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

1、轨道的铺设标准

井下运输大巷铺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 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铺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 4 条螺栓固定,井下铺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n,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

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 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 3 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30kg/m轨道)、220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

50mm

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士50mm坡度50m

内误差不超过1/ 1000,高差不超过50mm。

井下轨道轨距为600m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 -2mm 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 -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一般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 -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 -2mm

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不得使用杂拌道[ 同一条运输线路或区段范围内有两种不同型号的轨道(分支除外)或轨道长度低于的称为杂拌道] 。所用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两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误差不大于5mm曲线段加高后误差不大于5mm 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水平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消灭阴阳道。

轨道轨枕质量合格,敷设符合设计要求,接头处轨枕无失效,无两根以上轨枕连续失效(腐朽、损坏、断裂、悬浮、不起作用者为失效),轨枕与轨道垂直。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700mm偏差不超过50mm 一般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800mm偏差不超过50mm—般运输线路木轨枕规格(宽X高)不小于120X 150mm

轨道道钉规格应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

螺栓、压板紧固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每月应对轨道及轨枕各部螺栓滴油一次。

轨道路基必须无严重塌坡、地鼓、沉降现象。主要运输线路轨道道碴厚度不

小于100mm个别底板突出处不小于50mm道碴应埋没轨枕2/3,轨枕必须露出1/3 ,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一般运输线路轨道道碴不超过枕面,不低于枕面1/3 。轨道道碴的粒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必须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现象。

轨道严禁用气割进行截割,如需截割的必须使用切轨机,运输大巷轨道不允许进行截割分段(较短距离修整除外)。轨道截割头平面应与轨面垂直,锯切面不得歪斜。轨道截割头进行重新加工道夹板螺栓孔时,必须用钻床进行加工,严禁使用气割割眼。螺栓孔直径为24mm孔水平中心线离轨面距离:30kg/m型号轨道为51.9mm 22kg/m型号轨道为59.7mm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截割面距离

30kg/m型号轨道为60.5mm 22kg/m型号轨道为63.5mm第二个螺栓孔中心距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离为127mm。

2、道岔的铺设标准

道岔轨距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辙岔前后的轨距偏差+3mm -0mm

尖轨前端、直曲连接轨中部和道岔后部的两股钢轨的水平偏差不大于

5mm。

道岔水平方向直线目视平顺,用10 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1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2mm用2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3mm (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在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

50mm)。

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 道岔接头处两轨面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不大于2mm。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尖轨损伤长度不超

过100mm在尖轨顶面宽20mn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2mm

尖轨开程为80—110mm。

尖轨根部轨缝不大于8mm其它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

心轨至护轨工作边间距为572mm偏差为士2mm 护轨零件齐全,安装牢固,无松动、失效现象。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心垂直相对,偏差为士

50mm。

心轨在顶面宽35mn处和翼轨喉部的垂直磨耗不超过7mm铆钉无松动,焊缝无裂纹。

滑床板应于轨底面贴合,其间隙不超过2mm。基本轨与连接轨垂直磨损不大于7mm。

轨撑应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1mm数量齐全,无松动现象。扳道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安装道岔处应使用长轨枕。

主要运输大巷应装设司控道岔,司控道岔应动作灵活,控制箱完好,同一程序的司控道岔安装间距不得小于控制器控制距离, 1 个控制器不得使 2 个司控道岔同时动作。主要运输线路不得使用简易道岔。

斜巷串车提升的线路,使用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 4 号,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2m。

同一运输线路使用不同轨型道岔应符合以下条件:

2.18.1 可以采用较线路轨型高一级的钢轨,不允许采用低一级的钢轨。

2.18.2采用不同轨型道岔时,道岔前后端应各敷设5m与道岔轨型相同的钢轨,然后用异型道夹板与线路钢轨连接。

三、警冲标概念及安装标准

1、警冲标概念:是在道岔后部两线路之间设置的停车位置示警标志。

2、警冲标作用:是为了使停放在道岔后部两线会合处的列车或机车车辆,

不妨碍邻线上的列车安全运行,所有车辆停放都不得越过警冲标。所有警冲标是

确定机车车辆的停车位置,保证行车安全的标志。

3、单开道岔辙岔尾部向后2m处安装,电子式可固定于巷道顶部,中心在

双股轨道中心,最下端距轨面不低于 2.6m,牌板式固定于副道侧巷壁上,安装

高度为牌板下端距巷道底板1m。

4 、偏口与大巷连接处道岔在辙岔尾部向后2m处安装,两股轨道分别安装,

不许固定在偏口最突出点处,电子式可固定于巷道顶部,中心在该股轨道中心

点,最下端距轨面2.6m,牌板式固定于该股轨道非偏口顶点侧巷壁上,安装高度

为牌板下端距巷道底板1m。

5、渡线道岔处安装位置为岔尖前方(基本轨)1m处(双侧)安装,电子

式可固定于巷道顶部,中心在双股轨道中心,最下端距轨面不低于 2.6m, 牌板式固

定于人员正对岔尖方向左侧巷壁上,安装高度为牌板下端距轨面

1m。

6、渡线道岔警冲标安装位置位于距两轨道中心线各0.75米处,共两个点。

安全停车位置位于距两轨道中心线各0.8米以上的路段。

7、警冲标安装形式可根据现场情况,在安装位置点打水泥台,并刷红漆或贴

反光警示牌等。

8、如现场安装位置不具备安装条件,可在该点一侧巷帮上安设警冲标。

9、对采区车场、顺槽两股轨道中心距不足1.6 米的,可根据该处所过的最宽车辆对警冲标安装位置进行调整,警冲标安装位置应位于两辆最宽车辆可能产生碰撞的点。

10、具体安装位置如附图所示:

