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中医特色 服务百姓健康

突出中医特色  服务百姓健康
突出中医特色  服务百姓健康

突出中医特色服务百姓健康我院以打造“全市第一,全省一流”中医特色品牌专科为工作目标,不断加大人才设备投入力度,走出了一条以中医药为特色专科带动医院发展的新路子。

一、解放思想,跨越发展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理念,我院积极筹措资金引进新设备,主动把握前沿引进新技术,使医院理疗科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我院筹资60多万元,购置了药物熏蒸床、光波治疗床、药物熏蒸箱及电脑三维牵引床,特别是引进电离子射频和臭氧仪技术,是全省乡镇医院中第一家,使我们在专科专病的治疗上优势更加明显,为理疗科临床诊断治疗和开展新项目、新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外出学习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中医药特色疗法,理疗科先后学习空军总医院了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天津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方法、臭氧消融治疗椎间盘突出和膝关节增生疗法、射频热凝靶点神经阻断术、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和类风湿、火龙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特色疗法,并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收到良好的疗效。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专科专病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人才,为保持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的连续性,上半年先后招聘了3名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理疗科,我院还坚持每年选派1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行专科定向进修培训,提高了专科医生的从业素质。

针对服务对象多为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方面相对弱势的农民群众的实际,理疗科坚持诚信为本,在临床诊疗中实行优质诊疗和低标准收费服务,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提供优质服务,每一项诊疗都坚持周到细致,热情服务。今年四月份,又购进一台电脑自动煎药机,使服用中药的患者更加方便,赢得了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为给患者提供舒心的就医环境,医院重新装修了病房楼,购置了新病床,统一配备了液晶电视,分区设立观察室、治疗室和护士站,在病房和走廊内张贴中医古代名人画像和中医保健常识版面,营造了温馨的就医氛围。理疗科充分发挥新农合在中医药中的惠民作用,将中药适宜技术纳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并提高报销比例,中药饮片报销在原基础上提高10%,针灸、推拿、拔罐、穴位注射、热慰、刮痧等报销比例提高20%。今年上半年,中医适宜技术共报销672608.55元,中药饮片共报销1105096.15元,受益群众19924人次。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终审稿)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 目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目录 一、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2) 二、皮肤科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4) 湿敷(附操作流程图) (4) 贴敷(附操作流程图) (6) 面膜(附操作流程图) (9) 拔罐(附操作流程图) (11) 针刺(附操作流程图) (14) 艾灸(附操作流程图) (16) 熏洗(附操作流程图) (18) 涂药(附操作流程图) (20) 火针(附操作流程图) (22) 薰药(附操作流程图) (24)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1、全部中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执业(助理)资格后方可进行医疗执业。 2、执业技术人员服从医院的统一工作安排,不得私自变更执业岗位。 3、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操作程序,组方用药合理。

4、积极参加各种中医培训,提高业务理论知识,改善中医医疗质量,严防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5、中医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必须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否则取消进修资格。 6、对全科事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督导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项目。 7、对各类传染病有及时上报的义务,不得瞒报或者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有弘扬中医文化的权利,对撰写论文发表的,视其情况给予奖励。 9、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中医工作技术人员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或者严肃处理。 一、湿敷法 湿敷法是指用纱布蘸药汤敷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有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愈合等作用。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适应症 急性皮炎、急性湿疹、化脓性或感染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介绍

皮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介绍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1、全部中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执业(助理)资格后方可进行医疗执业。 2、执业技术人员服从医院的统一工作安排,不得私自变更执业岗位。 3、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操作程序,组方用药合理。 4、积极参加各种中医培训,提高业务理论知识,改善中医医疗质量,严防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5、中医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必须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否则取消进修资格。 6、对全科事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督导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项目。 7、对各类传染病有及时上报的义务,不得瞒报或者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有弘扬中医文化的权利,对撰写论文发表的,视其情况给予奖励。

9、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中医工作技术人员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或者严肃处理。

