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全
湿地保护与管理复习重点

湿地保护与管理复习重点湿地保护与管理复习提纲绪论⼀1、湿地的定义(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的,永久的或暂时的⽔域地带,带有静⽌或流动、淡⽔或半咸⽔及咸⽔⽔体,包括低潮时⽔深不超过6⽶的海域。
2、湿地的类型(1)沼泽湿地地⾯长期过度潮湿,长有喜湿性植物并有泥炭堆积的地⽅,称为沼泽。
形成沼泽的主要条件是,地表低洼、排⽔不畅,降⽔量⼤于蒸发量,或⽓候寒冷、蒸发微弱。
(2)湖泊湿地地表因内外动⼒作⽤⽽形成凹状湖盆,湖盆中蓄⽔形成⽐较宽阔的⽔域,即蓄有湖⽔,湖盆与湖⽔的综合称为湖泊。
(3)河流湿地⼀定区域内由地⾯⽔(包括⾬⽔、冰雪融⽔)及地下⽔补给,经常或周期性沿着狭长的凹地流动的天然⽔流。
(4)滨海湿地(5)⼈⼯湿地⼈⼯湿地是指⼈⼯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于沼泽的地⾯,其设计是通过对湿地⾃然⽣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物作⽤的优化组合,利⽤这3种作⽤的协调关系来实现获取产品或净化污⽔的⽬的。
3、我国湿地的分布概况河流湿地绝⼤多数分布在东部⽓候湿润多⾬的季风区,西北内陆⽓候⼲旱少⾬,河流较少。
湖泊湿地主要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为主的东部平原湖泊区、蒙新⾼原湖泊区、云贵⾼原湖泊区、青藏⾼原湖泊区、东北平原及⼭地湖泊区。
沼泽湿地以东北三江平原、⼤⼩兴安岭、长⽩⼭地、四川若尔盖和青藏⾼原为多,各地河漫滩、湖滨、海滨⼀带也有沼泽发育。
库塘湿地主要分布于⽔利资源⽐较丰富的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及⼴东等地。
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
4、湿地的价值直接价值湿地是⼈类⽣活⽤⽔、⼯业⽤⽔和农业⽤⽔的⽔源地。
湿地中的⽣物数⽬众多,种类多样,能够为⼈类提供各种产品。
湿地可以为⼈类提供能源。
湿地具有极⾼的⽣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湿地可以⽤来开展科学研究,作为科学实验的对象、材料和基地间接价值湿地能够蓄⽔,储存过量的⽔分,调节河川径流,是⼀个巨⼤的⽣物蓄⽔库。
湿地存储的丰富⽔资源可以⽤来补⽔、维持区域⽔平衡。
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湿地生态学CH1 总论1.湿地之神——丹顶鹤。
2.中国最大的湿地——拉鲁湿地。
3.中国“荷都”——微山湖红荷湿地。
4.湿地公约于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
5.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6.湿地: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7.水是湿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8.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物种的基因库或生物超市。
9.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一)经济效益——单位面积湿地生产力最高:(1)高生产力(食物、药材、工业原料);(2)水资源丰富(居民、工业、农业用水来源);(3)泥炭(燃料、泥炭浴疗、生物肥)。
(二)社会效益:(光观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三)生态效益:(1)大气(调节气候、调节空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泥炭起着碳库的作用)(2)水——“自然之肾”,“地球之肾”功能。
(污水处理、水体净化,平衡补给地下水、调蓄水量、保岸护堤)(3)防止土壤酸化(4)生物(物种的基因库)10.湿地存在的问题。
资料一:素有“鸟儿的天堂”美誉的河北省昌黎滦河三角洲,至今仍然立有“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石碑。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96年后,这里的湿地连年遭到蚕食,直到被全部开发成一块块稻田,挖为一片片池塘,变成了经济地。
资料二:被誉为“世界观鸟地之一”的北戴河,湿地面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被蚕食。
昔日拥有50多万亩滩涂、沼泽地,如今被开发得已所剩无几。
原有的十多块湿地,现在只剩下两三块有鸟儿可观了。
资料三:成片的高楼大厦建起来了,成片的柿子树倒下了,成片的水塘消失了……这就是杭州的建设过程。
资料四:扎龙湿地是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散溢形成的,这里由228个大小泡沼和广阔的草原草甸组成,但前些年由于缺乏对扎龙湿地保护的认识,上游地区大搞农业开发,搞了很多人为的工程,上游截留水源非常厉害,大小水库有200多座,湿地的水源补充大大减少。
人教版地理湿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湿地知识点总结一、湿地的分类湿地按照其形成和水文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内陆湿地和海洋湿地。
根据湿地植被与水文关联度不同,内陆湿地分为沼泽、泥炭沼泽、浅水湿地、湿地草原、河流湿地、湖泊湿地。
根据纳入范围不同,湿地划分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和地方重要湿地。
按照湿地社区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湿地可分为单一型湿地和多样型湿地。
二、湿地的生态特征湿地的生态特征主要包括水分充足、土壤富含有机质、植被丰富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生态稳定性和自净能力等。
这些特征使湿地成为许多生物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也成为生态平衡的重要维护者和调节者。
三、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水文调蓄、水质净化、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水文调蓄方面,湿地可以缓冲降雨引起的洪峰,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危害,同时也能够补给地下水资源。
在水质净化方面,湿地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在生境保护方面,湿地提供了多样性的生境环境,可以满足许多生物的生存需求。
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湿地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都依赖于湿地生存。
