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资金安排表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9.02.01•【文号】文物办发〔2019〕4号•【施行日期】2019.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物办发〔2019〕4号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已经国家文物局党组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文物局2019年2月1日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物保护利用改革部署开局之年。
国家文物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抓主抓重,攻坚克难,激发改革活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1.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加强党对文物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组织开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头看”,加强局系统政治建设,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编制要求》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编制要求》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1.10.28•【文号】文物革发〔2021〕33号•【施行日期】2021.10.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编制要求》的通知文物革发〔202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有序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我局组织编制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编制要求》,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跨省域片区工作规划由一省牵头、联合编制,经我局同意并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发布实施。
我局将依据片区工作规划对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加强统筹指导和支持。
特此通知。
国家文物局2021年10月28日附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编制要求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条编制目的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有序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编制,根据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以下简称片区)工作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片区工作为抓手,夯实基础,创新举措,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示范引领全国革命文物工作。
第四条编制原则(一)坚持价值引领。
研究梳理片区革命历史和主题构成,挖掘展现片区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以价值评价为导向,准确把握工作规划的对象、重点和策略,不能将各种革命旧址等量齐观,历史评价要恰如其分。
2023年国家文物资金预算分配表

2023年国家文物资金预算分配表一、总体预算分配2023年国家文物资金预算共计100亿元人民币,用于维护、保护和修复国家各地的重要文物和古迹。
二、地区分配情况1. 北京市:预算分配15亿元,主要用于故宫、颐和园等重要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2. 河南省:预算分配10亿元,主要用于对洛阳龙门石窟、郑州大观音寺等重要文物的保护和修缮。
3. 陕西省:预算分配10亿元,主要用于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重要文物的保护和修缮。
4. 四川省:预算分配8亿元,主要用于对乐山大佛、峨眉山金顶寺等重要文物的保护和修缮。
5. 其他省市:预算分配57亿元,用于其他地区的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
三、项目分配情况1. 修缮工程:预算分配40亿元,用于对已损坏的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工作。
2. 防护工程:预算分配20亿元,用于改善文物保护环境,防止文物受到外界环境的侵害。
3. 研究和保护项目:预算分配15亿元,用于开展对重要文物的研究工作,提高文物保护水平。
4. 文物展览和宣传:预算分配10亿元,用于举办文物展览,加强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总结回顾:通过对2023年国家文物资金预算分配表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作为国家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瑰宝,文物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借助这笔预算,我们有信心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珍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物的爱好者和保护者,我对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表示赞赏。
文物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历史见证,也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只有通过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全社会的关注,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文物保护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让我们的文化瑰宝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文物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于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还在政策和法律上加强了相关规定和保护措施。
历史文化传承专项资金

历史文化传承专项资金
历史文化传承专项资金是指由政府或相关机构设立的专门用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资金。
这些资金通常用于支持相关项目,如历史建筑修复、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文化遗产展览等。
专项资金的设立旨在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促进历史文化的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能够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工作,增强社会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历史文化传承专项资金的筹集来源通常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款、文化产业收益等。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支持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保护、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可以用于培训相关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组织文化传播活动等。
专项资金的设立和使用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关评估指标,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资金的使用方式。
通过历史文化传承专项资金的支持,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繁荣,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自信。
关于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的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它们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精神,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任务。
首先,要加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载体,因此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
需要加大对重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好每一个文物和文化遗产,避免它们被毁坏或流失。
同时,要加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人员的保护意识,加强保护设施的建设,确保文物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传承是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所在,传承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需要开展相关的传承活动,如举办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展览、讲座、研讨会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文物和文化遗产,增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珍视和重视。
此外,还要加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挖掘工作,提高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利用价值。
文物和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文化旅游活动,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价值,利用它们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统筹规划,做到既能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又能发挥它们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最后,要加强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只有大家都认识到文物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保护传承氛围。
因此,需要组织各类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当中来。
关于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的建议

