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思考

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思考
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思考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以文化为转向”的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极大地动摇了

人们对传统翻译理论和标准的认同,传统的翻译思想和翻译观念逐渐受到质疑,人们开始对翻译进行

更深层的思考和探索。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立足于“译者主体性”,把性别视角引入翻译研究,按照女性主义的原则从事翻译实践,为翻译理论中的译作与原作、译者与作者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使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活动有了更广阔更合理的活动空间。本文探讨了在以文化为转向的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和女性主义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策略,期望在颠覆父权制二元对立中心话语的同时能建立多元共生的话语系统。

1女性文学从宗教翻译开始

早在l6世纪的欧洲,发表文学作品是男性的特权,女性只被允许翻译而不被允许创作,并且她们的文学活动被限制在宗教文本的翻译中,女性仅能够参与的文学活动就是从事圣经的翻译,因为人们认为这极为有限的文学活动不会使女性接触到更复杂的思想,显得比较“安全”。女性似乎也很“自然”地“认同”自己作为女性和译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女翻译家罗特宾尼尔·哈伍德(Lotbiniere

Harwood)所说:“我翻译因为我是女性”[1]

。然而后来的女性主义译者在发掘这段历史时却意外的发现早期女性译者并未完全按照世俗和传统对译者

的要求———

“忠实”地对宗教文本进行翻译,而是通过翻译这一媒介暗中改变了宗教文献中的某些

原意,“加入了个人的政治宣言”[2]

,也就是说,女性在受到严格限制不能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情况下,通过这种狭小空间的积极做着最大程度的反抗,表达了女性以翻译宗教作品为手段,试图摆脱文化歧视和性别压迫,达到女性解放的愿望。

2女性主义翻译哲学:突破二元对立思维

传统的结构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一元论和中心论,它往往假定了某种性别的二元对立,对立的一方处于决定性地位的中心,而另一方则处于被决定的边缘;中心是本原和本质,而边缘是派生和非本质的。在这种中心论和二元论的关照下,男性、原作处于中心地位,而女性、译作处于边缘地位;翻译标

准是一元的,即:忠实。具有颠覆性的女性主义,

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否定“绝对的、单一的权威以及权力中心”,她们认为,传统翻译理论对忠实与叛逆的理解是狭隘的,因过它们过分依赖一些僵硬的、彼此不容的二元对立思维,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而这中问地带正好是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把视线转到二元对立中的弱者,转到众多的他(她)者,使文化中不为人知的边缘角色被展示出来,被人们注视,为差异的合法性辩护[2],其理论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的二元对立思维,质疑原文的权威地位,否定传统的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提倡译作和原作的共生共荣。

收稿日期:2008-12-18

作者简介:王素娟(1979—),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教师,安徽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译介学。

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思考

王素娟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色彩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本文简要地考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兴起,阐明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重写;策略[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09)04-0072-04

Journal of Chizhou College

2009年8月第23卷第4期Aug.2009Vol.23No.4

第4期

3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3.1颠覆与重写

长久以来,翻译的处境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首先是地位的低下。翻译一直处于受歧视的地位,传统的翻译观设想了一个积极的原作和消极的译本;创造在先,被动的传递在后[1]。“译着,舌人也”、“翻译者,叛逆者”、“译者是职业媒婆”、所有的比喻都表明了译者职业的地下,译者充其量只是原作者的影子,地位不能与其相提并论;另外对译作而言,“翻译(译文)被视为从属、派生、歪曲、不真实的模仿,进而被女性化”[3]。无论译者的译文多么努力接近原文,但其与原文“等同”仍然是一种理想,译作的地位也一直处于第二等。这就好像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一样,长期以来,在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中男人居支配地位,妇女一直是受歧视、受压迫的对象,女人的从属地位一直被固定在历朝历代的教义中。其次在于人们审视译作时无不具有女性化的标准。无论是泰特勒的“三原则”、严复的“信、达、雅”,还是奈达(Eugene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无不把“忠实”放在了第一位。尽管译作是译者智慧的结晶,但它仍然属于原作的附属,不容受到丝毫歪曲和更改,强调译文对原文的忠实这就相当于妻子要绝对忠实于丈夫,是丈夫的附属物,译作和女性在各自的从属等级秩序中历来居于弱势地位:译者地位低于原作者,女人地位则低于男人。法国翻译家梅纳日(Gilles M enage)有这样一句双关语“1es belles infidelles”,这个双关的意思为“不忠的美人”,或“漂亮而不忠实的译文”,这句话将“漂亮”与“忠实”对立起来[4],从而也把译文标准“忠实”与“优美”对立起来。于是,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翻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文学翻译为武器,拉开了女性主义视角对翻译理论与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序幕。