因此,保护湿地对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湿地的价值和保护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在生态价值方面,湿地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库房和重要生态系统,对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价值方面,湿地可以提供许多资源,包括饮用水、灌溉水、能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
在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湿地可以提供清洁的水源、美丽的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等。
因此,保护湿地对于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湿地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立法保护、科学管理、社会宣传、公众参与等。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湿地保护的立法工作,建立湿地保护的监测体系和行政管理机构,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
同时,也应该加强湿地保护的科学研究,包括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湿地学知识点总结

湿地学知识点总结一、湿地的分类湿地可以根据水分状况、动植物群落、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类。
1.根据水分状况不同,湿地可以分为:厌氧湿地(酸性沼泽、碱性沼泽)、淡水湿地(淡水沼泽、淡水湿地)、盐水湿地(盐水沼泽、海岸湿地)等。
2.根据动植物群落的特征,湿地可以分为:沼泽湿地(植被以芦苇、香蒲类为主)、湿地(植被以水草为主)、戈壁湿地(植被以苔藓、厚叶植物为主)等。
3.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湿地可以分为:内陆湿地(内陆沼泽、内陆湿地)、近海湿地(海岸湿地、河口湿地)、沿海湿地(沿海沼泽、沿海湿地)等。
二、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水文调节、水质净化、生物调节、碳汇、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是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
1.水文调节:湿地对降水的调节、洪涝的缓解、河流水位的稳定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水质净化:湿地通过植物的吸收、细菌的分解等作用,对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进行处理,起到了净化作用。
3.生物调节:湿地对水中的生物种群的调节作用显著,它可以提供食物、栖息地等,增加水中生物的多样性。
4.碳汇:湿地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轻全球变暖的影响。
5.物种多样性保护: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能够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濒危物种。
三、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其独特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得湿地成为了众多生物种类的栖息地。
在湿地中生活着众多的动物和植物,包括鱼类、鸟类、昆虫和哺乳动物等。
这些生物相互依存,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在湿地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分布与演替对于其他生物有重要的影响,动物的适应性与生态位的变化对于湿地的生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四、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湿地保护区,采取各种措施对湿地进行保护与管理。
在湿地的保护与管理中,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制定湿地保护政策:政府要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湿地管理制度,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和政策,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2版:考点四 湿地(步步高)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 人为原因
河流的截流改向
森林 破坏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 人为原因
烧柴等
生物多样 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性减少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
【解题过程】
该湖面积较大,周围也较开阔,且地处 西 风带,湖面多风浪, A错误;由图可知,该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北部的 伏尔加河 等, 因此该湖北部的泥沙 淤积 作用相对较强,湖水较南部 浅 , 第1题 B正确;读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湖泊纬度较 高 ,冬季气温低, 湖水会结冰,C错;里海属内陆湖泊,经过多年累积,盐度不 断 升高 ,湖水为咸水,不能直接用于 灌溉 ,D错误。 ④湖区靠近河流 入湖口 ,湖水盐度较低,适宜淡水鱼生长, 第2题 D正确。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3
解析 据图可知,该沼泽为三江平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功能是调节 气候、净化水体污染,①④正确。故选C。
123
答题指导系列
11 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
答题思路引领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自然 土质疏松;降水多且集中;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
15°
三峡库区 秭归
黏黄壤 1 048 mm
31°
植被有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侵蚀强度不可能
越大,B错;
1234567
从图中可以看出,镇巴坡长最长,但土壤侵蚀强度不是最大,C错;
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较高的坡的上部以侵蚀为主,底部以堆积为主, D正确。
湿地生态学复习思考题讲解

第四章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湿地土壤的类型,有机土壤和矿质土壤的形成条件和特 征。 2、湿地氮循环过程。 3、为什么说湿地是碳源和碳汇? 4、哪些转化过程会使磷对于植物和微生物变得不可利用? 5、湿地物质的输入来源及影响因素 6、湿地是否是营养物质的源和库或转换器?
