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时期人口

宋元明清时期人口
宋元明清时期人口

宋元明清时期

[宋、金]

经历五代十国时期的长期战乱,北宋初年,全国户数仅及唐天宝年间的一半。中后期虽然户数增长较快,但户均口数最高仅为2.3人,所以总人口数始终未达到盛唐的规模。据北宋前期各路、州(府)总户数估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京兆府共有60726户,县均约4669户,盩厔县所在的凤翔府县均4456户,今西安市境9县合计41808户,按距此最近的咸平六年(1003年)全国户均2.08口计,约为86900人。元丰三年(1080年),京兆府县均户数上升到17177.8户、凤翔府县均户数上升到19058.8户,按全国户均口数1. 42计,今西安市境9县约为243500人。由于宋代无地农民众多,多数人口被迫附于地主,因而形成主户与客户的户口统计制度。元丰时,客户占总户数的比例,京兆府为29%,凤翔府为26%。

北宋后期,今西安市境人口有较大回升。崇宁元年(1102年),京兆府13县共有23 4699户、537288人,县均18053.77户、户均2.29人,凤翔府县均15930.44户、户均2. 25人,今西安市境9县共约160300户、366600人。总人口比宋初约增长3.22倍,比元丰三年(1080年)约增长50.5%,但仍较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下降53.2%。

金代辖区户数比北宋后期大为减少,但户均人口上升到6人以上,故总人口比北宋增加。金代后期,京兆府12县共98177户,不到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的一半,县均81 81.4户,凤翔府县均6922.5户;今西安市境9县共约72300户,按金辖区户均6.36人推算,人口约460200人,较崇宁元年(1102年)增长25.53%。

[元、明]

元代,全国人口长期处于低谷。陕西行中书省人口极为稀少,每平方公里仅有0.29人,居全国9省的第八位。据宪宗二年(1252年)统计,奉元路26县33935户、271399人,县均1357.4户、户均8人。今西安市境为其中7县,推算有9500户、76000人,为整个封建时代西安最小的人口规模,仅为金代人口的1/6,但这一统计数字明显不实。元代曾加封全真教祖庭鄠县重阳宫为“重阳万寿宫”,宫内有道士1万余人,还有3500名道兵保护。从这一侧面可以看出,本区在当时的人口应远高于史籍记录的统计数。

明初采取许多政策措施安置流民,调剂人口。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起登记各地人口,到洪武末年,全国户口接近元代最盛时的规模。永乐十九年(1421年),由于迁都北京,对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户口增长产生推动作用,虽然全国人口增长缓慢,但西安人口却有快速增长。天顺初年(1457~1464年)西安府31县有131120户,较元宪宗二年(125 2年)增长2.6倍;其中今西安市境7县约29600户,按嘉靖年间(1522~1566年)西安府户均8.68口计算,总人口约256900人,较宪宗二年(1252年)增长2.38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陕西通志》记载:西安府有181902户、1579116人,较天顺(1457 ~1464年)时分别增长38.73%和38.75%。在今西安市境7县有38248户、324898人。

表1—69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今西安市境各县人口统计表

[清代]

自先秦以来,中国赋税制度一直“以人口为本”,因此历代人口统计多为赋役人口,且有大量隐匿。自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实行“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宣布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人口统计才接近实际,数量比历代显著增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西安府辖15县、1散州人口2423368人,较明代最高的人口数高53.46%,较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高2.09倍。今西安市境7县共有1201161人,占西安府人口总数的49.57%。

表1—70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今西安市境各县人口统计表

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西安府的总人口上升到2962547人,较乾隆时(1736~ 1795年)增长22.2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4.29人。道光三年(1823年),今西安市境7县的总人口升至1402400人。清同治(1862~1874年)以后,西安人口下降。据《咸

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邑内人口莫盛于道咸之际,同治寇乱肆行屠戮,户口锐减,光绪年虽稍生聚而视前则相差尚巨”,“光绪丁丑、庚子连岁大祲,以光绪三十三年丁口表计之,各仓人口凋残,较昔几于减倍矣。”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在陕西地区发生的清廷镇压回民起义事件和光绪年间(1875~1908年)的连年灾荒,使西安市境人口急剧下降。同治五年(1866年),咸宁、长安两县共674000人,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仅存3 71518人,下降44.88%。咸宁县午门仓的菜园前村和张家堡原为回民聚居区,战乱之后已无村落。据各县旧志记载,清末长安、咸宁、鄠县、盩厔、临潼、蓝田、高陵7县人口总数约为1198727人,较道光年间下降14.5%。

表1—71清末今西安市境人口统计表

注:鄠县、蓝田县志未载清末人口数,今取《十年来之陕西经济》(陕西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特刊,1942)中的调查数代替。

附:西安市历代人口统计表。见表1—72、表1—73。

表1—72 西安市历代人口统计表①(一)

