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一年级下课)

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一年级下课)
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一年级下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二七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师:让我们帮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

师:(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师:这是谁呀?(贴小蝌蚪图片)

生:小蝌蚪。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

生: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快活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生:(读)

师: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请大家注意看图观察(电脑出示课件),这天,小蝌蚪碰见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小蝌蚪碰见了鲤鱼妈妈,它在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的妈妈呢。

师: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他们的妈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他们也想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了!

师:你说得真好!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师: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

生:(读蝌蚪的话)

师:(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生:(一次又一次地练习)

师:交换一下,你们念鲤鱼妈妈,我念小蝌蚪。

(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

生:(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演得怎么样?动作都到位了吗?

生:“迎”还没有做出来。

师:怎么样是“迎”?看看图,图上是怎么画的?谁来试试?

生: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

师:再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生演)

师:他们这回表演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

师: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生:四条腿,宽嘴巴。

师:(电脑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生: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称为“又”长出两条腿。

师:(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你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图,(电脑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念。

生:(学习) 。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你们表演,边读边演,行吗? (生演) 师:为什么课文用了“追上去”这样一个词?

生:从图上看,小蝌蚪和乌龟的游动方向相同,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所处的位置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师:让我们带着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

师:从乌龟的回答中,我们又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什么特点?

生: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三、总结课文,深入引导。

师: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妈妈却说,蝌蚪妈妈是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虫还顶呱呱呢?到底蝌蚪妈妈长得什么样啊,请你们讨论一下,看看鲤鱼妈妈和乌龟谁说的对?

生:都对!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更好了。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生: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起虫来顶呱呱。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

师:小蝌蚪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能来说一说?

生: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

师: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师: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生:分角色朗读。

师:青蛙的样子,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那课文上又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师:(师贴出青蛙的图片)你们对青蛙有哪些了解呢?

生: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师:也可以说人模仿青蛙的动作。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生:它们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四、朗读全文。

五、简要复述,拓展思维。

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的同学才会做。

师:(出示课件)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生:说并填空。

师: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两条后腿碧绿的

两条前腿雪白的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案,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案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

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案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评]

教案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带表情读、带动作读等),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读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语感。

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文实践的舞台,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至关重要。本节课就力求做到“寓教于乐”,课堂上没有威严的老师,也没有恐惧的学生,随处可见的是教师与学生和谐、亲密地相处,正是这种和谐与亲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零距离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焦作市解放区幸福街小学卢玲

让课堂活跃,让学生主动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正确的教案方法应当是结合教案内容,充分发掘出教材中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不断发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布鲁巴克曾经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案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网络时代中,教师应当怎样引导,让课堂活跃,让学生主动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案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只有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达到最佳的教案效果。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巧妙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课件出示《寻人启事》:“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七)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学生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他们个个拿着铅笔全神贯注地这里画画,那里圈圈,偶尔还能听到同桌之间窃窃私语地讨论。瞧!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又如教案《宇宙生命之谜》一课,一上课我就说:“以前我们上课时,总是一个老师教六十八个学生,今天我们换

一下,让你们在座的六十八个老师来教我这一个学生。”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不解地望着我,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我接着说:“因为同学们都喜欢‘奥特曼’,你们对宇宙中的知识都了解的很多,所以在今天的《宇宙生命之谜》中,我要请教大家一些问题。”小老师们便都想跃跃欲试,想第一个教我这个学生,结果这一节大家都非常认真,教案效果出奇的好。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由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表演增强孩子们的心理素质,使之越来越敢于说敢于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课前我就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本查找相关资料,教案时再让学生拿出笔动手画一画,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很快跃于纸上,不需要教师重复强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在做课后的填空时更是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难题。又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内容是理解的重点。我事先布置学生在网上查找关于蝴蝶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资料,教案时,我同时播放课件“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追逐飞舞”,通过同学之间查找资料的互相交流,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不用教师多讲,“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学生已经轻而易举地理解。因此,课堂教案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记得某位名人说过“没有争议,就无法“别同异”、“分是非”、“治曲直”。所以争议也就成了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在不断涌现,只有通过争议才能泾渭分明。所以语文课堂争议的教案价值,也是毋庸质疑的。