女性主义者从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学等理论中汲取了不少养料,力图解构或重新评价政治、宗教、文化、语言、艺术等诸多领域里的传统价值体系,并且她们将来自以上理论的影响带进了对翻译的探索和思考中,并最终形成了颇具个性的女性翻译观,即女性主义译者不再隐形,而是竭力在翻译中体现其存在,彰显其风格。女性主义译者戈达尔德(Barbara Godard)大胆地宣称:“在女性主义理论的话语中,翻译是生产,而不是再生产”[5]。在

解构主义关照下,坚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译者认同了西蒙(Sherry Simon)对“忠实”的定义:忠实既不是对作者也不是对读者,而是对作者与译者都参与的写作方案(writing project)而言的。解构了“忠实”,也就解构了翻译标准。女性主义翻译者认为,翻译绝不仅仅是文本之间的转译,也不仅仅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更乃是一种政治行为,目的是反抗原文的男性中心和女性歧视,使语言替女性说话。

解构了翻译标准,也就解构了原作者和原文本的中心地位,译者和译文的地位得到提高,译者的主体性也得到十足的体现。

3.2译者与作者地位平等,强调译者主体性

17世纪初法国作家蒙田作品的英译者弗洛里欧(John Florio)说过“译者是原作者的侍女”,这句话道破了译作和女性“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处境,这都是因为以“忠实”为基础的传统翻译遮蔽了译者的主体性,过于强调译者的“隐形”(invisibility)。基于这种理念,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作者与读者、作者与译者是彼此构成对方,彼此生成对方,彼此都不是独立的主体,只在相互对视中彼此滑入对方,并成就彼此。作者与译者地位是平等的。

女性主义翻译流派的一个主要观点是“译者主体性”和译者对文本有意识的干预,认为翻译是“写作的高级形式”,是译者与作者通过文本进行的共谋与合作,是两者共同参与的对话。女性主义译者坦率的宣称翻译就是“重写”,必要时修改原文,在译文中融入个人的“主观创作”,运用种种手段凸显女性在文本中的地位,让女性在语言中“可见”,以实现“在译文中让女性的身影尽量被看到,女性的声音尽量被听到[6]。因此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决不仅仅是翻译,更是一种拥有话语权的主体写作,作者与译者之间也变成一种合作关系。早期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也给予了译者一定权力,他认为译者应该根据“道德事实”或如他所说“真理”,来“纠正”一些原文的“错误”材料。另外,德国翻译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翻译同一文本”。美国翻译理论家Venuti 也用“译者的隐形”来描述译者的这种从属派生地位,并且呼吁要采取异化翻译策略让译者“现身”。这些理论和女性主义翻译的译者身份观算得上是异曲同工。“译者主体性”的论点彻底颠覆了传统译论中的“忠实”标准,张扬了译者的主体性。3.3译文与原文享有同等的地位

“翻译是文化介入和文化协调,翻译既然是有

王素娟: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思考73

第23卷池州学院学报

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是重写,那么,忠实就不再是翻译绝对的标准和终极的目的,原文也不再是、也不可能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否定了传统论断,认为译文与原文都是人们思想智慧的结晶,应享有同等的价值地位。著名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指出:当代的翻译研究是文化系统充分结合的动态活动,这样,译文就不再是译者以“无己”之我去处理原著的再现行为,而是在译者主体性的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是一种重写和创作,具有区别与原文本特有的价值。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Heidegger)也认为译文必然是译者思想的体现,因为“翻译是思想运行的过程,是把自己的思想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它并非是用语言或科学的方法将某些东西转移到现在”。翻译家徘茨(Ocat Paz)把翻译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一方面,世界向我们展示出形形色色类似的事物;另一方面,大量的文本又层出不穷,每一个文本与此前出现的文本略有区别。3.4女性主义翻译策略

