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 酮

丙      酮
丙      酮

丙酮

基本简介

中文名丙酮,英文名称Acetone,一般工厂俗称ACE又名二甲基甲酮,阿西通,醋酮,二甲酮,2-丙酮,2-Propanone,为最简单的饱和酮。丙酮为无色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辛辣甜味)。易挥发。能与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乙醚及大多数油类混溶。

2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熔点(℃):-94.6

相对密度(水=1):0.80

沸点(℃):56.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0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08

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

燃烧热(kJ/mol):1788.7

临界温度(℃):235.5

临界压力(MPa):4.7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

闪点(℃):-20

爆炸上限%(V/V):13.0

引燃温度(℃):465

爆炸下限%(V/V):2.5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成物。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酮与频哪醇。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碱性高锰酸钾或铬酸钾等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甲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

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1,3,5-三甲苯。在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丙酮与Grignard试剂发生加成作用,加成产物水解得到叔醇。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反应。此外,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

3基本用途

3.1主要用途

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用于生产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有机玻璃,医药,农药等。亦是良好溶剂,用于涂料、黏结剂、钢瓶乙炔等。也用作稀释剂,清洗剂,萃取剂。还是制造醋酐、双丙酮醇、氯仿、碘仿、环氧树脂、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重要原料。在无烟火药、赛璐珞、醋酸纤维、喷漆等工业中用作溶剂。在油脂等工业中用作提取剂。

[3]

3.2生产方法

主要有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丙酮是制备苯酚的副产品,是异丙苯氧化后的产物之一。该技术目前主要的专利生产商有Kellogg Brown & Root公司、三井化学公司和UOP公司。

Solutia公司开发了一种用氮氧化物氧化苯生产苯酚的技术,但是该公司去年取消了采用该工艺建厂的计划,因为采用该项技术毛利水平太低。日本的研究人员最近还开发了一种采用铕-钛催化剂以苯为原料的一步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的生产工艺。

3.3制备方法:

丙酮的生产方法较多。古老的方法是用石灰中和木材干馏所得的木醋液,制成乙酸钙,再经热分解制得丙酮。工业上研究过的合成丙酮的方法有:

(1)从乙酸得到乙酸钙,然后分解生成丙酮;

(2)乙炔在氧化锌催化剂上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丙酮;

(3)乙醇蒸气在铬酸锌催化剂存在下,高温反应生成丙酮;

(4)液化天然气或石脑油氧化制丙酮(氧化产物还包括甲醛,乙酸,丁醇等);

(5)异丙醇氧化或脱氢制丙酮;

(6)异丙醇过氧化氢法制丙酮;

(7)异丙醇与

丙烯醛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31024 CAS号107-02-8 中文名称丙烯醛英文名称acrolein;allylaldehyde 别名烯丙醛分子式C3H4O;CH2CHCHO 更多>>

合成丙酮;

(8)异丙苯法制丙酮,联产苯酚以丙烯和苯为原料,经烃化制得异丙苯,再以空气氧化得到氢过氧化异丙苯,然后以硫酸或树脂分解,同时得到丙酮和苯酚;

(9)丙烯直接氧化法制丙酮工艺路线与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法相似;

(10)对甲基异丙基苯过氧化氢法生产对甲酚,副产丙酮;

(11)二异丙苯法生产氢醌,副产丙酮。但工业上实际采用的方法并不很多。目前我国用粮食发酵的生产丙酮仍占较大比重。在合成法中异丙苯法是主要的。由含淀粉的农副产品发酵,制得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三者的比例为丙酮:丁醇=32:56:12至25:70:3(重量比)。每生产1t丙,约耗用11t淀粉或60-66t废糖蜜。异丙苯法是丙酮生产路线中最经济的方法,

同时得到苯酚。两者之比是,苯酚:丙酮=1:0.6(重量)。以苯酚计,10万t级装置每吨苯酚消耗丙烯(90%)590kg。

4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燃爆危险:该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茚三酮 显色剂

茚三酮 中文名称:苯并戊三酮,茚三酮 英文名称:Ninhydrin 分子量:160.13 CAS RN:485-47-2 熔点:251℃ 密度: 0.86 性状:本试剂近似为白色结晶,或浅黄色结晶粉末,微溶于乙醚及三氯甲烷,100℃以上变为红色。 特性反应:跟酶类或者多肽在加热状况下发生显紫色反应。 作用 茚三酮是一个有机化合物,被广泛用于检测氨、一级和二级胺,尤其是氨基酸。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在弱酸条件下共加热时,氨基酸被氧化脱氨、脱羧,而茚三酮水合物被还原,其还原物可与氨基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氨结合,再与另一分子茚三酮缩合成为蓝紫色化合物,称为罗曼紫(Ruhemann's purple)。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由于此吸收峰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的定量分析方法法医学上这个反应被用于鉴定指纹。 茚三酮反应(Kaiser鉴定)也可用来在固相接肽时检验脱保护基是否已经完成,鉴定和比色法分离氨基酸以及鉴定铵离子(呈紫色)。 茚三酮与氨基酸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但pro,羟-pro反应时呈黄色。 茚三酮用于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当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便游离于磺基水杨酸的溶液中,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溶液即成红色,再用甲苯处理,则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的含量的高低。在520nm 的波长下比色,从标准曲线(用脯氨酸标准溶液制得)上查出(或用回归方程计算)脯氨酸的含量。 ①茚三酮

