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社会生活优教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教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教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教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牌、锥形瓶、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自制溢水杯等。

学生准备: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了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

体,为何花儿没有被压憋可能是“全碳气凝

胶”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的原因

【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

每立方厘米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

的材料。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

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

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

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

质量的900倍。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应用,极大

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之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

紧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运用密

度知识解决或解答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以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引起

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物理知识是有用

的。从生活走向物理。)度非常小的原因。

听讲感受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

新课讲授:(一)密度与温度

(1)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学生活动1

学生活动2 一、密度与温度

【讲述】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乒乓

球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

它恢复原状吗

让一个学生讲台前示范。(课前用电热水

壶加热一些热水)

讨论,解决问

题:用热水烫。

学生演示乒乓球

放入热水中稍后

恢复原状的实

验。

交流:乒乓球里

的空气受热膨胀

使其恢复原状。

(2)风的形成(3)水的反常膨胀【提问】你认为乒乓球变得完好的原因是

什么

【追问】1、乒乓球里的气体受热膨胀,质

量是否改变

2、乒乓球内气体的密度如何变化

【归纳总结】由此可见,物质的密度受温

度影响。

【导入】下面我们动手实验,试着总结物

质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

活动2观察锥形瓶口绷紧的气球先后在热

水和冷水中的形状变化。

点拨:热水逐渐淋向锥形瓶外壁,冷水中

加冰。注意安全。

让两个学生做演示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认

真观察现象,思考橡皮膜形状变化的原

因。

想一想:瓶内气体的密度怎样变化

师生交流矫正:锥形瓶内密封的气体热胀

冷缩导致气球形变。气球形变引起气体密

度变化。

【归纳总结】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

度变小。

活动3拿出自制的小风车,放在酒精灯上

面,看风车能够转起来吗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

“视频演示:酒精上的小风

口答:质量不

变。

根据密度公式可

知:质量不变,

体积变大,所以

密度变小了。

(设计意图:以

动手实践形式提

高学生学习本节

课的兴趣,从生

活走向物理。)

观察实验,思考

现象的成因。

热水中:橡皮膜

鼓起来

原因:锥形瓶受

热,里面的空气

体积膨胀,密度

变小。

冷水中:橡皮膜

凹下去

原因:锥形瓶放

于冷水中,里面

空气遇冷体积缩

小,密度变大。

体会、记忆

观察现象:风车

转动起来。

车”)

【引导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可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总结】

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提问】生活中人们哪些地方利用了风力课件展示风力的应用

(设计意图:了解风能的利用,拓宽学生视野,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深入认识】

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

【讲述】在我们这里的冬天连续降温后,好多家庭的太阳能水管、室外的自来水管经常发生水管冻裂的现象,是“冻”的吗你知道原因吗自学教材内容,试着回答。

师生交流:从密度表可知,冰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就把水管胀裂了。

总结:上述事例说明水不简单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了,反而是“热缩冷胀”。我们称之为:水的反常膨思考、讨论,总结交流:

上升的空气产生的风力推动了风车。

学生讨论、交流。

观察图片,了解风能的利用

风力发电、取水、灌溉、磨面、驱动帆船

阅读课本120页第二段回答: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气体的“热胀冷缩”最明显。固体、液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自学教材内容“水的反常膨胀”

思考、讨论冻裂的原因。

总结出水管冻裂的原因: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把水管胀裂了。

小,相同体积质量小,所以下调油价。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2、密度与物质鉴别

【导入】: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生

活中可以利用密度这一性质来鉴别物质。

【讲述】你们的校友学姐张敏曾在国际帆

船比赛中获得金牌2枚、银牌一枚。现在

我手中也有一枚奖牌,谁能帮我确定一下

这枚奖牌是不是纯金的说说你的方法。

师生交流,课件展示:天平测量质量为

39.5g,自制溢水杯测出体积大约为5

cm3。你如何判断,这种奖牌是否纯金制成

针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点评,强调解题

步骤。

【讲述】人们在生活中喜欢佩戴饰品,但

是一般不是一种材料制成,这时测量密度

可以对其是否纯质组成做出初步判断。但

是我们从密度表可知,一些不同物质的密

度也用相同的,这时可以利用硬度、气

味、颜色等等继续辅助鉴别。

请总结鉴别物质的思路方法

听讲

思考、交流解决

根据密度公式计

算出密度,对照

密度表,学会用

密度鉴别物质。

学生练习。2人板

演计算过程。

ρ=m/V

=39.5g/5cm3=7.9g/

cm3

=×103kg/m3

因为×103kg/m3<

×103kg/m3,

即ρ<ρ金

所以不是纯金制

成的

听讲、体会

了解物质鉴别的

一般方法。

理解、做笔记

【归纳总结】

1.先求出物质的密度。

2.查密度表确定。(此方法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真伪)