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弗罗托(Luise von Flotow)总结了女性主义翻译实践当中的三种主要翻译策略,即增补(supplementing)、加写前言(prefac-ing)与注脚(footnoting)以及劫持(hijacking)。增补即“补偿”手段,指的是对两种语言(源族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行补偿,在补偿过程中译者介入文本,译者的观念与信仰乘机映入翻译作品,一般的翻译者也常使用,但女性主义译者只注目于补偿原文在表述性别意义上的方式。前言(preface)或注脚(footnote)是指的是译者通过前言或脚注形式对原文进行解释、描述,女性主义译者将其视作翻译的常规,用以解释原文的背景、意旨以及自己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过程,有的译者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翻译的过程。劫持((hijacking)是最富有争议的一种翻译策略:女权主义译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主现意图对原文中不符合女权主义观点的文本部分进行带有女权主义倾向的操纵和挪用(appropriation),对原文中不符合女性主义的词句进行重写[7]。女性主义译者对自身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有着充分的认的认识,她们把翻译看成是运用这一能动性为女性争取话语权、社会平等地位的一个机会,并为拥有且抓住这一机会感到欣喜。戈达尔德(Barbara Godard)的话或许能够为这种个超出了传统一者权限的翻译策略做出辩护:“女性主义译者坚持维护她那根本性的差异、她那无穷尽的再阅读和改写的快乐,把自己对操纵文本的标记昭示天下。”

女性主义翻译论者在颠覆父权制二元对立中心话语传统的翻译理论和忠实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女性主义翻译的大胆尝试,她们“使用了所有的翻译策略,要使女性在翻译中清晰可见”[5]。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几个典型的翻译实例:

例1:“Jesus said to them,I am the bread of life;he who comes to me shall not hunger,and he who be-lieves in me shall never thirst......and him who comes to me I will not cast out.”

这是《圣经》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of John 其中的一段。一般人们没有感到这种译法有何不妥,但女性主义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女性理当能从上帝那得到与男性一样的慈爱,于是便有了女性主义翻译家Joann Haugerud的译文:

“Jesus said to them I am the bread of life;anyone who comes to me shall not hunger,and anyone who be-lieves in me shall never thirst……and those who come to me I shall not throw out.”

Joann Haugerud把原文中的he译成了中性的anyone和those,因为在这两个词中就包含了he和she,此例中,译者基于自己的性别立场或信仰对文本进行了创造性的改写。

例2:“Well,women’s faces have had too much ……”

译文一:“哼,女人的面貌……”(张谷若)

译文二:“唔,女人的脸儿……”(孙致礼)

译文三:“唉,女人的脸蛋……”(吴迪)

哈代《苔丝》中的这句话的三个译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对well一词的处理上,“哼”表现了把亚雷对苔丝的不屑和侮辱表现了出来。“唔”字让人联想到一个油嘴滑舌的小流氓形象。“唉”则有遗憾惋惜之情,作为女性译者,吴笛的译文表现了其对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尤其是下层社会女性苔丝地位卑微的同情,同时也暴露了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怒和无声的谴责。

例3:”Elizabeth Bennet had been obliged,by the scarcity of gentlemen,to sit down for two dances;and during part of that time,M r.Darcy had been standing near enough for her to overhear a conversation between him and Mr.Bingley,who came from the dance for a few minutes,to press his friend to joint it.”

译文一:两个人的谈话给她偷听到了。(王科一)

译文二:结果他和达西先生的对话被她听了

74

第4期

去。(方华文)

译文三:这样,两位先生的谈话便传到了她的耳朵里。(义海)

译文四:她无意中听到了他同宾利先生的一段谈话。(张玲、张扬)

上文选自Jane Austen的《傲慢与偏见》。从原文中,读者应该不难理解出Elizabeth并不是故意要听到M r.Darcy和Mr.Bingley的对话,而是他们离得太近了。译文一中的“偷听”说明伊丽莎白是有意的,也许有暗示女人有爱偷听别人谈话的弱点,有一点贬低女性品质的意味。译文二显得较为中性,既没有说明是“有意的”,也没有说是“无意”。译文三的“传到”可能使读者理解为是她从第三者那听说来的。只有译文四是出自女性译者张玲和张扬的翻译,译文强调了伊丽莎白是无意听到的,表达出了原作的意思,也表现出女性译者对女性的理解和关照。

4正确看待女性主义翻译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将翻译和译者边缘化的的思想,肯定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及译作特有价值的存在,认为翻译也是创造,这种创造“忠实”的应该是作者和译者共同参与的写作方案,而不是原作,女性主义翻译论者提倡使用一系列翻译策略和方法对原作进行“重写”,女性主义译者也不再满足于传统译论所要求的“透明”与“隐形”,而是在翻译实践中采取种种策略凸显女性在文本中的地位,在译作中彰显译者的女性主义风格。女性主义翻译使人们不再把翻译视为纯粹的语言操作,盲目认可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等级观念和意义的绝对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维。