尊敬的读者: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的文物和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我们迫切需要加大保护传承力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需要加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作为每一个公民,我们都应该意识到文物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文物保护的理念。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也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文物犯罪予以严厉打击,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需要加大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文物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加强研究和实践,力求修复后的文物能够保持原真性和历史性。
也需要加强对文物的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健全的文物库房和安全防护系统,确保文物不受损失和破坏。
再次,需要加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力度。
我们应该注重对文物的传统工艺和技术的传承,培养一批批懂得保护和传承文物的专业人才。
还应该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价值的传承,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保护传承工作,推动文化遗产的传统生活方式得以保留和发展。
加大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保护传承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继承和发扬光大。
希望我们共同为文物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写手:assistant日期:2023年01月12日尊敬的读者:文物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
在加大对文物保护传承力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不断完善措施,确保文物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我们应该加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在加大保护力度的需要全面了解我国各地的文物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其所面临的保护困境,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财政部、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文〔2018〕178号

财政部、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财政部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文〔2018〕178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文物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规范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财政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文物保护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文物局2018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财政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为支持全国文物保护工作、促进文物事业发展设立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补助资金。
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根据国家文物保护工作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中央财政财力情况确定。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中央补助、分级负责、注重绩效、规范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资金实行因素分配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方法,适当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革命文物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支持方向倾斜。
邯郸市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

邯郸市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近日,经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报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8〕54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19〕6号),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实际,我市制定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推动我市文物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文物工作提供坚强保障,从而促进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包括构建邯郸文化标识体系、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加强文物督察、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加强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促进文物合理利用、建立社会参与机制、促进博物馆活力创新、深化文物对外交流合作、加强科技支撑、创新人才机制、建强文物保护管理队伍等14项内容。
《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目标,到2025年,全市文物依法保护水平显著提升,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体系基本形成,执法力量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形势更加巩固;博物馆体系日臻完善,文博创意产业稳步发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文物行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格局基本形成,文物领域社会参与活力不断焕发,文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
我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近50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00余处。
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3座,非国有博物馆1座,是位居我省前列的文物大市。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4.12•【字号】扬府发〔2018〕72号•【施行日期】2018.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市政府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扬州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2017]81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6]12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发展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抓紧形成与扬州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相符的文物保护体制、考古工作机制、博物馆服务体系、文博创意产业体系和文物安全责任体系。
到2025年,全面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划定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文物保护单位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世界文化遗产点和海上丝绸之路预备项目遗产点完好率保持100%,全面落实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建成文物保护单位数据化管理系统。
加强考古实验室建设,基本形成集调查发掘、实验分析、整理修复、学术研究等为一体的考古工作体系。
强化文博场馆运行考核评估,推进文博单位文创产业发展。
文物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执法力量得到加强,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单位负责、社会参与、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文物安全工作新格局。
二、重点任务(一)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1.编制文物保护规划。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举办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举办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8.08.24
•【文号】办人函〔2018〕857号
•【施行日期】2018.08.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转发
《关于举办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
的通知
办人函〔2018〕8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为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加强文物修复领军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传承文物修复技艺,由国家文物局支持,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学会和山东省文物局主办的“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将于2018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山东省曲阜市举办。
竞赛设古建筑清水砖墙修复组、古建筑木构件修复组、瓷器文物修复组和书画文物修复组四个参赛组别,每项比赛每省推荐1人参赛。
现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学会、山东省文物局《关于举办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转发你局。
请你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和专业人员,按照《通知》要求报名参赛。
具体要求及
报名方式等详见《通知》。
联系人:国家文物局人事司专家与培训处程海军
联系电话:************
特此通知。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
2018年8月24日附件: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学会、山东省文物局《关于举办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
》。
2018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资金安排表

