大的影响。 代表性法则帮助我们判读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似性以进行分类。

整理的普通心理学200概念!--根据北大和北师大教材[1]

我整理的普通心理学200概念!--根据北大和北师大教材(一)

我整理的普通心理学200概念!--根据北大和北师大教材(一)

有个别概念没找到的,请有心人补充。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映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论和规律,建立心理学研究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的方法。普通心理学既包括过去研究中已成定论的为科学实践证实并为科学家所公认的理论和规律,也包括虽不一定为大家所公认但却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和学说还包括处于科学发展前沿的新成果和新发现。 4. 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既是结构单位也是功能单位,它不同于身体细胞的功能主要在于它可被输入的刺激所激活,引起神经冲动,进行冲动传导。其构造上基本由三部分即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就其功能和分布不同可分为传入,传出和联合三种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为突触传递。 5. 极化现象:这是神经传导的电化学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当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钾离子的浓度在膜内比膜外大30倍,而钠离子的浓度膜外比膜内大10倍。为维持他们的浓度,膜内外电位差允许钾离子透入膜内,而不允许钠离子渗入。于是形成了膜内负电荷、膜外正电荷的电位差。这就是膜的极化现象。这种电位被成为静息电位。 6. 去极化过程:当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受到足够强的刺激时,细胞膜电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钠离子迅速进入膜内,使膜内负电位差消失,即为去极化过程。 7. 动作电位:经过去极化过程,神经元便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进入活动状态,形成了神经冲动,成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大约1毫秒。 8. 突触传递:神经元之间是以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外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数突相联系的,这种特殊的联系结构称为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这种联系方式就是突触传递,它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它是通过神经化学递质和电变化两个过程完成的。这一神经细胞的工作方式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不但是重要的而且是直接的。 9. 突触后电位: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变化,大量的钙离子进入突触小体,使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之接触,这时储存于囊泡中的神经递质被释放出来而进入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相结合。于是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分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这种兴奋性和抑制性电位的相互影响决定着特定的神经元是否有可能在特定时刻发放动作电位-----引起神经兴奋或抑制。 10. 外周神经系统:就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机构,它包括从外周感觉器官内导到中枢的神经组织和从中枢外导到效应器官的神经组织。从结构上看,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和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的自主神经系统。 11. 反射: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的一种应答式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有赖于反射弧的完整,是一种刻板的简单动作,主要是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12. 反射弧:组成反射的内导、中间、外导神经3部分的功能联系,成为反射弧。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基本模式。 13. 反馈:

北大心理学研究生参考教材

北大心理学专业课程 基础心理学专业简介 一、专业简介 基础心理学专业成立于1978年。其前身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本专业为理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在心理学领域中,掌握坚实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与不断创新的能力。在心理学基本研究手段方面受过良好的训练,能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语言运用能力。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3学分其中: 1. 必修课程:100学分 ● 全校公共必修课:31学分 ● 院系必修课:69学分 2. 选修课:47学分 ● 系选修课 ● 校公共选修课见公选课课表 其中要求:文科学分(大学语文)4学分艺术类学分2学分 3.生产劳动(必修):一周,不计学分。 4.毕业设计:毕业论文6学分 应用心理专业 一、专业简介: 应用心理学专业成立于1995年。本专业为理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训练,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广泛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学基本实验方法,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实际需要,特别是临床咨询、心理治疗、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论文写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3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100学分 ● 全校公共必修课:31学分 ● 院系必修课:69学分 2. 选修课:47学分

北大心理学系王垒

北大王垒教授(英文文献摘要)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Job Satisfacti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a Moderator Keywords: work–family conflic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job satisfac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 Abstrac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work–family conflict (WFC) on employees' well-being and job-related outcomes has attracted much research attention recently. A major gap in the literature is which factors could potentially buffer its negative effect on employee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FC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a sample of 212 Chinese high school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theory, we hypothesized tha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ould weaken the negative effect of family-to-work and work-to-family interference on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WFC (work-to-family interference and family-to-work interference)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job satisfaction and tha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eakened the effect of WFC on job satisfaction. These findings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n WFC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uch as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theory. The current study also provides a test of these theories in Chinese culture to support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theories developed in previous research.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reducing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WFC on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are also provided, such as the potential valu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for th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employees in teaching professions. The Role of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in the Individual Creative Process Abstract This study is among the first to examine how individuals’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s impact 2 separate stages of creativity: idea generation and idea implementation. A total of 247 Chinese employee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culture orientation and their idea generation behavior. Supervisor ratings of idea implementation were obtained to avoid single-source bias. Partial corre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horizontal individualism and horizontal collectivism had positive influences on idea generation, but vertical collectivism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idea implementation. Although vertical individualism was not correlated to either idea generation or idea implementation, it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stages such that idea generation predicted idea implementation better among high vertical individualists than among low vertical individualists.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