然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正如肖尔瓦特所说的:“如果说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妇女运动的一个女儿,那么它的另一对父母则是古老的父权制的文学批评和理论成果。”女性主义思潮源于妇女运动,但从更大的背景来说,它源于父权制理论,女性主义翻译观也不例外,她是古老的父权制翻译批评理论的发展成果。但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女性主义翻译观在某种程度上并未摆脱父权中心话语所推崇的二元对立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比如其借用父权制剥夺女性话语权的手段颠覆父权中心话语,以期建立自己的话

语中心,从这个意义上似乎有重蹈父权中心的老路,取代父权成为新的中心的嫌疑。德里达(Derrida)解构“二元对立”的目的并不是要使某“边缘”成为新的中心,相反它的目的在于取消中心达到多元并生。另一方面,女性主义翻译作为女性的一种言说方式,推动了男女平权,但也确有偏颇过激之处,引发了译论界的不少争议,如女性译者主体意识的过分张扬,过于强调对语言的“操纵”和译者的“干预”,过于情绪化,宗派化,观念化和太主观。所以,女性主义叛逆性的翻译观是值得译界深思的,这一切也有待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改善。

5结语

尽管女性主义的翻译还在遭受着着种种非议,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女性主义译论能让翻译界从一个新的角度和思想维度去审视原作者和译者、原作与译作,以及翻译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等一系列问题,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许多传统翻译观念的合理性,开辟翻译研究的新思路。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以一种平和的心境看待人类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非常必要的。从长远来说,女性主义译论或女性主义的追求应是多元性,而非偏向男性语言或女性语言某一方,它是复杂多样且永远变化的,我们应该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去接受翻译,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构建“双声话语”,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多元话语的共存。

参考文献:

[1]Simon.S.Gender in Translation[M].London&NewYork:Routledge, 1996.

[2]葛校琴.女性主义翻译之本质[J].外语研究,2003(6):35-38.

[3]廖七一.重写神话: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106-109.

[4]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Flotow.Luise von.Translation and Gender[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

[6]Flotow,Luise von.Traslatingin the“Era ofFeminism”[M].Manches-ter:St.Jerome,1997.

[7]谢天振.译介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蒋骁华.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4(4): 10-15.

[责任编辑:余义兵]

