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一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一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一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课标要求】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学习目标】

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有哪些?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距今有多少年了?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你可以试着列表比较,区别掌握。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韩非子》上记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这段材料生动的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请回答:

(1)这一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

(2)这个变化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

材料二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使用公用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

(1)根据材料归纳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知识整合

五、巩固练习

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10万年

3. 位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遗址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蓝田人

六、中考链接

1.(2012·广东省)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 (2012·贵州六盘水)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最早远古人类的遗址,你应该去()

A.云南元谋 B.陕西蓝田 C.北京周口店 D.山东大汶口3. (2011·邵阳)“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4.(2012·湖北黄石)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步。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科目历史课型新授课年(班)级七年级授间 课题: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 学习难点商鞅变法、都江堰 学习过程(学案)备注 合作复习 1、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自主学习(要求: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取代。 2、:当时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3.战争特点:七国之间的战争很大,多,交战,持续。著名战役有、、。 4.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地处西部的,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年,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 4、内容:见课本33页表格。 5、作用:使秦国的,提高了,一跃成为,为以后秦。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年,秦国蜀郡郡守主持,在成都附近的上修建都江堰。 2、构成:由和两大工程构成,渠首建于岷江之中,分为、和三个主体工程。 3、功能: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水利工程,发挥出、、等作用。 4、影响(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2000多年来,一直1、商鞅变法的启示:顺应历史的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 力。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实质是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最能体现变法的性 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二、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 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 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 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 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 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练习

第1课远古人类 一、选择题 1.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环境险恶 B.个人力量小 C.不易获取食物 D.生产力水平低下 2.中国人最讲究“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最早有此观念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古猿 3.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4.在国庆期间,在北京旅游的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周口店遗址文化节”活动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5.(题文)下列图片说明此远古人类() ①掌握了钻孔技术②会人工取火③用兽皮缝制衣服④懂得爱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我国最早的人类 B.原始的农耕生活 C.中国古代的传说 D.中华文明的起源7.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学会使用天然火和学会人工取火分别是什么人(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懂得用天然火,驱逐野兽 D.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9.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A.神话传说 B.大胆想象 C.历史文献 D.遗骨遗物 10.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山顶洞人对美已经有了朦胧的理解、爱好和追求。下列能够说明这一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习重点: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学习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课堂导入: 1、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或电影《英雄》导入。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 2、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 3、建立政权地点__________ 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_______人。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秦朝灭亡: (1)巨鹿大战: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双方: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 (2)_________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 时间: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精讲点拨: 1、教师给出史料: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3、总结陈胜、吴广这次起义的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4、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5、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暴秦,而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6.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教会其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时间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XX年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XX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XX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XX年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XX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达标检测: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④实行族诛⑤实行连坐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学练提纲15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时期特征。 2.把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3.把握民族大融合的特点、意义。 二、学练提纲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能独立完成的先独立完成,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 (一)想一想 1.鲜卑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 2.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种“计谋”? 3.课本P93页欣赏与思考 (二)试一试 1.你能依照课本北魏统一后北方政局演变示意图,简要说说这一时期南北方政局的更迭情况吗?并概括一下这一时期北方政局的特征。