3.若不同物质的密度相等的情况下用其它方法来鉴别物质。如:气味,颜色,透明度,硬度,可燃性等等。

(设计意图:利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的小问题,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应用性。)

(三)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讲述】:密度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

你了解密度在我们生活生活中有哪些重要

应用吗

组织学生阅读自学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交流,课件展示:

1、商业中鉴别牛奶、酒等的浓度、农业生

产中配制盐水选种

2、矿藏的勘探

3、根据不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思考,带着问题

阅读自学教材关

于密度在生活中

的应用。

交流总结,谈谈自

己的想法。

牛奶比水的密度

大,牛奶浓度

大,密度就大;

酒精比水的密度

小,酒的浓度越

大,密度越小。

饱满的种子密度

大,在盐水中下

沉,瘪的种子密

度小,在盐水中

漂浮。

通过对样品密度

等信息的采集,盐水选种牛奶浓度

飞机材料产品包装材料

度与温度

(1)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2)水的反常膨胀:0--4℃时水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人们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不同的物质。

3、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附件1:课堂检测

1、事实表明:4°C时水的密度,温度高于4°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变;温度降低于4°C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变;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密度变,人们把水的这个性质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2、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轻材料——全碳气凝

胶”,这种材料密度仅为cm3,“c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如

图为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

的质量为g。研究表明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的质量为g。

3、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丽上升过程中,下列关于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不变,密度增加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增加,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4、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A.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B.用热值较高的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

5、纯牛奶的密度为(~)×103kg/m3,李明很想知道学校每天营养餐中的牛奶是不是纯牛奶.他和几个同学根据所学密度知识进行了如下测定: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盒牛奶的质量是250g,喝完再称得空盒质量是26g,然后认真观察牛奶盒,发现牛奶的净含量是200ml.问: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

答案与提示:

1、最大,小,小,大,小

2、1 cm3的气凝胶质量是;0.16g;144

3、B

4、C

5、解:一盒牛奶的总质量m1=250g,空盒质量m2=26g,

牛奶的质量:m=m1﹣m2=250g﹣26g=224g,

牛奶的体积:V=200ml=200cm3,

牛奶的密度:ρ=m/V==1.12g/cm3=×103kg/m3,

在(~)×103kg/m3的范围之内,该牛奶符合纯牛奶标准.

答: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符合纯牛奶标准.

附件2:作业布置

1、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的饼干相比,主要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2、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_______,所以热空气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3、一只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一定能够容纳得下1kg的()

A、白酒

B、汽油

C、盐水

D、炼油

4、1 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5、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答案与提示:

1、C

2、小上升

3、C

4、同种物质状态变化时质量不变,所以水的质量等于冰的质量,

ρ冰=×103kg/m3=0.9 g/cm3

m水=m冰=ρ冰V冰=1cm3×0.9 g/cm3=0.9 g

V水=m水/ρ水=0.9g/1.0g/cm3=0.9 cm3

5、把暖气安装在窗户的下面,使窗户下面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会上升;远离窗户的空气温度低、密度大会补充过来,这样可以使房间内的空气对流,使不同位置的空气温度基本一致,取暖效果好。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教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 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牌、锥形瓶、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自制溢水杯等。 学生准备: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 课的预习任务,反 馈预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情境导入】大家欣赏屏幕上的两幅神奇的 图片。课件展示图片 欣赏图片

引入课题【提问】小小鲜花上放置了一个比花儿大了 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 何花儿没有被压憋?可能是“全碳气凝胶” 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的原因? 【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 立方厘米0.16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 轻的材料。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 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 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 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 的900倍。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应用,极大的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 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 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运用密度知 识解决或解答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以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引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从 生活走向物理。) 思考、讨论 口答:可能是密度 非常小的原因。 听讲感受科技知 识在生活中的应 用。 认识密度在生活 中的重要作用,产 生积极学习的欲 望。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一)密度与温度 (1)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学生活动1 一、密度与温度 【讲述】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乒乓球 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它恢 复原状吗? 让一个学生讲台前示范。(课前用电热水壶 讨论,解决问题: 用热水烫。 学生演示乒乓球 放入热水中稍后 恢复原状的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1)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 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二)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三)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具 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 计算: 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 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