营业线更换道岔标准化作业

营业线封锁更换道岔标准化作业 一、作业制度: 1 施工作业执行文件:施工项目部下发的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 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南宁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宁铁运[2008]162号) 3 作业队制订的《XX作业队施工职责分工及岗位责任制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营业线道岔更换施工 三、人员配备 基本配备:现场施工总负责人1人,驻站联络员不得少于1人(视现场需要定),安全员2人,防护员不得少于3人(视现场需要定),技术负责人1人,工班长1人,技术人员1人。 四、施工作业标准 营业线更换道岔主要有两种方法施工:⑴成组道岔移铺法;⑵换枕散铺法。在行车密度大,行车速度快的线路上施工重量重的混凝土枕道岔应采用成组道岔移铺法进行道岔插铺或更换;木枕道岔、现场条件限制无法预铺或预铺地点距设计位置较远难以移动到位、行车密度不大,速度不高的次要线路,可采用换枕散铺法进行道岔插铺或更换。 采用成组道岔移铺法时一般应遵循“先横后纵,纵横结合”的原则选定移铺方案,即:有条件直接横移到位的道岔就直接横移到位,不具备直接横移就位条件时,可采取纵移或纵、横移结合的方法就位。 1、作业流程如下:

封锁更换道岔成组移铺法施工流程示意图

封锁更换道岔换枕散铺法施工流程示意图 2、施工过程关键工序的控制及技术与方法 ⑴预铺道岔调查:对现场施工场地进行详细调查,评估预铺道岔的可行性,清列施工范围内各铁路建筑设备可能对施工的影响,在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营,确保界限安全的前提下就近选择最佳预铺场地,尽量减少道岔拨移距离。 ⑵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按“先横后纵,纵横结合”的原则选定推移方法,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报上级部门批准。 ⑶平整场地,搭设平台:根据已批的施工技术方案、技术测量放样桩位平整场地,搭设预铺道岔平台。平台架立应置于坚硬土层上,支撑牢固,保证平台稳固安全。能直接横移就位的道岔,技术测量定桩位时应尽量使预铺道岔桩位与正式道岔桩位在同一平面上,尽量减少封锁时道岔的纵向调整。 ⑷预铺道岔:按设计图纸清点道岔各扣配件,核对各型号尺寸,确认其无误后搬运至预铺现场进行道岔铺设。道岔铺设过程中各机具、轨料堆放严禁侵界,既有线作业严格按《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要求进行,作业班组长须在每日班组结束前清点各剩余轨料并回收或按排专人看守。 ⑸道岔静态验收:道岔预铺完毕经自检合格后申请静态验收,经各相关部门对其几何尺寸,铺设质量,使用性能等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其验收标准详见(中铁二十五局湘桂Ⅶ标作业标准铁路施工作业管理作业标准 道岔铺设标准化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道岔验收标准表.doc

道岔验收技术标准表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目质量标准 1.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 轨距 2.变化率不大于2‰ 水平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导曲线内股不高于外股 1.直线远视直顺,用10 m 弦量,误差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轨向2.导曲线支距误差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 3.连接曲线现场正矢与计算正矢之差用20 m弦量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高低前后高低差用10 m 弦量达到作业验收容许偏差标准 道床道床洁净饱满,夯实拍平,边坡整齐 1.间距误差不超过30 mm,配置符合要求 2.无失效,无失修 岔枕 3.无连续空吊板,单根空吊板不超过12% 4.混凝土岔枕符合设计图及其设计要求 基本轨、导 无硬弯,无倾斜,接头轨面及内侧平齐 轨 1.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尖轨 2.尖轨第一连接杆处动程:直尖轨不小于142 mm;曲尖轨不小于152 mm;AT 型弹性可弯尖轨: 60AT-12 号固定型道岔(υ =120km/h)为 180 mm, 60AT-12 号提速道岔为 160 mm 轨缝按平均轨缝计算误差不大于 3 mm,绝缘接头不小于 6 mm 1.连接杆不脱节,不松动,销子上好; 转辙联结 2.滑床板平直,不密贴的每侧不超过 1 块,基本轨落槽; 零件 3.轨撑与钢轨不密贴的,每侧不超过一个 辙叉1.查照间隔不小于 1 391 mm 与护轨2.护背距离不大于 1 348 mm

1.螺栓无松动,无缺少,涂油 其它2.道钉浮离不超过 8% 12 联结零件3.铁垫板及胶垫板、胶垫片齐全,歪斜不超过6% 4.扣件齐全密靠,离缝不超过6% 13 防爬设备按设计图安装齐全,无失效,支撑顶紧枕木 1.道岔钢轨编号,各部尺寸用油漆标记正确,字迹清晰14外观 2.旧料收集干净

标准化检修作业程序(道岔)

标准化检修作业程序(道岔) 一、检修前准备: 1、人员准备:检修前确认防护人员及检修人员精神状态良好。 室内防护人员: (1)责任心强、口齿伶俐、咬字吐字清晰。有一定的故障处理能力。 (2)熟悉室内外设备的分布状况,室内各类保险的容量。 (3)明白当日检修及配合内容、影响范围。 (4)登、消记程序内容按照电务段要求严格执行。工作中严格执行联系登记要点制度,坚持复诵制度,联系用语简明规范,不讲与工作无关的话。做好排路、接近、邻线来车“三预告”。 联系登记: (1)、室内电务检修人员于天窗点前30分钟到车站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办理登记要点手续。 天窗集中修联系登记模式: X月X日X时X分:根据施工计划,X月X日X时X分至X时X分,检修(下)上行XX设备(道岔、轨道、信号机),影响上(下)行线设备使用,停止上(下)行线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 实际给点时间X时X分至X时X分 调度命令号XX号 电务:XX 车站:XX 消记模式: X月X日X时X分:上(下)行线XX设备检修完毕,试验良好,交付使用。 调度命令号XX号 电务:XX 车站:XX 2、室外作业人员: (1)检修人员应实行双人双岗作业并指定现场防护员,严禁单人上道作业。 (2)检修人员上道作业前应再次确认检修内容、影响范围并相互检查各类防护用品穿戴是否整齐、规范。 (3)检查通信工具是否良好、并与室内防护人员、其他小组相互呼叫保证室内外检修人员呼叫畅通。 (4)严把安全关,检修者应清楚有关人身安全注意事项和检修设备的关键及作业程序。 二、工器具材料准备: 1.工器具准备: 笔、笔记本、对讲机、万用表、手摇把、250#、300#、450#扳手、30/32#(27/30)梅花扳手、复式交分道岔专用扳手、2把毛刷(一把涂油另一把卫生清扫并做好绝缘防护)、手锤、钢丝刷、大钳子、大尖嘴钳子、150#、300#改锥(--、+)、2/4MM板、5米盒尺、道岔钥匙、五角钥匙、转辙机专用工具、4#、6#、8#管拧子、 2.材料准备: 测试记录卡、五角锁头、棉纱、破布、机油、1.0铁丝、3T、5T、9T挤切削、各类开口销、螺母、垫片、环形绝缘、筒型绝缘、绝缘垫、绝缘板 要求:(1)工具与材料分开管理(使用俩个工具包) (2)将工具包与材料包统一放置到电缆盒基础处 三、检修程序及内容 1、登记 室内防护人员按规定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薄》内登记,所检修设备的名称、要点时间、影响范围要登记清楚。 2、现场检修联系