第五章 湿地生态系统能流
5、人工湿地的类型?
第二章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组分。 2、湿地植被的类型以及水生植物的种类。 3、湿地植物对缺氧的适应特征。 4、湿地植物的避盐和耐盐机制以及从哪些途径可以提
高植物的耐盐性?
第三章 湿地生态水文过程
1、水文过程对湿地的影响。 2、湿地生物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3、环境变化下的湿地水文响应(气候变化
10
1、生态系统能流特征。 2、湿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基本特征、限制因子,分解和 消费方式? 3、湿地能流特征以及如何将湿地能流分析应用于湿地生态 恢复、重建? 4、什么叫体现能和太阳能转化率?如何利用体现能分析的 方法对湿地治理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六章 湿地的形成和演替
1、生态演替的概念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驱动力有 哪些? 2、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分别有哪些? 3、湖泊湿地沼泽化过程和沼泽湿地演替三阶段理论。 4、湿地生态系统的发育特征。 5、湿地的系统发育和生态演替对策。
第七章 湿地的评价与管理
1、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有哪些服务功能? 2、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3、湿地管理的定义、目标和模式。 4、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第八章 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
1.湿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2.什么叫湿地生态恢复?湿地生态恢复的理论有哪些? 恢复过程中必须监测的项目是? 3.湿地生态恢复的目标是什么?不同湿地类型其主要的 修复措施。 4.工程湿地的定义和类型?如何进行工程湿地的设计以 及工程湿地营造后如何进行管理?
湿地植物生态工程复习资料

湿地植物生态工程复习资料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一、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功能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和类病毒除外)。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是细胞不断地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果。
二、形状和大小1、形状多种多样。
形状主要决定于担负的生理功能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
2、大小一般很小,肉眼难见,10—100nm之间。
三、基本结构:1、原生质体:Ⅰ细胞核Ⅱ细胞质⑴细胞质膜(质膜)⑵胞基质⑶细胞器:①质体②线粒体③液泡④核糖体。
四、原生质体:1、细胞核:除少数低等植物(细菌蓝藻外),所有生活细胞都具有生活细胞中最显著结构。
⑴形状结构⑵功能2、细胞质:处于壁与核之间。
⑴质膜:①结构;②功能⑵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亚单位。
①质体;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核糖体;⑥液泡⑶胞基质:具粘性和弹性的透明胶体溶液。
成分复杂,有规律的持续流动,是各种生化活动场所。
3、细胞壁:(1)中层(2)初生壁(3)次生壁功能: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状。
4、细胞后含物:是指细胞壁与贮藏物质和代谢物质(中间产物及废物)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五、细胞分裂1、细胞周期:细胞从第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包括间期和分裂期:(1)间期(2)分裂期2、有丝分裂:(1)前期;(2)中期(3)后期(4)末期3、减数分裂:(1)减Ⅰ:前期;中期;后期;末期;(2)减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不同点:(1)发生时期(2)复制一次连续分裂两次(3)一个母细胞产生四个子细胞。
(4)常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产生变异。
5、无丝分裂(直接分裂)简单,耗能少,分裂快,无丝状物出现。
六、组织1、细胞分化和组织的概念(1)细胞分化;(2)组织的概念2、组织的类型(1)分生组织:根据位置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根据来源和性质分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湿地生态学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湿地生态学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自然保护区都是用来保护濒危动植物资源的,因此要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其境内必须有至少1种濒危动植物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
参考答案:错误2.湿地生态恢复的核心内容包括()参考答案:恢复湿地植被_恢复湿地关键生态因子_恢复湿地水文条件3.湿地公园是一类新型湿地保护形式,其完全可以取代自然保护区行使湿地保护职责。
参考答案:错误4.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中国湿地类型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湿地公约》中所有的湿地类型。
参考答案:正确5.某些湿地底泥中含有重金属污染,我们应尽量选取食物链顶端的食材,以降低自身被污染风险参考答案:错误6.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水稻田因人为干扰太多,不能称之为湿地。
参考答案:错误7.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凡地球上所有积水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湿地。
参考答案:错误8.下列属于湿地的气候调节功能的是()参考答案:湿地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加速全球变暖_湿地有机质可以充当碳汇_湿地湿润的空气可以缓减昼夜温差9.下列体现湿地水源涵养和洪涝调蓄功能的有()参考答案:森林水分蒸腾增加区域的降雨量_河漫滩湿地可作为洪水的调蓄库_湿地泥炭层可以蓄积水分,减缓其下渗的速度_地表径流汇集到河流、湖泊中10.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包括()参考答案:降解残留的有机农药_吸收农田尾水中的氮磷营养盐_沉淀泥沙_净化畜禽养殖废水11.湿地元素的输出除了随水流流出以外,还可以是以气态形式挥发、沉积于深层沉积物中等。