①本表汉至明代前期基本数据录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一书,明后期及清代数据录自嘉靖《陕西通志》、乾隆《西安府志》、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②京畿道五州府平均数。③各路平均数。

表1—73西安市历代人口统计表(二)

①人口密度按今西安市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计算。②全国户均口数。③全国户均口数。④金泰和七年(1207年)户均口数。⑤据嘉靖《陕西通志》载西安府平均口数。⑥乾隆十八

年(1753年)陕西省户均丁口数。

中国历史各时期的人口总数,以及占世界人口和GDP的比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西汉02年,中国人口达6000万,占世界人口30%,GDP占世界总GDP的40%。 在唐755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达35%,GDP占世界总GDP的比例高达50%。 北宋110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一度达40%,是中国占世界人口比例的最高峰值,GDP占世界总GDP的80%左右,为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比例中的最高峰值。 明1600年,虽然经过元的浩劫,但明朝仍然把中国人口从15%提到到35%,GDP占世界总GDP的40%。 清1850年是19世已中国人口的高峰,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达35%左右,GDP占世界的30%。 秦始皇时代的人口总数在2000-3000万之间 西汉初的人口估计在1500-1800万之间,在武帝初的元光元年(前134 年)增加到约3600万。武帝中期开始,人口出现了多年的停滞和负增长,到末年(前87年)下降至3200万。此后增长恢复,到西汉末年(公元2 年)达到约6000万的高峰。 隋朝人口最多时为5600万,隋末唐初,黄河流域还没有恢复战争的创伤,全国人口不足3000万。隋唐之际的人口谷底估计在武德五年(624 年),约为2300万。此后以年平均8 -12‰的增长率增加(包括因自境外迁入而增加的部分),至安史之乱前的755年达到8000-9000万的高峰。 在北宋境内,由初期的约3000万人口增加到了后期(11世已初)的1亿左右 西夏和金被蒙古灭后,境内的人口锐减至1000余万,仅及原来的五分之一弱,是中国人口史上罕见的浩劫。灭南宋14年后的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元朝境内的人口总数仅6000余万,只有13世已初的一半,元朝的人口峰值估计约8000万 明朝的人口不断增长。经过明朝初年的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的移民,14世已末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000万以上。与户口统计数上的停滞和倒退相反,实际人口始终在持续增长,到17世已初突破2亿大关,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新记录。 明清之际持续多年的战争,加上天灾人祸,使中国人口第二次遭受巨大的损失。实际上,在康熙二十九年,全国人口仅1.2亿,远未恢复到明朝后期的水平。在完成统一的1759年刚突破2亿,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达到了4.3 亿,随后在清末下降到3.6亿。

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

2013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 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黑龙江省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7、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 8、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11、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13、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8、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9、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 20、山东省面积15.38万平方千米; 21、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 22、安徽省面积13.97万平方千米; 23、福建省面积12.13万平方千米; 24、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 25、浙江省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28、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 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天津市面积1.13万平方千米; 32、上海市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34、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 中国内地各省人口数量 GDP排名 人口排名省区市人口数量 GDP GDP( 亿元) 人均G(元)人均排名排名 1 河南省 9613万人 5 14234 15056 16 2 山东省 9082万人 2 25326 27148 7 3 四川省 8673万人 9 9657 11708 25 4 广东省 7859万人 1 29863 32142 6 5 江苏省 7381万人 3 24738 32985 5 6 河北省 6735万人 6 1338 7 19363 11 7 湖南省 6629万人 13 8366 13123 20 8 安徽省 6338万人 15 6906 11180 28 9 湖北省 5988万人 11 8451 14733 17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4822万人 18 5386 11417 27 11 浙江省 4647万人 4 17633 35730 4 12 云南省 4333万人 23 4260 9459 30 13 江西省 4222万人 19 5323 12204 24 14 辽宁省 4203万人 8 10418 24645 9 15 贵州省 3837万人 26 2543 6742 31 16 黑龙江省 3813万人 14 7081 18463 12 17 陕西省 3674万人 21 4806 12843 21