一、湿敷法 湿敷法是指用纱布蘸药汤敷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有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愈合等作用。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适应症 急性皮炎、急性湿疹、化脓性或感染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三、禁忌症 年老体弱、恶病质者,或外感风寒发热者慎用。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中医药特色保健方案

中 医 药 特 色 预 防 保 健 方 案 奋斗街道奋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全面贯彻落实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创建中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通知精神,加快中医药融 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更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社区中医特色保健意义 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内容丰富,能很好的适应社区服务功能,又因简、便、廉、验等中医适宜技术为人民群众乐意接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符合低投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同时,中医药保健服务丰富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展了中医业务的要求,开辟了弘扬祖国医学,繁荣中医药事业的新途,发展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 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理论坚持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让更多的居民受利于中医药服务。 目标:运用不同的形式使社区的老人、儿童、妇女接受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宣传,并了解一般中医药防治知识,是社区居民自觉运用中医药的家庭保健意识。 三、实施内容 (一)社区老年人中医保健 老年人保健,就是通过适当的运动养性修身,定期检查,发病治病,以调和脏腑,益精养血,平和阴阳,达到延缓衰老,增年益寿

的目的。 1、指导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但要因人而异,适时适量,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 2、做好老年人精神保健工作,指导保持稳定情绪,怡情养性,面对现实,正确处理好家庭、社会和疾病方面的关系,保持心身平衡,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3、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体检,让老年人了解自己身体各主要脏腑功能状态,全面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评估一下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是否相符,从而判断自己衰老的程度,为制定预防保健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4、根据每个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提供中医保健、运动、食疗小处方,使其脏腑强盛、阴阳协调、精气神旺,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二)社区妇女保健 (三)由于妇女在生理解剖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生产、哺育等特点,所以在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某些方面,与男子有所不同。妇女保健,对于增强妇女体质,提高人口素质及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案如下: 1、指导妇女做好月经保健。在经期注意个人清洁,宜淋浴,不宜坐浴;保持心情平静和充足睡眠,以利于脏腑安和,气血调匀,经期不宜过劳和过逸,劳则伤气耗力,过逸则气血运行不畅;经期还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影响气血运行,引起经行异常。 2、孕期指导孕妇保持安闲、宁静,不大喜大怒,思虑过度,增

中医妇科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妇科特色诊疗项目开展工作记录1、针灸+耳穴+拔罐: 简介: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具有治疗范围广、收效快、疗效高、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耳穴是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拔罐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开展时间:2000-7 门诊量:30人次/日 主要治疗疾病:月经病,产后保健(产后诸痛),产后催乳, 盆腔炎。 2、中药外敷+神灯理疗: 简介:中药外敷疗法是中医的特色疗法,是用中药材捣碎用纱布包扎外敷腹部或切口等患处,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 恢复和切口愈合,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疗效显著、副作 用少的特点。神灯理疗:接通电源后,照射头上的加热器发热, 使覆盖于上的治疗板受热而产生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对患者病 患部位进行照射后使其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从而使其病患部 位的病情得到治疗或缓解。照射治疗时,照射部位皮肤应裸露, 距离约30厘米,皮肤感觉温度40摄氏度治疗效果最好。或以

患者自感舒适为宜,温度过低疗效差,温度太高易灼伤皮肤。 开展时间:2001-6 门诊量:30人次/日 主要治疗疾病:盆腔炎输卵管堵,宫外孕,切口愈合不良,痛 经,月经不调。 3、妇科中药保留灌肠: 简介:又称肛门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即中药可通过直肠粘膜静脉丛的吸收,使盆腔血循环得到改善,促使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清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达到消除炎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临近的器官,如盆腔、腹腔等作用更为显著。操纵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少,而且中药灌肠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 开展时间:2001-6 门诊量:20人次/日 主要治疗疾病:慢性盆腔炎腹膜炎,盆腔淤血综合征 子宫内膜异位症 产后发热,大便秘结 4、熏洗+足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总结完整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 馆建设总结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总结 2016年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区卫计委指导下,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工作落实到位 根据省、市、区中医工作要求,我们首先成立了以xxx 院长为组长的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规章制度、具体实施意见。三是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把手”责任制,把中医工作与职工的工作考核密切挂钩。四是将任务到头、责任明确,分级指导,层层负责,使该项工作落实到处。 二、摸清家底,建档建账,准确掌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 为积极配合省、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项目工作顺利开展,我中心开展了中医药基本情况摸底工作,认真落实单位技术资源情况、科室设置情况以及设施设备配备情况,建立健全了中医工作台