5.4《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5.4《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 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 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 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 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 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 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 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 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 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6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基础班)

第六章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程导入】 为了安全和能够装载更多的人或货物,飞机必须结实又轻巧,那么飞机多用什么材料来制造? 国产大飞机C919采用大量的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的铝锂合金等,其中复合材料使用量达到20%,再通过飞机内部结构的细节设计,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采用的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的优点是密度小,重量轻。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密度与温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另外还受状态和温度的影响。 可知,当1、一般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根据密度公式ρ=m v m一定时,V增大,ρ减小;V减小,ρ增大。即一般物体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增大。 2、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明显,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3、水的反常膨胀:4℃的水的密度最大,高于4℃时水和其他物体一样是热胀冷缩的;在0~4℃之间,水却是热缩冷胀。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4、应用:气体受热膨胀后,因密度减小而上升,由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冬天,水结冰时体积,会胀裂自来水管。可以利用“结冰法”来破裂岩石,冻豆腐中间的小孔也是“结冰法”产生的。 ※例题 【例1】在物理课上,老师拿来一个酒精灯和一个纸风车,用细线吊住纸风车放在灯焰上方,过了一会儿,风车转了起来,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灯焰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变________,热空气在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推动风车转动。

】我国新一代航天运载火箭箭体采用密度比较________ 发生火灾时室内人员在撤离过程中要尽量弯腰降低身体高度,是因为有毒气体的温度升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6、4《密度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考纲要求: 能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会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 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完成所有问题。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组长做好监督检查,还要认真参阅学法指导。导学过程学法指导课堂流程: 1、情境导入约2-3min 二、明确目标约2min 三、预习导学约10min自主学习教材第120--121页并完成以下内容(自主学习时,注意双色笔的使用,已解决问题用蓝色或黑色笔写在导学案上,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勾画,本环节时间约 10min,请注意时间的分配)知识点一:密度与温度 1、风的形成: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根据公式。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而上升(密度小于空气上升,密度

大于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2、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一般、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知识点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1、水遇冷会结成冰,的水结成冰后,体积是多少?解:1Kg 水的体积,由于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所以1Kg冰的体积为,通过比较结果,表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 2、事实表明,4℃的水密度最。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越来越;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密度越来越。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密度变。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3、水的温度在4℃以上时,遵循热冷的规律,温度在4℃以下时,遵循热冷的规律。知识点三:密度与物质鉴别 1、一个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 3、这个铅球是用铅制做的吗? 2、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的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例如对酒精和煤油的鉴别、冰和蜡和的鉴别,还需要通过判断它们的才能鉴别。 4、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约22min (探究实验时要抓紧时间,遇到疑难问题或发现新问题请用红色笔标注出来)

6.4《密度与社会生活》—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自学参考提纲§6.4《密度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①了解密度的特性。 ②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③新材料的应用,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相关链接知识复习:(每小格3分,共39分) 1.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________(相同/不同)的;同种物质的 密度一般是________(相同/不同)的,其大小与质量、体积都______关。 2.因为物体一般会热_____冷_____,所以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但固体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计算时一般可以忽略不计。同种物质的密度还会随着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3. 常温常压下,ρ水= ;这表示。 水结冰时,质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密度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以上时,水正常热胀冷缩,4℃以下时,水就反常了,反而热缩冷胀,所以______℃的水密度最大。 二、阅读课文P120页第1-4段,完成以下练习:(每小格3分,共15分) 4. 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增加,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小,密度减小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5.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一些奇特的性质。