如在教案《看月食》一课时,当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后,我又提出这样一道思考题:如果月亮转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又会出现什么景象呢?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同时,我做了相关课件的演示,为学生思考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思考依据。又如学习《太阳》一课时,学生通过网络已经知道太阳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有的学生就会说:“太阳那么好,为什么妈妈还要擦‘防晒霜’?”从而引入更深层次的问题。学了《小猴子下山》,学生们也能争论:“小猴子选择大的好的东西,到底对不对”……语文课堂教案中的种种质疑和争论,可谓色彩斑斓。这种质疑和争论,有助于创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案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氛围。教案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阅读教案中要激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鸡蛋里面挑骨头”,勇于创新。这样做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还能让学生到享受争论的乐趣。

教案中教师应“先放后扶”,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掌握学法。既要大胆

地“放”,又要精巧地“扶”。只有大胆地“放”,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为主体”真正得到落实;也只有精巧地“扶”,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才能真正做到学会、会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在突破中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教材作迁移,形成语言的技能……这样,学习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成了自主的乐园,学生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案。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明说。”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一年级下34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二七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师:让我们帮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 师:(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师:这是谁呀?(贴小蝌蚪图片) 生:小蝌蚪。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 生: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快活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生:(读) 师: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请大家注意看图观察(电脑出示课件),这天,小蝌蚪碰见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小蝌蚪碰见了鲤鱼妈妈,它在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的妈妈呢。 师: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他们的妈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他们也想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了! 师:你说得真好!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师: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 生:(读蝌蚪的话) 师:(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于是,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理解迎上去 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已经说话。 四、总结全文 1、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六、拓展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一(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一(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之一(实用文本)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看图学文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一练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一练
【基础再现】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nǎ lǐ
hài zi
dù pí
tiào gāo
tóu dǐnɡ
jiù shì
kuān dà
huī sè
二、按课文的内容填空。
(1)小蝌蚪长着( )的脑袋,( )的身子,甩着( )的尾巴,( )
地游来游去。
(2)他们游到( )旁边,看见( )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
),露
着(
),鼓着(
)。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衣裳 ( )尾巴 ( )眼睛
( )的脑袋 ( )的尾巴 ( )的衣裳
( )的肚皮 ( )的铠甲 ( )地游来游去
四、照样子,连一连。
披着 雪白的 眼睛
鼓着 碧绿的 尾巴
露着 大大的 肚皮
甩着 长长的 衣裳
五、选字填空。
在再
(1)上课时,同学们( )认真地做数学题。
(2)放学了,同学们互相说( )见。
着这
(1)妈妈说:“( )里的景色太美了!”
(2)看( )天空中的小鸟自由地飞翔,我心里真高兴。
【能力提升】

六、给下面的几句话重新排列顺序,请你把序号写在前面的括号里。 ( )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 (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不见了。 (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 )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 ( )过了几天,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七、课内语段阅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 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1.照样子,写词语。 游哇游 2.试着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并抄写下来。
3.从这段话中,你知道青蛙长得什么样吗?试着描述一下。
参考答案: 一、 哪里 孩子 肚皮 跳高
头顶 就是 宽大 灰色 二、按课文的内容填空。 (1)小蝌蚪长着( 大大 )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甩着( 长长 )的尾 巴,( 快活 )地游来游去。 (2)他们游到( 荷花 )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 碧绿 的衣裳),露着( 雪白的肚皮),鼓着( 一对大眼睛)。 三、(披着)衣裳 (甩着)尾巴 (鼓着)眼睛 (大大)的脑袋 (长长)的尾巴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带刺)的铠甲 (快活)地游来游去

人教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人教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人教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分角色读。 ⑵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分角色读。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 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小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五、演一演 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评出表

小蝌蚪找妈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的课文大多都带有科普性质,主人公多是我们身边的植物或者动物,一些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植物和动物,经过文学的加工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起去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生活习性,一同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多姿。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及其利与害,能让学生对水有一个更广的认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诗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掌握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爱护动物的意识。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感受文中的主人公形象。 2.品味重点语句,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形象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生活中多观察、勤动脑的习惯。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掌握课文中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自然科学常识。 1.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小蝌蚪找妈妈》2课时 《我是什么》2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一1课时 1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教学背景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文教学的设计理念便是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文本、教师间多向、互动地交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特点 (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时内容预设: 第1课时重点读通课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8个生字,学