账,准确掌握了中医药资源的现状,为中医创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通过中医诊疗区域的整合改造、建立中医服务区,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并将原有的中医人员、资源进行全面整合,设立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开设中草药房,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项目,宣传推广中医专家及中医适宜技术。目前,开设了二个中医科,中医特色康复科,开展拔罐,刮痧,熏洗、中医推拿等系列服务。目前我中心有副主任中医师2名,执业中药师2名,中医理疗师2名,中医推拿师2名。配备现代化的煎药系统。 开馆以来为辖区居民提供中药饮片服务,理疗康复服务。已经形成了“因为有需求,专家愿意来服务;因为效果好,病人乐意来诊疗”的良好互动局面。 中医,是我国的国学,理论与实践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相结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是发展传统中医的重要战略,既遵从医改要求,又能推进中医向前发展,既能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需求,又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治疗方面具有简、便、廉、验、效的优势,中医养生保健在群众中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群众基础。为此,我们通过建设中医特色社区卫生

骨科中医特色康复及健康教育

骨科疾病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一、锁骨骨折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气血不和、肝肾亏虚 1.生活起居: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避风寒、慎起居、适劳逸,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三月内严禁患肢提拉重物。 2.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有节,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宜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等。骨折中后期宜选补气益血食物,如猪肝、排骨、鸡汤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肥厚、油腻、生冷、油炸食品,戒烟酒。 3.情志护理:注意调摄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即使疏导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中药汤剂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宜饭后温服,应与西药间隔时间30分钟。丸剂用温开水服用。外敷药应观察有无过敏反应。伤科外敷散宜温热湿敷。 5.康复指导 (1)、患侧肌肉进行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每日至少三次,以不引起肌肉疲劳为度。 (2)、未固定的受伤临近关节做主动活被动运动,以不影响断端稳定为度。(3)、应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下床并做健身操,以保持良好的生理功能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6.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二、肋骨骨折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气血不和、肝肾亏虚 1.生活起居: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避风寒,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不可随意翻身,严禁下床活动,以免肋骨骨折断端刺伤肺脏。强调一定遵照执行,即使自我感觉良好,也不可随意下床活动,不可私自拆除纸夹外固定。吸烟病人强调戒烟重要性,吸烟可刺激呼吸道引起痰液增多,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更会加重呼吸困难。 2.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有节,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等。骨折中后期宜选补益气血之品,如猪肝、排骨、鸡汤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肥厚、油腻、

中医服务项目特色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中医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遵从“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坚持在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及疾病预防、康复、健康保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医药特色服务上,悉心研究解决患者病痛的良方益法,经几十年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中医汤剂、针刺、艾灸、拔火罐、中药外治、推拿、拔罐、艾灸、刮痧、药浴、蜡疗、熏洗、灌肠、埋针、挂线、穴位贴敷、穴位经络按摩等传统中医疗法近100种,研制院内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数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着。主要特色服务项目如下:一、中药外治类 ??? 中药外治是一种能够体现中医特色的具有较好疗效的疗法。外治是把中药研制成不同的剂型,通过人体肌表、腔道、穴位、经络等作用与病变局部,达到治疗作用。“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发尔”,“先列辩证,次论治,次用药。”即内治与外治的理、法药三者相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1、穴位贴敷(节气贴、三九贴、三伏贴) ??? 在24节气或者三伏天、三九天运用白芥子等药物粉末调糊后,制作成蚕豆大小,用胶布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上,刺激机体免疫机能的治疗方法,叫穴位贴敷。“冬病夏治”即本疗法中的一种。 ??? 功效:疏通经络、温补阳气、激发免疫调节功能 ??? 适应症:各种慢性疾病体质,经络不通,阳气虚损等的疾患均可贴敷,穴位贴敷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慢性鼻炎等疗效显着。禁用于严重过敏性体质和严重湿热体质疾病。 2、冬病夏治疗法 ???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原理:以古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将药物敷贴在俞穴,使药物沿俞穴→经络→脏腑途径渗透并放大药效,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抵力作用,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