轨道安装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0 编制依据 0 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0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1) 工程简介 (1) 主要工程量 (1) 第三章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法 (3) 施工进度 (3) 施工工艺流程图 (3) 主要施工工艺 (4) 施工测量 (4) 锚固螺栓安装 (4) 钢垫板加工、安装 (5) 压板底座焊接 (6) 胶泥灌注 (6) 轨道接头焊接 (7) 轨道安装 (10) 防腐处理 (11)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11) 质量目标 (11) 轨道安装保证措施 (12) 第五章安全、文明、环境保证措施 (13) 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13) 安全生产目标 (13) 安全保证体系 (14) 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14)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5)

文明管理目标 (15) 文明施工管理网络 (16)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6) 环境保护措施 (16) 相关附表附图

第一章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 1)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上游码头项目的施工合同。 2)中交三航院设计的“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上游码头”的施工图纸及施工设计说明。 3)施工现场实地踏勘和周边环境情况。 4)我公司承建码头工程的施工经验。 5)公司的综合实力,管理水平。 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港口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JTS152-2012) 国家和上海市政府颁布的其他有关技术法规、规范和标准。 公司ISO19001:2000版贯标程序文件及相关文件。 本企业有关施工标准和方法及作业指导书等

矿井轨道与道岔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和道岔铺设标准 矿井轨道分为一般线路轨道和窄轨轨道两种。 铺设一般线路轨道时,要做到道砟分布均匀,埋没轨枕厚度达到规定要求;轨枕间距合理,误差不超限;轨道直顺或圆顺,轨距满足设计要求。道接头采用悬接方式;曲线段为错接方式。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 铺设一般线路道岔时,要求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无跳动;螺丝、道钉、扣件、垫板齐全,位置正确;转辙器、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 井下铺设窄轨轨道及道岔时,除要满足轨道和道岔铺设的一般要求外,还需满足窄轨安装的特殊规定,如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托绳轮数量齐全,转动灵活,钢丝绳不磨轨枕及扣件,滑床板应与轨底面贴合等。具体执行标准可参阅《窄轨轨道铺设标准》和《窄轨道岔铺设标准》 《一般线路轨道铺设标准(以5m 24kg/m轨道为例)》 钢轨:长度≥5m,轨缝≤5 mm。 轨距:600±5-2mm。弯路加宽后不大于5mm,不小于2mm。 钢轨水平差≤10 mm。 道砟埋没轨枕厚度 1/4~1/3。 轨枕间距要求 正常枕间距:670±50mm。 过渡枕间距:585±50mm 接头枕间距:480±50mm 鱼尾螺栓、鱼尾板:与钢轨型号配套。 轨面高低差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道接头悬接错距:≤50 mm 《一般线路道岔铺设标准》 轨距要求: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 辙岔前后轨距偏差 +3mm,-0mm; 两股钢轨水平偏差≤5mm。 尖轨与基本轨间隙≤2mm, 高低差≤2mm;

尖轨损伤长度≤100mm。 开程 80~110mm 尖轨根部轨缝≤8mm,其它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 轨枕间距误差≤50mm 《窄轨轨道铺设标准》 1、单轨中心线偏差:设计值±50 mm 2、双轨中心线间距 设计值+20 mm≥双轨中心线间距≥设计值 双轨中心位置偏移≤50 mm 3、坡度与标高执行标准 标高偏差≤±50mm;坡度误差≤1‰ 4、道碴厚度标准 井下部分≥100mm 地面部分≥150mm 5、轨枕间距标准:轨枕间距为设计值±50mm。 6、钢轨标准:轨型符合设计要求,无杂拌道,磨损不超限。 7、道钉标准:道钉、压板紧固齐全,浮离≤2mm。 8、轨距标准:设计值+5mm≥轨距≥设计值-2mm 9、水平误差标准:两轨顶面高低差和曲线段加超高后误差≤5mm。 10、接头平整度标准:两轨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2mm。 11、轨缝标准 井下轨缝≤5mm 地面轨缝:夏季≤7mm 冬季≤10mm 《窄轨道岔铺设标准》 1、轨距标准 设计值≤轨距≤设计值+3mm;辙岔前后轨距偏差+3mm,-0mm。 2、水平误差标准:水平偏差≤5mm。 3、纵向误差标准 直线用10m 弦量≤10mm;曲线用1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2mm,用2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3mm。

道岔标准化检修作业程序

ZD6道岔检修标准化作业程序 1.班前会 1.1.工长(作业负责人)布置任务:安排作业人员分工及作业地点、登记内容、卡控措施及安全预想。 1.2.驻站联络员:“作业内容已登记,计划XX时XX分给点。” 1.3.作业人员:清点工具材料。 (工具:联络工具、专用钥匙、手摇把、手锤、试验锤、克丝钳、尖嘴钳、鹰嘴钳、扁口钳、梅花扳手、300mm扳手、250mm扳手、4mm套筒、5mm套筒、6mm套筒、150mm螺丝刀、300mm螺丝刀、腻刀、钢丝刷、毛刷、油壶、钢卷尺。仪表:万用表、电流表。材料:棉纱、白市布、小铁线、开口销、各种常用螺丝、螺帽)作业人员清点工具、材料后向工长(作业负责人)报告:“工具、材料、仪表齐全。” 防护员:“防护用品齐全。”[防护服、防护证卡、口笛(哨子)、对讲机] 1.4.工长(作业负责人):“各作业组按分工开始工作。” 1.5.防护员:“XX信号楼,XX作业组通讯试验。” 驻站联络员:“通讯试验良好。” “天窗时间XX时XX分至XX时XX分。” 防护员:“XX信号楼,XX作业组X人,XXX防护,准备进入站内。” 驻站联络员:“允许作业组进入站内,注意安全。”(作业组开始