习课文第1节,了解小蝌蚪的特点。书写“有、在”。 第2课时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大青蛙的特点以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书写“什、么、变、条”。 第3课时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朗读课文总结导行,完成书面作业,会用“已经”说话。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小蝌蚪找妈妈作文

小蝌蚪找妈妈作文 【篇一:新编小蝌蚪找妈妈】 新编小蝌蚪找妈妈 暖和的春天来了。市郊那一片荒芜的空地慢慢显露出绿色,小草 倔强的从杂乱的水泥砖块里露出了头,砖块之中偶尔还能看见一小片麦苗。 不远处有一个小池塘,从池塘的四周望去,越过草地就是灰色的 高楼,依着塔吊,张着黑洞洞的大嘴,“咣咣”的发出刺耳的声响。没有一棵树,太阳明晃晃的照着池塘,池塘里的水绿的发黑,一 些不知名的小虫子在浓稠的水面上跳跃。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水里游来游去,似乎在找着什么。 几只小燕子落下来喝水,哪怕这里的水味道很不好。这时,小蝌蚪们游过来问:“燕子姐姐,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我们的妈妈在什么地方呀?” 燕子无奈的说:“很抱歉,我也不知道你们的妈妈在什么地方,去年的时候,这个池塘还很大很宽,池塘的水清澈甘甜,你们的妈妈就在岸边捉虫。现在这里没有了大树,没有了庄稼,大池塘变成了小水沟,我们也要飞很远才能找到食物,也许你们的妈妈去很远的地方觅食了吧” 一条小鱼游过来了。小蝌蚪赶紧追上去问:“你好,鱼哥哥,你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 小鱼悲伤的说:“我也没看见,去年的时候,来了一群四个轮子的怪物,挥舞着大手臂,张着大獠牙,把庄稼吃掉了,把大树砍倒了,推来许多土把这个大池塘填成了小水坑,我的许多小伙伴躲避不及被埋到土里了。听说这个小水坑今年要被填上了,那些有腿的小动物都走了,你妈妈是不是已经搬走了呢?而我们鱼儿只能等着被埋掉或者 被人捞走吃掉。” 小蝌蚪看着悲哀的鱼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时一只大乌龟游过来了,看着头顶的烈日说“我在这个池塘里生活了100年了,以前的时候,这里是动物们欢乐的家园,鱼儿在水里嬉戏,小虾在水草间打闹,鸟儿在树上筑巢,夏天的时候还有一群群小孩子的游泳,凉风吹过还能闻到花儿的幽香。你们的妈妈去田里捉完虫子一定会到这里休息。”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3.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3.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学习生字、生词塘 táng (鱼塘)(池塘)脑 nǎo (大脑)(脑袋)袋 dài (口袋)(袋子)灰 huī(灰色)(灰心)哇 wɑ(好哇) (走哇) 教 jiào (教室)(教育)捕 bǔ(捕鱼)(捕捉)迎 yíng (欢迎)(迎接)阿ā(阿姨)(阿妈)姨 yí(阿姨)(姨妈)宽 kuān (宽广)(宽度)龟 guī(乌龟)(海龟)顶 dǐng (山顶)(头顶)披 pī(披着)(披风)鼓 gǔ(打鼓)(大鼓)两 liǎng (两个)(两人)哪 nǎ(哪里)(哪儿)皮 pí(毛皮)(牛皮)跳 tiào (跳高)(跳远)就 jiù(就来)(就是)肚 dù(肚皮)(肚子)孩 hái (孩子)(孩童)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 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四)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 2.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 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原文、 知识点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原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 字:腿、披、游、蹦、跟 词:池塘、脑袋、快活、鲤鱼、衣裳 重点句子: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3、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教学背景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文教学的设计理念便是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文本、教师间多向、互动地交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特点 (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时内容预设:

第1课时重点读通课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8个生字,学习课文第1节,了解小蝌蚪的特点。书写“有、在”。 第2课时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大青蛙的特点以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书写“什、么、变、条”。 第3课时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朗读课文总结导行,完成书面作业,会用“已经”说话。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2018年度二年级上册一课一练整理版

1 小蝌蚪找妈妈 一、把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补充完整。 捕.食 b 披.着 p 迎.接 y 池塘. t. 山顶. d 灰.色 h 乌.龟 w 宽.度 k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nǎ lǐ hài zi dù pí tiào gāo jiù shì 三、照样子,连一连。 披着雪白的眼睛 鼓着碧绿的尾巴 露着大大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衣裳 四、照样子,写句子。 你们已经 ..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 ..不见了。 已经。 五、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讲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在寻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并帮助妈妈一起。 六、重点段落品析。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1.照样子,写词语。 游哇游 2.试着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并抄写下来。 3.从这段话中,你知道青蛙长得什么样吗?试着描述一下。 七、小练笔。 小蝌蚪找到妈妈之后一定非常高兴,你觉得小蝌蚪找到妈妈后,会对妈妈说写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小蝌蚪说:“

。” 2 我是什么 一、连一连。 cāi yuè shài guǎn yān 晒管越淹猜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汉字。 bàng wǎn dài wǒ ,妈妈去公园散步。好多的花呀!五颜六色的。我置身 hǎi yáng biàn chéng gěi 于花的中,这时,我真想一只小蝴蝶,花儿们传播花粉,让花儿尽情的开放。 三、选词填空。 温暖温和 1.老师的态度很()。 2.同学们亲切的话语让我感到很()。 往常平常 3.妹妹像()一样,早早来到学校。 4.(),我最喜欢散步了。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洁白的纷纷扬扬地) 我变成洁白的小花朵纷纷扬扬地飘下来。 太阳升起来。(火红的缓缓地) 五、课文整体梳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水变成()升上天空,然后变成(),遇到冷风变成();有时变成();在冬天变成()。 六、重点段落品析。 有时候我很温和.(hé huo),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méi mò)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1.从括号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2.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括号里。 ()-()()-() 3.这段共有句话。主要写的是。 “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是“我”做的;“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是“我”做的。 七、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阅读 [人教版部编本第三册课文] 1小蝌蚪找妈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方惠珍、盛璐德,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课文] 34小蝌蚪找妈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方惠珍、盛璐德作品改写。

作文-小蝌蚪找妈妈改写

小蝌蚪找妈妈改写 小蝌蚪找妈妈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相信不少人都学习过下面为大家分享几篇作文,欢迎阅读 青蛙妈妈在河里生了四个又白又圆的东西,叫做卵,然后就游出了水面去找吃的了。过了一段时间,卵变成了四只黑黑的、长着小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想妈妈了,于是,它们决定去找妈妈。小蝌蚪看见大鲤鱼,就跑过去问:“您是我们的妈妈吗?”大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正在那边的荷叶上面呢!”小蝌蚪们连声说谢,就跑去找它们的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可是妈妈为什么长得跟我们不一样呢?青蛙妈妈似乎看出了它们的想法,说道:“等你们长大了也会和我长得一样了 青蛙妈妈要产卵了,青蛙妈妈产了四个卵,然后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几天后,小蝌蚪们出生了,他们一出来就睡起大觉来,有是几天后,它们想妈妈了,于是...小蝌蚪们开始去寻找它们的妈妈! 它们游啊游,遇见了大鲤鱼。小蝌蚪们叫:妈妈!大鲤鱼听了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在那里。说完便