检出物:氨基酸、胺与氨基糖类。 溶液:本品O.2g溶于乙醇l00ml中。 方法:喷后于110oC加热。 结果:呈红紫色斑点。 茚三酮对一级二级的胺显色肯定没问题的,三级胺有些可以,酰胺应该也没问题的,配制:1.5g 茚三酮 + 100mL of 正丁醇+ 3.0mL 醋酸;显色的时候板子浸湿,用纸擦一下多余液滴,再用电热枪(电吹风太弱了)吹出斑点,显色因为氨基酸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紫色黄色等等,你想检测伯胺的话,肯定没有问题的! 配制方法:1.5g 茚三酮+ 100mL of 正丁醇+ 3.0mL 醋酸 茚三酮不是太好溶解,需要多搅拌才行。 加醋酸只是给显色提供一个微酸性的环境。 配置好的茚三酮显色剂装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是可以多次使用的。

氨基酸含量测定和标准曲线制作(茚三酮法)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 原理: 茚三酮与氨基酸的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是氨基酸被氧化,产生二氧化碳?氨和醛,而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性茚三酮;第二步是所生成的还原性茚三酮与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子和氨缩合生成成为蓝紫色化合物,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 磷酸缓冲液(pH.8.04): 称磷酸二氢钾4.5350 g,定容500 ml。 称NAH2PO4·12H2O11.9380 g分别溶解定容500 ml。 取磷酸二氢钾10 ml与磷酸氢二钠190ml混合即为pH8.04的缓冲液 2%茚三酮溶液:称取水合茚三酮 2 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 100 mL。储成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0.25%抗坏血酸溶液:称取抗坏血酸 0.1 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 100 mL,现配现用,或者密封,冻存于-20 o C。 茚三酮反应液:取50 ml 2% 茚三酮,加入5 ml 0.25%的Vc,使用蒸馏水稀释到100 ml,密封储存在棕色瓶中。 亮氨酸标准液:称取 100 mg 亮氨酸(纯度不低于 99%)溶于 100 mL 水中,作为母液,此时亮氨酸的浓度为1 mg/mL。 茚三酮标准曲线制作 溶液中氨基酸的浓度如果低于20 μg/ml,茚三酮显色反应将不能发生,故先配制不同浓度的 氨基酸标准液,取十支试管,标号为1,2,3……10,按照下表配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1.3 1.4 1.5 1000 μg/ml 亮氨酸

超纯水 ml 9.6 9.5 9.4 9.3 9.2 9.1 9 8.9 8.8 8.7 8.6 8.5 亮氨酸 终浓度μg/ml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使用螺旋盖(内垫)试管分别取上述浓度的氨基酸标准液1ml,空白对照使用1ml 超纯水替代氨基酸标准液,然后向各个试管中加入0.5 ml 的茚三酮反应液和0.5 ml 的磷酸缓冲液,盖好盖子悬紧,置于沸水浴中煮沸15 min,分别加入3 ml 的超纯水,斡旋混匀,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取一支中等程度显色的试管进行紫外和可见波段的全波长扫描,结果如下图所示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0.0 0.10.20.30.40.5 0.60.7吸光度 波长(nm ) 403 nm 565 nm 选择565 nm 作为其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各管的吸光度,弃去吸光度大于1的值 茚三酮终浓度(μg/mL) 565 nm 的吸光度 20 0.037 25 0.114 30 0.226 35 0.347 40 0.412 45 0.538 50 0.621

氨基酸检测试剂盒(茚三酮比色法)