王素娟: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思考75

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思考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以文化为转向”的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极大地动摇了 人们对传统翻译理论和标准的认同,传统的翻译思想和翻译观念逐渐受到质疑,人们开始对翻译进行 更深层的思考和探索。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立足于“译者主体性”,把性别视角引入翻译研究,按照女性主义的原则从事翻译实践,为翻译理论中的译作与原作、译者与作者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使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活动有了更广阔更合理的活动空间。本文探讨了在以文化为转向的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和女性主义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策略,期望在颠覆父权制二元对立中心话语的同时能建立多元共生的话语系统。 1女性文学从宗教翻译开始 早在l6世纪的欧洲,发表文学作品是男性的特权,女性只被允许翻译而不被允许创作,并且她们的文学活动被限制在宗教文本的翻译中,女性仅能够参与的文学活动就是从事圣经的翻译,因为人们认为这极为有限的文学活动不会使女性接触到更复杂的思想,显得比较“安全”。女性似乎也很“自然”地“认同”自己作为女性和译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女翻译家罗特宾尼尔·哈伍德(Lotbiniere Harwood)所说:“我翻译因为我是女性”[1] 。然而后来的女性主义译者在发掘这段历史时却意外的发现早期女性译者并未完全按照世俗和传统对译者 的要求——— “忠实”地对宗教文本进行翻译,而是通过翻译这一媒介暗中改变了宗教文献中的某些 原意,“加入了个人的政治宣言”[2] ,也就是说,女性在受到严格限制不能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情况下,通过这种狭小空间的积极做着最大程度的反抗,表达了女性以翻译宗教作品为手段,试图摆脱文化歧视和性别压迫,达到女性解放的愿望。 2女性主义翻译哲学:突破二元对立思维 传统的结构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一元论和中心论,它往往假定了某种性别的二元对立,对立的一方处于决定性地位的中心,而另一方则处于被决定的边缘;中心是本原和本质,而边缘是派生和非本质的。在这种中心论和二元论的关照下,男性、原作处于中心地位,而女性、译作处于边缘地位;翻译标 准是一元的,即:忠实。具有颠覆性的女性主义, 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否定“绝对的、单一的权威以及权力中心”,她们认为,传统翻译理论对忠实与叛逆的理解是狭隘的,因过它们过分依赖一些僵硬的、彼此不容的二元对立思维,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而这中问地带正好是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把视线转到二元对立中的弱者,转到众多的他(她)者,使文化中不为人知的边缘角色被展示出来,被人们注视,为差异的合法性辩护[2],其理论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的二元对立思维,质疑原文的权威地位,否定传统的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提倡译作和原作的共生共荣。 收稿日期:2008-12-18 作者简介:王素娟(1979—),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教师,安徽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译介学。 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思考 王素娟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色彩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本文简要地考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兴起,阐明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重写;策略[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09)04-0072-04 Journal of Chizhou College 2009年8月第23卷第4期Aug.2009Vol.23No.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 2 意译在广告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探析 3 论翻译单位 4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 5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urs in The Great Gatsby 6 罪与同情—论齐林沃斯的悲剧 7 解读《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8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 9 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论巴比特的无助与无奈 10 分析《基督山伯爵》爱德蒙的二重性格 11 埃德娜:一个孤独的女战士——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 12 从最佳关联原则看口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13 《纯真年代》中艾伦?奥伦斯卡和梅?韦兰的人物命运分析 14 从礼仪角度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15 浅析电视口译的特点及其译文质量评价 16 “爵士时代”的女性--对比分析《伟大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角色 17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18 论文化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以迪斯尼乐园为例 19 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 20 从跨文化角度论商标的翻译 21 论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的二次创作 22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23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24 On Dickinson’s Choice of Nature as the Theme of Her Poems 25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 26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7 从电影《阿凡达》透视美国文化 28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 29 《当幸福来敲门》之美国文化价值观分析 30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 31 An Exploration on Different Cultures in Terms of Flowers 32 《蝇王》主题之原型解读 33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