春秋战国时期度量

春秋战国时期的度量衡(上) ——《新编简明中国度量衡通史》第三章 吴慧 一、度量衡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征收田赋的需要(楚国的“量入修赋”,鲁国的“初税亩”,以及后来田赋制度的确立),和商业发展的需要,度量衡显得更为重要。其制度也日趋完备。度量衡在它发展史上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又由于当时小国林立,诸侯纷争,政治上的不统一,表现在度量衡上就有不少的地域差异。不过所谓差异也并非杂乱无章,完全没有头绪可寻,事实上后来差异便逐渐趋于缩小了。这里面原因有两个;一是各国之间物资交流的日益频繁化,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度量衡,以便利商品的交换,促进流通的扩大,二是在以统一为目标的兼并战争中,原先有差异的度量衡也因政治的统一而统一,统一的度量衡制度随着疆域的扩大而不断延伸。当然经济上的原因是基本的,统一度量衡并不完全出于统一者的主观愿望。 这一时期,某些国家本身其度量衡的变更往往同它的政治经济的改革有关,成为改革中的一种配套措施。这是中国度量衡史上的一大特点。春秋晚期齐国大夫陈氏向旧公室夺权,以“大斗(陈氏家量)出贷,以小斗(姜氏公量)收”,改变齐国的旧量制正是其争夺民众壮大自己的一种手段。度量衡史上的这一件新鲜事确实值得大书。,还有白公胜在楚国发动政变时(前479年),也是“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纳”(《淮南子·人间世》),与陈氏在齐国作法如出一辙,但他没有成功。与陈氏一样取得成功,尤其为人熟知的是,商鞅于秦孝公十二年在秦国变法中也以改革度量衡为其重要内容之一。不但行“平斗桶,权衡,丈尺”之法,而且颁发了标准量器。对于亩的大小,因涉及征赋,从晋国诸卿到商鞅都十分重视亩制的改革。步弓过六尺要重罚,商鞅是令出必行的,他对度量衡的改革在当世以至后世都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当新兴势力推行新的度量衡制度的时候,他们都十分重视对度量衡器的较量和管理。如齐国陈(田)氏铸造的禾子铜釜,器上刻有铭文,表明这一“左关釜”的容量以仓廩之釜为标准,进行校量比对。如关人舞弊,加大或减少其量,均当制止,如关人不从命,则论其事之轻重,施以相当处罚。陈纯铜釜并将监制和治器人名铸在器物上。度量衡的管理条令犹如铸刑鼎那样铸刻在器物上,可见其态度的郑重。至于商鞅执法更是严明,对度量衡自不例外。《吕览》云“仲秋之月,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齐斗甬”,秦国划一了度量衡,而且如周代鼎盛之时也实行了每年定时检查之制。 古代度量衡的发展,由当时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反过来度量衡又促进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公元前344年制造的商鞅铜方升,运用了“以度审容”的方法,便于按尺寸校准,复制推广,反映了当时在数学运算和机械制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周礼》中反映齐国情况的《考工记》,详细记录了齐国标准量器栗氏量(周制,豆升四进制)的技术条件,包括提炼青铜合金和铸造的技术要求,器物的重量,釜、斗、升三个量器的规格尺寸和容量。由于当时还不能精确计算圆周率,故应用了勾股定理,以方作圆,“内方尺而圆其外”,以此定圆径之数,而求釜的面积。.春秋中晚期楚国称量黄金货币已使用木衡铜环权,环权以铜为母范(一次可铸两套,每套五枚),而且以相当完备的杠杆理论来作使用衡器的指导。(《墨经·经下》:“衡,加重于其一旁,必垂。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长、重者下,短、轻者上。”)楚国的王铜衡杆,长23.1厘米,与东周铜尺同长,铜衡杆上有十等分的刻度,据推测是称量时作为在不同部位悬挂权和重物的标志。它很可能是从等臂天平过渡到不等臂杠杆秤时出现的一种衡器。(《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序言第6页及110页,以下简称《图集》)在尺度方面,春秋末鲁国的巧匠公输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他首创使用的鲁班尺,相沿而下,长度无甚变更,享有“万家不差毫厘”之誉。所有这些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度量衡已具有相当的科学性,而告别它的原始性了。 下面就对春秋战国时期度、亩、量、衡分别地作一番具体的考察。 二、尺度的渐趋统一和尚有分工 在周代,尺已有大尺小尺之分,并且有其地区性:以大尺而论,较长的百粒黑黍横排的尺(长24.63厘米)早先起于晋国等夏民族的旧地,其后用于周鲁地区,较短的百粒红黍横排的尺(长23.1厘米)行于中原地区,到战国时这种稍短的红黍尺通行范围更见扩大,黍尺(黑黍尺)终于被后者所取代。只是在制作黄钟之时仍保留以黍尺(24.63厘米)为准的传统。汉以后则有重新起用黍尺的时候。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2017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些 作者:PHBang 来源:综合 截止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5亿。根据联合国最新估计,“世界人口”这个词指的是人类人口(世界上现存的人类总数)。2017世界上人口的各个国家排名。 201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排名表 排名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 1 中国 1,405,372,834 % 2 印度 1,304,200,000 % 3 美国 322,760,000 % 4 印尼 257,740,000 % 5 巴西 205,290,000 % 6 巴基斯坦 192,400,000 % 7 尼日利亚 182,310,000 % 8 孟加拉国 164,620,000 % 9 俄罗斯 146,350,000 2% 10 日本 126,820,000 % 11 墨西哥 126,270,000 % 12 埃塞俄比亚 104,030,000 % 13 菲律宾 102,410,000 % 14 越南 92,658,000 % 15 埃及 90,155,000 % 16 德国 79,758,000 % 17 伊朗 78,920,000 % 18 土耳其 77,720,000 % 19 刚果(金) 72,853,000 1% 20 泰国 68,311,000 % 21 法国 67,019,000 % 22 英国 65,040,000 % 23 意大利 60,547,000 % 24 南非 55,281,000 % 25 缅甸 55,125,000 % 26 坦桑尼亚 51,728,000 % 27 韩国 50,464,000 % 28 哥伦比亚 48,479,000 % 29 西班牙 47,847,000 % 30 肯尼亚 47,590,000 % 31 阿根廷 42,783,000 % 32 乌克兰 42,544,000 % 33 乌干达 41,833,000 % 34 苏丹 41,031,000 %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不胜数,今天就让为你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但具体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谜。非常遗憾的是,那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但是,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也就是“春秋”。如此的结果,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至少他参与写了,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所以,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并且被扩张,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直到彻底消失。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