氨基酸(AA)检测试剂盒(茚三酮比色法) 简介: 氨基酸(Amino acid ,AA)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动物肝脏、肾脏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器官,氨基酸(AA)检测试剂盒(茚三酮比色法)(Amino Acid Assay kit)检测原理是在弱酸条件下,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情况下,能定量的产生蓝紫色的二酮茚胺(又称Ruhemans 紫),其吸收峰在波长570nm 处,在一定范围内颜色深浅(即吸光度)与氨基酸浓度成正比。该试剂盒主要用于检测血清、尿液、植物组织、食品、药品等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准备样品: ①植物样品:取新鲜植物组织,清洗干净,擦干,切碎,迅速称取,按植物组织:AA Lysis buffer=的比例加入AA Lysis buffer 匀浆或研磨,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混匀,用滤纸过滤,滤液即为氨基酸粗提液,4℃保存备用。 ②血浆、血清和尿液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后可以直接用于本试剂盒的测定,-20℃冻存,用于氨基酸的检测。 ③细胞或组织样品:取恰当细胞或组织裂解液,如有必要用AA Lysis buffer 进行适当匀浆,离心5min ,留取上清即为氨基酸粗提液,4℃保存备用,用于氨基酸的检测。 ④高活性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氨基酸,可以使用AA Lysis buffer 进行恰当的稀释。 2、 配制茚三酮工作液: 取适量的茚三酮显色液、AAAssaybuffer ,按茚三酮显色液: AAAssaybuffer=的比例混合,即为茚三酮工作液。4℃避光密闭保存,2周有效。 3、 配制维生素C 工作液: 取出1支维生素C ,准确溶解于10ml 去离子水,混匀。4℃预 冷备用。-20℃保存1周有效。注意:该试剂盒提供的维生素C 及其配制的工作液为过 编号 名称 TC2153 100T Storage 试剂(A): 氨基酸标准(50μg/ml) 1ml 4℃ 试剂(B): AALysisbuffer 250ml RT 试剂(C): 茚三酮显色液 120ml RT 避光 试剂(D):AAAssaybuffer 10.5ml RT 试剂(E): 维生素C 2支 RT 使用说明书 1份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游离氨基氮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茚三酮比色法标准曲线绘制 1. 实验原理 游离氨基酸的游离氨基可与水合茚三酮作用,产生蓝紫色的化台物二酮茚一二酮茚胺,产物的颜色深浅与游离氨基酸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70nm 下测其含量。因蛋白质中的游离氨基酸也会产生同样反应,在测定前必须用蛋白质沉淀剂将其除掉。 2. 仪器与用具 100ml容量瓶;漏斗;三角瓶;研钵;刻度吸管:0.1ml×1、1ml×2、2ml×2、5ml×l;沸水浴;具塞刻度试管20 ml×10;分光光度计 3. 试剂 3.1.1 水合茚三酮称取0.6g重结晶的茚三酮放烧杯中,加入15ml 正丙醇、30ml正丁醇、60ml乙二醇及9 ml PH 4.54的醋酸盐缓冲液混匀,棕色瓶中冰箱内保存,10天内有效。 3.1.2 氨基酸标准液称取80℃烘干的亮氨酸23.4mg,以10%的异丙醇溶解定溶至50ml (含氮为50ug/ ml),取此液5ml,用水定容至50 ml,此为含氮量5ug/ ml工作液。 3.1.3 0.1%抗坏血酸称取0.1g抗坏血酸定容100 ml,随用随配 4. 实验方法 取6支20ml试管,按下表加剂: 管号 试剂 1 2 3 4 5 6 亮氨酸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无氨蒸馏水(ml) 2.0 1.8 1.6 1.4 1.2 1.0 水合茚三酮(ml) 3.0 3.0 3.0 3.0 3.0 3.0 抗坏血酸(ml) 0.10.10.10.10.10.1氨基氮量(ug/管)0 1.0 2.0 3.0 4.0 5.0 将各管溶液混合均匀,封口,在沸水中加热15min,取出后立即用冷水摇 动冷却,用60%乙醇定容至20 ml,摇匀。 0 0.025 0.055 0.099 0.146 0.186 λ=570nm处测定吸 光度

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

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 一、目的 学习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 二、原理 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氨。氨与茚三酮和还原性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可通过测定570nm 处的光密度,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三、试剂与材料 (1)标准氨基酸溶液:配制成0.3mmol/L 溶液。 (2)pH5.4,2mol/L 醋酸缓冲液:量取86mL 2mol/L 醋酸钠溶液,加入14mL 2mol/L 乙酸混合而成。用pH 检查校正。 (3)茚三酮显色液:称取85mg 茚三酮和15mg 还原茚三酮,用10mL 乙二醇甲醚溶解。茚三酮若变为微红色,则需按下法重结晶:称取5g 茚三酮溶于15~25mL 热蒸馏水中,加入0.25g 活性炭,轻轻搅拌。加热30min 后趁热过滤,滤液放入冰箱过夜。次日析出黄白色结晶,抽滤,用1mL 冷水洗涤结晶,置干燥器干燥后,装入棕色玻璃瓶保存。 还原型茚三酮按下法制备:称取5g 茚三酮,用125mL 沸蒸馏水溶解,得黄色溶液。 将5g 维生素C 用250mL 温蒸馏水溶解,一边搅拌一边将维生素C 溶液滴加到茚三酮溶液中,不断出现沉淀。滴定后继续搅拌15min,然后在冰箱内冷却到4℃,过滤、沉淀用冷水洗涤3 次,置五氧化二磷真空干燥器中干燥保存,备用。乙二醇甲醚若放置太久,需用下法除去过氧化物:在500mL 乙二醇甲醚中加入5g 硫酸亚铁,振荡1~2h,过滤除去硫酸亚铁,再经蒸馏,收集沸点为121~125℃的馏分,为无色透明的乙二醇甲醚。 (4)60%乙醇。 (5)样品液:每毫升含0.5~50μg 氨基酸。 (6)分光光度计。 (7)水浴锅。 四、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分别取0.3mmol/L 的标准氨基酸溶液0,0.2,0.4,0.6,0.8,1.0mL 于试管中,用水补足至1mL。各加入1mL pH5.4,2mol/L 醋酸缓冲液;再加入1mL 茚三酮显色液,充分混匀后,盖住试管口,在100℃水浴中加热15min,用自来水冷却。放置5min 后,加入3mL60%乙醇稀释,充分摇匀,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570nm。(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呈黄色,应测定OD440nm)。 以OD570nm 为纵坐标,氨基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氨基酸样品的测定 取样品液1mL,加入pH5.4,2mol/L 醋酸缓冲液1mL 和茚三酮显色液1mL,混匀后于100℃沸水浴中加热15min,自来水冷却。放置5min 后,加3mL 60%乙醇稀释,摇匀后测定OD570nm(生成的颜色在60min 内稳定)。