2012年第11卷第10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0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 □李宏洋 【摘 要】女性主义翻译的存在与发展在翻译史上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程。在其起源阶段,特有的女性话语被迫被翻译成处于 主导的父权话语的代码。而伴随着翻译研究的逐步发展,女性主义翻译的支持者及译者们吸纳各家之言,从众多的 语言理论中汲取营养,使女性主义翻译具备了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翻译学研究的领域。本文从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入手,引出女性主义翻译。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起源,阐明了女性主义翻译的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 论述了女性主义翻译对翻译理论的重大影响。文中侧重于女性主义翻译的具体原理,并对其发展策略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翻译理论;性别歧视;翻译研究【作者单位】李宏洋,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浪潮时期的发展,女性主义者广泛的组织反对语言性别歧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和纠正措施。语言性别歧视引起一个命题:翻译中的性别研究。本论点分析性别语言歧视的表现及原因,并以此为基准提出了女性主义翻译。本文旨探讨女性主义理论与策略,探讨影响女性主义的翻译观。相比之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让人感兴趣的是其多样性的实践。因此,他们试图用心的词语,新的语法结构拼写,并用新的形象和比喻,以及一些文字游戏。他的目的是克服父权公约,突出女性语言本身可以影响的内容。他们的创作,引导他们自然地思考以及创作新的作品。显然,女性主义的语言翻译工作除了表示文本的意义,同时也是一种改变政治地位的方法。 父权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妇女的语言、思想和合作,所以女性主义翻译常使用新的术语,用来突出女性特征。他们认为妇女可以自由的使用她们自己的语言,应创造新的革命思想。大多数女性注意翻译实践表明,在文本中,作者和译者之间的默契共谋合作,相互影响的关系。女性主义翻译不是将原来的体系破坏,而是扩大和发展。 二、语言性别歧视 (一)语言性别歧视的原因。纵观古今,人类历史大多是单一的男性统治。在父权社会里,妇女总是被遗忘在角落。因为体质差异等因素,妇女常被逐出社会、政治、文化等活动以及文学创作等,因此这些被视为男性独有的范围。在性别构建的过程中,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交流工具,更是一种交流的手段。然而长期以来都是男性在社会操控着语言生成和发布。这种由男性主导的语言讲述男人的生活,描述以男性为中心的语言称之为 “父权话语”。(二)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表现。有研究表明,父权话语充满了性别歧视和对女性的压迫。几千年来,女性形象在东西方的文化中都有被歪曲和轻视的表现。如法国翻译家梅纳日在1654年杜撰的双关语中写到:“不中的美人”即 “语言优美但不忠于原文”。同时,在古典文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 通常男性支配社会,而女性则是从属地位。“三从四德”就是 中国如将经典之一,像一个无形的绳索长期束缚着中国女性。回顾两千多年的翻译历程,我们会发现翻译领域里充斥 着如:把翻译看作“媒婆”、“美丽而不忠的妻子”等各式各样的性别隐喻,把翻译置于女性相同的地位,并被父权长期压 制,奴役,因此女性翻译处于弱势地位。 三、女性主义翻译 (一)翻译在19世纪、20世纪的发展。在19世纪末。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比以前出现的西方理论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包括精神分析形式主义,新批评,并接受美学,后现代主义等,为翻译研究采用新的理论视野和较大的开放领域。与此同时,一些女性主义翻译家认为应该客观地审查动态影响因素,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分析翻译策略,并讨论此时的文化目标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况。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女性主义翻译的发展经历了第三次浪潮。这一阶段产生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女性同性恋女权主义等等,这是这个阶段女权主义者所不能容忍的。20世 纪70年代以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妇女要解放,妇女必须从语言中解放。”因此,女权主义者翻译家做了大量工作,积极 努力消除语言性别歧视,并很快扩展到了翻译领。(二)强调“叛逆”。“叛逆”(或者“创造性叛逆”)是一个长期在翻译理论中的命题。在中外很多国家,很多人多角度解释和强调,但女性主义者的解释,强调的是独特的。她们的 目的是在译文中彰显女性的形象和声音, 以争取女性的权利,尤其是话语权,而其他人强调设计语言、文化、哲学等等方面,但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传统的翻译理论以“忠实”或“信”作为主要的翻译为基本原则。违背或偏离这一原则将被批评为 “不负责任的翻译”。而女性主义者则认为要绝对忠实原文,就像“女性绝对服从男性”,但实际上是不平等的。例如: If your brother sins against you go and show him his fault ,just between the two of you.If he listens to you ,you have won your brother over.(Matthew 18:15.NIV 1984)此例句选自《圣经》“马太福音”第18章15节。在此广为流传 · 17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其他论文文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精品源自生 物 科 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风起云涌。这场由知识女性发起的意识形态的战争,波及到了政治、文化、文学等社会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更推动了女性主义在学术领域的发展。翻译研究者从中找到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相似点,认为翻译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开始质疑暗含男性中心论的译论。由此,女性主义 翻译观应运而生。 一、女性主义与翻译 两千多年来,翻译领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性别隐喻,如,把翻译比作“不忠的美人”。翻译被置于与女性相同的地位。原作对于再生产的译本所具有的等级上的权威与阳性和阴性的意象连接在了一起:原作被视为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而译本则是低弱的派生女性。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认为,翻译处于这种弱势地位是长期受父权压制的结果。父权中心制统治下的翻译研究移植了社会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性别伦理,使翻译这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也被视为从属、派生的部分,进而被女性化和边缘化。女性与翻译在共同的历史境遇上找到了相似点和类比的基础,从而引发了两者相互结合的可能(徐翠波,2011,p.60)。 二、理论主张 女性主义和翻译都是对语言的一种批判性理解,当二者结合起来时,便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的视角,它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其主要观点包括: (1)对传统翻译理论标准“忠实”的颠覆,强调叛逆 (2)重新界定译文与原作的关系,突显译者主体性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作者/原作-译者/译文”的两元对立模式,提倡原作-译文的共生共荣。这首先表现在翻译延伸了原作的生命,使得它得以在另一个语言文化空间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风起云涌。这场由知识女性发起的意识形态的战争,波及到了政治、文化、文学等社会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更推动了女性主义在学术领域的发展。翻译研究者从中找到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相似点,认为翻译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开始质疑暗含男性中心论的译论。由此,女性主义 翻译观应运而生。 一、女性主义与翻译 两千多年来,翻译领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性别隐喻,如,把翻译比作“不忠的美人”。翻译被置于与女性相同的地位。原作对于再生产的译本所具有的等级上的权威与阳性和阴性的意象连接在了一起:原作被视为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而译本则是低弱的派生女性。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认为,翻译处于这种弱势地位是长期受父权压制的结果。父权中心制统治下的翻译研究移植了社会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性别伦理,使翻译这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也被视为从属、派生的部分,进而被女性化和边缘化。女性与翻译在共同的历史境遇上找到了相似点和类比的基础,从而引发了两者相互结合的可能(徐翠波,2011,p.60)。 二、理论主张 女性主义和翻译都是对语言的一种批判性理解,当二者结合起来时,便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的视角,它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其主要观点包括: (1)对传统翻译理论标准“忠实”的颠覆,强调叛逆 中外传统翻译理论一直把“忠实”视为翻译的根本准则之一。传统翻译理论中翻译标准的核心就是“信”或“忠实”,译文必须忠实于原作,以原作/作者为中心,强调译文/译者对原作/作者的绝对忠实。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们坚决反对这一观点,她们认为,语言中充满了性别歧视,“忠实”通常意味着剥夺女性的话语权(马丽娜, 2012, p.127)。因此,在翻译中,她们要“妇弄”(woman handling)文本,对文本从女性视角、以女性的方法进行操纵,大胆实践自己的理论宗旨。 (2)重新界定译文与原作的关系,突显译者主体性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作者/原作-译者/译文”的两元对立模式,提倡原作-译文的共生共荣。这首先表现在翻译延伸了原作的生命,使得它得以在另一个语言文化空间中面对新的读者群体。也就是本雅明所说的译文是原作的后续的生命(afterlife),译文为原作开启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们提出“性别译者”(feminist translator)的概念,首先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所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过程中的不同,从而丰富了原文文本的内涵;同时也提高了译者的主体性并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长久以来,传统翻译理论以“忠实”和“等值”为基础,忽视了译者的主体性。译文一直被认为是原作的附庸,译着仅仅是派生的和非创造性的活动,把译者的主体性化为零,是原作之镜。但女性主义者从译者的性别角色入手,重新界定了译文与原作的关系,突显了译者的主体性。 (3)消除翻译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除了理论上的贡献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们进行了大量丰富的翻译实践,以消除翻译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尤其是对《圣经》作女性主义及两性兼容的语言( inclusive-language) 的阐释引发了争论,不仅让人们注意到性别化语言带来的冲突性的含义,而且也加强了对人们对翻译作为内容丰富的阐释活动的理解。她们宣称,在翻译过程中要用各种翻译策略彰显女性在文本中的地位,让女性的声音在语言中“可见”。在翻译的实践中,很多女性主义译者大胆采用新词、新拼法、新语法结构,以及运用一些文字游戏,目的在于超越男权语言的成规,为女性话语开辟新空间。 总之,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肩负着为自己与翻译正名的双重历史任务,她们为此而进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启示与反思