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学术气息极为浓厚,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秦、楚、齐、燕、赵、魏、韩。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於是由宋发起,於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馀次。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思修 从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题目:从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必然性 摘要:新中国的成立表明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取代旧民主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推动新中国的成立的因素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民族意识的觉醒、抗日战争的胜利等多个因素。本文着重探究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军阀割据、土地兼并、政府腐败、社会风气 正文: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此我们可从多面进行考证。在本篇文章中我们着重探究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对这一历史发展趋势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1949年10月1日,一场令世界瞩目的开国典礼在庄严肃穆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拉开序幕。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暴发,一张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席卷全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可是就在几个月之后,大革命的胜利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后迁都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军阀们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他们出卖路权、矿权,签定众多不平等条约引起爱国人士的强烈不满,并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袁世凯复辟失败郁郁而终后,军阀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明显,导致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土地兼并问题自古以来便一存在,但近代以来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有利益。军阀、官僚本身就是大地主,他们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摄取利益。袁世凯在河南彰德等县占有的土地就有4万多亩,奉系军阀张作霖在东北占地150万亩。毛泽东在1928年11月25日之《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做出统计:边界土地状况: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地主手里,百分之四十以下在农民手里。江西方面,遂川的土地最集中,约百分之八十是地主的。永新次之,约百分之七十是地主的。全国其他地区也基本是这个情况。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农民陷入破产和失去土地的境地,生活穷困潦倒,而大地主、官僚、军阀们却聚集了更多的财富,进而使得农民与地主、官僚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同时,北洋政府还通过“清丈地亩”、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等手段对农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这些都为日后广大农民群众响应中国共产党打击国民政府,解放全中国的行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民国时期政府腐败问题极为严重。官僚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官僚之间也形成了一条复杂的利益链。贪污受贿成为官场中一种极其常见的现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四大家族”政治经济联系紧密,贪污腐败本质不言而喻。 此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风气令人堪忧。这一时期,娼妓业甚为繁荣,北京的八大胡同便是因此而闻名。许多人留恋于烟花柳巷之中,烟鬼们也在附近的场所里吞云吐雾。据统计,当时北京城的妓院达3000多家,全国烟鬼竟达2000多万人。此时的社会俨然成为了一个乌烟瘴气之地,亟待出现一个新的政权来对此局面做出整治。 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是当时国家的卫生状况,百姓的健康状况。在当时,广大地区医疗卫生水平低下,传染病肆虐。娼妓业发达,烟民人数暴增,自然灾害频发、战

高中历史先秦春秋战国(教案)

先秦时期(二)----春秋战国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选修 1、(改革)前4世纪中期,秦国商鞅变法。 *背景: ①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②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③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④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⑤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内容: ①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制定秦律 ④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⑤社会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在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性质: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 *总体评价:

①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壮大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广大人民所受剥削与压迫;未予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人物)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仁、礼的政治主张,性相近的人性论,“中庸”的哲学主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编撰了“六经”。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经济: 1、农业: 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土地私有制确立: (1)原因:春秋时期,由于_______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_______ ,_______遭到破坏。 (2)经过: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_____收_____,这实际上承认了___________。 ②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 法,废除井田制,以_______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_。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的出现和_______的逐渐推广,提高了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的确立