中医护理的健康教育 几千年来,中医为祖国医疗基础理论的形成,为炎黄子孙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它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养护病人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所以,中医的基本理论对于护理工作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随着医院护理体系的不段发展,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中医护理所具有的优势和独到之处,有效的融人健康教育之中,使其更好服务患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情志护理 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情志与人健康的关系极大。正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气机调达,营卫调和,经脉通利,心神安和,故有利于身体健康。反之,情志刺激太过、太久,超过机体自身的调

节力度,就要伤害人体正气,干扰气血运行,损伤脏腑功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有“隐曲”者多悲痛、优伤;有“宿怨、深仇”者极易触发愤怒;有“思恋”者多为优郁;女性情感脆弱、细腻,易优郁、悲哀、思虑;男性情感粗放,多大怒、狂喜;婴幼儿多惊恐;青壮年易暴怒、狂喜;老年人多优郁、多虑。根据以上规律,护理应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因势利导,因人施护。例如,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年龄、性格以及民族文化背景等特点,适当的开展有意的娱乐活动,在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引导病患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同时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洞察病人心意的变化,调整情志护理的重点,最终达到提高病人自主的调节情志能力的目的。总之,情志护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方法和特点,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生活起居的护理 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人体的健康非常的重要。中医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生活起居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整理思想指导下,就要求在生活起居方面做适当的节制和安排。例如在环境方面,往往特殊的气味、不安的气氛甚至是严肃的面孔等等,都可以造成病人的神气浮越于外而不能内守,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变化,这些都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正如《内经》所云“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医强调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在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反复向病患以及家属说明建立一个舒适、整洁、优美的修养、治疗环境的重要性。 3.饮食的护理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皮肤科 一、拔罐疗法 拔罐这是一种以杯罐作的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皮肤病等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将罐具叩拔在人体的穴位上,抽空产生负压,形成局部瘀血,使人体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消肿止痛、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袪风拔毒,驱寒除湿,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适应症:牛皮癣、湿疹。蛇串疮、接触性皮肤炎等。禁忌:孕妇、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有出血倾向的病人、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心脏病等。 二、耳压法 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穴压痛为主。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所以耳穴取穴不能机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该耳穴的区域探查压痛阳性反应点,这是耳穴准确定位的重要步骤。

用法:用王不留行子或六神丸用胶布固定,每3-7天换一次。适应症:油风、瘾疹、风骚痒、湿疮、蛇串创、热疮、痤疮、牛皮癣等。部位:双耳廓。常用穴位为脾、胃、肝、心、肺、肾、神门、分泌、皮质下、交感等。 三、面膜疗法 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方法,适宜于损害广泛的面部痤疮。一般局部清洁、消毒后挤压出粉刺在涂以外用百多邦乳膏然后进行喷雾并应用中医手法按摩数十分钟石膏或 中药面膜倒膜使理疗、按摩、药物融为一体,相互作用达到治疗和美容效果。适应症:痤疮等。使用部位:脸部。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了解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观念。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脏腑相关、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基本方法及特点。(五)中医学的诊治手段。 介绍中医学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合诊的诊断方法和辨证的原理,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以及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足疗、刮痧、膏方等,着重介绍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

意事项等。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制的方法;介绍不同体质(平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日常养生方法。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一)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理念和思想;介绍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二)养生保健常用方法。 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1.时令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2.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和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调摄情绪的方法。 3.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4.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分别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5.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