赶赴现场,列队行进,防护员排第一,其他人员随后,穿越线路时先联系后通过)。 2.作业人员到达现场 防护员:“XX信号楼,XX作业组到达XX号道岔。”(向室内汇报作业位置) 作业人员:“XX信号楼,XX#道岔扳动确认道岔位置。”(扳动一个来回) 驻站联络员:“XX#道岔扳动,注意安全。” 作业人员:“XX信号楼,XX#道岔确认正确,开始作业。” 3.道岔外部检查 3.1.设备无外界干扰和异状,设备名称及定位标志清晰正确。 3.2.硬面整洁无杂物;箱盒油饰良好、无破损,蛇管、加锁装置良好。 3.3.箱盒基础无裂纹、倾斜度不超过10mm,箱盒底距地面不少于150mm,排水良好,信号电缆无外漏。 3.4. 三杆不碰枕木,三杆下无异物。 3.5. 定位密贴良好,尖轨基本轨间无异物,无垒边无吊板无翘头;反位密贴良好尖轨基本轨间无异物,无垒边无吊板无翘头;尖轨、心轨爬行不超过20mm。 3.6. 安装装置三杆与基本轨垂直偏差不大于20mm,转辙机机壳纵侧面与基本轨平行偏差不大于10mm。 3.7. 道岔杆件及机械传动部位动态检修 3.7.1.表示杆销孔旷量不大于0.5mm,螺栓不松动;动作杆销孔旷量

《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更好地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 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组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应坚持安全导向,贯彻集中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行车组织基础 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统筹内部各专业部门,合理制定行车计划,内容包括列车运行图、车辆运用计划、施工作业计划、乘务计划等。其中,共线、跨线运行线路的行车计划应共同制定。运营单位应做好土建工程、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等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各设施设备系统兼容协调,能够按照最大设计能力稳定运行,保障行车组织需要,充分满足客流需求。运营单位应建立行车指标统计分析制度,对行车计划持续改进和优化。 第五条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应以满足客流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线路客流规律及线网衔接等因素,有效发挥线路能力,经济合理地运用车辆和安排施工维修时间,确定线路运营时间及各时段的行车间隔、停站时间、行车交路等。运营单位应将列车运行图作为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组织内部各部门严格根据列车运行图的要求开展运营生产工作,保证按图行车。列车运行图应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常态化延长运营服务时间或缩小行车间隔的,运营单位应充分论证运用车数量、线路条件等设施设备能力及施工维修时间、人员配备需要等情况,确保满足安全运营条件的方可组织实施。列车运行图应至少保存2年。 第六条行车指挥层级自上而下分为线网监控级、线路控制级和现场执行级,下级服从上级指挥。线网监控级负责监控线网运行状态、统筹线网运营生产、指挥应急情况下线网列车运行调整,以及对外联络协调。线路控制级负责本线路的运营状态监控、运行调整和应急指挥。现场执行级负责具体执行行车计划及现场应急处置。 第七条正常情况下列车应按双线、右侧单方向运行。直线型线路行车方向以自西向东、自南向北为上行,以自东向西、自北向南为下行;环形、半环形线路以外环(逆时针方向)为上行,以内环(顺时针方向)为下行。对角线方向线路应按照东西方向及南北方向线路区段所占比重,以比重较大的区段方向判定上、下行。 第八条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等级由高至低依次为专运列车、载客列车、空驶列车、调试列车和其他列车。开往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列车,在确保乘客安全的前提下,应优先办理行车。

常用道岔的类型

常用道岔的类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常用道岔的类型 建国初期我国重视道岔类型的统一,形成统一标准前有53型(以年代命名类型)、55型、57型道岔,真正形成铁道部标准的是62型,后来是75型、92型、以及1996年形成的提速道岔。按行业不同,道岔类型还有工矿企业特殊类型道岔地下铁路道岔、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出口各类道岔等。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是75型、92型和提速道岔(以下简称3种类型道岔),现将这3种类型道岔的产生、结构特征及其品种介绍如下。 1 3种类型道岔的产生 1.1 75型道岔从70年代初开始设计,1975年先后以铁道部标准定型了43、50 kg/m 钢轨9、1 2号4种单开道岔(TB399-75等14个),道岔通用件(TB413—75等30个),道岔制造技术条件(TB412—75),高锰钢辙叉制造技术条件(TB447—74)。1977年5月泰安会议对43、50kg/m两种轨型9、12号的对称道岔、复式交分道岔、交叉渡线道岔及工矿企业用小号码(6、7号)系列道岔进行定型审查。1979年由铁三院主持完成了渡线与交分道岔组合图集的设计及审查。7O年代末期,我国生产的道岔几乎全部是75型道岔。75型道岔满足了我国各部门铁路道岔品种的需求,道岔品种空前增多,标准化程度高。直到现在,75型道岔仍是一类不可取代的道岔类型。 8O年代初,随着50AT轨的试验成功与应用,首先将75型50~ 1 2、9号两种道岔引入50AT尖轨,修改相应的垫板及跟端结构,这两种道岔(专线4103、4105)后来被称为过渡型,这两种道岔在线路上也应用不少。1981年初,随着60 kg/m钢轨的上道,当时没有相应轨型的道岔,在这种急需的情况下,设计并制造了60-12号单开道岔(图号为专线4102),这种道岔尖轨为60 kg/m 普通钢轨带补强板,长,高锰钢辙叉趾、跟端为贯通式,尖轨跟端、垫板、轨撑连接零件等都沿用75型的结构形式,后来这种道岔也被称为过渡型。由于这种道岔的尖轨、锰叉结构上的不足,以及道岔设计制造水平的提

轨道安装使用标准

运输安装轨道标准 一、轨道安装使用标准 1、轨道扣件必须齐全、密贴、牢固并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铺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2、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3、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上不超过2mm,半径50m 以下不超过3mm; 4、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值且不得大于设计值的20 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5、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6、井下轨道轨距为600mm,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宽后允许偏差+5mm、-2mm,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一般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允许偏差+5mm、-2mm;曲线段加