如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该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 A. 密度 B. 温度 C. 质量 D. 内能 6. 由右图可知:ρ甲和ρ乙的大小关系是ρ甲______ρ乙, ρ甲= ,甲物质可能是。 7. 一块100cm3的冰块完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是多少? (ρ冰=0.9g/cm3)( 5分 ) 三、阅读课文P121页“密度与物质鉴别”,完成以下练习: 8. 有一种1角硬币看起来好像是铝制的。小明通过实验测得1枚这种硬币的质量是1.8g, 体积为0.6cm3,请计算说明它是铝制的吗?(ρ铝=2.7g/cm3)(6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习题 一、选择 1.某工厂生产的酒精要求含水量不超过10%,用抽测密度的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密度在什么范围内为合格产品()A.0.8g/cm3至0.81g/cm3B.0.8g/cm3至0.82g/cm3 C.0.81g/cm3至0.82g/cm3D.0.81g/cm3至0.83g/cm3 2.如图是太阳能无人机Aquila,它使用碳纤维制造以减轻重量主要利用了碳纤维的() A.密度小B.硬度大C.易导电性D.可塑性强 3. 小聪和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 B.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C.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小 D.小明和小聪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 4. 关于水池中的水结冰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池底的水先结冰 B. 水池中部的水先结冰 C. 表面的水先结冰 D. 全池的水同时结冰 5. 第十八届亚运会奖牌中,有一枚质量为1 6.8g,体积约为1.6cm3,请根据表格给出的密度值,判断这枚奖牌所用的材料是() A. 金 B. 银 C. 铜 D. 铁 6. A、B两物体,它们的质量相等,已知ρA:ρB=4:3,且两物体体积V A:V B=3:2,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A物体肯定是空心的B.B物体肯定是空心的

C.两物体肯定是空心的D.两物体肯定是实心的 二、填空 7. 国家大剧院外部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该建筑的穹顶表面积达3万平方米,为使如此大面积的建筑外壳不至过重但又坚固,设计者选择了钛金属板作主材,这主要是因为钛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硬度(选填“大”或“小”).透过环绕剧院的人工湖,看起来它又像只完整的“蛋”,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选填“反射”或“折射”)。 8.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kg 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L,该地沟油的密度是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 由。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0.93×103kg/m3) 民谚俗语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例如,“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 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 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 的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 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一)激趣导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密度与社会生活》【精品】教案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 图1:戒指图2:矿石图3:盐水选种 引导: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学生思考回答。

二、推进新课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可知: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密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呢?密度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 探究点一密度与温度 播放视频:龙卷风 启发: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学生议论纷纷。 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教师分析:放在冰块上面的气球变小了,气球下降;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气球变大了,气球上升。实验说明: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由于密度,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演示实验: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观察并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学生分析。 结论:由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思考并讨论]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3.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4.学会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学指导】 一.课前回顾: 1.计算密度的公式________;根据变形公式______,求质量; 根据变形公式____________,求体积。 2.密度的单位有________和_______,换算关系为______. 3.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阅读教材P21—24,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合作与交流: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风的形成 (1)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______,密度变_______,从而向______运动,而周围____________的气体,会从周围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2)风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气体受温度影响较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较小。 2.一般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而水有什么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密度如何鉴别物质的种类: 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例题2: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3”等字样。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 【课堂训练】 1、一块体积是200cm3、质量为540g的金属块,把它切掉1/3后,余下部分金属块的密度是( ) A.2.7×103kg/dm3 B.2.7g/cm3 C. 1.8 kg/m3 D. 4.05×103kg/ m3 2.啤酒放在冰箱冷冻室内,里面的啤酒结成冰后把瓶子胀破了,这是因为( ). A. 啤酒冻结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地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 ℃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纸风车,冷水,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鸡蛋我主沉浮 材料:生鸡蛋一个,大玻璃杯两个,食盐若干,小勺一个,玻璃棒或筷子一根步骤:1.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2.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3.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此次试验也可反过来做) 同学们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导入课题。也可播放视频展示实验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设疑,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故事导入 聪明的阿基米德怎样鉴别皇冠的真伪 2 000多年前,当希腊希洛王取得王位后,决定在一座教堂里向永垂不朽的神献

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主备人:史俊强 ★学习目标:1、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2、知道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理解和掌握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 4、能灵活运用ρ=m/V及其两个变形式。 自主完成一 1、物质的密度会因为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是直接改变了哪个量而使密度变化的? 2、绝大多数物质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水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 3、用密度怎样鉴别物体是由哪种物质构成的方法。 自主完成二 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正确回答出后总结: 密度是物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 设问:密度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那么它的数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一、密度与温度 演示课本实验11.5–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 风的形成原因是: 1、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一定时,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的性质,即在一定时,升高时,体积,密度;降低时,体积,密度。 2、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不明显,故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质,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3.水的反常膨胀: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密度;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密度。 由此你能正确解释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吗? 4、由水的反常膨胀知道,水的密度在℃时是最大的。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一般是就是该温度下的密度。 5、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三、密度与物质鉴别 设问:有一块质量为10克的奖牌,不知道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如何鉴别一下?我们有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可靠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知道物质的密度还与温度有关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120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这是当然的事了,重在下,轻在上),温度也是由上至下递增,从表层水体的0℃至底层水体的4℃。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湖里的鱼类能够在严寒的冬天躲在底层水体中,不至于被冻成冰块。 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 水的反膨胀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江河湖面的水结冰时,因为冰的体积膨胀,密度比水小,总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密度最大,总是沉在下面。这样,冰块就成了一层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冻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 水的反常膨胀,给人类生活也带来不方便。北方的冬天,放在户外的自来水管将冻裂。所以对自来水管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 2.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例1: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 kg,测得直径为1 mm.问这捆铁丝有多长? 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解法如下: 已知:m=7.9 kg,ρ铁=7.9×103kg/m3,r=0.5 mm=0.5×10-3m