中医特色养生馆项目方法手册

**中医特色养生馆 2014年10月

中医特色养生馆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中医养生馆 2、项目规模:选址在新城区内,200-30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交通流畅,停车方便, 周边商业氛围的环境规模。 3、项目背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愿望增强,加上生活 ----医4 2、悬灸、艾灸、拔罐、刮痧; 3、药浴、熏蒸、足浴; 4、养生茶、保健品; 5、药油、药酒; 6、女士美容美体减肥; 7、中医体质辩证、体检、咨询。

三、中医养生馆营销 1、市场细分: a)三十岁以上的老板,白领,政府人士,银行工作人员等, b)25—55岁的女性,有中等以上的收入。 c)追求健康自然的中医养生人群、老年人。 d)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等亚健康人群。 馆综合赢利。 3、环境定位 a)整体风格:室内精装修古朴优雅不失时尚,创造视觉、心境上最佳享受。洋溢渲染中国风情(中医是中国的国粹,适当采用中国风可以给人舒适安宁的感觉,跟养生的主题很贴合)的风格。(围绕中国古典风格,统一服装(服务员服装可以采用中国风,比如旗袍、唐装、中山装等)宣传单,服务项目名称等诸多方面加以充分烘托)

b)养生馆环境促销:作为环境促销,主要为内外部环境。外部环境能吸引顾客进店标题醒目容易记住,体现中医风格健康的元素;内部环境能刺激顾客消费,并成功挽留顾客。以古典、节奏缓慢的轻音乐为主,使顾客感到放松,舒适,点上植物精油, 让养生馆弥漫着一股醉人的花草香气。 4、促销方式 1)广告促销互联网促销:通过写软文,新闻稿等形式在本地论坛、贴吧,微博推 2 3 4)专业促销经常开展一个中医养生免费学堂,一星期开展两次或者一次,地点放在自己的店里,邀请老板,领导,白领人士、亚健康过来学习养生健康知识。发展自己的客户。一传十,十传百,学员会越来越多。效果会更好。 四、管理制度 要想做到长期发展,以及长期留住客户赢的好的口碑。跟我们的内部管理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内部管理就是我们的生命线。因此,需建立经营管理制度,达到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怎样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供养 情志指导 七情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损伤五脏) 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有的放矢,因人施护清净养神宁心寡欲怡情畅 志乐观愉快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言语开导清净养神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 解郁七情致病悲惊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按时定量调和四气谨和无味饮食清 淡吃忌厚味卫生清洁习惯良好辨证施食相因相宜辩药施食特殊 忌口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按食物性质分类包括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 食物补益性食物 (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 食物的性能

1、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但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2、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3、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4、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证或热性病需要补养或调养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5、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 6、发散性食物: 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 ,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煮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比较典型的发物大部分海腥类。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狗肉、驴肉、各种野味、蔬菜中的蘑菇、香椿、葱、蒜、生姜、辣椒,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中医服务项目特色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中医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遵从“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坚持在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及疾病预防、康复、健康保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医药特色服务上,悉心研究解决患者病痛的良方益法,经几十年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中医汤剂、针刺、艾灸、拔火罐、中药外治、推拿、拔罐、艾灸、刮痧、药浴、蜡疗、熏洗、灌肠、埋针、挂线、穴位贴敷、穴位经络按摩等传统中医疗法近100种,研制院内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数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主要特色服务项目如下: 一、中药外治类 中药外治是一种能够体现中医特色的具有较好疗效的疗法。外治是把中药研制成不同的剂型,通过人体肌表、腔道、穴位、经络等作用与病变局部,达到治疗作用。“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发尔”,“先列辩证,次论治,次用药。”即内治与外治的理、法药三者相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1、穴位贴敷(节气贴、三九贴、三伏贴) 在24节气或者三伏天、三九天运用白芥子等药物粉末调糊后,制作成蚕豆大小,用胶布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上,刺激机体免疫机能的治疗方法,叫穴位贴敷。“冬病夏治”即本疗法中的一种。 功效:疏通经络、温补阳气、激发免疫调节功能 适应症:各种慢性疾病体质,经络不通,阳气虚损等的疾患均可贴敷,穴位贴敷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慢性鼻炎等疗效显著。禁用于严重过敏性体质和严重湿热体质疾病。 2、冬病夏治疗法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原理:以古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将药物敷贴在俞穴,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怎样体现中 医特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平衡阴阳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慎避外邪 形神供养 情志指导 七情内容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七情致病损伤五脏. 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 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清净养神,宁心寡欲 怡情畅志,乐观愉快.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言语开导 清净养神 移情易性 情志相胜 顺情解郁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按时定量 调和四气、谨和无味 饮食清淡、吃忌厚味 卫生清洁、习惯良好 辨证施食、相因相宜 辩药施食、特殊忌口 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按食物性质分类包括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 (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 食物的性能 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但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证