横山鸭扎包
10
(四)
汕头市
小计
1159
35
市本级
重点文物保护
汕头市桂园旧址消防建设工 程
30
革命历史博物 馆
36
市本级
重点文物保护
潮海关旧址(华员低级帮办宿 舍)修缮工程
170
市海关
37
市本级
重点文物保护
潮海关旧址(外马路副税务司 公馆)修缮工程
10C
市海关
38
潮南区
重点文物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40
29
龙岗区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龙舞(平湖纸龙舞)
10
30
福田区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祭祖习俗(下沙祭祖)
10
r1
(三)
珠海市
小计
39
31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1
32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18
33
香洲区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沙田民歌
10
34
斗门区
重点文物保护
区域考古调查勘探
6C
4
广州鲁迅纪念 馆
重点文物保护
国民党一大旧址修缮工程
100
5
广东省文化厅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国家及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补 助
13
省食品行业协 会、省武术协 会
6
广东省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系列活动
120
省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中心
7
广东省文化馆
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巡视整改方案

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巡视整改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文物保护传承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然而,文物保护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加强巡视整改,以确保优秀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传承。
本文将提出一些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巡视整改的方案,以期能够促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
一、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1.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
组织各类文物保护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展览、讲座、宣传片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大家关注和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2.加强学校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文物保护传承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激发学生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兴趣。
3.提高公民素质。
通过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等措施,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法律意识,增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广泛参与度。
二、加强文物保护监管力度,健全管理机制1.加强巡视力度。
组织专业人员对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文物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2.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文物保护责任的界定。
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管,严禁走私和非法交易文物。
3.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加大对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注重队伍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供保护传承所需的资源支持1.增加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资金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确保需要修复、保护的文物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工作。
2.创新融资模式。
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的公益性项目,引入社会力量和资金,推动文物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结语:通过以上的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巡视整改方案,可有效提高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监管力度,提供保护传承所需的资源支持,推动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进步。
国务院关于财政文化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财政文化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3.12.26•【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财政文化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2023年12月2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受国务院委托,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文化资金分配使用和有关政策情况,请予审议。
一、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有关情况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研究支持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健全财政文化资金管理机制,强化财政文化资金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财政文化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一)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正确把握政策目标和支持方向。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我们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政策思路和工作措施,着力强化财政文化资金保障。
二是积极推动文化领域有关重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
对标“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要求,认真研究制定财政政策,支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化公园、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等重点工程建设。
三是及时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纾困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0.08•【文号】•【施行日期】2018.10.0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2018年10月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现就加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文物工作,文物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当前,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文物保护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文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仍需加强;一些地方文物保护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文物合理利用不足、传播传承不够,让文物活起来的方法途径亟需创新;依托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办法不多,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亟待增强;文物保护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尚需提升。
要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文物保护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物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各项工作。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切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重要贡献。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7号(文化宣传类047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7号(文化宣传类047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0.08.26•【文号】•【施行日期】2020.08.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7号(文化宣传类047号)提案答复的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
我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时代价值,展现非遗时代风采,不断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您所提的建议对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部分建议内容,我部正在积极开展。
一、关于建立协调有效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基本建立,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工作局面初步形成,一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遗得到有效保护,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巩固保护成果、增强传承活力的新阶段。
为协调处理我国非遗保护中涉及的重大事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我部建立了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中央统战部(宗教局)、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3个部门组成,我部为牵头单位。
自2005年以来,我部多次组织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在推动前4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加强各部门对非遗保护的联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我部召开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年度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报了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进展,对下一步的非遗保护重点工作进行了研究,对加强部门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非遗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财政部关于下达2020年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预算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下达2020年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预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20.06.05•【文号】财教〔2020〕76号•【施行日期】2020.06.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预算、决算正文财政部关于下达2020年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预算的通知财教〔2020〕76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改善文物保护条件,经研究,现下达你省(区、市)2020年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预算(项目代码:Z135050009036,收入列202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110024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支出列“20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用于文物维修保护、文物安防、考古、可移动文物保护等所需支出。
相关项目名称、金额、绩效目标见附件。
其中,一般项目要优先用于保障国家文物局确定的2020年考古发掘项目等。
请按照《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文〔2018〕178号)要求,做好预算编制、指标安排等相关工作,并在收到本通知之日起30日内将2020年转移支付下达至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各级财政部门。
请进一步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要随同预算资金申报同步填报绩效目标,同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并将绩效目标随同预算同步批复下达,作为绩效监控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止出现挤占、挪用、虚列、套取补助资金等行为。
如你省(区、市)因预算核定数与申报数存在差异需对绩效目标进行调整,省(区、市)主管部门应于资金下达30日内,按程序将经同级财政部门确认的区域绩效目标报国家文物局,同时抄送财政部当地监管局。
国家文物局应于30日内将审核后的区域绩效目标汇总报送财政部。
附件:1.2020年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预算表2.2020年国家文物保护资金整体绩效目标表财政部2020年6月5日附件12020年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地区2020年预算数提前下达数此次下达数合计589966 400973 188993北京8352 4269 4083天津5277 5258 19河北24966 15370 9596山西34365 24719 9646内蒙古13973 12948 1025辽宁(不含大连)17401 15653 1748大连3154 3154吉林12979 7979 5000黑龙江8785 8785 江苏16395 2126 14269 浙江(不含宁波)10048 6410 3638 宁波2483 2483安徽23970 17966 6004 福建(不含厦门)29368 21857 7511 厦门2580 2580江西19788 18169 1619 山东(不含青岛)25720 18824 6896 青岛5440 3224 2216 河南48552 36605 11947 湖北24803 17309 7494 湖南23376 17222 6154 广东(不含深圳)7802 6978 824 广西15736 11448 4288 海南9933 1738 8195 重庆14267 10032 4235 四川28327 20714 7613 贵州17322 13172 4150 云南20286 13958 6328 西藏22171 14489 7682陕西30456 20830 9626 甘肃26693 12693 14000 青海12954 9439 3515 宁夏4323 3792 531 新疆17921 7565 10356附件22020年国家文物保护资金整体绩效目标表专项名称国家文物保护资金中央主管部门国家文物局资金情况(万元) 年度金额:58996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589966万元地方资金总体目标年度目标目标1: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巡视整改方案