八年级物理上册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6、4密度与社会生活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 1、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学习目标 1、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2、知道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理解和掌握利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 4、能灵活运用ρ=m/V及其两个变形式。学习重点利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学习难点灵活运用ρ=m/V及其两个变形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流程备注知识链接 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测量密度是间接测量还是直接测量:__________ 2、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 3、量筒怎样正确使用? 4、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及步骤? 5、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有哪些?自主学习 1、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2、物质的密度会因为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是直接改变了哪个量而使密度变化的? 3、绝大多数物质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水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 4、用密度怎样鉴别物体是由哪种物质构成的方法。合作探究 一、复习提问已知铁的密度为 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铅的密度为 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正确回答出后总结:密度是物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设问:密度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那么它的数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二、密度与温度演示课本实验 6、4–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原因是: 1、风的形成: 2、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一定时,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的性质,即在一定时,升高时,体积,密度。 3、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不明显,故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设问: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根据

八年级物理上册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新版)

《密度与社会生活》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橡皮膜会凸起来。过一会,再把瓶子放入冰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 2.按右图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橡皮膜鼓起来?又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密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2.寒冷的冬天,北方的水管为什么必须小心保护? 3.寒冷的冬天河里的鱼为什么没有被冻死? 4.利用密度怎么鉴别物质的种类或真假? 5.如何判断一个金属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6.你知道盐水选种是怎么进行的吗? 7.怎么鉴定牛奶或者酒精的纯度?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1.5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5节。 【整体设计】 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本节教学可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利用视频和探究实验来具体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学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 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 学生: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下面我 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

初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这一节从 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 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 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 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 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 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

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 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三、教学策略 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对 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 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 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教师可以通 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 这样,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 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火柴,纸风车,冷水等。 五、教学过程 1、“磨”教学设计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出来课程的初稿 就像一个个菜品的拼盘,没有达到有机的融合,给人一种堆砌的感觉。在教研员的帮助下,我适当调整了讲授顺序,力求每个环节 连接紧密,过渡自然,主线明确,层次清楚。 2.“磨”教学细节 有一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通过细节的打磨,可以使自己的课更加完美。通过教学语言的打磨,使我力争做到没有废话,讲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 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 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 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 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 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 功能。 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 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 定的生活问题。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 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 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 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 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 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1. 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 过程与 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情境导入】大家欣赏屏幕上的两幅神奇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提问】小小鲜花上放置了一个比花儿大了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何花儿没有被压憋?可能是“全碳气凝胶”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的原因? 思考、讨论 口答:可能是密度非常小的原因。 【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0.16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运用密度知识解决或解答的一些问题。 一、密度与温度

2013年新人教版八年物理导学案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题: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2、知道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理解和掌握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 4、能灵活运用ρ=m/V及其两个变形式。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2、物质的密度会因为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是直接改变了哪个量而使密度变化的? 3、绝大多数物质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水的体积随温度怎样变化? 4、用密度怎样鉴别物体是由哪种物质构成的方法。 二、课堂导学 一、复习提问 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正确回答出后总结: 密度是物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 设问:密度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那么它的数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二、密度与温度 演示课本实验11.5–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 原因是: 1、风的形成: 2、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一定时,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的性质,即在一定时,升高时,体积,密度;降低时,体积,密度。 3、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 不明显,故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质,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4.水的反常膨胀: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密度;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密度。 由此你能正确解释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吗? 5、由水的反常膨胀知道,水的密度在℃时是最大的。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一般是就是该温度下的密度。 6、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三、密度与物质鉴别 设问:有一块质量为10克的奖牌,不知道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如何鉴别一下?我们有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可靠些? 1、可以通过间接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其基本思路:先求出该物质的密度数值,再查密度表确定属于那种物质。此法可以来判断物质的真伪,如阿基米德判断皇冠的真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