茚三酮固体介质法显现纸张表面潜指纹研究

茚三酮固体介质法显现纸张表面潜指纹研究 摘要:指纹多年以来被认为是犯罪现场最常见、最有价值的物证之一。犯罪现场勘查时,现场勘查人员需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发现作案人遗留在现场的潜在手印。指纹显现的时间和效果对侦查破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指纹显现方法的研究始终是法庭科学的热点之一。茚三酮是显现渗透性客体上潜在汗液手印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一般有三种方式,即浸泡法、喷洒法,抹拭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以下缺点:一是使客体表面背景着色,二是容易引起油墨扩散,三是使用的溶剂易燃。而茚三酮固体介质法能够克服以上缺点,不需使用茚三酮熏显柜,更便捷更迅速的显现现场指纹,并且能够突破茚三酮只能显现渗透性客体的局限,拓宽茚三酮显现客体的范围。 关键词:茚三酮;固体介质法;纸张;潜指纹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tent fingerprints on paper by the method of solid-medium ninhydrin Abstract:Fingerprint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valuable and frequent forensic evidence on crime scene. During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ors search and detect the latent fingerprints with all kinds of skills. The means of detecting fingerprint and their effec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crimes. So the techniques and skills for detecting latent fingerprints are hotspot in forensic science. Ninhydrin is a successful reagent for developing latent fingerprints on porous surfaces. Ninhydrin solutions may be applied by spraying, swabbing, dipping. However, there are several limitations to the ninhydrin method, such as background coloration after treatment, dissolution of the printing ink and its flammable characteristics. Solid-medium ninhydrin method can overcome those disadvantages, avoid the using of ninhydrin development cabinet, development fingerprint in high speed and break the limitation of detecting prints only on porous surface. Key words:ninhydrin; solid-medium; paper; latent fingerprints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赖氨酸含量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赖氨酸含量 一. 目的 了解赖氨酸总含量的测定方法。 掌握用比色法测定谷物类样品中赖氨酸含量。 二. 原理 蛋白质中的赖氨酸残基上具有一个游离的e-NH2,它与茚三酮起颜色反应呈蓝紫色,在波长570nm处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赖氨酸残基的含量成线性关系。 亮氨酸与赖氨酸的碳原子数目相同,它仅有的一个氨基(a-NH2)相当于蛋白质中赖氨酸残基上的e-NH2,因而可以用亮氨酸标准液制作标准曲线来测定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但计算浓度时必须乘上两种氨基酸的分子量之比(赖氨酸与亮氨酸分子量之比为1.11:1)。 式中W:样品质量 C :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量,各种作物种子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大约是:玉米:0.01%,高粱:0.04%,水稻:0.01%,小麦:0.05% X :从标准曲线查得的赖氨酸的质量 三. 实验材料及设备 1. 材料 玉米粉 2. 仪器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恒温水浴 3. 器材 刻度试管:25mL×11 移液管:1mL×1 2mL×2 20mL×1 烧杯:250mL×2 50mL×1 滴管:2 洗耳球:2 滤纸:f11cm 研钵、漏斗、洗瓶、试管架、移液管架、玻棒:各1

四. 试剂的配制 1. 柠檬酸缓冲液(0.2mol/L,pH5.6)(参见附录二) 2. 茚三酮试剂 称3g茚三酮溶于100mL 95%乙醇中,溶解后加入160mg二氯化锡,搅拌溶解后加入100mL柠檬酸缓冲液中,搅匀备用。 3. 亮氨酸标准液(50mg/mL) 准确称取5mg亮氨酸,用蒸馏水稀释定容到100mL,则得浓度为50mg/mL的标准液。 五. 操作步骤 1. 样品液的制备 (1) 取材:称取烘干、粉碎(过80目筛)的玉米粉0.3g(油料种子须经脱脂处理)。 (2) 提取:将称取的样品放入试管,准确加入20mL蒸馏水,摇匀。读取样品悬液的总体积mL,置于80℃恒温水浴中提取20min。(可间歇摇动) (3) 定容:冷却后,用蒸馏水将试管中悬液定容至(2)中悬液总体积刻度 mL,,即最终样品液总定容体积仍为20mL,摇匀。 (4) 过滤:将提取液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作为待测样(滤纸不能用蒸馏水湿润)。 2. 标准曲线制作及样品测定 取9支刻度试管,按下表所示顺序操作。 六. 结果处理 1. 由0~6号管的数据,以亮氨酸含量(mg)为横坐标,A570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标准曲线;