宽后允许偏差+5mm、-2mm; 7、轨道轨枕质量合格,,轨枕与轨道垂直。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700mm,偏差不超过50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800mm,偏差不超过50mm; 8、轨道道钉规格应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螺栓、压板紧固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每月应对轨道及轨枕各部螺栓滴油一次; 9、轨道路基必须无严重塌坡、地鼓、沉降现象。主要运输线路轨道道碴厚度不小于100mm(个别底板突出处不小于50mm),地面不小于150mm,道碴应埋没轨枕2/3,轨枕必须露出1/3,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一般运输线路轨道道碴不超过枕面,不低于枕面1/3。轨道道碴材质和粒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必须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现象; 10、轨道严禁用气割进行切割,如需切割的必须使用切轨机,运输大巷轨道不允许进行切割分段(较短距离修整除外)。轨道切割头平面应与轨面垂直,锯切面不得歪斜。轨道切割头进行重新加工道夹板螺栓孔时,必须用钻床进行加工,严禁使用气割割眼。螺栓孔直径为24mm,孔水平中心线离轨面距离22kg/m型号轨道为59.73mm,30kg/m型号轨道为51.99mm。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切割面距离22kg/m 型号轨道为63.5mm,30kg/m型号轨道为60.5mm。第二个螺栓孔中心距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离为127mm。 11、轨道使用期间必须有专人维护,定期检修。

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

轨道、道岔质量标准及相关知识 一、轨道质量标准: 1、轨道中心线: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 大于设计值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 2、坡度与标高: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50mm,坡度误差50米内不大于1/1000,高差不大于50mm; 3、接头平整度:轨面高低、内错差不大于2mm,不应有硬弯; 4、方向:直线目视直顺,用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2米弦测量相邻正矢差:半径 50米以上时不超过2mm,半径50米以下时不超过3mm; 5、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 10米弦测量不超过10mm;倾斜绞车道不超过15mm; 6、轨距:允许偏差:直线段及曲线段加宽后均为+5mm, -2mm; 7、钢轨:无杂拌道,钢轨磨损不超限; 8、水平:直线段两股轨道的水平误差,高度不大于5mm;(曲线段外轨超高值见表1) 9、轨缝:间隙不大于5mm; 10、轨枕质量:规格与数量符合设计要求,轨枕无失效。 11、接头方式:接头应采用悬接,直线段接头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接头应错接,相对错距不 大于2米;(见图1) 12、扣件: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 13、道钉:15~18kg/m的截面尺寸未12mm , 24kg/m的截面尺寸未14mm 长度120mm,规格与轨型配套, 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扣件齐全紧固,浮离不大于2mm; 14、轨枕间距:700mm,误差不大于50mm; 15、捣固:道渣要捣固坚实,严禁出现空板、吊板(轨翼与轨枕间隙不大于2mm) 曲线段内轨加宽值:见表2 表2 曲线段内轨加宽值(mm) 井下轨道曲线半径的测量方法:用2米弦测量正矢值△h,根据公式 △h=b2/(8R)*1000=500/R,则轨道曲线半径R =500/△h,其中△h为测量的正矢值。测量方法见图2

轨道安装标准

起重机轨道安装标准 起重机轨道安装 在工程中,起重机轨道安装是处于机械和土建之间的一个工程领域。轨道安装往往由厂房施工方安装,而起重机由有起重机安装资质的单位安装,两者常常脱节。在工程建设中安装轨道轨道梁与起重机轨道安装往往由2个专业(如土建和机械安装)完成,两个专业间也存在脱节。因此,起重机轨道安装质量难以得到确实保证。 起重机轨道安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起重机的运行质量。只有从源头上把握质量关,才能保证起重机轨道安装质量。 1起重机轨道 起重机运行轨道有起重机钢轨、铁路钢轨和方钢。钢轨的顶部是凸状的,底部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平板,增加了与基础的接触面;轨道的截面多为工字形,具有良好的抗弯强度。方钢可以看作平顶钢轨,由于对车轮磨损大,一般只用于起重量较小、运行速度较慢、工作不频繁的起重机。钢轨的通常用含碳、锰较高的钢材(C=015%~018%、Mn=016%~115%)轧制而成。起重机轨道的典型材料为U71Mn钢。方钢主要用Q275的方钢或扁钢制成. 起重机钢轨是用作起重机大车及小车用的特种截面钢轨,标准长度为9、915、10、1015、1 1、1115、12、1215等8种。常见规格为QU70、QU80、QU100、QU120,QU后面数字表示轨道头部宽度。铁路钢轨分重轨和轻轨2种、钢轨规格用每米长度公称重量表示。重量大于30kg/m的钢轨,属于重轨。标准轨长度有12150m和25100m2种规格。轻轨的量不大于30kg/m的钢轨,通常长度5~12m。轻轨用钢,多是普通碳素结构钢的镇静钢和半镇静钢,为提高钢轨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近年采用Mn、Si、P等合金元素的低合金结构钢。 2起重机轨道的安装方式 用于安装轨道的轨道梁常用的有2种:一种是钢结构梁,一种是混凝土预制梁。混凝土预制梁必须留有预埋孔,以备安装时穿螺栓,或者在混凝土 预制梁中预埋螺栓。起重机轨道的安装方法有用压板固定法、钩形螺杆固定、焊接和螺栓联用固定等。为了进行水平方向的调整,轨道压板上的孔通常做成长孔,垂直方向的调整可在钢轨下加垫。轨道压板在设计时,要具有足够的刚性,每块压板,根据受力的大小可以制成单孔的或双孔的。只有轨道与轨道梁或者轨道梁上固定的钢垫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时,车档方可焊接在轨道上。 3轨道铺设前对轨道梁的安装要求 3.1对混凝土轨道梁的要求(1)轨道梁制作时必须保证沿梁横向及纵向的预留螺栓孔位置偏差≤5mm,螺栓孔直径比螺栓直径大2~7mm,梁顶面要求平整,但不得抹压光滑。 (2)轨道梁的安装偏差必须满足下列要求,否则要调整好轨道梁后才允许用混凝土找平。 ①梁中心位置对设计定位轴线的偏差≤5mm。 ②梁顶面标高对设计标高的偏差+10mm-5mm。 ③梁上预留螺栓孔及预留螺栓对梁中心的位移偏差≤5mm。 (3)混凝土找平层的施工要求