或热性病需要补养或调养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发散性食物 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煮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比较典型的发物大部分海腥类。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狗肉、驴肉、各种野味、蔬菜中的蘑菇、香椿、葱、蒜、生姜、辣椒,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按食物的味分类分为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黄豆、豆腐、牛肉、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用于气虚证。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等。用于血虚证。 滋阴类:鸡蛋黄、鸭蛋黄、甲鱼、乌贼、猪皮、鸭肉、桑椹、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用于阴虚证。 补阳类:羊肉、狗肉、鹿肉、兔肉、羊肾、猪肾、鸽蛋、鳝鱼、虾、韭菜、枸杞子、刀豆、黑桃仁等,用于阳虚证辛温解表类:生姜、大葱、蒜等,用于风寒感冒。 辛凉解表类:杨桃、茶叶、豆豉等,用于风热感冒。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介绍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介绍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介绍 针刺: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医 者运用各种不同的针具刺入腧穴,或刺激腧穴、经络,使阴阳两气保持平衡, 促进气脉通畅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针刺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 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欢迎。 推拿治疗: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从而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可使疏通,气血流畅、解除肌肉紧张、消肿止痛。《》指出各种痹证、痛证、及某些急症可以按摩治疗, 中药熏洗(熏蒸)熏洗疗法,是利用药物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温时再洗)。此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药物溻渍:溻渍法,外治法之一。根据病症及患病部位不同,将所选药物煎汤去渣后,趁热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或以纱布蘸满药液固定在患处。溻渍法可使药物经肌腠毛窍而入脏腑,通经贯络,以作用全身,具有疏通腠理,调和气血,祛邪消毒之作用.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疗效明确的特点,适合治疗各种性疾病,如、骨、颈腰椎间盘病变、肌肉劳损、各种跌打损伤等。 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 医学的药物药理特性,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 用,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观察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祖国医学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在中医临床应用中也最为广泛,历经几千年不衰,特别是中药汤剂能够充分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并具有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几大特点,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一、中药内服 二、针刺法 三、耳穴治疗 四、中药足浴熏洗 五、艾灸疗法 六、拔罐疗法 七、中药灌肠 八、穴位按摩

中药内服 四诊合参,辩证施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各种慢性病、疑难杂症或西医疗效不明显的疾病运用中药内服治疗效果颇著。我科在优势病种如眩晕、消渴的治疗过程中配合中药内服,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另外,在其他疾病如中风、头痛、失眠、喘证、胃脘痛、淋证、水肿、痹症等治疗中药内服效果明显。 中药的熬制 1.熬药的程序A.先将群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需要先煎或后下的药无须浸泡。B.头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10-40分钟,启锅滤汁。后下药无须浸泡,注明“后下几分钟”,则在头煎的最后几分钟放下锅。C.二煎:在头煎药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与头煎同样的时间,然后启锅滤汁。D.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装入保温瓶,每日分2-3次喝完。 2.熬药最好用陶瓷器皿,或用不锈钢制品,避免用铁锅。 3.每次熬药的水量由自己控制:保证两次滤出的药汁共有500-600毫升。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不要边熬边加水。 4.需要先煎的药:主要是金石矿物、骨骼、甲介类,需要提前单煎,然后再与群药同煎,以保证其有效成分充分被熬出来。一般来说,龟板、鳖甲需先煎40分钟;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20分钟,石膏需先煎15分钟。还有的药,须久煎以去其毒性,如麻黄需先煎,去沫,一般是先煎15分钟左右,再将煮出来的泡沫去掉。附子也要先煎,熬到没有麻味为止。一般来说,少量用附子时候,先煎30-40分钟即可,如果是大量用附子(多于15克),就必须先煎2小时,保证药性下沉,否则,易致中毒。