民国时期的河南社会与生态环境_0

民国时期的河南社会与生态环境 民国时期,河南的旱、涝、风、雹、蝗等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其发生的频率之高、危害之重,均为史所罕见,标志着河南生态环境全面恶化。河南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除自然原因外,还与当时的经济凋敝、政治腐败、战争不断、饥荒频发等社会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战争、饥荒与河南生态环境 民国以来,“刀兵水火,人祸天灾,荡析流离,迄无宁岁”,全国农业崩溃已达极点,“而河南尤甚。”[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河南成为各派军阀征战的重要场所,战火所及,烽烟四起、村落为墟、农田荒芜,广大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战火所及,人民成万、成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死亡或外逃,数千个村庄变成阒无人迹的“死村”,上万顷良田沃野变成狐兔出没的荒野。在此期间,直军、皖军、陕军、奉军、国民军前后入驻河南,总数达20万,甚至30-40万,除耗费全省财政收入的80-90%外,日常又分驻各地,“吃地面”,有些地方每亩土地摊派总数等于甚至超过当年的产值。尽管连遭水、旱、兵、蝗灾害,但钱粮和各种赋税不仅极少减免,反而提前预征(从1930年预征至1936年)。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但这个政权“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经济上的解放。”[2]国民党新军阀各派依然为争权力、抢地盘而相互混战。如1929年10月,冯玉祥起兵反蒋,河南的氾、巩、登、密、偃、孟、洛、宜、新、渑、嵩、伊、临汝、自由、平等二十余县,周围千余里,“各军驰骤,遍地烽烟,饥疲灾民,拉充夫役,续命谷粮,搜作军需,牲畜驱供运输,栋梁拆作爨薪,炮火所及,尸骸纵横,间有逃出火线,战后归来,庐舍荡然,衣食住尽付灰烬……”[3]这次战役,以密县“供应浩繁,损失尤巨”。据《河南民报》报道,该县财物损失约值287400余元,军队派款45000余元,搜索粮食396800余斤,摊派草料值洋63800余元;全县牲畜,甚至均为军需之品,壮年男丁,全系应役之人,倒毙道途,死于炮火者800余人。[4]1930年5月,国民党新军阀之间又爆发了中原大战。这场大战,历时7个月,壮丁死30万,伤无数。河南因处于战争的主战场位置,罹祸最深。如豫东扶沟,本是“蕞尔小县,地瘠民贫,连年水旱,又遭蝗虫,早已十室九空”,该年春孙殿英以五六万军队驻此月余,继以刘桂堂军万余人到县驻扎,达半年之久,加以该县地处战争要冲,“大军络绎过境者又不知凡几,以上所需给养款项,尽皆取之地方,此外明派暗掠,更难数计。”据统计,各军在该县征派的数目为:派款55万余元,“无形讹索约三十余万元”;派小麦15000石,“无形者倍之”;派面馍300万斤,麸料260万斤,“无形者两倍以上”;柴草800万斤,“无形者亦在千万之数”;派车5 000余辆,“无形拉去者约三千辆”;征兵2000名,“拉夫达万名以上”;其次房屋被毁,多为断瓦颓垣,“战区田禾,颗粒寸薪全无,门桌等木器亦被折(拆)去,”共计损失值银洋达400万元。“三等小县,出此巨款,遭此奇灾,竟酿成灾黎遍地,饿殍载道,啼饥之声,待哺之状,实令人目不忍睹”。[5]本来“豫省历年灾歉,重罹灾镝,民濒绝境,已无生机”,[6]又加上这连年的战祸,河南广大农村经济更加破败,政府、民间财力枯竭,人民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根本谈不上发展生产,更遑论去改善生态环境了。

世界各国人口数汇总

世界各国人口数 10亿以上 中国 10亿以下,1亿以上 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1亿以下,5000万以上 墨西哥、德国、越南、菲律宾、伊朗、土耳其、埃及、泰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埃塞俄比亚、乌克兰 5000万以下,1000万以上 韩国、缅甸、南非、扎伊尔、西班牙、波兰、哥伦比亚、阿根廷、苏丹、摩洛哥、肯尼亚、坦桑尼亚、阿尔及利亚、加拿大、秘鲁、朝鲜、乌兹别克斯坦、罗马尼亚、尼泊尔、阿富汗、委内瑞拉、伊拉克、乌干达、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澳大利亚、莫桑比克、马来西亚、加纳、哈萨克斯坦、荷兰、叙利亚、科特迪瓦、也门、智利、马达加斯加、喀麦隆、津巴布韦、南斯拉夫、危地马拉、古巴、厄瓜多尔、希腊、葡萄牙、柬埔寨、白俄罗斯、捷克、布基纳法素、匈牙利、比利时、安哥拉 1000万以下,500万以上 马拉维、赞比亚、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突尼斯、瑞典、保加利亚、卢旺达、奥地利、多米尼加、玻利维亚、阿塞拜疆、索马里、瑞士、几内亚、海地、布隆迪、塔吉克斯坦、萨尔瓦多、格鲁吉亚、乍得、贝宁、洪都拉斯、斯洛伐克、巴拉圭、利比亚、丹麦、以色列、芬兰 500万以下,100万以上 老挝、吉尔吉斯、塞拉利昂、克罗地亚、摩尔多瓦、多哥、挪威、巴布亚新几内亚、尼加拉瓜、约旦、土库曼斯坦、立陶宛、黎巴嫩、厄立特里亚、亚美厄亚、爱尔兰、哥斯达黎加、阿尔巴尼亚、新西兰、乌拉圭、中非、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利比里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加坡、拉脱维亚、巴拿马、牙买加、刚果、蒙古、毛里塔尼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莱索托、科威特、不丹、纳米比亚、爱沙尼亚、博茨瓦纳、特里尼达和多巴哥、加蓬、毛里求斯、几内亚比绍 100万以下,50万以上 冈比亚、斯威士兰、斐济、塞浦路斯、圭亚那、巴林、科摩罗、卡塔尔。 50万以下,10万以上 佛得角、苏里南、吉布提、赤道几内亚、卢森堡、所罗门辟岛、马耳他、文莱、冰岛、马尔代夫、巴哈马、巴巴多斯、伯里兹、阿曼、西萨摩亚、瓦努阿图、圣卢西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密克罗尼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汤加 10万以下,1万以上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