茚三酮比色法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原理 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氨。氨与茚三酮和还原性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可通过测定570nm 处的光密度,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试剂与材料 1.标准氨基酸溶液:配制成0.3mmol/L溶液。 2.pH5.4,2mol/L醋酸缓冲液:量取86mL 2mol/L醋酸钠溶液,加入14mL 2mol/L乙酸混合而成。用pH检查校正。 3.茚三酮显色液:称取85mg茚三酮和15mg还原茚三酮,用10mL乙二醇甲醚溶解。 茚三酮若变为微红色,则需按下法重结晶:称取5g茚三酮溶于15~25mL 热蒸馏水中,加入0.25g活性炭,轻轻搅拌。加热30min后趁热过滤,滤液放入冰箱过夜。次日析出黄白色结晶,抽滤,用1mL冷水洗涤结晶,置干燥器干燥后,装入棕色玻璃瓶保存。 还原型茚三酮按下法制备:称取5g茚三酮,用125mL沸蒸馏水溶解,得黄色溶液。将5g维生素C用250mL温蒸馏水溶解,一边搅拌一边将维生素C溶液滴加到茚三酮溶液中,不断出现沉淀。滴定后继续搅拌15min,然后在冰箱内冷却到4℃,过滤、沉淀用冷水洗涤3次,置五氧化二磷真空干燥器中干燥保存,备用。 乙二醇甲醚若放置太久,需用下法除去过氧化物:在500mL乙二醇甲醚中加入5g硫酸亚铁,振荡1~2h,过滤除去硫酸亚铁,再经蒸馏,收集沸点为121~125℃的馏分,为无色透明的乙二醇甲醚。 4.60%乙醇。 5.样品液:每毫升含0.5~50μg氨基酸。 6.分光光度计。 7.水浴锅。 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分别取0.3mmol/L的标准氨基酸溶液0,0.2,0.4,0.6,0.8,1.0mL于试管中,用水补足至1mL。各加入1mL pH5.4,2mol/L醋酸缓冲液;再加入1mL茚

茚三酮法测氨基酸

茚三酮法测氨基酸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一.原理:凡含有自由氨基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溶液与水合茚三酮共热时,能产生紫色化合物,可用比色法进行测定。氨基酸与茚三酮的反应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个茚三酮分子和NH3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二.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台天平减压蒸馏器干燥容量瓶移液枪烧杯试管架试管水浴锅。 三.药品:(1)标准氨基酸溶液:配制成L 溶液 (2),2mol/L 醋酸缓冲液:量取86mL 2mol/L 醋酸钠溶液,加入14mL 2mol/L 乙酸混合而成。用pH 检查校正。 (3)茚三酮显色液:称取170mg 茚三酮和30mg 还原茚三酮,用20mL 乙二醇甲醚溶解

(4)60%乙醇。 (5)样品液:每毫升含~50μg 氨基酸。 茚三酮若变为微红色,则需按下法重结晶:称取5g 茚三酮溶于15~ 25mL 热蒸馏水中,加入活性炭,轻轻搅拌。加热30min 后趁热过滤,滤液放入冰箱过夜。次日析出黄白色结晶,抽滤,用1mL 冷水洗涤结晶,置干燥器干燥后,装入棕色玻璃瓶保存。 还原型茚三酮按下法制备:称取茚三酮,用沸蒸馏水溶解,得黄色溶液。将维生素C 用25mL 温蒸馏水溶解,一边搅拌一边将维生素C 溶液滴加到茚三酮溶液中,不断出现沉淀。滴定后继续搅拌15min,然后在冰箱内冷却到4℃,过滤、沉淀用冷水洗涤3 次,置五氧化二磷真空干燥器中干燥保存,备用。 乙二醇甲醚若放置太久,需用下法除去过氧化物:在500mL 乙二醇甲醚中加入5g 硫酸亚铁,振荡1~2h,过滤除去硫酸亚铁,再经蒸馏,收集沸点为121~125℃的馏分,为无色透明的乙二醇甲醚。 四、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分别取L 的标准氨基酸溶液0,,,,,于试管中,用水补足至1mL。各加入1mL ,2mol/L 醋酸缓冲液;再加入1mL 茚三酮显色液,充分混匀后,盖住试管口,在100℃水浴中加热15min,用自来水冷却。放置5min 后,加入 3mL60%乙醇稀释,充分摇匀,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570nm。(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呈黄色,应测定OD440nm)。 以OD570nm 为纵坐标,氨基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茚三酮法测氨基酸

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一.原理:凡含有自由氨基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溶液与水合茚三酮共热时,能产生紫色化合物,可用比色法进行测定。氨基酸与茚三酮的反应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个茚三酮分子和NH3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二.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台天平减压蒸馏器干燥容量瓶移液枪烧杯试管架试管水浴锅。 三.药品:(1)标准氨基酸溶液:配制成0.3mmol/L 溶液 (2)pH5.4,2mol/L 醋酸缓冲液:量取86mL 2mol/L 醋酸钠溶液,加入14mL 2mol/L 乙酸混合而成。用pH 检查校正。 (3)茚三酮显色液:称取170mg 茚三酮和30mg 还原茚三酮,用20mL 乙二醇甲醚溶解 (4)60%乙醇。 (5)样品液:每毫升含0.5~50μg 氨基酸。 茚三酮若变为微红色,则需按下法重结晶:称取5g 茚三酮溶于15~25mL 热蒸馏水中,加入0.25g 活性炭,轻轻搅拌。加热30min 后趁热过滤,滤液放入冰箱过夜。次日析出黄白色结晶,抽滤,用1mL 冷水洗涤结晶,置干燥器干燥后,装入棕色玻璃瓶保存。 还原型茚三酮按下法制备:称取0.5g 茚三酮,用12.5mL 沸蒸馏水溶解,得黄色溶