2.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内容,试制作“孝文帝改革表”。 背景 内容 作用 3.阅读“民族大融合”的内容,试概括民族大融合的特点与作用? (三)练一练(1-13为必作,14、15为选作) 1、北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2、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缓和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 ①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②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③从事农业生产 ④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加速北方封建化进程 D、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 5、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D、符合封建者根本利益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北京人的特质,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为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叙述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北京人的体态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及其发现的历史影响,展现我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的开头。 本课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中的“元谋人”、“北京人”和知识拓展中的“山顶洞人”。然而其中重点在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上。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本课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蕴含着史料实证的学科精神、时空观念的塑造等,另外本课内容还蕴含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民族自豪感等情感,是对历史价值观的培育。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本课是他们人生中第一节历史课,该学段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学习方法都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历史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学科魅力,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就投入规范主动的历史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 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 五、教学策略 讲述法、讨论法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单元提醒 1.史前时期分为哪两个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 2.什么是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3.举出旧石器时代石器的代表。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 4.什么是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5.举出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代表。骨器(骨耜)、角器、耒耜 6.举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7.举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 第 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简答题 1.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古猿。 2.人类进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名称。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最多的国家之一。古人类遗址。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会不会制作工具。 5.元谋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云南元谋、距今约 170 万年 6.元谋人发现有什么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7.元谋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8.北京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20 万年。。 9.北京人的别名。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 10.第一个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学者是谁?裴文中 11.概括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带有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12.北京人使用什么类型的石器?打制石器。 13.概括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群居生活。 14.北京人的用火情况怎样?已经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15.火的使用有什么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6.北京人的发现在人类历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2)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3)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7.山顶洞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北京周口店、距今约 3 万年 18.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类有区别吗?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19.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会人工取火,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20.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穿孔骨针是在哪一遗址中发现的?山顶洞人遗址。 2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分别属于人类发展的哪一阶段?元谋人、北京人属于直立人、、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2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生活在什么流域? 元谋人——长江流域;北京人、山顶洞人——黄河流域 二、知识点整理 (一)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 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生产工具: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火的使用:已经知道使用火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学案(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无答案)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复习目标】 知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业的主要特征。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及发明;尧、舜、禹;“禅让制”。知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认识社会发展更替的原因。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重点知识复习】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四、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五、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六、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七、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2.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3.禹的高贵品质:无私奉献、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的技术 2.世间万物,资源无处不在,比如石头,但直到人类的出现,将石头当成工具来使用,才让它们产生了价值。最有可能使用下列石制工具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知道使用火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 ③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④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能是 A.山洞 B.半地穴式房子 C.砖木瓦房 D.干栏式房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了解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成果进行推断和想象。 教学方法和设计 问题教学法,教师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入] 第一次上历史课,认真和学生一起学习这门中国历史。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每人一本专用本)。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历史的定义并总结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引导学生看导入框,让学生讲述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提问]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讲述女娲抟土造人和上帝创造亚当的故事,激趣)[新授] 板书课题: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板书)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名称: 云南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170万年 特点: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已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板书) 二、"北京人 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时间: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讨论]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有什么区别?(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生活简况: (1)艰苦的群居生活 (2)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想一想] ①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思路一: 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思路二: 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 ②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练一练]完成学习指导用书上的“探究导学”部分。 (板书) 三、"山顶洞人 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时间: 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进步之处: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想一想]海蚶是生活在海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基本相同。因此,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 教师讲述山顶洞人的生活简况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一课

历史导学案 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 第 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对原始社会名词的理解和对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论断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人生活在距今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年在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里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万年至万年,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4、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过着群居生活,属于早期的社会。 5、在北京的洞穴里发现的距今约万年的山顶洞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工具的仍是,过着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生活,没有区别。但是已掌握技术,并且已会取火。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点拨解释、共同提高) 1.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 2.什麽是氏族? 3.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火的使用有合适重大意义? 4.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5.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6.观察第6页图分析:这是北京人使用过的一件石器,假如让你来使用,你怎样来操作?用它来干什么最方便?

三、巩固练习: 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 A、北京 B、陕西 C、河南 D、云南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不能直立行走 B、会不会说话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火 3、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80万年 4、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类人猿 5、在北京人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这说明了() 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C、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6、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 B、人们的体质发育不全 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 D、当时的生产工具简陋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韩非子》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 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③、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诸子百家历史学案 华师大版