中医医院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医院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中医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遵从“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坚持在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及疾病预防、康复、健康保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医药特色服务上,悉心研究解决患者病痛的良方益法,经几十年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中医汤剂、针刺、艾灸、拔火罐、中药外治、推拿、拔罐、艾灸、刮痧、药浴、蜡疗、熏洗、灌肠、埋针、挂线、穴位贴敷、穴位经络按摩等传统中医疗法近100种,研制院内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数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主要特色服务项目如下:一、中药外治类 中药外治是一种能够体现中医特色的具有较好疗效的疗法。外治是把中药研制成不同的剂型,通过人体肌表、腔道、穴位、经络等作用与病变局部,达到治疗作用。“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发尔”,“先列辩证,次论治,次用药。”即内治与外治的理、法药三者相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1、穴位贴敷(节气贴、三九贴、三伏贴) 在24节气或者三伏天、三九天运用白芥子等药物粉末调糊后,制作成蚕豆大小,用胶布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上,刺激机体免疫机能的治疗方法,叫穴位贴敷。“冬病夏治”即本疗法中的一种。 功效:疏通经络、温补阳气、激发免疫调节功能 适应症:各种慢性疾病体质,经络不通,阳气虚损等的疾患均可贴敷,穴位贴敷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慢性鼻炎等疗效显著。禁用于严重过敏性体质和严重湿热体质疾病。 2、冬病夏治疗法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原理:以古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将药物敷贴在俞穴,使药物沿俞穴→经络→脏腑途径渗透并放大药效,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抵力作用,故大多在夏季进行。原因在于夏日炎炎,腠理疏泄,汗腺、皮脂腺组织均处于开放状态,有利

中医医院各科室应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要求

中医医院各科室应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要求 一、妇科:至少应开展10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灌肠、熏洗、针灸、推拿、局部用药、耳穴、刮痧、穴位贴敷、拔罐、中药超声导入、音疗、熏蒸、穴位注射、砭石、钩活术、平衡针、火针、腹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二、儿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雾化吸入、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贴敷、耳压、熏洗、外敷、中药灌肠、平衡针、浅针、热敏灸、雷火灸等。 三、皮肤科:至少应开展8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湿敷、清创、药膜、穴位贴敷、面膜、拔罐、针灸、熏洗、钩活术、蜂疗、火针、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放血、薰药、鲜药外治、临方调配等。 四、眼科:至少应开展1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点眼法、滴眼法、涂眼法、浸眼法、洗眼法、熏眼法、敷眼法、钩割法、熨烙法、眼部注射法、针灸、耳压、离子导入、穴位贴敷、局部按摩、雷火灸等。 五、耳鼻咽喉科:至少应开展1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清创、吹药、中药滴剂、中药灌洗、中药含漱、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外敷、中药雾化吸入、针灸、放血、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压、烙治、割治、啄治、按摩导引、钩活术、平衡针、穴位埋线、浅针、火针、蜂疗、雷火灸等。 六、肿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内服、外治、注射,针灸,穴位埋线,康复养生等。 七、骨伤科:至少应开展6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针刀、铍针、带刃针、钩活术、