秦国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齐国 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前221年灭于秦国。中间什么齐桓公呀管仲啊称霸啊什么的略,不废话。 晋国 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经过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武公之子献公(前676-前651在位)大力扩张,曾伐灭耿、霍、魏、虞、虢等国,并战胜骊戎、赤狄等族。其后因争夺君位,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但到文公(前636-前628在位)即开创霸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能长期和晋较量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春秋初年,受封于曲沃的公子成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夺得君位。献公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对同姓公族采取杀戮和放逐的策略,而任用异姓大臣为辅佐。灵公时,赵盾杀君更立他人,开晋大臣专权的先例。以后,各异姓大臣的势力愈来愈大。厉公(前580-前573在位)为加强公室、削弱强臣,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的异姓大臣,但接着自己也被另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所杀。悼公时(前572-前558在位)君权曾有所加强,但也未能扭转局势。昭公(前531-前526在位)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知、韩、赵、魏六卿,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激烈。定公时(前511-前475在位)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哀公四年(前453),韩、赵、魏三家又共灭知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烈公十九年(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灭亡。 重要事件 前739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被分成两个行政区 前679年,曲沃武伯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曲沃武伯改名为晋武公 前661年,晋国占领了耿国、霍国和魏国附:1 前656年,骊姬之乱,世子被迫自杀,重耳逃走 前655年,晋国使用假途伐虢之计,占据虞国和虢国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骊姬之乱结束,晋惠公即位。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2 0 17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些? 作者:PHBang来源:综合 截止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5亿。根据联合国最新估计,“世界人口”这个词指的是人类人口(世界上现存的人类总数)。2017世界上人口的各个国家排名。 201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排名表排名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 1中国1,405,372,834 18.82% 2印度1,304,200,000 17.86% 3美国322,760,000 4.42% 4印尼257,740,000 3.53% 5巴西205,290,000 2.81% 6巴基斯坦192,400,000 2.64% 7尼日利亚182,310,000 2.50% 8孟加拉国164,620,000 2.25% 9俄罗斯146,350,000 2% 10日本126,820,000 1.73% 11墨西哥126,270,000 1.73% 12埃塞俄比亚104,030,000 1.42% 13菲律宾102,410,000 1.40% 14越南92,658,000 1.27% 15埃及90,155,000 1.23% 16德国79,758,000 1.09% 18土耳其77,720,000 1.06%

19刚果(金)72,853,000 1% 20泰国68,311,000 0.94% 21法国67,019,000 0.92% 22英国65,040,000 0.89% 23意大利60,547,000 0.83% 24南非55,281,000 0.76% 25缅甸55,125,000 0.76% 26坦桑尼亚51,728,000 0.71% 27韩国50,464,000 0.69% 28哥伦比亚48,479,000 0.66% 29西班牙47,847,000 0.66% 30肯尼亚47,590,000 0.65% 31阿根廷42,783,000 0.59% 32乌克兰42,544,000 0.58% 33乌干达41,833,000 0.57% 34苏丹41,031,000 0.56% 35阿尔及利亚40,320,000 0.55% 36波兰38,438,000 0.53% 37加拿大35,873,000 0.49% 38伊拉克35,820,000 0.49% 39摩洛哥33,932,000 0.46% 40阿富汗33,278,000 0.46% 41委内瑞拉31,785,000 0.42%

春秋战国时期重点事件

春秋戰國時期重點事件 通常稱前770——前476為春秋,前475-前221為戰國。 要說平王東遷,要從平王之父幽王說起,周幽王在中國的歷史上可是鼎鼎大名,就是那個烽火戲諸侯的傢伙.幽王寵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廢太子(即後來的平王),立伯服。褒姒不好笑,幽王便無事舉烽火,諸侯以為有外敵入侵,帶兵齊至,褒姒大笑。後幽王欲殺太子,申候(太子的舅舅)怒,聯合犬戎攻打幽王,幽王再舉烽火,眾諸侯以為欺己,不至,幽王遂被殺於驪山之下,眾人推舉原太子為王,即平王,平王即位後,因憂於犬戎的威脅,遂東遷,遷都洛邑,從此周王室徹底衰落,各諸侯開始強大,春秋戰國拉開序幕。 前770 周平王遷都洛邑,周室衰弱,齊,楚,秦,晉始大。 前722 魯隱公即位。 同年鄭莊公(鄭由於輔佐王室遷都有功,主朝政,在五霸之前,鄭強盛,莊公於前701死後,諸子爭立,內亂,鄭國從此衰落)之弟段反,莊公伐之,段敗,出奔。由於莊公母與其弟同謀,莊公遷其母,並誓言:不到黃泉,勿相見(黃泉見母的故事由此而來)前719 桓王(平王孫) 前717 鄭莊公入朝,桓王不禮(因桓王之父,曾為質于鄭國,後死于鄭國,桓王由此怨鄭,後鄭又私自收割天子田之禾,其矛盾