液。将0.5g 维生素C 用25mL 温蒸馏水溶解,一边搅拌一边将维生素C 溶液滴加到茚三酮溶液中,不断出现沉淀。滴定后继续搅拌15min,然后在冰箱内冷却到4℃,过滤、沉淀用冷水洗涤3 次,置五氧化二磷真空干燥器中干燥保存,备用。 乙二醇甲醚若放置太久,需用下法除去过氧化物:在500mL 乙二醇甲醚中加入5g 硫酸亚铁,振荡1~2h,过滤除去硫酸亚铁,再经蒸馏,收集沸点为121~125℃的馏分,为无色透明的乙二醇甲醚。 四、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分别取0.3mmol/L 的标准氨基酸溶液0,0.2,0.4,0.6,0.8,1.0mL 于试管中,用水补足至1mL。各加入1mL pH5.4,2mol/L 醋酸缓冲液;再加入1mL 茚三酮显色液,充分混匀后,盖住试管口,在100℃水浴中加热15min,用自来水冷却。放置5min 后,加入3mL60%乙醇稀释,充分摇匀,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570nm。(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呈黄色,应测定OD440nm)。 以OD570nm 为纵坐标,氨基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混匀,盖住试管口后在100°水浴加热15min,然后用自来水冷却。 放置5min 后,加入3ml60%的乙醇稀释,充分摇匀。 2.氨基酸样品的测定 取样品液1mL,加入pH5.4,2mol/L 醋酸缓冲液1mL 和茚三酮显色液1mL,混匀后于100℃沸水浴中加热15min,自来水冷却。放置5min 后,加3mL 60%乙醇稀释,摇匀后测定OD570nm(生成的颜色在60min 内稳定)。 将样品测定的OD570nm 与标准曲线对照,可确定样品中氨基酸含量。

茚三酮鉴定氨基酸概述

茚三酮鉴定氨基酸概述 1.茚三酮简介 茚三酮(Ninhydrine),又称水合茚三酮,水合茚满三酮,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性粉末。茚三酮是一种用于检测氨或者一级胺和二级胺的试剂。当与这些游离胺反应时,能够产生深蓝色或者紫色的物质,叫做 Ruhemann紫。茚三酮常用来检测指纹,这是由于指 纹表面所蜕落的蛋白质和肽中含有的赖氨酸残基,其 上的一级胺被茚三酮检测。在室温条件下,它是一种 白色的固体物质,溶于乙醇和丙酮。茚三酮可以看作 是是二氢茚-1,2,3-三酮的水合物。1901 年,茚三 酮被成功研制出来以后主要用于生物医学领域,1954 年,瑞典科学家Oden 和Hofsten 将其应用于潜在汗 液手印的显现。茚三酮与汗液中的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发生反应, 生成蓝紫色的手印纹线。 茚三酮也可以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分析。除去脯氨酸之外的大多数氨基酸,水解之后可与茚三酮反应。水解中某些氨基酸的侧链也会被降解。因此对于那些与茚三酮不反应或者发生其他反应的氨基酸需要另作分析。其余的氨基酸经过色谱分离后可以比色定量。在分析化学反应的薄层色谱(TLC)中,它可以用于检测所有的胺类,氨基甲酸酯类,在经过充分热处理后可以检测酰胺类物质。 2.实际运用 2.1指纹鉴别 汗液手印中的汗液成分绝大多数是水(约99%以上),其余是少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物中包括了人体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茚三酮与手印汗液中的氨基酸发生显色反应而现出手印。 。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来源于氨基酸当茚三酮与氨基酸反应时可以释放CO 2 的羧基碳。在考古研究中,这个反应用于释放古老骨骼中羧基碳用于稳定同位素分析,以帮助重现古代生物的食物结构。用一种标记底物处理的土壤,随后利用茚三酮与氨基酸的反应释放羧基胺,可以证明这种底物是否被吸收进微生物蛋白质。这种方法成功的发现了一些氨氧化细菌(也叫做硝化细菌)利用土壤中的尿素作为碳源。法医常用茚三酮溶液分析诸如纸张等多孔表面上的潜指纹。手指所分泌的细微汗液聚集于独特的手指纹路表面,也即含有氨基酸的指纹,经过茚三酮处理可以将氨基酸指尖纹路变为可见的紫色。

氨基酸(AA)检测试剂盒(茚三酮比色法)