松解疏通术、理疗等。 八、肛肠科:至少应开展10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挑治、穴位注射和钩活术、热敏灸、火针、穴位埋线等。 九、针灸科:至少应开展9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灸法,耳针、头皮针、腕踝针、拔火罐法(包括留罐、闪罐、走罐等),及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平衡针、腹针、芒针、火针、浅针、皮内针、金针、铍针、针刀、微针疗法、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蜂疗、割治等。 十、推拿科:至少应开展7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推拿手法、膏摩、中药、穴位敷贴、湿热敷、理疗、练功、中药熏洗、拔罐、针灸、刮痧、穴位注射、浮针、浅针、穴位埋线、铍针、滞针、锋钩针、针刀等。 十一、急诊科:至少应开展5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擦浴、刮痧、拔罐、头针、平衡针等。. 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针刺、灸疗、8十二、肺病科:至少应拔罐、熏蒸、中药泡洗、中药超声导入、穴位贴敷等。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外敷、中药灌十三、脾胃病科:至少应开展7肠、针灸、耳穴治疗、穴位贴敷、拔罐、足浴、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平衡针、火针、腹针、热敏灸、雷火灸等。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内服、外治、穴十四、脑病科:至少应开展8 位注射,针灸、火罐、理疗、中药外治疗法、养生康复等。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针灸、拔罐、中十五、心血管病科:至少应开展5 药熏洗、中药灌肠、养生保健。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健康教育

中医健康教育 中医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采取集体和个体的形式,普及中医基本知识及养生保健方法及技术的一项工作。其重点研究是卫生知识传播和卫生行为改变(或养成)的理论、规律、方法,以及社会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运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中医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人们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幸福。 一、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破除迷信,摒弃陋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意义 中医健康教育是把卫生保健知识交给人民群众,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指导人民健康生活,以促进其健康,保持劳动能力,防止疾病,使之继续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所以,中医健康教育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 三、对象 1.社区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 2.重点人群,以社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

患者、残疾人和对养生保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重点。 四、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适用,突出中医特色; 2.因人施教,重点突出; 3.广泛参与,形式多样。 五、内容与方法 (一)内容 1.中医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医四季饮食、起居,体质调养,中医防病等养生保健知识; 2.提供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期的涵盖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和体质调养等内容的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二)方法 1.开展社区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以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为骨干,依托全科医师团队,成立健康教育讲师队伍,在各责任社区向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 2.开展社区中医健康咨询。全科医师团队在各责任社区进行义诊咨询,包括合理营养,各种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家庭心理教育,以及暴饮暴食、偏食、酗酒对健康的影响等; 3.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医健康教育。 内容可以包括食疗药膳,食补与药补,冬令进补,情志调摄与气功导引等;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中医特色品牌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中医特色品牌 酒泉市中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汇报 酒泉市中医院成立于1986年,1996年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是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康复、急救和中药制剂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甘肃省中医学院和甘肃省中医学校的“教学医院”,2009年我院被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目前医院占地面积45.7亩,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职工住宅面积14000平方米。医院拥有螺旋CT、彩超、电子胃镜、DR、500毫安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熏蒸药浴、中药提取等大中型检查、制剂设备100余台件。医院编制床位220张,院内设置科室41个,其中一级临床科室11个,中医专科专病科室14个(其中:风湿病专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糖尿病专科为甘肃省重点专科,心血管专科为省级在建重点专科,肛肠科、骨伤科、针灸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医技科室9个,职能科室6个。医院共研发院内专科专病中药制剂50余种, 其中20个品种经甘肃省药监局核发批准在全省医疗机构内调剂使用。目前医院门诊中医中药使用率为70%,中医中药参与治疗率为90%,住院部中医中药参与治疗率达85%。 医院现在岗人员206人(临聘人员8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4人,占职工总数的95%,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36人,助理级148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全院医师的71%,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技术人员的75%。20多项科研项目分获省、市、区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2009年我院在全省针灸推拿岗位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2011年在全省中药操作技能大赛中获优胜奖,同年在甘肃省中医适宜技术比赛中获一等奖,在甘肃省护理技能比赛中获三等奖。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医学专著2部,参与出版医学专著3部,举办市、区级中医学术研讨会10届,举办全省继续医学教育班7期,全市“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培训班20期。 全院实行了微机管理系统,实行费用一日清制度和费用查询制度,增加了收费的准确性和透明性。 我院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单位,该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