参考答案:正确12.湿地底泥的氧化层可能只有几个毫米的厚度,但对于整个湿地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答案:正确13.下列过程中有微生物参与的是参考答案:湿地硫循环_湿地碳循环_湿地氮循环_湿地磷循环14.下列哪些措施理论上可以减少稻田甲烷的排放()参考答案:深耕虽然可以增加土壤含氧量,但对CH4排放的抑制没好处_稻田间歇性控水,减少水淹时间15.以下过程中可以在厌氧层底泥中发生的有()参考答案:CH4 的形成_NO3-的还原_H2S的释放16.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浮游藻类对于水质安全一般都具有副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就必须尽量将这些浮游藻类清除干净。
湿地生态学

湿地生态学1. 全世界面积约5.76*106km2,占陆地总面积的6%。
1997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
中国湿地面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 中国湿地面临的问题:a.湿地危机:“失地”b.“开荒”红利下的尴尬保护c.中央与地方政府资金投入不足d.政府的重视不足e.多头管理与各自为政3. 中国湿地保护现状:1)自然保护区建设2)法制建设3)国际合作与交流4.中国湿地的保护对策:①深入开展湿地基础与应用研究,制定区域保护计划。
②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③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④湿地基本保护区的增设和合理规划。
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5. 一、湿地的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有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以内的水域。
6. 我国湿地分布特点:(1)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分布不均匀(2)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7. 红树林(mangrove)是分布在热带海滩上的一类(盐生)常绿木本植物群落,这类群落的主要种类是由红树科组成,故称红树林。
8. 红树林的生态适应:a、胎生,使幼苗适应过浓的海水盐分;b、支柱根;c、呼吸跟;d、红树林均为盐生植物,适应现象:肉质叶片和低渗透势,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9. 湿地生态系统的性质及其特征:①水陆过渡性空间分布上生态性质上。
②系统脆弱性: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水源的稳定性。
③功能多样性:自然功能社会功能。
④结构复杂性: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有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生活型多种多样10. 湿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一、非生物要素1.水2.土壤3.气候二、生物要素:①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湿地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槐叶萍、凤眼莲、浮萍、无根萍)、沉水植物(眼子菜科、茨藻科、轮叶黑藻、苦草、水车前)②湿地消费者。
③湿地分解者——微生物11.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落层次做出适应:①水生植物根对水环境的适应——须根生于泥中或悬垂于水层中,固定、平衡植物体和吸收养分。
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湿地生态学CH1 总论1.湿地之神——丹顶鹤。
2.中国“荷都”——微山湖红荷湿地。
3.湿地公约于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
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4.湿地: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5水是湿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6.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物种的基因库或生物超市。
7.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一)经济效益——单位面积湿地生产力最高:(1)高生产力(食物、药材、工业原料);(2)水资源丰富(居民、工业、农业用水来源);(3)泥炭(燃料、泥炭浴疗、生物肥)。
(二)社会效益:(光观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三)生态效益:(1)大气(调节气候、调节空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泥炭起着碳库的作用)(2)水——“自然之肾”,“地球之肾”功能。
(污水处理、水体净化,平衡补给地下水、调蓄水量、保岸护堤)(3)防止土壤酸化(4)生物(物种的基因库)8.湿地存在的问题。
(1)盲目开垦和改造(2)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3)泥沙淤积(4)污染(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5)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的破坏给依托湿地的生物带来了灭顶之灾。
)9.保护对策:(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2)制定湿地保护开发利用规划(3)加强湿地的研究(4)完善湿地法规(5)建立自然保护区(6)湿地公园(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为“湿地公园”。
)CH2 湿地类型拉姆萨(Ramsar)公约分类系统中湿地类型:滨海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1.滨海湿地的类型: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沼湿地,红树林沼泽,海岸咸水湖,海岸淡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湿地。