氨基酸(AA)检测试剂盒(茚三酮比色法) 简介: 氨基酸(Amino acid,AA)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动物肝脏、肾脏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器官,氨基酸(AA)检测试剂盒(茚三酮比色法)(Amino Acid Assay kit)检测原理是在弱酸条件下,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情况下,能定量的产生蓝紫色的二酮茚胺(又称Ruhemans 紫),其吸收峰在波长570nm 处,在一定范围内颜色深浅(即吸光度)与氨基酸浓度成正比。该试剂盒主要用于检测血清、尿液、植物组织、食品、药品等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准备样品: ①植物样品:取新鲜植物组织,清洗干净,擦干,切碎,迅速称取,按植物组织:AA Lysis buffer=的比例加入AA Lysis buffer 匀浆或研磨,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混匀,用滤纸过滤,滤液即为氨基酸粗提液,4℃保存备用。 ②血浆、血清和尿液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后可以直接用于本试剂盒的测定,-20℃冻存,用于氨基酸的检测。 ③细胞或组织样品:取恰当细胞或组织裂解液,如有必要用AA Lysis buffer 进行适当匀浆,离心5min,留取上清即为氨基酸粗提液,4℃保存备用,用于氨基酸的检测。 ④高活性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氨基酸,可以使用AA Lysis buffer 进行恰当的稀释。 2、配制茚三酮工作液:取适量的茚三酮显色液、AA Assay buffer,按茚三酮显色液:AA Assay buffer=的比例混合,即为茚三酮工作液。4℃避光密闭保存,2周有效。3、配制维生素C 工作液:取出1支维生素C,准确溶解于10ml 去离子水,混匀。4℃预 冷备用。-20℃保存1周有效。注意:该试剂盒提供的维生素C 及其配制的工作液为过 编号 名称 TC2153100T Storage 试剂(A):氨基酸标准(50μg/ml)1ml 4℃试剂(B):AA Lysis buffer 250ml RT 试剂(C):茚三酮显色液120ml RT 避光试剂(D):AA Assay buffer 10.5ml RT 试剂(E):维生素C 2支 RT 使用说明书 1份

04-02-021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态氮的操作步骤(精)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一、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态氮的操作步骤 1、试剂 a) 茚三酮试剂:称取1.2g茚三酮,加l5mL正丙醇,摇动使其溶解。然后加入30mL正丁醇,60mL乙二醇,混匀。再加入9mLpH4.5的乙酸缓冲液,仔细混匀。保存于棕色瓶中,置于冷凉处。试剂适用期限为10 d。 b) 4mol/L pH4.5乙酸缓冲液:称取27.2g乙酸钠(NaAc·3H2O)于烧杯中,加80mL水溶解。在电炉上加热至沸,冷至室温后,用冰乙酸调至pH 4.5,然后用煮沸冷却水稀释至l00mL。 c) 氨基酸标准液:准确称取在80~90℃下烘至恒重的亮氨酸46.8mg或α-丙氨酸31.8mg,加10%异丙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混匀。使用时,取此溶液5mL,用水稀释至50mL。即成5μg氮/mL标准溶液。 d) 10g/L抗坏血酸溶液(制备液仅用一天)。 2、测定步骤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7支具塞试管,分别加入氨基酸标准液0,0.2,0.4,0.8,1.2,1.6,2.0mL,各管均加水至2mL,再加3mL茚三酮试剂,0.1mL 10g/L 抗坏血酸溶液,混匀。置沸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后在间歇摇动下冷却15min。加热时形成的红色茚满酮在冷却和摇动时被空气中氧氧化而褪色,而茚三酮与氨基酸形成的蓝紫色化合物变得更加鲜明。以60%乙醇补充溶液体积至5mL,摇匀。于58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氨基氮量(μ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制绘标准曲线。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新鲜样品0.5g(或干样品0.1g)置研钵中,加5mL10%乙酸溶液研磨至匀浆,然后用水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至100mL。摇匀后过滤。 样品测定:吸取2mL滤液于具塞试管中,加3mL茚三酮试剂,0.1mL 10g/L 抗坏血酸溶液,混匀。置沸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后在间歇摇动下冷却15min。以60%乙醇补充溶液体积至5mL,摇匀,以试剂空白为对照,于58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氨基氮含量(μg)。 - 1 -

茚三酮反应

反应原理: 参考资料 ?中文名称:苯硑戊三酮,茚三酮 英文名称:Ninhydrin

Ninhydrin (DE) 1,2,3-Trioxohydrinden Hydrat (DE) 1,2,3-Indantrione 1,2,3-Triketohydrindene 1H-Indene-1,2,3-trione 2,2-Dihydroxy-1H-indene-1,3(2H)-dione 分子式:C9H6O4 分子量:178.14 CAS RN:485-47-2 熔点:251℃ 密度: 0.86 特性反应:跟酶类或者多肽在加热状况下发生显紫色反应。 ?含量不少于95.0% 净重5g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 ?由于热敏纸(一种对热敏感的纸,如传真纸是其中一种,译者注)在信用卡收据上广泛使用,在热敏纸上显现潜指纹成为警方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众所周知,茚三酮