愈深)。 前712 魯殺其君隱公,立桓公。(春秋戰國時期,弑君的事情數不勝數) 前707 周桓王伐鄭,鄭射傷桓公(君伐臣,臣傷君,由此看出,周王室的地位已尷尬的可憐) 前696 莊王元年 前694 魯桓公及夫人(齊襄公的妹妹)至齊,齊襄公(齊桓公之兄)與其妹私通(其無恥簡直令人瞠目),魯桓公察覺,大怒。齊襄公恐,令力士殺魯桓公。襄公眾弟因齊亂,紛紛出奔,次弟糾奔魯,次弟小白(後來的齊桓公)奔莒。 前693 周公黑肩欲殺王,事情敗露,王殺周公。 前686 齊襄公堂弟公孫無知殺襄公自立 前685 齊人殺無知,諸公子聞之,歸國爭位,齊桓公小白先入得立。魯派兵送糾歸齊齊發兵據之,魯敗,齊桓公遂令魯殺糾,囚管仲至齊。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齊國大治,後稱霸。 前681 厘王 前679 齊桓公會諸侯于甄,始霸。(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在此拉開了春秋諸侯國稱霸的序幕)(五霸之說歷來史學界爭論不休,一般是兩種說法一說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夫差,越勾踐。在這且不管這些爭論,暫取第一種說法)

民国社会风俗的变迁

民国时期的社会风俗的变迁 [摘要]:辛亥革命胜利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这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结束了延续260多年的清王朝的统治,而且宣告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的灭亡.民国时期是社会大发展,社会大变革时期,风俗的演进也进入转型的阶段。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习俗都发生了飞跃的变化。本文将从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这五个方面来介绍民国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 [关键字]:民国风俗旗袍妇女解放 民国时期民俗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期,在发端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民俗学学者。仅以风俗研究而言,就有尚秉和的《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杨荫深的《衣冠服饰》,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等。可以肯定的说,民国时期的民俗学专著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样、深刻,为以后民俗学者的“田野作业”起到示范作用。陈学华和徐吉军编著的《中国风俗通史(民国卷)》就对民国时期各民族的饮食,住,行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民国时期女权运动兴起,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比较明显,在社会风俗变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围绕女性婚恋嫁娶而展开的民国社会风俗研究将会越来越全面。 一、民国时期社会风俗变革的背景 1.外部因素 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鸦片战争后,列强们蜂涌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资本,同时也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中国古老而保守的传统文化遭受着西方文明的冲击。 2.内部因素 (1)政治因素 还在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就认识到社会习俗与政治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改良社会习俗政治进步中的作用,所以他们得出一种共识,那就是改良风俗必须成为社会全面变革而一部分,必须把政治改革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有的把改革发饰、服饰习俗作为推翻清王朝的组成部分,这样就强调了风俗改良的政治意义。这种将移风易俗政治化的思路和做法,在民国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尽快革除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造成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的新社会风气,将改良风俗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革命党人亦视移风易俗为一项政治事务。民国时期,蒋介石就曾发起过“新生活运动”,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做起。 (2)经济因素

最新2018世界人口排名

最新2017世界人口排名 最新2017世界人口排名出炉,中国依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7年中国人口数量为14.05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8.82%。印度紧随其后,2017年印度人口数量为13.04亿,已经大幅逼近中国,相信不久之后印度就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排名第三的是美国,2017年美国人口数量为3.22亿。下面排行榜123就为大家带来2017世界人口排名。 排名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 1中国1,405,372,83418.82% 2印度1,304,200,00017.86% 3美国322,760,0004.42% 4印尼257,740,0003.53% 5巴西205,290,0002.81% 6巴基斯坦192,400,0002.64% 7尼日利亚182,310,0002.50% 8孟加拉国164,620,0002.25%

9俄罗斯146,350,0002% 10日本126,820,0001.73% 11墨西哥126,270,0001.73% 12埃塞俄比亚104,030,0001.42% 13菲律宾102,410,0001.40% 14越南92,658,0001.27% 15埃及90,155,0001.23% 16德国79,758,0001.09% 17伊朗78,920,0001.08% 18土耳其77,720,0001.06% 19刚果(金)72,853,0001% 20泰国68,311,0000.94% 21法国67,019,0000.92% 22英国65,040,0000.89% 23意大利60,547,0000.83% 24南非55,281,0000.76% 25缅甸55,125,0000.76% 26坦桑尼亚51,728,0000.71% 27韩国50,464,0000.69% 28哥伦比亚48,479,0000.66% 29西班牙47,847,0000.66% 30肯尼亚47,590,0000.65%