道岔检查项目及标准

道岔检查项目及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道岔几何尺寸检查标准 1.正线道岔检查标准执行200~250km/h、250(不含)~350km/h标准。 高速铁路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18号及以上道岔作业验收为0mm,经常保养为2 mm,临时补修为3 mm;12号道岔作业验收为2mm,经常保养为3 mm,临时补修为5 mm。 2.到发线、站线道岔检查执行120 km/h及以下正线标准

注: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 m,但在延长18 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③尖轨尖处轨距的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1mm。 3.正线道岔各部位间隙的容许偏差值 二、道岔结构检查项目及标准 1.钢轨状态:基本轨、尖轨、岔心、翼轨、护轮轨等有无伤损或异常磨耗,钢轨顶面及作用面轮轨接触面光带是否异常等。 2.尖轨、基本轨之间的顶铁离缝、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直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曲基本轨密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曲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直基本轨密贴、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心

轨尖端至第一个牵引点处与翼轨密贴、心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翼轨密贴、尖轨、心轨轨底与台板离缝、叉跟尖轨尖端(100mm)与心轨密贴、叉跟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心轨密贴、心轨轨腰与顶铁离缝。 3.各种联结螺栓、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4.滑床板损坏、变形、异常磨耗等情况。 5.弹性垫板、轨下及铁垫板下橡胶垫板、弹性夹、辊轮、防跳限位装置等损坏状况。 6.其他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7.限位器作用状况。 8.道岔各类标志、标识状况(齐全、准确、清晰、有效)。

道岔检查项目及标准

一、道岔几何尺寸检查标准 1.正线道岔检查标准执行200~250km/h、250(不含)~350km/h标准。 高速铁路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注:①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18号及以上道岔作业验收为0mm,经常保养为2 mm,临时补修为3 mm;12号道岔作业验收为2mm,经常保养为3 mm,临时补修为5 mm。 2.到发线、站线道岔检查执行120 km/h及以下正线标准 注: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 m,但在延长18 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③尖轨尖处轨距的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1mm。

注:250km/h道岔咽喉尺寸为119.1mm,350km/h道岔咽喉尺寸为125.4mm

二、道岔结构检查项目及标准 1.钢轨状态:基本轨、尖轨、岔心、翼轨、护轮轨等有无伤损或异常磨耗,钢轨顶面及作用面轮轨接触面光带是否异常等。 2.尖轨、基本轨之间的顶铁离缝、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直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曲基本轨密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曲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直基本轨密贴、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心轨尖端至第一个牵引点处与翼轨密贴、心轨其他竖切部分与翼轨密贴、尖轨、心轨轨底与台板离缝、叉跟尖轨尖端(100mm)与心轨密贴、叉跟尖轨其他竖切部分与心轨密贴、心轨轨腰与顶铁离缝。 3.各种联结螺栓、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4.滑床板损坏、变形、异常磨耗等情况。 5.弹性垫板、轨下及铁垫板下橡胶垫板、弹性夹、辊轮、防跳限位装置等损坏状况。 6.其他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7.限位器作用状况。 8.道岔各类标志、标识状况(齐全、准确、清晰、有效)。

单轨吊轨道选型安装标准

单轨吊轨道选型安装标准 (试行) Ⅰ、选型 单轨吊轨道型号、规格参照下表选择: 承担特别重型设备运输时应对轨道吊挂点强度进行校核: Ⅱ、安装 一、吊具 单轨吊轨道吊具包括锚杆、吊挂板、高强度螺栓、圆环链、U 型索具等。其中锚杆不小于M22*2200,锚固力不小于80KN/根;连接螺栓为级以上高强度螺栓;圆环链规格为18*64mm 或18*90mm(T8),U型索具额定载荷在以上。 二、吊挂形式 1、锚喷巷道 锚喷巷道采用锚杆+吊挂板+圆环链、锚杆+圆环链两种生根形

式。 (1)单链吊挂方式 如图1所示。此吊挂方式适应于10°以下的一般运输巷(采掘工作面机风巷)使用。 图1单链单吊挂板吊挂方式 1.锚杆 2.专用吊挂板 3.高强螺栓M20×100 4.专用垫块 5. Φ18×64mm型吊环7.高强螺栓M20×120轨道 (2)双链吊挂方式 ①双锚杆双链无吊挂板吊挂方式 如图2所示,此吊挂方式适应于10°以上的一般运输巷(采掘工作面机风巷)使用。 图2双锚杆双链无吊挂板吊挂方式

②四锚杆双链双吊挂板轻轨吊挂方式 如图3所示,此吊挂方式是适应于10°以下的主要运输巷使用。 图3 四锚杆双链双吊挂板吊挂方式 ③四锚杆双链双吊挂板重轨吊挂方式 如图4所示,四锚杆双链双吊挂板重轨吊挂形式一般选用两根Φ18×90mm吊挂链,每根吊挂链采用一个吊挂板加两根锚杆固定,即每个吊挂点采用4根锚杆吊挂。 1.锚杆 2.双螺帽 3. Φ18×64mm链环型吊环 5.高强螺栓M20×120轨道

图4四锚杆双链双吊挂板重轨吊挂方式 1.锚杆 2.专用吊挂板 3.专用垫块 4.双螺母 5.高强螺栓M20×100 6.Φ18×90mm链环 7.吊具轨道 (3)三链吊挂方式 如图5所示,此吊挂方式是适应于10°以上的主要运输巷使用。 图5四锚杆三链单吊挂板吊挂方式 架棚巷道 架棚巷道采用卡具+圆环链、圆环链捆绑在U型钢上生根形式。(1)单链吊挂方式 如图6a、图6b所示。 图6a卡具吊挂U型钢

营业线更换道岔标准化作业

营业线封锁更换道岔标准化作业 作业制度: 1施工作业执行文件:施工项目部下发的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 2008]190 号)、《南宁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宁铁运[ 2008]162 号) 3作业队制订的《XX 作业队施工职责分工及岗位责任制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营业线道岔更换施工 三、人员配备 基本配备:现场施工总负责人1 人,驻站联络员不得少于1人(视现场需要定),安全员2 人,防护员不得少于3 人(视现场需要定),技术负责人1 人,工班长1 人,技术人员1 人。 四、施工作业标准 营业线更换道岔主要有两种方法施工:⑴成组道岔移铺法;⑵换枕散铺法。在行车密度大,行车速度快的线路上施工重量重的混凝土枕道岔应采用成组道岔移铺法进行道岔插铺或更换;木枕道岔、现场条件限制无法预铺或预铺地点距设计位置较远难以移动到位、行车密度不大,速度不高的次要线路,可采用换枕散铺法进行道岔插铺或更换。 采用成组道岔移铺法时一般应遵循“先横后纵,纵横结合” 的原则选定移铺方案,即:有条件直接横移到位的道岔就直接横移到位,不具备直接横移就位条件时,可采取纵移或纵、横移结合的方法就位。 1、作业流程如下:

封锁更换道岔成组移铺法施工流程示意图

封锁更换道岔换枕散铺法施工流程示意图 2、施工过程关键工序的控制及技术与方法 ⑴预铺道岔调查:对现场施工场地进行详细调查,评估预铺道岔的可行性,清列施工范围内各铁路建筑设备可能对施工的影响,在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营,确保界限安全的前提下就近选择最佳预铺场地,尽量减少道岔拨移距离。 ⑵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按“先横后纵,纵横结合”的原则选定推移方法,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报上级部门批准。 ⑶平整场地,搭设平台:根据已批的施工技术方案、技术测量放样桩位平整场地,搭设预铺道岔平台。平台架立应置于坚硬土层上,支撑牢固,保证平台稳固安全。能直接横移就位的道岔,技术测量定桩位时应尽量使预铺道岔桩位与正式道岔桩位在同一平面上,尽量减少封锁时道岔的纵向调整。 ⑷预铺道岔:按设计图纸清点道岔各扣配件,核对各型号尺寸,确认其无误后搬运至预铺现场进行道岔铺设。道岔铺设过程中各机具、轨料堆放严禁侵界,既有线作业严格按《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 190号)要求进 行,作业班组长须在每日班组结束前清点各剩余轨料并回收或按排专人看守。 ⑸道岔静态验收:道岔预铺完毕经自检合格后申请静态验收,经各相关部门对其几何尺寸,铺设质量,使用性能等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其验收标准 详见(中铁二十五局湘桂%标作业标准铁路施工作业管理作业标准 道岔铺设标准化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轨道安装使用标准

轨道安装使用标准

宽后允许偏差+5mm、-2mm; 7、轨道轨枕质量合格,,轨枕与轨道垂直。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700mm,偏差不超过50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轨枕间距为800mm,偏差不超过50mm; 8、轨道道钉规格应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螺栓、压板紧固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每月应对轨道及轨枕各部螺栓滴油一次; 9、轨道路基必须无严重塌坡、地鼓、沉降现象。主要运输线路轨道道碴厚度不小于100mm(个别底板突出处不小于50mm),地面不小于150mm,道碴应埋没轨枕2/3,轨枕必须露出1/3,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一般运输线路轨道道碴不超过枕面,不低于枕面1/3。轨道道碴材质和粒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必须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现象; 10、轨道严禁用气割进行切割,如需切割的必须使用切轨机,运输大巷轨道不允许进行切割分段(较短距离修整除外)。轨道切割头平面应与轨面垂直,锯切面不得歪斜。轨道切割头进行重新加工道夹板螺栓孔时,必须用钻床进行加工,严禁使用气割割眼。螺栓孔直径为24mm,孔水平中心线离轨面距离22kg/m型号轨道为59.73mm,30kg/m型号轨道为51.99mm。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切割面距离22kg/m 型号轨道为63.5mm,30kg/m型号轨道为60.5mm。第二个螺栓孔中心距第一个螺栓孔中心距离为127mm。 11、轨道使用期间必须有专人维护,定期检修。

12、每半月对轨道及轨枕各部螺栓滴油一次。道床、道岔应经常清理,确保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二、道岔安装使用标准 1、道岔轨距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辙岔前后的轨距偏差+3mm,-0mm; 2、尖轨前端、直曲连接轨中部和道岔后部的两股钢轨的水平偏差不大于5mm; 3、道岔水平方向直线目视平顺,用10米弦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1米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2mm,用2米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3mm;】 4、轨面前后高低目视平顺,用10米弦量不超过10mm; 5、道岔接头处两轨面高低和内侧左右错差不大于2mm; 6、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mm,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高低差不大于2mm; 7、心轨至护轨工作边间距为572mm,偏差为±2mm; 8、护轨零件齐全,安装牢固,无松动、失效现象。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心垂直相对,偏差为正负50mm; 9、心轨在顶面宽35mm处和翼轨喉部的垂直磨耗不超过7mm,铆钉无松动,焊缝无裂纹; 10、滑床板应于轨底面贴合,其间隙不超过2mm; 11、基本轨与连接轨垂直磨损不大于7mm;

(铁路)道岔大修作业流程及标准(2020年版)

道岔大修作业流程及标准 一、道岔(线路)预铺 道岔预铺主要作业流程为:预铺位置选定—设置物理隔离—搭设预铺平台—预铺岔枕—核实道岔材料及零配件规格、型号及数量—安装垫板、配件—涂长效油脂—组装联结道岔轨件(冻结、焊联)—预铺验收及整治超限—电务安装、调试设备。 线路轨排预铺主要作业流程为:预铺位置选定—搭设预铺平台—预铺Ⅲ型枕—核实材料及零配件规格、型号及数量—安装配件—涂车轴油—预铺验收及整治超限。 1.选择道岔(线路)预铺场地,整平夯实搭设支撑墩的位置,确保受力均匀,有条件时利用既有站线股道进行预铺。 2.设置物理隔离。对道岔(线路)预铺地点进行物理隔离,根据道岔(线路)预铺地点现场情况,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的形式,靠线路道床边坡一侧设置牢靠的临时栅栏(注意轨道电路和限界安全),确保道岔(线路)预铺时人员、材料、机具均在线路外侧由物理隔离的封闭式安全限界范围内进行。 3.搭设预铺平台。预铺道岔(线路)底架必须平整牢固,枕木跺采用井字架式。选用P50(或P60)再用轨(无侧磨)铺设架子轨。平台由枕木架子和钢轨组成,要求平、稳、不超限。 4.排放岔枕(III型枕)。选定基准股用钢尺按标准间距打点,按道岔(线路)设计图铺设道岔(线路)新枕,确保岔枕(线路)间隔准确。 5.铺设道岔钢轨件。按铺设图初步摆放好,全面复测钢轨长度,对尖轨等重点部位进行复查,检查道岔基本轨、岔内配轨、异型轨是否布置正确,岔心型号是否匹配,复核轨端螺栓孔距。 6.钢轨钻孔。位置应在轨腹中和轴上且必须倒棱,钢轨螺栓孔径偏差除图纸有注明外,误差均为0~+1mm;螺栓孔中心位置上下偏差不超过1.5mm;相邻螺栓孔中心距离偏差为±1mm。 7.按要求安装限位器。 8.安装滑床板与护轨垫板的安装。滑床台应平滑,无异物,预铺时在台板与轨底侧面间首先使用2mm轨距调整片,以备轨距向内调