第20卷第2期2007年6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 tics and As tronautics(Social Sciences Edi tion) Vol.20 No.2June,2007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启示与反思 杨朝燕,刘延秀 (华中农业大学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20世纪后30年给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观点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成为译学界的一股新生力量。文章着重探究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研究与实践及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并对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反思。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观;传统翻译理论;启示;反思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04(2007)02-0061-05 收稿日期:2005-09-26 作者简介:杨朝燕(1970-),女,湖北天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翻译. Reflections on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Y ANG Zhao -yan,LIU Y an -xiu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Huazhong Agricul tural Universi 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feminism and translation had a strong impact on traditi 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 -tice in the last 30years of the last century,thus becoming a new force in the translation circle.This paper mainly ex -plores how feminis t translation theory throws light on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as well as Chinese li terary transla -tion.Meanwhile,the theory .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feminis t translation theory;traditional translati on theories;inspirations;reflections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0的最新发展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一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拿大著名学者兼翻译理论家弗洛图(Louise von Flotow)和西蒙(Sherry Simon),另外有斯皮瓦克Gayatry Chakavorty Spivak)、钱伯伦(Lori C ha mberlain)、戈达尔德(Barbara Godard )及哈伍德(Susanne de Lotbini re-Harwood)。她们的理论引起了西方翻译界的注意与兴趣。国内对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研究相对甚少。文章试图揭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审视翻译研究和进行翻译实践的启示,并简要分析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以期引起人们关注女性主义翻译对翻译界的影响。 一、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启示 (一)女性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启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领域注入了一股新 鲜的血液。它将/性别角色0引入到翻译中,拓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更新了翻译研究的概念,为进行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有助于深入思考传统译论的一系列问题。 11重新思考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 女性主义翻译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翻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标准、译作与原作的关系等作了重新描述,彻底颠覆了传统翻译中的忠实、对等观点。 传统语言哲学下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机械转换。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0一些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因素。翻译被界定为一个传介过程,它没有超越意识形态之上而是在其中穿梭往来。[1](P 8)女性主义认为翻译是跨文化、跨语际的/违规0(transgression)过程,是译者传达、重写并操纵一个文本使它适用于第二语言的公众的语际转换过程。翻译是一项/内容丰富的阐释活动0(a