⑴红树林:红树植物的树皮内大多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遇空气容易氧化成红色。
湿地学复习资料

湿地学复习资料湿地学复习资料湿地是指土地表面或土壤中含有大量水分的地区,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泥炭地和沿海地区等。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服务。
湿地学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化和保护的学科,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水资源平衡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湿地分类湿地可以根据水文特征、植被类型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分类。
根据水文特征,湿地可以分为淡水湿地和咸水湿地。
淡水湿地包括湖泊、河流和沼泽等,而咸水湿地则包括沿海湿地和盐碱地等。
根据植被类型,湿地可以分为湿地草甸、湿地森林和湿地沼泽等。
根据地理位置,湿地可以分为内陆湿地和沿海湿地。
2.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湿地可以调节水文循环,吸收和储存大量的水分,减轻洪涝和干旱的影响。
其次,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维持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
此外,湿地还能够净化水质,吸附和分解有害物质,改善水环境质量。
最后,湿地还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对缓解气候变化起到积极作用。
3. 湿地退化和保护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范围内许多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湿地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城市化、农业扩张、水资源开发和污染等。
湿地退化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
因此,湿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湿地保护的策略包括建立湿地保护区、加强湿地管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等。
建立湿地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划定保护区边界、限制开发活动和加强监管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加强湿地管理包括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等,以提高湿地保护的效果。
此外,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保护湿地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湿地植被修复、水文调控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手段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4. 湿地学的研究方法湿地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等。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1湿地: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临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盐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2水文: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运动、循环的状态与规律,研究这些规律并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学科体系就是水文学。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再回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的过程。
4碳通量(CARBON FLUX):是碳循环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表述生态系统通过某一生态断面的碳元素的总量。
5能量转换率: 单位能量或物质具有的体现能。
6生物群落演替:指某一地段上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所取代的过程,是质的变化过程。
7异发演替: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8人工湿地: 是一种为了达到污水处理效果,模仿自然湿地而人工设计的复杂的具有渗透性能的地层生态结构,包括基质、湿地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主要组成部分。
9红树林(mangrove):是分布在热带海滩上的一类(盐生)常绿木本植物群落,这类群落的主要种类是由红树科组成,故称红树林。
10盐生植物:生长环境盐浓度>70mmol/L的植物并能正常完成生活史的称为盐生植物。
11植物枯落物分解:通过淋溶、微生物降解、以及破解作用三个过程将植物残体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
12 孔隙率:指土中的孔隙的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填充题:1.1997年,亚洲太平洋地区通过湿地国际组织将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2011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2.1971年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6国在伊朗签署了《拉姆萨公约》,截至2000年6月已有121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有1027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8000多万公顷。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湿地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湿地湿地是指土壤、岩石或水体上被常年或周期性浸泡、浸润或漫溢水分的地带,是陆地和水体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