能与指纹汗液中的氨基酸反应,是在多孔表面显现潜指纹的最早方法。然而,一些热敏纸在使用常规的茚三酮溶液处理时出现对热敏感的正面背景颜色变黑的现象,结果使得收据上的指纹信息受到损毁。 ?目前,在热敏纸上显现潜指纹可采用的方法有:1、使用茚三酮衍生物替代茚三酮;2、茚三酮夹心法(用两张含干茚三酮的吸墨纸将热敏纸夹在中间,加压并保持数日);3、二甲氨基苯甲醛烟熏法;4、通过电子探测微量分析仪测绘潜指纹法;5、对新鲜潜指纹使用碘熏法。 ?本文介绍的方法是通过降低气压使茚三酮升华,无需溶剂显现热敏纸上的潜指纹。茚三酮的分子量为178.14,理论上可以从固相直接转化为气相。已有文献尚没有关于茚三酮的升华和气体分压试验的报道,除了个别文献提及茚三酮在分解时熔点为241℃,有人在常压下曾使用茚三酮烟熏法。 ? ?一、试验设备及方案 ?整个试验在一个边长为50cm的立体真空箱进行。真空箱设一个玻璃前门,内部有一个可控温的热源,直径为5cm,位于距真空箱底部上方10cm处。?被试验的样本固定在真空箱的上部,样本和热源的最小距离为15cm。当被试验的样本固定好后,将定量的茚三酮散布在热源上方。箱内气压逐步降至0.002个大气压(0.2千帕,1.5毫米汞柱),该过程需要5到10分钟,最后将热源开关打开。在达到理想的升华温度之后(约需1分钟时间),计时开始。?为加快反应过程并保证试验条件同一,所有试验样本经茚三酮处理后,在温度为50℃、相对湿度为50%RH的空调室内保存30分钟。为比较不同试验条件的试验结果,显影后的样本通过几个人的目测检验定级。 ? ?二、结果和讨论 ?在首次试验中,将重达250mg的茚三酮大块晶体加热到250℃。4分钟后,新的晶体针状体从茚三酮长出,其颜色由白变红。在光束照射下,可观察到真空箱中的一些小微粒随着箱内气体的热对流漂移。对精细化的茚三酮晶体进行同样的试验,没有发现新的针状体产生,但是在光束中,能看到更多漂浮的小微粒,这些小微粒沉淀后在真空箱底部形成雪状地毯层。对热敏纸正反两面进行显影处理(室温50℃、相对湿度50%RH)后,指纹在热敏纸不变黑的情况下很好地显现出来。 ?为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对符合德国国家标准的普通书写白纸A4纸进行试验。用一台改装过的喷墨打印机将含有丙氨酸的液体打印到白纸上,形成纵向、横向行距

茚三酮

茚三酮反应:+0.2%茚三酮试液→蓝或蓝紫色(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茚三酮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入茚三酮试液2-3滴,加热煮沸4-5 分钟,待其冷却,呈现红色棕色或蓝紫色(蛋白质、胨类、肽类及氨基酸)。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水合作物作用,氨其酸氧化成醛、氨和二氧化碳,而茚三酮被还原成仲醇,与所后成的氨及另一分子茚三酮缩合生成有蓝紫色的化合物。【注】①茚三酮试剂主要是多肽和氨基酸的显色剂,反应在1小时内稳定。试剂溶液pH值以5-7为宜,必要时可加吡啶数滴或醋酸钠调整。②此反应非常灵敏,但有个别氨基酸不能呈紫色,而呈黄色,如脯氨酸。 我整理的关于茚三酮测定氨基酸显色反应的一些总结: 1.原理: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外,所有的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是氨基酸被氧化,产生CO2 、NH3和醛,而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生成之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子和氨缩合生成有色物质。此反应的适宜pH为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不同pH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该反应十分灵敏,1:1 500 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显示反应,因此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定量方法。但也有些物质对茚三酮也呈类似的阳性反应,如β-丙氨酸、氨和许多一级胺化合物等。所以定性或定量测定中,应严防干扰物存在。 2.试液的配制:KCN-乙二醇甲醚-茚三酮溶液:称取1.25g重结晶茚三酮溶于25ml经重蒸馏的乙二醇甲醚中使成5%溶液。将 2.5ml10mmol/L KCN溶液用乙二醇甲醚溶液稀释至125ml充分混合。然后将125mlKCN—乙二醇甲醚溶与25ml茚三酮-乙二醇甲醚溶液相混合,置试剂瓶待用,正常情况下应为浅黄色。 乙二醇甲醚(CH3OCH2CH2OH, methyl cellusolve)的处理:将5g硫酸亚铁加在500g乙二醇甲醚中,振摇1─2小时。过滤除去硫酸亚铁(若滤液混浊没有关系),再在蒸馏瓶中蒸馏,收集沸点121─125℃部分,此时应为透明无色液体。KCN-乙二醇甲醚-茚三酮溶液配制后必须隔夜才能应用。配制后1星期内稳定,若超过1星期则灵敏度降低,不宜作定量。 茚三酮重结晶:即使AR级的茚三酮,由于保管不当,常带微红色,配成溶液后也带红色,影响比色测定,故需重结晶一次方可应用。5g茚三酮溶于15ml热蒸馏水中,加入0.25g活性炭,轻轻摇动,若溶液太稠不易操作,可酌量加水5─10ml,30分钟后用滤纸过滤,滤液放冰箱中过液,次晨即见微黄色结晶出现,过滤,再以1ml冷水洗涤结晶,置于干燥器中干燥,最后装入棕色试剂瓶中保存。 从原理上就可以看出还原型茚三酮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所以我想也就不必非要在配液时候用还原型茚三酮了,而且还原型茚三酮在常态下能否稳定存在还是个问题,也就是说你不一定能找到还原型的茚三酮试剂。 关于显色剂的不同浓度我想可能是考虑了紫外检测器的置信区间,即0.3-0.7范围内的数值比较准确,你配制的显色剂与反应液作用后吸光度应该在此范围内,否则应该降低显色剂的浓度,以使吸光度落在紫外置信区间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