第21课诸子百家 教材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自由的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在我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在辩驳中相互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预习+展示)一、导入(1分钟) 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列国并立、大国兼并,制度改变。 导出文化特征:百家争鸣 二、明确目标(1分钟) 三、阅读课文,勾画重点。(10分钟) 四、个人完成自主探究,老师巡视。(10分钟) 五、小组合作交流,把疑难点写在报道站里。老师巡、看、查、问、点。(8分钟) 六、大展示(7分钟) 预见性问题及措施: 1、学生对于诸子的名言理解上可能有偏差,需要老学习目标: 1、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文化方 面的贡献;(重点) 3、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墨子、孙子等诸子的主要思想。 自主探究: 1、我的教材我理解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百家”中的主要流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 家等,各学派间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 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注意:“子”是中国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百”只是 一个夸张的说法,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 2、我的教材我整理 把有关诸子的名言警句整理在下边,并试着理解其大意。 (要求合理安排、字迹工整) P103《论语》含义:自己不想干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为国家要无怨无悔,为家庭要任劳任怨。自己明白的事,也让 别人明白是,自己能做的事,也要帮助别人做到。体现了孔子 仁爱的博大胸怀。 P104“孟子语”:我很注意修身养性,培养正义之气。天下 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家庭的根本在于家庭 成员的修养。 P107“韩非语”: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赏赐善行不遗忘 百姓。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 对待。也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地位高低之分。 P107“孙武语”:用兵的方法不可长时间只用一种,好似 水一样没有任何形态。孙子想表达的思想为用兵长胜之道在于 多变让敌人琢磨不透 3、我的教材我归纳 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地位 儒家 孔子 思想核心:仁、礼; 教育思想:首办私 学,主张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等等 儒家创始人, 政治家、思想 家和教育家。 后世尊为“至 圣”。 孟子 思想核心:仁政、 民贵君轻。认为“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如人和”,提倡做人 要有骨气。 把儒家学说发 扬光大,后世 尊为“亚圣” 道家老子 主张: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具有朴 素辩证法思想。 道家学说的创 始人。道教尊 其为“道家始 祖” 法家韩非 主张历史是发展变 化的,今世必然胜 于前世;强调“法 治”;提出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理论。 法家学说的集 大成者。 墨家墨子 非攻、兼爱、举贤、 节俭 墨家学派创始 人 兵家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避实击虚;攻 其不备,出其不意。 兵家始祖 师点拨。 2、学生对于诸子的主要思想可能 归纳不全或难于理解,可在小展 示和大展示期间予以点拨。 七、巩固记忆(8分钟) 第二课时(展示+反馈) 一、反馈:每组单号同学反馈孔 子、孟子的相关内容,双号同学 反馈老子、韩非子的有关内容。 反馈完后组内互查(8分钟) 二、合作探究。(15分钟) 任务分配:1、2组一题,3、4组 二题,5、6组三题 预见性问题及措施: 第2题和第3题稍有难度,可指 导每组的1、2号同学,再进行组 内帮扶。 三、大展示(10分钟) 四、整理导学案(5分钟) 五、课堂小结(1分钟) 百家争鸣时代,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座文化高峰。先代哲人们 的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一系 列智慧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中 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我们回首历史时,发现,百家争 鸣的地位不可超越,这些思想和 智慧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的思维。这堂课内容已结束,你 到底掌握了多少呢,请同学们独 立完成达标测评。 五、达标测评(6分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预习学案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预习目标】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预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距今时间年 元谋人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年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北京人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年 山顶洞人 发现地点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第2页文图内容,了解元谋人的生产和生活特征 1.依据阅读内容,思考最早人类会用火吗?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2.依据阅读内容,思考最早人类会制造工具吗?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二)观看教材第3页“古猿、北京人及现代人图像”,掌握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特征 1.从图中看出,三种头像有何区别?据此,可看出北京人的像貌有何特征? 2.结合教材3-4页一、二段图文内容思考 (1)北京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生活在一起? (2)他们为何采取这样的形式? (3)从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一堆堆的灰烬证明北京人会用火,哪你能猜想出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吗? 三、阅读教材“山顶洞人”一目,了解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特征 1.阅读教材第5页第一段思考 (1)山顶洞人会使用哪些工具,如何取得火?