唐代、春秋战国著名建筑地点

唐代著名建筑地点 长安城: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区、东郊、南郊(大部分)和西郊(小部分)等大片地带。 洛阳城:为北魏永宁寺佛塔,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在北魏国都洛阳城内,现已不存,遗址在今洛阳市东。 芮城:广仁王庙在山西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 平顺:天台庵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王曲村口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祜四年(公元907年)。 五台县: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离县城二十余公里。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 五台山:山西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山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 唐代著名大城市 长安(西安) 洛阳 扬州 益州 广州 泉州 长安、洛阳是当时的首都 扬州、成都是以商业的繁荣而文明,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是成都的别称。 广州、泉州是当时著名的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建筑主要是列国的都城 东周王城洛邑:东周王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遗址上多为现代建筑。齐国临淄:临淄齐国古城是中国西周至战国齐国都城遗址。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旧临淄县城)的西、北面,东临淄河,西依古系水。 燕下都:地处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的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即今天的高陌乡及周边一带, 赵国邯郸故城:中国战国时赵国都城遗址,在河北省邯郸市,是已知战国时期惟一的一座宫城和大城不相连的都城。 秦咸阳城: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15公里的咸阳塬上、为何的北岸。 楚郢都:郢都是南方的霸者楚国的都城,位於湖北省荆州北面离城8公里的纪南城郑韩城:河南新郑本是春秋时期的郑国都城, 宋代 著名建筑 开封铁塔、 湖南岳阳楼、 岳麓书院、 江西赣州城墙(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墙)、 赣州八镜台、 石城宝福院塔(建于宋崇宁元年,江南佛塔)、 香港宋王台、 杭州岳王庙、 巩县宋陵、 赣州赣县县学、 南昌西山万寿宫、 天师府等。

民国时期社会弊端的主要体现

民国时期社会弊端的主要体现 ?土地兼并极为严重:占有全国人口93%的农民大量失去土地,流民饿殍,哀鸿遍野,具体数据民国政府官方缺乏统计[20]。民国政府亦曾表示“我国 当前土地问题之严重,已成为一切祸乱的根源,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而政府现行有关土地的政策和法令,并不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急 求彻底而普遍的改革,实有非常可怖的后果”[21]毛泽东在1928年11 月25日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做出统计:边界土地状况:百分之 六十以上在地主手里,百分之四十以下在农民手里。江西方面,遂川的土 地最集中,约百分之八十是地主的。永新次之,约百分之七十是地主的。 万安、宁冈、莲花自耕农较多,但地主的土地仍占比较的多数,约百分之 六十,农民只占百分之四十。湖南方面,茶陵、酃县两县均有约百分之七 十的土地在地主手中。全国其他地区也基本是这个情况[22]。 ?政府极度腐败:国民党高级军官90%以上拥有自己的商业背景,势力范围,甚至于帮会背景,高级官员(包扩高级军官)与地方士绅勾结,垄断市场,强制增加赋税,严重剥削人民的劳动果实。[23] ?军阀割据:虽然蒋中正在北伐过程中,表面上统一了中国,但实际上军阀的势力范围仍然存在,各派系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因为抗日时期民族统一战 线的建立而得到缓解,反而在抗战结束后,愈演愈烈,各军阀的个人军事 力量与个人财力,帝国主义势力对他们的幕后撑腰,成为了他们在民国政 治地位的唯一保障。也由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与军阀割据,人民生灵涂炭。[24][25] ?鸦片普遍贩卖:民国时期鸦片已经在全中国普遍种植,民国时期吸食鸦片的普及程度远胜于晚清,但具体烟民数量,民国政府缺少整体统计。鸦片 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破坏社会秩序,加速政府腐败,不但没有得到遏 制,反而成为了民国政府最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民国时期,烟土、黄金、白银和美钞被视为“硬货”,烟土可以普遍流通,甚至类似货币交换。仅 四川一省,据统计四川在防区制时期,每年烟产量为120万担到140万担 (6-7万吨)。而根据国联统计,当时全世界除中国外其他所有国家鸦片 总年产量也仅为1770吨;四川烟民约占全省人口的1/19[26]。1935年以后,蒋中正推行“禁烟”政策,鸦片贩卖从此堂而皇之走向合法化。1949年,全中国吸食各类毒品者大约2000万人,平均每25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烟民 [2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计,建国前三年,有2000万人成功戒毒, 至1958年中国成为“无毒国”。[28] ?黑帮泛滥:青帮,洪门等各个帮会林立,并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成为军人、政客、大资本家的黑手套,打击竞争对手,获取间谍情报,勒索平民 百姓,达到打压政治异己,垄断经济市场的目的。[29] ?土匪恶霸猖獗:由于民国是一个人民生活极度困苦的时代,许多人民落草为寇,为害乡里。据中共方面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剿灭土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