湿地的形成与水文环境、气候条件及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保留水分、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生态功能。
本文将对湿地的分类、保护与重要性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湿地的分类湿地根据其形成与覆盖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湿地和滨海湿地等几个主要类型。
1. 沼泽湿地沼泽湿地是由湿地植被主导的湿地类型。
常见的沼泽湿地包括淡水沼泽、咸水沼泽和火山沼泽等。
沼泽湿地有利于保持水分,并且能够吸附和存储大量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环境净化功能。
2. 河流湿地河流湿地是由于河流的沉积和地表水位变化而形成的湿地。
常见的河流湿地包括湿地洼地、滩涂和季节性洪水湿地等。
河流湿地对于维持河流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3. 湖泊湿地湖泊湿地是由湖泊的侵蚀、湖岸带的沉积和湖水水位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湿地。
常见的湖泊湿地包括湿地湖滩、湿地沼泽和湿地稻田等。
湖泊湿地不仅是许多鸟类和鱼类的栖息地,也是重要的淡水资源。
4. 水库湿地水库湿地是由于水库的建设和水位变化而形成的湿地。
水库湿地有利于提供生态供水和水资源调控,同时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
5. 滨海湿地滨海湿地是位于海岸线周围的湿地区域,包括河口湿地、海滩湿地、红树林湿地等。
滨海湿地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价值,对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海岸线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湿地的保护湿地作为珍贵的生态资源,其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为了有效保护湿地,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湿地保护体系和管理机构,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2.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工作,恢复湿地的自然功能和生态平衡。
同时,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湿地水质污染,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湿地生态学讲义word精品

湿地与森林和海洋一同并称为地球上三大最重要的生态系统。
湿地是陆地和水体间的生态过渡带。
湿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地球之肾”、“二氧化碳接收器”、“气候稳定器”湿地生态学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湿地生态学产生的必然性:(1) 湿地具有目前生态范例和领域如湖沼学、河口生态学所无法充分涵盖的特征特性。
(2) 湿地研究已经开始致力于貌似迥然不同类型的湿地共同特征的探索和验证。
(3) 湿地调查方法涉及多领域多学科, 不能按常规方法进行或结合到大学现有学科分类中去。
(4) 制定湿地调控和管理的政策需要湿地生态科学的强有力支持。
2•湿地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湿地资源学 湿地生物生态学 湿地水文学 湿地土壤学2、 美国渔业和野生生物署定义3、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定义4、 加拿大生态土地分类委员会国家湿地工作组定义 1•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定义—《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最早的全球环境公约,唯一的关于某一种生态系统的全球性的公约。
涵盖范围广一一 从珊瑚礁到山地。
该公约是1971年2月2日于伊朗的拉姆萨尔由 18个国家共同签署的。
*此后,每年2月2日被称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 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 6米水深的海 域”。
从这一定义来看, 湿地范围很广,湖泊、河流、 6米以内的浅海水域乃至水库、水稻田,都称为湿地,后者称湿地是陆地和水体间过渡的土地(自然综合体) ,其水位通常与地表持平或近于地表,抑或被浅水淹没。
湿地应至少具有下述中属性之一:1) 常年或周期性的有水生植物生长; 2) 土壤以无排水的水成土为主;3) 若无土壤,在生长季的一定时间内处于水饱和状态或被覆浅水。
4.加拿大生态土地分类委员会国家湿地工作 |湿地是指水饱和程度足以发生湿生化或水生化过程的土地, 生植被,生活着适应于湿润环境的多种 生物。
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一、绪论湿地公约于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故该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
公约的全名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公约》常委委员会于1996年决定,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湿地:是介于水体和陆地之间的生态交错区。
湿地生态系统的效益(1)经济效益——单位面积湿地生产力最高;(二)社会效益,观光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三)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节空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污水处理,水体净化;平衡补给地下水;调蓄水量;保岸护堤;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①面积大②类型多③分布广④生物多样性丰富;存在的问题有①盲目开垦和改造②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③泥沙越积越多,地势越积越来越高,湿地面积缩小④污染⑤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保护对策①加强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科普讲座、课堂教育、媒体宣传)②制定保护湿地开发利用规划③加强湿地的研究(湿地评价,湿地生态工程:恢复原有湿地、建造人工湿地)④完善湿地法规(加快湿地立法步伐、完善地方性湿地法规条例)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宣传、湿地博物馆)⑥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第一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湿地的分类:⑴拉姆萨公约分类①滨海湿地②内陆湿地③人工湿地⑵我国分类①湖泊湿地②河流湿地③沼泽湿地(“似陆非陆,似海非海,似湖非湖,似河非河”)④海岸湿地⑤人工湿地滨海湿地分类:盐沼湿地、红树林湿地、海草床、珊瑚礁、河口沙洲湿地、岩石离岛。