女性主义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5齐齐哈尔大学学报6(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月 Journal of Q iqi har U n i v ers it y (Ph&i Soc Sc i ) January 2009 [收稿日期]2008-06-11 [作者简介]刘欢(1982-),女,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女性主义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刘 欢 (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贡献;局限性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运动拓展到文化领域的结果。它的出现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本文通过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回顾,和对女性主义翻译实例的解读,肯定了女性主义翻译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H 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09)01-0132-02 Influence of Fe m inis m upon Translation Practice L I U H uan (Schoo l o f F oreign Languag es ,Q i q i har U n i ve rsity ,Q i qiha r 161006,Ch i na) K ey word s :fe m i n i s m transl a ti on ;transl a ti on ;contributi on ;li m i tati on Abstrac t :F e m i nist transl a ti on cam e i nto be i ng i n the 1990.s ,wh i ch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 elopment of fem i n is m m ove m ent in cu lt ura l fi e l d .It gave fresh i m pe t us to the /cu lt ura l turn 0o f translation .A fte r a rev ie w of fe m i n i s m,fe m i n i st transl a ti on and some exa m-p l es ,t h i s paper g ives a positi ve attit ude towards its achieve m en ts and li m itations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继精神分析、形式主义、新批评、接受美学、符号学、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理论的涌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性别理论也正叩响翻译研究的大门。雪莉#赛蒙(Sherry S i m on)作为翻译学文化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强调了性别研究对翻译学的贡献:/文化研究启示了翻译及译论中对性别和文化复杂性的理解。它使得我们把对语言之间转换的研究置于当今的种种-后学.中,例如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0同时,在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指引下,女性主义翻译实践方兴未艾,其翻译观念和策略对从事各种形式的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20世纪60年代欧美女性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女性主义者强烈要求打破传统文化强加于她们的种种精神桎梏,创造反传统的女性文化。这种女性主义倾向在翻译中表现为,通过翻译文学作品的形式向社会显示了女性无可替代的价值,同时,在翻译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创造新的女性思想载体。西方的女性主义者根据其对语言和女性问题的认识不同分为改革派和激进派。改革派认为传统语言是社会的表征,是社会孕育了这种语言,只要出于美好善良的意愿,现实语言习惯可以改革,以便达到中性。有些人提出了诸如修改原词、重新组合、增加新的中性词等具体的语言改革方案。激进派则认为传统语言是妇女受压迫的主要根源。因而不顾语言自身的内在规律与结构,任意创造自己的语言规范。这些有意识的误译也就是女性主义翻译论与/忠实0相对应的/叛逆0。路易斯#弗洛图(Luise ven F l otow )在5翻译与性别6(T ranslati on and G ender)中明确指出:/在过去的十年中,一些女译者已经认定他们有权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原文产生质疑,如果原文与女性主义观点相悖,她们有权对原文进行干涉并作一些修改。0有的女性主义译家甚至只翻译女性作家的作品,如加拿大的Susanne de Lo t b i nn iere ,她认为/我的翻译被扭曲成男性的声音。诗的立场、语言、我的职业迫使我不得不扮演一种窥男狂的角色,似乎唯一可以说话的地方为男性所有,唯一可能的观众也都是男性。0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中使用各种翻译手段干预文本达到创造性叛逆。 二、女性主义翻译的手段 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中使用各种翻译手段干预文本达到创造性叛逆。弗洛图论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的三种常见手段:增补(supple m enti ng)、加些前言和脚注(pre faci ng and f oo t noti ng)以及/劫持(hij acki ng)0。增补是对两种语言(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行补偿。在增补的过程中,译者的观念与信仰在翻译作品中可以反映出来。女性主义译者特别注意补偿原文在表述性别意义上的方式。加些前言和脚注一般的翻译者也偶尔使用,他们通过前言或脚注形式对原文意图进行解释、描述,同时对自己的翻译策略做概括说明。但是女性主义译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借读者了解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