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巡视整改方案一、巡视发现的问题经过对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工作进行全面巡视后,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 文物保护法规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文物保护法规体系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一些细微的问题在法律中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在文物保护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争议。
2. 文物保护机构人员素质不高:一些文物保护机构在人员选拔上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缺乏相关技术和专业知识,无法胜任保护和修复文物的工作。
3. 基础设施薄弱: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必要的设备和仪器,无法满足文物保护和修复的需求。
4. 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一些地方对文物保护的意识较差,存在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的情况,导致一些文物受到破坏甚至失窃。
5. 文化遗产传承不到位:在一些地方,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没有付诸实践,导致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逐渐失传。
二、整改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方案:1. 完善法规制度:加强对文物保护法规制度的研究和修订工作,明确界定文物保护的范围和具体要求,确保文物保护工作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2.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对文物保护机构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工作,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工作。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供必要的设备和仪器,提高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效率和质量。
4. 提升文物保护意识:加强对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文物保护的氛围。
5. 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制定并执行文化遗产传承规划,明确对于重要的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和支持相关机构和个人参与到传承项目中去。
三、整改措施为了确保上述整改方案能够落地和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专门的整改工作组:成立专门的整改工作组,负责整改方案的落实和推进工作。
2. 加强协作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协作合作,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工作。
关于做好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建议

关于做好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建议
1. 加强宣传与教育: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的意识,鼓励人们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的法律保障,加大对文物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3. 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的管理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制定长远的保护计划,确保文化遗产的持久性传承。
4.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科技支持: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对文物进行保护,保证文物的原汁原味。
5. 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水平。
6. 加大经费投入:增加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的经费投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利用效益。
7. 强化监督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保护利
用的考核机制,加强监管力度,防止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确保工作的公正和规范性。
文物局2018年工作要点

文物局2018年工作要点文物局2018年工作要点2018年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2018年全省文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和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开创xx文物事业新局面。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谋划xx文物事业发展1.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做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调研指导xx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xx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坚定文化自信贯穿到文物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增强文物工作服务大局、抓主抓重的理念和能力,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省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之路。
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加快推进我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继续开展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完善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专题研究报告,实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巡护,支持洛阳等多个运河市县建设大运河博物馆,促进大运河文化遗产展示利用。
4.继续支持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设和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导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陈展工作,协调有关陈展文物,协调博物馆定名问题。
推进中原考古博物院建设以及xx博物院维修改造陈展服务提升工作。
5.围绕我省百城提质、自贸区建设、郑州中心城市建设、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已下放权限的管理服务工作。
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巡视整改方案

