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

探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
探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

探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

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管理运转机制.文章归纳了我国校内生

产性实训基地采取的主要管理模式,并对各种管理模式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

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重点包括运转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沟通机制.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运转机制

近年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机构、专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概念和建设模式方面,关于基地运营管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对校内生产性实

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和机制进行创新性研究与实践,对提高基地的运营

水平、确保专业学生的实训效果、推进校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1.学校自主管理模式.对于自筹资金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有些学校任命实训中心负责人或相关系部主任担任领导,并聘用专兼职教

师组成教学队伍,开展实训活动和生产活动.具备生产能力的基地可

以通过接受产品订单、承接外包项目等进行小批生产,获得经济效益;具备服务能力的基地可以为师生及周边社区提供餐饮、维修、配送、导游等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校自主性较强,能实现自我管理,能

较好地协调生产和实训,以开展实训教学为首要目标,实训质量能得

到基本保障.缺点是基地领导身兼数职,不能专注于基地的运营管理,

极有可能导致基地运作与市场脱节,难以适应科技、技术以及经济社

会的发展变化.另外,这种管理模式主要由校内教师进行实训指导,缺

乏高级技能人才的参与,实训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2.企业或个人承包管理模式.企业或个人承包模式下的实训基地

也是由学校负责投资建设,学校拥有基地的所有权.基地建设形成一

定规模后,学校通过承包协议的形式,将实训设备、设施的使用权承

包给某企业或个人,承包人按协议承担学生实训任务.其优点是学校

不但可以省去设备维护和实习耗材支出的大笔费用,还可以从承包方

获得一定数额的承包收益;缺点是承包方以经营利润为首要目标,不

关心实训教学质量,往往以种种借口拒绝学生进行实质性生产实习,

或者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让其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实习内容空泛、流于形式,学生能力培养落不到实处.有不少院校曾经采取过这

种管理模式,但由于生产和实训的矛盾难以调和,运作难以持久.

3.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是校企双方协作实施基

地的运作管理,一般由企业和学校分别委派基地经营负责人组成基地

领导班子,负责基地的运营.这种模式适用于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的管理,有利于生产经营与实践教学的协调,在尽量保证学生实训质

量的前提下,谋求基地的经营利益最大化.缺点是责权不够清晰,利益

分配比较模糊,学校与企业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短期内合作效果较好,

但不适宜于长期应用.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自主管理模式能较好地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但从长期来看,基地消耗高、效益差,难于持续发展;承包管理模式容

易实施,但承包人行为具有短期性和趋利性,不利于基地教学功能的

发挥和基地的长期发展.因此,这两种模式适合于学校自建基地初期

营运时期,随着基地的发展应该考虑转变模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比

较灵活,目前是一种最常见的基地管理模式,但该模式下校企双方责

权利不够明晰,在管理权、利益等方面容易产生矛盾,极有可能导致

基地运作陷入困境,所以校企合作管理只能作为一种短期模式.股份

制经营管理模式具有产权清晰、责权利分明等优点,有利于实现基地

的长期、良性运作,因此应成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管理模式.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机构

为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营,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组

织机构,确立基地的领导机构和合理的组织结构.应建立由学校领导、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