(2)这些工具较之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有何进步? 2. 阅读教材第5页第二段思考 (1)生活在一起的山顶洞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以这种关系结合的群体与北京人的群居相比有何优势?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宁阳英才学校杜海霞 【预习目标】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预习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原始农耕时期的原始居民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河姆渡的原始农耕”一目,了解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 1.阅读教材第7页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所读内容指出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还是打制石器?(2)请写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用于耕地的生产工具名称,并指出哪一书中曾有相关记载。(3)请结合第8页小字部分及自由阅读卡归纳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的依据。 2.阅读教材第8页图文第一段及下面小字,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选项中符合河姆渡人的是(只填序号) ①过着定居生活②已饲养家畜③会挖掘水井④能制作陶器、简单的乐器和玉器 ⑤能制作骨哨⑥仍使用打制石器 (2)结合干栏式房屋图,谈谈河姆渡人这样设计房屋的理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活动教师活动图片导入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设问: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的特殊之处? 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暨生物进化论。设计意图设疑导入,从达尔文猿身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环节课程导入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猿进化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描述人类进化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图片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来。 2.多媒体资料《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设问: (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 (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 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资料:首次报道: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经测定,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为亚洲最早的原始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2017年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知识点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的之一。 2.元谋人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元谋县。 (3)生活状况 ①依据: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遗迹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碳屑和烧骨。 ②结论:证明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点二北京人的发现 1.地点: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命名:“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3.发现:经过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4.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知识点三北京人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采用不同的打制石器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靴器,石锤和石砧等猎取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3)北京人学会使用火,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1: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本课顺口溜总结: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会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知识拓展山顶洞人 1.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和缝纫技术。 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距今约三万年前。 由上可知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人会创造和使用工具。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点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距今时间时间:约6000年。 2.生活地点:黄河流域陕西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1)居住: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居住区有房屋,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穴和烧制窑厂。 (2)饮食: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等。 (3)农业 ①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用石器和骨器,角器,从事农业生产。 ②种植水稻。 (4)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家畜。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自主学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学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标要求】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参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学习目标】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2.了解造纸的工序 3.认识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学习难点】 了解古代中医学的成就。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造纸术的发明”;第二部分为“张仲景和华佗”;第三部分为“历史巨著《史记》”;第四部分为“道教和佛教”。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阅读教材,找出最早出现的纸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时间,谁改进了造纸术,其成就及影响是什么? 2.思考,回答。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 (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 (3)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张仲景和华佗 1.阅读教材,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作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吗?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作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 2.观察下面的两幅画像,回答问题。 (1)这两个人都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2)请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就。 (3)请对上述人物的成就进行简要的评价。 三、历史巨著《史记》 1. 阅读教材,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撰写的《史记》是什么体例的史书?这本书的史学成就有哪些? 2.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导学案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班级:姓名:第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2、通过探究与思考,①分析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②比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2、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在秦汉时期,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人是匈奴首领( ). 2.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从匈奴手中夺取了()地区。 3.()年,汉武帝派大将(、)出击匈奴,经过() 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4.()在位时,匈奴首领()请求和亲,宫女()自 请前往嫁给了他。意义:为汉匈的()和()作出了重大贡献。 5.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个人是()。 6.东汉时匈奴分裂为两部,匈奴向汉称臣内迁;匈奴经常出兵攻打东汉边 境,后被东汉大将、击败,大部分向西迁徙。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 (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唐戎县《咏史》 材料二、“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汉”对“胡”的政策是什么?并分析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2)材料一中的“妇人”和材料二中的“昭君”分别指谁? (3)昭君出塞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她嫁给了谁?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历史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教师归纳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是初一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历史。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恭喜你们升入初中,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们听说过哪些历史故事呢?能说出几个中国皇帝的名字? 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一门新的学科——历史的学习,那么什么是历史呢? 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自主学习】 (一)、什么是历史 问:大家根据以往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分别解释一下“历”和“史”是什么意思? 答:历----过去的,经历的。史----现实,事情。 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历史呢? 答: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一切。所谓历史,是指人类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通俗说,就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 让学生明确,历史既不能重复,也不能修改。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问: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答: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问: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的今天有什么作用呢?

答: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的过错,以便于更好的发展。 总结:学习历史,一明了过去;二以史为鉴;三增强民族自豪感。 所谓“明了过去”,即掌握历史的基本史实,这属于历史知识目标的范畴。 所谓“以史为鉴”即指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智慧,总结得失、经验与教训,这属于能力目标的范畴。 问:(出示9·18纪念碑图片)看到这幅图,大家有什么感受? 答:悲愤,屈辱。 问:那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答:好好学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三)、如何学习历史 问:大家从哪些渠道接触过历史呢? 答: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历史书,历史古迹。 总结:1、阅读历史相关书籍。《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明朝那些事儿》 2、游览历史古迹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小说等,都存在一定的改编及扭曲历史的现象,在接收时需要进行甄别,不能一味迷信影视剧及小说。 问:同学们平时是如何进行语文、英语等科目的学习的? 答:上课听讲,做好笔记,及时背诵。 总结: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 1)课前:先预习,做互动的知识预览。准备练习本。双色笔。 2)读:精读教材,分清内容。 3)记:两两结合,当堂背诵,相互检查。 4)写:做好课堂笔记(在课本上) :横线圆圈 序号①②…标题···的原因 5)讲:上课积极讨论,大胆发言 6)温:课后认真复习(巩固练习) 出示示例图,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如何进行历史的课堂学习。 【小结提升】 播放:“中国五千年历史人物剪辑”,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历史朝代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