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巡视整改方案一、巡视整改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丰富多样的文物资源和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加强巡视整改工作势在必行。
巡视整改的目的在于排查发现问题,制定合理的整改方案,并确保执行到位,以保护国家宝贵的文物资源和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
二、巡视整改的内容与目标1. 完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研究和修订,提升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实施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保护工作的新挑战。
同时,加强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增加文物保护投入加强对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物质基础。
加大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文物项目的资金支持,确保其保护和修复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加强对私人收藏文物的管理和监督。
3. 完善文物普查和登记制度加强对文物资源的普查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把握文物资源的分布和状态。
建立健全文物登记制度,确保每一件重要的文物都能得到妥善保存和保护。
加强对文物保护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为后续的研究和展览提供便利条件。
4. 加强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研究提升文物修复与保护的技术水平,推动传统修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文物修复模式。
加强对文物修复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鼓励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文物修复质量和效果。
5. 加大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力度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的融合发展。
鼓励创新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和场景设计,提升观众的文化体验。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和保护利用方案的制定,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三、巡视整改的具体措施与计划1. 建立巡视整改工作组成立专门的巡视整改工作组,由相关部门的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负责领导和指导整改工作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资金安排表单位:万元序号单位项目类别项目名称安排金额备注合计12674一省级部门小计1700(一)广东省文化厅小计15931 广东省博物馆重点文物保护广东省博物馆安全防范升级改造一期工程5002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重点文物保护古桥生命周期内安全监测及保护措施的研究与应用-潮州广济桥203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重点文物保护区域考古调查勘探604 广州鲁迅纪念馆重点文物保护国民党一大旧址修缮工程1005 广东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及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13省食品行业协会、省武术协会6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120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7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推荐、申报与评审工作238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交流传播和普及推广等活动879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开展非遗抢救性记录12010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上非遗展示馆建设10011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与编辑出版9012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物征集12013 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人员培训4014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215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粤剧老艺人以师带徒演员培训2016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理、修改、提高粤剧经典剧目创作前期费用3017 广东粤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粤剧名家工作室9018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粤剧传承折子戏专场演出计划48(二)广东省教育厅小计2019 中山大学重点文物保护广东地区红砂岩石质类文物保护研究20(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小计8520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南方报业传媒集团85(四)广东省中医院小计 221 广东省中医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二市县小计7536 (一)广州市小计24422 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23 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3624 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8025 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狮舞(从化猫头狮)1026 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沙湾飘色10(二)深圳市小计6227 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28 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029 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龙舞(平湖纸龙舞)1030 福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祭祖习俗(下沙祭祖)10 (三) 珠海市 小计3931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 