滨海湿地的分布特点我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
滨海湿地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海滩,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杭州湾以南以岩石性海滩为主,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杭州湾、晋江口——泉州湾、珠江口河口湾和北部湾等。
盐沼湿地:河口地区长有植被的泥滩,植被的成带分布特征反映了不同的潮汐淹没时间,由于水体盐度的影响,植被以盐土植物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生态学CH1 总论1.湿地之神——丹顶鹤。
2.中国最大的湿地——拉鲁湿地。
3.中国“荷都”——微山湖红荷湿地。
4.湿地公约于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
5.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6.湿地: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7.水是湿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8.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物种的基因库或生物超市。
9.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一)经济效益——单位面积湿地生产力最高:(1)高生产力(食物、药材、工业原料);(2)水资源丰富(居民、工业、农业用水来源);(3)泥炭(燃料、泥炭浴疗、生物肥)。
(二)社会效益:(光观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三)生态效益:(1)大气(调节气候、调节空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泥炭起着碳库的作用)(2)水——“自然之肾”,“地球之肾”功能。
(污水处理、水体净化,平衡补给地下水、调蓄水量、保岸护堤)(3)防止土壤酸化(4)生物(物种的基因库)10.湿地存在的问题。
资料一:素有“鸟儿的天堂”美誉的省昌黎滦河三角洲,至今仍然立有“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石碑。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96年后,这里的湿地连年遭到蚕食,直到被全部开发成一块块稻田,挖为一片片池塘,变成了经济地。
资料二:被誉为“世界观鸟地之一”的北戴河,湿地面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被蚕食。
昔日拥有50多万亩滩涂、沼泽地,如今被开发得已所剩无几。
原有的十多块湿地,现在只剩下两三块有鸟儿可观了。
资料三:成片的高楼大厦建起来了,成片的柿子树倒下了,成片的水塘消失了……这就是的建设过程。
资料四:扎龙湿地是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散溢形成的,这里由228个大小泡沼和广阔的草原草甸组成,但前些年由于缺乏对扎龙湿地保护的认识,上游地区大搞农业开发,搞了很多人为的工程,上游截留水源非常厉害,大小水库有200多座,湿地的水源补充大大减少。
湿地的耐干旱性是有极限性的,如果连续数年得不到水源补充,必将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而导致湿地功能的丧失。
(1)盲目开垦和改造(2)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3)泥沙淤积(4)污染(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5)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的破坏给依托湿地的生物带来了灭顶之灾。
)资料“围湖造林”——意林风波:人与鸟争地——南方省份生产力最高,又“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有湿地,因此大面积种植树的魔爪就悄悄伸向了这最后的处女地--“天然湿地”。
为了抵御湖泊湿地长年淹水的限制,都选择了“意”等耐湿树种。
意是速生树种,几年就可成材经济价值高,又极度耐湿,哪怕一年有几个月都泡在水里也能正常生长!因此近些年来长江中下游的各湖区都普遍兴起了这股种植意之风风,开始时还只是在湖边、垄边种植,慢慢地就肆无忌惮地伸向了各湿地保护核心区。
因为认识不足,作为沉湖湿地保护区主管部门的市蔡甸区林业局批准了在沉湖核心区种树的申请。
草滩上密密麻麻种满了意。
思考:意林对候鸟越冬和湿地生态环境有何影响?11.保护对策:(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2)制定湿地保护开发利用规划(3)加强湿地的研究(4)完善湿地法规(5)建立自然保护区(6)湿地公园(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为“湿地公园”。
)CH2 湿地类型拉姆萨(Ramsar)公约分类系统中湿地类型:滨海湿地,陆湿地,人工湿地1.滨海湿地的类型: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沼湿地,红树林沼泽,海岸咸水湖,海岸淡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湿地。
⑴红树林:红树植物的树皮大多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遇空气容易氧化成红色·红树林的生态适应性:①叶片旱生形态结构:叶肥厚、革质化、有茸毛,表皮光亮。
②叶片高渗透压:细胞渗透压通常达30-大气压(一般的陆生植物只有5-10个大气压)③泌盐现象: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减少水分蒸发。
④胎生现象(名词解释):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
⑵珊瑚礁(名词解释):珊瑚礁是一类生物海岸类型,由珊瑚虫的遗骸夹杂其他各种造礁(如钙质藻类等)和附礁(如软体动物、软珊瑚、海葵和有孔虫等)生物遗体,经过地质年代的作用形成的,其基本成分是碳酸钙。
⑶河口沙洲湿地:是一类特殊的盐沼湿地,主要在大河高浊度河口,凭借径流的大量水沙输出,于海岸潮汐能较小的区域发育而成。
(4)岩石离岛:海岛是四周被海水包围,高潮时露出海面的陆地.2.陆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泥炭湿地,淡水林泽,湿草甸⑴湖泊湿地:是湖泊的一部分,但两者并不等同。