用尾巴指了个方向,小蝌蚪们顺着方向游过去,看见一个大家伙蹲在那里,它们又叫道:妈妈...妈妈!青蛙妈妈看见小蝌蚪们说: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家伙!老大说:当然了,我们可是超厉害的。青蛙妈妈补充道:对!你们是超厉害的探险小队!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的抱在了一起,多么幸福的一家! 一年春季,青蛙妈妈在河里产了卵。过了些日子,卵浮出了黑黑的四个可爱的小家伙,它们着急地说:“妈妈呢?妈妈呢?”小家伙们游呀游,突然,它们看见一条大鲤鱼,它们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您见过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你们的妈妈肚皮白白的、披着绿衣裳。”小家伙们说:“谢谢鲤鱼阿姨。”说完,它们继续往前游。它们游啊游,看见一只大青蛙肚皮白白的、披着绿衣裳,高兴地游过去说:“妈妈!妈妈!”大青蛙向它们招着手说:“孩子们,好久不见了。”小家伙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特点 (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时内容预设: 第1课时重点读通课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学习课文第1节,了解小蝌蚪的特点。 第2课时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大青蛙的特点以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3课时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朗读课文总结导行,完成书面作业,会用“已经”说话。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策略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_1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Case of "Little Tadpole Finds Mothe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 背景:《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的童话故事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 案例: 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 1.师:那么鲤鱼和乌龟是怎么告诉小蝌蚪,它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呢?请你读课文二、三小节,找一找,读一读。 2.学习课文第二节。 1)指名读第二节。 2)师:鲤鱼妈妈在干什么?(教小鲤鱼找食吃) 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 3)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什么?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5)学习生字“腿” 分析结构,找找还有那些“月”字旁的字,想想这个偏旁部首的字与什么有关。

6)指导朗读,鲤鱼妈妈的话用亲切的语气读。 指名读,师生配合读对话。 3.学习课文第3节。 1)指名读第三小节。 2)师: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妈妈? 3)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4)学习生字“连、忙、追” “连忙”:你能给他找个近义词吗?马上、赶忙、急忙 “追”:分析结构,笔顺。看老师写,在书上描一描。 5)你就是那只急于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当你看到乌龟时,你的心理是多么高兴啊,谁在来读一读。 4.师过渡: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1)自由读最后一节课文。 2)指名交流。 3)指导朗读: 师: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亲爱的妈妈,小蝌蚪的心情会怎样? 指导读出小蝌蚪激动的语气。 4)师:青蛙妈妈也非常高兴,指导读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指名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迎”和“追”的意思,需强化理解。 2.青蛙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这个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3、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让我们帮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问:这是谁呀?(贴小蝌蚪图片)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3、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在书上画出来,并指导读书。 4、(师出示)池塘里有一群( )、( )、( )的小蝌蚪。 5、奇怪了,书上为什么不说“长尾巴”,而要多加一个“长”字,变成“长长的尾巴”。(因为长长的尾巴比长尾巴感觉还要长一点。) 6、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怎么样是“甩着”,你们来做做看。(做手势)。 7、动作做得很不错,老师还有个本领,你想不想学。你仔细看着,不然你可学不会!(举卡片)我会用“长尾巴”说“长长的尾巴”。你们会吗? 8、(卡片出示)大脑袋、宽嘴巴、黑身子等词指导学生说。

部编《小蝌蚪找妈妈》二年级上册一课一练(带答案).pdf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1 . 小蝌蚪找妈妈 一、看拼音写词语。 liǎng tiáo nǎlǐ tóu dǐng dù pí hái zi yǎn jīng tiào shàng lái 二、形近字组词。 那()皮()睛()跳()哪()披()晴()桃()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1.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 2.老师来到我家家访,我连忙()。 3.那个阿姨把钱包丢了,我捡起来()还给她。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蝌蚪 在池塘里 游。  (谁) (哪里) (干什么) 1.蜘蛛。

2. 采蘑菇。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②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向前一(),()到了荷叶上。 ③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1.把下面词语填在第①自然段中的括号内。 ①露②鼓③蹲④披 2.把下面词语填在第②自然段中的括号内。 ①蹦②蹬③跳 3.读一读第③自然,回答问题。 (1)这段话一共有()句。 (2) 在文中用“ ”画出能说明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的句子。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下雨了 燕子掠过树梢,鱼儿跳出水面,蚂蚁忙着搬家,天要下雨啦。 滴答,滴答滴答……小雨点落下来了!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不一会儿,哗啦,哗啦哗啦……小雨点汇聚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欢迎阅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 妈,天天去捉害虫。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路。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特点,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技能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朗读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和观察课件,让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体会小蝌蚪急切找到妈妈的心情,享受家庭的温暖。 (四)教学重难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课中,人物角色多,语言生动有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自然而然,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准相应的语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策略。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 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 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完整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