道岔铺设标准化

道岔铺设标准化 5.8.1施工作业标准 道岔的铺设分正线高速道岔铺设和站线普通道岔铺设。正线高速道岔铺设采用“原位换铺法”结合“现场预铺插入法”施工。站线普通有缝道岔采用现场拼装铺设法。 5.8.1.1正线高速道岔铺设 正线高速道岔铺设采用“原位换铺法”结合“现场预铺插入法”施工。 “原位换铺法”,主要采用轨道车、平板车等设备完成铺设,即铺轨到达岔位前,分层碾压、平整道床,铺轨到达后岔位用临时轨节过渡(临时轨节轨料在铺轨到达前采用汽车运送至车站待铺岔位),火车运输道岔岔料,利用施工间隙,拆除临时线路,直接在原岔位铺设道岔。 “现场预铺插入法”即在在有预铺条件的地段,道岔区先用临时轨道过渡,并进行上碴整道。在高速道岔施工前,在道岔一侧或附近搭设高速道岔的预铺台位,利用轨道吊配合卸料和组装道岔,检查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后,然后进行道岔内部焊接,拆除临时轨排,摊平道碴,利用滑轨和滚筒将道岔横移(纵移)滑入岔区,补充道碴进行整道,检查并精调道岔,使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均达到要求,最后进行道岔与两端长钢轨之间的锁定焊接,从而完成有碴道岔的铺设。 无缝道岔铺设流程图下图。

无缝道岔铺设流程图 1)精确定位 铺岔前应复核岔位桩、边桩。对于岔尾相连的两组正线道岔必须联测,精确定出岔位。 2)摊铺道床 大号码的道岔,人工起道、捣固道床,不仅费力,而且不能保证道床密实和道岔平顺。如果用道岔捣固机起道150mm,其捣镐亦不能在辙叉心、岔尖等狭小空间下镐作业,直接影响道床密实度。而稳定车由于钢轨夹钳无法夹住辙叉心和岔尖的轨面,也无法在道岔上作业。 为弥补上述机械作业的缺陷,必须保证道床摊铺的质量,要求对设计30cm的道床,在道岔全长范围内,分层铺设道砟,用震动压路

起重机轨道安装技术要求

起重机轨道安装技术要求 1、起重机轨道的安装方式 用于安装轨道的轨道梁常用的有2种:一种是钢结构梁,一种是混凝土预制梁。混凝土预制梁必须留有预埋孔,以备安装时穿螺栓,或者在混凝土预制梁中预埋螺栓。 起重机轨道的安装方法有用压板固定法、钩形螺杆固定、焊接和螺栓联用固定等。为了进行水平方向的调整,轨道压板上的孔通常做成长孔,垂直方向的调整可在钢轨下加垫。 轨道压板在设计时,要具有足够的刚性,每块压板,根据受力的大小可以制成单孔的或双孔的。只有轨道与轨道梁或者轨道梁上固定的钢垫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时,车档方可焊接在轨道上。 2、轨道铺设前对轨道梁的安装要求 2.1 对混凝土轨道梁的要求 (1)轨道梁制作时必须保证沿梁横向及纵向的预留螺栓孔位置偏差≤5 mm,螺栓孔直径比螺栓直径大2~7 mm,梁顶面要求平整,但不得抹压光滑。 (2)轨道梁的安装偏差必须满足下列要求,否则要调整好轨道梁后才允许用混凝土找平。 ①梁中心位置对设计定位轴线的偏差≤5 mm。 ②梁顶面标高对设计标高的偏差+ 10 mm-5 mm。 ③梁上预留螺栓孔及预留螺栓对梁中心的位移偏差≤5 mm。 (3)混凝土找平层的施工要求 ①混凝土找平层强度等级为C30,厚度为30~50 mm。 ②混凝土找平层施工前应按要求检查轨道梁的安装偏差,如不符合要求,则应调整轨道梁。 ③根据轨道梁面的实测标高,确定一个合适的混凝土找平层顶面控制标高,在轨道梁上每隔 2.4~ 3.0 m设置一个控制标高的基准点。 ④用仪器测量,调整好基准点的标高,定出找平层顶面标高的基准线,然后安装模板,清除轨道梁顶面和螺栓孔内的杂物,并将螺栓孔上口堵住,洒水湿润后即可浇筑混凝土。 ⑤找平层顶面必须找平压光,不得有石子外露和凹不平现象,不允许采用在表面另铺水泥砂浆的方法找平。 ⑥施工中要随时用仪器测量检查,找平层顶面必须满足下列要求:螺栓处400 mm宽度范围内顶面不水平度≤5 mm;任意6.0 m长度内螺栓处顶面标高差±3 mm;沿全长各螺栓处顶面标高差±5m。 ⑦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施工时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试块达到75%强度设计值,方可进行轨道安装工作。 3、起重机轨道接头 3.1 焊前准备 起重机轨道接头焊接前,应仔细清理坡口及附近的油、锈等污物,直到露出金属光泽。焊材依据等强原则,匹配碱性焊条,其牌号J857(国家标准E8515-G),药皮类型为低氢型。焊条J857需经复检合格,焊前经350℃~400℃烘干1 h。 3.2 轨道焊接变形的控制 钢轨端头预先垫起的高度,依钢轨的品种、长度和固定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而定,采用预先,用紫铜垫板及碳钢板将钢轨端头垫起30~40mm,利用已制作好的螺栓和压板等联接件,拧紧螺帽使钢轨固定在轨道梁上,每一钢轨接头附近至少设置4处固定点。当焊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