是发育在湖泊边缘,也就是在枯水期水深2m以浅的部分,并且总面积不低于8hm2 。
3.我国湿地分类: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海岸湿地,人工湿地沼泽(名词解释):地表多年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其上主要生长着沼生植物,其下有泥炭的堆积,或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层。
CH3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1.湿地生产者——湿地植被类型分类①从植物生活类型看,可以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②从生长环境看,可以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③从植物生长类型看,可以分为草本类、灌木类、乔木类。
2.浮水植物特征:根或地下茎生长于泥土中,地上茎质软或缺少地上茎,叶自漂浮水面上。
(菱角)3.漂浮型植物特征:根不扎入泥土,整个植株漂浮在水中,从水中汲取养分生长。
(槐叶萍、水葫芦)4.挺水植物特征:根或地下茎生长于泥土中,植株的上部则挺出水面。
(香蒲)5.沉水植物特征:根或地下茎生长于泥土中植株的上部沉入水中。
(水盾草、皇冠草)6.湿生植物主要包括水生、沼生、盐生植物以及一些中生的草本植物。
沼生植物:仅植株的根系及近于基部地方浸没水中的植物。
(香蒲、池杉)。
水生植物有:金鱼藻、睡莲。
7.草本:茎木质不发达,支持力较弱。
(窄叶泽泻)灌木:主干不明显,常在底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
乔木:主干明显,具分枝或不分枝的木本植物。
(墨西哥落羽杉)蔓藤植物:茎柔软,需缠绕或依附他物向上生长的植物。
(龟背竹)8.海岸盐沼植被:主要由耐盐草本植物组成,沿着高程梯度往往形成单优群落而具有带状分布特征。
9.沼泽植物的生态学特性:(1) 通气组织发达(2) 具有特殊的无件繁殖能力:沼泽植物从近于地表的地下茎上生长出不定根进行繁殖。
(3) 食虫习性:由于沼泽湿地中泥炭的不断积累,地表逐渐隆起,已脱离地下水补给,只能接受养分较少的大气降水补给,使泥炭中无机养分极其贫乏,一些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沼泽贫营养植物,不得不靠捕捉进入湿地的昆虫、消化现成的蛋白质补充养分的不足,这种植物称作食虫植物。
(4) 旱生形态:如狭叶杜香、越橘柳、笃斯、越橘等小灌木,其植株低矮,叶片小、呈革质, 角质层厚, 气孔深陷, 具有绒毛以防止蒸发;有些草本植物如乌拉苔草、毛苔草等,叶缘曲卷,叶片纤细,具有光泽,可减少叶片蒸发。
(5) 保水结构和贮水细胞:藓类植物有着巨大的保水能力,这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形态和组织构造。
研究认为,泥炭藓密集生长,植物体之间的隙缝称为毛管,使保水能力增强。
泥炭藓的叶在枝周围形成鳞状,枝和叶之间的空间成为水的滞留场所。
枝下垂,枝与枝紧密相接形成毛管,这些枝叶的特殊形态和构造均有利于泥炭藓贮水和保水。
此外泥炭藓叶上有一种透明细胞,细胞壁肥厚,起着保水作用,透明细胞有孔,便于迅速吸收大气降水;在泥炭藓茎上有一种像蒸馏瓶状的细胞,这些大的无色细胞能吸收和保持水分。
10.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有具飞翔能力的鸟类和昆虫,适应湿生环境的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动物,以及种类繁多的底栖无脊椎动物。
11.水体微生物主要包括水中的病毒、细菌、真茵(霉菌和酵母菌)和放线菌及体型微小的藻类和原生动物。
自然界有机碳化物的分解,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陆地和水域的有氧条件中。
通过好氧微生物分解被彻底氧化为CO2;在无氧条件中,通过厌氧微生物发酵被不完全氧化成有机酸、甲烷、氢和CO2。
能分解有机碳化物的微生物很多,主要有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12.细菌是湿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分解者类群,属于原核生物。
主要类群(1)好氧菌(2)微好氧菌(3)绝对厌氧菌(4)耐氧性厌氧菌(5)兼性厌氧菌。
13.真菌在水体中的作用:(1)水生真菌除可以直接降解有机质外,异养的微生物和动物可将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作为食物。
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2)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处理、新功能结构化合物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
(3)水生真菌对其生活的水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比较敏感,净水: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较高。
污水: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较低。
14.就水质而言,藻是重要的微生物。
在水环境中,藻类和细菌往往有共生关系。
如藻类迅速繁殖,则在夜间发生的呼吸过程影响水体的溶氧平衡而造成厌氧条件。
当没有细菌相其它CO2来源时,某些藻类可以夺取水HCO3-;以获得细胞繁殖所需的碳,造成水中HCO3- ;不断减少,水体的pH值将逐渐增大。
如水中含钙,则随着pH值的上升,可能出现碳酸钙(CaCO3)沉淀。
有些藻类可使水体产生异味。
15.湿地生物的生态适应Ⅰ. 细胞水平的适应:⑴对缺氧的适应:①湿地缺氧环境的形成;②细菌的适应性(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⑵对盐的适应:大多数喜盐细菌,无机离子构成渗透活跃的细胞溶质;其它细菌的部盐浓度远低于外部浓度,渗透活性依赖于有机化合物,如杜氏藻。
Ⅱ.维管束植物的适应性:⑴对缺氧的适应:通气组织,特殊器官,增压气流,氧化根周,水的摄取,营养吸收,呼吸作用;⑵对盐的适应:维管柬植物发展出利用它们的复杂结构形成的适应性,包括阻止和控制盐进入的屏障和专门用来排泄盐的器官。
⑶光合作用的适应特征:许多植物在湿地中和其它胁迫环境,特别是干旱胁迫环境中的共同适应特征是光合作用的C4途径。
⑷植物整体策略:通过生活史进化出避让和逃避策略。
Ⅲ.动物的适应性:对缺氧的适应,对盐的适应,对觅食条件的适应,行为适应Ⅳ.互惠与共生第四章湿地的生态水文过程1.水文周期是湿地水位的季节性变化格局。
陆湿地水文特征通常受气候条件及地下水位的影响。
湿地水文周期并不是每年都相同的,而是随着气候变化和区域先前的条件发生改变。
2.淹水持续时间:对于非潮下或永久性淹水湿地,湿地处于静水的持续时间淹水频度:湿地在给定时间的平均淹水次数。
3.水文过程对湿地的影响:⑴物种组成与丰富度:水文过程对湿地物种丰富度影响具有两面性。
限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取决于水文周期和自然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