32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8 33 香洲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沙田民歌10 34 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横山鸭扎包10 (四) 汕头市 小计115935 市本级 重点文物保护 汕头市桂园旧址消防建设工程30 革命历史博物馆 36 市本级 重点文物保护 潮海关旧址(华员低级帮办宿舍)修缮工程170 市海关 37市本级重点文物保护潮海关旧址(外马路副税务司公馆)修缮工程100 市海关 38 潮南区 重点文物保护 东里寨楼橹修缮工程80 潮南区东里寨文物管理委员会 39 龙湖区 重点文物保护 蓬沙书院修缮工程(第一期) 200龙湖区外砂镇人民政府 40 金平区 重点文物保护 红色交通线旧址陈列展示 30 金平区文化馆 41 澄海区 重点文物保护樟林古港文物建筑修缮勘察设计方案编制60 澄海区文广新局 42 澄海区 重点文物保护 樟林古港文物考古 35澄海区东里镇人民政府 43 澄海区 重点文物保护陈慈黉故居修缮工程(第一期)100澄海区隆都镇人民政府 44 濠江区 重点文物保护 达濠古城墙修缮工程 100濠江区文广新局 45 潮阳区 重点文物保护 海门“万人冢”遗址修缮 50潮阳莲花峰风景区 46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 47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省级代表性传承人9048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歌册(潮州歌册)10 49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潮剧剧种唱腔研究——广东潮剧院 10 50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汕头市艺术研究室(汕头市潮州音乐研究室) 10 51 龙湖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草竹编织技艺(外砂织席技艺) 10 52 潮阳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信俗(华阳珠珍娘娘信俗) 30 53 潮阳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潮州音乐(潮阳笛套音乐)—汕头市潮阳区东信文艺协会 30 54 市本级全省古籍保护全省古籍保护汕头市金山中学 10 (五) 佛山市 小计29455 市本级 重点文物保护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陈列展安全防范系统工程80 佛山市文广新局 56 高明区 重点文物保护 谭平山故居抢修工程 20 高明区博物馆 57 高明区 重点文物保护 罗志故居抢修工程 20高明区杨和镇宣传文体办 58 高明区 重点文物保护 高明区灵龟塔修缮工程 60 高明区博物馆 59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 60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6 61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庙会(佛山祖庙庙会)22 62 南海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广东醒狮—佛山市南海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 10 63 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佛山醒狮传承口述史—佛山科学技术学院10 (六) 韶关市 小计87464 市本级 重点文物保护 韶州府学宫大成殿修缮及展示工程100 韶关市博物馆 65 浈江区 重点文物保护 犁市当铺(油铺、铺面、民居等)方案编制及修缮工程 100浈江区文广新局 66浈江区重点文物保护抗日战争第七战区指挥部旧址修缮方案编制20 浈江区文广新局67 乐昌市重点文物保护 五汪村谭氏宗祠(含永清门门楼、高甲第门楼)文物修缮工程 180 乐昌市博物馆68 乐昌市 重点文物保护 紫阳书院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编制20 乐昌市博物馆 69 始兴县 重点文物保护 栋护晴岚围楼和李氏宗祠勘察设计方案及修缮工程 350 始兴县博物馆 70 曲江区 重点文物保护省委干部培训班旧址抢修工程50 曲江区文广新局 71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 72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2 73 始兴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宰相粉制作技艺10 74 浈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舞春牛10 (七) 河源市 小计22775 市本级 重点文物保护粤赣古驿道河源段文物考古及维护100 河源市博物馆 76 东源县 重点文物保护 阮啸仙书院陈列展示 20 东源县博物馆 77 和平县 重点文物保护 广文第整体修缮方案编制 20 和平县文广新局 78 和平县 重点文物保护 观成居危急抢修保护工程 40 和平县文广新局 79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 80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6 81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墩头蓝纺织技艺1082 东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客家糯M 酒传统酿造技艺)—河源市绿纯酿酒厂10 (八) 梅州市 小计75283 梅县区 重点文物保护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保护30 梅县区博物馆 84平远县重点文物保护 邹坊文祠维修工程50 平远县文广新局85 蕉岭县 重点文物保护 南磜观察第维修工程 400蕉岭县文体旅游局 86 蕉岭县 重点文物保护 林修明故居维修工程 200蕉岭县文体旅游局 87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 88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8 89 平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远船灯—平远县文化馆10 (九) 惠州市 小计60490 惠东县 重点文物保护 谭公大夫第修缮保护工程 100惠东县文广新局 91 龙门县 重点文物保护 功武村古建筑群修缮工程(一期)200龙门县文广新局 92 龙门县 重点文物保护 见龙围与炮楼修缮工程(一期)200龙门县文广新局 93 惠东县 重点文物保护惠州白马窑考古调查与发掘方案50白盆珠镇人民政府 94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4 95 惠东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惠东渔歌——惠东县文化馆10 96 市本级全省古籍保护全省古籍保护惠州慈云图书馆 20 (十) 汕尾市 小计12797 市本级 重点文物保护汕尾市沿海地带考古调查与勘探50 汕尾市文广新局 98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 99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8 100 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泥塑(捷胜泥塑)10 (十一) 东莞市 小计69101 市本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 102市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